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合集下载

于丹论语心得(优秀5篇)

于丹论语心得(优秀5篇)

于丹论语心得(优秀5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就非常有必需要心得体会,从而不绝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应当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于丹论语心得(优秀5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于丹论语心得篇一我们今日已经阔别了产生孝道的宗法社会,父子的关系已经不存在跟君臣关系的对应,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孝”已经过时了?是不是在今日这样一种人人公平、法律公正的`社会里,”孝”就不是做人的根本了呢?有一天,颜回、子路跟老师在一起闲谈。

老师说:”你们每个人都说说本身的志向吧。

”子路说:”我的志向就是,衣裳、车马这些好东西,与伙伴一起享用,用坏了也没有什么埋怨。

这就是我的愿望。

”颜回说:”我的愿望呢,就是一个人不常常夸耀本身,也不。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二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校长推举给我们的《于丹心得》这本书,简单的一百多页字却足以让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的心灵都有所触动。

我也不例外,读完这本书,我对生活中的许多人许多事都有了重新的定义,并试着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一切。

这本书重要叙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梦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的每一个小故事都告知我们很多的人生哲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

这本书给我感受最为深刻的就是天地人之道中的“读《论语》我们会发觉,孔夫子教育同学时很少疾言厉色,他通常是用缓和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

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

”这一段。

说实话,作为老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一年的我面对这个称号真觉得惭愧,想想我对同学的态度,往往是以一副严厉的面孔显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做错了事犯了错误,要么责备要么批判教育,很少用一种平和的、从容不迫的心态来和同学平心静气的谈论,然后把道理给他们一一讲清晰。

我知道我的这种教学态度就像书中所说的“我们见到一些老师声色俱厉,常常责备他的同学不该如何如何。

那是这个老师没有到境界,真正的老师会像孔夫子这样,平和地跟同学商议着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6篇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6篇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2) 优秀范文: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 (2)精选6篇(一)《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和总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著作。

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和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先,孔子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强调个人的修养和家庭的和谐是治理国家和平天下的基础。

只有一个人先修身养性,做到言行一致,守法道德,才能更好地管理家庭和治理国家;而一个家庭和睦、亲密无间,才能培养出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个思想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是成就一个人和一个国家的基础。

其次,孔子注重教育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行和才能的有效途径。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有道德和智慧的人,而不仅仅是培养一些技能和知识。

他提倡学习而不虚心学习,强调了对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比如要善于思考、善于提问、善于总结等等。

这使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仅要追求知识的积累,更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德行和智慧,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中庸之道和礼仪之讲究。

他认为人应该追求内外的和谐,既要遵循天理,又要尊重人伦关系。

中庸之道是平衡的,是避免极端和偏激的思维和行为。

而礼仪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使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做事应该量力而行,不过分追求个人的利益,要以大局为重;同时,更要学会与人相处,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关爱。

最后,通过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我认识到孔子思想是深刻的,包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

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借鉴孔子思想中的优秀品质,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教育、追求中庸之道和礼仪之讲究等,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

综上所述,学习于丹的《论语》心得体会使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通过学习,我更加明白了孔子思想的智慧和其对人生的思考,这些都对我今后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丹论语心得全文

于丹论语心得全文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于丹论语心得全文篇一:论语心得体会3论语心得体会3一、学到源头自然明。

为学如初,成就有余。

二、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赋予礼乐以灵魂。

三、为人处事时刻不忘本,时刻清醒的认识我是谁。

四、历史才是真正的成功学。

历史是民族的根,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民族的生机。

五、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正其意,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居其功。

六、做人一定要有目标,但目的性的事不要太多。

有所欲无所图。

真正的成功者的心态是“我能为你做什么”。

七、找到自己的路,心明了,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八、教育的目标是把崇高的人性唤醒。

九、人之所以出差错就在于,该做的没做,不该做的做了。

不要问该不该去做,孔子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正是孔子义的精神所在。

十、对事,对物,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十一、活得坦然,我想我们会过得很幸福,十二、凡事问自己:你尽力了吗?动有三层动手、动脑、动心。

还要用心,不要操心、烦心。

【论语心得体会3扩展阅读】[推荐]:班主任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半年工作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培训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入党申请书范文军训感言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格式,心得体会的写法心得体会的写作实际上是一个慎思的过程。

慎思的过程一定是一个批判吸收的过程,知识的实践一定不能脱离了实践,环境和我们自身的各种特点。

慎思的过程就是要搞清楚哪些是适合自己的知识,哪些虽然适合他人但是不一定适合自己。

而这个过程正好是明辩之的过程,吸收知识的过程一定是辨证的和批判的。

写作模式心得的写作模式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达到了有所思,有所悟,就算达到了目的。

写心得的过程正好也是我们归纳整理已有知识的一个过程,只有把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清楚了,后面的实践和知识应用才可能灵活。

1.我听到或读书读到了什么内容?2.这句话用你理解的方式进行复述。

3.原来是否有该观点类似的知识。

4.原来是否有基于该观点的相关实践。

5.该知识或观点好的方面或待需要进一步论证方面。

于丹《论语》心得范文5篇

于丹《论语》心得范文5篇

于丹《论语》心得范文5篇a;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于丹论语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论语心得1现在,很多人的理想非常远大,用一个词形容就是雄心壮志。

而《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谈到理想时,却不认为理想越远大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这个人内心的信念。

这段话出自《论语·先进·侍坐》,是孔子让学生们各自说说自己的理想。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说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只有曾皙和他们不同,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段话里,曾皙说,我的理想是到了暮春时节,就是阴历的三月,穿上新做的春装,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陪同几个成年朋友,再带上一批孩子,大家一起去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到沂水旁边的舞台上,沐浴春风,最后大家高高兴兴唱着歌回去。

孔子听了他的理想,长叹一声说:“我的理想和你一样啊!”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好像曾皙做的都是日常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治国安邦的大理想。

但他的内心非常充实。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位青年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奋斗的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

所以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倾诉。

当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的一间小屋里读书。

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青年见墙角里放置着一个很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周围却没有柴禾,于是便出去寻拾。

他在外面拾了一捆枯枝回来,从河里装满一壶水,放在了灶台上,堆放了些柴禾便烧了起来。

可是由于水壶太大,一捆柴禾烧尽了,水也没有烧开。

于是他跑出去继续寻拾柴禾,等拾到足够的柴禾回来时,那一壶水已经凉得差不多了。

这回他变得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寻拾了很多柴禾,由于柴禾准备得充足,一壶水不一会儿就被烧开了。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篇一于丹的“《论语》心得”是本学期我校规定的必读书目之一,全文是用七大部分来解读《论语》的,分别是“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及“人生之道”。

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体悟经典的普适智慧。

同时为她的这种崇高的境界而感动。

同时让我们领略到有这样一种智慧,那就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对自己工作和朋友的理智看待。

人生不得意事常八九。

那么如果人生有了缺憾之事,如果我们遭遇不得意之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生活呢?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能有什么启示呢?书中令我印象较深的是《于丹〈论语〉心得之二——心灵之道》。

“每个人一生中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听你讲道理但是你没去跟他讲,就叫“失人”,你就把这个人错过了,不好相反,假如这个人根本就不可理喻而你偏和他讲道理,那就要“失言”,也不好。

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做一个别人愿意和自己交流,也可以和他人交流的人,最关键的是我们要有个敞亮的心怀。

这种心境和胸怀,既可以弥补先天的遗憾,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同时能使自己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使自己生命饱满、充盈,让自己有一种大欢欣,让自己的人生有最大的效率,让自己的每天进行着新鲜的轮回,并且把这些新鲜的养分疏导给他人。

于丹教授同时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果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全不同的人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事实,但我们可以改变看待这些事实的态度。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

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精选19篇)于丹教授论语心得篇1《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

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8篇)学习于丹论语篇1最近一直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

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曾经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个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也许,这样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确实很难做到,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3篇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3篇

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3篇于丹《论语》心得体会13篇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与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自信无限》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

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

鼹鼠饮河,果腹而已。

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

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

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

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

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

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

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

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

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

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

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我们可以想一想,范蠡他可以说是个成功人士,他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几个愿望他都能一个人一生做到。

其实我现在如果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都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

你看看范蠡一生他都做到了。

这是为什么,其实是在于他永远敢于否定自己。

他永远可以去做得更远。

所以其实有很多人,他之所以不愿意伸手去帮助他人,是因为他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

他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

君子不器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但是很好。

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

器是器皿的器。

也就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

我就是一个瓶子,或者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者我就是一辆火车。

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

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他是流动的、变化的、提升的,他可以应时运。

温暖世道农村妇女亦是圣贤当一个人可以这样的时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怀始宽,他还有什么仁爱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实,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了当下的行为。

你可不可以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样一种内心的友善呢?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种道德、一种伦理的支点。

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中央电视台,最大的媒体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全年度中国一些普通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后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

然后他们最后的颁奖盛典,每一个人会有一座封杯,上面盖着一个幕布,掀开上面都会有四个字,是这个推委会给他们的一个评定词。

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

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去赡养这个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

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

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

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家人。

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

其实这个人的最后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如果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

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

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

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

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

篇二:指出于丹谬解《论语》的三篇网文《三联生活周刊》读者来信评于丹教授“讲授《论语》心得”的文章——《鸡子馄饨》“除非有硬伤,我会让人立即通知我,并且马上改正。

至于理论探讨,我的态度是三个字——不争论。

”易中天教授至理名言。

楼难看一点没关系,只要能经得住地震。

可如果地基打不牢,房子再漂亮,砸死人也是早晚的事。

于丹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论语》心得”,想来是想以《论语》为地基来盖自己的大楼吧。

“音形义”是理解一切文章的基础。

于教授是在电视台录像,“口传心授”,无字形可言。

但音、义之误,比比皆是。

先说错音。

开坛第一讲中的“天地混沌如鸡子”,“混沌”,h ùndùn念成了“húntún”——离“馄饨”不远了。

余者念错的——如“便辟”(便,pián误读为biàn——离“便秘”不远了)、“无适也”(适,dí误读为shì)、“大庇天下寒士”(庇,b ì误读为pì)、“讷于言”(讷,nè误读为nà)、“吾与点也”(与,yù误读为yǔ)——真是不胜枚举。

这些字大凡现在好好上完了高中的人都不该读错的。

再说错义。

“小人怀土”,土应训为本土、乡土,教授说是家里的房子。

“乡党称弟”,弟即孝悌之悌(儿女对父母好为“孝”,弟妹对哥姐好为“悌”),读如tì,教授不仅按d ì读了,也按“兄弟”解了,于是“乡党之人都称赞他具有“悌”这种美德”就成了“乡党都引以为兄弟”……至于《交友之道》一篇,则是从头到尾都建筑在误读的基础之上。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于丹教授把“谅”(诚信)解释为“宽容”;“便辟”(谄媚奉承)解释为“脾气暴噪”;“善柔”(工于媚悦,背后反复)解释为“优柔寡断”;“便佞”(夸夸其谈)解释为“心怀鬼胎”(至于把“友”字“结交”之义解为了“朋友”,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由此生发,讲了整整一节课——正如在豆腐渣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古怪的大楼,偏偏说孔老夫子当年就住在这样的屋子里。

只要通读过任何一种带注疏的《论语》——从三国何晏到现代杨伯峻——上述望字生音,望文生义的问题就不会出现。

就连画漫画的蔡志忠,也要比于丹教授严谨得多。

于教授这样讲了,央视这样播了,15岁的孩子们就这样信了。

这是在努力地弘扬传统,还是在变相地杀死文化呢?既然于教授是讲《论语》的,就应该知道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因此,予“虽不敏”,“不敢不告也”!然而我更希望是我辈读书太少,于教授腹笥渊博,自有所本。

期盼教授能拨冗撰文,以教面墙。

天津梦泽论于丹《论语心得》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2007-03-16 15:01:01)【内容摘要】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对《论语》文本存在两处明显误读,本文通过引证历代注疏家及近现代学者对论语的注解证明了于丹教授释义的失误,同时给出符合作者本意的正确释读。

【关键字】《论语心得》历代注疏近现代学者注释正确释义近日央视《百家讲坛》播出的于丹《论语心得》使人受益匪浅,但在观看过程中,鄙人不无遗憾地发现了于丹教授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在此提出,以供大家探讨。

《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诸子集成·论语正义》,357页页,中华书局,1978年)其一,对“谅”字的误读。

于丹教授把文中的“谅”解释为“宽容”,认为孔子的“友谅”是指与“宽容的人交朋友”。

遗憾的是,历代注疏家无一例外地把此处的“谅”解释为“信实、诚实”,毫无分歧。

于丹教授这里以古虑今,忽视了词义随时代演变的特性。

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谅,信也。

方言众信曰谅。

《周南》、《召南》,卫之语也。

经传或假‘亮’为‘谅’。

从言,京声。

力让切。

十部。

”(《说文解字注》,9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信,诚也。

《释诂》:‘诚,信也。

从人言。

’《序》说:‘会意,曰信、武是也。

人言则无不信者,故从人言。

’息晋切。

十二部。

”(《说文解字注》,9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王念孙在给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序时曾指出:“《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

”(《说文解字注》,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江沅在此书后序中也提到:“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意而已。

先生发明本意之要,在善推许书每字之本义而已矣。

”(《说文解字注》,78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由此,我们知道,“谅”本义为“诚”,即诚实、信实的意思。

那么《论语》中“友谅”的“谅”用的是其本义吗?通过查阅历代注疏家对《论语》的注解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梁黄侃在其《论语义疏》中说:“云‘友谅’者,二益也。

所友得有信之人也。

谅,信也。

”(《论语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义疏》278页,中华书局,1998年)宋代邢炳也持相同意见,他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

”(《论语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注疏》,450页,中华书局,1998年)朱熹的《论语集注》认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论语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集注》,658页,中华书局,1998年)清代刘宝楠也与以上各家之言无异,他在其《论语正义》中说:“据何注则三友三乐皆指人君言。

直者能正言极谏,谅者能患信不欺,多闻者能识政治之。

”(《论语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正义》,983页,中华书局,1998年)康有为给论语作注时则完全引用了朱熹的解释,他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论语注》,251页,中华书局,1984年)不仅历代注疏大家都无一例外地将“谅”释为“诚实、信实”,近现代的研究者也都持相同观点。

无论是探究词义演变发展的《辞源》,还是讲求释义周全精准的《辞海》,在“谅”字“信实、诚信”的义项下都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论语·季氏》中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作为例句。

丁纪在对“谅”字作注释时,采用了朱熹的观点:“谅,诚实可信。

友谅,朱子谓‘则进于诚’。

”(《论语读诠》,456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5年)文选德在其《论语诠释》中说:“关于‘谅’字,这里德‘谅’字是从积极意义上说的,意即诚实守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