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俗展 作文写家乡风俗含具体写法开头结尾
描写《家乡风俗》作文6篇

描写《家乡风俗》作文6篇写家乡的作文: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有着很多节日风俗,其中过年的风俗是我最喜欢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家乡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全南,那里有着很多节日风俗,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在春节的时候,家家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放起爆竹,这是每年都会做的事。
传说:古时候,有个妖怪叫做“年”,“年”无恶不作,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就会进村庄作恶,村民们都会提前进林中,等“年”走后再进入村庄。
后来人们渐渐知道了,“年”怕红色和爆炸声,于是每过三百六十五天,家家都贴上红色的对联,把竹节扔入火中,就会有拍拍的声音,从那以后,人们再也没见过“年”。
在春节中,除了贴对联和放爆竹外,男女老少都要穿起新衣,晚上家人团团圆圆的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小孩向大人拜年,大人就会给小孩红包,就是在这一天,零点之前不能睡觉,要等零点过了才能休息,这被称为“守岁”。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风俗,我爱我家乡的风俗。
教师点评:文章语句通顺,自然段安排合理,详写春节为什么每年会贴红对联、放爆竹?略写了春节里其他习俗,如果春节前后交代一下会更好!作者:全南县第三小学六年级温子涵民风名俗:家乡的风俗我的家乡在浦城,这是个很小的县城,但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华的传统民俗,这表示着大家对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从春节开始说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点多就开始吃年夜饭,“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颜色是金黄色的,象征着家家年年都繁荣,儿女能够孝敬长辈。
吃完晚饭后,我们是从不出门的,听奶奶说:“若出了门会把大家的好运给带走的。
”虽然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不能出门,但是在家中,我们依然能够玩的有声有色。
大人们在家中打牌打个通宵,孩子们放烟火放得起劲!这表示大家的好运年年,财运年年……除夕过后,换来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欢迎哦!早晨起来,洗漱完毕后就先喝一杯“桂花蜜”,这是我们孩子的最爱,味道甜甜的,香香的……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饭后就给长辈们拜年,长辈们就要包压岁钱,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后可开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乱花钱的,这又代表着大人们在这一年里很难很难挣到钱,运气也不太好……给长辈们拜完年后,女孩在家帮父母干活,男孩就跟随大人们去各自的亲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过的十分开心。
我的家乡风俗作文(通用41篇)

我的家乡风俗作文我的家乡风俗作文(通用41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家乡风俗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家乡风俗作文篇1“卖汤圆,卖汤圆,小二朗的汤圆是圆又圆。
要吃汤圆快来买,三块钱呀来一碗……”每当耳边响起这首家喻户晓且动人心弦的旋律时,我就总是想起家乡元宵节时的风俗——赏花灯,猜灯迷,吃元宵。
“正月十五时,家家闹元宵。
”当然我们家也不例外。
自记事起,每一年的元宵节,父母就会带我赏花灯,闹元宵。
元宵节绚丽的灯火,令我久久难忘。
然而,元宵节为什么要赏花灯呢?对于这个问题,母亲曾经对我说:“儿子,元宵节之所以要赏花灯,是因为汉明帝在位时提倡佛法,心系佛教。
而正月十五日,就是众佛的吉日良辰。
为了和弘扬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此后流传至今,这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赏花灯的民风民俗。
回想一下,五岁那年的元宵花灯会,仍然令我记忆犹新。
大约下午三人们就始准备元宵花灯会的“花灯”了。
在大约七点时,我则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兴奋地走了元宵花灯会的现场。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只见灯会整个上空都布满了五彩斑澜,绚丽无比的花灯。
向前跳望,龙凤呈祥,色如初署的灯笼数不胜数;扭头一看,巧夺天工,美轮美奂的走马灯灿烂夺日;左边,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的龙灯精美绝伦;右边,独具匠心,色彩斑澜的礼花灯富丽堂皇。
看到了这些精妙绝伦的花灯,我不得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感到无比自豪!赏完了花灯,我们又猜了灯迷。
猜完灯迷后,我们全家则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元宵,同时也欣赏了精彩的歌舞元宵晚会。
通过参加这次的元宵花灯会,我收获了很多。
看到了这些巧夺工天的花灯,我不仅为祖国悠久的节日风俗而骄傲,也为灯匠们细致用心,勤于探究的制作精神点赞。
如今,我已是一位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想要升入好的初中,当然也需要付出工匠般的努力。
关于作文写家乡传统文化的开头和结尾

关于作文写家乡传统文化的开头和结尾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关于作文写家乡传统文化的开头和结尾篇1你听说过我们家乡的杨家板龙吗?告诉你,它可名气不小,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文化遗产,还被载人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呢!这条板龙历史悠久,据说流传至今已经有多年了。
因为亭旁镇杨家村地处山区,木材资源丰富,当地老百姓能就地取材,用木板做龙的主体,所以得了板龙的命名。
板龙全长多米,龙头长达5米,龙身由段组成,每段长2米,龙的尾巴也有3米长呢!制作时,人们先用白布做成小拱桥的样子,粘上金光闪闪的.龙鳞,然后安装在2米长的木板上,并且在小拱桥内安置了明灯。
这样,全村每户制作一段龙身,段段相连,就成了造型占朴大气、流光溢彩的板龙了。
每逢正月十五元宵节,人街小巷充满了节日的喜庆。
板龙出征了,这时需要-名壮汉共同托举。
前面有人象开路,接管仃雄狮,麒麟、犀牛、梅花鹿等五兽陪伴。
龙头高昂,龙角耸立,口含宝珠,龙鳞耀眼,金光闪闪,龙身和龙尾随着龙头翩翩起舞,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非常壮观!杨家板龙真不愧为天下第一龙,小朋友,欢迎你来一饱眼福啊!小作者善于选材,将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遗产杨家板龙呈现于我们眼前。
全文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首尾呼应。
第一段问号引入,以“吉尼斯世界纪录”启下:中间两段分别写了板龙的制作和出征时的壮观,用上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和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让“天下第一龙”跃然纸上;最后让我们不得不跟作者一起发出了带感叹号的惊赞。
尤其值得学习的是,小作者词汇丰富,运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使文章文采飞扬,也让板龙更显气势、更为壮观。
我们仔细读一读,可以找到不少于20处哦!这可得靠课内外大量的阅读和用心的积累。
相信爱读书、爱写作的你,也可以这样厚积薄发!关于作文写家乡传统文化的开头和结尾篇2每逢春节快到时,大家都手忙脚乱地做准备,有的买鞭炮,有的买新衣服或红袍,有的买红对联。
在我脑海中,一个问号在问我:为什么人们总是这样忙?我把想法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咪咪地说:“这里面还有个传说呢!”我很感兴趣,就缠住妈妈给我讲讲,妈妈讲起了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头叫“年”的怪兽,它一来百姓们就会措手无知的被它吃掉。
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范文

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10篇范文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篇1)大家都明白,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
这一天,大家都要看花灯,猜灯谜,而我的家乡—歙县汪满田的花灯可是别有特色哟!说那里的花灯很有特色,因为它们大都是由竹架子骨在内,糊纸于外,加以形象逼真的绘画与色彩点缀共同组成的各式各样的鱼儿。
花灯为何都是纸鱼儿呢?传说由来以久,老人们说,古时火神总是来烧房子,人们损失了许多的财产,为了驱赶火神,人们就把花灯都做成鱼的形状,并带着如同真的大纸鱼绕着村子转。
火神看见鱼,以为整个村子里有好多水,就不再敢来烧房子了。
以后,人们就年年做鱼,戏鱼,以求平安。
每逢正月十五晚七点,花灯会便开始了。
瞧!只见那天空中出现了许多烟花,有的金光闪闪,似一座金桥横空而架;有的五彩斑斓,升上天空呼啦开出各色的花朵…,各种烟花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
之后,真正的主角上场了!一个个头能装下两三个小孩的巨大纸鱼游来了,它的身体里有几十枝甚至上百枝红蜡烛,把路面照得亮堂堂的。
在鱼队前,一个汉子拿着一个火把引路,十几个壮汉抬着一个“巨无霸”鱼缓缓地走来。
“巨无霸”鱼摇头摆尾的,似乎在向人们问好,人们欢呼着挥手表示欢迎。
紧随其后又是几条大鱼儿,后头跟着一条条可爱的小纸鱼欢快地游着,不时地互相亲昵着。
小纸鱼的主人可是我们孩子,花灯会上也随之增加了几分童趣。
鱼队的中间杂着敲着铜锣,打着大鼓的大人,声音震耳欲聋,使花灯会更显热闹。
几个淘气的小男孩跟着他们的爸爸和爷爷,举着燃完的烟花剩下的杆儿做成的小小火把,走在鱼队的最终面,来回跑着,乐着。
鱼队走到另外的地方,又该烟花炮竹上场了,“叭”,这儿的炮竹响了,“轰”那边放烟花了,真不明白该看哪儿了呢!元宵灯会“纸鱼儿”游,灯火通明喜乐洋洋!介绍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篇2)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
一般都是晚饭。
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风俗作文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不同,我家乡更是别具一格。
在广东潮汕地区,一直以来,每个人的一生都要举行一个成人仪式——出花园。
也就是说,你从今天开始,就从花园出来了,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
具体礼俗是这样的:有十五岁男女孩子的家庭,要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为孩子举办一次隆重的仪式,是个人生的转折点。
还要用三牲果品(鸡、鸭、鹅和水果类)拜别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经长大了,不再是终日在花园里玩闹的孩童了。
出花园的孩子要穿上红皮鞋、吃公鸡头,所有食品都要吃一点,因为传说明嘉靖年间潮州状元大钦小时候没钱,但在路边对上了对联,得到了一只公鸡和红皮鞋,父亲为大钦烫了鸡头吃。
后来,大钦果然得中状元,名扬天下。
还有的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十二样泡水给出花园者沐浴。
在我们普宁市,当天要吃炸猪肠和肚,并且邀请小朋友于地下围着竹箕,同时进食,祝贺出花园者“换上了成人的肠与肚”,和童年告别。
潮汕人有着与众不同的食俗,日常生活中特别喜欢喝粥,有着皮脆肉嫩的“炸豆干”,有着以大米制作的名目繁多的酥香的饰品,而且非常喜爱腌制的佐餐小菜(主要用于喝粥时),如,咸菜、菜脯,以及精致的小食蚝烙、肉丸等。
尤其是牛肉丸,令我吃完后仍然回味无穷。
潮汕都非常注重“吃”不过最出名的还是潮菜以及潮州的功夫茶,潮菜远进闻名,是由潮汕原有的菜式与按潮汕味加工改造的菜式构成的一个开发体系。
潮菜中不仅有名贵的燕窝、鱼翅、鲍鱼烹制的精品,也不缺少粗菜的特色菜。
如地瓜叶做成的“护国菜”芋头做成的“芋泥”,大芥菜做成的“大菜羹”等等许多。
潮州功夫茶十分富有地方特色茶艺。
小到用水,大到冲泡,品尝都很讲究。
家乡的风俗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家乡的风俗作文(精选17篇)家乡的风俗作文篇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
经商人家。
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
不过,据旧习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
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
如: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
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
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
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习俗。
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家乡的风俗作文篇2“老头子!快过来看看我挂的歪不歪……”“好嘞~”我从门外走进来,“奶奶,隔老远我就听到了,您小声点!”“来,大晨再看看歪不歪……”“嗯……西边那个……”我应声给奶奶指点起来。
大家一定好奇我们在干什么吧?其实,我们是在——挂轴子!挂轴子,是我们平度过年的重要风俗,也是我很喜欢的风俗之一。
轴子,一般分为“家堂轴子”和“财神轴子”这两种,它们两并列悬挂在奶奶家的堂屋正屋里,家堂轴子挂在西侧,财神轴子挂在东边。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优美开头结尾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优美开头结尾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优美开头结尾《家乡的风俗》1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的风俗,虽然我也不太了解我家乡的风俗,我想我的家乡跟其他地方差不多,但也还是有一些常人没注意的区别,那便成了风俗特色。
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家的风俗。
在我家乡,过年时特别热闹,家里都挤满了人,家里的主人忙的热火朝天的,都在开开心心的忙活着。
家里的客人有说有笑,小孩子们跑的家家户户的去玩儿,跑到邻居家去拜年,好一副热闹的景象呀,没有一个人会不高兴,人们个个都穿上了新衣,有些大人会陪小孩子玩,还会给红包,多的口袋都装不下。
我们过年也没有固定的食物,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做几道拿手好菜,做丰盛点,摆满一桌子,叫大家一起吃饭。
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那就是看春晚。
顺便包几个可可爱爱的小饺子,白白糯糯的年糕,来作为看春晚的下酒菜。
几个白白胖胖的'饺子聚在一起,像是你挤我我挤你的相靠着,含在嘴里口感顺滑,一咬开,里面的汁就争先恐后的跑出来,配上料,让人忍不住多吃几个,年糕一碗一碗的装着,一块一块的挤在一起,咬下去一口,滑的直通口腔,口腔里装满了年糕的香气,整个口腔瞬间变得非常爽滑。
那么美味的食物再配上看春晚,也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呢!我们家乡还有一处外人都注意不到的风俗小细节,那就是我们会做粿子。
平时也会做,我们那边特别爱吃粿子。
特别是过年时,做的非常多。
用面团和一下面,把面团用力地搓揉,放进白糖和自己想要的材料,揉成一根一根的条形,放进烤箱里烤一会儿,慢慢的都变成小胖子,酥酥脆脆的粿子就做好了。
春节过得特别的快乐,可又在我睡梦中悄悄离去……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一单元作文优美开头结尾《家乡的风俗》2故乡的山,是故乡的水,故乡就像一坛埋藏在地底的酒,每每闻到酒酿的香气,我就不由得想起一砖一瓦都藏满历史的故乡——湖南益阳,想起故乡的甜酒酿。
我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7篇)

我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7篇)我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1相信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平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
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
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
可见这是多么公平!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
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
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十五过后,到了十六,就开学了,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我家乡的风俗优秀作文篇2春节即将来临,很多人的家里都热热闹闹的,但是,因为地区的不同,习俗也就不同,我们家乡的风俗非常“好吃”,因为它就是——包饺子。
包饺子看起来很简单,但自己操作起来可不容易呢!如果你的饺子皮不是从超市买来的话,光靠擀饺子皮就够累得你动也不想动了,饺子馅还算简单,如果喜欢吃肉,那就用刀把一块猪肉来回剁,直到它已经变成了肉泥的样子就行,里面还可以再适当加一点别的,比如说韭菜、玉米、香菇、虾仁等等好多配料。
包饺子时一定要小心,千万不能舀的太多了,不然在包的时候很难保证馅料不会从缝隙中“溜”出来,好像在对你抗议:里面太挤了,还是外面更舒服点。
轻轻的捏好缝隙,一个完美的饺子就诞生啦!饺子不但美味,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寓意:因为它的样子很像一个元宝,所以它又代表着招财进宝的意思,说不定吃了它呀,你就能发财哦!而且,水饺还有一种很特别的吃法:在包饺子时,往一个饺子馅里塞一个硬币,不但硬币归你了,还能让你在这一年过得很幸福,更幸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香喷喷的元宵煮好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摆上了,舞龙的队伍出 现在街头巷尾,就这样,元宵节伴随着家家户户的欢笑声到来了。
结尾
古今对比结尾
近几年来塘下镇的经济飞速发展,良好的环境吸引了众多的国内 外投资者和内地打工者高楼大厦林立城市建设加快了步伐。我想:这 一切和人们的建设热情是分不开的。人们把对赛龙舟的精神移用到 经济建设上,你追我赶奋勇向前才有了今天骄人的业绩。 ●前后对比,写变化以及对促成变化的人的赞美
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
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我赶紧挤上前去观看。鼓声响起,龙舟便 如一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青年舵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结实的肌肉随着动 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此刻输赢已经不再重要,我被他 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为他们大声呐喊起来……
赛龙舟
拜年的习俗
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叫“年”的怪物,每逢腊月三十晚上出来,挨家挨户 地残食人群。人们只得把肉食放在门口,然后关上大门,躲在家里,直到初一 早上,人们开门见了面,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兽吃掉 。
习俗由来
听爸爸说,这个习俗大有来历呢…… 我特别好奇,元宵节为什么一定要举办灯会呢?后来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据说……
元宵节的晚上,大街上,公园里,处处挂满了色彩缤纷、图案各异的花灯,让人看得 眼花缭乱。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在很久以前,一 只神鸟降落人间被人们误杀。天帝知道后震怒,下令正月十五火烧人间。人们想出个 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从而骗过了天帝,保 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从此元宵节闹花灯便成为了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
花灯真多啊!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那漂亮的兔灯,粉红 色的身子,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挂着一副甜美的笑容,摆动的手臂,好像在 跟大家说:“祝你们元宵节快乐!”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儿上涂点红色,桃底 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还有那红艳艳的“五角星”、会动的“小 鸡”……
“办正事,包粽子。”我开始动手,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的样子 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 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 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有奶奶她 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到了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 看我大显身手。我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 大功告成……
端午吃粽子、赛龙舟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 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 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 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 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后这个 日子就逐渐演边出了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穿越式结尾
穿过重重灯影,我看到了古秦淮的繁华,与古人一起感受“东 风夜放花千树”的烟花盛景,“宝马雕车香满路”的繁华灯景,听 “凤箫声动”,看“玉壶光转”。跟着万千古人一起,体味人头攒 动的佳节气息。 ●通过联想写古时场景,前后连接,首尾呼应。
例文赏析
元宵闹花灯
香喷喷的元宵煮好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摆上了,舞龙的队伍出现在街头巷尾,就 这样,元宵节伴随着家家户户的欢笑声到来了。
家乡(南京)风俗
南京风俗——无鸭子不成席
南京风俗——野菜桌上摆
南京风俗——野菜桌上摆
南京风俗——正月十六爬墙头
家乡风俗有哪些?
闹花灯 包饺子
赛龙舟
赏月 守岁
喝元宝茶
不动剪刀 吃五红
烤头风
风俗传说
正月十五花灯会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打 它们,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 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 财产通通烧死。
家乡风俗展
竹枝词
陈勉襄
中秋佳节:中秋节
中秋佳节近如何,
饼饵家家馈送多。
拜罢嫦娥斟月下,
芋香啖遍更香螺。
竹枝词
故乡风俗
陈勉襄
中秋佳节近如何,
饼饵家家馈送多。
拜罢嫦娥斟月下,
吃
芋香啖遍更香螺。
芋 头
吃
月 饼
赏 月
嘬 田 螺
元日
王安石
元日: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
放
爆
王安石
节
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 日
喝
春风送暖入屠苏。 风
屠 苏 酒
千门万户曈曈日, 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
换 旧
符
风俗
风俗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 它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趣味,同时也丰富着 人们的生活。
节日习俗
春节风俗
春节风俗——哈尼族荡秋千
端午节风俗
端午节风俗——韩国江陵端午祭
开头
习俗诗词——诗词开头法
春节: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端午节: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七夕节: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词开头法
端午节:粽子、雄黄酒、赛龙舟……
例: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花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准备 好了,端午节也就随风而来了。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 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 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 都被烧死了。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我赶紧挤上前去观看。鼓声响起,龙舟 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冲了出去。青年舵手们奋勇挥桨,动作整齐划一,坚实的肌肉随 着动作一起一伏,额上布满汗珠兀自反射着太阳的光辉。此刻输赢已经不再重要, 我被他们的热情深深感染,为他们大声呐喊起来……
●重点描写活动现场情况和自己的感受
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