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病种慢性肾衰竭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8

合集下载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肾功能衰竭是一种慢性疾病,中医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丰富的经验。

以下是针对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
1.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可以进行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包括肾阴虚、肾阳虚、湿气凝滞等。

辨证施治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体内阴阳平衡,以及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式来改善肾功能。

2. 草药治疗:中草药在治疗肾功能衰竭中起到重要作用。

常用草药包括黄芪、山药、桑葚等,这些草药具有滋补肾气、促进肾脏排毒等作用。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制草药方剂进行治疗。

3. 饮食调理:中医注重饮食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患者应避免高盐、高脂、高糖的食物,限制高蛋白饮食。

适当增加水果、蔬菜和粗粮的摄入,有助于减轻肾脏的负担。

中医还主张根据患者的辨证特点调理饮食,如对于肾阳虚的患者,可适量摄入一些温热食物。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于肾功能衰竭也
有一定的疗效。

适当的针灸治疗可以改善肾功能,调理气血运行,
提高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总而言之,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辨证施治、草药治疗、饮食调理和针灸疗法。

患者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2018年高血压性肾病(尿浊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高血压肾病” 我国医学其多归于“尿浊”、“眩晕”、“头痛”、“腰痛”、“水肿”等范畴。

临床上以阵发性头晕头昏、头痛、肢体浮肿、尿血、蛋白尿等为表现。

2. 西医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依据:《肾脏病学(第3版)》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王海燕主编(1)高血压病史5年以上。

(2)发病年龄一般大于25岁。

(3)伴有高血压的其他脏器损害如左心室肥厚、眼底血管病变等。

(4)临床表现:肾小管间质损害,如夜尿增多、尿渗透压低、尿浓缩功能减退,部分患者有蛋白尿及少量红细胞,少数表现为血肌酐升高。

(5)肾脏B超:肾脏大致正常、缩小或两肾大小不一,表面呈颗粒状凹凸不平。

(6)排除原发性、继发性肾脏病伴有高血压的病例。

(7)肾活检:肾小球动脉硬化为主的病理改变。

(二)证候诊断(1)脾肾气虚:面色萎白,语气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气阴两虚:头晕、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尤甚,口干舌燥,夜尿增多,无心烦热,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细数。

(3)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4)痰湿内盛:眩晕耳鸣,头重如裹,形体肥胖,胸闷气短,肢体倦怠,嗜睡多寐,大便稀溏,舌淡红体胖,苔薄白腻,舌底络脉瘀暗,脉沉细。

(5)气虚血瘀:疲倦乏力,眩晕头痛,胸部憋闷疼痛,肢体麻木,面色晦暗,口唇、齿龈色暗,腰背疼痛,下肢肌肤甲错,舌暗红,苔薄白,舌底络脉瘀暗,脉细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脾肾气虚治法:补肾健脾。

优势病种高血压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方药:四君子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白术15g 补骨脂20g 怀牛膝15g 益智仁20g等药物加减;(2)气阴两虚治法:补气滋阴。

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太子参15g 黄芪30g 茯苓15g 生地12g 山萸肉12g 牡丹皮20g 山药15g 泽泻10g 白术12g 等药物加减;(3)肝肾阴虚治法:滋阴平肝方药:杞菊地黄汤加减。

中医单病种-慢性肾功能衰竭

中医单病种-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1 概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所有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脏病所致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或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据国际肾脏病协会统计,本症自然人群年发病率约为98—198/百万人口,其中,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明显增加,欧洲约为400/百万人口,美国和日本的发病率又几乎是其他发达国家的2倍,分别为802和996/百万人口。

国内外的研究均证实,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

近年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有所变化,在西方国家继发性因素已占主要原因,其中糖尿病和高血压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两大首位因素,超过50%。

目前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为主,但继发性因素引起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在逐年增多,糖尿病肾病已位居第二,占13%。

高血压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多,约占血液透析病人的9%。

本病与中医“虚劳”、“关格”、“水肿”等病相似。

2 西医诊断(1)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单位受损未超过正常50%(GFR50—80ml/min),血肌酐(Scr)133—177umol儿,临床上无症状。

(2)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功能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1/min),Scrl86—442umol/L,尿素氮(BUN)上升,超过7.1mmol/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周身症状。

(3)肾功能衰竭期Scr 451—707umol/L,GFR20—10ml/min,BUNl7.9—28.6mmol/L。

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Scr大于707umol/L,GFR小于10ml/min,BUN大于28.6mmol/L。

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3 辨证分型(1)肾阳虚衰证腰痛腿软,手足不温,倦怠乏力,面浮肢肿,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舌淡胖,脉沉细。

(2)肾阴亏虚证头目眩晕,腰痛腿软,五心烦热,盗汗,大便干结,小便黄赤,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

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医治慢性肾衰竭,你想要的中医经验方都在这里(一)肾病科齐医生肾内科医师1、补肾泄浊方组成:生黄芪30g,白术10g,茯苓15g,山茱萸15g,菟丝子15g,川续断15g,杜仲15g,怀牛膝15g,川萆薢10g,石菖蒲10g,制苍术12g,六月雪30g,丝瓜络20g,玉米须20g,凤尾草30g。

【按】补肾泄浊方以扶正祛邪为基本治疗原则,以补肾健脾泄浊为基本治法。

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利水消肿,生津养血,在此方中为君药,意在温补脾肾之气血,补气行血,活血而不伤血。

炒白术健脾渗湿,茯苓健脾益肾,以后天脾胃充养先天之肾,共奏养后天、培补先天之效。

肾阴肾阳为一身阴阳之本,山茱萸、菟丝子、川续断、杜仲补肾益气,滋生肾中阴阳。

怀牛膝性平,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善引气血下行,肾属下焦,方中用此药,使其他药能直达病所,更好的发挥作用。

慢性肾衰竭病人病程日久,脾胃功能多虚,临床表现为胃纳不香,时感恶心,大便粘腻不畅等。

胃气以降为顺,以通为用,石菖蒲、川萆薢降逆泄浊,丝瓜络、玉米须、六月雪、制苍术化湿泄浊排毒,全方具有补益脾肾的功效。

【来源】刘晓静,邹燕勤,孟令栋,黄萍,沙鑫,刘珂.补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衰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6):73-75.2、扶正化浊通络方组成:黄芪、土茯苓各30g,山萸肉、生地、山药、丹参、大黄(后下)各15g,泽泻、丹皮、巴戟天、槐花、红花、地龙各10g【按】扶正化浊通络方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方,由黄芪、土茯苓、山萸肉、生地等13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可健脾扶正,益气固表,以固后天之本;巴戟天可温肾助阳,以固先天之本;山药可健脾益肾;山萸肉可固涩肾精,补益肝肾;丹皮可清热泻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生地可养阴生津;泽泻可利湿泄浊;土茯苓可健脾渗湿;槐花可清热凉血;大黄可泻火解毒,清泻湿热;丹参、红花可活血化瘀通络,配伍虫类搜剔之品地龙以增强其疗效。

优势病种慢性肾衰竭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8

优势病种慢性肾衰竭精深中医诊疗方案设计2018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910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m1/min/1.73 m2≥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一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umoi/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i/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i/L,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 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1.正虚诸证: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ICU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ICU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ICU优势病种诊疗方案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最为重要和特殊的科室之一,它主要负责对重症患者的监护和护理。

在ICU中,有许多不同的病种需要进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下面将介绍一些ICU中常见的病种和相应的诊疗方案。

1.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出血、脑梗死、脑损伤等。

针对这些重症患者,ICU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保持呼吸畅通,维持血压的稳定,进行中枢神经监测等。

此外,还需要及时进行血液检查,如动脉血气和电解质测定,以及必要的脑功能检查,如脑电图和头颅CT/MRI等。

2.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对于这些患者,ICU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心电监测,进行心脏超声等检查,以评估心血管功能。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如中心静脉压力测定和肺动脉导管插管等。

对于需要紧急介入的患者,ICU还需要提供急救设备和紧急手术条件。

3.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等。

针对这些疾病,ICU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持续气道通畅,维持合适的氧合和通气,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气分析,评估呼吸功能的严重程度。

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还需要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等操作。

4.肾脏功能衰竭:在ICU中,肾脏功能衰竭可能是由于急性肾衰竭或慢性肾衰竭引起的。

诊疗方案主要包括监测尿量和尿液成分,调整液体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血肌酐和尿素氮的监测,评估肾脏功能。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病种,ICU还需要处理其他一些临床疾病,例如感染性休克、多发性器官功能衰竭等。

针对这些疾病,ICU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维持循环的稳定,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等。

此外,还需要监测各个器官的功能,如心脏、肺、肾脏等。

综上所述,ICU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维持呼吸、心血管、肾脏等器官功能的稳定;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检查,如血液检查、心电监测、超声检查等;进行适当的治疗,如抗感染治疗、呼吸机辅助治疗等。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

中医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医案:许某某,女,64岁,国家安全部退休职工。

2003年7月1日初诊。

病史: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3年,化验血肌酐243.2umol/L,血色素108g/L,尿蛋白1+。

血压130/90mmHg。

主诉腰酸疼痛,双下肢酸胀,咳嗽,鼻痒,喷嚏连连,时时喘,夜间为甚。

刻下症:咳喘夜甚,鼻塞,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睡眠不佳,舌体胖大,舌苔中心厚腻,脉细而略滑。

中医诊断:慢性肾衰竭合并过敏性哮喘,肾元亏虚、湿浊不化,肝肺不和,脾胃不调。

西医诊断:高血压性肾损害,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过敏性哮喘。

治法:益气血,顺升降,健脾胃,调肝肺,疏风定喘,泄浊排毒。

处方:生黄芪、当归、蝉蜕、僵蚕、姜黄、川芎、熟大黄、苡米、柴胡、白芍、地龙、白术、防风、乌梅、五味子、薄荷(后下)、钩藤,每日1剂。

配合尊仁保肾丸治疗。

二诊(2003年8月12日):服药后诸证减轻,大便每日2次,鼻塞喷嚏减少,仍有咳喘痰白,饮食略增,睡眠情况良好。

舌苔腻,脉沉。

仍宗原方方义。

处方:生黄芪当归川芎、陈皮半夏苏子、苏叶枳壳香橼佛手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生苡仁、六月雪,每日1剂。

三诊(2002年9月24日):患者病情平稳。

复查血肌酐186.0umol/l,血压120/90mmHg自述口苦,偶有咳喘,舌胖,苔薄腻,脉弦,提示少阳郁热存在,改方小菜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黄芩、夏枯草、生黄芪、当归、川芎、陈皮、半夏、车前子、炒莱菔子、炒葶苈子、桃仁、杏仁、蝉蜕、僵蚕、姜黄、熟大黄、生苡仁、六月雪,每日1剂。

其后,坚持服用当归补血汤合升降散方加减,病情尚属稳定。

四诊(2004年7月13日):复查血肌酐177.0umol/l,血色素112g/L。

继续服中药治疗中。

按语:慢性肾衰的治疗,一向强调肾元虚衰,湿浊邪毒内停基本病机。

所以治疗强调化浊解毒和泄浊排毒治法。

认为泄浊毒即所以保肾元,和胃气即所以护肾元。

但该例患者更将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病程中时有口苦等肝经郁热症状.而哮喘多阵发,有“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的特点,所以治疗应当重视治风。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018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文章没有明显格式错误,但是有一段没有内容,需要删除。

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病种之一。

中医诊疗方案可以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以下是XXX妇产科提供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为胎动不安、胎漏,西医病名为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证: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XXX,陈皮,XXX,桑寄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2018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1——1997)。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王海燕主编,第2版,人民卫生,1996)及美国肾脏基金会2002年制订的K/DOQI“慢性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王海燕,王梅,译.慢性肾脏病及透析的临床实践指南Ⅱ,人民卫生,2005年)。

症状:有慢性肾脏病史,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倦怠、乏力、嗜睡等;体征:当病人某一系统损害时,就可有该系统的体征。

如:浮肿、贫血貌、心动过速、心包摩擦音等。

不明原因的高血压、贫血等,应考虑本病的可能;经过肾活检或检测损伤标记物证实的肾脏损伤或肾小球滤过率(910merularfiltration rate,GFR)持续<60m1/min/1.73 m2≥3个月。

肾脏损伤的标志物包括蛋白尿、尿试纸条或尿沉渣异常或肾脏影像学检查异常。

(二)病期诊断1.代偿期:肾单位受损超过50%(GFR50—80ml/min),血肌酐维持在133一177umol/L,临床上无症状。

2.失代偿期:肾单位受损,剩余肾单位低于正常之50%(GFR50—20ml/min),血肌酐达186—442umoi/L,临床出现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等症状。

3.衰竭期:血肌酐升至451-707umoi/L,病人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钙、磷代谢紊乱;水电解质紊乱等。

4.尿毒症期:血肌酐达707umoi/L,肌酐清除率在10ml/min以下,酸中毒症状明显,全身各系统症状严重。

(三)证候诊断本病可分为正虚证及邪实证,临床上多表现为虚实夹杂。

1.正虚诸证:①脾肾气虚证:主症: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脘腹胀满,大便烂,口淡不渴,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②脾肾阳虚证: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纳呆,腰酸膝软。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胀满,大便烂,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

脉沉弱。

③气阴两虚证:主症: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

④肝肾阴虚证:主症:头晕,头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

次症:大便干结,尿少色黄,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⑤阴阳两虚证:主症:畏寒肢冷,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酸膝软。

次症:夜尿清长,大便干结,舌淡有齿痕,脉沉细。

2.邪实诸证:①湿浊证:主症:恶心呕吐,肢体困重,食少纳呆。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厚腻。

②湿热证:主证:恶心呕吐,身重困倦,食少纳呆,口干,口苦。

次症:脘腹胀满,口中粘腻,舌苔黄腻。

③水气证:主证:全身浮肿,尿量少。

次证:心悸、气促,甚则不能平卧。

④血瘀证:主证:面色晦暗,腰痛。

次症:肌肤甲错,肢体麻木,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细涩。

⑤浊毒证:主证:恶心呕吐、口有氨味、纳呆、皮肤搔痒、尿量少。

次症:身重困倦,嗜睡,气促不能平卧。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医辨证治疗主要针对慢性肾衰代偿期、失代偿期、衰竭期患者,依据中医辨证原则,一般在本虚辨证基础上,结合标实证进行药物加减,药物加减不超过3昧。

医生需根据中成药的组成,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重复用药,并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酌量使用。

1.正虚诸证(1)脾肾气虚证治法:补脾益肾推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20g、北黄芪30g、白术15g、淮山药20g、茯苓15g、山萸肉12g、首乌15g、砂仁12g(后下)、皮15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2)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补脾肾推荐方药:实脾饮加减。

白术15g、茯苓15g、党参20g、草果12g、仙灵脾15g、山萸肉12g、熟地15g、菟丝子20g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3)气阴两虚证治法:益气养阴推荐方药:参芪地黄汤加减。

北黄芪30g、山萸肉12g、太子参20g、熟地15g、淮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2g、首乌15g、菟丝子20g等。

中成药:肾炎康复片、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4)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补肝肾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山萸肉12g、熟地20g、淮山药20g、茯苓15g、丹皮15g、女贞子12g、旱连草20g、白芍15g、泽泻15g、枸杞15g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等。

(5)阴阳两虚证治法:阴阳双补推荐方药量:地黄饮子加减。

肉桂(另焗)10g、仙灵脾15g、山萸肉12g、熟地15g、茯苓15g、泽泻15g、淮山药20g、女贞子12g、旱连草20g、熟附子9g(先煎)等。

中成药:金水宝、百令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2.邪实诸证(1)湿浊证治法:祛湿化浊药物:五苓散加减,茯苓、猪苓、泽泻、半夏12g、白术15g、皮15g、白蔻仁12g、砂仁15g(后下)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2)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药物:黄连温胆汤加减,半夏、皮、黄连12g、黄芩12g、大黄15g、枳实15g、竹茹12g 。

中成药:黄葵胶囊等。

(3)水气证治法:行气利水药物:五皮饮加减,猪苓15g、泽泻15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桑白皮9g、薏苡仁20g等。

中成药:海昆肾喜胶囊、尿毒清颗粒等。

(4)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药物:桃红四物汤加减,丹参15g、桃仁10g、当归15g、红花12g、赤芍15g、泽兰12g、田七3g(冲服)等。

中成药:阿魏酸哌嗪片等。

(5)浊毒证治法:泄浊蠲毒药物:大黄甘草汤加减,大黄12g、甘草3g。

中成药:尿毒清颗粒等。

(二)肠道给药疗法根据病情,可给予中药保留灌肠,生大黄(后下)15—30g、附子10g、煅牡蛎50g、蒲公英50g、甘草6g等药物,水煎取液200ml,保持温度37—38℃,患者排尽大便,侧卧位,操作者将导管用石蜡油润滑管端,缓缓插入肛门约5—8cm,用胶布固定,松开螺丝夹、滴速每分钟滴左右,滴完拔管,让患者卧床休息,尽量保留灌肠45分钟以上。

一般每日1次,体质尚可,病情危重者可1日2次,5—7天为一疗程。

也可隔日1次,或1周2次。

亦可采用大肠水疗仪、中药结肠透析机等设备进行治疗。

(三)其他疗法(1)根据病情,可选择中药离子导入、中药塌渍(腰部)、中医透药治疗(双肾俞)、艾条灸(关元)、穴位贴敷(双肾俞、双足三里、双涌泉)、耳穴压丸(心、肾、神门、皮质下)、走罐(督脉、背部膀胱经)等疗法。

(2)针炙疗法:主穴:关元,三阴交。

配穴:热积膀胱加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命门火衰加命门,肾俞,百会,气滞血瘀加太冲,次髎,血海。

(四)科基础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消除可逆因素,如控制血压、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血容量不足、心衰、解除尿路梗阻等。

可参考《肾脏病学》第3版(王海燕主编,人民卫生,2008年)。

(五)护理1.饮食护理:优质低蛋白饮食、低盐、低脂、低磷饮食。

2.生活护理:慎起居、适劳逸、避风寒。

3.情志护理: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三、优化(一)对于晚期慢性肾衰临床表现为浊毒症患者,应用大黄甘草汤:大黄12g、甘草3g,颗粒剂、日一剂、每日一次,通过排泄大便,保持气机升降有序,改善恶心、呕吐症状,促进食欲改善。

(2018年度)(二)应用科室自拟方养血止痒合剂(生地、当归、川芎、赤芍、防风、麻黄、蝉衣、地肤子、苦参)将上药研末,过筛。

每次药浴时用沸水将药末冲泡10分钟,再根据每个人的耐受度,将水温调至42-45℃,外露浸泡30min,1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继续药浴,每月底进行瘙痒程度和量化评分,直至药浴3个月。

(2017年度)(三)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特色,应用科室自拟方升清降浊汤(葛根12g、大黄9g、黄连6g、半夏6g、苏叶9g、皮6g、白术12g、菟丝子12g、茯苓15g、党参15g、甘草6g、干姜9g、黄芪15g。

)水煎服,早、晚各180ml;大黄公牡汤(生大黄15g、制附子6g、煅牡蛎30g、蒲公英15g、益母草12g、丹参15g)水煎200ml,调节温度至37-38oC直肠滴入,每周五次。

(2016年度)(四)增加中医特色疗法人体主要通过肾脏、肠道、皮肤排泄毒素,肾脏功能衰竭,通过增加肠道排泄毒素可减轻肾脏负担,延缓慢性肾衰的进展;直肠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系统,药物通过直肠直接吸收,不通过胃肠道吸收,可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减轻恶心、呕吐等不适,增加中药治疗的依从性;慢性肾衰患者,应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选用泄浊排毒类中药,银黄降氮灌肠方:生大黄30g、牡蛎30g、公英30g、黄芪30g、丹参30g、槐米30g。

水煎300-400ml,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1-2次。

随证加减,加水500ml,煎取200ml。

每次取30ml,加生理盐水100ml,调节温度为38~42℃保留灌肠,嘱患者保留1小时,每日1次,3周为1疗程。

(2015年度)(五)增加相关中医操作,较去年增加了隔物灸、中药塌渍等外治疗法,关元位于脐下三寸,关乎一身之元气,肾俞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脏寄元阴元阳,为一身阴阳之根本,隔姜灸(关元)具有温补元气,中药塌渍(双肾俞)补益肾阴肾阳,调整一身之阴阳,可改善患者乏力倦怠等不适。

(2014年度)【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国医药科技,2002年)。

1.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显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有效: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稳定: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疾病疗效判定标准:显效:(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

(2)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20%。

(3)血肌酐降低≥120%;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有效:(1)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

(2)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增加≥10%。

(3)血肌酐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l项,即可判定。

稳定:(1)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

(2)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无降低,或增加<10%。

(3)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无效:(1)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2)生肌酐清除率或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3)血肌酐增加。

以上(1)为必备,(2)、(3)具备1项,即可判定。

(二)评价方法1.中医主要症状积分表。

中医主要症状疗效评定标准主要症状疗效率=(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2、主要实验室评价指标主要针对肾功能(血肌酐、血尿素氮、生肌酐清除率)等主要指标进行疗效评价。

2018年慢性肾衰诊疗方案难点分析及优化措施本科室对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诊疗方案进行总结及修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修改诊疗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总结诊疗过程中新经验,优化诊疗方案,为该病提供更为合理、规的治疗指导方案,2017年本科室对慢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疗规进行局部修订及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