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以首重法道

合集下载

霍斐然《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二

霍斐然《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二

霍斐然《麻衣道者正易心法》二霍斐然随录附言曰:此谓卦序之排列有主有从,如乾主而坤从之,故乾之后排坤,屯为主而蒙为从,故屯之后接蒙,六十四卦之次皆然。

按此主从成对而论,则总有三十二对。

若以卦象正反排之,则有三十六象之不可增减者。

大概排列分宫入数成对者,有此三十二与三十六两种约略法,余用位象成卦法分排十六主体而尽六十四卦中之四十八从体。

今图之于下:位象成卦法是按当位为阳,失位为阴成爻法画成。

初、三、五爻为阳位,遇阳爻则画一阳爻,遇阴爻则画一阴爻。

二、四、上爻为阴位,遇阳则画一阴爻,遇阴爻则画一阳爻。

例如泰的位象成卦为离,离的位象成卦为泰。

泰离位象成卦法能揭示易学中许多密奥。

例如《左传》“成公十六年,晋楚遇于鄢,公筮之,史曰吉。

则其遇复,曰:南国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国蹙王伤,不败何待。

吕琦射共王(楚王)中目,楚霄遁。

”此题千古无有解者,今用位象成卦法则迎刃而解了。

今用图以说明之:复睽< tr>国蹙< tr>南< tr>目毁折< tr>元王射<tr>复为一阳之始,元王也。

睽乃复之位象。

占复无动爻,故用位象以论之,睽为射,《周易》有之,系辞下传有曰: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这是《左传》用位象的明证。

位象是卦象之本象,非变化出之象,故用以解易多所明通,并为千古之密传,其中尚有许多奥秘,今且略而不论,存露其端于此,以免失传之虞。

六十四卦排列次序之规律,亦千古无人能通者,此乃周易结构组织之问题,不可不加探索而明其究竟,今将其次序用统计方法制表以明之如后:按六十四卦次序:“二二相偶,非复即变。

”有近承远承二种,近承者,依次递承,远承者,上下经相承。

方匡者,近承之位,而易为远承之迹也。

上经远承下经,下经远承上经者,临观为二阳之卦,远承有下经巽卦,远应二阳萃升之卦也。

二二相偶应者易知,唯三阴三阳之卦,阴阳平衡,难辨主从,仅以宫位之奇定之:7泰否与10随蛊相对应,12噬嗑贲与19,咸恒相对应,24损益与27困井对应。

麻衣周易文本

麻衣周易文本

正易心法正易心法麻衣道者羲黄易道,包括万象。

须知落处,方有实用。

六画之说,非是曲意。

阴阳运动,血气流行。

卦象示人,本无文字。

使人消息,吉凶嘿会。

易道不传,乃有周孔。

周孔孤行,易道复晦。

六十四卦,无穷妙义。

尽在画中,合为自然。

消息卦画,无止于辞。

辞外见意,方审易道。

天地万物,理有未明。

观于卦脉,理则昭然。

经卦重卦,或离或合。

纵横施设,理无不在。

乾坤错杂,乃生六子。

六子则是,乾坤破体。

粤乾与坤,即是阴阳。

圆融和粹,平气之名。

至于六子,即是阴阳。

偏陂反侧,不平之名。

健顺动入,陷丽止说。

非特乾坤,六子训释。

坎兑二水,明须识被。

坎润兑说,理自不同。

钻木凿井,人之坎离。

天地坎离,识取自然。

八卦不正,天地雷风。

一身一物,便具八卦。

卦有反对,最为关键。

反体既深,对体尤妙。

六十四卦,皆有取象。

其为名义,无不反对。

诸卦名义,须究端的。

名义不正,易道悬绝。

一卦之中,凡具八卦。

有正有伏,有互有参。

六十四卦,唯乾与坤。

本之自然,是名真体。

六子重卦,乾坤杂气。

悉是假合,无有定实。

卦义款审,须求变复。

不唯辞合,义实通明。

古今传易,舛讹为多。

覆畜八体,最为害义。

画卦取象,本为特物。

见于日用,无所不合。

中爻之义,足为造化。

纳音切脚,其理则一。

反对正如,甲子乙丑。

有本有余,气序自然。

每卦之体,六画便具。

天地四方,是为六虚。

乾坤六子,其象与数。

乾坤之位,皆包六子。

爻数三百,八十有四。

以闰求之,其数吻合。

二十四爻,求之八卦。

尽纯为垒,是为闰数。

一岁之数,三百六十。

八卦八变,其数已尽。

数成于三,重之则六。

其退亦六,是为乾坤。

凡物之数,有进有退。

进以此数,退以此数。

凡具于形,便具五数。

五数既足,十数乃成。

大衍七七,其一不用。

凡得一数,理自不动。

策数六八,八卦定数。

卦数占卦,之理自然。

五行之数,须究落处。

应数倍数,亦明特时。

卦位生数,运以成数。

生成之数,感应之道。

一变为七,七变为九。

即是卦妄,宜究其实。

名易之义,非训变易。

阴阳根本,有在于是。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

《孝经》全文及解释(A4打印版)

孝经孝是我国传统的美德,最早记载孝行的文献是《尚书》。

自古以来施政者都重视孝道,近年来国家和各地政府也都有评选表彰孝子的活动,孝道是人间第一义。

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生倡导“仁”道,并以孝作为实践仁道的根本。

因此他教导学生做人的第一件要事,就是孝悌。

《论语·学而篇》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老夫子把力行孝道作为“仁”的根本,非常注重生活实践。

夫子教诲学生,孝是一个人行为最起码的要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夫子的学生中,曾子不仅一生力行孝道,而且能够发挥孝道的思想。

曾子以后,孟子秉承并进一步阐述孝道。

此后的圣贤学者都继承了孝道思想,加以阐述,并且制定各种礼节,使人们很好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孝经》是儒家讨论孝道的一部专书,关于成书有几种说法。

比较被认可的是曾子记录孔老夫子教诲,并经过自身生活实践和体悟综述了孝道思想。

全书共有十八章,第一章《开宗明义章第一》,揭示的是全书的总纲,也是对下面十七章的一个概述。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把侍奉父母的孝,扩充为奉事君主,服务国家的忠,而以立身行道为终极的目标。

接着以下五章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行孝的方式,虽各有所当,但以“爱”、“敬”来侍奉父母却是一致的,所以接着《三才章第七》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这是《孝经》全书论孝的总义。

其下各章,都是根据这个理念加以阐述的。

《孝经》把子女敬爱父母的心,从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人格,到敬重尊长,爱护君王,乃至爱护国家以至于天下人民。

所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都涵摄在了孝道当中,因此《感应章第十六》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

”在汉武帝时代,正式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教育政策,儒家思想成为教育体系的主导。

而《孝经》作为十三经之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两千年来一直是广大学习者的必读书籍,其文字浅显易懂,容易了解,因此广为流传,使孝道思想普遍深入民间。

易学思维的场态思考

易学思维的场态思考

2004 年 1 月 7 日 下午,有一李姓女工求测婚姻,并告诉我是 65 年生属蛇,因为当时室内人多不便纸笔起卦,但我认为依照此人当时所处的时空点立太极足可以挖掘出其人的信息,就大胆从她坐在我的坤位断其人生大致信息,我说你在家不是老大,文化程度不高,身体差,毛病出在心血系统,头痛且有神经衰弱病症,母亲寿短,操劳一辈子,父亲为当官之人,有文化,可能是副职。本人 92 年壬申年结婚, 93 年财运好, 95 年工作有变动,压力大,此年因身体差而耗财。 98 、 99 年家中收益好,文上有喜事,工作顺心, 97 年丁丑年母亲有灾。本人婚姻不好,谨防二婚。李某甚为惊讶,她不明白我什么都不问就断得如此准确。她说:“你断的非常对,我上面有哥、姐,下有弟妹,高中没念完就退学参加了工作, 92 年结婚, 93 年在单位工作之余与人合作生意挣了不少钱, 95 年调离原单位,新单位不是很景气,心里不舒服。 97 年当上厂里党办秘书搞文职工作, 98 年也不错,但此年与丈夫离婚。此次求测正为此事而来。”我告知其 2004 年甲申年阴历 7 月婚姻可成。事实证明,只要大家勤于思考,一切以易理为准则,断测的方法可以随心所欲。其实断测此卦的方法并不复杂,我以其人属相巳蛇处坤位详断。依巳火为太极点,利用巳火所处坤位场态及坤位藏未申,利用他们彼此间的五行生克合冲关系层层剥离进行断测的,巳火处坤宫为泄气,坤为房屋,是其先天(出嫁之前)依赖生存的地方,巳火生坤土,故非老大,巳火处坤宫,坤为土为五数,当时想断其兄妹五人,但又怕陷入主观所误没敢断,事后问李某的兄妹个数,李某说正是五人,可见迟疑之害不浅。 92 年壬申年壬水官星适逢申金长生之地,已申合故断当年结婚, 93 年巳西半合,酉为巳火之财,财运好, 95 年乙亥年,巳亥相冲,亥水为工作为压力,所以此年工作上会有变动。 97 年丁丑年丑土与坤宫相冲(坤宫所藏未土),母亲当年去世,当时确定母亲寿短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并非盲目推断。本来巳火合申金,合申优先,未土失去生助之星,而当时又以坤为牛为丑土相互串联,即艮宫之类丑土与坤宫之未土相冲,所以才敢直言其母寿短,巳火合申金,申中壬水官星之印庚金受伤,夫星无助,故断其婚不顺,至于 98 年与丈夫离婚一事未断出,事后分析戊寅年寅申相冲,壬水冲出受戊土之克,当然这只是事后推测。 99 年己卯年卯木生助巳火之印,故收益好,有文上之喜。父亲为申金,处坤宫受土气之生化巳火之克,形成官印相生故有官职,申金为副职。整个断卦过程一气呵成,丝毫没有犹豫的时间,以神奇的第一直觉断测准确无比,关键是一起卦要果断,断卦要坚决。卦由心生,要坚信自己的卦是正确的,正确的卦完全可以挖掘出对方的信息,卦是没有错的,何况错卦还要错断呢!断测时犹豫的一刹那,当时的时空已变,信息场态已发生变化,断测者的思维点被乱,思维点与信息点脱离,那么断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谓天工出自然,自然的本质是揭露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最直接也最真实的本源,断卦不应拘泥于象,不执着便智慧无穷,佛学上讲般若智慧,得道便是得到智慧,真正的得道是不住相的,无论好坏只要在意便为执着,执着是得不了道的,法度无限,只要大家不执着,不保守,勤于思悟,充分发掘自性之性,抓住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本源,心静洁微地起卦、断卦,切实地达到返朴归初的境地。易学才有希望,我希望能出一份绵薄之力与大家共渡易河彼岸。

心斋先生学谱

心斋先生学谱

心斋先生学谱序心斋先生,予之七世祖也。

其生平为学,推本良知,躬行实践,明格物知本之要,充万物一体之仁。

而其教人之法,启以机錀,导以固有,故能使顽廉懦立,感及齐氓。

此阳明所谓真学圣人者也。

予早年至泰城崇儒祠,瞻拜其遗像,辄心仪之而未敢忘。

窃欲搜其遗集,荟萃成编,冀有以发扬而光大之。

顾始以角逐名场,困於举业,嗣又观政外部,劳於簿书,卒卒无须臾之闲得竭志意。

近虽欲从事研讨,而年齿日增,精神日减,深愧有志未逮焉。

今年夏,族弟心织以所撰先生学谱示予,并属予为序。

予展读数过,觉其分条析理,提要钩元,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固未易辨此也。

是编之成,公诸同好,不独使先贤坠绪灿然复明,并可使有志斯学者犁然如津之有梁、舟之有舵,咸知所趋向矣。

岂仅一人一族之私幸也哉?因乐为之序而归之。

时在民国三十一年,岁次壬午夏五月王翌儒道明甫谨序自序余年十齿,先君子剑秋公题余小影“有立志须知学大人之旬”,因举先祖明儒心斋先生修身立本之旨训余,谓:“大人者,正己物正。

”谓:“天民随命,大人造命。

”愧行能无似,未能仰副慈望,有所树立。

第惟“造命”一词,视世所谓“革命”者尤具有建设意味。

且行贵反己,亭林氏身经国变,其论学乃以行己有耻为要。

居今日而欲挽颓风匡末俗,先生之学曷可妄拟为迂远而遂少之也?颇思掇拾遗文,列其纲领,参稽群籍,明其指归,用兴观感而彰废坠。

乃书缺有间,又服官京师,碌碌为簿书所苦,而烽燧迭警,奔走靡宁,荏苒十年阁笔者再。

今春息影里门,舌耕偶暇,检阅旧箧,零稿仅存。

伯氏粹伯见而让余曰:“弟蹉跎若此,得毋负先人庭训谆谆之意乎?”余闻言滋惧,敢弗自励,遂不揣谫陋,略加比次,亟足成之书,仿李绂《陆子学谱》例分“传纂”、“学述”、“著述考”、“学侣考”四篇,名曰《心斋学谱》,籍以见先生修身淑世之概。

附一庵及东崖学述,纪先生家学也。

管窥蠡测,乌足发先生之学之全?海内宏达览是编者,不弃其浅陋而是正焉,则幸甚矣。

壬午端阳,王士纬谨序目次一、传纂传略学旨二、学述(一)良知为自然天则(二)百姓日用即道(三)学乐(四)看书先得头脑(五)格物有本末之物(六)修中以立本(七)修身以立本(八)大人造命(九)求万物一体之志(十)修身讲学以见於世(十一)善教(十二)安身(十三)进不失本退不遗末(十四)学术宗源在出处大节三、著述考四、学侣考讲侣弟子私淑五、一庵学述传略学旨撰述六、东崖学述传略学旨弟子附叔钱、兄衣、弟···、侄之垣、侄孙元鼎心斋先生学谱泰县王士纬心织著一、传纂生於明成化十九年,卒於嘉靖十九年(1483----1540)先生姓王氏,讳银,王阳明为易名艮,字汝止。

保合太和——精选推荐

保合太和——精选推荐

保合太和X“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这是对“利贞”的解释。

“乾道”即天道,天道的变化使得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

天所赋为命,物所受为性,万物由此⽽具有各⾃的禀赋,成就各⾃的品性,通过万物协调并济的相互作⽤,形成了最⾼的和谐,称之为“太和”。

天道的变化长久保持“太和”状态,⽽万物各得其性命以⾃全,这就是“利贞”了。

乾道本⾝能变化形成宇宙万物,万有物类,都是由于它⽽得到真正的性和命。

所以万物如果能够保持它给予性命和合功能的原始状态,才是真正⼤利⽽贞洁的⽣命。

保合太和,才利贞——⼤吉⼤利茶道之保合太和:佛是茶的升华,茶是佛的禅⼼。

佛与茶的共同诉求是⼼,是感悟,是顿想,是⾃我修⾏,是⽣命协调。

佛要清除⼈类⼼灵的杂尘,茶则是洗净上⾯的污垢,不留⼀丝细痕。

茶是⼈、神、佛共同的饮品,是天堂、⼈间、地狱⼀致的灵魂净化剂、⾝体洗礼⽔。

佛僧⾃古习⽂、诵经、品茗,佛⽂化中凝铸着深沉的茶⽂化。

佛教为茶道提供了“梵我⼀如”的哲学思想,深化了茶道的思想内涵,使茶道更具神韵。

佛为众⽣,茶蕴万象;佛度俗⼈,茶净苍⽣,⼀佛⼀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茶,如⽔光⼭影,⾃然相⽣。

茶味是诗词的神韵,⽽诗词⽆佛,则诗词⽆灵、⽆境、⽆⽓、⽆味,茶道与为⽂之道,为佛之理密切相关。

“菩提本⽆树,明镜亦⾮台;本来⽆⼀物,何处惹尘埃”,佛、茶、⽂,⾄此极境,功名、利禄、⾊欲、俗念,何以再求? ⼼即佛,⽽茶是⼼,则茶即佛。

清灯古寺,佛法⽆边。

茶清如露,⼼洁如佛,佛者,茶也。

禅茶⼀味,共参禅机、茶理。

静为佛之⾸,空为佛之本,苦为佛之⾝,隐为佛之理,欲守佛道,必参苦禅,欲破苦念,必习苦茶,茶者,真佛也! 中国茶道是东⽅⽂化的瑰宝,它表现为四⼤理念:天⼈合⼀、物我⽞会是哲学基础;智者乐⽔、仁者乐⼭是⼈⽂思索;涤除⽞鉴、澄怀味象是审美诉求;道法⾃然、保合太和是茶道美学的基本法则。

四⼤⽀柱互相依存,共同构筑着茶道美学⼤厦。

学易文言文翻译注释

学易文言文翻译注释

易,古之圣贤所创,载道之书也。

文言文,古汉语之文也。

学易者,必通文言,方能窥见易道之真谛。

然文言文晦涩难懂,非一日之功可成。

故此,特为学易者整理《学易文言文翻译注释》,以助其深入浅出,领会易理。

一、《周易》原文《周易》分为上经、下经,各有六十四卦。

每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

以下为《周易》原文之一卦:乾:元亨利贞。

二、文言文翻译乾:大也,纯阳之卦也。

元亨利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亨,利贞,利见大人。

三、注释1. 乾:大也,纯阳之卦也。

乾卦为八卦之首,象征天,为纯阳之卦,代表宇宙万物之始。

2. 元亨利贞: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亨,利贞,利见大人。

元亨利贞为乾卦之卦辞,意为大哉乾元,为万物之始;亨通,有利,守正,有利于大人。

四、《周易》其他卦例1.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坤:地也,纯阴之卦也。

元亨利牝马之贞: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亨,利牝马之贞,利牝马之利。

注释:1. 坤:地也,纯阴之卦也。

坤卦为八卦之终,象征地,为纯阴之卦,代表万物之成。

2. 元亨利牝马之贞:大哉坤元,万物资生;亨,利牝马之贞,利牝马之利。

坤卦之卦辞,意为大哉坤元,为万物之生;亨通,有利于雌马之正,有利于雌马之利。

五、学易文言文翻译注意事项1. 熟悉文言文语法:文言文语法与白话文有所不同,学习易者需熟悉文言文语法,如主谓宾结构、四字短语等。

2. 理解字词含义: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具有多义性,学习易者需根据上下文理解其确切含义。

3. 分析卦象:易卦由六个爻组成,每个爻都有其象征意义,学习易者需分析卦象,领会卦意。

4. 理解易理:易学博大精深,学习易者需不断领悟易理,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总之,学易文言文翻译注释,旨在帮助学易者更好地理解《周易》原文,领会易道真谛。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相信每位学易者都能在易学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

全文《周易本义》[宋]朱熹

全文《周易本义》[宋]朱熹

全文《周易本义》[宋]朱熹《周易本义》[宋] 朱熹目录易传序本义序例卦名次序歌第一卷上经第二卷下经第三卷系词第四卷卦传第五卷彖传第六卷象传第七卷文言传附录眞势中州易经《周易本义》易传序[宋] 朱熹易变易也。

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其为书也、广大悉备。

将以顺性命之理、通幽明之故、尽事物之情、而示开物成务之道也。

圣人之忧患后世、可谓至矣。

去古虽远、遗经尙存。

然而前儒失意以传言、后学诵言而忘味。

自秦而下盖无传矣。

子生千载之后、悼斯文之湮晦、将俾后人沿流而求源。

此传所以作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

以言者尙其辞、以动者尙其变。

以制器者尙其象、以卜筮者尙其占。

吉凶消长之理、进退存亡之道、备于辞。

推辞考卦可以知变。

象与占在其中矣。

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

得于辞不达其意者有矣。

未有不得于辞而能通其意者也。

至微者理也。

至着者象也。

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观会通以行其典礼、则辞无所不备。

故善学者、求言必自近。

易于近者、非知言者也。

予所传者辞也。

由辞以得其意、则在乎人焉。

有宋元符二年巳卯正月庚申河南程颐正叔序。

易序易之为书、卦爻彖象之义备、而天地万物之情见。

圣人之忧天下来世、其至矣。

先天下而开其物、后天下而成其务。

是故极其数以定天下之象、着其象以定天下之吉凶。

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顺性命之理、尽变化之道也。

散之在理、则有万殊。

统之在道、则无二致。

所以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极者、道也。

两仪者、阴阳也。

阴阳、一道也。

太极、无极也。

万物之生、负阴而抱阳、莫不有太极、莫不有两仪、絪縕交感、变化不竆。

形一受其生、神一发其智、情伪出焉、万绪起焉。

易所以定吉凶而生大业。

故易者阴阳之道也、卦者阴阳之物也、爻者阴阳之动也。

卦虽不同、所同者奇耦。

爻虽不同、所同者九六。

是以六十四卦为其体、三百八十四爻互为其用。

远在六合之外、近在一身之中、暂于瞬息、微于动静、莫不有卦之象焉、莫不有爻之义焉。

至哉易乎。

其道至大而无不包、其用至神而无不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易以首重法道,法大于技,法不明则道不明,道不明则艺不高,随着不断的实践和不断的总结,我的易学思维在不断地得到净化和提高。

回首学易数年,酸甜苦辣俱全,自入佛道心情豁然开朗,在持戒修行的过程中对易道进行了反思,可以说借助佛法的加持重新反思易道,有很多常思不解的难题竞迎刃而解,心中甚喜之,坦白倾出道与众易友,渴望与众易友同气相求易,道共鸣,
我认为易学的思维有其共性,但我学易多年的最大体会是必须符合易理,易理在常人眼中抑乎其神,实际上易理的原则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脱离生活道理而学易始终不得真谛,易云:“法于阴阳,合于数术”。

阴阳二字遍书尽存,可我们却恰恰忽视了阴阳二字,对阴阳的理解却各人不同。

黄老师“法外无法”说的便是阴阳,它是易数的根基,“法无定法”的原则是建立在“法外无法”的基础之上的,道理皆知,但具体应用却将阴阳二字抛之脑后,导致实作中断测不够完美,缺陷多多,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是你的技术问题,而是你的方法错误,因为忽视了阴阳道理的存在,你的断测绝对不会圆满,因为缺乏阴阳的法则,在断测中你的断测法则只会达到两者缺一,非阴即阳,出发点已经欠缺,断出来的事当然就会有所欠缺了,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则,为什么说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天道人道地道呢?这便会引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个大太极,而这个大太极是由无数个小太极组成,而小太极必须服从大太极,两者处于相互对立而统一的层次,“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无极世界是混沌世界、是空无的世界,它是宇宙形成的重要条件,纯阴不生,纯阳不长,没有矛盾,社会就不会发展,也就没有宇宙万物的生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发展是建立在阴阳理数之上的,二者缺一不可,这是我对阴阳的理解,我想大家好对阴阳有个正确的理解,那么易学中的很多难题就会解决,因为熟悉阴阳的真义可以改变你的易学观念,尤其是那些自认为正确的观念,而正确的观念可以使你的易学水平有一个飞跃式的提高。

这样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一个问题提出的同时,它的答案也同时显现,即天人合一,只是因为每个人的悟点不同而导致结论不同或不够完整,所以说大家切勿乱钻牛角,一味沉迷于对技法的掌握上,只要理通,法自然无限,希望大家对阴阳共存的观点有个新的认识,能识破易理天机,达到破迷通神,见象说事易如反掌,法大于技是说法理通,技无穷,所有的技法来源于对法理的认识,法理的结果只有一条,或正确或错误,只要是正确的,那么所有技法的结论也应当是与这相吻合的,法理支配着技法,断卦成功的因素很多,我认为起卦的方式也非常重要,总结过去失误的例子发现很大原因在于起卦的模糊性,这里所说的起卦并非是很具体的方式,而是说它的场态性,直观性、随机性。

断卦不可犹豫,起卦也是同样如此,起卦的方法很多,熟练地掌握各种起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但起卦时一定要直观,一定要随意,必须对自己的第一感觉予以肯定,当你犹豫之时,宇宙瞬间定位的场态已变,信息灵点已变,而更重要的是你的思维里已掺入主观思想,信息场已加入主观因素。

易经云:“唯其时务也”,主观因素的介入,已将信息场态打乱,太极思维点已然不明,思维状态达不到纯净洁微,断测的结论自然有误。

易经的道理就是讲的时空关系学,主观因素的介入已将时空统一点分离,断测时对应点已经错位,错之又错是情理之中的,一定要把握好吉凶乎动的窍机,纵然起卦错误也可错卦错断。

学易之人必须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一定要总结过去的成败经验,成功可以继续进行进一步的精简提炼,而失败的原因绝对不能姑息养奸,随时要把影响正确思维的不良因素剔除。

起卦是基础,对应点失误满盘皆输,实际上要养成一个良好的起卦习惯及方法也很不易,但思维上必须抓住根本,那就是吉凶的信息它有一个瞬间性,也就是时空网络交叉点,只有正确而及时地抓住这个点,你才可以破译这个时空网络的全部信息。

2004 年1 月7 日下午,有一李姓女工求测婚姻,并告诉我是65 年生属蛇,因为当时室内人多不便纸笔起卦,但我认为依照此人当时所处的时空点立太极足可以挖掘出其人的信息,就大胆从她坐在我的坤位断其人生大致信息,我说你在家不是老大,文化程度不高,身体差,毛病出在心血系统,头痛且有神经衰弱病症,母亲寿短,操劳一辈子,父亲为当官之人,有文化,可能是副职。

本人92 年壬申年结婚,93 年财运好,95 年工
作有变动,压力大,此年因身体差而耗财。

98 、99 年家中收益好,文上有喜事,工作顺心,97 年丁丑年母亲有灾。

本人婚姻不好,谨防二婚。

李某甚为惊讶,她不明白我什么都不问就断得如此准确。

她说:“你断的非常对,我上面有哥、姐,下有弟妹,高中没念完就退学参加了工作,92 年结婚,93 年在单位工作之余与人合作生意挣了不少钱,95 年调离原单位,新单位不是很景气,心里不舒服。

97 年当上厂里党办秘书搞文职工作,98 年也不错,但此年与丈夫离婚。

此次求测正为此事而来。

”我告知其2004 年甲申年阴历7 月婚姻可成。

事实证明,只要大家勤于思考,一切以易理为准则,断测的方法可以随心所欲。

其实断测此卦的方法并不复杂,我以其人属相巳蛇处坤位详断。

依巳火为太极点,利用巳火所处坤位场态及坤位藏未申,利用他们彼此间的五行生克合冲关系层层剥离进行断测的,巳火处坤宫为泄气,坤为房屋,是其先天(出嫁之前)依赖生存的地方,巳火生坤土,故非老大,巳火处坤宫,坤为土为五数,当时想断其兄妹五人,但又怕陷入主观所误没敢断,事后问李某的兄妹个数,李某说正是五人,可见迟疑之害不浅。

92 年壬申年壬水官星适逢申金长生之地,已申合故断当年结婚,93 年巳西半合,酉为巳火之财,财运好,95 年乙亥年,巳亥相冲,亥水为工作为压力,所以此年工作上会有变动。

97 年丁丑年丑土与坤宫相冲(坤宫所藏未土),母亲当年去世,当时确定母亲寿短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并非盲目推断。

本来巳火合申金,合申优先,未土失去生助之星,而当时又以坤为牛为丑土相互串联,即艮宫之类丑土与坤宫之未土相冲,所以才敢直言其母寿短,巳火合申金,申中壬水官星之印庚金受伤,夫星无助,故断其婚不顺,至于98 年与丈夫离婚一事未断出,事后分析戊寅年寅申相冲,壬水冲出受戊土之克,当然这只是事后推测。

99 年己卯年卯木生助巳火之印,故收益好,有文上之喜。

父亲为申金,处坤宫受土气之生化巳火之克,形成官印相生故有官职,申金为副职。

整个断卦过程一气呵成,丝毫没有犹豫的时间,以神奇的第一直觉断测准确无比,关键是一起卦要果断,断卦要坚决。

卦由心生,要坚信自己的卦是正确的,正确的卦完全可以挖掘出对方的信息,卦是没有错的,何况错卦还要错断呢!断测时犹豫的一刹那,当时的时空已变,信息场态已发生变化,断测者的思维点被乱,思维点与信息点脱离,那么断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所谓天工出自然,自然的本质是揭露宇宙万物生成变化最直接也最真实的本源,断卦不应拘泥于象,不执着便智慧无穷,佛学上讲般若智慧,得道便是得到智慧,真正的得道是不住相的,无论好坏只要在意便为执着,执着是得不了道的,法度无限,只要大家不执着,不保守,勤于思悟,充分发掘自性之性,抓住宇宙万物生成变化的本源,心静洁微地起卦、断卦,切实地达到返朴归初的境地。

易学才有希望,我希望能出一份绵薄之力与大家共渡易河彼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