材料科学基础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材料科学与工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逐渐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们通过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和应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以某新型材料的研究为例,介绍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的写作格式和内容安排。
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材料的性能、结构以及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在引言部分,我们对所研究的新型材料进行简要描述,并说明为何选择这个材料进行研究。
同时,我们也需要概括已有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和研究目的。
材料与方法: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详细介绍所研究的材料的制备方法、测试和分析方法等。
对于制备方法,可以列举所使用的材料、实验条件和步骤等;对于测试和分析方法,可以介绍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步骤以及数据处理方法。
结果与讨论: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我们可以先列出实验结果的数据和图表,并对其进行解读。
然后,我们可以将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实验结果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讨论,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或者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论:在结论部分,我们需要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并给出研究结果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同时,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该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在论文的最后,我们需要列出所引用的文献列表,以便读者查阅和参考。
总结: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的写作格式主要包括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避免出现诸如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对阅读体验产生不良影响的问题。
同时,合理的分节和标题设置可以提高文章的整体结构,使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和阅读。
本文以新型材料研究为例,展示了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的写作范文。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材料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物质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等方面,近年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材料科学领域,前沿论文的发表往往代表着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介绍一些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论文,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首先,近年来,基于二维材料的研究备受关注。
二维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能,在电子、光学、热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一篇名为《二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的论文,系统地总结了目前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手段,为二维材料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一篇名为《二维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的论文,探讨了二维材料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为光电器件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纳米材料的研究也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表现出与常规材料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一篇名为《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的论文,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纳米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纳米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另外,一篇名为《纳米材料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的论文,系统地介绍了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为能源存储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最后,功能材料的研究也是材料科学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
功能材料具有特定的功能和性能,可以在电子、光学、磁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一篇名为《多功能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的论文,介绍了多功能材料的设计原理和应用案例,为多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另外,一篇名为《智能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的论文,探讨了智能材料在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为传感器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论文涉及到二维材料、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等多个方面,这些论文的发表不仅代表着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论文

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概论论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概述课程考核论文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与体会八周以来的课程我感受颇深,各位老师的精彩演绎让我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了更为深刻地了解,更深入的认识。
老师带领我们概览了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各个专业特点及其研究方向,为我们将来的专业选择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老师们主要就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成形与控制等几个专业领域进行了着重介绍,老师们图文并茂的讲解使我对材料各向异性原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环境断裂等之前都未曾知晓的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老师也给我讲述了他们正在着手进行的一线比较前沿的科技项目,让我对材料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新的兴趣。
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了我国和我校在材料领域的现状及所取得的成就。
我感到我们材料人的前景是十分广泛的,但是肩上的压力和重担也不小。
在感到自信和自豪的同时,我更多感到的是我们肩上的责任、重担以及前途的漫漫。
我国在材料的基础领域虽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地位,但相对低端,所开发的产品大都属于低端性和粗放型的。
所以,要振兴我国的材料科学还需要我们一代代人的更多努力。
关于课程的体会与建议,首先,我觉得这门课的开始是十分必要的让我们有一次与材料学院最好的老师接触交流的机会,让我们能一次系统的、较全面的了解材料科学与工程,我们应该是倍感珍惜的。
所以,在这里对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关于课程的建议,我个人认为课程的讲述过程中老师们可以从实验室拿一些材料样品,让我们对材料及其特性有个更为直观的了解,也可以增加我们对课程的兴趣。
或者,可以分批次带领我们去实验室参观,了解材料的加工环节和整个开发过程。
我想,这将比那些理论的来得更为直观、更为深刻。
第二部分高温材料专题概述和体会在听课过程中我对高温材料这个专题的尤为深刻,主要是因为它涉及的领域全是比较高端的,如:航空航天材料、汽车发动机材料等,它对于我国的军事、经济高科技领域是至关重要的。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

材料科学前沿论文材料科学是一门研究材料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学科,其发展一直处于科技前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领域也在不断涌现出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技术。
本文将就材料科学领域的一些前沿论文进行介绍和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新的思路和灵感。
首先,近年来,基于人工智能的材料设计和发现成为了研究热点。
通过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可以更快速地筛选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材料,并进行定制设计。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速新材料的研发过程,还能够大大降低材料研发的成本,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其次,纳米材料的研究也备受关注。
纳米材料因其特殊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光电子、催化剂、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和性能调控策略,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石墨烯、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等纳米材料的研究成果,为材料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另外,生物材料也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药物传输、医疗器械等领域。
近年来,仿生材料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例如仿生多肽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等,为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最后,材料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了研究的重要方向。
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研究人员开始关注可再生材料、循环利用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新型的生物基材料、可降解材料等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为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综上所述,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论文涉及到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也为其他领域的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论文将会不断涌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材 料 科 学 概 论 论 文

《材料科学概论》结课论文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料102班学号: 109024221姓名:李扬超导材料摘要:人类的发展是一个开发和运用新材料的过程,随着上个世纪超导现象被发现以来超导现象一直为人所关注。
关于超导材料的研究也是屡见不鲜.但是如何才能提高材料的临界超导温度,如何把超导材料产业化和生活化都是现在面临的重大问题。
这就要我们综合考虑超导材料的组成成分,制备工艺以改善它的性能。
逐步提高材料的临界温度,使材料更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超导材料成分制备性能应用发展前景1973年,人们发现了超导合金――铌锗合金,其临界超导温度为23.2K,该记录保持了13年。
1986年,设在瑞士苏黎世的美国IBM公司的研究中心报道了一种氧化物(镧-钡-铜-氧)具有35K的高温超导性,打破了传统“氧化物陶瓷是绝缘体”的观念,引起世界科学界的轰动。
此后,科学家们争分夺秒地攻关,几乎每隔几天,就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
1986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究的氧化物超导材料,其临界超导温度达到40K,液氢的“温度壁垒”(40K)被跨越。
1987年2月,美国华裔科学家朱经武和中国科学家赵忠贤相继在钇-钡-铜-氧系材料上把临界超导温度提高到90K以上,液氮的禁区(77K)也奇迹般地被突破了。
1987年底,铊-钡-钙-铜-氧系材料又把临界超导温度的记录提高到125K。
从1986-1987年的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临界超导温度竟然提高了100K以上,这在材料发展史,乃至科技发展史上都堪称是一大奇迹!高温超导材料的不断问世,为超导材料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铺平了道路。
一、超导材料的分类超导材料按其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材料、合金材料、化合物材料和超导陶瓷。
①超导元素:在常压下有28种元素具超导电性,其中铌(Nb)的Tc最高,为9.26K。
电工中实际应用的主要是铌和铅(Pb,Tc=7.201K),已用于制造超导交流电力电缆、高Q值谐振腔等。
②合金材料:超导元素加入某些其他元素作合金成分,可以使超导材料的全部性能提高。
材料毕业论文范文

材料毕业论文范文材料毕业论文范文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材料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仅关乎科技领域的发展,更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本文将以材料科学为主题,探讨材料的种类、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我们来看看材料的种类。
材料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种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制备方法等。
根据材料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材料分为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等几大类。
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和建筑领域。
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电子领域。
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绝缘性能,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和纺织品等行业。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其次,我们来探讨材料的应用。
材料科学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更关注于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随着科技的进步,材料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在建筑领域,新型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保温和隔音效果,还能够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在电子领域,新型的材料可以提供更高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使得电子产品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在医疗领域,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无论是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还是环境保护等领域,材料科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材料科学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方面,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在制备过程中,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另一方面,材料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材料的功能性和多样性。
新型的材料将具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材料的研究也将更加注重材料的智能化和可控性。
通过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可以实现材料的自愈、自清洁等功能。
工程材料方面毕业论文范文

建设工程材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对于工程材料的严格管理对于项目成本控制具有重大意义。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篇1浅析GFRm;,开孔处周围无裂纹、毛疵、皱折、纤维裸露、分层、断裂等必须采用表面毡;出厂前应随机选取单根拉挤梁进行持荷72小时后,1/500挠度增加不超过加荷后挠度的11倍。
5、结论复合桥梁与传统桥梁相比,在以下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1架设速度快。
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材料强度,CFRPa以上,而其比重仅为16~20,比强度强度/比重为钢材的5-20倍。
因此FRP桥梁上部结构的自重可以大大减轻,为传统结构的30~60%,从而减小了运输和施工的难度,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机动性和架设速度。
2节省下部结构。
由于复合材料桥梁上部结构比传统桥梁轻很多,可大大节省下部结构的造价和施工断路时间。
在旧桥翻新工程中,采用复合材料桥梁上部结构替换原有的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不仅能加快施工速度,还不用加固下部结构,承载能力还可得到提高。
3抗腐蚀能力强。
复合材料桥梁具有的抗腐蚀性能能够保证其长期使用的可靠性,一方面可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能,另一方面可降低维护运营的投入。
4成型灵活,外形美观。
复合材料桥梁可采用拉挤、缠绕、真空注入等多种成型技术,能形成型式多样的桥梁结构。
并且复合材料具有色泽鲜艳、持久的特点,不需要特殊维护。
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建造城市景观桥梁。
篇2浅谈建筑工程材料造价管理摘要:在建筑工程中,材料费约占总成本的比重较高,是整个费用的主体,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价格,材料的造价直接关系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本文针对工程材料造价的重要性以及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材料造价管理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程材料;工程造价;采购在施工企业中,材料费约占总成本的60%~65%,是整个费用的主体,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价格,材料的造价直接关系施工企业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和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制定控制材料造价的有效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材料论文范文

材料论文范文材料论文范文材料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材料的潜力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具有更加高级的性能和功能。
例如,人们对材料的强度、耐热性、导电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材料科学家们不断进行研究和开发,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在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方面,有几个重要的领域。
首先,材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建筑、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材料的应用非常普遍。
例如,高强度钢材在建筑中的使用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风能力,提高其安全性。
此外,纳米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可以制造出更加轻量化、高强度的航空器。
其次,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太阳能电池板就是利用了材料的特性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另外,锂离子电池的材料也在不断研究和开发中,以提高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
最后,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人们对医学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例如,人工关节的材料可以帮助老年人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此外,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总而言之,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是一个不断前行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材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材料的发展和应用涉及到多个领域,其中工程、能源和医学领域的应用最为重要。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开发,我们可以探索出更加先进和高性能的材料,来满足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硅酸盐水泥的结构性能与制备工艺
一、应用概况
1.1硅酸盐水泥的性能要求
水泥的作用:水泥是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材料。近半
个世纪以来,随着水泥品种的不断增加,水泥的用途也更加广泛。尤其是改革开
放以后,国家已明确指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而水泥又是建筑业
发展离不开的主要原材料。交通运输业是促进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基础产
业,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需要大量的水泥,如修公路、修铁路、建港口、建机
场、铺设石油管道,哪一项工作都离不开水泥。再就是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尤
其是像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这样大型的水利枢纽工程,都需要大量的水泥。广
大的农村基本建设,如农民盖房、农田水利,农村道路等,每年都需要大量的水
泥,可见,水泥的用途十分广泛。除此之外,煤矿、油井等开采也需要大量的特
种水泥。
水泥的性能要求:A、凝结硬化快,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高,适用于有早强
要求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混凝土,地上、地下重要结构的高强混凝土和预应力混
凝土工程。
B、抗冻性好,适用于严寒地区水位升降范围内遭受反复冻融循环的混凝土
工程。
C、水化热大,不宜用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但可用于低温季节或冬期施工。
D、耐腐蚀性差,不宜用于经常与流动淡水或硫酸盐等腐蚀介质接触的工程,
也不宜用于经常与海水、矿物水等腐蚀介质接触的工程。
E、耐热性差,不宜用于有耐热要求的混凝土工程。
F、抗碳化性能好,适用于空气中 CO2浓度较高的环境,如铸造车间等。
G、干缩小,可用于干燥环境下的混凝土工程。
H、耐磨性好,可用于路面与地面工程。
图1-1 水泥实物图
1.2 硅酸盐水泥的的结构与性能
硅酸盐水泥的化学成分包括: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等。硅酸盐水
泥熟料,5%以下的石灰石或粒化高炉矿渣,适量石膏磨细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
料,统称为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的主要矿物组成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
铝酸三钙、铁铝酸四钙。硅酸三钙决定着硅酸盐水泥四个星期内的强度;硅酸二
钙四星期后才发挥强度作用,约一年左右达到硅酸三钙四个星期的发挥强度;铝
酸三钙强度发挥较快,但强度低,其对硅酸盐水泥在1至3天或稍长时间内的强度
起到一定的作用;铁铝酸四钙的强度发挥也较快,但强度低,对硅酸盐水泥的强
度贡献小。
每种水泥都有不同的等级,叫水泥的强度等级。这个等级主要是按28天抗压
强度值来划分的。
硅酸盐水泥有6个强度等级: 42.5 42.5R 52.5 52.5R 62.5 62.5R;
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分为4个:42.5 42.5R 52.5 52.5R ;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
的强度等级分为6个: 32.5 32.5R 42.5 42.5R 52.5 52.5R 。
普通硅酸盐水泥各强度等级各龄期的强度值(GB175-2007)MPa
强度等级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3d 28d 3d 28d
42.5
≥17.0 ≥42.5 ≥3.5 ≥6.5
42.5R
≥22.0 ≥42.5 ≥4.0 ≥6.5
52.5
≥23.0 ≥52.5 ≥4.0 ≥7.0
52.5R
≥27.0 ≥52.5 ≥5.0 ≥7.0
表1-1 普通硅酸盐水泥各强度等级各龄期的强度值(GB175-2007)MPa
1.3 应用优缺点
矿渣硅酸盐水泥:
优点:凝结时间稳定,初凝一般在2:30~4:00小时; 终凝一般在4:30~6:30
小时,强度稳定,水化热低,耐水性和抗碳酸盐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近,在淡水
和硫酸盐水泥中的稳定性优于硅酸盐水泥,耐热性较好,与钢筋的粘结力也很好。
缺点:抗大气性及抗冻性不及硅酸盐水泥;和易性较差,泌水量大,所以不
宜于冬天露天施工使用,因此在施工中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保潮养护,严格控
制加水量,低温施工时采用保温养护等。
普通硅酸盐水泥:
优点:早期强度高,凝结时间早于矿渣硅酸盐水泥,抗大气性及抗冻性优于
矿渣水泥,泌水量小,因此冬季使用较矿渣水泥好。由于凝结时间快、早期强度
发挥好,适用于高层建筑及大体积砼工程、重要工程等。
普通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区别主要是:
a、PO水泥强度等级最低是42.5,而PC水泥最大的等级为32.5;
b、PO水泥混合材掺量为5~20%,而PC水泥混合材至少两种,掺量为
20~50%。
运输、贮存当中应注意的事项:由于水泥是水硬性胶凝材料,因此在运输和
贮存中要注意防淋、防潮、要妥。
二、生产工艺介绍
1.1 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1.2 生产工艺的选取对于性能和应用的重要性
水泥有凝结时间所以在配料过程中要注意,水泥要有非常好的强度因此需要
高温煅烧来提高强度,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
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
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
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预分解技术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
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
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
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
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
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
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
性能及特点。
三、展望
以后对水泥材料的的耐久型做提高,耐久性是指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和尺
寸定型、材料选取和施工工艺等工程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性。混凝土构筑物,若能
在原定的环境应力作用下,仅用很少的维护便能保持所要求的使用性能便可称得
上是耐久的。在新修订的欧盟和德国混凝土标准中首次明确写明,一般混凝土的
中等寿命或使用年限为50年,这一数据只作为混凝土构筑物结构和施工设计基
础,与保证值无关。然而,今天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工程能够提出70年、100年
甚至150年的使用年限保证。若想获得耐久的混凝土就必须对混凝土所处环境及
其侵蚀作用清楚了解,再根据工程要求的使用年限对混凝土的结构、尺寸、组分
与配比、最低强度、水灰比、水泥品种、最低水泥用量和外加剂等作出合理设计。
未来水泥行业的发展应该执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即在总量上应满
足社会的需求,同时改进水泥行业的产业结构,取缔小的水泥生产企业,支持大
企业的发展壮大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虽然我国水泥行业整体产能过剩,但是大部分都是普通水泥,优质水泥很少,
导致优质水泥的缺口很大。而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水泥的质量也有很大关系,
混凝土强度每提高一个等级,水泥和钢筋的用量就会减少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
五。采用优质的水泥减少了资源的使用量,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政策和可持续发
展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