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与健康讲座.ppt

合集下载

小学各年级, 健康睡眠与充足休息,主题班会ppt

小学各年级, 健康睡眠与充足休息,主题班会ppt
免疫系统健康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减少感染和其他疾病的风险。充足的睡眠有 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让他们更有活力地学习和玩耍。
睡眠对小学生记忆力和学习力的影响
记忆巩固
睡眠有助于巩固记忆,让小学生在第 二天的学习中更加高效。良好的睡眠 习惯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记忆力,从 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注意力与专注力
睡眠时长建议
每晚至少睡8-9小时, 确保白天精力充沛。
睡眠质量
保持安静、舒适的睡眠 环境,避免夜间唤醒。
生活习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早睡早起,避免熬夜。
如何保证小学生的健康睡眠与
03
充足休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规律作息
小学生应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作息计划,并督促他们按时休息和 起床。
床铺舒适
小学生应使用软硬适中的床垫,枕头 高度适中,被子轻柔舒适。床铺的整 洁和舒适有助于孩子更快地入睡和更 好地休息。
避免睡前过度兴奋
避免刺激性活动
小学生睡前应避免过度兴奋的活动,如玩电子游戏、看恐怖片等。这些活动会导致大脑过度兴奋,影响睡眠质量 。
放松心情
小学生睡前可以通过听轻柔的音乐、泡热水澡、做放松练习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帮助入睡。家长也可以给孩子讲 故事或陪伴孩子入睡,让孩子感到安心和舒适。
早睡早起
小学生应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晚上不宜超过9点睡觉,早上 7点左右起床。这样可以保证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利于 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
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安静舒适
小学生睡觉时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避免噪音和干扰。家长可以采取措 施,如关掉电视、电脑、手机等设备 ,降低室内光线强度,保持适宜的室 内温度和湿度等。

健康睡眠知识讲座 ppt课件

健康睡眠知识讲座 ppt课件
• “每天都睡够七八个小时了,晚上老做梦,早上起 不来,起来了也是无精打采,我这是怎么了?”
这些情况你有过吗?
你属于哪种情况的失眠?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 的一种病症。失眠症一般会划分 为: 1、无法入睡(入睡困难) 2、能入睡但无法保持睡眠状态( 早醒、易醒、醒后不能再眠)
若以失眠的时间为标准进行划分 ,失眠可分为: 暂时失眠——持续1-3个夜晚 短时失眠——持续3个夜晚至3周 长期失眠——持续时间超过3周
有饥、渴、消化不良、膀胱充盈、性兴奋、胸部 被压迫、声音、光刺激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梦 境。 ⑶被压抑的本能愿望:尤其是早期童年的经验的再 现。
夜晚多梦是怎么回事?
• 梦感则是指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忆,或只 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连梦的内容大多也很难讲 清楚 。
• 梦感与情绪因素和性格特点有关。 比如,性格内向的人,多将注意力集中于自身内 部的感受,睡眠较表浅易醒或惊醒,常能回忆起 生动的梦境;情绪抑郁、焦虑的人容易从梦中惊 醒,因而自感梦多且睡而不实 。
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
取仰卧或舒适的坐姿,放松全身。 1. 观察自然呼吸一段时间。 2. 右手放在腹部肚脐,左手放在
胸部。 3. 吸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外扩张
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4. 呼气时,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
腹部,胸部保持不动。 5. 循环往复,保持每一次呼吸的
节奏一致。细心体会腹部的一 起一落。 6.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就 可以将手拿开,只是用意识关 注呼吸过程即可。
• 人的一生中起码有1/3的时间都在睡眠。但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人都患有睡眠方面的 障碍或与睡眠相关的疾病。
•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 发生率为27%。

2024年《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完整版

2024年《健康教育知识讲座》ppt课件完整版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认知能力、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个性特点、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具体表 现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坚强、性格开朗、人际关系和谐等。
2024/2/29
12
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巧
A
认知重构
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调整自己的心 态和情绪,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中 的挑战和困难。
情绪调节
运动对健康的益处
改善心肺功能
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心血管疾 病风险。
预防疾病
控制体重
运动有助于消耗热量,减轻身体脂肪,维持 健康体重。
规律运动可增强免疫系统,降低患糖尿病、 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的风险。
02
01
提高心理健康
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提高自信 心和幸福感。
04
03
2024/2/29
心理健康是心理调适的基础
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实现心理调适。
2024/2/29
心理调适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通过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稳定和持续发 展。
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相互促进
心理健康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心理调适的能力,而心理调适的实践也有助于维护和提升心理 健康水平。
22
06 疾病预防与控制
2024/2/29
23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01
02
03
感冒
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受凉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及时增减衣物。
2024/2/29
胃炎
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少吃刺激性食物,保持 心情愉悦。
关节炎
注意保暖防潮,适当锻炼 关节功能,避免过度劳累 。

《世界睡眠日》课件ppt

《世界睡眠日》课件ppt

如何健康的睡眠
1
睡眠的环境
睡眠的好坏,与睡眠环境关系密切。在15至24度的温度中,可获得安睡。冬季关门闭窗后吸烟留下的烟雾,以及逸漏的燃烧不全的煤气,也会使人不能安睡。在发射高频电离电磁辐射源附近居住、长期睡眠不好而非自身疾病所致者,最好迁徙远处居住。
少吃多餐。一些失眠者往往会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这很可能是因为血糖降低、机体开始分泌肾上腺素所致。对此,营养学家玛丽莲·格兰威尔建议:最好在白天稳定血糖,每隔3个X。
世界睡眠日简介
世界睡眠日日期
第二部分
世界睡眠日日期
世界睡眠日有多个版本,其一是3月21日,它是由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在2001年发起,并在2003年由中国睡眠研究会正式引入中国。另一个版本是由世界睡眠医学学会于2008年发起的一项健康计划,并提议将世界睡眠日定在每年三月的第3个星期五。
世界睡眠日日期
世界睡眠日日期
世界睡眠日日期
世界睡眠日活动
第三部分
国际睡眠微环境医学研究协作组织发起的“多睡一X时”全球公益活动 (World Sleep Day extra hour of sleep) ,是每年世界睡眠日期间的全球性健康睡眠主题公益活动之一。
多睡一X时活动,最早起源于新加坡睡眠协会,每年世界睡眠日举办的"睡眠意识周"(Sleep Awareness Week)
关注睡眠关注健康
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
进入21世纪,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人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五天不睡眠人就会死去,可见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睡眠讲座PPT课件

睡眠讲座PPT课件
5
诱发因素
人际关系紧张 长期压力过大 遭遇意外,失去亲人
患病
6
维持因素
赖床 午睡时间过长
白天补觉 过早上床
晚睡 作息时间不规律
睡前喝酒帮助入睡 人际关系紧张
7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对失眠障碍的治疗,主要是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目前认知行为治疗常常被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另外,正念治疗、催 眠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等对失眠也有效果。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是目 前使用最多的治疗失眠的药物,还有其他许多助眠药也在使用。失眠 的物理治疗主要有经颅电刺激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这两项治 疗目前很多研究已证实对失眠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中药理疗、针灸 等对失眠也有疗效。
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失眠,原发性失眠或失眠障碍的原因 是什么呢?目前最具权威的解释是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心理学系 的亚瑟.斯皮尔曼教授等人提出的“3P”模型。该模型认为失眠 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引起:素质因素、诱发因素及维持因 素。因为这三个词的英文开头都是“P”,所以简称“3P模 式”。
3
失眠障碍的原因
忧郁型:此类神经衰弱临床表现的特点是思想忧郁消沉、 对外界不感兴趣,多忧多虑,遇到问题喜欢钻牛角尖。 睡眠障碍以早醒为主;植物神经系统障碍已怕冷、皮肤 发凉、出冷汗、不思饮食等
13
自测是否得了抑郁症
请在符合你情绪的项上打分: (没有0,轻度1,中度2,严重 3)。
14
1.悲伤:你是否一直感到伤心或悲哀? 2.泄气:你是否感到前景渺茫? 3.缺乏自尊:你是否觉的自己没有价值或自以为 是一个失败者? 4.自卑:你是否觉的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
1 失眠障碍
2 失眠障碍的原因
目 录
3 睡眠障碍的治疗方法

睡眠与健康知识讲座 ppt课件

睡眠与健康知识讲座  ppt课件
睡 眠 与健 康 知识讲座
shuimianyujiankangzhishijiangzuo
ppt课件
1
1
睡眠 与 健康
刘垓子中心卫生院 2016
温馨敬语
睡觉是我们每天所必需一个生
理过程 ,休息好了能够缓解(解 除)疲劳,振奋精神。一个人每一 天的精神状态也是根据他的睡眠质 量而定的。
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 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五天不睡觉 人就会死去。所以说,睡眠在我们 生活中的作用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ppt课件
6
4
睡眠与健康
刘垓子中心卫生院 2016
远离科学睡眠 “三宗罪”
1 故意拖延 调查显示,28.2%的人即使 开犯始困,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床睡 觉。整体来看,大部分人自己认为属于晚 睡一族。能做到早睡早起的刚过两成。
2 负面影响 调查显示,61.1%的受访者 近半年(2016年)出现过失眠情况,其中 16.8%经常发生 。导致人们失眠的头号原 因经就是生活中的负面影响。
件,最好泡个热水澡。
ppt课件
11
9
睡眠与健康
刘垓子中心卫生院 2016
八招释放压力
5、内衣要干净、宽松,有条件的话,可以穿宽松 的睡衣,被褥要经常晾晒,保持干燥、干净和 舒适。
6、不要故意给自己施压。不少人对社会对家庭对 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有精神压力,时间 长了就会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7、学会宣泄。有压力可以看看心理医生。不如意 时找朋友说说,唱歌、放声大喊等等。
8、对待病痛,端正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ppt课件
12
10
睡眠与健康
刘垓子中心卫生院 2016
几种食物安稳睡眠
温牛奶;大枣;蜂蜜;土豆;燕麦;杏仁;小米粥; 藕;葵花子;香蕉;菊花茶;黄瓜等等。

《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完整版

《健康知识讲座》ppt课件完整版
于降低压力和促进睡眠。
规律作息时间和充足休息时间保障
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和疲劳,合理安排工作 和学习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息 时间。
午休时间利用
适当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短暂休息,有 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规律锻炼
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 、瑜伽等,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和提 高身体素质。
长期坚持适量运动,避免久坐不动或突然剧 烈运动对身体的伤害。
04
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
心理健康标准及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等方面 。
影响因素
生物因素如遗传、生理等;心理因素如认知、情感等;社会 因素如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
压力来源和应对方法
压力来源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
理健康水平。
不同年龄段适宜运动方式
儿童青少年
适合参加趣味性、多样性的运动 ,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 以促进身体发育和全面素质提升

中年人
建议选择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 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以改善 心肺功能、控制体重。
老年人
推荐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 太极拳等,以及力量训练如举哑铃 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应对方法
积极应对,如调整心态、寻求帮助等;消极应对,如逃避、抱怨等。建议采取 积极应对方式,以更好地缓解压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通过学习和实践,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保持平衡和谐的心理状态。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 习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科学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

睡眠与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睡眠与健康知识讲座课件
非快速眼动期(NREM)
分为浅睡期和深睡期。浅睡期脑电波逐渐变慢,深睡期脑电波活动 明显减慢,身体进行修复和生长。
睡眠周期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约为90分钟,包括从浅睡到深睡再到REM 的过渡。
睡眠的生理机制
调节体温
促进生长与修复
增强免疫系统
睡眠有助于调节体温, 使身体在夜间保持恒温。
深度睡眠对生长激素的 分泌至关重要,有助于 身体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脑电波与梦境
REM阶段的脑电波活跃,梦境 多发。
脑电波与认知功能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认知功 能,如记忆力、注意力等。
03
睡眠障碍与疾病
失眠症
总结词
长期失眠可能导致身体和心理问题
详细描述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早醒等症状。长期 失眠可能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和焦虑等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增强 免疫系统,减少感染的
风险。
情绪调节
睡眠有助于调节情绪, 减轻压力和焦虑。
睡眠与脑电波活动
脑电波的变化
在睡眠过程中,脑电波从清醒状 态时的β波逐渐变为慢波α波、θ
波和δ波。
脑电波与睡眠深度
δ波主要出现在深睡期,θ波出现 在浅睡期和深睡期之间,α波和β 波则主要出现在清醒状态和浅睡 期。
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安静的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尽量避免噪音干 扰,可以使用耳塞或白噪音机器
等工具来降低噪音。
舒适的温度
保持卧室温度适宜,一般来说,舒 适的睡眠温度在18-22摄氏度之间。
舒适的床铺
选择适合自己身体需求的床垫、枕 头和被子,保持床铺的整洁和舒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之,20世纪以来,人们从医学、心理学、文化学、比较生 物学,甚至航天医学等多角度研究睡眠,在生理、病理、药 理、治疗、养生等方面均取得了成绩。
中医的睡眠理论
❖ 《内经》中提出了许与睡眠有关的理论,后世又有一些发展 ,中医的睡眠理论主要有:
❖ 1)阴阳睡眠学说: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 ❖ 2)营卫睡眠学说: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如《灵枢·
❖ 大约在5亿年前,隐态机理在脊椎动物体内形成,由于人类 大约在此时期亦已形成,这种周期性变化的隐态机理,使我 们的祖先们避免了长期处于觉醒状态,睡眠与觉醒机理即开 始形成。也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了人类,睡眠就与我们人类 息息相关。这种周期性的睡眠觉醒生物钟迫使我们人类入睡 和觉醒。
❖ 古人对睡眠的认识带有一种神色彩,早期西方人把睡眠当 成是上帝和神灵赐给人类的福音,比如,每当夜晚降临前 ,犹太人就祷告“我尊敬的主啊,您赐福吧!让睡眠降临 我的双眼,使微睡轻拂我的眼睑。主啊,我的上帝,我的 神灵!请您旨意,允许我安心躺下,允许我能安心地重新
❖ 长期睡眠障碍不仅可引起脑力(如忆力、反应能力、注意力 等)、体力、免疫力下降,还可能促发早衰、引起疾病,使 情绪不稳(如烦躁、欣快、抑郁等),青少年可影响其正常
的生长发育。严重断眠可引起死亡。
长期睡眠不足的主要危害

1.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 曾有科研人员把24名大学生分成两组,先让他们进行测
验,结果两组测验成绩一样。然后,让一组学生一夜不睡 眠,另一组正常睡眠,再进行测验。结果没有睡眠组学生 的测验成绩大大低于正常睡眠组学生的成绩。由此,科研 人员认为,人的大脑要思维清晰、反应灵敏,必须要有充 足的睡眠,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的休息, 就会影响大脑的创造性思维和处理事物的能力。
❖ 睡眠到底是什么?睡眠是大脑意识的相对丧失,没有自主 的肌肉活动,受到适当刺激时可以完全恢复清醒时的生理 功能,为人生周期性需要的一种无意识的愉快状态,是一 种主动行为。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和行为过程。尽管近几 十年的睡眠医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关于睡眠的 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二、睡眠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3、脑电图标准:略
五、影响睡眠的因素分析
❖ 1、关于睡眠时间
❖ 睡眠时间与个体有关:成人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一般为7 ~8小时,但每个人是不相同的,有的人可能需4至5小时 就够了,健康人中大约有10%属于这种情况。有15%的人 睡眠超过8小时甚至更多。据说周恩来总理生前日理万机 ,每天睡眠不超过4~5小时就够了,爱迪生、邱吉尔等也 是如此,而德国诗人歌德有时竟连续睡24小时。由此可见 ,只要适合个人体质与习惯,短时间睡眠并不代表不正常 。应当指出:打盹可代替睡眠。
❖ 睡眠中枢学说:由德国科学家赫斯提出,他在实验中发现 ,当用电极刺激丘脑下后部时,动物即由清醒状态很快进 入睡眠状状,因此认为此部位是睡眠的中枢。
❖ 其他睡眠学说: ❖ 睡眠的大脑“短路”学说; ❖ 上行激动学说; ❖ 睡眠开关学说; ❖ 睡眠基因学说等。
❖ 现代睡眠研究之父纳撒尼尔·克莱特曼为睡眠的研究作出了杰 出贡献。
❖ 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 保护大脑,促进发育; ❖ 巩固记忆,提高智力; ❖ 增强免疫,防病抗病; ❖ 促进健康,延缓衰老; ❖ 稳定情绪,保护机体; ❖ 养颜护肤,确保美丽。
❖ (二)睡眠障碍活动,就会疲劳,机能低下产生睡意。经过睡眠后, 体力和精力得到恢复。如果睡眠有障碍,会导致中枢神经系 统,尤其是大脑皮质活动的失常,精神活动能降低,各种反 射减弱;但长时间睡眠,而很少活动,也会导致种种功能减 退。可见正常睡眠和觉醒对机体是十分重要的。
❖ 1895年生于俄罗斯,17岁去了巴勒斯坦,后来去了美国,在芝 加哥大学建立了世界上一流的睡眠实验室。1939年出版了《睡 眠与觉醒》,并很快成为世界各地研究睡眠研究学习者的经典 之著作。他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
❖ 快速眼球运动(REM)睡眠:他和他的学生尤金·阿塞林斯一 起发现。
❖ 发现快速眼动睡眠与做梦的关系。 ❖ 进一步阐明了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深度和脑电图的关系,
增快,血压、脉搏、脑血流、温度、代谢增加,呼吸不规 则。此期睡眠最难唤醒,持续时间约20分钟,而后又按 B→C→D→E期顺序,反复交替。
❖ Ⅰ、Ⅱ期易被唤醒,Ⅲ、Ⅳ处于熟睡状态,睡眠又可分为慢 波睡眠(A、B、C、D期)和快波睡眠(E期),开始入睡是慢 波睡眠,大约持续90分钟左右,然后转入快波睡眠持续15-30 分钟(平均20分钟),睡眠过程中两者多次交替,二者交替 一次称一个睡眠周期。一夜大约有四、五个周期。
大惑论》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 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 3)神主睡眠学说:心神是睡眠与觉醒的主宰 ❖ 另外尚有脑髓睡眠学说,魂魄睡眠学说等。 ❖ 后世中医提出的许理论,其中多数是从病理角度提出,如从 瘀血、湿热、痰浊、虚劳、外感热病、百合病等。
三、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 (一)睡眠的作用
近代关于睡眠与觉醒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 睡眠毒素学说:十九世纪由法国人提出,他们对狗进行长时间 睡眠剥夺之后,提取狗的脑脊液再注入正常狗中,结果可引起 正常狗睡眠,因此认为是被剥夺睡眠的狗脑内产生了睡眠毒素 ,从而引起正常狗的睡眠。这些睡眠毒素在觉醒时产生,到晚 上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睡眠。
❖ 疲劳学说:最早提出这一理论的人是纳撒尼尔·克莱特曼等, 他们认为,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的疲劳是引起睡眠的主要原 因。
❖ 2.影响青少年的生长发育 现代研究认为,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除了遗传、营养、
锻炼等因素外,还与生长素的分泌有一定关系。生长素是 下丘脑分泌的一种激素,它能促进骨骼、肌肉、脏器的发 育。由于生长素的分泌与睡眠密切相关,即在人熟睡后有 一个大的分泌高峰,随后又有几个小的分泌高峰,而在非 睡眠状态,生长素分泌减少。所以,青少年要发育好,长
❖ 睡眠时间与环境、季节因素有关:一般认为春夏宜晚睡早起 ,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 其它因素:睡眠时间还与工作的时间、体力消耗、生活习惯 有关:重体力劳动或体育运动后睡眠时间一般延长,而过 度的脑力劳动却常常使人睡眠减少。
❖ 究竟每个人需要多少睡眠时间,个体差异很大,主要与年 龄、性别、个人习惯、体质、季节、环境、职业类型等有 关,而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睡眠的质量。
四、关于睡眠质量的标准
❖ 1、主观察标准:好的睡眠质量应具备
❖ (1)入睡快,在10-15分钟即可入睡; ❖ (2)睡眠深不易惊醒,醒后5分钟又能入睡; ❖ (3)睡眠时无噩梦、惊梦等现象,猛醒后很快忘记梦境 ❖ (4)起床后精神好,无疲劳感; ❖ (5)白天头脑清醒,工作效率高,不困倦。
❖2、评价睡眠质量的量表
为国内外精神科、神内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
❖WHOQOL-BREF、SF-36、SII 也是国内外临床上观察 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最常用的量表,已被 证实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这几个量表可以从不同 角度很好地反应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对失眠 患者“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评价较为客观实用, 是未来国内评价各种治法与方药治疗失眠症疗效的重 要工具与手段。
站起”。
古代睡眠理论
❖ 血液流动理论:公元前6世纪的奥尔科玛伊对睡眠是这样 描述的:入睡是血液从皮肤流到身体内部,而醒来则是因 为血液又从身体内部流回皮肤。
❖ 血液温度改变学说:部分人认为睡眠是周围的皮肤温度较 低的血液流到内部,使人入睡,而当温度升高,人就会醒 来。
❖ 胃里蒸汽学说:公元前三百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他的《 睡眠与觉醒》一书中,就描述了胃里蒸汽学说。他认为食 物在胃里消化时产生高热的蒸汽,当蒸汽冷却,心也冷却 降温,心是身体感觉的中心,这样就引起睡眠。而与亚里 士多德观点不同的是柏位图和希腊医生盖伦等,他们认为 身体感觉的中心是脑而不是心,胃里的蒸汽上升到脑,脑 的冷却使孔道阻塞,是引起睡眠的主要原因。
❖ 睡眠时间与年龄有关:一般而言,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 长,刚出生的婴儿每日需睡16小时以上,随着年龄增大, 睡眠时间逐渐减少,青年期约需8小时;成年人阶段,每 个人稳定在其特有的睡眠习惯上;一般进入老年期后,睡 眠时间逐渐减少。如果成年人或老年人的睡眠多于10小时 或少于4小时,则应考虑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需到 医院作相关检查。
❖ 大脑抑制学说(抑制扩散学说):由俄国生理学家伊万· 巴甫洛夫提出,他认为睡眠是大脑活动抑制的一种状态, 是条件反射的结果。
❖ 太阳—地球自转学说:认为太阳的朝出夕落,对人 类的睡眠起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太阳-地球的自转 ,人们就养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
❖ 人体生物钟学说:人体存在着一种内源性促眠和促 醒物质,其部位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这种内 源性的生物钟控制睡眠、觉醒。
❖ 睡眠时间与体质、性格因素有关:《内经》早有记载,即认 为睡眠时间长短与人的胖瘦有关(肥胖者较瘦者睡长);同 时与体质类型有关(阳盛型、阴虚型睡眠时间较少,痰湿型 、血瘀型睡眠时间相对较长)。亦与性格相关(性格外向, 实干类型的人睡眠时间较少,性格内向,思维类型的人睡眠 较多)
❖ 睡眠时间与性别有关:女性平均睡眠时间比男性长,尤其是 女性的月经期睡眠时间可能会多一些,孕妇常常需要每日超 过10个小时的睡眠。
睡眠与健康
主讲内容
❖ 一、睡眠的含义与重要性 ❖ 二、睡眠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三、睡眠与健康的关系 ❖ 四、关于睡眠质量的标准 ❖ 五、影响睡眠的因素分析 ❖ 六、怎样拥有良好的睡眠
一、睡眠的含义与重要性
❖ 普通人一生中做得最多的事是什么?答案是睡眠。睡眠占 人生命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而正是这三分之一的时间为我 们提供了充沛的精力来学习、工作和生活。五天不睡人就 可能丧失生命,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须的过程,是机体复原 、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 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 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 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以引起人们对睡眠的 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