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及保养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慢性肾病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方法,在慢性肾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从病因分析、治疗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病因分析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高血压、糖尿病、肾小球疾病等。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病因,以便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医将慢性肾病分为肾虚、湿热、痰浊等不同的证型,根据不同的证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二、治疗原理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治疗慢性肾病中的原理主要包括调整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清除炎症因子等。
中医中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激活自体防御能力,从而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少肾脏损伤。
同时,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能够渗透到肾脏组织中,通过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作用,促进肾功能的恢复和肾脏的再生。
三、临床应用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针对肾虚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补肾益气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等,以滋阴养阳、补益肾气。
其次,对于湿热证型的患者,中医则会使用清热利湿的中药方剂,如茵陈蒿汤等,以清热解毒、利湿利尿。
最后,对于痰浊证型的患者,中医会采用消痰、化浊的中药方剂,如厚朴三物汤等,以消痰化浊、祛除病根。
除了中药的应用,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常常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改善肾功能。
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的优势在于其治疗过程温和,无明显毒副作用,符合患者的整体调理需求。
然而,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并非万能,对于一些病因复杂,病情严重的患者,仍然需要结合西医药进行综合治疗。
中医中药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但其治愈慢性肾病的能力仍有一定局限性。
综上所述,中医中药三阶段疗法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已经日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
在治疗慢性肾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能够从病因分析、治疗原理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为患者提供多角度、多层次的治疗措施。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

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作者丨胡献国编辑丨寸心慢性肾衰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多种慢性肾脏疾病晚期出现的严重综合征,临床以水肿,尿少,尿闭,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依其病程进展,可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氮质血证期及尿毒症期。
代偿期,一些病人由于症状不明显,不需特殊处理而易被医生、病人忽视,肾功能不全继续进展,进入尿毒症期时,由于病情严重,多需采取透析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以维持患者生命。
中医认为,本病多为风热、水湿、湿毒等病邪外袭,导致肺失通调,治节无权,脾失运化,水湿泛滥,肾失开合,气化失司,脏腑功能失常,造成水湿秽浊,壅滞三焦,清浊不分所为,当以清热利湿,泻浊解毒为治。
中医辨证施治风水泛滥型主要表现为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热迅速,肢节酸重,小便不利,或伴有畏寒,发热,咽喉疼痛等,舌红苔薄黄,脉浮滑数。
当以散风清热,宣肺利水为治,可选用银翘散加减,药取银花、连翘、荆芥、桔梗、赤小豆、菊花、茅根各10克,麻黄、竹叶、薄荷、甘草、淡豆豉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下同)。
中成药可选用麻杏石甘合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银翘解毒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小柴胡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
水湿浸渍型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重而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当以健脾利湿,通阳利水为治,可选用五苓散加减,药取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二丑、车前子、黄芪、党参、法夏、苍术、木瓜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五苓散,每次1袋,每日2次口服,冲饮;威喜丸,或舟车丸,每次5克,每日2次口服。
脾阳不振型主要表现为身肿以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纳减便溏,面色萎黄,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没,脉沉缓。
当以温运脾阳,以利水湿为治,可选用参苓白术散加减,药取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桔梗、山药、薏苡仁、莲米、扁豆、砂仁、黄芪、枣皮各10克。
中成药可选用参苓白术散,每次10克,每日2次口服,冲饮;附子理中丸,每次9克,每日3次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肾病医案
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有很多种,具体治疗方法和药方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以下是一个示例:
患者信息:
患者X,男性,35岁,肾病患者
临床表现:
尿蛋白增多、血尿、水肿、血压升高
诊断:
慢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方案:
1. 中药治疗:
经过患者详细的辨证施治后,国医大师开出了以下中药方剂:- 石斛养阴汤:石斛、生地黄、玄参、麦冬、知母等,具有清热养阴、祛湿利水的功效,可以改善肾病患者的症状。
- 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葛根、白术等,具有利湿通淋、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减轻水肿症状。
2. 饮食调理:
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调理,限制高蛋白、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摄入,避免刺激过重的食物和饮品。
3. 生活习惯调整:
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规
律作息,注意保暖,避免感冒。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有必要时,可以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和其他辅助疗法,如血压控制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以上是一个示例的国医大师治疗肾病的医案,但实际的治疗方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由专业的医师进行实施和监控。
由于肾病的病情复杂,治疗过程中需要患者与医生密切配合,并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3、尿异常改变: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 尿量变化与水肿和肾功能情况有关,水肿期间尿量减 少,无水肿者,尿量接近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 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禁水10~12h) 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mol/L,至尿毒症 期,即可出现少尿(小于400ml/d)或无尿(小于 100ml/d),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一般在1~3g/d也可 呈大量的蛋白尿(大于3.5g/d)。蛋白尿可呈选择性 或非选择性。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 一般较轻,甚至可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 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四)病理类型
4、膜性肾炎或膜性肾病:发病前通常无前驱感染史,多数 缓慢起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为多,疾病早期就有 大量蛋白尿,1/3病例发生镜下血尿(少数有肉眼血尿),肾 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约占30-40%。病理常呈缓慢进展,对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疗 效不佳。
5、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肾 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cr)降 低。但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当 Ccr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时,血清肌 酐及尿素氮才会升高。
(六)优势与难点Leabharlann 心探讨:中医是如何认
静 识慢性肾炎的?其治疗手
段和药物有何特色?目前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就
根据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 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凡 具备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二) 中 医 辨 证
(1)肺肾气虚:①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②少气无力;⑧易感冒;④腰脊酸痛;⑤ 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2)脾肾阳虚:①浮肿明显,面色苍白; ②畏寒肢冷;⑧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 跟痛;④神疲、纳呆或便溏;⑤性功能低 下或月经失调;⑥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 细或沉迟无力。
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的中医治疗肾病是指肾脏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并且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治疗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是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肾病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具有优点和特点。
下面将从中医理论、中医药治疗、饮食调理等方面探究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中医认为,肾主藏精,为生殖、生长、发育和生命能量的基础。
肾主水液代谢、排泄体内余水和废物,维持体内水平衡。
肾分为阴阳两部分,阴阳两方面的互为制约和互为补充,构成了机体动态平衡状态。
肾病是肾阴阴虚、肾阳阳虚、肾阴阳虚、肾阴阳两亏等肾脏功能的紊乱状态。
中医治疗肾病主要从调整阴阳经脉、调整脏腑功能等方面入手。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肾病的药物分为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两种,常用的中成药有龟鹿补肾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等,常用的中药饮片有生地、熟地、枸杞、山药、白术、茯苓等。
龟鹿补肾丸龟鹿补肾丸是一种补肾强阳、益气填精的中成药。
主要成分有麝香、沉香、龟板、鹿茸、枸杞子等。
它可以温肾助阳、补肾益精、固元降压等。
适用于肾阳虚以致腰膝酸软、阳痿、遗精、频尿等症状。
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一种滋阴补肾、益气生血之品。
主要成分有熟地、山药、山茱萸、巴戟、牛膝、黑芝麻等。
具有补肾益精、滋阴润燥、益气生血、通便止泻等功效。
适用于肾阴虚以致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
白术茯苓丸白术茯苓丸是一种健脾益肾,升阳固表的中成药。
主要成分有白术、茯苓、人参、制半夏等。
它可以健脾益气、升阳固表、滋补肾气等。
适用于肾阳虚以致脚腕痠软、夜尿增多等症状。
饮食调理中医饮食调养是中医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病情、体质和季节等,进行相应的膳食调理可以对治疗肾病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平衡营养中医建议在日常饮食中合理搭配膳食,保证补充适量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
低盐低蛋白在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当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食用高热量、高盐分的食物,增加对低蛋白、低盐的食物的饮食。
肾病的中医治疗及护理

病因 ------滥吃药可能引发肾病
• “肾脏很健康的人群吃这些药物如果剂量很 少应该没问题,但如果本身有胃肠道、肾脏 方面的疾患,就应列入易感人群,在用以上药 物的剂量和时间长度上应严格控制。”肾 毒性药物的毒性大小有异且中成药可以不 经医生处方自行在药店购买,所以患者应提 高用药安全警惕,避免盲目服药,最好遵医嘱 。
少,舌质淡胖,舌苔白,脉沉细或沉迟。 • 治法 温补肾补,化气行水。
2020/6/27
治疗
• 中医治疗肾病的来源已久,一般采取对症治 疗,有内服、外用(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 敷、中医直肠滴入等)
2020/6/27
2020/6/27
治疗 -----贴敷
• 战国时期,我国中医发现了“内病外治”的 方法,把膏药贴在有病的位置,将药力渗透到 病灶,达到治病的目的。随着科学的进步,人 们又使用各种仪器将药物导入病灶,
• 闻诊
语声弱,虚喘,呃逆。
体格检查
2020/6/27
体格检查
• 问诊
寒热、疼痛、饮食、二便 小便清长色白
2020/6/27
• 切诊
脉沉滑。
体格检查
2020/6/27
诊疗计划
• 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 诊断,查三大常规、心 电图、血生化等。
2020/6/27
诊疗计划
治则治法: 1、中药拟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方,每日1付,分2次温服。 2、西药降压扩管、护肾对症治疗。
病 例 介绍
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 无潮热盗汗、咳嗽及咯血 ,无黑蒙及视物模糊、旋 转,无意识障碍等症,逐来 我院就诊, 门诊以中医诊断: 1.眩晕 2.水肿-阴水 西医诊断: 1.慢性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 期)1.高血压病3级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有哪些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医在治疗慢性肾脏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辨证论治,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延缓疾病的进展。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不足、邪气侵袭以及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正气不足主要包括脾肾亏虚、气血不足等;邪气侵袭常见的有风邪、湿邪、热毒等;脏腑功能失调则涉及到肾、脾、肺等多个脏腑。
一、脾肾亏虚型脾肾亏虚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肾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当脾肾亏虚时,人体的水液代谢和气血生化功能就会失常,从而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夜尿增多,肢体浮肿等症状。
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无力。
治疗方法:以健脾补肾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合肾气丸加减。
药物包括党参、白术、茯苓、山药、山茱萸、熟地、泽泻、丹皮、肉桂、附子等。
二、湿热内蕴型湿热之邪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
外感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内生湿热,均可导致湿热内蕴,损伤肾络,从而引发慢性肾脏病。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肢体浮肿,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口苦口黏,脘腹胀满,大便秘结或溏而不爽,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以清热利湿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八正散合三仁汤加减。
药物包括车前子、瞿麦、萹蓄、滑石、栀子、大黄、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等。
三、气阴两虚型气阴两虚也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证型之一。
久病耗气伤阴,或素体气阴不足,均可导致气阴两虚。
症状表现:患者常出现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自汗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方法:以益气养阴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参芪地黄汤加减。
药物包括人参、黄芪、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等。
四、血瘀内阻型血瘀是慢性肾脏病病程中常见的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中医技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技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肾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其中的一些技术在肾病的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技术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
首先,中医药的药物治疗在肾病治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通过选择合适的药物组方来治疗肾病。
例如,黄芪、白术、炙甘草等常见中药对于肾病患者具有保护肾功能、减轻症状等作用。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预防和延缓肾病的进展,通过合理搭配药物来达到减少蛋白尿、控制血压等目的。
其次,中医技术中的针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肾病治疗中。
针灸疗法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肾病治疗中,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肾经和脾胃经的穴位来改善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代谢,从而缓解症状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除了针灸疗法,中医技术中的中药熏蒸疗法也被用于肾病治疗。
中药熏蒸疗法是通过将中药汁液蒸发,使其挥发出有效成分,使其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在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中药熏蒸蒸气进入肾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中药的药效,使药物作用更直接、更快速地发挥,对于一些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肾病患者尤为适用。
另外,中医技术中的推拿按摩也被广泛应用于肾病治疗中。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和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能量流动,从而改善肾功能。
推拿按摩还可以刺激患者的自愈能力,提高免疫力,减轻症状和疼痛感。
最后,中医技术中的养生方法也是肾病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强调养生和预防,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合理安排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活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肾病。
例如,中医强调适当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尽量减少盐分和糖分的摄入,合理控制体重。
此外,根据中医理论,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疲劳,也对于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锻炼, 加强保健
• “生命在于运动”------适时、合理、适度 锻炼 “肾主骨,骨为肾之余” 。 • 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肝补 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 一方面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 另一方面增强肾脏血液流, 有助于损伤修复,防止肾小球硬化 通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的目的。
按摩疗法
按摩疗法是冬季护肾的有效方法。
常采取二种方法: • 搓擦腰眼 -------腰为肾之府 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腰眼,用力向下搓到骶尾部,左 右手一上一下同时进行,共30次。 “腰为肾之府” 搓擦 腰眼可疏通筋脉,有壮腰强肾、防治腰痛、增强肾脏 功能的作用。 • 揉按丹田 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按摩30—50次。此法常之, 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强肾固本,延年益寿的 作用。
总之, 主要针对CRF的不同病期及表现,采
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 根据中西药各自的作
用,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在整个治疗中,充分
发挥中医调整脏腑和气血功能、补虚扶正的作用,
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症状和营养状态, 提高生活质 量的目的, 使患者带“带病延年”。
慢性肾脏病如何保养自己呢?
顺应四时,谨慎起居 调养情志,心态健康 科学饮食, 适度调补 运动锻炼, 加强保健
树立健康的心态
• 耐心和信心 肾病患者,在 治疗以及平常保养上需要有 足够的耐心和信心。
• 良好的心态 患者本身情绪 波动也不利于肾脏病的恢复。 舒畅的情志有利于疾病的康 复。
科学饮食, 适度调补
CKD患者饮食原则
• 宜:
• 忌:
清淡、品种丰富、富含维生
素 、低脂肪、优质蛋白为原则; 忌烟限酒;适量饮茶; 忌辛辣肥甘及滋养太过。
树立健康的心态
• 俗话说:“三分靠医,七分靠养” 自我调节,保持乐观情绪非 常重要,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慢性肾病常久治不愈,预后欠佳,病人常有焦虑、内疚、沮丧 等表现,异常的心理常影响病情。 •
但是只要调整好心态,加 上合理的用药,是完全可 以把病情控制的很好的, 慢性肾脏病并不像想象当 中那么可怕。
中医辩证
3.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 1、肾康注射液 2、丹参注射液:
3、黄芪注射液:
4、银杏达莫注射液 5、参附注射液:
中医辩证
4.其他中医治法
(1)穴位敷贴 穴位敷贴疗法是在中医经络 学说的指导下,将药物敷贴在 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对穴位、 经络、脏腑的刺激达到治疗的 目的。 适应症:治疗慢性肾病阳虚证。 效 果:温阳补肾,提高机体自 身免疫力。
1.辨证使用汤剂 脾肾气 (阳)虚
健脾补肾
参苓白术散 合右归丸加减 六味地黄丸合 二至丸加减
正
虚
肝肾阴虚证
气阴两虚证
滋养肝肾
益气养阴
诸
证
参芪地黄汤加减
阴阳两虚证
阴阳双补 济生肾气丸加减
脾肾阳虚 寒湿内蕴
温补脾肾 化湿降浊
温脾汤合 吴茱萸汤加减 无比山药丸合 黄连温胆汤加减
本
脾肾亏虚 湿热内蕴
肝肾阴虚 肝风内动
肾内科 祝您早日康复!
中医辩证
(2)艾灸
艾灸具有温肾健脾、温通 经络,祛风解表、温中散寒, 回阳固脱、益气升阳,消瘀散 结、拔毒泄热、防病保健等作 用。艾灸可使肾脏功能恢复, 对延缓肾脏衰老有重要作用。 适应症:慢性肾脏疾病免疫力低 下、脾肾阳虚患者。 效 果:温经散寒、防御保健。
(3)中药栓剂使用 用天直肠外用栓剂,首次用药 – 晚饭后1小时,1枚,食指将药物推入肛门2公分以上 (食指1~2指节),放药后,侧卧15分钟以上,双腿 微屈,忍便意,1小时后方可排便。
三、慢性肾衰的临床表现
1.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2.蛋白质、糖类、脂肪和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3.消化系统症状 4.心血管系统 5.呼吸系统症状 6.血液系统表现 7.骨骼病变 8.神经肌肉系统症状 9.内分泌功能紊乱
四、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如何延缓CRF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推 迟进入终末期肾衰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 七情: 人有喜、怒、忧、思、悲、 恐、惊的情志变 化,亦称“七情”。 • 五志: 喜、怒、忧、思、恐为“五志”。 五志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 恐伤肾:惊恐可干扰神经系统,出现耳鸣、耳聋、头 眩、阳痿,甚至可置人于死地。 老百姓常说的“吓死人”就是这个道理。
情绪影响药效
• 愉快乐观的情绪能提高机 体的抗病功能。 • 相反,若病人有忧虑、悲 哀、恐惧、郁闷、愤怒等 不良情绪,都可作为心理 因素使病人产生血管收缩、 血压升高、血小板聚集、 血液黏滞性升高。治疗用 药中病人情绪不良,是会 影响药效的。
• 含盐食品是“隐形杀手”。人们要小心暗含食盐的 “隐形杀手”。举例说,酱肉、香肠、烧鸡、熏肉 等熟食含盐量比一般菜肴高1—2倍。不仅如此,在 食用松花蛋、咸鸭蛋、甚至一些点心的时候,用餐 时都需要减盐。 • 餐馆做饭常使用较多的食盐、味精等调味,应尽量 避免在外用餐。
控制饮食
慢性肾病病人很容易在冬季因摄取过多蛋白质而导 致肾病加重。很多人起初误为消化系统出毛病,可能会 去消化科就诊。其实贫血、血压高、浮肿、腰酸都可能 是肾脏发病的前兆。所以,肾病患者在大吃大喝的时候, 要多想想自己的健康,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尽量少吃, 尤其是肾功能不好的人,更要注意。
顺应四时,谨慎起居
起居要点
• 防寒保暖:多晒太阳,以补体阳;
增强体质,避免感冒;
• 早睡以养人体阳气; • 晚起以养人体阴气; • 在室内进行动静结合的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
因时养生
• 原则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 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调养情志, 心态健康
中医养生话“五志”
慢性肾病的中医治疗及保养
一、慢性肾衰竭概述
慢性肾衰竭(CRF) 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肾脏损害进行性发展, 导致肾脏排泄、内分 泌及调节功能衰竭的 临床综合征,为各种 肾脏损害的共同结局。
二、中医病因病机 病机特点: 正虚与 邪实并存
气、血、阴、 阳不足和五脏 六腑的虚损
水饮、湿浊、瘀 血、肝风等病理 产物聚集
(4)穴位注射
中药穴位注射疗法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 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 的一种治疗方法。它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 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 适应症:慢性肾病易于感冒患者。 效 果: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
中医治疗
(5)药浴法: 肾衰竭水肿用利尿剂无效,而又不 能透析治疗者,以及部分透析患者有皮 肤瘙痒,可用中医“开鬼门”的药浴方 法。 常用药物:橘子叶、生姜、麻黄、 桂枝、柚子皮等透表发汗药。 方法:将药物煮开加入浴缸温浴 (38-40℃),浸浴20min左右以发汗, 使部分尿毒症毒素及多余水分随汗而出。
1、西医在处理CRF的许多合并症和并发症,以及治 疗CRF进展的危险因素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改 善症状及营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却不 理想 2、中医辨证施治,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和阴阳气血 的平衡,有明显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的作用。
那么中医是怎样辩证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呢?
辨证使用中药
健脾益肾 清热化湿
滋补肝肾 平息肝风
虚
标
六味地黄丸合 羚角钩藤汤加减 涤痰汤合 苏合香丸加减 实脾饮合 血府逐瘀汤加减
实
肾病及心 邪陷心包
脾肾虚衰 水瘀互结
豁痰降浊 辛温开窍
温阳利水 通络散瘀
中医辩证
2.辨证使用中成药:
1、尿毒清颗粒: 2、金水宝胶囊合 3、黄葵胶囊: 4、肾炎康复片 5、百令胶囊
少吃盐可减少体内钙流失
• 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但是它却悄悄危害着人们的 健康。专家纷纷呼吁,应按WHO推荐:健康成年人,每人每日将食 盐的摄入量控制在5克。其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酱油、咸菜、味 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 • 盐的摄入量越多,尿中排出钙的量越多,钙的吸收也就越差。这 就是说,少吃盐就等于补钙。少吃盐是补钙最经济实惠的方法, 也是对健康最有益的方法。 • 巧用瓶盖来限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