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的开题报告

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
析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伴随着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比例不断增加。
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而他汀类药物也被认为有可能对慢性肾脏病的肾功能产生影响。
因此,对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
三、研究方法
1. 检索文献:通过PubMed、EMBASE、 Cochrane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文献,时间范围为1990年至2021年。
2. 研究选择标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①研究涉及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或系统评价;②患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③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或前瞻队列研究;④研究结果包括肾功能或肾脏疾病事件等。
3. 数据提取:从每篇纳入研究中提取相关数据,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量、研究对象特征、干预措施、主要结局指标等。
4. 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四、预期成果
通过对多篇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预计可以得到他汀类药物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肾功能影响的汇总效应值,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与治疗效果。
进一步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意见。
中西结合诊治早中期原发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分析

D pr eto e ho g , unxn opt fl t o Z ei g C i s dclU i  ̄t, a ghu H si lo C Hagh u eat n fN p rl y G a gi H silAfie t hj n hn e Mei nv i H n zo opt fT M, nzo m o g a ia d a e a e y a
【 y wo d 】C rn lm rl e his C D - e o ; ho i K d e i ae T et e tc m i d T M a d WM Ke r s h o i G o e o p ri; K 2 3 p r d C rnc in y D s s ; ra n o bn C n c n n t i e m e
状 与证候 , 减少尿蛋 白及尿红细胞 , 降低 血肌酐 , 且治疗 1 年后 , 患者的 G R较治前有明显升高 , F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结论
中西医结合 、 个体化治疗早 中期慢性肾脏病 患者 , 不仅能延缓 肾功能减退的速率 , 且能逆转部分患者的病情。
【 词】慢性肾小球 肾炎 ; K 2 3期 ; 关键 C D— 慢性肾脏病 ; 中西医结合 治疗
4 中国现代医生 CH N 4 I AMOD R OC OR E ND T
2 1 年 1 月第 4 卷第 3 期 01 2 9 5
一
・
临床研究 ・
瘾人 手 , 并辅 以泻浊 , 风湿 。根据气 阴两虚 、 祛 脉络瘀阻 、 风湿 内
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子 。R I EN研究表明 : 尿蛋 白( ~3 者 1 ) 的 G R减退速度为 >3, 者的 1 。至于降蛋 白尿的阈值 , F gd , 3 过去 认 为降至 l/ 异 d以下即可 , 近年来主张如有可能 , 则应降至正常水 平, 经过 1 的治疗 , 4 例 患者尿蛋 白定 量及尿红 细胞均有 年 有 3 统计学意义 的好转。而肾功能水平从治疗后 3个月开始 , 血肌酐 能够稳定 , F G R逐步上升 , 以后每 3 个月复查 , 呈持续稳 定状态 。
肾衰宁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肾衰宁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慢性腎衰竭(CRF)是常见病之一,已有较多肾衰宁胶囊治疗CRF的临床试验。
该研究系统评价肾衰宁胶囊辅助治疗CRF的疗效和安全性。
计算机检索了11个英文和中文数据库(均至2015年10月),收集关于肾衰宁胶囊对CRF 的随机对照试验。
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不适合Meta分析,仅进行描述性分析。
共检索到429篇文献,最终纳入25个研究,总样本数为1 937例,试验组1 059例和对照组878例。
在临床有效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肌酐清除率(Ccr)方面,治疗组肾衰宁胶囊均优于各对照组;但是对于升高血红蛋白(Hb),不能确定肾衰宁胶囊的疗效。
无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报告。
肾衰宁胶囊对于辅助治疗CRF有一定的疗效且相对安全,但由于所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不能提供高质量证据证实该药的临床疗效,需要更多设计良好、规模较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加以验证。
标签:肾衰宁胶囊;慢性肾衰竭;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Abstract]Chronic renal failure(CRF)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Shenshuaining capsule (SSN)can be use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RF,and many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RCTs)have been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its efficacy. The current review aims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SN as an adjuvant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RF. Eleven English and Chinese electronic databases (up to October 2015),were searched to identify RCTs on SSN for CRF. Two reviewers independently extracted the data and assessed the quality of included studies by using Cochrane Handbook 5.1.Meta-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Revman 5.3 software. If the Meta-analysis was not suitable for some outcomes,only descriptive analysis would be conducted.429 related articles were identified and finally a total of 25 RCTs (1 937 patients including 1 059 patients of treatment group and 878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were included. The SSN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n terms of clinical efficiency,blood urea nitrogen(BUN),serum creatinine(Scr)and creatinine clearance(Ccr). However,the efficacy of SSN on increasing hemoglobin (Hb)could not be determined. No serious adverse drug events or reactions were reported. SSN capsules have certain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adjuvant treatment for chronic renal failure. However,due to the generally low methodological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this review can not provide high-quality evidence to 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is drug. More well-designed and large-scale multi-cent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e future for verification.[Key words] Shenshuaining capsule;chronic renal failure;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ystematic review;Meta-analysisdoi:10.4268/cjcmm20161128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为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
中医方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 医结合 肾病杂志 2 1 0 2年 6月第 l 3卷第 6期
CIWN。 n 0 2 V 1 N . JT J e2 1 . d.3。 o6 u
・
4 73 ・
表 4 治疗期各 次访 视血浆 白蛋 白
( s ± )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P<0 0 .5
2 3 次要疗效指标 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 4 . 8周 善 , 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对照组差异 的 治疗 , 血脂 情况 得 到 改 善 , 治 疗 前 相 比 , 组 差 异 无统 计学 意义 。见表 5 与 两 。 均有 统计 学 意义 。治疗 4 周 后 , 8 试验 组 肾功 能得 到 改
3 P raA, c ip aiA, a r ,t .mmu ou p esv ra— . en S he p t Z moaJ e I 1 a n sp rsietet
在 提 升血 白蛋 白方 面 , 医综 合 方 案 可 以有 效 的 中
提高膜性 肾病患者血浆 白蛋 白水平 , 在治疗 之初 , 中 me t fr i ip t i mb a o s n p r p t y: y tmai e n o d o a hc me r n u e h o a h a s se t r - c 医综合方案提高血浆 白蛋 白的速度明显优于激素 + v w A Kd e i,0 4 4 ( )3 5— 0 . i . m J inyDs20 ,4 3 :8 4 1 e C X方案 , T 两组 间 血浆 白蛋 白变化 趋 势与两 组 2 4h尿 4. h Ga g l S h K,ta.A a do zd, o t e ra J a V, n uiA, a a T e 1 rn mie c nmN d t l i 蛋 白定 量变化 的趋 势 相矛 盾 , 提 示 中 医综 合方 案 提 这 o tr i sa d c co h o h mie i d l t e h t y — fs od n y lp s p a d n a u t wi n p r i s n e s h i c 高血浆 白蛋 白的作用可能是独立于降尿蛋 白作用之 do a sd b do ahcme ba o sn p mp ty JAm o rmecu e yiip ti m rn u eh ah . Sc 外 的。 N p m ,0 7 1 ( ) 19 e h l2 0 ,8 6 :8 9—10 . 9 4 W l ma Au t HA 3 d n n o e se n t ra m n f 目前本 课题 组还 在 继续 随访 以上受 试 者 , 察 中 5. ad n M , si r .Co trv risi hetet e to 观 i ip t i me r n u e h o ah .N t Re p r l 2 0 5 do ah c mb a o s n p rp t y a v Ne h o , 0 9, 医方案 的长期 疗 效 , 步 统 计 结 果 表 明 , 初 随着 时 间 的 ( )4 9— 7 . 8 :6 4 9 延长 , 中医方案的有效率逐步提高。 6. o me o G u n s DS, a o o i P, a s d k sP, ta . o t o t r i s K tp dsK P sa a i e 1 C ri se od c 综上 , 中医综合方案可有效降低临床表现为肾病 a d c co p r n i ip t i mb a o s n p mp t y h g e n il s o n A i d o a hc me r n u e h a h : i h r i 综合征 的膜性 肾病 患者 2 4h尿蛋 白, 升 其血 浆 白蛋 提 r miso ae fn p r t y d o n e s a v re r a t n e si n r ts o e h oi s n r mea d l s d e s e ci s c o 白; 与经典的激素 + T C X方案相 比, 中医方案在改善和 t a fe a i o a r ame t t yo o i r g . h at rt d t n te t n h c ttx c d u s Am p — n r i l wi J Ne h 保 护膜性 肾病 患 者 肾功 能 方 面更 具 优 势 。与 经 典 的 r , 0 2 ( ) 26—2 1 o 2 7,7 3 :2 l0 3. 激 素 +C X方 案相 比 , T 中医方 案不 良事件 及 严 重 不 良 7. rg , aro V,urz GF, ta. a rlmus o o tea y i P a aM B r J e i e T coi m n h rp n 1 事件发生率更低 , 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 me r n u e h o a y: a d m z d c n rn d t a . d e b m a o sn p r p t h a rn o i e o to e r 1 Ki n y i ( 致谢 : 本研 究的顺利 完成 , 到 各 分 中心 的大 力 得 It2 0 ,1 9 :2 9 0 n,0 7 7 ( )9 4— 3 . 8 C a . h n TM , i L n AW , a g S e 1 P o p ci e c nr l d su y T n C, ta . rs e t o t l t d v oe 支持 , 在此向各分中心 负责具体工作 的研 究人 员表示 o myc ph n lt oei n pr d io n n t e te m e to n o e oa e m f tla d e n s l o e i h rat n f 衷 心 的感谢 !他 们 是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 附 属 龙 华 医院 me r n u e h ah i e h o is n o . p r lg mb a o s n p mp t y w t n p r t y d r me Ne h oo y h c 王琳 、 钟逸 斐、 张先 闻、 莲莉 、 钐 ; 放 军 总 医院魏 沈 林 解 ( al n ,07,2 6 :7 5 1 C ro ) 20 1 ( ) 5 6— 8 . t 日胞、 曹雪莹; 海交通 大学 医学院附属瑞金 医院张 上 9 D so Mo a g B r y S, t a . c p e oa e moe l . u s lB, r n e S, u t e My o h n lt ft i e 1 m- 文 、 耀 文 、 平雁 ; 海 交通 大 学 医学 院 附属 仁 济 医 徐 沈 上 o oh r p n me r n u e h mp t y: a y a n o z d n t e a y i mb a o s n p ah l e r r d mie a 院 牟珊 、 王琴 ; 中国 中 医科 学 院广安 门 医院 韩 东彦 ; 第 cn o e i . m JK de i,0 85 ( ) 69— 0 . ot  ̄ dta A nyD s2 0 ,2 4 :9 7 5 r r 1 i 三 军 医大 学新桥 医院 陈枫 ; 西 中 医学 院 第一 附属 医 广 1 . r t J d u V ri e W , e le M,t 1Myo 0 B a e A ,uB f・ ee knP V r ot e a. cp nn j v 院谢 丽 萍 。 由衷 的 感谢 复 旦 大 学上 海 医 学 院病 理 学 h n lt ff n i ip ti m r n O 8n p mp ty: l — e oa e moe li do ah c me i b a U e h ah a ci n i a ilwi o a io o a itrc c n rl r u te t e i l c lt a t c mp rs n t h so o tog o p r a d w t r h i l 系张 志刚教 授 、 流行 病 与 卫 生 统 计教 研 室邓 伟 教 授 、 何春 燕教 授 给 予的 大力 帮助 ! ) cc p shm d. mJKd e i,0 7 5 ( )2 8—26 yl hop a ie A i nyDs20 ,0 2 : o 4 5.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3~5期的meta分析

肾填精、健脾利湿、通腑降浊、活血化瘀之功效,已在临床应用 (24 h Pro)等蛋白尿评估;④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等营
20 余年,在慢性肾脏病的防治过程中显示出良好疗效[4]但迄 养指标评估;⑤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等血脂指标评
今其疗效和副作用仍未完全阐明。目前,已有较多应用尿毒清 估等。
颗粒治疗CKD 肾功能不全阶段的临床实验,本研究旨在对尿 2. 2 文献排除标准 (1)非CRF,或合并严重心、肝、神经
毒清颗粒治疗CKD3 ~5 期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Meta 分析,为 系统功能障碍者;(2)治疗方案为尿毒清颗粒联合其他药物者;
尿毒清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循证医学证据。
(3)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者;(4)论文重复发表或资料无法提取
主要是靠透析、肾移植等手段进行治疗,但本病具有病程长、预 染、纠正贫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治疗;(5)结局指标
后差、就医费用高等特点,常使患者不堪重负。因此,学者们从 疗效指标包括:①临床疗效判定;②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
祖国医学中寻求防治CRF 的有效措施[3]。尿毒清颗粒具有滋 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等肾功能评估;③24 h 尿蛋白定量
卷第期 , , ,
2020 2 21 2 CJITWN February 2020 Vol. 21 No. 2
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脏病3 ~ 5 期的Meta 分析
殷佳珍① 朱斌 ① 陈洪宇① 李平 ② 吕继成③ 严美花② 李 平②
“ ”等。 Randomization
指标,各组出现的不良反应记录,试验类型及其他资料;采用
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Jadad 评分标准[6]评价纳入文献质量,根据随机数字法、盲法、
基于循证医学meta分析的中医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肾炎的系统评价

本次研 究文献 的纳入 标准 为 :
中医药 在治疗血瘀证 和久 病人络 方面 已积 累了丰 富的经 1 9 8 0年 ~ 2 0 0 8年发表在 国内外各种 医学期 刊上的中 医活 血通
刘 凯① 许 茸茸② 郑海生⑧ 李应 东①
[ 摘 要] 目的 : 利 用循证 医学系统评价方法评价 中医活血通络 法治疗慢性 肾炎的疗效及安 全性。方法 : 通过检 索国
内各种 医学期刊杂 志, 选择在 西医基础 治疗之 上结合 中医活血通络 法治疗慢性 肾炎与 单纯西 医治疗慢性 肾炎的随机对 照的 试验研 究。共 纳入 1 3篇 随机/半随机 对照临床 试验 并进行 M e t a 分析 。结 果: 与 西药治疗组相 比 , 活血通络 法在 治疗慢性 肾 炎在 总体 疗效 , 降低血肌 酐等方面优于纯 西医治疗组 。结论 : 活血通络 法治疗慢性 肾炎有效 , 但还 需要设 计 良好 的随机对照
瘀症 的有效方剂 , 并研 究其对于肾纤 维化 的影响具有重要 的临 ( B U N) 、 2 4 h尿蛋 白定量 。
床意义 。现代医学证 明: 慢性 肾炎患者均存在 不 同程度 的高凝
3 疾病疗效判 定标 准
参 照 中药新 药 临床研 究 指导 原
采用临床症状 、 2 4 h尿 蛋 白定量 、 血尿 素氮 、 肌酐 等 状态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证明 , 慢性 肾炎 患者存在着高 黏滞 血 则 制定 , 症, 而血 液黏度增 高可以促 进肾小球 毛细血管 内纤维蛋 白或微 作为主要 指标 的综合 临床疗效 , 进行判 断。同时观察发生 副作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及实验研究进展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中医药及实验研究进展【摘要】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病变呈慢性进行性发展,病程中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应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疗效欠佳,有较大的不良反应。
近年来临床多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膜性肾病,结合中药能有效的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不良反应,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供临床应用时的参考。
【关键词】膜性肾病;中医药;综述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IC)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membranousnephropathy,IMN)病因不明确,继发性膜性肾病常继发于肿瘤、感染、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在确定诊断为IMN之前必须排除继发因素[1]。
目前IMN发病机制不明确,预后差别大,药物治疗相对不敏感,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
中医药治疗IMN具有优势,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对近年来中医药对IMN的诊治及实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中医药对IMN的认识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明,对于膜性肾病的治疗单纯激素效果不佳,合用细胞毒药物则不良反应较大。
2004年Perna等[2]对近30年以来应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治疗膜性肾病18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了Meta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免疫抑制剂治疗并没有改善膜性肾病患者远期生存率和肾脏存活率的作用,缺乏强有力的证据。
该文从循证医学角度提出的质疑,可见在当前寻求一种更为安全、更为有效、更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的合理新方案已经成为国内外肾病学者迫不及待解决的共同课题。
1.1病因病机陈以平[3]认为本病在病机上存在着虚、湿、瘀、热四大特征,而脾肾气虚是贯穿膜性肾病发病始终的基本病机,脾脏主运化水液,如果脾气虚则水液不能正常运化而泛滥,肾为水脏,肾气虚则水失所主而妄行,可出现颜面及四肢水肿,脾主升清阳之气,脾虚则清气下陷,脾虚不能固摄,精微不固则外泄,肾司封藏,肾虚则精微失藏而外泄,而导致蛋白尿。
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_分析的中药汤剂联合普利或沙坦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医学, 2023, 12(6), 1449-1461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tcm https:///10.12677/tcm.2023.126217基于贝叶斯网状Meta 分析的中药汤剂联合普利或沙坦类药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匡义雄1*,毛 蓉1,周文祥2#1湖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湖北 武汉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5月9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30日摘 要目的:使用网状Meta 分析的方法,以单纯ACEI/ARB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 ARB; otenn- converti enzyme inhibitor, ACE)治疗为共同参照,对比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tion)、糖肾宁(Tangshen ning)、糖肾通络方(Tangshen Tongluo Recipe)、真武汤(Zhenwu decoction)、参芪地黄汤(Shenqi Dihuang Decoction)联合ACEI/ARB 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补阳还五汤、糖肾宁、糖肾通络方、真武汤、参芪地黄汤联合ACEI/ARB 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experiment),2名工作者独立筛选,数据由Excel 表格整理,分析使用Stata17.0和RevMan5.3软件。
最终纳入46篇RCTs ,共3617例患者,涉及6种干预措施。
结果:Meta 分析结果显示:在综合疗效方面,真武汤组的效果最佳;补阳还五汤组降低24 h 尿蛋白排泄率(24 h UAER)的疗效最佳;真武汤组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 反应蛋白(CRP)的疗效最佳;糖肾通络方组降低尿素氮(BUN)的疗效最佳;参芪地黄汤组降低血肌酐(Scr)的疗效最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Meta分析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1]是指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害或肾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大于3个月者,或者肾小球滤过率低60mL/min/1.73m,大于3个月以上者。
只要满足一项就可诊断的一组慢性非传染性进行性发展的性不可逆转的肾内科疾病的统称,其结局为不可逆的终末期肾(ESRD)。
CKD不仅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其知晓率低、检查率低、治疗率低等,直接导致了CKD的高发病率。
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五期,CKD3期所占比例最大。
然而当代的中国,针对这一疾病的防治工作仍然是非常薄弱。
自本世纪以来,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发展,肾脏病的替代治疗(RBT,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肾移植)迅速发展,使症状和生活质量以及生存期得到改善,但平均每年11%的超快速度的增长,也让我国在不久的将来迎来大量的CKD患者,新世纪至今,CKD 逐渐成为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对人类健康威胁比较大的几个疾病之一。
因此,受到全球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2]。
成为严重困扰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社会问题,同时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
语种不限。
1.1.2 研究对象诊断为CKD的患者。
1.1.3干预措施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中药,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ARB/ACEI类药物。
1.1.4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①症状或者体征以及症候积分改善的总有效率;②Scr;③BUN;
1.1.5排除标准排除重复发表或尚在进行的研究。
1.2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CBM、CNKI、万方,检索关于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RCT。
检索2013年12月以前的文献。
采用自由词与主题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
中文检索词包括中医药、慢性肾脏病、随机对照试验。
英文检索词包括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1.3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如遇分歧先讨论,如未能解决求助第三方解决。
1.4方法学质量评价根据循证医学中心网站提供的改良后的Jadad[3]评分表对文献进行严格质量评价。
对每个研究将从下面几方面进行评定:①随机的序列产生方法是否正确;②在随机化隐藏分配以及方法方面是否做符合要求;③实验
设计是否运用了盲法,是单盲还是双盲,盲法的设计是否正确;④有无退出与失访病例的详细描述,是否采取了意向性分析(ITT)。
1.5统计分析应用EBM专用的RevMan5.
2.0软件进行文献数据分析处理。
统计模型根据效应量决定。
2结果
2.1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58篇,经逐层筛选后,最终纳入4个RCT[4-7],均为中文文献。
2.2 文献基本特征及质量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见表1,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2。
2.3 Meta分析的結果
2.3.1 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分析,见图1。
本次研究纳入了3篇现代文献研究,治疗组病例数231例,对照组141例,经异质性检验所得的结果为P=0.38,I2=0%,Z=4.28P<0.0001,因此进行固定效应模型选择做Meta分析。
以Peto法的相对危险度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其结果提示:RR=1.34,95%CI[1.17,1.54],说明没有统计意义,结果显示两组食疗措施在临床有效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图1),说明中医药治疗CKD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比西药治疗具有优越性。
2.3.2 对血清尿素氮的影响分析,见图2。
本次研究纳入了4篇现代文献研究,治疗组病例数359例,对照组305例,经异质性检验所得的结果为P=0.08,I2=56%,Z=2.08,P=0.04,因此进行随机效应模型选择做Meta分析。
各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所以采用SMD为合并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其结果提示:SMD=-0.28,95%CI[-0.54,-0.02],95%CI 不包括横坐标上的数值0,结果显示两组食疗措施在降低血清尿素氮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图2),说明中医药治疗CKD在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方面比西药治疗具有优越性。
2.3.3对血清肌酐影响分析,见图3。
本次研究纳入了4篇文献,治疗组病例数359例,对照组305例,经异质性检验所得的结果为P=0.53,I2=0%,Z=4.46,P<0.00001,因此进行固定效应模型选择做Meta分析。
各研究的测量单位不同,所以采用SMD为合并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其结果提示:SMD=-0.35,95%CI[-0.51,-0.20],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措施在降低血清肌酐含量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图3),说明中医药治疗CKD 在降低血清肌酐含量方面相比西药治疗具有可靠的疗效。
2.3.4中药与西药的比较方面漏斗图中药与西药的比较方面对减轻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的结果做漏斗图潜在发表性偏倚分析,对血清肌酐的漏斗图对称,提示发表性偏倚的可能性低;而减轻尿素氮的漏斗图不对称,这可能与纳入的研究少,样本量低,统计学方法学质量低下以及未纳入未发表的阴性结果的文献等相关。
将结果有漏斗图表示分别见图4,图5。
3讨论
3.1中医对CKD的病机认识在传统中医学中,CKD属于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结合历代医家的论述及本研究所检索到的文献,可把CKD的发病机制概括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脾肾两脏腑的亏虚,脾主运化,为水液代谢的中枢。
而肾脏为先天之本,主藏精,为水液代谢之本脏。
标实即所谓的CKD的病理产物的蓄积,主要有湿热、水湿、湿浊以及血瘀等。
在整个病程中,不但本虚之证相互影响,即脾虚及肾,肾虚及脾。
标实证也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水湿、湿浊皆可加重血瘀之证,而且从广义上讲,诸多标实之证皆属于血瘀的范畴,此即导师戴恩来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倡导的”污秽之血为血瘀”之理。
所以本研究文献中均采用了扶正祛邪之法,而祛邪之法尤以活血化瘀疗法为重,此即是中医药治疗CKD较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的根本原因。
3.2 对临床研究的指导意义传统医学虽然没有CKD的具体命名,但是传统医学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基础上运用个体化辨证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既考虑到了人本身,也考虑了病的存在。
可以通过改善西医西药的治疗副作用,来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抵抗性和敏感性,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和减少临床复发率。
鉴于此,可以利用传统医学的优势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弥补西医西药的不足之处,也给患者和社会带来福祉。
同时也给临床医生在治疗本病的同时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临床选择多途径对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本研究显示在配合中医的特色辩证论治对CKD的治疗具有潜在的现实意义。
期待临床工作者在临床医疗和科研工作中进行规范化的研究设计以及合理的进行分配隐藏,从而为高质量、大样本的临床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的开展和报告,进一步进行多指标的测量和收集,为新的更有利的临床实践提供最佳证据,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来治疗疾病作出贡献。
3.3对今后科研的意义本meta分析是根据目前治疗CKD的临床的需要和研究现状,全面的搜集了研究中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系统的回顾了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情况,遵循EBM严格的筛选,并对所获得的数据RCT文献进行严格规范的评价。
在评价的过程中也发现存在许多的统计分析问题,如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不太一致,未选用合理的盲法和随机分配方案,对病例的退出和随访交待的也不是很详细具体,同时大部分文献缺乏对中医药对本病进展到终末期肾病的发生率还有死亡率等终点指标进行描述,只有一篇进行了描述,描述CKD3期进入4期的发生数。
干预措施也设立的不够准确,所以此研究涉及的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广泛。
参考文献:
[1]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 K/DOQI.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evaluation,classification,and stratification[J].Am J Kidney Dis,2002,39(2):S1-266.
[2]李作君.慢性肾脏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治[J].临床合理用药,2013,6(9):119.
[3]Jadad AR,Moore RA,Carroll Detal.Assessing the quality of reports of Randomized clinica trials:is blinding nessary[J].Control Clin Trials,1996,17:1-12
[4]王永钧.中药辨证组方对慢性肾脏病3期的肾保护作用-315例多中心、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试验[J].世界中医药,2013,8(9):1001-1005.
[5]王东.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J].J South Med Univ,2013,33(4): 502-506
[6]张长明.抗纤灵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110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3,54(3):214-216.
[7]郑京.益肾降浊冲剂对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B淋巴细胞的影响[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2,24(4):14-16.编辑/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