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论语十则
七年级论语原文

一、人教版语文七年级教材里《论语十则》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 :" 吾日三省 (x ǐng) 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 :" 温故而知新 , 能够为师矣。
"4.子曰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 :" 由 , 诲女知之乎 !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知 , 是知也。
"6.子曰 :" 见贤思齐焉 ,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 :" 三人行 , 必有我师焉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 :" 士不能够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 仁认为己任 , 不亦重乎死尔后已 , 不亦远乎。
"9.子曰 :" 岁寒 , 而后知松柏以后凋也。
"10.子贡问曰 :" 有一言而能够终生行之者乎" 子曰 :" 其恕乎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
"二、论语十则》原文翻译:1.孔子说 :" 学习了 ( 知识 ), 而后按必定的时间去实习 ( 复习 )它 , 不也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 到这里 ) 来, 不也快乐吗人家不认识我 , 我却不恼恨 , 不也是君子吗 "2. 曾子说 :" 我每日多次地反思自己 : 替他人做事是否是悉心全力呢跟朋友来往是否是诚实呢老师教授的学业是否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 :" 在复习旧知识后 , 能有新领会 , 新发现 , 依靠这一点就能够当老师了。
"4.孔子说 :" 只念书却不思虑 , 就会诱惑而不知所措 ; 不过幻想却不念书 , 就会有害。
5.孔子说 :" 由 , 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 知道就是知道 ,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 这就是聪理智慧。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七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八年级上册10、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初中语文必背课文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2、观沧海曹操3、次北固山下王湾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 8、泊秦淮杜牧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10 论语十则(共63张PPT)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
乎?” ❖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返回主页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时常的复习
yuè
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朋
“悦”的古字,愉
代指学习的内容 快
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
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v 获取新的知识
↗ v 有所发现
↘ v 温习学过的知识 ↙
↑
❖独立思考 ↙
v 将旧知识融会贯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 重点字词:罔、殆
学习 辨正统一 思考
迷惘
停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严正警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 样: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 朋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人家不了解(我) 生气,发怒
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
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 吗?
每天 反省
z曾ēn子g 曰:“吾日三省吾身:wè为i 人谋而不
我
自己
忠心,尽心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论语十则》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论语
十则》课件
这说明了一件事情的成功
与方式方法有很大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背诵全文。
2、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
(以第一则为例讲解)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
论语儒家经典着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论()语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三省()吾身
5、学而不思则罔()
6、思而不学则殆()
7、诲()女()知之乎
8、是知()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则复习课件

请说说下列《论语》选段的大概意思:
1、子曰:“默(mò)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 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学习 而不感到满足,教诲学生从不感到厌倦,对我来 说有哪一样呢?”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hào)之者,好(hào)之 者不如乐之者。”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 知:知道
词义的古今变化
学而时习之 古:时常地。 今:时间。 可以为师矣 古:可以凭借。 今:能够。 是知也 古:此、这。今:表示肯定。 吾日三省乎吾 古:泛指多次。 今:数名。 身
词类活用: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活用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活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旧的知识。 见贤思齐焉,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贤良的人。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刚强,勇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 通“悦”,愉快。 ⑵诲女知之乎rǔ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⑶是知也 zhì通“智”,聪明智慧.
一词多义: 日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能张目对日。 日,太阳。 学而时习之。 时,时常地
一词多义:
可 可以为师矣。 可以:可以凭借。 以 士不可以不弘毅。可以: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
知 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智慧
温故而知新。知:领会,知道。 知之为知之。知:知道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诲女知之乎。
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之,代词。
有一言可以毕生行之者乎。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点整理

孔子
【人物介绍】 孔丘(前 551- 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曾参(前 505- 前 436),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人。 仲由(前 542- 前 480),姓仲,名由,字子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 【全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愠,不亦君子乎?”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曾参说:“士人不可以不刚强勇毅,肩负重大的使命,路途遥远。把实 现‘仁’的思想作为自己的责任,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这不也是很遥远 吗?”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第四则是 学习 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 阐明了”学“与”思“的辩 证关系。
第五则是 学习态度 ,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 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 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 的十条语录。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 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思考却不学习就 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道与不知道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家中学 王爱军
孔府远景
孔府近景
圣府大门
相传孔子出生地: 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一角
孔 子 嫡孔 系府 子 孙 居 住 地
——
后堂楼内景
孔庙——祭孔之所
孔陵——孔氏家族
专用墓地
孔子(前551~ 前479),我国古 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被 誉为“万世师 表”“千古圣 人”,世界十大 思想家之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把 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朗读课文,注意以下词语:
不亦说乎
不愠 三省吾身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诲汝 是知也 弘毅 死而后已 后凋
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 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 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 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 情。
旧的(知识)
凭(这一点)为 师 做 以 (之)
矣。” 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 常复旧课,领悟新知。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
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不解
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方能有所得。
5 子曰:“由, 诲
女
知之乎?
认识事物 教诲通“汝” 你 (的道理)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
代词,这 通“智”聪明智 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 仁和恕——仁者,慈悲 也、爱人也;恕者,宽 容也、宽恕也。
儒家的思想影响 了中国两千多年,其 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财富。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 行的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其内容 大多讲述治理国家和为人处事的道理。 《论语》是过去蒙童的必读书,要求通背 全书。一是因为古代典籍中经常引用;二 是因为通过诵读可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 式和习惯用语,可以形成语感。
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 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 要自求长进, 提高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重视品德修养: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3
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领悟 可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悦”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快 志同道合的人 了解
按时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
但 怨恨,恼恨有道德修养的人
固定句式:“不亦……乎?” 译作“不也是……吗?”
理解
返回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
知 也.”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固定句式:“……也” 译作“……是……”
正确的学习态度: 要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6、子曰:“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正确的学习态度: 虚心求教,取长补短。
2009.8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思想品德修养: 为理想而奋斗, 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课堂讨论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经历磨难,
培养意志, 成就大事。
梅花香自苦寒来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思想品德修养: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分类整理
示例:“_______”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有关
1、成语类: 2、名言警句: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3、难句翻译:
我的体验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 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有 过不同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谈谈怎样看待“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从“我的学习方法”或“我从《论语》 学到很多”两个题目中任选取一个为题写一 篇文章。要求能引用论语或格言中关于学习 方法的句子,字数300字左右。
《论语》和四书五经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据说
为儒家门徒所写,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 行的书。为语录体。 •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四种儒家经典。 五经何谓?谓《易》、《尚书》、 《诗》、《礼》、《春秋》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阅读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 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再读课文,注意节奏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 弘毅,任重/而道远。仁/ 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 而/后已,不亦/远乎?”
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红色 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多次反省) 2、吾日三省吾身。 (学过的知识)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迷惑; 有害) 5、士不可以不弘毅。 (强毅, 刚强)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想; 施加) 7、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 8、是知也。 (“知”通“智”,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