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3.治疗方案制定: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

门诊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范文一、感冒(外感病)# (一)病因。

你知道吗?感冒这小毛病啊,就像个调皮的小怪兽,老是在我们身体抵抗力下降的时候来捣乱。

比如说天气突然变冷或者变热,咱没及时增减衣物,或者劳累过度了,正气不足,风邪啊、寒邪啊、热邪啊就趁机入侵我们的身体啦。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风寒感冒。

症状:那得了风寒感冒的人啊,就像被冷空气包裹着。

怕冷得厉害,还一个劲儿地打喷嚏、流清鼻涕,就像水龙头没关紧似的。

脑袋也疼,脖子发紧,有时候还咳嗽,咳痰也是白色稀痰。

治法:咱中医就得来个“驱寒散邪”的策略。

可以用麻黄汤或者荆防败毒散加减。

麻黄汤里麻黄就像个冲锋的小战士,能把毛孔打开,让寒邪从体表散出去;桂枝呢,就像个后勤保障员,帮助麻黄发挥作用。

要是觉得麻黄汤太猛了,荆防败毒散就比较温和,荆芥、防风就像两个把门的卫士,把风邪挡在外面。

食疗建议:这时候喝碗热乎乎的生姜红糖水就特别好。

生姜就像个小火炉,能让身体暖和起来,红糖呢,给身体补充点能量。

2. 风热感冒。

症状:风热感冒就不一样喽,就像身体里着了小火苗。

发热比较明显,体温可能一下子就上去了,还不怕冷,反而有点怕热。

喉咙疼得像被火烧一样,流的是黄鼻涕,咳嗽起来也是黄痰,舌尖红红的,就像小草莓。

治法:得用清热解毒、辛凉解表的方法。

银翘散就是个好方子。

金银花和连翘就像灭火的消防员,把身体里的热邪给扑灭。

薄荷呢,清清凉凉的,能让你感觉脑袋一下子清爽起来。

食疗建议:可以煮点薄荷粥。

薄荷的清凉加上大米的滋养,吃了会舒服很多。

二、胃脘痛(胃痛)# (一)病因。

胃脘痛啊,好多时候都是我们自己“作”出来的呢。

像饮食不规律啊,有时候暴饮暴食,吃了一堆油腻的、辛辣的、生冷的东西,把胃折腾得够呛。

还有啊,情绪不好也会影响胃,老生气、焦虑、压力大的时候,胃也跟着闹别扭。

# (二)辩证分型及诊疗。

1. 饮食停滞型。

症状:这种情况呢,胃里就像塞了个大石头,胀满得难受,打个嗝儿都有一股酸腐的味道,就像食物在胃里发酵了一样。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许多在特定病种诊疗方面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势。

1.感冒: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方案为“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中药中常用的药物有薄荷、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相比西医常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中医用药不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减少感冒的发作次数。

2.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为“平肝降压,调理气血”。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肝脏功能和气血的运行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降压的黄柏、丹参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疗效较温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服用。

3.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为“清热补肾,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肾功能受损和脾胃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能够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4.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为“活血化瘀,通经络”。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医强调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的目的。

相比西医的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5.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方案为“祛湿化痰,通经络”。

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是湿气内停和经络阻滞所致。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麦冬等。

相比西医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中医药物具有调理全身气血的功能,能够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从根本上调理高血脂患者的体质。

总的来说,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调理:中医强调以调理整体为主,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调节功能,使病人不易复发。

2.个体差异: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病史和身体的细节观察来进行诊断,能够找到病人的病情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例类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例类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例类型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系统,对一些疾病类型具有明显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疾病类型以及中医的诊疗方案。

1. 内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中医强调整体观察和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 在诊断方面,中医常运用舌诊、脉诊等方法,综合判断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中医治疗内科疾病通常采用中药治疗,根据病情调配草药,调理患者的阴阳平衡。

疾病类型举例- 消化系统疾病:中医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中医诊疗方案通常以调理脾胃功能、清热解毒为主。

- 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系统疾病也是中医所擅长的领域。

中医注重平衡气血,调节心脏功能。

- 免疫系统疾病:像过敏性鼻炎、银屑病等免疫系统疾病也常见中医治疗。

中医强调调整体内环境,以增强免疫力。

2. 外科疾病诊断与治疗- 中医外科诊断注重望诊和切诊,观察病灶和病变以及对应的脉象。

- 在治疗方面,中医常采用针刺、拔罐、艾灸等传统疗法,以促进气血循环和疏通经络。

疾病类型举例- 骨折和创伤:中医在治疗骨折和创伤方面有独特的方法。

常采用针灸、中药熏洗等手段促进骨折愈合和伤口愈合。

- 皮肤问题:中医对于疮疡、湿疹等皮肤问题也有独到的治疗方法。

中药外用、中药煎汤等都可以改善皮肤症状。

- 外科手术后康复:中医在外科手术后的康复中能够提供帮助,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缓解术后不适症状,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中医在内科和外科疾病的诊疗方案上具备一定的优势。

然而,应在临床实践中结合具体病情进行治疗,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取长补短,以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中医优势病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例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例中医诊疗方案
引言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优势病例,并提供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

病例一:消化不良
* 病情描述:患者常出现胃胀、消化不良等症状,食欲不振。

* 中医诊断:脾胃虚弱,气血运行不畅。

*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四君子汤加减。

- 饮食调理:避免油腻、辛辣食物,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

- 针灸疗法:针刺足三里穴、中脘穴等。

病例二:失眠
* 病情描述:患者难以入睡,睡眠浅,多梦多醒。

* 中医诊断:心火上扰,心神不宁。

*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安神定志丸。

-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激动。

- 中医按摩:按揉百会穴、心兑穴等。

病例三:过敏性鼻炎
* 病情描述:患者频繁打喷嚏、流鼻涕,眼睛发红。

* 中医诊断:气郁血瘀,鼻腔瘀阻。

* 中医治疗方案:
- 中药方剂:舒经活络汤。

- 穴位贴敷:贴敷迎香穴、攒竹穴等。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结论
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中药方剂、饮食
调理和针灸疗法等综合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和改善患者的生活
质量。

然而,在选择中医诊疗方案时,应注意综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请注意,引用的内容需要确认可靠性)
- [参考文献1]
- [参考文献2]
- [参考文献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406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目录

分科 序号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7
脱疽(闭塞性动脉硬化)
18
脱疽(糖尿病性足病)
19
臁疮(下肢溃疡)
20
水火烫伤(烧伤)
21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1
不孕病(多囊卵巢综合征)
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62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
63
尿血病(隐匿型肾小球肾炎)
64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65
肾劳(慢性间质性肾炎)
66
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
67
狼疮性肾炎
68
水肿病(成人微小病变肾病)
69
水肿病(特发性膜性肾病)
70
痛风肾病(尿酸性肾病)
71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72
疾病 对应序号
疾病名称
1
时行感冒(甲型H1N1流感)
2
风温肺热病(病毒性肺炎)(轻症)
3
布鲁氏菌病(慢性期)
4
登革热
5
肺痨(耐多药肺结核)
6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
7
急性咳嗽病
8
咳嗽病(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9
慢性咳嗽病
10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
11
肺炎喘嗽(支原体肺炎)
12
哮病(支气管哮喘)
12
目痒病(变应性结膜炎)
13
青风内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14
青盲(视神经萎缩)
15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一、病种概述与诊断本诊疗方案针对的是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上腹不适、饱胀、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等范畴。

根据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可明确诊断为慢性胃炎。

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慢性胃炎可分为以下几个证型:脾胃虚寒型:症状表现为胃痛喜温喜按,空腹时痛甚,得食则缓,泛吐清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肝胃不和型:胃痛常因情志因素诱发,嗳气、反酸,胸胁胀满,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胃阴不足型:胃痛隐隐,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胃络瘀血型:胃痛较剧,痛有定处,食后痛甚,或有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三、治疗方案选择根据辨证分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以中药内服为主,辅以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同时结合饮食与生活方式调整。

四、中药处方与剂量脾胃虚寒型:选用温中健脾、和胃止痛的方剂,如黄芪建中汤、理中丸等。

肝胃不和型:选用疏肝和胃、理气止痛的方剂,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等。

胃阴不足型:选用养阴益胃、生津止痛的方剂,如益胃汤、一贯煎等。

胃络瘀血型:选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方剂,如失笑散合丹参饮、桃红四物汤等。

具体药物剂量应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及年龄等因素进行调整,务必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原则。

五、针灸与推拿方法针灸与推拿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根据辨证分型选用相应穴位及手法。

针灸:脾胃虚寒型可选用足三里、中脘、神阙等穴;肝胃不和型可选用期门、太冲等穴;胃阴不足型可选用三阴交、太溪等穴;胃络瘀血型可选用血海、膈俞等穴。

推拿:通过按摩腹部及背部相应穴位,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止痛消食的作用。

推拿手法应轻柔,避免损伤胃黏膜。

六、饮食与生活方式建议饮食建议: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可根据辨证分型适当选用食疗方,如脾胃虚寒型可选用生姜、红枣等温性食物;胃阴不足型可选用山药、百合等养阴食物。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辨明病邪的性质,如风寒、风热等。

2. 中医治疗:根据辨证结果,中医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或使用中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选用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二、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持续入睡的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心神受损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失眠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针对失眠的不同原因,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柴胡泻肝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消化不良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选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养生习惯的改变同样重要。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严重时会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火上炎、肾阴虚等因素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高血压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肝火上炎、滋养肾阴等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疗方案:颈椎病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 刺激或压迫了 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交感神经,并由此产生颈、肩、上肢 系列表现的疾病,简称颈椎病。

颈椎病分为五型,即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 型。

中医理论认为,感受外邪、跌扑损伤、动作失度、可使项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故颈部疼痛、僵硬、酸胀;肝肾不足,气血亏损,督脉空虚,筋骨失养,气血不能养益脑窍,而出现头痛、头晕、耳鸣、【治疗】太阳,角孙,脑户,百会,后顶,强间等;神经根型加肩髃,肩醪, 肩贞,曲池,合谷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以上腧穴上电, 平补平泻, 留针30min qd 〈 2〉TDP 照射:局部,30min qd 〈 3〉拔罐:适量,5min qd 〈4〉中频脉冲电治疗:颈部及患部适当部位, 30min qd 〈5〉 颈椎病推拿:30min qd ①准备手法:先用滚法放松患者颈、肩背部的肌肉;接着,用拇指与食中三指拿捏颈项两旁的软组织由上而下操作。

医优势病种中 针灸推拿 医(针灸推拿)诊 耳聋;经络受阻, 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上肢疼痛麻木等症状。

以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双侧:风池,颈夹脊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T1夹脊。

椎动脉型加脑空,②治疗手法:用拇指指腹点揉风池、太阳、百会、风府、天宗、曲池、合谷等穴;弹拨缺盆、极泉、小海等穴;牵引颈部。

③结束手法:拍打肩背部和上肢;搓揉患肢肌肉;牵抖上肢。

【按语】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 结合2ml当归注射液+2ml骨肽注射液于C5-C6颈夹脊穴穴位注射。

qd,左右交替用,10日为一疗程,疗效较好。

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 务必配合颈部牵引3-5分钟,qd,疗效较满意。

针灸推拿结合治疗颈椎病可明显改善症状,尤其对颈型、椎动脉型、神经根型有较好的效果。

二:肩周炎肩周炎是以肩部长期固定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中医认为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中医常称为“漏肩风”、“五十肩”、“肩凝症”、“冻结肩”等。

【治疗】以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解除肩关节粘连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肩醪,肩贞,曲池, 合谷及痛点明显阿是穴等。

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 留针30min qd 〈2〉TDP照射:患部,30min qd〈3〉拔罐: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肩部及患部适当部位,30min qd〈5〉肩周炎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用滚法或拿揉法施术,重点在肩前部、三角肌部及肩后部,配合患肢的被动外展、旋外和旋内活动, 以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粘连松解。

②治疗手法:点压肩井、秉风、天宗、肩内陵、肩贞、肩髃等穴,并于粘连部位施弹拨手法,剥离粘连。

作环转摇动,拿捏法于肩周,然后上举搬法和后背搬法。

③结束手法: 用搓法从肩部到前臂,反复上下搓动结束治疗。

【按语】治疗中推拿搬法较为关键,是肩关节功能恢复主要手段,针对患者怕痛特点,可结合患者自行吊单杠锻炼和后背拉手锻炼等。

本病预后良好,一般功能均能恢复,且痊愈后很少复发,但有糖尿病史或结核病史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差。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与损伤,导致脊柱内外力学平衡失调,使椎间盘的髓核自破裂口突出,压迫腰骶脊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引起腰腿痛的一种病症。

此病为中医学中痹症之“腰痹”范畴。

病因由内因(解剖结构和发育上的缺陷)和外因(损伤和劳损,寒冷刺激)引起。

【治疗】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为治则。

采用〈1〉针刺治疗:穴取:腰部夹脊穴、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环跳、承扶、委中、承山,飞扬等穴,其中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 2〉TDP照射:腰部,30min qd 〈3〉拔罐:腰腿部适量,5min qd〈4〉中频脉冲电治疗:腰部及腿部适当部位,30min qd 〈 5〉腰突症推拿:30min qd①准备手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用按揉手法在患者脊柱两侧及臀部、下肢施术,以腰部为重点。

②治疗手法:双手掌重叠用力,沿脊柱由上至下按压腰臀部;再点压腰阳关、肾俞、环跳、承扶、委中等穴;并做与肌纤维垂直方向的弹拨法;强制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扳法,左右各1次;③结束手法:患者俯卧,采用四人牵引法,结束治疗,用宽腰围固定。

【按语】环跳穴的针刺方法是疾病疗效显着的关键,用5-7寸针针刺坐骨神经干,有下肢放电感及上电后下肢有抽动为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其作用有两方面: 是通过手法挤压,迫使髓核回纳;二是通过手法改变髓核和神经根的相对位置,从而解除了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

具体表现在直腿抬高法反复5次;腰椎定点斜扳法,左右各1次;四人牵引法等, 因此以上手法为治疗腰突症之关键手法。

四: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

中医学称其为面瘫,口眼喎斜。

病因由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面部经络引起。

【治疗】以散寒化湿,活血通络为治则。

采用〈1〉中频脉冲电治疗:面位,30min qd 〈2〉针刺治疗:穴取: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醪、颊车、地仓、水沟、迎香、合谷(对侧)、太冲(同侧)。

其中每日交替取一定数量腧穴上电,平补平泻,留针30min qd 〈3〉TDP照射:面部,30min qd〈4〉刺络闪罐:根据情况选颧醪、颊车、地仓中之一刺络闪罐,微微出血,隔日用。

【按语】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治疗首先要排除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可能,可采用CT进行排除。

早期面瘫可结合:①% NS100ml+青霉素640万U+地塞米松10mg(前三天)ivgtt 50d/min ②5 % GS 250ml+ 病毒唑ivgtt 50d/m in ③5 % GNS 250+ 654-2 15mg ivgtt 50d/min。

以上治疗连用5日。

针灸治疗面瘫具有卓效,是目前治疗本病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面部应避免风寒,必要时应戴口罩、眼罩;因眼睑闭合不全,灰尘容易侵入,每日点眼药水2〜3次,以预防感染。

周围性面瘫的预后与面神经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一般而言由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面瘫预后较好,而由病毒导致的面瘫(如亨特氏面瘫),预后较差。

五:浮针治疗疼痛症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准,在病痛周围(而不是在病痛局部)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沿浅筋膜(主要是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行进。

相对于传统针刺方法而言,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的病症。

浮针疗法治疗软组织伤痛具有疗效确切、见效快捷、操作简单、无副作用等特点。

获得2001年度解放军医疗成果二等奖。

【操作方法】㈠针刺前的准备⑴选择体位:有利医生操作的适应不同病症的体位,如仰卧位(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的进针点);伏卧位(取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点)⑵明确病痛点:病痛范围大,找出最痛点,不清选中央;病痛范围小,改变体位,明确痛点。

⑶确定进针点关系到疗效的好坏。

①多数情况下在距痛点6-8cm处;②多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这样便于操作和留针,但要是病痛在肋间,斜取肋间,效佳;③避开皮肤上的瘢痕、结节、破损等处④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⑤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最好不要有关节,否则,效果相对地差。

㈡消毒进针部位消毒和医者手指消毒: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

㈢针刺方法①进针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

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35°角左右刺入,略达肌层后再使针身退于皮下,可放倒针身,针尖沿皮下朝病灶推进,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

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

②运针作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把针芯放回保护套管,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

并以防感染。

③留针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为留针。

现取6小时左右,一般为24小时、或更长。

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

④出针在留针达到既定的时间后出针。

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两指拿捏浮针针座,不要捻转提插,慢慢将软管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

出针也可由患者自己或家人完成。

【按语】浮针疗法安全可靠,疗效快捷确切。

但疗效关键取决于以下三点: 一是明确病灶位置,二是扫散幅度大小(光射效应),三是即时效果如何。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安全有效的目的。

1.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较易感染。

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

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2.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3.针刺的部位一般应选在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部位。

关节活动度较大,一般不宜选用,可在关节附近进针。

另外也不要太靠近腰带的部位,因为腰带的活动或紧束常影响针体的固定。

4.根据情况,进针点可以选择在离病灶较远的地方,但浮针进针点和病痛部位之间尽量不能有关节。

否则,疗效相对地差。

尤其是外侧(伸面),不要跨关节浮针治疗为佳。

5.短期内局部用过封闭疗法,也不宜用浮针疗法。

6.外观红肿或发热的病痛,如痛风急性期,效果不如外观没有变化的,如网球肘。

7.留针过程中要嘱咐病人控制运动量,不能出汗。

8.浮针疗法仅仅作用在皮下,方向要求准确无误,深浅掌握得要好,强调“治神”。

五:青春期座疮自血疗法青春期座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中医学称其为粉刺。

病因由素体阳热偏盛,加之青春期生机旺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壅,气血郁滞,蕴阻肌肤,而发本病。

【治疗】以清热解毒,调节机体功能为治则。

采用自血疗法:先于患者肱静脉处用5ml 一次性注射器抽取2-3ml静脉血,然后取一侧足三里行穴位注射。

左右足三里交替用,隔10日一次。

【按语】注射足三里时要有穴位得起的强烈感,疗效较好。

六:银质针针刺疗法银质针针刺疗法,它在治痛方面有独特的远期疗效【适应症及禁忌症】适应症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痛症:(1)颈肩臂痛(2)腰臀腿痛(3)头部与面部痛(4)肩周炎(5)膝关节痛(6)跟底痛(2)胸闷、气短、失眠、心悸。

禁忌症:(1)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肾功能衰竭者(2)月经期、妊娠或贫血衰弱者(3)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

【操作步骤】1.依针刺治疗需要采取相应舒适的体位,如头颈背部采用坐位, 并取颈部前屈位。

腰部或臀部则采取俯卧、侧卧体位,股内侧部或膝踝关节部取仰卧位,以利于操作而且可以避免晕针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