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勘探》——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资工03,04级勘探复习答案

资工03,04级勘探复习答案

《油气田勘探》复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部分:题型一、题型1一)、名词解释(共20分,2分/题)2、平均单井获地质储量平均单井地质储量= 各含油面积内探井总数量Ⅱ类或Ⅲ类探明储量总 (万吨/口)3、拗陷是盆地内地质发育史上以相对下降占优势的一级负向构造单元。

地壳长期稳定下降、地层发育齐全,厚度大,油气生成的主要地区。

4、常规资源:是指那些存在于物性较好的储层中,流体流动性好,在不改造油层以常规的采油工艺技术,就能开发生产利用的资源。

5、控制储量:是在某一圈闭内预探井发现工业油(气)流后,以建立探明储量为目的,在评价钻探阶段的过程中钻了少数评价井后所计算的储量。

已大体控制含油(气)面积和储集层厚度的变化趋势,对油(气)藏复杂程度、产能大小和油气质量已做初步评价。

6、潜在资源量:是按圈闭法预测的远景资源量,是根据地质、物探、地震等资料,对具有含油远景的各种圈闭逐个逐项类比统计所得出的远景资源量范围值。

潜在资源量可作为编制预探部署的依据。

7、每口探井探明可采储量=探井口数勘探各阶段探井和评价)预计探明储量数量(t 410 8、评价勘探:主要任务是确定含油面积,详细地研究油气藏和油气层的特征,提交探明储量和控制储量,为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提供资料。

9、超覆接触界线:指盆地边缘的超覆不整合关系,即沉积盖层逐层超覆盖在盆地基底之上,相反基底老山以斜坡形式缓缓插入盆地内部。

这类盆地的发展可能以简单的拗陷为主。

10、基底:是含油气盆地赖以存在的基础或底盘,这一基础或底盘是由盆地形成以前的岩系所组成。

二)、名词解释(共20分,2分/题)2、滚动勘探开发: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紧密结合,互相渗透,浑然一体,滚动前进。

勘探上见工业油流的开始,就是油田开发的开始,油田开发的全过程,也是加深勘探,不断发现新油层和新油藏的过程。

3、每米探井进尺获得的油气地质储量尺各含油面积内探井总进Ⅱ、Ⅲ类探明储量总量(单位:T/m )4、隆起是盆地内区域性长期相对上升占优势的一级正向构造单元。

油气田勘探考试试卷

油气田勘探考试试卷

油气田勘探考试试卷(20XX级)
授课老师:陈轩班级:资工(基)11101-2
一、名词解释(12选10)
预探井评价井圈闭油气藏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带满凹含油理论页岩气
煤层气三大储量(预探储量探明储量控制储量)HSE VSP 四性关系非常规油气隐蔽油气藏探矿权矿权复式油气藏滚动勘探开发
二、简答题
1、解释露头剖面(分A B 卷)
2 测井相(写出亚相,并解释微相)(A B 卷都是这张图,必考)
3、地震资料解释,解释的内容,找出可能存在的圈闭,并写出圈闭类型。

S1+2
S32
S33
S34
4 写出沉积过程,并写出油气藏成藏过程。

三、论述题
1.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勘探的核心技术或者隐蔽性油气藏勘探的核心技术
(岩性-地层油气藏=隐蔽性油气藏,分布是A卷、B卷内容,但是是同一个答案,切记)2.古岩溶喀斯特储层的储层特点,勘查技术,成因描述。

(A卷写的古岩溶喀斯特B卷是paleokarst 两个是一个含义)。

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油气地质与勘探课程期末考试及参考答案

考试方式:闭 卷时 间:120分钟专业班级:姓 名:学 号:开课系室: 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资源系题 号一二三四总分得 分阅卷人一、名词解释(共16分,每题2分)A卷1. 油气差异聚集2. 天然气水合物3. 生物标志化合物4. 生油门限5. 滚动勘探开发6. 深盆气藏7. 次生油气藏8. 含油气盆地二、填空(28分)1. 石油的荧光性取决于 ,石油中 不具有荧光性。

石油具有旋光性的原因是 。

(2分)2. 烃源岩是指 ;评价烃源岩生烃潜力的主要地化指标类型包括 、 、 等。

(2分)3. 碎屑岩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 ,影响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主要沉积因素有、 、 、 等。

(2分)4.区域性盖层是指 的盖层。

影响盖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有 、 、 、 等。

(3分)5. 驱使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主要有 、 、、 等。

(2分)6.某盆地存在A、B两套暗色泥岩层,有机质类型均为Ⅱ1型,R o 值分别为0.4%、2.3%。

目前发现了两种不同特征的天然气E、F,它们的甲烷含量分别为98%、91%,其δ13C1分别为-68‰、-31‰。

试判断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其源岩层:E为 类型,来源于层源岩;F为 类型,来源于 层源岩。

(2分)7.凝析气藏的形成,要求烃类物系中气体量 液体量,地温介于烃类物系的临界温度与 之间,地层压力超过该温度时的 压力。

在右图中画出凝析气的分布范围(3分)8.不存在氧化作用的情况下,随着石油运移距离的增加,石油密度和粘度逐渐 ,裸露型含氮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 。

(1分)9.油气输导体系是指。

优势运移通道是指 ,它控制着运移油气总量的绝大部分。

有效运移通道是指 。

(3分)10. 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形成和保存储量丰富的油气藏,取决于是否具备 、 、、 、 、 等成藏要素以及它们的时空配置关系。

这些要素可归结为四个成藏基本条件: 、 、 、。

(3分)11.含油气系统研究内容包括基本要素和动态过程两部分,动态过程包括: 、、 、 等 ;描述含油气系统特征的关键图件有:、 、 、等。

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参考答案

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参考答案

《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考试试卷(第一套)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1、含油气沉积盆地:在形成演化历史中存在有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过程的沉积盆地。

2、油气系统的保存时期:指烃类在油气系统中能保存下来,受改造或遭到破坏的时间段。

3、含油气系统:是一个自然的烃类系统,包括成熟的烃源岩和其中的油气,以及形成的油气藏的所有地质要素和地质作用。

4、控制储量:经过预探后,通过一口或多口井的钻探发现了油气田或油气显示,并且查明了油气藏的岩性,物性,压力,流体性质后计算出来的储量。

5、圈闭评价:圈闭评价的目的在于优选出有利的圈闭进行勘探,拟定出探井井位,直接发现油气藏。

6、区带评价:目的是为圈闭预探提供目标,一般在区域勘探后期至圈闭预探前期进行,在盆地评价选择的有利区块中选出最有利的圈闭带进行勘探。

7、勘探程序:油气勘探是分阶段的,各个阶段之间的先后顺序和相互关系称为勘探程序。

8、资源评价:估计和测算某个特定区域地下所含油气潜力的一个过程。

9、布井系统:指一个二级圈闭带上预探井位,井数,井的类型和各井之间的关系。

10、推测资源量:根据区域地质资料,与邻区同类型盆地进行类比,结合盆地或凹陷初步物探普查资料,或参数井的储集层物性和生油岩有机化学资料进行估算的资源量;或是根据盆地模拟估算可能存在的油气资源量,并在不同的参数条件下利用概率法给出一个范围值,在扣除已发现的储量和潜在资源量后即可得出推测资源量。

二、填空题(每题4分)1. 区域勘探,圈闭预探,评价勘探,滚动开发2.十字剖面布井系统,平行剖面布井系统,放射状系统,环状系统,网状系统。

3.盆地控制油气田理论,有效生油区控制油气田理论,含油气系统理论,圈闭带控制油气田理论。

4.评价勘探项目建立,地震静查,钻评价井,油藏描述。

5.油气区评价,盆地评价,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气藏评价。

三、简答题(每题5分)1、油气田勘探的基本任务结合石油地质和勘探理论,以其为基础,通过各种勘探技术和方法,查明有利生油气带,寻找有利圈闭,找到工业性油流,对油藏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提交探明和控制储量,为油气田开发工作做好准备。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综合复习资料8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综合复习资料8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是填“√”、非填“×” )1、 %100)()()(12131213121313⨯-=标准标准样品C C C C C C C δ2、 A 、B 、C 三种原油的API 度分别为34.5、42.5和38.0, 即B 原油最轻、A 原油最重、C 原油介于其间。

3、 利用饱和压力确定的油藏形成时间,代表油藏形成的最晚时间。

4、 在动水条件下,油、气、水均从高水势区向低水势区运移。

5、 在相同条件下,形成气藏比形成油藏所要求的盖层条件严格。

6、 泥岩欠压实,说明泥岩孔隙度大,因此它比正常泥岩更容易让地下流体通过。

7、 当储集层中存在油水两相时,若油的相对渗透率为零,说明储集层孔隙全部为水占据,即含油饱和度为零。

8、 在相同水压梯度下,油水界面倾角总比气水界面倾角大。

9、 岩石中的有机碳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生成大量油气。

10、 砂岩碎屑颗粒越大,其孔隙度越大。

11、 剩余流体压力是指欠压实泥岩中孔隙流体所承受的压力。

12、 岩石有机质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生成大量油气。

13、 有机质向油气转化的速率与反应温度呈指数关系,与反应时间呈线性关系。

14、 背斜圈闭的构造起伏度越大,则其闭合高度也越大。

15、 同一岩石的有效孔隙度总是小于总孔隙度。

16、 剩余孔隙流体压力是指欠压实泥岩中,孔隙流体所承受的压力。

17、 地下流体的渗流总是自发地由机械能高的地方流向机械能低的地方。

18、 油水界面无论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都应为一等势面。

二、填空题1、 按苏林分类,天然水有四种类型;其中油田水主要为: ① 水型和 ② 水型。

2、 盖层的封闭机理主要有: ①、②、③ 。

3、 随温度升高,石油的粘度 ① ;石油中溶解气含量增加,粘度 ② ;环烷烃含量增加,其粘度 ③ 。

4、 盆地周边与其边界地质体的接触关系主要有: ① 和 ② 等两种型式。

5、 影响碳酸盐岩溶蚀孔隙发育的因素有: ①、②、③ 。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油气地质与勘探_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岩石热解参数不仅可以评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还可以划分干酪根类型。

答案:正确2.有效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石性质,与流体饱和度关系不大。

答案:错误3.现代油气勘探证实石油的无机成因说是错误的。

答案:错误4.我国的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的主体都属于克拉通盆地。

答案:正确5.岩石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存在较为严格的函数关系。

答案:错误6.含油气系统强调以生烃灶为核心,即一套有效的烃源岩层系就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

答案:正确7.一个盆地油气源的丰富程度从根本上取决于盆地内烃源岩的体积大小。

答案:错误8.沉积剖面中,干酪根数量的减少和沥青数量的增加具有互补性和成因上的联系性。

答案:正确9.排替压力越小,说明岩样中最大连通孔喉越大,大孔喉越多,孔隙结构越好。

答案:正确10.石油荧光性强度与石油类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答案:错误11.石油的正构烷烃分布曲线与()关系不大。

答案:地层压力12.有机质演化生烃的影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答案:温度13.下列岩石中,最可能成为烃源岩的是()。

答案:灰黑色泥岩14.当沿着油气运移方向地质色层效应起主导作用时,石油的相对密度会逐渐()。

答案:变小15.有利于改善碎屑岩储层储集物性的成岩作用是()。

答案:溶解作用16.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答案:低温高压17.不能作为油气二次运移主要通道的是()。

答案:干酪根网络18.我国中部的主要含油气盆地是()。

答案: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19.下面关于正构烷烃分布曲线的描述,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答案:相对陆相有机质,海相(浮游生物菌藻类)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低碳数(≤C21)正构烷烃多。

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正构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一般含量较低。

20.油气初次运移动力中,通过产生异常压力促使油气发生运移的是()。

答案:黏土矿物脱水作用流体热增压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21.断层的封闭机理主要包括()等。

油气勘探复习题及答案

油气勘探复习题及答案

油气勘探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油气勘探中,以下哪项不是地震勘探的主要目的?A. 确定地下构造B. 确定油气藏位置C. 确定地层年代D. 确定油气藏大小答案:C2. 以下哪种岩石不是油气生成的有利岩层?A. 页岩B. 砂岩C. 石灰岩D. 花岗岩答案:D3. 油气勘探中,以下哪种方法不是用于识别油气藏的?A. 地球物理勘探B. 地球化学勘探C. 地质勘探D. 遥感勘探答案:D二、多选题4. 油气勘探中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包括哪些?A. 地震勘探B. 重力勘探C. 磁力勘探D. 放射性勘探答案:ABC5. 油气勘探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A. 岩石的密度B. 岩石的孔隙度C. 岩石的渗透性D. 岩石的弹性模量答案:ABD三、判断题6. 油气勘探中,地震波的反射波可以用来确定地下构造。

答案:正确7. 油气勘探中,只有地震勘探可以确定油气藏的位置。

答案:错误8. 油气勘探中,地球化学勘探不能用于识别油气藏。

答案:错误四、简答题9. 简述油气勘探中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

答案:地震勘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在地表产生人工地震波,这些波在地下传播并遇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产生反射波,通过接收这些反射波并进行处理和解释,可以确定地下的构造、地层和油气藏的位置。

10. 描述油气勘探中地球化学勘探的主要方法。

答案:地球化学勘探主要通过分析地表或地下的化学成分变化来识别油气藏。

常用的方法包括土壤气体分析、地下水化学分析和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等,这些方法可以揭示油气藏的存在和位置。

五、计算题11. 如果地震波在地下某地层的速度为2000米/秒,反射波从该地层反射到地表的时间是0.02秒,请问该地层的厚度是多少?答案:该地层的厚度为40米。

计算过程为:2000米/秒× 0.02秒× 1/2 = 40米(因为波需要往返,所以乘以1/2)。

《油气田勘探》复习知识点

《油气田勘探》复习知识点

油气田勘探一、油气田勘探的基本特点1.油气田勘探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理论知识的综合、技术方法的综合2.油气田勘探是一门探索性很强的学科3.油气田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地质风险、技术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

油气勘探项目要遵从“成本、储量、产量、效益”四统一原则。

二、油气勘探简史1、油气勘探的初级阶段从人类有意识地开采石油天然气到十九世纪中期。

找油主要依靠地表油气苗或随机发现,几乎没有理论指导。

甚至有时采用占卜、巫术等进行找油、找气。

2、油气勘探的中期阶段——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二战结束前)理论上:①提出了“背斜聚油论”;由加拿大人T.S亨特(Hunt, 1861)、美国人D怀特(White, 1885)和奥地利人赫菲尔(Hofer, 1888)先后提出的。

②石油生成仍然处于“有机成因说”和“无机成因说”的争论中,但后期有机成因说逐渐占据上风;③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著作。

美国人D.海格(Hanger,1916)第一部石油地质专著《实用石油地质》俄国H.M古勃金(1937)发表了《石油论》H.O布罗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原理》,它们成为指导近代油气勘探的重要理论基础。

技术装备方面:①1895年,第一台旋转钻机投入使用。

②1914年,地震折射法开始用于地质找矿。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先后出现了磁法、地震反射波法和电测井技术,使油气勘探在理论和技术上日趋完善,石油成为新的动力能源得到普遍应用。

1890年世界石油产量达1030×10 4 t,到1940年已超过3×10 8 t。

3、油气勘探的现代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理论上:①石油地质理论体系的建立;②全球油气分布规律和盆地找油理论的形成;③背斜聚油论的突破和非背斜找油论的蓬勃兴起;④油气勘探决策与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的建立。

技术上:①地面地质调查降至次要位置;②地震勘探迅猛发展;③钻井技术和与之配套技术的迅猛发展;④测井技术的迅速发展;⑤井下综合录井和测试技术的完善;⑥非常规勘探方法的不断涌现;⑦综合勘探技术和方法的广泛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气田勘探》期末复习题一、选择题1.目前油气资源遥感技术尚难以应用的研究领域是(C)。

(A)识别浅层构造(B)编绘地面地质图(C)评价烃源岩质量2.下列井号中符合我国陆上预探井命名原则的是(A)。

(A)苏气14井(B)苏141井(C)苏参2井(D)苏浅1井3.盆地找油理论提出的重要意义在于使人们认识到(D)。

(A)有盆地就有石油(B)只要有沉积盆地就能够找到石油(C)只有沉积盆地才能聚集有机质并转化为石油(D)只有以沉积盆地为整体对象,才能系统分析油气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4.油气田勘探中最主要的风险是(A)。

(A)地质风险(B)工程风险(C)政治风险(D)自然灾害风险5.在三大类岩石中(B)的磁化率较高。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6.圈闭预探阶段应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B)。

(A)区域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B)圈闭成藏条件(C)油气富集条件7.微生物作用的差异性主要在背斜油藏上方近地表形成(C)地球化学异常。

(A)串珠状(B)块状(C)环状(D)线状8.地质浅井主要部署在(A)勘探阶段。

(A)盆地普查(B)区域详查(C)圈闭预探(D)油气藏评价9.根据探井部署的原则,没有开展(B)研究,不能定预探井。

(A)盆地模拟(B)圈闭评价(C)油气藏描述10.现场对乙方的作业质量提出明确的要求是属于项目经理部(C)部门的职责。

(A)管理组(B)研究设计组(C)监督组11.钻井液中没有能携带的信息是(C)。

(A)地层流体的信息(B)钻井液循环动态的信息(C)岩石物性的信息(D)钻井液物理特征的信息12.一般而言,气测录井资料不能应用于(D)。

(A)发现油气显示(B)识别油气水层(C)判断油气性质(D)划分岩石类型13.荧光录井主要是利用石油族组分中(B)发出的荧光。

(A)饱和烃(B)芳香烃(C)胶质(D)沥青质14.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采用的主要技术组合包括(A、B、C、D)。

(A)钻井(B)物探(C)地化(D)油气层改造15.不能用于划分区域构造单元的非地震物化探技术是(C).(A)重力勘探(B)磁法勘探(C)地球化学勘探16.盆地普查阶段的资源/储量目标是最终提交(A)。

(A)凹陷推测资源量(B)区带潜在资源量(C)预测储量(D)探明储量17.区域详查阶段的资源/储量目标是最终提交(B)。

(A)凹陷推测资源量(B)区带潜在资源量(C)预测储量(D)探明储量18.在岩浆岩中,从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酸性岩,岩石的磁性(B)。

(A)依次增大(B)依次减小(C)基本不变19.区域详查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B)。

(A)油气生油条件(B)区域运聚与保存条件(C)圈闭成藏条件20.地震详查的主要作用是:(C)。

(A)划分一级构造单元(B)查明二级构造带的类型与分布(C)发现圈闭,确定圈闭基本要素(D)为部署评价井提供依据21.圈闭评价首先应开展的评价工作是(A)。

(A)圈闭可靠性的评价(B)圈闭地质条件评价(C)圈闭资源量评价(D)圈闭勘探经济评价22.油气藏评价勘探阶段所研究的核心石油地质条件是(D)。

(A)区域油气运聚与保存条件(B)圈闭成藏条件(D)油气富集条件23.根据探井部署的原则,没有开展(C)研究,不能定评价井。

(A)盆地模拟(B)圈闭评价(C)油气藏描述24.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属于(A)所有。

(A)国家(B)企业(C)个人25.项目经理部一般由三个部门组成,其中对成本和质量进行控制做出部署主要是(A)。

(A)管理组(B)研究设计组(C)监督组二、填空题1.作为一项产业,油气勘探具有资金密集、技术密集、风险高、利润高的特征。

2.油气勘探综合评价技术主要包括:盆地分析、盆地模拟、区带评价、圈闭评价、油气藏描述等。

3.磁法勘探资料的向上延拓处理,可以压实浅部干扰,突出深部信息。

4.区域勘探阶段的探井通常又称为参数井;工业勘探阶段的探井包括:预探井和评价井。

5.随钻测量信息主要用于几何导向和地质导向等方面。

6.资源调查时期的目标是提交不同级别的资源量,而工业勘探时期是提交不同级别的储量。

7.工业勘探时期的地质任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发现油气田和探明油气田。

8.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重点研究烃源岩的形成条件。

9.影响圈闭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圈闭的控制程度、地震资料的质量、钻探资料情况。

10.地震勘探中常发生的事故类型包括:爆炸事故和触电事故。

11.大区概查阶段应以板块构造学说为基础,重点研究烃源岩的形成条件,包括古纬度、古气候、古地理条件。

12.盆地普查阶段要强调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着重查明区域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13.盆地普查阶段的地质评价主要思路以定性的盆地分析为基础,以定量的盆地数值模型为依据。

14.盆地找油理论的实质,是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与圈闭找油理论的有机结合。

15.综合录井采集的基本信息包括岩石可钻性信息、钻井液信息、随钻测量信息三大类。

16.区带地质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地质风险概率法、多信息叠合评价法。

17.根据圈闭识别的难易程度,可以加圈闭分为常规圈闭和隐蔽圈闭。

18.探井地质设计中对工程设计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井身质量、套管结构、完井方法、技术说明及其他特殊等四个方面。

19.探井工程设计过程中主要考虑技术选型、钻探工艺选择、安全性与经济性三个方面的原则。

20.我国油气勘探矿权的申请依据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21.地震勘探设计根据内容可以分为技术设计、施工设计、补充设计等。

22.地震测线桩号的基本遵循南小北大;西小东大的排列顺序。

23.原始找油理论发展阶段,找油的依据包括油气苗、地形地貌特征等。

24.我国油气勘查项目允许登记的最大范围是2500个基本单位。

25.测井的重大危险源主要是放射性的中子源和伽马源。

26.HSE管理体系的英文字母H、S、E分别是指代健康、安全、环保。

27.区域勘探时期可以根据任务和目标的差别进一步细分为三个阶段:大区概查、盆地普查、区域详查。

28.油气藏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油气藏地质评价、储量及经济评价、开发特征评价三个方面。

29.剩余重力异常是布格重力异常经区域场校正后得到的,可用于划分构造单元。

30.地层测试根据测试时机的差别,测试工作可以分为:中途测井和完井测试。

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油气勘探是一项特殊形式的科研活动?要点:(1)油气勘探预测性强:需要研究油气的基本分布规律(2)油气勘探地区性强:需要研究油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3)油气勘探探索性强:需要创新性建立新的油区分布模式2.试述地层测试与试油的概念及其主要任务?要点:对有油气显示、或者测井解释为油气层的井段,利用下入专门的工具,诱导地层流体进入井筒内,以此来评价产油气能力、判断流体性质、评价油气层特性、探测油气藏边界等的一种工艺过程,称为测试/试油。

(1)发现或证实新区新构造的含油气性;(2)评价油气层,确定是否具有工业价值;(3)查明油气藏性质、流体界面、油藏边界;(4)获取油气藏驱动类型、产能特征、工作制度的所需资料。

3.油气田勘探的主要风险有哪几类?请对各种风险作出简单的解释。

要点:(1)地质风险——地质条件的多样性可能导致的勘探失利(2)技术风险——勘探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的勘探风险(3)工程风险——工程事故对勘探设备、工期等的影响(4)政治风险——政治环境不稳定可能导致的勘探项目的风险(5)经济风险——财税政策的不确定性造成的勘探风险(6)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对勘探人员设备等构成的威胁4.试述油气苗的概念及其对于油气勘探的意义。

要点:油气苗的概念:油气苗是指石油和天然气在地表的出露(露头)被称为油气苗。

油气苗对勘探的意义:(1)油气苗是找油的很好标志——证实有油气的生成和运移过程(2)油气苗的存在可能对找油不利——预示油气藏保存条件可能较差5.什么是勘探阶段,为什么要划分勘探阶段?要点:勘探阶段是指油气勘探过程中在任务上相对独立、时间上相对集中的一段时期。

(1)划分勘探阶段:可以突出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2)划分勘探阶段:可使继续、放弃决策更有依据;(3)划分勘探阶段:有利于合理调配勘探力量与资金6.试述世界油气勘探发展的阶段性及其特征。

要点:(1)原始找油发展阶段——直观的感觉,迷信及随机打井(2)圈闭找油发展阶段——初步的认识,发现油气的局部聚集规律(3)盆地找油发展阶段——理性的思考,源控论与圈闭论有机结合(4)非常规油气勘探阶段——传统的颠覆,特殊油气聚集规律的认识7.盆地普查阶段部署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并简述其原因。

要点:(1)从区域出发,整体解剖,着重查明区域构造特征和石油地质基本条件。

因为盆地普查阶段具有勘探范围广阔性的特点,不能一下子将勘探力量和资金集中到局部构造上区。

(2)以油气分布的源控理论为指导,重点研究油气的生成条件;因为盆地普查阶段具有勘探任务基础性的特点,重点要阶段盆地的勘探前景的问题。

(3)因地制宜地选择工种,特别要加强综合勘探。

因为盆地普查阶段具有勘探阶段初始性的特点,对盆地知之甚少,因此要全方面收集资料。

8.请概括总结一下重、磁、电勘探技术的主要作用。

要点:(1)研究和解释地壳深部地质结构(基于小比例尺大区域的资料);(2)研究和判断盆地基底的结构(基于中比例尺中等区域的资料);(3)研究和分析盆地沉积盖层的构造特征(基于大比例尺小区域的资料);9.简述区域详查阶段资源量评价的三种思路。

要点:(1)思路一是简单地把区带资源看作是区带中已知圈闭和油气藏的资源之和:由圈闭资源量和油藏储量的累加求得区带的总资源量。

(2)思路二是从区带包含了一个层系或构造区划中的全部勘探目标的角度:区带资源量应当是这些勘探目标中资源量的总和(包括己发现的和待发现的)出发,使用类比、外推等方法可以进行预测。

(3)思路三是将区带看作盆地的一个局部:可以使用以含油气系统模拟为主的成因预测方法可以对此进行估算。

四、综合分析题某盆地DZ构造带为一受北西西向逆断层牵引形成的挤压背斜带,经历了两轮地震勘探工作。

1991年部署了91-306、91-310、91-314、91-474、91-480、91-486、91-492等七条地震测线。

1996年经过含油气系统的分析,认为该带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含油气区带,于是在1998年初又进行了地震测线加密,部署了98-304、98-308、98-312、98-477、98-483、98-489等六条地震测线,通过编制地震反射标准层(Tg2”)构造平面图(图2),发现并落实了两个圈闭(1号圈闭和2号圈闭),其中1号圈闭的高点位置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

经过对相邻区带钻探成果的分析认为,石炭系为一套砂砾岩沉积,该套储层在整个区带分布比较稳定,厚度在100m左右;志留系为上下两套泥岩中间夹一套厚层砂岩;中上奥陶统为一套生物碎屑灰岩,裂缝和溶蚀孔洞比较发育;寒武系和下奥陶统是该区最现实的烃源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