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传统的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不断深入的研究,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进展。
1.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中医药理论强调平衡和调整人体内外环境,追求整体健康观念,与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性要求相契合。
中医药研究聚焦于调节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
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手段,中医药能够有效地降低血糖水平,减缓病情恶化。
2. 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中药在糖尿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药不仅能够降低血糖,还能改善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血脂、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等。
例如,葛根、山药、苦瓜等传统中药在降低血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3. 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产生了显著效果。
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西药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增加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许多临床研究报告显示,中医药与西药的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
4. 中医药研究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中医药在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中,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是中医药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
此外,中药资源稀缺和药效成分复杂性也给研究带来了困难。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渐得到解决,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医药理论与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相契合,中药在降低血糖、保护胰岛功能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中医药与西医药的综合治疗更是在提高疗效和生活质量方面取得了突破。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极其并发症的进展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进展吴群2012级针灸骨伤研究生班学号:1235121084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继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患,时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损失较大,且由于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及相应的多脏器损害,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已成为医学界颇为重视的一种疾病。
针灸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各种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且具有其他疗法不具备的优势。
本文就对近十年来针灸防治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的动物实验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主要从针灸的治疗作用机制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以后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针灸疗法;糖尿病;并发症;动物实验。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是继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之后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疾患,对社会和家庭造成的损失较大,且由于其血管神经并发症及相应的多脏器损害,致残率、致死率高,因此已成为医学界颇为重视的一种疾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
针灸防治糖尿病在中国己有两千年的历史,近年来,针灸疗法在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受到了患者和医护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现就近十年来针灸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性机理研究进展概述如下:1.针灸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1. 1针灸对血糖的作用针灸能明显的降低血糖,改善症状。
陈向华【1】观察了耳针对四氧嗜吮致糖尿病家兔血糖、尿糖变化的影响,发现实验组家兔通过耳针治疗,血糖、尿糖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到耳针第lOd血糖值已基本恢复正常,说明耳针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何玲【2】等以针刺肝胆经原、合穴治疗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观察其降糖作用,结果:针刺肝胆经组降糖和降低血清胰高糖素作用最佳,提示:针刺肝胆经原、合穴具有良好的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有效降低血清胰高糖素实现的。
1. 2针灸对脂代谢异常的影响李石良[3]等采用小剂量链脉霉素(sTz)与高热量饲料建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NTDDM)大鼠模型,分别观察了针刺与艾灸对该模型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针刺治疗糖尿病研究进展

摘
要
对 国 内近 十 年来 有 关针 刺 治 糖尿 病 的概 况加 以概括 和总 结 . 糖尿 病神经 病 变 ( 从 糖
尿 病周 围神 经 病 变 、 尿 病 心 脏 植 物 神 经 病 变 ) 糖 尿 病 视 网膜 病 变 、 尿 病 合 并 脑 梗 塞 、 液 糖 、 糖 血 成 分 、 法 与 选 穴 5个 方 面 进 行 j缘 述 。 手
关键 词 : 尿 病 ; 灸疗 法 :嫁述 糖 针
中 图 分 类 号 R5 7 1 2 6 8 . 4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0 2—2 0 ( 0 2 0 0 3 4 6 2 0 )2 0 5—0 3
糖 尿 病 是 一 种 慢 性 代 谢 性 疾 病 , 于 体 内胰 由 岛素绝 对或相 对缺 乏 . 成持续 性 高血糖病 症 . 形 由 此 可 导 致 一 些 组 织 器 官 的 代 谢 异 常 , 而 产 生 功 继
者针 刺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外 血 栓 长度 、 维 蛋 白 体 纤 原、 小板 聚集 率的 变化情 况, 为针 刺疗 法治疗 血 认 糖 尿 病 周 围 神 经 病 变 , 通 过 改 善 其 血 液 高 凝 状 可
能障碍 , 致 残率 、 其 病死率 居世 界第 3位。 糖尿病
治 疗 , 别 观 察 针 刺 2 、 0 6 ri 对 其 心 脏 植 分 O 4 、 0 n组 a
善 D N 病人 的肢 体麻木 、 P 疼痛 和感 觉异常等 临床 症状, 神经运 动 传 导 速 度 和感 觉 传导 速 度 也有 明 显改善。认 为 这 可能 与 针刺 能增 加 神经 血流 量 增加神经 内毛 细血 管密度 , 促进微 血 管生长 , 改善 神经 突触前 肾上腺 素 能 反 应 , 而减 轻 神经 病 变 从 引起的临 床 症 状有 密切 关 系。刘 国 真 等_ 将 4 5 8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进展综合近10年来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实验研究,发现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在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多方位发挥整体调节效应,具有明显的疗效,但针灸对胰岛β细胞的保护和恢复方面研究较少,特别是胰升糖素的研究几乎未见,可以拓展在这些方面和糖尿病早期干预“治未病”的研究。
为针灸治疗糖尿病寻找更多的理论依据,使针灸治疗糖尿病得到更好的推广。
标签:针灸疗法;2型糖尿病;实验研究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导致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出现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1]。
据统计,全世界超过15亿2型糖尿病患者。
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有广泛的研究,但至今治疗手段仍然局限在对症,长期应用降糖药毒副作用不可避免,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具有明显的疗效,对解除糖尿患者并发血管和神经的病变疗效非常显著,具有整体调节的优点。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在实验方面的研究亦取得较大进展。
现将近10年来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关实验研究综述如下。
1针灸对实验大鼠形态学的影响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分泌缺陷是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两个主要环节[2]。
β细胞数量是决定胰岛素分泌量的关键因素,多数研究表明,在长病程2型糖尿病细胞数量呈一定程度的下降,比正常减少20%~40%[3]。
刘志诚等[4]将造模成功的NIDDM大鼠随机分为2组,一组给予针刺治疗,为针刺组。
一组不做任何治疗,为对照组;针刺组隔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4周,用电镜观察大鼠的胰腺形态,及针刺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胰岛周边的细胞体积较正常组大,核质比变小。
在胰岛周边的外分泌细胞中可见到由其化生而来的β细胞。
外分泌腺细胞中可见到由其化生而来的β细胞分泌颗粒存在,并且与外分泌腺细胞之间未见有结缔组织或基膜存在。
而针刺组β细胞的体积与正常组接近,未见胰岛周围有化生的β细胞存在。
针灸治疗糖尿病脑梗塞近10年研究概况

通讯作者 : 周爽 (9 2 1 ) 女 ,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 向:针灸 防治脑血 管疾 病的临床 与基 础研究。通讯地址 :上海 17 .1 一 , 市翔殷路 80号第二军医大学中医系 2 0 3 0 04 3
论 著
I ai h ts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iee j ma o tnm dc e ad e np amay hn s o l feho eii n t ohr e u n h ・1 ・ 7
糖尿病是涉及 人体 各系统 、各 器官 的一种 常见 的内分 泌紊乱性疾病 ,在其众 多的并 发症 中 ,糖 尿病性 脑血 管的 发病率约为 2 % ,其中 以糖尿病性 脑梗塞 为主 ,占糖尿 5 病性脑血管病 变的 8% 以上 j 5 ,病变 的致残 、致死率 居并 发症之首位。在 脑卒 中死亡 的患者 中 ,糖 尿病 病人是 非糖 尿病病人的 2倍 J 。所 以,糖尿 病脑梗 塞 的防治是 降低糖 尿病患者死亡率 和致残 率的重 要环节 。近 年来 ,针灸 治疗 糖尿病合并脑梗 塞 的临床和 实验研 究取得 了新 的进展 ,现 综述如下 。
< . 1 ,祛瘀生新针法有较好 的疗 效。 00 ) 12 电 针治 疗 .
对照组不用降糖 药 ,其它 同治疗组 。观 察 2 月以后评 定 个 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 于对 照组 ( <00 ) P . 1 。提示 针灸 、频谱治疗仪配 合降糖 药治疗 糖尿病 性脑血 管病 ,可 改善血液的 高粘 、凝 、聚状态 ,促 进血 管舒 张 ,加速血 液 运行 ,降低血液粘稠度和细胞 的聚集 ,改善脑部供血。
循环 ,缓解组 织 缺氧 ,直 接或 间接 地 影 响 中枢神 经 系统 、 内分泌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有关。
针灸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 2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7 2 0 2 . 2 0 1 6 . 1 1 . 0 7 1
近年来 , 我国的糖尿病患者数显著增加 . 一项在 隐匿 、 缓慢 , 是糖尿病的主要类型。患者 由于过量饮 全 国范 围 内调 查 的 大 型 的糖 尿 病 流 行 病 学 报 道 表 食 、 缺 乏运 动 、 形 体 肥 胖致 自身 代 谢 紊 乱 , 胰 岛 B细 明: 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高达九千多万 , 我国可能已 胞 功能 发生 障碍 。胰 岛素抵 抗 和胰 岛 6细胞分 泌 缺 陷是 T 2 D M发病机制 的 2个主要环节 , 患者临床症 多饮 、 多食 、 多尿及体重下降” , 血糖水 我 国糖尿病患者总人 口中 , 2型糖尿病 ( T y p e 2 D i a — 状多表现为“
WO RL D CHI NE S E MED I CI NE No v e mb e r 2 01 6, V o 1 . 1 l , N o . 1 1
针 灸 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的 临 床 研 究 进 展
殷 茵 刘志诚 徐 斌
( 南京 中医药大学 国家重点省部共建针药结合 实验室 , 南京 , 2 1 0 0 2 9 )
f o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t w, N a n j i n g 2 l 0 o 2 9,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y p e 2 d i a b e t e s me l l i t u s ( T 2 D M)i s a c o mn l o n mu h i p l e e n d o c r i n e a n d me t a b o l i c d i s e a s e .As a me t h o d wh i c h i s s a f e,
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宫翠红;蔡建伟;孙志【摘要】为方便临床医疗工作者了解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本研究通过查阅近10年来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的文献资料,归纳出临床主要选穴和疗法;针刺、艾灸、针药结合等各种手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疗效显著.同时对Ⅱ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实验性研究及针灸治疗Ⅱ型糖尿病的机理也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主要机理为: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瘦素抵抗;调节脂肪-胰岛轴的功能;保护胰岛B细胞的功能.各种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缓解糖尿病的各种症状,也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This research is to make it more convenient for the medical workers to know the latest advances of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type Ⅱ diabetes and make a more suitable treatment. By reviewing the last ten years research status for type Ⅱ diabete s and complications, many regular treatments and main meridian points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 practice for type Ⅱ diabetes are summerized, such as acupuncture and combined moxibustion and medication. Moreover,all the ways are discovered with remarkable effects. Meanwhile, researches have been done on an experimental rat model of type Ⅱ diabetes and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moxibustion treatment of type Ⅱ diabetes. The main mechanisms are as follows: reducing insulin resistance, improving fat - adipoinsular axis and protecting pancreatic beta - cells. All the researches have indicated that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treatmen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relieving various symptoms of type Ⅱ diabetes byreducing blood glucose, protect pancreatic beta - cells, meanwhile, it can also reduce various complications caused by serious type Ⅱ diabetes. Moreover,it is simple to practice,so it is worthwhile to be widely applied to clinical practice.【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1(027)009【总页数】4页(P71-74)【关键词】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脂肪-胰岛轴;胰岛β细胞;针灸疗法;综述【作者】宫翠红;蔡建伟;孙志【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糖尿病是一组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据胰岛素水平的绝对和相对缺乏分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T2DM)。
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Kim等¨J报道针刺“足三 里”可影响STZ所致的糖尿病SD大鼠齿状回中NPY的表达 及细胞增殖。因糖尿病耗伤胃阴,以致脾虚失运,胃失和降, 从而不能受纳水谷,足三里、内关、中脘为治疗脾胃病之要穴。 临床中其健脾行气消胀之作用确切[7】,故选此穴治疗胃阴耗 伤型的中消。另董氏奇穴针灸中按董氏奇穴取穴,取地皇穴 (双侧)、肾关穴(双侧)、人皇穴(双侧)、通肾穴(双侧)、通胃穴 (双侧)。地皇穴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踩骨七寸;人皇穴在胫骨 之内侧后缘距内躁上三寸;肾关穴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 关节四寸;通肾穴在膝盖内侧上缘;通胃穴在膝盖内侧上缘上
2结 果
治疗组显效36例,好转5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3%; 对照组显效10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2 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隔姜灸在治疗腹痛方面与
万方数据
cm×1 cm×30
cIn
ClTI,置于神阙为中心区域,在
姜碎上均匀撒上艾绒,点火灸;配穴:艾柱以手捏成宝塔糖样 大小,放在姜片上燃点施灸,以穴位皮肤潮红、湿润为度。每 穴1柱,大约灸45 min。对照组予山莨菪碱针肌注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腹痛明显减轻,能坚持训练;好
转:腹痛稍有改善,但难以正常训练工作,用配穴治疗后腹痛 消除或减轻;无效:腹痛无明显减轻,用配穴后腹痛消除或减 轻。以显效+有效计为总有效。
[5]莫睿,刘波.健脾和胃、理气通降法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 床观察[J].针灸l临床杂志,2005,21(5):20—21 [6]Kim EH,Jang MH,Shin MC,et a1.Acupuncture
liferation
increases cdl pr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
糖尿病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 绿色疗法, 自古就有记载, 有着疗效确切、 作用持久、 无 毒副作用等优势, 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越来越被广大 的患者所接受 。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有关 研究的文献综述如下。 1 糖尿病针灸取穴规律的文献研究 Amed、 Embase 、 CiKim 等[5] 通 过 搜 索 Medline、 nahl、 The Cochrane Library 等数据库系统评估艾灸治 疗 2 型糖尿病, 结果显示艾灸加针刺联合治疗, 最有利 于控制患者血糖、 尿糖、 糖压血红蛋白的水平。朴耕希 [6 ] CNKI 等文献数据库检 等 应用计算机在维普、 万方、 索 1989 年至 2006 年国内期刊中有关“针灸治疗糖尿 病” 的临床报道, 归纳出糖尿病常用的针灸处方以四 肢部的穴位分布最多, 其中尤以下肢穴位居多; 其次为 背腰部的穴位分布; 再次为腹部的穴位分布。 主要穴 位按使用频次排序依次为足三里、 三阴交、 肾俞、 脾俞、 曲池、 合谷、 中脘、 太溪、 关元、 胰俞、 气海、 阳陵泉、 内 、 、 、 。 关 胃俞 肺俞 肝俞等 认为针刺这些穴位能促进胰 岛 β 细胞的修复及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从而来调节 [7 ] 全身各脏腑的功能状态至生理平衡。 尹真祯等 通
[4 ]
· 52·
JCAM. December, 2013 , Vol. 29 , NO. 12
过翻阅 1999 年至 2010 年来关于针灸治疗 2 型糖尿病 的相关文献, 针对相关度较高的 79 篇文献进行穴位和 经络的筛选, 结果分析得出: 取穴治疗 2 型糖尿病相关 文献所选经络、 穴位覆盖面广, 包含了十四经穴、 奇穴、 耳穴、 足底穴和其他丰富多彩的生物全息疗法选穴 。 19 个高频穴中有 8 个穴位是背俞穴, 其次为任脉、 阳 明经穴。说明了近年来取穴治疗 2 型糖尿病的选穴原 则以及人们对糖尿病病机的认识, 早已不是局限于传 “阴虚燥热” 统对消渴病 的理解, 而是在新的社会环境 中用发展的眼光重新理解糖尿病 。 2 2. 1 针灸治疗糖尿病作用机制的研究 针刺对血液生化的影响 李盈莹等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reating Diabetes in Recent Decade
GAO Shan, LI Rui △ , TIAN Huan - huan, CAO Bing - yan, PEI En - shi, HUANG Ying - heng, LIU Jin - long, WU Yan (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 China)
[9 ]
病大鼠的后三里、 内庭和胰俞穴。结果表明, 针刺组大 鼠抵抗素基因表达低于模型组和西药组 , 脂联素基因 表达提高。针刺对 T2 DM 大鼠脂肪组织抵抗素、 脂联 素基因表达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黄振等 观察电针 对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 , 实验分为对 照组、 电 针 组 和 正 常 组。 结 果 显 示, 电 针 组 FINS 和 LEP 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 而 ISI 则上升 ( 均 P < 0. 05 ) , 提示电针可增加 T2 DM 大鼠胰 岛素的敏感性, 改善 IR, 起到治疗 T2 DM 的作用。 黄 观测针刺对糖尿病大鼠肝脏 GLUT4 mRNA 针法改善其胰岛素抵 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双固一通 ” 抗状态的分子机制, 结果表明针刺胰俞、 关元、 足三里 能显著增加糖尿病大鼠肝脏 GLUT4 基因表达, 且镜下 观察电针治疗后, 肝脏细胞 GLUT4 mRNA 免疫阳性物 平均吸光度值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 P < 0. 05 ) , 说明肝 脏的 GLUT4 mRNA 表达的减少导致 GLUT4 蛋白减少, 使进入细胞的葡萄糖减少, 这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抵抗 的形成和发展, 可经进一步实验研究后推广应 用 于 临床。 2. 3 针刺对胰腺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13 ] 薛奇明等 通过胆胰管注射 35% 牛磺胆酸钠制 志真等
Abstract: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of recent ten years 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for treating diabetes,
we summarized the clinical advantag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from perspective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and clinical research. We found that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ould be used to treat diabetes through adjusting blood glucose and hormone levels,repairing pancreas and regulating central nervous system,and the beneficial effect has been proved by some clinical practice.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is safe and effective ,which is worthy of recommending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14 ]
机化原则分为针刺组、 用药组、 安慰剂组、 正常组, 连续 4 周干预。结果显示: 正常组胰岛细胞形态正常, 排列 规整, 未见凋亡细胞; 安慰剂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 可 见大量凋亡细胞; 用药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 可见少量 凋亡细胞; 针灸组胰岛细胞排列紊乱, 可见少量凋亡细 , 。 、 胞 且略少于用药组 说明针灸 罗格列酮可明显抑制 胰岛 β 细胞凋亡, 从而有效改善胰岛 β 细胞功能, 针 灸作用似乎更强。说明针灸可有效抑制 2 型糖尿病胰 岛 β 细胞凋亡。 2. 4 针刺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 观察电针对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 辅助激活因子 PGC - 1a 的表达的影响。 近年来研究 证实 PGC - 1a 可调节线粒体合成及线粒体氧化磷酸 化功能, 而线粒体功能异常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重 要途径。 实验分为模型组、 电针组、 正常组。 结果表 明: 与正常组相比, 模型组 PGC - 1a 背根神经节蛋白 表达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和模型 组相比, 电针组 PGC - 1a 背根神经节蛋白表达明显提 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5 ) , 说明电针能明显提 高 PGC - 1a mRNA 背根神经节及蛋白表达水平, 改善 [16 ] , 。 线粒体功能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秦明等 研究电 针足三里穴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延髓多巴胺能神经元 内酪氨酸羟化酶( TH ) 和星形胶质细胞内胶质原纤维 酸性蛋白 ( GFAP ) 表达的影响, 实验结果显示足三里 GFAP 阳性 组 TH 阳性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 , 产物表达明显降低, 推测在针刺调节 DGP 大鼠中, 多 巴胺能神经元与其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之间存在密切 [17 ] 的信息交流, 共同参与对针刺信息的调控。 马萍等 通过观察电针对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 的改善作用, 及其对海马神经营养因子 - 3 ( NT - 3 ) mRNA 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的影响, 发现电针组 治疗后, 海马部位 NT - 3 mRNA 和免疫反应阳性细胞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 < 0. 01 ) , 说 对神经 明电针治疗能诱导糖尿病大鼠 NT - 3 的表达, 。 系统起到保护和促进其再生的作用 马氏认为针刺可 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从而调节下丘脑 - 垂 体 - 胰岛轴的功能, 增强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 提高 β 细胞葡萄糖受体对葡萄糖敏感性。 3 不同针灸方法对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3. 1 针刺 董卫国等
[15 ]
观测耳针治疗糖尿病大鼠后的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血胰岛素和 C 肽的变化, 发现不同的 监测指标均有相应的改善, 表明耳针具有保护胰岛结 构、 改善胰岛 β 细胞分泌胰岛素、 一定程度促进 C 肽 的释放的作用。 孙娜等 通过针刺糖尿病大鼠双侧 后三里、 胰俞穴, 观察治疗前后大鼠空腹血糖的变化及 TC 、 TG、 H - DLC 、 L - DLC 的差异, 各组间血糖、 结果 TC 、 TG、 H - DLC 、 L - DLC 明显低于 显示治疗组血糖、 模型组( P < 0. 05 ) 。认为针刺后三里和胰俞穴能够显 著降低实验性大鼠血糖, 并且能够调整脂代谢紊乱。 2. 2 针刺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10 ] 针刺糖尿 孙志等 根据 T2 DM 胃肠热盛的病机,
[8 ]
染色 × 200 倍光镜观察显示: 模型组胰腺腺泡细胞大 量坏死, 大量炎性反应细胞浸润, 正常腺泡结构消失; 电针组胰腺腺泡细胞坏死程度及炎性反应细胞浸润较 模型组明显减轻。这为电针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形态学 上的证据。孙志等 探讨针灸对 2 型糖尿病胰岛 β 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
针灸临床杂志 2013 年第 29 卷第 12 期
· 51·
综
述
近 10 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高 珊, 李 田环环, 瑞△ , 曹昺焱, 裴恩实, 黄英恒, 刘锦龙,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