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合集下载

社会资本再生产PPT课件

社会资本再生产PPT课件

社会资本的创新与发展
总结词:社会资本的创新与发展是指通过创新和发展新的社会资本形式、结构和功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04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投入和产出也会相应增加,从而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和扩张。
经济发展水平还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结构和质量,例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社会资本再生产可能更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资本再生产可能更注重于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发展趋势
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资本再生产面临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信任危机等挑战,需要加强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建立互信机制。
机遇
随着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将迎来更多机遇,例如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社会资本流动,利用新技术提高社会关系网络的质量和效率。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挑战与机遇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来促进或限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进程。
政策制度环境的影响
社会文化背景是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社会文化背景包括价值观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这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从而影响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进程。
例如,在强调个人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注重个人利益和自我实现,而在强调集体主义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可能更注重集体利益和团队合作。
03
02
01
社区发展与社会资本再生产
通过提供员工培训和福利,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企业内部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员工培训与福利
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概述(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当作个别的过程和再生产过程来分析,即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自身的生产。

假定了资本在流通领域内所经过的形态变化,但未进一步考察它们。

而这些未考察的内容,正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要研究的。

总之,在前面资本积累理论中考察的是个别资本,生产过程,这里考察的是社会资本,资本运动的全部过程;前面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这里考察的重点是资本简单再生产。

(二)社会再生产的起点“不管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怎样,它必须是连续不断的,或者说,必须周而复始地经过同样一些阶段。

一个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同样,他也不能停止生产。

因此,每一个社会生产过程,从经常联系和它不断更新来看,同时就是再生产过程。

”所以,再生产为一切社会经济形态所共有。

但是,再生产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形式下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个起点不是自给自足形态下和计划经济形态下的以多种必须的生产要素以实体形式的直接集中,而首先以资本积累特别是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

《资本论》对货币资本的作用、货币流通在交换中的媒介作用有专门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作用有二:第一,资本主义生产的是商品生产为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是整个生产过程的启动力,也是生产过程持续进行的动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流动资本上。

(三)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和理论基础以及实现条件1.社会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政治经济学》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
是个别资本或单个资本。
社会资本: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
单个资本所组成的总和,即社会总资本。
个别资本与社会总资本
甲: G-W<APm…P…W′-G′

会 乙:机器,丙:燃料,丁:原料,戊:建筑商


工人:工资,资本家:m

A:食品,B:纺织品,C:鞋子,D:服装, E:日化

(二)个别资本和社会资本运动的关系
实现条件:
基本实现条件:Ⅰ( v + m ) = Ⅱc 两个派生条件:
Ⅰ(c + v + m ) = Ⅰc + Ⅱc Ⅱ(c + v + m ) = Ⅰ( v + m ) + Ⅱ(v + m )
实现条件的含义
1. 基本实现条件: Ⅰ(v+m)=Ⅱc
在价值上,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
必须等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
在实物上,第一部类所生产的生产资料,在扣除本
部类的需要后,要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 等。
这一实现条件,体现了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样,两大部类产品的交换才能实现,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如果Ⅰ(v +m) 大于或小于Ⅱc,都会使一部分产品无法实现, 从而使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遇到困难。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不变资本价值 可变资本价值 剩余价值
(三)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
3.why?
社会总产品中既包括了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 又包括了用于个人生活的消费资料。因此,只有 以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才 能体现社会总资本运动的特点和内容。
4.考察的直接对象:商品资本的循环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课件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课件
未来社会资本再生产将受到科技进步、全球化和社会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新的发展方 向。
再生产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再生产社会资本,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繁荣、社会公平的实现,以及社会关系的和谐与 和睦。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1
生产要素的流动
2
个体之间的互动和交往使得社会资本得
以再生产,这种流动促进了社会资本的
持续发展和更新。
3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过程
包括信息传递、社会互动、资源共享和 信任建立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构建和 强化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由社会关系的质 量和社群的密度组成,包 括家庭、朋友、同事和社 区之间的联系。
3 社会资本的作用
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信息传 递、资源共享、社会合作 和互惠关系的形成,对于 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意义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意义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有助于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互信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PPT课件
#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个体之间相互信任、合作和互惠的资源和关系网络。了 解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社会资本
1 社会资本定义
社会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 源,包括彼此之间相互关 系的信任、共享的价值观 以及网络连接。
2 社会资本的组成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主体
个体和社群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主体, 他们通过互动和合作为社会资本的再生 产做出贡献。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不足之处
1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不足之处
在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信任缺失以及社交资本不平衡等问题。
2 不足的原因分析
社会变革和人的行为习惯的改变等因素导致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出现不足。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

马克思社会主义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主要内容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意义以及对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影响第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前提和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揭示它的实现条件和规律。

社会总资本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交错、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是所有单个资本运动的总和。

社会总资本运动具有不同于单个资本运动的特点,它包括个人消费,媒介个人消费的一般商品流通,全部剩余价值的流通。

研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要以社会总产品作为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这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总和。

社会总资本在一年内发挥职能提供的社会总产品表现为社会总商品资本。

必须从总商品资本运动公式来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过程。

必须确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两个基本前提的原理: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按其最终经济用途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而社会总生产也划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Ⅰ部类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

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跟单个商品的价值一样,也分为C、V和M三部分。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所谓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就是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得到补偿的问题。

补偿有两个方面:一是价值补偿,即社会总产品中代表C、V和M三部分价值的商品都能够卖出去,从商品形态实现为货币形态;二是物质补偿,即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所消耗的各种物质资料,又从市场上买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从货币形态又实现为商品形态。

社会总产品的这两种补偿,“既要受社会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比例的制约,又要受它们的使用价值,它们的物质形式的制约”。

所以,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问题。

第二,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简单再生产开始。

因为,一,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抽象要素;二,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现实因素。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

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替换两个方面。

所谓价值补偿,就是社会生产出来的总产品如何出卖,实现其价值。

的问题。

所谓实物替换,就是资本家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生产资料,以及资本家和工人如何购买到所需要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成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其原因是:(1)只有把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全部销售出去,预付资本的价值得到补偿,才有可能去重新购买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2)只有再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全部买到,在实物上得到替换,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价值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销售商品,收入货币;实物补偿在实践当中就是付出货币,购进商品。

价值补偿与实物补偿的平衡在实践当中就是收支平衡。

马克思把这个叫做货币回流规律。

因此,也可以说货币回流规律是再生产理论的核心。

收支平衡在再生产公式中表现为纵横平衡。

通过纵横平衡这一现象可以把再生产公式演绎为再生产平衡表。

从而可以把再生产公式不能包容的n 多个分部类的收支平衡反映出来。

是对再生产理论的一大发展。

通过对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系统阐述以及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成果来看,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包含了许多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一般规律,也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具有指导意义。

(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货币作用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先完成货币资本积累,然后运用这些资本去购买相应的经济资源,使之变成生产要素,进而组织生产。

正因为如此,改革开放初期至2007年底,资金问题仍然是全国各个地区以及各个部门发展经济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就是货币资本积累是市场经济形态下再生产的起点这一规律在发挥作用。

另外,完成了货币资本的积累还需要货币资本的大量集中必须运用于购买再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要素,这才会使货币成为再生产的起点。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
(2)第Ⅱ部类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简单再生产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如果用m/x表示剩余价值中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部分,那么m-m/x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累用的部分。用公式表示:Ⅱ(c+v+m)>Ⅰ(v+m/x)+Ⅱ(v+m/x)或Ⅱ(c+m-m/x)>Ⅰ(v+m/x)。
第一节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资本运动及其特点
1 、社会资本
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
2 、社会资本运动
是指相互交错、互为条件的个别资本运动的总和。
3 、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
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既包括资本流通,又包括一般商品流通。
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第Ⅰ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等于第Ⅱ部类的不变资本,即Ⅰ(v+m)=Ⅱc。这个条件反映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的内在联系,表明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2)从基本实现条件可以引申出另两个实现条件:①第Ⅰ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不变资本之和,即Ⅰ(c+v+m))=Ⅰc+Ⅱc。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生产资料供给和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②第Ⅱ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即Ⅱ(c+v+m)=Ⅰ(v+m)+Ⅱ(v+m)。这个条件反映整个社会的消费资料的供给和社会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 周期性及其新特点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过程中每过一定时间就要 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 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 有制的矛盾
生产资料共同使用
社会化 资本主 义生产
生产过程是社会行动 劳动产品由集体创造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矛 盾
私有制
生产过程由个人控制 劳动产品由个人支配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 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 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 态之间的矛盾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 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 缩小的矛盾
3
Ⅱ 2000( c ) + 500( v ) + 500( m ) =3000(消费资料)
2
Ⅰ 1000(
v ) +1000( m )
2000( c )

价值形态
实物形态 生产资料
实物形态 消费资料
价值形态 不变资本
购买生 产资料
工人创造 的新价值
供本部类内部 工人和资本所 有者个人消费
3.社 会资 本简 单再 生产 实现 条件
社会 资本 社会资本 Ⅰ(c + v + m )=Ⅰ(c + ▲c)+Ⅱ(c +▲c) 扩大 扩大再生 产的实现 再生 产实 条件 表明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 现的 产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于 条件
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类全部产品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 原有不变资本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 。
社会 资本 Ⅱ 社会资本 (c+v+m)=Ⅰ(v+▲v+m/x)+Ⅱ(v+▲v+m/x) 扩大 扩大再生 再生 产的实现 产实 条件 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 ,消费 现的 资料的生产与两大部类对于 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述三大交换过程可以图示如下: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可见,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为:
(v+m)= Ⅱc
表明: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 料必须与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 料相一致。
此公式是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也 是平衡条件
由此可以派生出另外两个实现条件公式:
1、 (c+v+m)= c+Ⅱc
剧下降,购买能力不断丧失,生活贫困。
据资料显示,在30 年代的大危机时期,整个西方社会工 业生产下降,物价下跌,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工资
大幅下降,整个社会经济倒退了30年左右。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实质: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 矛盾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第三节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第一节 社会总资本的运动
一、社会总资本 二、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一 、社会总资本
概念
社会资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单个资本的总和。 个别资本是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
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区别 •首先,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生产消费, 还包括个人消费。
•其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包括资本流通, 还包括一般商品流通和剩余价值的流通。
•再次,社会资本运动不仅考察价值补偿, 还考察实物补偿。
二、社会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
(一)社会总产品是分析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社会总产品(社会总商品资本):社会各个物质生
重新组合:有机构成增加: Ⅰ9:1 Ⅱ5:1 Ⅰ4000c+450 △c+1000v+50 △v+500m =6000 Ⅱ1500c+50 △c+ 750v+10 △v + 690m =3000 年底 Ⅰ4450c+1050v+1050m =6500 增长9·15%
Ⅱ1550c+ 760v+ + 760m =3070 增长3·33%
与马克思的产业结构理论相对应,是西方的产业类型划分理 论,即三次产业的划分理论。三次产业的划分对于我们全面 认识和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趋势,重视发 展那些在国民经济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的非物质生产部门, 有着积极作用。 两种不同的产业类型划分理论,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产业结 构的内容,它们各有利弊,不能相互取代。

c:v=4:1 2、Ⅱ:根据Ⅰ确定c,
c:v=2:1
3、m’=100%
重组图式(年初) Ⅰ(4000c+400△c)+(1000v+100△v)+500m/x=6000 Ⅱ(1500c+100 △c)+ (750v+50 △v) + 600m/x =3000 社会资本三大交换过程
Ⅰ内部:Ⅰ 44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交换实现 Ⅱ内部: Ⅱ 800v+ 600m/x(生活资料)Ⅱ内部各企业的工人和 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 ⅠⅡ之间 :Ⅰ1100v+500m/x与Ⅱ1600c 两大部类间交换实现
Ⅰ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受Ⅱ 消费资料增长的制 约。
第四节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后果
有一段关于描述经济危机本质特征的著 名对话:“一个煤矿工人儿子问妈妈说: ‘现在天气这样冷,你为什么不生火炉?’ 妈妈答道:‘因为我们没有煤,你爸爸现在 失业,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 ‘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表明: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生产的生产资料 必须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相一致; 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生产的消费资料必须同 第一部类对消费资料的需要相一致。
派生实现条件公式:
1、I(c+v+m)= I( c+Δc)+Ⅱ(c+Δc) 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满足两大 部类维持原有生产规模所需的生产资料和扩大再生产 对追加的生产资料的需要。
第二节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二.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
分析前的假设条件: 1、我们研究的是纯粹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简单再
生产 2、假定生产周期为1年,而且所有的不变资本在一年
内价值消耗了并转移到新产品上去 3、假设一切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相符的 4、假设这一期间没有对外贸易 5、假设剩余价值率为100% 6、所考察的社会只存在投资者和工人两个集团
m/x:个人消费, m-m/x:积累
Ⅱ(c+v+m)> (
)+ Ⅱ(
)
两边减去Ⅱ(
)
二.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及条件
根据上述前提条件,假定社会资本扩大再 生产的图示如下:
Ⅰ4000C+1000V+1000m=6000
Ⅱ1500C+750V+750m=3000
假 1、Ⅰ:(m-m/x)=50%
据报道,在大危机期间,许多国家大量地炸毁炼 铁高炉,美国毁掉92座,英国毁掉28座,法国毁 掉10座。1973的经济危机时期,英国单是伦敦一 个城市,就有10万套新房空置而卖不出去,日本 的汽车库存达到100万辆以上,电视机库存超过需 求量的一倍以上。同时在美国的洛山矶、加利福 尼亚州的阿特西里牛奶公司,把38,000多加仑的 优质鲜牛奶倒入了臭水沟。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 的是,大量的工人失业,在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急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所以,研 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要从分析简单再生产开 始。简单再生产的公式和模型:
4000c + 1000v+1000m =6000生产资料
II 2000c + 500v+500m =3000消费资料
Ⅰ内部交换:Ⅰ 4000c(生产资料)本部类各企业之间交换 实现
Ⅱ内部的交换: Ⅱ 500v+ 500m(生活资料),通过Ⅱ内部 各企业的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交换实现
1、 (v+m)>Ⅱc,
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提供的生产资料,除了 满足第二部类简单再生产对生产资料的需要 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 生产对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
(c+v+m)> c+ Ⅱc,两边减去c
2、Ⅱ(
)> ( ),
第二部类为第一部类提供的消费资料,除了 满足第一部类简单再生产时工人和投资者的 个人消费的需要外,还必须有余额用来满足 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追加工人对消费资料的 需要。
2、
表明: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必须满足两 大部类原有工人以及扩大再生产追加工人和投资者 对消费资料的需要。
三.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1 、由于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进行的,这时就会发生第 一部类生产比第二部类生产增长更快的现象,这就 是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规律。
社会资本运动与个别资本运动的共同点: •从运动的内容看,二者都包含着生产剩余价值的 生产消费; •从运动的形式看,二者都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 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并各自完成着 自己的循环; •从运动的过程看,二者都要经过购买、生产、销 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从运动的目的看,二者都是为了价值增值。
年底 图式
Ⅰ4400c+1100v+1100m =6600 Ⅱ1600c+ 800v+ + 800m =3200
实现 了扩大再生产
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第二部类内部的 交换和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 得到实现。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得以 进行。
这一实现过程的图示如下:
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公式:
直接原因
1、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 无组织(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2、 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 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 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1、危机阶段:周期的决定性阶段。在这个阶段 ,商品销售困难、物价下跌、企业破产倒闭、生产 急剧下降、大量工人失业,整个社会经济处于瘫痪 和混乱状态之中。
2 、在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条件下, 必然会要求第一部类的生产更快地增长。
3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不等于重工业优先增长,也 不能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也不是增长 的越快越好。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
前提: 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图式第1年Ⅰ4000c+1000v+1000m =6000 Ⅱ1500c+ 750v + 750m =3000
表明:第一部类生产的全部生产资料必须满 足两大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要。
2、 Ⅱ(c+v+m)= (v+m)+ Ⅱ(v+m)
表明:第二部类生消费的需要。
动画: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1)I(v+m)=II c 这是基本条件。 (2)I(c+v+m)=Ic+IIc (3)II(c+v+m)=I(v+m)+II(v+m)
2、萧条阶段:周期中的停滞阶段。在这一阶段 社会生产不再下降,企业倒闭现象暂时停止,失业 人数不再增加,商品价格停止下跌。
3. 复苏阶段:周期中的经济恢复阶段。在这一阶段, 资本家开始进行大规模投资和扩大生产规模,就业 人数增加,物价回升,企业利润增加,社会生产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