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记录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 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湿地面积不断减少,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环境质量,建设湿地公园成为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本报告旨在评估湿地公园的可行性,包括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等方面。
2. 市场需求分析湿地公园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绿地景观类型,具有吸引力和市场潜力。
首先,逃离城市喧嚣,接触自然成为当代城市居民的追求。
湿地公园作为近自然的城市绿地,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观赏自然的场所。
其次,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渴望。
因此,湿地公园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需求。
3. 经济效益评估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因此需要评估其经济效益。
首先,湿地公园可以吸引游客,增加当地旅游业的收入。
其次,湿地公园还可以提供相关配套设施,如停车场、餐饮服务等,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另外,湿地公园还可以作为科普教育基地,举办各类活动和展览,增加教育收入。
综上所述,湿地公园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环境影响评估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以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
首先,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占用一定的土地资源,可能导致湿地面积的进一步减少。
因此,在选址和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其次,湿地公园的运营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源资源,可能对当地水资源和能源供应造成压力。
因此,在运营阶段需要采取合理的节能节水措施。
此外,湿地公园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以维护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5. 可行性评估与建议根据市场需求分析、经济效益评估和环境影响评估,可以评估湿地公园的可行性。
首先,市场需求较高,湿地公园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其次,经济效益较好,湿地公园具有可观的投资回报率。
再次,环境影响可控,在规划和运营阶段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1.研究背景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水质净化、保持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和提高人们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建设湿地公园成为一种常见的做法。
本报告旨在研究湿地公园的可行性,探讨其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建设目标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建设湿地公园,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 提供教育与科研平台:湿地公园可以成为公众了解湿地生态、学习环境知识的场所,同时也为科研人员提供重要的实地研究基地。
- 促进生态旅游发展:湿地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 增强社会认知:湿地公园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促进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3.可行性分析为了评估湿地公园的可行性,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3.1生态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提供恢复生态平衡的机会。
此外,湿地公园的建设还可以改善水质,增加土壤肥力,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3.2经济效益湿地公园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湿地公园中的服务设施和相关产业也将为当地带来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
3.3社会效益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居民提供身心健康的机会。
同时,湿地公园还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生态和环境保护的认识,促进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3.4可持续发展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合理规划用地、科学管理、生态修复等方面。
只有在可持续的基础上,湿地公园才能长期发展,并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带来更多的好处。
4.建设方案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设方案: - 选择合适的湿地区域:根据生态条件和保护需求,选择适合建设湿地公园的区域。
- 制定详细规划:制定细致的湿地公园规划,包括景观设计、设施布置、交通规划等。
乡村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研究乡村湿地公园的可行性,分析其建设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探讨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面貌不断改变,湿地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
而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设乡村湿地公园可以有效保护湿地资源,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深入了解乡村湿地公园的现状和潜在问题,综合分析建设乡村湿地公园的可行性。
四、乡村湿地公园建设的必要性1.保护湿地资源:乡村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湿地资源,防止湿地过度开发和污染。
2.促进经济发展:乡村湿地公园可以带动当地农民就业,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增加农村收入。
3.提升乡村形象:乡村湿地公园可以提升乡村形象,增加乡村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影响因素分析1.政策支持度:政府对乡村湿地公园建设的政策支持程度是影响因素之一。
2.资金投入情况:建设乡村湿地公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会影响公园的建设效果。
3.园区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乡村湿地公园建设的关键,决定了公园的美观度和功能性。
4.人员配备情况:有足够的专业人员参与乡村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是保证公园顺利运行的重要因素。
六、可行性分析综合分析以上因素,乡村湿地公园的建设是具有可行性的。
在政府政策支持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资金投入和规划设计,配备专业人员,可以建设出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乡村湿地公园,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七、建议措施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乡村湿地公园建设。
2.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乡村湿地公园的资金支持,确保其建设和运营。
3.强化规划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是建设乡村湿地公园的前提,应加强规划设计工作。
4.加强人员培训:招聘和培训专业人员,保障乡村湿地公园的良好运营。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湿地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分析报告1. 引言湿地是生态系统中最生态多样性的栖息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湿地公园作为人工建设的湿地保护区域,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促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
本报告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建设湿地公园提供依据。
2. SWOT分析2.1 优势- 自然资源优势:湿地具有独特生态环境和景观,吸引大量游客参观和探索。
- 生态保护功能: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促进湿地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
2.2 劣势- 建设成本高: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需要资金投入。
- 维护管理难度大:湿地易受外界干扰,需要加强维护和保护措施。
2.3 机会- 生态旅游发展: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和生态观光需求的增加,湿地公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 政府支持政策:政府对湿地环境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给予政策支持,有助于湿地公园的建设。
2.4 威胁- 自然灾害风险:湿地易受洪涝、干旱和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可能对湿地公园运营带来风险。
- 人为干扰:湿地公园可能遭受非法捕捞、乱倒垃圾等人为干扰,对生态环境造3. 市场需求3.1 游客需求- 控制社会压力:湿地公园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远离城市喧嚣、接近自然的休闲场所,满足游客对放松身心的需求。
- 探索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独特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吸引游客探索和了解自然界。
- 生态教育:湿地公园可以向游客传达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3.1 旅游市场- 发展潜力: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市场快速发展。
湿地公园作为独特的旅游景点具有巨大的潜力。
- 周边经济带动: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促进周边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
4. 可行性分析4.1 技术可行性- 建设方案:根据湿地特点,确定合理的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方案。
- 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湿地公园的基础设施满足游客需求,包括道路、停车场、休息设施等。
4.2 经济可行性- 投资回报:湿地公园的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通过门票收入、场地租赁等可以实现长期的经济回报。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概述湿地公园是以湿地为主题,融汇自然景观、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功能的综合性公园。
本项目拟在适宜的地理位置建设湿地公园,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发展、提升当地经济。
二、市场分析1. 湿地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湿地旅游具有独特的自然风景和生态环境,吸引了很多游客。
根据市场调研,湿地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
2. 湿地公园赏景、生态保护等功能吸引力强:湿地公园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观赏景点,吸引游客欣赏湿地独特的生态景观和野生动植物。
同时,也可以通过宣传提高游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可行性研究1. 地理条件优越:项目选址地附近有大片湿地资源,是建设湿地公园的理想地点。
2. 市场需求存在:经市场调研,湿地旅游项目的市场需求存在,游客对湿地公园有较高的兴趣。
3. 政策扶持:政府对湿地保护和旅游业发展都给予了政策支持,项目建设有较大的政策优势。
4. 团队实力强:项目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旅游开发经验和湿地保护知识,能够保证项目顺利进行。
5. 可行性较高: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该项目的可行性较高。
四、项目实施方案1. 招商引资:项目实施需要大量资金,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投资者。
可以与当地的旅游企业、投资机构等合作,组成联合开发团队。
2. 建设规划:需要制定详细的建设规划,包括景点规划、生态保护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等。
保证项目建设的有序进行。
3. 宣传推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及时进行宣传推广工作,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同时也可以利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
4. 生态保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确保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同时也要对游客进行相关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五、风险与对策1. 定价风险:项目建设完成后,如何确定门票价格存在一定的风险。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和与其他景区的定价进行比较,合理确定门票价格。
2. 自然灾害风险:湿地公园建设在自然环境中,存在自然灾害的风险。
省级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旅游设施规划与设计
添加标题
旅游设施规划:根据项目定位和规模,规划旅游设 施的数量、类型和规模,包括住宿、餐饮、娱乐、 休闲等设施。
添加标题
旅游设施布局:根据项目地形、环境等因素,合理 安排各类设施的布局,使其相互之间协调、有序, 同时方便游客使用。
添加标题
旅游设施设计:根据规划方案,进行具体设施的 设计,包括建筑风格、室内装修、景观设计等, 确保设施与项目定位相符,且满足游客需求。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省级湿地公园 项目可行性研
究报告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项目背景与目的
湿地公园资源调查与分析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项目规划与设计方案 项目实施计划与时间安排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项目背景与目的
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方案:详细阐述项目的 技术方案,包括技术路线、 工艺流程等
现有技术条件:说明当前技 术水平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技术人才:项目的技术人才 配备情况,包括人才来源、
数量等
技术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 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技术风险 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措施
经济可行性分析
就业机会:项目实施过程中 及建成后能创造的就业机会
评估与调整:对 项目实施效果进 行评估,根据需 要进行调整和改 进
关键节点时间表制定
前期准备阶段:2023年10月-11月,主要完成项目立项、方案编制、风险评估等工作。 实施阶段:2023年12月-2024年12月,按照工程量和工期要求,分阶段进行施工和验收。 验收阶段:2025年1月-3月,对工程质量和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保达到预定目标。 后期维护阶段:2025年4月起,对项目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1 总论 (6)1.1 项目概况 (6)1.2 项目提出的背景 (6)1.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7)1.3.1滇池社会经济概况 (7)1.3.2 滇池北岸湖滨带存在问题分析 (7)(1)生态破坏严重 (7)(2)湖滨污染严重 (8)(3)面源污染严重 (8)1.3.3滇池湿地恢复与建设的意义 (8)(3)项目的建设是北岸片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9)1.3.4项目分析(SWOT) (10)1.4.1本项目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3)1.4.2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和应用效果 (14)(1)贵州威宁的草海湿地 (14)基于上述分析,湿地,特别是湖滨湿地的建设在国内外已非常普遍,在滇池周边也已有了成功的建设先例。
从已建成的各种类型湿地效果分析,湖滨湿地无论于削减入湖污染物、减轻湖泊污染,还是对恢复湖泊水生生态系统、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湿地建设对于滇池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
(15)1.4.3湖滨湿地的研究进展 (15)1.4.4 生态湿地的恢复技术 (17)1.4.5 人工湿地的研究现状 (18)1.4.6本项目湿地公园定位 (20)1.5责任单位介绍: (21)云南锡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锡地产)隶属于云南锡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锡)。
云锡是一个“百年老店”,是世界著名的锡生产、加工基地,2005年在世界锡行业中排名第一。
公司拥有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两个上市公司。
总资产近100亿元,年销售收入近60亿元,占地近200平方公里,现有在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6万人,全部管辖人口15万人。
集团在北京、上海、湖南、深圳、武汉、成都、昆明以及香港、美国、德国、印尼、新加坡均有下属公司及机构。
(21)1.6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22)1.7计划目标 (22)1.7.1总体目标:项目计划投资60508.73万元,建设2340亩城市湿地公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记录————————————————————————————————作者:————————————————————————————————日期:目录第一章总论 (2)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2)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3)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 (3)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 (5)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7)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7)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0)第一节建设条件 (10)第二节用地面积的确定 (15)第三节场址选择 (15)第四章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6)第一节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16)第二节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7)第五章规划布局与方案 (18)第一节规划设计方案 (18)第二节设计方案 (25)第六章环保与节能 (33)第一节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3)第二节环境保护 (34)第七章节约用地 (37)第八章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8)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第一节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9)第二节投资估算 (41)第三节资金筹措 (42)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一、项目名称唐县唐王湖休闲公园二、项目承办单位唐县富尧娱乐有限公司三、项目建设地点唐县经济开发区南,唐王公路西侧距县城6公里。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唐县富尧娱乐有限公司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一、国家和河北省及保定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可行性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减少或避免投资决策的失误,提高项目开发建设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4)规划设计方案(5)环境保护和节能(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二、研究工作的重点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的确定;3、规划设计方案;4、场址选择与配套建设条件;5、环境保护、节能等工程方案;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四节研究工作概况我公司接受保定市唐县县委关于编制保定市唐县唐王湖休闲湿地公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
在全面了解保定市唐县总体规划及湿地公园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了解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
研究报告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经院审核后,完成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项目计量单位数值所占比例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100.00%道路用地公顷建筑用地公顷铺装用地公顷绿地用地公顷其中土方挖方m3土方填方m3木铺装㎡木栈道㎡步行道㎡广场铺装㎡停车场㎡文化盒个生态盒个砖窑厂烟囱改造个厕所个标识牌个景观水体㎡绿地㎡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城市规划展览馆㎡酒吧㎡茶馆㎡管理用房㎡第六节可行性研究结论近几年来,唐县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推进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建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目前,唐县城区建成面积已达2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0万人。
规划建设工业新区是县政府批准并作为唐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是拉开城区布局框架的重要项目,也是60多万市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强烈愿望。
建设唐县工业新区项目对于做大做强做美城区,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拉动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建设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组群结构大城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湿地公园为山水园林式综合性公园,公园的建设将有效的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很好的提升地域旅游价值,又可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酒店住宿的需求。
依据唐县城市规划建设新的目标定位,按照“实施西跨东拓南联北延,加快中心城区突破,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城市发展规划要求,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切实可行。
本项目投资总额7984.25为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5175.07万元,其他费用(包含征地)1076.63万元,预备费1732.55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7984.25,全部自筹。
本项目计划2015年5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2年。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河北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唐县城市总体规划,改善优化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的目的,解决周边村庄及开发区的缓洪及污水处理厂中水排放问题。
是实践“中国梦”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生活、学习、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经济建设、构筑和谐唐县,加快组群结构大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保定市唐县位于华北平原,北靠太行山,南临华北大平原,东接首都北京和直辖市天津,西连省会石家庄市。
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为尧帝的故乡及封地之地。
有京广铁路,京昆高速,保阜高速等穿境而过。
历来为重要的商品物资集散地和经济、文化中心。
唐县历史悠久,为古唐侯尧之封地,其名肇于上古,是华夏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唐县位于太行山东麓,隶属于河北省保定市,辖20个乡镇,345个行政村,54.67万(2007年)。
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
其中山地丘陵总面积82%;唐河、通天河由西向东南纵贯全境,汇入华北明珠——西大洋水库。
全县地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
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
唐县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位于京津冀组群结构大城市的腹地,是唐县城区拓展的基地和商家投资兴业的乐土。
闻名遐迩的南水北调大运河穿境而过,京昆高速、保阜高速横贯东西,京广铁路107国道和108国道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给唐县经济的腾飞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捷。
唐县拥有1417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呈包围之势的城乡格局,成为工业新区目前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
然而,有区无城的尴尬局面使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而无法实现系统整体的全面开发。
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城区建设“东拓、西跨、南连、北延”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为搭建工业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经保定市政府批准,唐县县政府按照唐县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证了工业新区开发建设项目,并作为唐县“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城市湿地公园为新区规划的一部分。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湿地公园项目及新区道路的建设落实,可有效改善工业新区的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极大地提升周围的地块价值。
二、是落实唐县城市发展规划、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需要。
在唐县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面貌,绿化美化唐县,为市民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环境。
湿地公园位于唐县工业新区南部,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唐县的总体规划,是工业新区规划有效组成部分,可为唐县市民,特别是新区百姓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旅游休闲、运动、娱乐、餐饮住宿等需求。
三、是唐县工业新区开发建设的要求工业新区总面积1417平方公里,人口55万,长期以来工业区有区无城,尴尬的局面使工业区的城市建设停留在单打独斗的较低层面上,无法实现城区的全面开发建设。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工业区迫切需要建设自己的环境优美、基础设施良好的新城区。
四、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强烈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1、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近几年来,在进位争先建强县征程上阔步前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
但全县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体育等公益活动场所。
2、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富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不仅要靠经济强县,也要靠文化立县,因此,应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
3、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
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参与文化学习、体育锻炼、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构筑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第一节建设条件一、地形地貌:唐县境内山地、丘陵、平原、河流地貌俱全,地形复杂,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
山地面积占 81%,平原面积 19%。
海拨最高1898.8 米,最低 52 米。
地形概括分为三个区:(1)唐河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扇形扩展,分布在仁厚南部,北罗区和高昌区,地面高程 52-98 米,地形坡度沿冲积扇轴部一般坡度1/450。
(2)低山丘陵区:分布在北店头乡和同龙乡等,标高在 100-500 米,从地形上看地势平缓,中间零星分布些蚀残丘。
(3)中高山区:标高 500-1889.8 米,主要分布在白合、军城和川里三个区,面积约占全县的五分之二。
二、气象;唐县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春秋气候温和,光照充足。
(1)风:历年平均风速 2 米/秒,风向多为东北,最大风速 20 米/ 秒,风向为西北。
(2)气温:年平均温度 12.2℃,极端最高气温 40.7℃(1972 年6 月),极端最低气温-26.6℃(1966 年 2 月)。
(3)霜冻:多年平均无霜期 195 天,最长 205 天(1977 年),最短 179 天(1969 年)。
最大冻土深度 62 厘米,最大积雪深度 15 厘米。
(4)降水量:常年降水量 539.2 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 1319.2 毫米。
(5)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间为 2559.9 小时,日照百分率 57%,年日照最长 3180.7 小时(1965 年),最短 2169.3 小时。
三、河流水系;唐县河流主要有:唐河、通天河、曲逆河、清水河等,支流小河均属大清河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