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受力钢筋

合集下载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

建筑工程柱纵向受力钢筋布置要求1.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圆柱中纵向钢筋宜沿周边均匀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且不应少于6根。

(2)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对水平浇筑的预制柱,其纵向钢筋的最小净间距可按梁的有关规定取用。

(3)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柱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4)当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h>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为10~16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相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2.现浇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应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

接头宜设置在柱的弯矩较小区段,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图9-24 柱中纵向钢筋的接头(a)上下柱钢筋搭接;(b)下柱钢筋弯折伸入上柱;(c)加插筋搭接;(d)上柱钢筋伸入下柱(1)柱每边钢筋不多于4根时,可在一个水平面上连接(图9-24a);柱每边钢筋5~8根时,可在二个水平面上连接。

(2)下柱伸入上柱搭接钢筋的根数及直径,应满足上柱受力的要求;当上下柱内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长度应按上柱内钢筋直径计算。

(3)下柱伸入上柱的钢筋折角不大于1:6时,下柱钢筋可不切断而弯伸至上柱(图9-24b);当折角大于1:6时,应设置插筋(图9-24c)或将上柱钢筋锚在下柱内(图9-24d)。

3.顶层柱中纵向钢筋的锚固,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层中间节点的柱纵向钢筋及顶层端节点的内侧柱纵向钢筋可用直线方式锚入顶层节点,其自梁底标高算起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 a,且柱纵向钢筋必须伸至柱顶。

当顶层节点处梁截面高度不足时,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并向节点内水平弯折(图9-25a );当柱顶有现浇板且板厚不小于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时,柱纵向钢筋也可向外弯折(图9-25b)。

弯折后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宜小于12d(d为纵向钢筋直径)。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

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规格、数量、位置(最新版)目录1.纵向受力钢筋的定义和作用2.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和规格3.纵向受力钢筋数量的确定4.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及其在结构中的作用5.结论正文一、纵向受力钢筋的定义和作用纵向受力钢筋,又称为主筋,是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承担主要受力作用的钢筋。

它的主要作用是承受结构的纵向荷载,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各种建筑结构中,如梁、柱、板等,都可以看到纵向受力钢筋的应用。

二、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和规格纵向受力钢筋的牌号主要根据其材料性能和用途来选择。

常见的纵向受力钢筋牌号有 HRB335、HRB400、HRB500 等。

其中,HRB 表示热轧带肋钢筋,335、400、500 则代表钢筋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规格方面,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会根据结构的受力特点和设计要求来确定。

一般来说,直径越大、间距越小,钢筋的受力能力越强。

三、纵向受力钢筋数量的确定确定纵向受力钢筋数量时,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特点、设计要求以及钢筋的允许应力。

通常采用力学计算方法,按照钢筋的允许应力和结构的最大受力值来计算所需钢筋的数量。

四、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及其在结构中的作用纵向受力钢筋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结构的受力特点。

在梁类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通常布置在梁的底部和顶部;在板类结构中,纵向受力钢筋通常布置在板的长短边方向。

纵向受力钢筋在结构中的作用是承受和分散纵向荷载,保证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在结构受力过程中,纵向受力钢筋承担着主要的受力任务,因此其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十分重要。

五、结论纵向受力钢筋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重要的受力部件,它的牌号、规格、数量和位置都会影响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梁纵筋最大间距

梁纵筋最大间距

梁纵筋最大间距
梁纵向受力钢筋间距规范有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下列规定:
1、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应少于2根。

2、梁高不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l0mm;梁高小于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3、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1997108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高等院校及科研、设计、企业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修订组开展了各类专题研究,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分析。

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实践经验,与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协调,与国际先进的标准规范进行了比较和借鉴。

在此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并进行了试设计,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设计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设计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设计要求
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设计要求如下:
1. 强度要求:连接部位的强度应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

连接处的强度应不低于钢筋本身的强度。

2. 稳定性要求:连接部位应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抵抗受力下的变形和位移。

3. 焊接要求:如果采用焊接方式进行连接,应满足焊缝的质量要求,如焊缝的焊态应均匀、牢固,无裂缝、夹渣等缺陷。

4. 捆扎要求:如果采用捆扎方式进行连接,捆扎弯钩的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同时捆扎的紧密度要适当,不得有松散或过紧的情况。

5. 埋置深度要求:连接部位的钢筋应埋置在对接或交叉的钢筋中,埋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埋置深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6. 破坏模式和承载力要求:连接部位的破坏模式应符合结构整体的要求,且连接部位的承载力要满足设计要求。

7. 防止锈蚀要求:连接部位的钢筋应采取防锈措施,保持其良好的防腐性能,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之,连接方式的设计要求主要包括强度、稳定性、焊接质量、捆扎质量、埋置深度、破坏模式、承载力和防锈要求等。

这些设计要求旨在确保连接部位能够有效传递纵向受力,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简称受力钢筋,是指在构件的长边方向,通过力学计算在受力部位设置满足承载力的钢筋,来满足结构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常见的受弯梁下部或上部就是受力钢筋,柱子中的受压钢筋等就是属于纵向受力钢筋。

一般位于梁上部和下部。

纵向受力钢筋确定原则有三:1) 根据构件在承受荷载作用及地震纵向受力钢筋等其他因素作用下,在结构中长生的效应(强度、刚度、抗裂度)的计算结果;2) 应≥该类构件最小配筋率;3) 满足最小配筋要求来配置的钢筋,譬如《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第10.2.1条的规定:钢筋混凝土梁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10mm;当梁高h<300mm时,不应小于8mm 必须满足。

编辑本段相关规定1. 纵向受力钢筋直径d不宜小于12mm,宜选用直径较粗的钢筋,以减少纵向弯曲,防止纵筋过早压屈,一般在12-32mm范围内选用。

2. 纵向受力钢筋通常采用HRB335、HRB400级或RRB400级钢筋,不宜采用高强度钢筋受压,因为构件在破坏时,钢筋应力最多只能达到400N/m23.钢筋调直可采用机械调直和冷拉调直。

当采用冷拉调直时,必须控制钢筋的伸长率。

对于HPB235级钢筋的冷拉伸长率不宜大于4%;对于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伸长率不宜大于1%。

4. 全部纵向受压钢筋的配筋率p′不宜超过5%,也不应小于0.6%;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全部纵向受压钢筋强度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5%;5. 纵向钢筋应沿截面四周均匀布置,钢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其中距亦不应大于300mm;矩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得少于4根,以便与箍筋形成刚性骨架;圆形截面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

如何理解纵向钢筋?1.简支梁、连续梁的下部钢筋一般算作纵向受拉钢筋。

剪力墙、框架柱之中梁的下部主筋是纵向受拉钢筋。

板筋的下部钢筋是纵向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一般指的是水平受力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

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

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引言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增加抗拉强度的作用,但是钢筋必须正确地固定在混凝土中,以确保其有效地传递荷载。

纵向受力钢筋是指与结构纵向轴线平行的钢筋,其锚固长度是指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受力区域的长度。

本文将探讨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确定锚固长度的方法。

影响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的因素1.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强度对钢筋的锚固长度有重要影响。

较低的混凝土强度需要更长的锚固长度,以确保钢筋不会滑动或脱落。

2.钢筋直径:钢筋直径越大,其与混凝土的摩擦力越大,相应地,所需的锚固长度也会增加。

3.受力状态:受力钢筋的受力状态也会影响锚固长度。

例如,受弯钢筋的锚固长度通常比受拉钢筋更长。

4.混凝土覆盖层厚度:混凝土覆盖层是指钢筋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距离。

较大的覆盖层厚度需要更长的锚固长度。

5.设计荷载:设计荷载是对结构施加的外部荷载,它对锚固长度的选择也有影响。

通常,较大的设计荷载需要更长的锚固长度,以确保钢筋能够承受荷载。

确定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的方法1.经验公式法:根据经验公式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是常用的方法。

经验公式通常基于历史试验数据,并考虑了混凝土的强度、钢筋的直径和受力状态等因素。

根据具体的设计要求,选择适用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

2.理论分析法:理论分析法通过对结构和材料进行力学分析,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这种方法需要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材料的力学性质以及受力状态等因素。

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3.直接试验法:直接试验法通过实验测量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这种方法需要在实际结构或模型上进行试验,并测量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变形和应力情况。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的重要性正确选择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对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如果锚固长度过短,钢筋容易滑动或脱落,导致结构失效。

如果锚固长度过长,不仅浪费材料,而且会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8.3条,正常施工过程,普通受拉钢筋,非抗震情况下,钢筋直径为20mm计算得到,其他条件根据规范8.3条进行锚固长度的修正。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梁中位置抗震等级支座跨中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框架梁箍筋(mm)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取较大值)最大间距最小直径一 2.0hb,500 hb/4、6d、100 10二 1.5hb,500 hb/4、8d、100 8注:d为纵向钢筋直径,hb为梁截面高度。

混凝土板每米最小配筋面积(mm2)注:按最小配筋率计算的最小配筋面积,最小配筋率取0.45ft/fy与0.2%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抗震等级柱类型一二三四中柱、边柱0.9(1.0)0.7(0.8)0.6(0.7)0.5(0.6)角柱、框支柱 1.1 0.9 0.8 0.7注:1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2 采用335MPa级、400MPa级纵向受力钢筋时,应分别按表中数值增加0.1和0.05采用;3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以上时,应按表中数值增加0.1采用。

抗震等级柱端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mm)箍筋最小直径(mm)一级6d或100的较小值10二级8d或100的较小值8三级8d或150(柱根100)的较小值8四级8d或150(柱根100)的较小值6(柱根8)d:表示纵向钢筋直径。

地震作用下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结构类型[θe]钢筋混凝土框架1/550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1/800 板柱-抗震墙、框架-核心筒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筒中筒1/1000钢筋混凝土框支层1/1000多、高层钢结构1/250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环境类条件别一室内正常环境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当屋面无保温或隔热措施时,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的伸缩缝间距宜按表中露天栏的数值取用;砌体砂浆选用表3.200m∽3.400m间110 3.500m∽3.700m间1203.800m∽4.000m间1304.100m∽4.300m间140 大于4.400m阳台阳台板厚度100 阳台现浇栏板厚度100表中墙体粉刷为混合砂浆,厚20mm,砂浆自重为17KN/m烧结机制粘土砖自重厚度去19 KN/m ,烧结机制多孔砖墙自重取15.9 KN/m类别墙厚(mm)清水墙双面粉刷双面面砖单面面砖备注烧结机制粘土砖实心墙601201802403704901.142.283.424.567.039.311.822.964.105.247.719.993.144.285.427.8910.17烧结多孔砖墙901202403701.431.913.825.882.112.594.506.562.774.686.74表中墙体自重为KP1型多孔砖墙自重加气混凝土砌100 0.8 1.6 2.1 1.85 200厚内侧抹灰外侧干。

梁柱纵向受力钢筋

梁柱纵向受力钢筋

梁柱截面中间局部箍筋的概念
梁、柱构件的截面较大时,根据构造要求,除了紧贴周边纵向受力钢筋外皮设置钢箍外,还需要设置局部箍筋。

梁宽大于或等于350m时,需要设置四肢箍筋,或梁中纵向受力钢筋,在一排中多于五根时,宜采用四肢箍筋。

但是,四肢箍筋,又有两种配方案:一种是外围箍筋加局部箍筋(见图5—1和图5—2);另一种是两个局部箍筋相搭接(见图5—3)。

箍筋在梁中除了增强抵抗斜拉破坏外,它还能固定梁和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移,以保证其力学性能要求,也利于浇筑混凝上面不致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

混凝土柱中的纵向受力钢筋,要求每隔一根限制自由度(位移)。

经绑扎后,它不能上、下,左、右移动,见图5—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纵向受力钢筋
梁中纵向受力钢筋是指配置在梁的受拉区(梁下部),承受由弯矩产生的拉力;当荷载比较大时在受压区页配置受力筋,它和混凝土共同承受压力。

板中纵向受力钢筋是指沿板长跨方向配置于受拉区(即简支板的板底,悬挑板的板面及多跨连续板的支座上部),其作用是承担弯矩产生的拉力,一般从距墙边或梁边50~100mm开始配置,两边伸入支座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d,且不小于50mm,对于冷轧带肋筋不宜小于10d,且不小于100mm,当采用焊接网配筋时其末端至少应有一根横向钢筋配置在支座边缘内。

现浇板中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小于6mm,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小于70mm,当板厚≤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当板厚>150mm时,受力钢筋间距不应大于板厚的1.5倍,且不应大于250mm。

受力筋的配置应根据受弯构件跨中的最大弯矩或支座的负弯矩来计算确定。

柱中的纵筋是指沿构件纵向布置,其根数不少于4根,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筋的配筋率不大于5%;圆柱中纵向受力钢筋宜沿周边布置,根数不宜少于8根,最少不应少于6根;纵筋净距不应小于50mm,不大于350mm,且不大于柱截面短边边长。

条形基础的横向受力筋是指受力筋的直径一般为6~16mm,间距为100~250mm,其直径和间距应根据计算确定。

当条形基础的宽度B ≥1600mm时受力筋的长度可为0.9B,交错布置。

条形基础的纵向分布筋是指条形基础交接处钢筋的布置以设计为准,若设计未注明时按下列方式处理:①在L形交接处,纵横墙受力筋重叠布置,该部分的分布筋取消但必须与受力筋搭接;②在T形交接处,横向受力筋间距加倍排至纵墙处。

分布筋的布置按照构造要求配置,分布筋直径一般为5~8mm,间距为200~3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