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合集下载

糖尿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

糖尿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

糖尿病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应用近年来,糖尿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病。

据统计,全球约有4.20亿人患有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少或机体对胰岛素反应减弱而导致的人体内多余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并且因此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及多种疾病的一类疾病。

糖尿病长期存在非常有害,会对人体的心血管、神经、肾脏等器官产生一定的损伤。

而导致糖尿病的成因还不十分明确,但是人们发展了一系列防治糖尿病的措施,且在糖尿病研究的领域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糖尿病研究的最新进展1、精细化个体化管理疗法早期糖尿病治疗方案过于简单化。

目前的糖尿病治疗已经从药物治疗向个性化治疗方向发展。

精细化个体化管理疗法基于患者的生活方式、病情、并发症、遗传及心理等因素,量身定制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案,个性化的管理方案大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2、基因研究研究表明,糖尿病基因遗传是糖尿病的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基因缺陷和调控基因的表达异常在糖尿病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因此,疾病预防、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关注基因遗传学。

研究表明,影响胰岛素敏感性基因多样性、基因表达功能异常均能引起糖尿病的发生,如果将这一方向应用到未来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将会大大提高糖尿病的治愈率。

3、胰岛素敏感性胰岛素敏感性是指人体对胰岛素的反应,也是糖尿病的重要领域之一。

胰岛素是人体内的一种蛋白质,是促进人体代谢相关功能的关键因素。

早期研究认为过早增加胰岛素,胰腺可能会失去分泌胰岛素的能力,而其表现出来的糖尿病症状则会影响患者的健康。

随着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研究人员认为,糖尿病是因胰岛素敏感性减退所致,治疗方法的关键在于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4、微生态调控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肠道微生物变化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调节肠道物质代谢和肠道菌群平衡及其相关基因有助于抑制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对肠道菌群的微调、定向膳食的制定、及其相关基因的预测和分析等等,是控制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途径。

糖尿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

糖尿病的新研究和治疗进展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导致的高血糖病。

据统计,全球有4.16亿人患有糖尿病。

在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病,据估计,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到了11.6%。

糖尿病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健康,很多科学家和医学专家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和新的研究方向,来更好地治疗和预防糖尿病。

一、新研究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可以切割、删除和添加基因的技术,它已经被应用于糖尿病的研究中。

最近,美国科学家用基因编辑技术来研究糖尿病的治疗,他们通过将一个抗病毒蛋白质的基因插入到糖尿病患者的干细胞中,可以让这些干细胞分化成胰岛素生产的细胞,这种方法是通过修改糖尿病患者的基因来治疗糖尿病。

目前该技术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这种方法的出现,代表着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好处于伤害比例的改善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伤口愈合和康复速度通常比正常人要慢。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一种人类胰岛素变异体注射后,糖尿病患者的伤口修复速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方法来加速伤口愈合和康复速度,而这个变异体的发现,可以为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3. 神经调节治疗最近研究表明,常用于对糖尿病血糖的调节技术,如使用胰岛素,也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治疗的方式进行改进。

研究人员证明,一种名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机制,可以使用神经调节技术来调节糖尿病的症状,这样治疗是基于人体的自然系统和神经功能的。

二、新治疗进展1. 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是一种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来瞬间调节和控制血糖水平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胰岛素泵的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泵的性能有所改善,可以自动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2. 胰岛素的新型治疗近来,一种名为“胰岛素糖激酶捆绑蛋白”的新型治疗出现了,这种治疗可以提高胰岛素分泌,使血糖控制更加有效。

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中国糖尿病防治研究的现状和挑战

基本内容
理,许多患者未能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导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居高不 下。
基本内容
为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首先,应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 育,提高公众对糖尿病的认识和了解,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其次,应提高诊疗 水平,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推广先进的糖尿病诊疗技术,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地区合 作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和地区合作
政府应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医疗资源投入,提高这些地区的脑卒中防治水平。 同时,加强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共享与辐射,使各地区患 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3、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通过提高医疗保险 覆盖面、增加对贫困地区的医疗援助以及实施大病统筹等措施,提高脑卒中患者 的治疗水平和康复效果。此外,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发展多元化的医疗保障 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保障。
基本内容
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如何将这些成果转化为临床实践和公共卫生政策, 进而降低糖尿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需进一步探讨。最后,医疗团队建设也是关 键。要培养一支既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又热心于糖尿病防治工作的医疗团队, 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诊疗和关爱。
基本内容
针对以上挑战,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医疗团队建设: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的 认知和治疗水平,培养一支具备专业知识、技能和热情的医疗团队。同时,要加 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在糖尿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高昂的医疗费用
3、高昂的医疗费用
脑卒中防治工作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经费支持。高昂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家 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部分贫困地区和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脑卒中的治疗 费用,导致部分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治疗的研究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糖尿病治疗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一、药物治疗的进展目前,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抵抗剂等。

在药物治疗方面,近年来,新一代的胰岛素类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例如,快速作用胰岛素类(如里纳普酮)、长效作用胰岛素类(如格列喹酮)、口服药物(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促敏剂等)。

这些药物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患者的用药。

二、干细胞治疗的进展干细胞治疗是目前糖尿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方向。

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具有一定的自我复制和分化能力。

近年来,糖尿病干细胞治疗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表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胰岛β细胞,然后再移植到患者体内,以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含量。

虽然干细胞治疗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是科学家们相信,这项技术有望最终成为治愈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手段。

三、生物制剂治疗的进展生物制剂因其高度的特异性和安全性,在现代医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糖尿病方面,生物制剂也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例如,TNF-α抑制剂、IL-1β抑制剂等。

目前,这些生物制剂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不仅有效缓解了糖尿病的发作,而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四、营养治疗的进展营养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一个重要方向。

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血糖、控制体重、控制血脂等多个方面,而营养治疗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帮助患者完成这些目标。

目前,营养治疗已经比较成熟,例如,低糖、低盐、低脂等饮食控制方案,以及适量运动、戒烟等措施都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总之,糖尿病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进展,其中药物治疗、干细胞治疗、生物制剂治疗、营养治疗等都是当前研究和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手段。

通过这些手段的应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1. 引言1.1 研究背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亿人,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长。

糖尿病不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和副作用,且无法根除疾病。

中医作为中华传统医学宝贵的资源,被越来越多的医学专家和患者所重视。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包括针灸、草药、饮食调理等,这些方法在根本调理和改善患者体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等。

西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注重对症治疗,能够迅速降低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结合了中西医的优势,能够在调理体质、降低血糖、延缓并发症进展等方面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可靠依据。

1.2 研究目的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逐渐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在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在调理患者的体质、改善微循环等方面有独特优势。

西医则注重通过药物治疗和血糖监测来控制糖尿病病情。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将中医的辨证施治与西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可以更全面地治疗糖尿病,减少药物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系统性地总结和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优势和近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更多患者管理好糖尿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高血糖。

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探讨。

1. 糖尿病的分类与发病机制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两大类。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功能减退引起的。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

2. 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和控制病情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诊断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等。

治疗方面,糖尿病的常规治疗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口服药物以及胰岛素治疗。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如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

3. 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突破近年来,在糖尿病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一方面,基因研究的发展使我们对糖尿病的遗传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如TCF7L2、PPARG和GLUT2等基因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已得到广泛研究。

另一方面,许多新的治疗靶点也被发现,如肠道激素、肠道菌群和免疫调节等,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4. 糖尿病的并发症与预防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等。

因此,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控制血糖水平、管理血压和血脂、戒烟限酒等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5. 未来的展望与挑战虽然糖尿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个体差异巨大也使得治疗效果有限。

此外,糖尿病的治疗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策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总结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显示了该领域的活跃与重要性。

通过深入了解糖尿病的分类、发病机制和并发症,加强研究和创新治疗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糖尿病这一全球性挑战,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期实现糖尿病的有效预防和控制。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血糖可用葡萄糖氧
化酶法、邻甲苯胺法、福林吴法测定,
目前国内医院多采用前两种方法。


糖的
尿 病

病 理




糖尿病的研究进程
正常人血糖的去路主要有5条: ①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在全身各组织细胞中氧 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能 量,供人体利用消耗。 ②在剧烈活动时或机体缺氧时,葡萄糖进行 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及少量能量以补充身体 的急需。 ③葡萄糖可以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储存起来。 ④多余的葡萄糖可以在肝糖转变为脂肪等储 存起来。 ⑤转化为细胞的组成部分。
病后倘若得不到有效控制,随病程延长

可出现广泛微血管、大血管病变引起系
尿
病 概
统性损害累及眼、肾、神经、心血管等
要 及
组织,最终出现这些脏器功能缺陷和衰
分 类
竭。病情严重或应激状态时可发生酮症
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等急性代谢
紊乱。
糖尿病的研究进程

尿 病
糖尿病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
概 要 及
分 类
种遗传性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先天性代谢障碍的疾病,是由
于在细胞线粒体基质内支链α酮酸脱氢酶
(BCKD)多酶复合体功能有缺陷)
糖尿病的研究进程

尿 病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恶性肿瘤和心脑
概 要
血管疾病之后,危害人们健康的第三
及 分
大非传染性疾病。在此紧迫形势下,

人类和疾病的斗争并未停顿,糖尿病
病人长期用药的依从性产生影响,经非
糖 创途径给药是将来使用胰岛素的一个发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已经有超过4亿的人口患有糖尿病,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糖尿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同时也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此,对糖尿病的研究成为了科学界的一项紧迫任务。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而引起的高血糖症。

目前,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于糖尿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旨在揭示糖尿病发生的机制,并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糖尿病病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遗传和环境因素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基因突变与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有关,这些基因突变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胰岛素作用受损。

此外,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结构、体育锻炼和肥胖等也对糖尿病的发病率产生重要影响。

诊断糖尿病是糖尿病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传统上,诊断糖尿病主要依靠血糖测定,但这种方法在诊断糖耐量减低(IGT)和隐匿糖尿病方面存在不足之处。

因此,研究人员开展了大量工作,试图发现更加准确、敏感的糖尿病诊断方法。

例如,研究人员发现血中一些特定的代谢产物或标志物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这为糖尿病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治疗方面,胰岛素疗法是目前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胰岛素疗法存在疗效不稳定、依从性差等问题。

因此,研究人员正在不断努力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被广泛关注。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可以转化为胰岛β细胞,从而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

虽然干细胞治疗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但其潜力无疑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一系列的新的治疗策略。

例如,通过基因治疗干预基因突变导致的胰岛素分泌异常,或者通过免疫疗法调节免疫系统,改变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这些新的治疗策略虽然还处于实验阶段,但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糖尿病的预防也成为了研究关注的焦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发表时间:2017-05-16T15:43:05.0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作者:朱忠炎
[导读] 这种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就导致了大量糖尿病的发生,使得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而又高发的疾病。

永嘉县桥下镇中心卫生院 3251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且又高发的疾病。

本论文从糖尿病的早期症状、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的研究现状以及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为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危害;研究进展
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方面也是肆无忌惮的各种吃,这种不正确的饮食方法就导致了大量糖尿病的发生,使得糖尿病成为了近年来非常常见而又高发的疾病。

一、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下降
因体内的糖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吸收不到足够的热量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会常常感到异常的饥饿,食量大增,但依旧饥饿如故;平时不吃甜食的人也开始不加选择地吃很多甜食。

尿液也比平时明显增多。

由于摄入的糖分大都作为尿糖排泄出去,就导致体重不断下降,且下降很快。

这些异常症状往往是糖尿病的先兆。

2、手脚麻痹、发抖
糖尿病人会有顽固性手脚麻痹、手脚发抖、手指活动不灵及阵痛感、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眼运动神经麻痹,重视和两眼不一样清楚,还有自律神经障碍等症状。

3、眼睛疲劳、视力下降
眼睛容易疲劳,视力急剧下降。

当感到眼睛很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站起来时眼前发黑,眼皮下垂,视界变窄,看东西模糊不清,眼睛突然从远视变为近视或以前没有的老花眼现象等,要立即进行眼科检查,上述症状就是糖尿病会引起的视力障碍、视网膜出血、白内障、视力调节障碍等疾病的明显表现。

二、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终身性代谢性疾病。

长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损并危及心、脑、肾、周围神经、眼睛、足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死亡者有一半以上是心脑血管所致,10%是肾病变所致。

因糖尿病截肢的患者是非糖尿病的10-20倍。

临床数据显示,糖尿病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且并发症一旦产生,药物治疗很难逆转,因此强调尽早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三、糖尿病的危害
糖尿病会引发很多种病发症,因此危害也是非常严重的,主要有:
1、对心脑血管的危害
心脑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命性并发症,这是糖尿病的危害。

2、对肾脏的危害
由于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肾小球微循环滤过压异常升高,促进糖尿肾病发生和发展。

早期表现为蛋白尿、浮肿,晚期发生肾功能衰竭,是Ⅱ型糖尿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这也是糖尿病的危害。

3、对周围血管的危害
主要以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为主,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可引起周围血管病变,导致局部组织对损伤因素的敏感性降低和血流灌注不足,在外界因素损伤局部组织或局部感染时较一般人更容易发生局部组织溃疡,这种危险最常见的部位就是足部,故称为糖尿病足。

4、对神经的危害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最常见,这是糖尿病的危害之一。

四、糖尿病的研究现状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主要分为3种类型: 1型、2型及妊娠糖尿病,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目前对于各型糖尿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但研究显示,糖尿病是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0年颁布了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方法,并于1985年对其进行修改,而后成为世界公认的诊断1型糖尿病的标准和分类方法。

关于1型糖尿病的大型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在国内外已开展多年,但迄今为止,尚无诊断1型糖尿病的金标准,临床上对于1型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1985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标准。

临床针对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青少年儿童患者,而针对成人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的研究相对较少。

200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通过综合分析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及大型循证医学的研究成果,并参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型糖尿病指南》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了界定,并为全国医疗机构对糖尿病的防治管理工作提供具有实践价值的参考依据。

目前,针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临床上也常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的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2003年的标准。

目前关于糖尿病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药物疗法等方面。

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技术等的发展为糖尿病的研究提供了桥梁,促使糖尿病这一高发疾病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和突破。

1、基础研究进展
2010年,我国学者采用腺病毒转基因技术介导胰十二指肠同源盒1和神经源性分化因子进入胰腺导管细胞和外分泌细胞,发现这2种因
子混合能直接诱导胰腺导管细胞和外分泌细胞转化成胰岛素细胞。

2012年,中美学者首次解析了胰高血糖素受体7次跨膜区域的三维结构,为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提供了一张“精确地图”。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成功地在小鼠和大鼠实验中阻止了2型糖尿病形成,并逆转了已建立疾病的进展。

2013年,有研究者利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提出糖尿病的治疗应“从脾(胰)论治,兼顾五脏”的治疗原则,并建立了糖尿病中医“三早”综合防治体系。

2、前沿研究进展
治疗糖尿病的传统疗法包括胰岛素注射和口服降糖药物。

随着医学的发展,糖尿病治疗格局正在发生改变,外科手术及其他新疗法开始引入糖尿病的治疗。

2011年,国际糖尿病联盟发表声明,认为减重手术是血糖控制不良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适宜治疗手段。

随后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手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一项糖尿病外科治疗荟萃研究对16944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7%的患者在经过胃肠手术后,糖尿病完全或部分缓解。

国外学者利用实验鼠胚胎干细胞,高效培养出分泌胰岛素的胰岛细胞,将其移植到患糖尿病的实验鼠体内后,糖尿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利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培养胰岛细胞将有望扩大糖尿病移植治疗机会,在验证其安全性后,希望在10年内投入使用。

参考文献:
[1]杨华章,陈亮.糖尿病的现状与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209-1211.
[2]钱虹,陆锐明.糖尿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医学综述,2015,21(13):2418-2420.
[3]Engelgau MM.Diabetes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impaired Glycemic states :evolving evidence base[J] .Clin Diabetes , 2004 , 22(2):69 -70.
[4]田浩明,李秀钧.2型糖尿病的病因遗传学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学分册, 2002, 22(2):78 -8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