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9课 第1框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19课 第1框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9课第1框感受科技创新教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知道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2.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我国在科技发展方面的成就【学习难点】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教学补记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阅读记忆、巩固训练等复习回顾:1、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一:自学指导:1、现代生活离不开。

为什么?2、我国科技的新成就主要有:3、科技的重要性是什么?4、为此,我国应该怎么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具体要求:学习小组的同学自主在课本中尝试画出答案。

有困难在小组内小声交流或举手问老师。

时间大约5分钟。

二、合作助学:小组成员互相提问,小组长检查,要求会背诵1、分组展示,集中质疑、解疑2、教师预设:(一)材料一:武汉市16岁的高中生胡登煌两年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包括2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技术专利。

胡登煌的创新多来源于生活,他遇见困惑就不轻易放过,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旦有了想法,就记下想法或画个草图,等到课余或放假时再研究。

他说:“搞发明创造肯定会遇到困难,但关键是别放弃。

”问题:胡登煌的事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二)材料一:从“神一”到“神六”,从火箭到座舱的每一个部件,从发射到回收的每一道程序都是我国自主设计和生产的,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制造”。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十一五”规划建议要坚持六个“必须”。

其中之一便是“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

这意味着中央高层近年来一再强调的“自主创新”将由理念上升至运筹层面,并将作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进行部署实施。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19课科教兴国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潘文婷教材分析^p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p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9课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课件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第19课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课件苏教版

中国
日本
美国
经济实力
中国教育发展现状
各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
20世纪80年代末
2000年

法英 日

18年 16年 14年 12年 7年
源全 面 小 康 依 赖 人 才 资
科教兴国
础民 族 复 兴 植 根 教 育 基
(2)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技创新
教育创新
思维运动:
你在教育创新中应该如何做?
思维运动:
升上名牌大学, 成为白领,才能 成才,有前途!
条条大道通罗马, 成才之路在自己 的脚下,大学并 非唯一!
1)我国与日本、美国在读大学生人数比较
600
500
400
300
大学生数

200 100

0
中国
日本
美国
说 2)我国与日本、美国经济实力比较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 具体要求:学习小组的同学自主在课本中尝试画出答案。 有困难在小组内小声交流或举手问老师。时间大约5分钟。
1.中国教育的历史与现实 2.蓬勃的当代中国教育 3.不断创新 立志成才


• 书院深深、先贤大哲、尊师重教之风 绵绵千年,请你用简短的语言谈谈你 对中国古代教育传统的认识。
1 经济发展
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 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 其中50岁以上的2人。
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汪侠的高考成 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安 排在5年制的临床医学一大班中。

八年级政治下册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 苏教版

感受科技创新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19课科教兴国第1课时感受科技创新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四、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方面材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月亮之上》●多媒体展示图片并做简要介绍●说一说:还有哪些生活用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和方便?未来的家庭生活还会有哪些变化?想一想:你们所想象的变化,怎样才能取得?●小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改变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比一比:看谁说得多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人物有……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重要人物……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人物……●展示一组图片并做简要介绍。

●归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科技的兴起,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推进、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分组学习交流:结合课前搜集上述三个方面事例的材料,选派代表介绍详细情况,说明这些科技成就对我国的重要影响●小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各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尊严。

我国的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居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感受创新初中政治教案

感受创新初中政治教案

感受创新初中政治教案课程类型:初中政治课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2. 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内容:1. 创新的含义;2. 创新的重要性;3.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创新产品,如智能手机、共享单车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创新?2. 学生分享自己对创新的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

二、讲解创新的含义(10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创新的含义,强调创新是对旧有事物的改变和突破。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创新的意义,如科技领域的突破、商业模式的创新等。

三、探讨创新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对个人、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成功创新的案例,如乔布斯、马云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

2. 学生讨论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趋势,如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些趋势的看法和思考,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3. 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创新的含义和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

第19课科教兴国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潘文婷教材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八年级政治下册《19.科教兴国(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19.科教兴国(第二课时)》教案 苏教版

第十九课科教兴国课时:二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2、体会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3、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知识与能力]1、知道在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的学习型社会,教育必须创新;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要求科技创新。

2、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3、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学会辨证的看待问题,培养辨证思维能力。

4、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我国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的步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后记:对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个人自我评价,二是课题组长对成员的评价,三是各课题小组之间的互评,四是教师对学生参与活动及效果的评价。

只有把这些评价综合考查,才能体现科学性,也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

教学设计2: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图片:"祭孔大典,我国的四大书院、本地的高校和著名中学)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重视教育是一个历史传统,也涌现了许多享有盛誉的教育家,孔子被誉为世界著名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一直到现在对我们仍然有借鉴意义。

四大书院更让我们感受到文明古国教育的生机。

今天,我们正踏着教育创新的脚步,奏响科教兴国的凯歌。

(多媒体展示,教育法规定: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师:科技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9课科教兴国苏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学设计第2框《感受教育创新》教学设计金坛市水北中学潘文婷教材分析: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创新人才。

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差距,体会我国面临的发达国家科技教育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从而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是迎接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本课有二个子目录组成,分别为:第一子目“感受科技创新”,第二子目“感受教育创新”,从两方面分别介绍了“科教兴国”的内涵,感受到我国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和创新。

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教育创新问题比较抽象。

本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身边话题入手,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谈起,归纳出我国教育的主要体系。

引导学生感受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引导学生讨论,从中辨证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既有成就,同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认识到我国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最后落实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中去,在知识经济到来之时,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越来越快,要求我们努力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才能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除了在学校上课,我们还可以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提问、课堂讨论等方法相结合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八年级政治下册感受科技创新教案苏教版第19课科教兴国
第1课时感受科技创新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技创新给生产、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形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

{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意义。

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讲授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我国科技方面的成就、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科技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等方面材料。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播放歌曲《月亮之上》
●多媒体展示图片并做简要介绍
●说一说:还有哪些生活用品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轻松和方便?未来的家庭生活还会有哪些变化?
想一想:你们所想象的变化,怎样才能取得?
●小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改变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及人物有……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及重要人物……
世界的科技成就及人物……
●展示一组图片并做简要介绍。

●归纳: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生命科学等高科技的兴起,把新科技革命的浪潮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方面推进、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

●分组学习交流:
结合课前搜集上述三个方面事例的材料,选派代表介绍详细情况,说明这些科技成就对
我国的重要影响
●小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决定着各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地位和尊严。

我国的一些高科技领域已经居于世界的先进水平。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努力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发展上的差距,争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阅读思考
1863年,诺贝尔研究出了用火药做引爆物,但发现它的威力还不够理想,在以后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又发现了一种叫雷酸汞的褐色晶状粉末,在经历了上百次失败的实验后,一起意外的灾祸宣告了他的成功。

这天,他点燃了导火剂,忽然,“轰”的一声巨响,诺贝尔的实验室几乎被送上了天,自己也被炸得鲜血淋漓。

装有雷酸汞的引爆物——雷管终于发明成功了。

诺贝尔在研究雷管的同时,又着手改进硝化甘油的生产工艺。

有一次,他的实验室发生了一起惨重的硝化甘油爆炸事故,他的五位助手和一个弟弟当场丧生,但巨大的挫折并未动摇他研究的决心。

xx年1月,我国科学家仅用9个多月时间就完成了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临床前研究,这个速度远远领先于欧美等疫苗研发大国,有关成果也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充分肯定。

在SARS疫苗研制过程中,许多科学家放弃休息日冒着被感染的危险一次次进入试验室亲手为猴子接种疫苗。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你从上述材料能获得什么启示?
●启示:每一次重大的科技进步和创新;都是与科学家的辛勤思考和艰难探索分不开的。

●活动交流
其实创新离我们并不要遥远,我们的许多奇思妙想在将来可能成为现实,把你的奇思妙想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或你的同学有没有什么小发明、小创造?说出来听听:______________
我们都是未来的创新人才,你打算在哪一方面发展自己?____________
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