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蝶恋花》(共38张PPT)
合集下载
欧阳修《蝶恋花》.pptPPT课件

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花儿, 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写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女主人公已将花已幻化为 人,于是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是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 是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千而
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无情 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2. “ 堆”“烟”二字,则表现出杨柳之密,雾气之浓,宛如一幅水墨画。 3. 一句“无重数”,令人感到这座庭院简直是无比幽深。一重一重无穷无尽之感,
几丝愁情悄然爬上心头。 4. 玉勒雕鞍,可知物质环境之华贵,然终难弥补感情世界之凄清。望所欢而不见,
感青春之难留,佳人眼中之景,不免变得暗淡萧索。 由上阙哀伤寂寞之景自然引起下阙难言之情。
感谢您的观看!
第8页/共8页
第4页/共8页
词的下片着重写情,雨横风狂,催送着残春, 也催送女主人公的芳年。她想挽留住春天,但 风雨无情,留春不住。于是她感到无奈:“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只好把感 情寄托到命运同她一样的花上。
第5页/共8页
名句赏析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感情。
第6页/共8页
品味本词艺术色彩
• 表现手法:烘托、衬托、情景交融。这首词意境深远,词 中写景写情,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相糅相合,浑然天成,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
• 意境深远、层次鲜明:从空间来说,它是由外景到内景, 以深邃的居室烘托深邃的感情,以灰暗凄惨的色彩渲染孤 独伤感的心情。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 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打开人物的心 扉。
上课·晏殊·蝶恋花-完整PPT课件

蝶恋花
晏殊
《蝶恋花》词牌来历
源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 情”,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 名《鹊踏枝》、《凤栖梧》、《一箩金》、 《黄金缕》、《卷珠帘》等。
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心中忧愁的情 感为多,虽有部分写山水,但还是寄情于 物的表现 。
关于婉约词及婉约派:
从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派”开 始,继有宋初的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 永,之后,又有秦观、李清照继等词人,他 们的词作在情调、语言、意境方面都表现出 含蓄柔婉的特点,因而被称作“婉约词”, 而他们也因词风相似而被称为“婉约派”。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思考: “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独。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为“离别”。
这句描写出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 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以及外界事 物所引起的触动。
词的上阙:
菊愁兰泣 和词人一样痛苦
人格化/拟人
以悲景写悲情 烘托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前文抒写的只是忧伤之音,这里却出人意 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寥廓的境界,给主人 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 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 有望而不见的伤离情绪,但感情是悲壮 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尽铅 华,纯用白描。气象阔大,境界高远,成 为全词的警句。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 种之境界”,王国维把“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定为成大事业的 第一境界,出于何种考虑?
青春的凋落,容颜的衰老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 所见之景吗?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精品】欧阳修-蝶恋花PPT课件

毛先舒评曰:「人愈伤心,花愈恼人, 语愈浅而意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 非层深而浑成耶?然作者初非措意,直如 化工生物,笋未出而苞节已具,非寸寸为 之也。」(引同上)词人一层一层深挖感 情,并非刻意雕琢,而是象竹笋有苞有节 一样,自然生成,逐次展开。在自然浑成、 浅显易晓的语言中,蕴藏着深挚真切的感 情,这是本篇一大特色。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 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
❖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
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迭用三个「深」字,写出主角身处深 宅大院,形同囚居,此身既已形单影只, 此心也深沉寂寞、怨恨莫诉,意境深邃朦 胧。此句深受李清照的赞许和喜爱--
李清照《临江仙》词序: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
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 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jiōng 。柳梢梅 萼è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 从时间来说,上片是写浓雾弥漫的早晨, 下片是写风狂雨暴的黄昏,由早及晚,逐次 打开人物的心扉。
自主学习
❖ 1.赏析“深”字。
❖ 2.赏析“堆”字。
❖ 3.“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 无重数”三句的艺术手法及效果。
❖ 4.女主人公如何孤寂凄苦的原因何在 呢?
❖ 5.“雨横(hèng)风狂三月暮,门掩 黄昏,无计留春住。”表达了闺妇怎样 的愁思?
1、赏析“深”字。
❖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院的幽深、 空旷,再用一个“深”字的设问,让庭 院的“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暗 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沉心事和怨 恨莫诉之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蝶恋花》优秀ppt课件

。
13
王国维《人间词话》“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此第三境也。
1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总结词意
上片写长夜相思之苦。
融情入景,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 感情,点出离恨。
蝶恋花
晏殊
1
作者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属江西)人。自小聪慧,少年以神童 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仕途显达,官至宰 相。乐于引荐人才,范仲淹、韩琦、欧阳 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他一生富贵优游, 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 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 ,为当时词坛耆宿。有《珠玉词》。
用燕的双飞,反衬出人的孤独。 用明月之“圆”来暗衬离别之“缺”, 又借对明月的埋怨,含蓄地写出自己彻夜 未眠,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9
在下阕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 来排遣离愁别恨?有效果吗? ①登高(“独上高楼”)
看不见(“望尽天涯路”) ②写信(“欲寄彩笺兼尺素”)
无处寄(“山长水阔知何处”) 12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 好在哪里?
“西风凋碧树”夸张,突出西风之烈
,比喻相思对主人公的煎熬和摧残之甚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
写,通过行为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
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语言洗净
铅华。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
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
下片写登楼望远的愁思。
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 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把思念远人的 殷切心情和无处寄情达意的失望惆怅,表现得 委婉而又尽致。
蝶恋花-晏殊-课件ppt.ppt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1.“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寓情于景, 请简要分析此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 ,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总结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比,它的 上、下片之间,在境界、风格上是稍 有区别的。
上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壮。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衬的 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苦。前者 如“槛菊愁烟兰泣露”,是以悲景 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燕子的双飞,更反衬出主人公的孤 独。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两句表面上是只写客观景物,实 则暗含着浓浓的情一句与上句有什么联系?
这句与上句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由于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 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 水阔知何处!”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这句与上一句有某些共同点吗? 两个分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
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 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 的怅惘中结束。
《蝶恋花》PPT课件

8
•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 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 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 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 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 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 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 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 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6
1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 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2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女主人公已将花已幻 化为人,于是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3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还是不肯 给予同情呢?
4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 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 、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此句运用烘托反衬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递进,深 化感情。
•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 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 要赏析。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 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 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 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 触景生情,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诗人本所 谓情感,或者本无强烈的情感。现在身在一定的 环境,或因景的秀丽而喜欢,或因景的萧瑟而伤 愁。这种情是由景而激发的,是受制于情的,是 景决定了情。如鸟语花香而怡然,因狂风暴雨而 忧伤。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是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 快乐,自然是触景生情。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 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 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 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 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6
1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由在狂风暴雨中横遭摧残的 花儿,由此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不禁伤心泪下
2因泪而问花。泪因愁苦而致,女主人公已将花已幻 化为人,于是向着花儿痴情地发问。
3花儿在一旁缄默,无言以对。是不理解她还是不肯 给予同情呢?
4花儿不但不语,反而象故意抛舍她似地纷纷飞过秋 千而去。人儿走马章台,花儿飞过秋千,有情之人 、无情之物对她都报以冷漠,怎能不让人伤心!
此句运用烘托反衬手法,情景交融,层层递进,深 化感情。
•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 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 要赏析。
•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 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 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 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0
提问与解答环节
Questions And Answers
11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蝶恋花_欧阳修最全版ppt课件

10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词句的内容。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写女子的丈夫乘坐华美的车骑在烟花柳 巷寻欢作乐,女子望而不见。
11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婉曲幽深,耐人 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雨横风狂”写气 候之恶劣,“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 染,写出了女子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 同时表达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法挽留住 的感伤。
17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 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 老之痛。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 含蕴丰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 “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 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青春嬉戏 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 落去”也。“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 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词句的内容。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
❖ 写女子居住环境之幽深。
7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 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 “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 “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 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
8
“堆”字,写出了 杨柳之密,雾气之浓。 “无重数”的帘幕,阻 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 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 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16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 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 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上片开头三 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 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 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 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 好生命的戕害。“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 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词句的内容。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写女子的丈夫乘坐华美的车骑在烟花柳 巷寻欢作乐,女子望而不见。
11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 无计留春住。”婉曲幽深,耐人 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三月暮”点明季节,“雨横风狂”写气 候之恶劣,“黄昏”点明时刻,三层渲 染,写出了女子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无奈, 同时表达了美好的青春年华无法挽留住 的感伤。
17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 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 老之痛。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 含蕴丰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 过秋千去。”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 “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 无语凝噎之状。“乱红”飞过青春嬉戏 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 落去”也。“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 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6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列词句的内容。
❖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 数。
❖ 写女子居住环境之幽深。
7
“深深”二叠字本已写出庭 院的幽深、空旷,再用一个 “深”字的设问,让庭院的 “深”“旷”得到深入和强化。 暗示了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深 沉心事和怨恨莫诉之情。借景 抒情,情景交融。
8
“堆”字,写出了 杨柳之密,雾气之浓。 “无重数”的帘幕,阻 碍了女主人公远望丈夫 的视线,传达出深居闺 中的孤独凄苦之情。
16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 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 归而不得。幽恨怨愤之情自现。上片开头三 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 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 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 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 好生命的戕害。“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 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
蝶恋花公开课晏殊 ppt课件

玉词》存世。
5
把握词的情感
• 词眼——离别苦 • 词中有离别之后的孤枕难眠,
有无尽的相思之苦,还有音 书难寄的惆怅。
6
品读诗词 赏析佳句
1、意象、意境 2、丰富的情感 3、艺术技巧(炼字) 4、联想和想象
7
槛 菊 愁 烟 兰 泣 露
8
槛菊愁烟兰泣露
在烟雾缥缈的秋天的黎明,多愁善感的 主人公放眼栏杆外,看着菊花被轻烟笼 罩、想象)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作者简介
一个泣(炼字)字,道出了主人
公在那样一个凄清的环境中不可排解 的忧愁和伤感。
10
槛菊愁烟兰泣露
菊愁烟、兰泣露,透露了主人 个的忧愁和伤感
拟人 ,移情入景,以悲景写悲 情。
11
燕罗 子幕 双轻 飞寒 去
12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轻寒:秋寒,也是主人公心里的 感受
燕子双飞:燕子双宿双飞,主人 公只能独处一室,更觉孑然凄 清之感。
18
总结艺术特色: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 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 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 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 壮。
19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 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 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 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 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 双飞”、“明月穿户”,都以 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 反衬女子有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 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 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 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 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 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 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 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孤独无依
昨夜西风凋碧树”只是眼前所见 之景吗?“凋”字如何理解? “昨夜西风凋树”,不仅是登楼 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 寐卧听西风飘落树叶情景的回忆。
赏析名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明确:昨夜的秋风使碧树繁叶凋尽,独自登 上高楼,极力远望那渺远的路,终不见远走之人。 ——描绘诗句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行为描写,通过行为细节 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三句纯用白描手法。 ——分析手法和关键词 境界由狭小庭院的忧伤转到对广阔境界的远望。 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感愁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 纤柔颓靡的气息。 ——表达效果和情感
总结全词
作者工于词语,炼字精巧,将主人公的主 观感情寄托于景物之中,深婉而含蓄地表 现了临秋怀人那种执著而真挚的感情, 深 刻地表达了离愁别恨的主题。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用以代表古今成大 事业、大学问者的三层境界:
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是出于晏殊的《蝶恋花》,谈立志, 志当存高远,忍得寂寞。这是第二、三境界的基 础。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 徘徊起来。
1、本词与晏殊的其它词作相 比,它的上、下片之间,在境 界、风格上是稍有区别的。上 片取境较狭,风格偏于柔婉; 下片却境界开阔,风格近乎悲 壮。
2、词中,作者用了烘托与反 衬的手法写女主人公内心的悲 苦。前者如“槛菊愁烟兰泣 露”,是以悲景写愁,与词中 人物同病相怜。后者如“燕子 双飞”、“明月穿户”,都以 乐景写悲,以双燕、月光无情 反衬女子有情。
其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 定声”。 根据字数的多少可以划分为小令(58字内)、中 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等三种类型。
词根据风格可以划分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 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词的发展情况:
时期 唐、五代, 北宋初 北宋中叶到 南渡 南宋前期 主要风格 婉约艳丽 代表作家
同时:怨恨月亮不解人意,月亮无情反 衬人有情, 以乐景写哀情 。
苏轼《水调歌头》:“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圆人不圆
在词的下片中,主人公用哪两种方法来排 遣离愁别恨?
登高: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写信:欲寄彩笺兼尺素
下片中,哪些字词点染出主人公的情感?
景:碧树凋零 情:孤寂凄苦
燕子的双飞,反衬主人公的孤独,以 乐景写悲情。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 “双燕复双燕,双飞令人羡。”—李白《双燕离》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点明了什么?
点明了幽怨、哀愁是因 为“离别”。
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 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 无眠的情景及外界事 物所引起的触动。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点明了什么?
大考小考何时了,
老师家长应犹在,
导入新课
• 有这样一位词人,他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 闲情致,语言婉丽。他的《浣溪沙》有“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有“梨花院落溶 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原诗:“一曲新词酒一 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 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油壁 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梨花院落溶溶月,柳 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传诵颇广。 知道这位词人是谁吗?对,他就是晏殊。 •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他另一首颇负盛名的词作―― 《蝶恋花》。
婉约、豪放并举
壮怀高唱
温庭筠、李煜、 晏殊 苏轼、柳永、 秦观、李清照 辛弃疾、陆游
南宋后期
哀伤低吟
姜夔、张炎
词牌来历
《蝶恋花》:本名《鹊踏枝》,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又被改名 为《蝶恋花》。另名《凤栖梧》、 《一箩金》、《黄金缕》、《卷珠 帘》等。
晏殊
晏殊(991-1055),字同叔, 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 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 臣皆出其门下。卒谥元献。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 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 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 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 “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 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 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 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 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 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西风凋碧树”夸张、比喻相思对人的煎熬和摧残之甚。
欲寄彩笺兼尺素 ——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
对 照
山长水阔知何处 ——音书难抵的可悲现实
满目山河空念远 孤独、迷茫、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
点滴结语
上片:融情入景,选取眼前的景 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 下片:承离别而来,通过高楼独 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 现出来。
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出于柳永的《凤栖梧》,谈辛弃疾的《青玉案》, 谈欣喜、豁然领悟。这是功到事成。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 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 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 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 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 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 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 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春色 衰败的惋叹。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 作“晓”。你认为哪个地描绘出 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 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 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 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朗读本词,整体感知
主要内容: 思妇怀远
词眼:
词的上片选取了哪些主要意象?
品读意象: 运用的手法(修辞)
关键词(具体分析)
表达的情感和效果
兰和菊象征品格的幽洁
运用拟人修辞,“愁烟”、“泣露”将 兰和菊人格化。
以哀景写哀情
烘托人物的哀愁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蝶恋花》
思考:特别点出“双飞”有什么意味?
诗歌赏析要点:
1.紧扣意象 2.体味语言 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有象征意 义的词 3.揣摩手法 抒情手段、表现手法等 4.深临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布置作业:
• (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 • (2)、完成“学习与评价”的有关练习, 下节课进行讨论。 • (3).找一下晏殊其他的诗词进行比较
他的文学成就以词最为突出,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 有“富贵词人”“宰相词人”之称。词内容比较狭窄, 大多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对良时易逝、欢 事无多的感慨。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的作品,是晏 殊词另一主要内容。 晏殊词的主要成就还是在艺术。他常用委婉手法, 巧妙地运用景物暗示的能力去表现作品的主题。造语工 妙,是晏殊词的一大特色。作品集:《珠玉词》。
蝶恋花
晏殊
学习目标
• 1.熟悉北宋词人晏殊; • 2.掌握晏殊词的风格特点。
• 重难点: • 1.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2.比较二晏词的风格不同之处。
简介词:
词,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词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每首词都 有一个调名为词调或词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 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 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 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 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 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 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 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 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 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 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 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 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 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 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总被无情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