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树cha02
判断一棵树是否为满二叉树的算法c语言

判断一棵树是否为满二叉树的算法c语言判断一棵树是否为满二叉树的算法(C语言)满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每个节点要么没有子节点,要么有两个子节点。
判断一棵树是否为满二叉树的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1. 定义二叉树的数据结构在C语言中,可以使用结构体定义二叉树的节点。
每个节点包含一个数据域和两个指针域,分别指向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cstruct TreeNode {int data;struct TreeNode* left;struct TreeNode* right;};```2. 实现判断函数编写一个递归函数,用于判断给定二叉树是否为满二叉树。
函数的输入参数为根节点指针,返回值为布尔类型。
```cint isFullBinaryTree(struct TreeNode* root) {// 如果根节点为空,则返回真if (root == NULL) {return 1;}// 如果只有一个子节点或没有子节点,则返回假if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root->left != NULL && root->right == NULL)) {return 0;}// 递归判断左子树和右子树return isFullBinaryTree(root->left) && isFullBinaryTree(root->right);}```3. 测试样例可以编写一些测试样例来验证判断函数的正确性。
例如,下面是一个满二叉树和一个非满二叉树的示例:```cint main() {// 满二叉树struct TreeNode* root1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data = 1;root1->lef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left->data = 2;root1->left->lef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left->left->data = 4;root1->left->left->left = NULL;root1->left->left->right = NULL;root1->left->righ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left->right->data = 5;root1->left->right->left = NULL;root1->left->right->right = NULL;root1->righ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right->data = 3;root1->right->lef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right->left->data = 6;root1->right->left->left = NULL;root1->right->left->right = NULL;root1->right->righ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1->right->right->data = 7;root1->right->right->left = NULL;root1->right->right->right = NULL;// 非满二叉树struct TreeNode* root2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2->data = 1;root2->lef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2->left->data = 2;root2->left->lef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2->left->left->data = 4;root2->left->left->left = NULL;root2->left->left->right = NULL;root2->righ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2->right->data = 3;root2->right->left = NULL;root2->right->right = (struct TreeNode*)malloc(sizeof(struct TreeNode));root2->right->right->data = 7;root2->right->right->left = NULL;root2->right->right->right = NULL;// 判断是否为满二叉树if (isFullBinaryTree(root1)) {printf("root1是满二叉树\n");} else {printf("root1不是满二叉树\n");}if (isFullBinaryTree(root2)) {printf("root2是满二叉树\n");} else {printf("root2不是满二叉树\n");}return 0;}```运行上述代码,输出结果为:```root1是满二叉树root2不是满二叉树```根据以上算法和示例,我们可以判断一棵树是否为满二叉树。
简单的测量树高方法

简单的测量树高方法
嘿,咱来说说简单的测量树高的方法哈。
有一回啊,我带着我家孩子去公园玩。
孩子突然指着一棵大树问我:“爸爸,这棵树有多高呀?”哎呀,这可把我给问住了。
咱先说说第一个方法吧,影子法。
找个有太阳的日子,把一根直直的棍子插在地上,等太阳把棍子和树的影子都照出来。
然后量一量棍子的长度和它影子的长度,再量一量树影子的长度。
用比例一算,就能大概知道树有多高了。
我和孩子就赶紧找了根小木棍,插在地上。
孩子可兴奋了,拿着尺子量来量去,还不停地问我对不对。
还有一个方法是三角函数法。
要是你有点数学基础就更好啦。
站在离树一定距离的地方,然后仰起头看树顶,估计一下你看树的角度。
再用尺子量一下你到树的距离。
通过三角函数就能算出树的高度。
我给孩子大概讲了讲这个方法,孩子听得似懂非懂的,不过还是觉得很神奇。
最后啊,要是实在不会这些方法,还可以用比较法。
找个你知道高度的东西,比如电线杆啥的,站在树旁边比较一
下。
虽然不是很准确,但也能大概知道树的高度。
我就带着孩子找到了一根电线杆,让孩子看看树和电线杆哪个高。
孩子一边看一边说:“爸爸,我觉得树比电线杆高多了。
”
所以啊,测量树高的方法有很多,简单的方法也能让我们满足一下好奇心。
下次你要是也想知道树有多高,就可以试试这些方法哦。
园林测量树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园林树木作为城市绿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着园林景观的美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为了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情况,为园林设计、管理和养护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进行了本次园林测量树木实验。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了解园林树木生长状况,为园林设计和养护提供数据支持。
3.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四、实验地点XX市XX公园五、实验材料与设备1. 树木测量工具:皮尺、测高仪、量角器、指南针等。
2. 记录工具:笔记本、笔等。
3. 实验小组:XXX、XXX、XXX等。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1. 树木定位:使用指南针确定树木的朝向,并用皮尺测量树木距离公园边界或重要景点的距离。
2. 树木高度测量:使用测高仪测量树木高度,记录数据。
3. 树干直径测量:使用皮尺测量树木胸径(距地面1.3米处),记录数据。
4. 树冠面积测量:使用量角器测量树冠投影的长和宽,计算树冠面积。
5. 树木生长状况观察:观察树木的生长状况,如枝叶茂盛程度、病虫害情况等,并记录。
6. 数据记录与分析:将测量数据记录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高度测量结果:本次实验共测量了20棵树木,平均高度为XX米。
2. 树木胸径测量结果:平均胸径为XX厘米。
3. 树冠面积测量结果:平均树冠面积为XX平方米。
4. 树木生长状况分析:大多数树木生长状况良好,枝叶茂盛,病虫害较少。
部分树木存在枝叶稀疏、病虫害较重等问题。
八、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成功地掌握了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测量数据,了解园林树木的生长状况,为园林设计和养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3. 提出了以下建议:a. 加强树木养护管理,特别是病虫害防治。
b. 定期进行树木修剪,保持树木形态美观。
c. 合理配置树木,提高园林景观效果。
九、实验总结本次园林测量树木实验,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园林树木的生长状况,掌握了园林树木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测树学学习教案

测树学PPT学习教案第一章:测树学概述1.1 学习目标了解测树学的定义、作用和意义掌握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了解测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2 教学内容测树学的定义和意义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测树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的相关概念和图片通过实例讲解测树学的作用和意义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二章:测量学基础2.1 学习目标掌握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使用测量工具和仪器了解测量学在测树学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测量学在测树学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三章:树高和胸径测量3.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高和胸径的方法掌握计算树木体积的公式和技巧了解树高和胸径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3.2 教学内容树高和胸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计算树木体积的公式和技巧树高和胸径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高和胸径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四章: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4.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的方法掌握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4.2 教学内容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方法和步骤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冠结构和树干形态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五章: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5.1 学习目标学会测量树木生长和死亡的方法掌握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了解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5.2 教学内容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方法和步骤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在测树学中的应用5.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木生长和死亡测量的方法和步骤演示测量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5.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六章: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6.1 学习目标掌握测树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方法学会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测树数据了解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树学中的应用6.2 教学内容测树数据的整理和处理方法统计学方法在测树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测树学中的具体实例6.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演示引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际测树数据6.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数据处理与分析练习的情况学生对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第七章: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7.1 学习目标学会进行树木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掌握树木资源评估的原则和方法了解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测树学中的应用7.2 教学内容树木资源调查的方法和技巧树木资源评估的原则和方法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在测树学中的具体实例7.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树木资源调查与评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地调查和评估的演示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7.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地调查和评估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八章: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8.1 学习目标了解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掌握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学会利用测树学信息制定林业管理计划8.2 教学内容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领域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林业管理计划制定中测树学信息的利用8.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实例分析测树学信息在林业管理计划制定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8.4 教学评估学生对测树学在林业管理中应用的理解程度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和讨论的情况第九章:现代测树技术及其发展9.1 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掌握现代测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利用现代测树技术进行树木测量和评估9.2 教学内容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现代测树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利用现代测树技术进行树木测量和评估的实例9.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现代测树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演示现代测树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步骤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9.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际操作练习的情况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的表现第十章:测树学实验与实习10.1 学习目标巩固和加深对测树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实验与实习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0.2 教学内容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内容和步骤测树学实验与实习中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10.3 教学方法采用PPT展示测树学实验与实习的内容和步骤在实验室和实地进行实验与实习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问题解决练习10.4 教学评估学生完成实验与实习的情况学生对实验与实习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展示重点和难点解析1. 测树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这是测树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后续内容至关重要。
测树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测树工具,如测高仪、量角器、皮尺等。
3. 熟悉树木生长量、树高、胸径等基本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包括树木年轮的观察和计算。
二、实验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三、实验地点XX林业试验站四、实验材料1. 测高仪2. 量角器3. 皮尺4. 树木样株5. 树木年轮样本五、实验内容1. 树木生长量测量- 使用测高仪测量树木高度。
- 使用皮尺测量树木胸径。
- 记录树木生长量数据。
2. 树木年龄测定- 观察树木年轮样本,确定树木年龄。
- 学习树木年轮的形成和生长特点。
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 根据测量数据,计算树木的径级、形数、材积等生长指标。
- 分析树木生长规律。
六、实验步骤1. 树木生长量测量- 将测高仪放置在树木正前方,调整至与树木顶部平齐。
- 启动测高仪,读取树木高度数据。
- 使用皮尺从树木基部量至胸高处,记录胸径数据。
2. 树木年龄测定- 取树木年轮样本,观察树木年轮的排列和特点。
- 计算树木年龄,即年轮数目。
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 根据树木胸径和树高数据,计算树木的径级、形数、材积等生长指标。
- 分析树木生长规律。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树木生长量测量结果- 树木高度:XX米- 树木胸径:XX厘米2. 树木年龄测定结果- 树木年龄:XX年3. 树木生长指标计算结果- 树木径级:XX级- 树木形数:XX- 树木材积:XX立方米八、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测树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了使用测树工具,如测高仪、量角器、皮尺等。
3. 熟悉了树木生长量、树高、胸径等基本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 了解树木年龄的测定方法,包括树木年轮的观察和计算。
九、实验心得1. 测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测树技术。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细节,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古树 测龄 方法

古树测龄方法以古树测龄方法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古树测龄方法,包括树轮计数法、放射性碳测年法和古树根部分析法。
一、树轮计数法树轮计数法是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古树测龄方法。
树木的树干横截面上可以看到一层一层的树轮,每一层树轮代表着一年的生长情况。
通过数树轮的数量,就可以得知树木的年龄。
在使用树轮计数法时,需要选择一棵完整的树木,然后用锯子将树干锯断。
通过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树干横截面,数清楚树轮的数量即可得到树木的年龄。
二、放射性碳测年法放射性碳测年法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碳14的衰变来测定树木年龄的方法。
放射性碳14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天然放射性同位素,它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中也包括放射性碳14。
当树木死亡后,它不再吸收新的放射性碳14,而原有的放射性碳14则以恒定的速率衰变。
使用放射性碳测年法时,需要从树木的树干或树枝中提取样本,然后送至实验室进行测试。
通过测量样本中放射性碳14的含量,结合已知的半衰期,就可以计算出树木的年龄。
三、古树根部分析法古树根部分析法是一种通过观察树木根部结构来推测树木年龄的方法。
树木的根部通常在地下生长,并且随着树龄的增长,根部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根部的粗细、分支情况以及根系的扩展范围,可以初步判断树木的年龄。
在使用古树根部分析法时,需要将树木的根部暴露在地面上,然后仔细观察根部的形态。
通常情况下,树木的根部会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分支,随着树木年龄的增长,根部会更加粗壮,并且分支也会更加丰富。
古树测龄方法是研究树木年龄的重要手段,而以上介绍的树轮计数法、放射性碳测年法和古树根部分析法是其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古树的年龄,为古树保护和生态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测量树的高度的方法

测量树的高度的方法在森林中,每一棵树都有着不同的高度,它们是自然界的珍贵财富。
测量树的高度是森林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那么,测量树的高度有哪些方法呢?一、目测法目测法是最简单、最方便的测量树高的方法,它适用于树高不太高的情况。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站在树的底部,用肉眼估算树干的高度。
2.用测量工具(如卷尺)测量站在树底部的距离。
3.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树的高度。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误差较大,只适用于树高较矮的情况,不能适用于高大的树木。
二、斜杆法斜杆法是一种较为准确的测量树高的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根据斜杆的长度和角度来测量树的高度。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在离树较远的地方,竖立一根斜杆,使其与树的顶端相切,测量斜杆的长度和与树的倾斜角度。
2.利用三角函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树的高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较高,误差较小,适用于树高较高的情况。
但是,操作过程较为繁琐,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
三、激光测距法激光测距法是一种先进的测量树高的方法,它利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树的高度,具有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误差小的优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站在树的底部,将激光测距仪对准树的顶端,按下测量键。
2.激光测距仪会自动测量出树的高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测量精度高、误差小,适用于树高较高的情况。
但是,激光测距仪价格较高,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四、无人机测量法无人机测量法是一种新兴的测量树高的方法,它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相机和激光测距仪对树木进行测量,具有测量精度高、误差小、操作简便的优点。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无人机搭载的相机和激光测距仪对准树的顶端,按下测量键。
2.无人机会自动飞行,搭载的相机和激光测距仪会自动测量出树的高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误差小、操作简便,适用于树高较高的情况。
但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和经验,以及一定的经济实力。
总之,测量树高是森林管理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测量树高度实验报告

测量树高度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树的高度,学习和掌握测量高度的方法和技巧,以及了解树木的生长原理。
实验原理:测量树木的高度是通过三角测量法来实现的。
在实验中,需要使用测量尺、测量杆以及测距仪等工具来完成测量。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开始前,需要确定一个测量起点,即在树木的底部选择一个固定点,以此作为测量的基准点。
2. 使用测量尺或测量杆,测量从测量起点到树木顶部的垂直距离。
如果树木高度超过测量尺或测量杆的范围,可以使用测距仪等工具进行测量。
3.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确保测量尺或测量杆与地面保持垂直,并与树木的主轴相对齐,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 如果树木比较倾斜,可以使用倾斜测量法来测量其高度。
在倾斜测量中,需要使用三角计算来确定树木的实际高度。
5. 重复测量两次或多次,求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实验数据:树木高度测量结果如下:第一次测量:12.5米第二次测量:12.3米第三次测量:12.4米实验结果:树木的平均高度为12.4米。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尺、测量杆以及测距仪等工具来测量树木的高度。
在测量过程中,我注意到测量尺或测量杆要与地面垂直,并与树木的主轴相对齐,这样可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重复测量多次并求平均值可以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了倾斜测量法。
当树木倾斜时,使用倾斜测量法可以通过三角计算来确定树木的实际高度,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技巧。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树木的生长原理,并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了我的测量技巧。
我相信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将有很大的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林分调查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第二节标准地调查第一节林分调查因子本节重点: 概念本节目录一.林分二.林分调查因子一、林分Stand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结构相同且与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为林分。
二、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调查因子一.Stand description factor二.能反映林分数量和质量特征的因子 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起源林层(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平均胸径平均高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分蓄积量林木质量(一)Stand origin1.分类天然林 natural stand(forest)人工林 artificial stand (planted forest)飞播林:单列,或人工2.确定1)访问,考察已有资料2)现地:林分特征1.意义(二)Storey1.定义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
2.分类单层林 single-storied stand复层林 multi-storied stand3.表示4.划分标准2、分类①单层林single-storied stand明显地只具有一个林层同龄、喜光的纯林、立地差②复层林multi-storied stand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明显林层3、表示上→下,Ⅰ→Ⅱ→Ⅲ(罗马数字)…主林层:蓄积量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林层次林层4、划分标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2003)中规定划分林层的标准是:(1)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2)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3)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4)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它林层郁闭度大于0.2。
(三)Species Composition1.定义组成林分的树种成分林分内各林层、各树种蓄积量所占的比重2.树种组成系数某树种的M(或G)/林分总M(或总G)3.写法4.应用5.分类5、分类①纯林pure stand由一个树种组成的的林分②混交林mixed stand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的林分实践上65%4、写法①十分法表示②复林层分林层写③优势树种写在前优势树种: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④M相等,主要树种写在前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
⑤组成系数2%≤ <-5%“+”表示<2%“-”表示(四)Stand Age1.定义树木自种子萌发后生长的年数为树木的年龄。
2.表示年龄级(组)age class龄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3.分类4.确定5.计算3、分类3、分类①同龄林even-aged stand林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林分相对同龄林、绝对同龄林②异龄林uneven-aged stand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全龄林all aged stand同龄林的分类绝对同龄林absolute even-aged stand林木年龄完全相同的林分。
相对同龄林relative even-aged stand组成林分的林木年龄相差不足一个龄级的林分4、确定①目测②年轮③轮生枝④查造林技术档案⑤生长锥测定5、计算①株数少:算数平均值②株数多:断面积加权年龄断面积加权(五)Average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1.林分平均胸径2.林分算数平均胸径3.确定①同龄纯林:最细树胸径/林分平均直径=0.4-0.5②同龄纯林:最粗树胸径/林分平均直径=1.7-1.8③目测中等粗细的树木3-5株,实测,取算数平均值1、林分平均胸径林分平均胸径是林分内林木胸径的平方平均数林分平均胸径③应用:例题:某林分各径阶株数合计如下图,求算该林分平均直径(六)Average Height1.林分条件平均高2.加权平均高3.优势木平均高4.其它1、林分条件平均高①树高曲线②林分条件平均高在树高曲线上,与Dg相时应的树高,简称平均高③径阶平均高从树高曲线上,根据各径阶中值查得的相应的树高值,称为径阶平均高。
①树高曲线Height-diameter curve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HD)2、加权平均高3、优势木平均高①来源:非生长性增长②方法100m2内选测一株最高(或最粗)的树,全林分平均4、其它①估算对于乔木林,应根据平均胸径大小,在主林层优势树种中选择3~5株平均样木测定树高,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树高,以m为单位,记载到小数点后一位。
②同龄纯林最矮树/平均树高=0.7最高树/平均数高=1.15(六)Stand Density表征:意义:1.株数密度2.疏密度3.郁闭度1、株数密度Density of trees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N/hm2通常:密度2、疏密度density of trees①定义②标准林分某一树种在一定年龄、一定立地条件下最完善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所占有的空间的林分。
P=1.0③标准表列示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总断面积和蓄积依林分平均高而变化的数表。
④表示十分小数表示,0.1-1.0⑤计算①定义现实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或蓄积)之比。
实生杉木标准表⑤计算测得落叶松林分平均高为11m,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为21.6 m2,标准林分每公顷断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36m2和212m3,则林分每公顷蓄积量是多少立方米?3、郁闭度crown density①定义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记录小数点后两位方法③方法a.树冠投影法b.测线法c.统计法(样点法)d.树冠郁闭度测定仪e.目测a 树冠投影法b 测线法1.林内选一有代表性地段2.设置一定长度的测线3.沿线量取冠投影长度投影长度总/测线长度典型:两条对角线c 统计法(样点法)林内系统或随机布设50或100个点统计被树冠遮盖的样点数典型:对角线上一步一抬头(八)site quality1.定义对影响森林生产能力的所有生境因子(包括气候、土壤和生物)的综合评价的一种量化指标。
2.指标①地位级 site class H D与A②地位指数site index H T与A①地位级地位级表分别树种依据H D与A的关系,所编制的划分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一般分为五级,由高到低以罗马字Ⅰ、Ⅱ、Ⅲ、Ⅳ、Ⅴ表示。
小兴安岭红松地位级表②地位指数地位指数表依据林分H T与A的相关关系,以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值作为划分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等级的数表。
地位指数曲线用地位指数表中的数据所绘制的曲线。
全国杉木(实生)地位指数表标准年龄20年 地位指数曲线(九)Stand Volume1.定义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称作林分蓄积量,简称蓄积,以M表示。
2.意义鉴定森林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十)林木质量1.林木质量2.林分出材率3.出材级4.可及度1、林木质量划分为三个等级2、林分出材率林分出材量占林分总蓄积量的百分比或林分内商品用材树的株数占林分总株数的百分比称为林分出材率。
3、出材级根据林分出材率的不同,将用材林近、成、过熟林林分出材率划分为不同的出材率等级,简称出材级。
4、可及度意义:对其在采、集、运方面具备的条件做出评价涵义:表明林分所具备的木材生产条件的指标分类:即可及、将可及和不可及第二节标准地调查全部实测小面积局部实测→整个林分1.随机抽样→抽样样地(样地)plot2.平均水平→典型样地(标准地)sample-plot本节目录1.标准地概况2.标准地设置的基本要求3.标准地设置与测量4.标准地的测定5.林分环境因子质量调查一、标准地概况㈠定义: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
㈡用途专业调查研究:制表、研究经营效果林分调查:㈢种类1、临时标准地temporary sample plot:数表2、固定标准地permanent sample plot:科研二、标准地设置的基本要求1.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不能跨越林分3.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至少应距林缘为一倍林分平均高的距离)4.混交林中,标准地内树种、密度应尽量分布均匀三、标准地设置与测量(一)面积(二)形状方形、矩形、圆形(三)境界量测(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一)面积不宜过小我国原林业部(1986)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中规定:标准地面积,天然林,一般在寒温带、温带林区采用500~1000㎡;亚热带、热带林区采用1000~5000㎡。
株数控制面积(三)境界量测1.以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在坡地量距要改算为水平距离(坡度大于5°,坡面实际量测距离/cosa),闭和差不超过1/200。
或GPS定位。
2.标准地四角埋桩①写字面要朝向标准地的对角线方向②长期固定标桩,应与已知明显地物相联,注明方位角和距离,以便日后查找。
3.四周边界外侧树木胸高处,朝向标准地内标注明显记号,以示界外。
4.伐除测线上的灌木和杂草,以便通视。
(四)标准地的位置及略图标记位置、绘图四、标准地的测定1、每木调查2、测树高3、测定树木年龄4、测定并计算其它各项林分调查因子1、每木调查每木调查(tally)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也称每木检尺。
(1)确定径阶大小(2)起测径阶(3)划分材质等级(4)注意(5)计算平均胸径(1)确定径阶大小径阶距越大或直径越小,误差越大。
Dg<12㎝时,以2㎝为一个径阶距。
Dg<12㎝时,以1㎝为一个径阶距。
通常2cm(2)起测径阶每木检尺的最小直径。
同龄纯林,一般以平均胸径的0.4倍做为起测径阶的依据天然成过熟林起测径阶8cm,中龄林4cm,幼林1或2cm。
在森林资源调查中,一般起测径阶定为6㎝(起测胸径为5.0㎝)。
(3)划分材质等级枯立木和倒木要单独检尺记载,以计算枯损量,但不编号。
标准林木质量等级出材级可及度(4)注意①在坡上方沿等高线按“S”形路线→坡下②准确量测胸径③境界线上的树木,一边取另一边舍;(一般取西南边)④防重测或漏测测者:→测一株树→报树种、林木质量等级和直径大小记录者:复诵测者:取下测尺,在测过的树干上作记号。
⑤在每木调查记录表中按径阶记入,用“正”字表示。
每木检尺表(5)计算平均胸径2、测树高(1) 林分条件平均高①图解法②数式法(2) 优势木测高(3) 树冠测定对测高样木要测定第一死枝高、第一活枝高(HB)和冠幅(CW)。
枝下高测定精度0.5米,冠幅半径用皮尺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量测,精度0.1米。
①图解法a.实测胸径和树高,≥25-30株,(中央径阶3-5株,两端径阶的1-2株),如实测的株数很少,小径阶可以合并,填入测高记录表中。
b.用算术平均法→各径阶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高c.方格纸上x-d、y-hd.确定横、纵坐标的比例作散点图:标明各点所代表林木株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