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光学与岩石学第一章绪 论
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

§5 光率体
一、均质体的光率体
光在均质体中传播时,无论振动方向如何,折 光率值相等。 图形特点:均质体光率体是以折光率值为半径的圆 球体(包括:等轴晶系矿物和玻璃质)。 均质体的光 率体的切面
Bxa“//”Ng,Ng=Bxa,Bxo一定“//”Np,即 Bxo= Np。相应的矿物叫二轴晶正光性矿物。
2.二轴晶负光性光率体(-): 当Ng-Nm<Nm-Np时,为负光性光率体。
Bxa=Np,Bxo=Ng。 相 应 的 矿 物 叫 二 轴 晶 负 光 性 矿物。
二 轴 晶 光 率 体
三、二轴晶光率体
微观结构不同,折光率值是透明鉴定矿物最可 靠的常数之一。
三、全反射及其临界角
1.全反射临界角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
质,折射光线沿界面传播时相应 的入射角叫全反射临界角。
2、产生全反射的必要条件 ①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 ②入射角≥全反射临界角。
3、阿贝折光仪的制成原理 如果玻璃块上方介质为n,反射
1 nm=10 Å =10-3μ(微米) =10-6mm(毫米)
§2 自然光和偏光
根据光波的振动特点,把光可分为自然 光和偏光。 自然光:是指直接由光源发出的光,自然 光的光波振动方向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 的平面内,作任何方向的等振幅的振动。 偏光:自然光经过反射、折射、双折射或 选择性吸收等作用后,可以转变为只在一 个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称为偏振光或 偏光。
Vi/ Vγ= Sinⅰ/ Sinγ=N ……..…..③
当两种介质一定时,N值永远是一个常数, 我们把N称为折射介质对入射介质的相对折射 率,当入射介质是真空时,称N为绝对折射率 ,简称折射率或折光率。我们把③式为折射定 律。
《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教程讲义教案0目录

《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教程讲义教案第一至五章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1.1 引言介绍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的重要性概述教程的目标和内容1.2 晶体的基本概念定义晶体及其特点晶体的分类和空间点阵1.3 晶体的光学性质介绍晶体光学性质的基本原理晶体的折射率、双折射和偏振1.4 晶体的衍射和干涉解释衍射和干涉现象衍射和干涉在晶体光学中的应用第二章:光性矿物学基本概念2.1 引言介绍光性矿物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概述光性矿物学的发展历程2.2 矿物的基本概念定义矿物及其特征矿物的分类和命名2.3 矿物的光学性质介绍矿物的光学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矿物的折射率、双折射和偏振2.4 光性矿物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光性矿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等技术第三章:矿物的结晶习性3.1 引言介绍矿物结晶习性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3.2 矿物的晶体结构介绍矿物的晶体结构及其类型晶体的空间点阵和晶胞参数3.3 矿物的结晶习性解释矿物的结晶习性及其影响因素晶体的生长和晶体习性的变化3.4 矿物的形态和分类介绍矿物的形态及其分类方法晶体的形状和晶体习性的关系第四章:矿物的光学性质4.1 引言概述矿物光学性质的重要性介绍本章内容4.2 矿物的折射率和双折射解释矿物的折射率及其测定方法矿物的双折射和偏振现象4.3 矿物的颜色和条痕介绍矿物的颜色和条痕的形成原因颜色和条痕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4.4 矿物的光泽和硬度解释矿物的光泽及其形成原因矿物的硬度及其测定方法第五章:光性矿物学的实验技术5.1 引言介绍光性矿物学实验技术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5.2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介绍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其操作方法显微镜在光性矿物学中的应用5.3 X射线衍射技术解释X射线衍射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X射线衍射在矿物学中的应用5.4 其他实验技术介绍其他光性矿物学实验技术例如: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第六章:矿物的物理性质6.1 引言概述矿物物理性质的重要性介绍本章内容6.2 矿物的密度和相对密度解释矿物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概念测定矿物密度和相对密度的方法6.3 矿物的热性质介绍矿物的热性质及其测定方法矿物的熔点、热膨胀和导热性6.4 矿物的电性质解释矿物的电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矿物的电阻率和导电性第七章:矿物的化学成分7.1 引言介绍矿物化学成分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7.2 矿物的元素组成解释矿物元素组成的基本概念矿物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鉴定7.3 矿物的离子替代和同质多象解释离子替代和同质多象的概念离子替代和同质多象在矿物形成中的应用7.4 矿物的化学反应介绍矿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矿物的化学反应和化学测试方法第八章:矿物的成因和分类8.1 引言概述矿物成因和分类的重要性介绍本章内容8.2 矿物的成因分类解释矿物成因分类的基本概念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矿物8.3 矿物的地质分布介绍矿物的地质分布特征矿物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8.4 矿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解释矿物经济价值的概念矿物的开采、利用和保护第九章:光学矿物学的实验操作9.1 引言介绍光学矿物学实验操作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9.2 光性矿物学实验的操作步骤详细介绍光性矿物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9.4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介绍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的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和探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第十章:矿物鉴定的综合应用10.1 引言概述矿物鉴定综合应用的重要性介绍本章内容10.2 矿物鉴定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矿物鉴定的方法和技巧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等技术在矿物鉴定中的应用10.3 矿物鉴定的实例分析分析矿物鉴定的实际案例讨论矿物鉴定过程中的难点和解决方法10.4 矿物鉴定的综合应用解释矿物鉴定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矿物鉴定在地质勘探、矿产开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第十一章:光学矿物学实验:岩石薄片的制备与观察11.1 引言介绍岩石薄片制备与观察在光性矿物学中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11.2 岩石薄片的制备方法详细介绍岩石薄片的制备步骤和技术要点包括样品的选择、切割、磨光和抛光等过程11.3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操作解释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显微镜进行岩石薄片观察的步骤和技巧11.4 岩石薄片的观察与描述介绍岩石薄片观察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描述岩石薄片中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特征第十二章:光性矿物学实验:X射线衍射分析12.1 引言介绍X射线衍射分析在光性矿物学中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12.2 X射线衍射原理解释X射线衍射的原理和现象X射线衍射在矿物学中的应用12.3 X射线衍射仪的使用与操作详细介绍X射线衍射仪的结构和功能操作X射线衍射仪进行矿物分析的步骤和技巧12.4 X射线衍射分析的应用介绍X射线衍射分析在矿物学中的应用实例讨论X射线衍射分析在矿物鉴定和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三章:光性矿物学实验:红外光谱分析13.1 引言介绍红外光谱分析在光性矿物学中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13.2 红外光谱原理解释红外光谱的原理和现象红外光谱在矿物学中的应用13.3 红外光谱仪的使用与操作详细介绍红外光谱仪的结构和功能操作红外光谱仪进行矿物分析的步骤和技巧13.4 红外光谱分析的应用介绍红外光谱分析在矿物学中的应用实例讨论红外光谱分析在矿物鉴定和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第十四章:光性矿物学实验:拉曼光谱分析14.1 引言介绍拉曼光谱分析在光性矿物学中的重要性概述本章内容14.2 拉曼光谱原理解释拉曼光谱的原理和现象拉曼光谱在矿物学中的应用14.3 拉曼光谱仪的使用与操作详细介绍拉曼光谱仪的结构和功能操作拉曼光谱仪进行矿物分析的步骤和技巧14.4 拉曼光谱分析的应用介绍拉曼光谱分析在矿物学中的应用实例讨论拉曼光谱分析在矿物鉴定和成因研究中的应用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总结回顾整个教程的内容和重点知识点强调光性矿物学在地质学和矿物学中的重要性15.2 展望讨论光性矿物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挑战探索光性矿物学在新领域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部关于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的教程讲义教案,涵盖了从晶体光学基础、光性矿物学基本概念、矿物的结晶习性、矿物的光学性质、矿物的物理性质、矿物的化学成分、矿物的成因和分类、光学矿物学的实验技术、矿物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到光学矿物学实验操作以及矿物鉴定的综合应用等十五个章节的内容。
1第一讲 绪论及岩浆作用

今天,全球岩浆作用主要出现在有限的地质环境 中,每种环境的岩浆作用都有其特定的成分和岩石组 合特征。
新生代全球岩浆作用速率(km3/Yr) 位置 火山岩 侵入岩 3 18 洋脊 0.4-0.6 2.5-8.0 汇聚大陆边缘 0.03-0.1 01-1.5 大陆板内区 0.3-0.4 1.5-2,0 大洋板内区 3.7-4.1 22.1-29.5 全球
YOSHIYUKI TATSUMI AND ROBERT J . STERN,Oceanography Vol. 19, No. 4, Dec. 2006
26
四、火成岩与资源环境
1、金属成矿作用 2、火成岩与油气藏 3、非金属矿产和宝玉石 4、火山地质灾害
27
28
(引自周新民)
五、现代火山
指示活动构造 提供新鲜的研究样品 一种地质灾害 环境影响
水热活动等不断,具有潜在喷发危险。
38
我国火山监测台网分布图
39
第二讲 岩浆与岩浆作用 2.1 岩浆(magma)
岩浆是由已存在的地幔或地壳岩
石经熔融或部分熔融形成的,它可以全
部由液相的熔体组成,也可以含有部分
固态物质和挥发分。
岩浆与熔体
岩浆: 熔体 + 晶体 + 气体. • 熔体: 硅酸盐成分为主,温度 800-1300 оС, 压力 103 -10-1 MPa, 粘度 102 -1012 Pa•s, 密度2.2 g/cm3 (流纹岩)-2.8 g/cm3 (玄武岩). • 晶体: 大小 10-7-10-1 m, 数量密度可达 1017 m-3,
2
学习材料
1、岩石学,马昌前 桑隆康主编,地质出版社,2012 2、岩石学实验指导书,桑隆康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3、造岩矿物学 4、晶体光学与光性矿物学 5、D.S.巴尔克著,黄福生等译,1992,火成岩,地质出版社 6、海因德曼著,邱家骧等译,1990,火成岩与变质岩岩石学,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7、A. R. McBirney, 2007, Igneous Petrology, Third Edition, Jones and Bartlett 8. H. Blatt, R.J. Tracy, B.E. Owens, 2006, Petrology: Igneous, Sedimentary, and Metamorphic, Third edition, W.H.Freeman and Company 9. Hibbard, M.J., 1995, Petrography to Petrogenesis 9、有关岩石学的期刊杂志(JP, CMP, Lithos, CG)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念一、矿物岩石学的定义矿物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地球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的研究。
二、矿物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2. 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比重等。
三、岩石的基本概念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二节矿物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岩石和矿物的露头信息,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分析岩石和矿物的分布特征。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二、微观研究方法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
4. 同位素分析: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矿物的同位素组成,以研究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时代。
第三节矿物岩石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矿物岩石学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矿物和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泰勒斯的水成论和普林尼的《自然史》。
2. 我国古代:古籍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矿物岩石知识。
二、近代矿物岩石学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矿物学进入微观领域,矿物学家开始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2. 18世纪:矿物分类学得到发展,如德国矿物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提出的矿物分类体系。
3. 19世纪:地质学三大理论的建立,为矿物岩石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矿物岩石学1. 20世纪:矿物岩石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如矿物物理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
#矿物学与结晶岩石学绪论

4.岩石学概念:
是以天然岩石为研究对象,以岩石的的物质成分、 结构、构造、野外产状、共生组合、分布规律以及岩 石成因、与成矿的关系等为研究内容的一门独立学科。 基础岩石学包括岩类学 (petrography) 和岩理学 (petrogenesis)两部分。 岩类学:或称描述岩石学,主要研究岩石的物质 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以及产状与分布; 岩理学:主要探讨岩石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等 岩石成因方面的问题。
绪论
一、矿物及矿物学
2.矿物的属性(特性):
化学属性:矿物是地壳中化学元素的赋存形式,与月球矿物、 矿物是地壳中自然元素经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和 宇宙矿物、陨石矿物相区别;具有相对稳定的化学成分。 发展着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对稳定的单质和化合 地质属性:地质作用(宇宙作用)产物,有别于人造矿物。 物,是相对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稳定的内部结构、 结晶学属性 :绝大多数是固体(少数为液体和气体),是具有 确定的外部形态、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相 一定内部结构的结晶质(极少数是胶体和玻璃质); 互区别的自然物质,是组成岩石、矿石及地壳的基本 物理学属性 :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例如颜色、光泽、透明度、 地质单元。 硬度、磁性、导电性等,有一定的形成条件和稳定条件,当 环境条件改变时矿物将发生变化并形成新矿物,即矿物是物 质运动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 参考书
材
《矿物岩石学》唐洪明等主编,2004)
1)《结晶学及矿物学》,潘兆橹主编,1993,地质出版社; 2)《基础结晶学与矿物学》,罗谷风主编,1998,南京大学出版 社 ; 3)《矿物学简明教程》,戈定夷等编,1988,地质出版社; 4)《系统矿物学》,王濮等主编,1984,地质出版社; 5)《岩浆岩石学》,邱家骧主编,1998,地质出版社; 6)《岩石学》,路凤香等主编, 2001,地质出版社; 7)《变质岩石学》,贺同兴等编著, 1987,地质出版社;
晶体光学第一章

前言《晶体光学》主要是研究可见光(其波长范围大致为390-770 mμ,由紫、青、兰、绿、黄、橙、红等颜色组成)通过透明晶体所产生的一些光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不同的晶体,其光学性质不同,因此,晶体光学是研究鉴定透明矿物的重要方法。
因岩石基本上是由透明矿物所组成的,故晶体光学鉴定法是鉴定岩石最基本的和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晶体光学》是《岩石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章晶体光学基础第一节光的性质1、光是一种电磁波。
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
2、光波是一种横波,光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传播方向。
3、1 mm(毫米) =106mμ(毫微米)3 、折射率的几个问题:⑴ N称为折射介质对入射介质的相对折射率。
如果入射介质为真空或空气,则称N为绝对折射率,简称为折射率。
⑵ N与光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成反比,即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愈大,折射率愈小。
⑶介质的折射率N与介质的密度有关。
对于硅酸盐矿物来说,与其晶体结构有关,岛状构造的橄榄石→单链构造的辉石→层状构造的云母,N递减。
第三节自然光与偏光1、自然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各个方向都有等振幅的光振动。
如太阳光、灯光等。
2、偏振光在垂直光波传播方向的某一固定方向上振动的光波。
偏振光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动面。
第四节光在均质体和非均质体中的传播特点1 光性均质体(光学性质各个方向都相同,高级晶族晶体、非晶质体属于光性均质体)⑴光波在均质体中传播时,无论在任何方向上振动,其传播速度与折射率值不变。
⑵光波入射均质体发生单折射现象,不发生双折射也不改变入射光的振动性质。
入射光为自然光,折射光仍为自然光。
入射光为单偏光,折射光仍为单偏光。
2 光性非均质体(光学性质随方向而异,中级和低级晶族晶体属于光性非均质体)⑴光波在非均质体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和折射率值随振动方向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即有无数个折射率值。
⑵光波入射非均质体,除特殊方向以外,会改变其振动特点,分解成为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速度不同,折射率不等的两条偏振光,这种现象就称为双折射。
结晶学与岩相学知识点

硅酸盐岩相学第一章几何结晶学1、晶体定义: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按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也可以解释为,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2、空间格子:是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3、格子构造是真实存在的,空间格子是抽象的。
4、相当点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质点种类相同、质点环境相同。
5、空间格子的几种要素:结点、行列、面网、平行六面体。
6、非晶质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做规律排列的物质,即不具备格子构造。
7、非晶质体是各项同性的。
8、晶体的基本性质是指一切晶体所共有的性质,是由晶体的格子构造所决定的。
9、晶体的基本性质:(1)自限性指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自发地形成几何多面体的性质。
晶体上的平面为晶面,晶面的交棱为晶棱,晶棱会聚而成角顶。
(2)均一性指同一晶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具有相同的性质。
因为晶体是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在同一晶体的各个不同部分,质点的分布是一样的,所以决定了晶体的均一性。
(3)各向异性指晶体的性质因方向不同而有差异的特性。
(4)对称性指晶体中相等的晶面、晶棱和角顶,以及晶体物理化学性质在不同方向上或位置上做有规律的重复出现。
晶体的宏观对称性是由晶体内部格子构造的对称性所决定的。
(5)最小内能是指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与同种化学成分的非晶质体、液体、气体相比较,其内能最小。
(6)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具有相同化学成分的晶体和非晶质体相比,晶体是稳定的。
10、布拉维法则:晶体通常被面网密度大的晶面所包围。
11、晶体对称的特点:(1)由于晶体内部都具有格子构造,而格子构造本身就是对称的,因此可以说,所有的晶体都是对称的。
(2)晶体外形上共有32种对称型。
(3)晶体的对称取决于其内在的本质——格子构造,因此,晶体的对称不仅体现在外形上,而且在物理化学性质上也是对称的。
12、晶体的对称要素:对称面(P)、对称轴(L)、对称中心(C)、旋转反伸轴、旋转反映轴。
13、对称型:晶体中全部对称要素的组合。
岩相学基础第一章1

课程内容:1.晶体光学基础 2.显微镜下晶体的一般性质
绪论
课程概述
• 岩相学是一种材料研究方法—光学显微分析 • 主要研究内容 • 岩相学分析的特点和主要的应用 • 新的进展
岩相学的由来
微观结构分析要解决的问题:
工艺-显微结构-性能 间的关系
10000
dielectric constant
则
2 n2 − sin2 i cosβ = 2 n2
sin i sin β = n2
将已知的棱镜折射角ϕ 及棱镜材料折射率 n2、测得的临界角 i 的正弦值 ,即可算 的正弦值sini, 得待测液体的折射率n 得待测液体的折射率 1。将此计算结果在 分划板上制成折射率标尺, 分划板上制成折射率标尺,在测量时即可 直接 从分划板上读出测得的折射率值。 从分划板上读出测得的折射率值
光纤探针
由于光子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如:没有质量、电中性、 波长比较长(与电子相比较)、容易改变偏振特性。 近场光学在纳米尺度观察上具有其他扫描探针显微镜所 不能取代的作用,如STM,原子力显微镜(AFM)
原子力显微镜 近场光学显微镜 高密度磁盘的磁道观察
图像分析系统
光学显微镜已从定性观察向 定量分析和智能化方向过渡, 传统的显微图象处理主要依 靠光学,照相、电视等模拟 方法进行处理,近年来, 由 于计算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 “图象分析显微镜”得到发 展 , 它是由显微镜、摄象 系统、显示系统、电控装置 和计算机组成。既能自动识 别图象,又能进行快速分析, 只需通过软件更新就能不断 扩展功能。
惠更斯目镜剖面图
光学显微镜分类:
——几何光学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倒置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暗视野显 微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时),3学分
引用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刘林玉主编
晶体光学部分重要参考书:
1、晶体光学(第二版),李德惠主编,地质 出版社,2006;
2、晶体光学,汪相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晶体光学原理,陈芸菁主编,地质出版 社,1987;
地球的层圈构造: 分异后的地球具有层圈构造。根据地球物理资料,地球可 划分为3个一级的层圈:地核、地幔和地壳,其中地核占地球 总体积(1.083×1021m3)的16.2%,地幔占83.2%,地壳 占0.6%。在3个圈层之间分布有明显的地震波速突变的不连 续界面(或带),三个层圈化学成分有显著差异,因而上述不连 续界面主要是由化学成分差异造成的。
第一篇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1、晶体光学的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 2、岩石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及三大岩类的区别
一、什么是晶体光学?应用范围?
晶体光学(Optical Crystallography)主要是研究可见光通过透 明晶体所产生的一些光学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不同的晶体其光 学性质不相同,晶体光学是研究鉴定透明矿物的重要方法(刘林玉, 2006)。
自然界的岩石可以划分为 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 变质岩。
岩浆岩(igneous rocks)是由地幔或地壳的岩石经熔融或 部分熔融(partial melting)形成岩浆(magma)冷却固结 的产物。岩浆可以是由全部为液相的熔融物质组成,称为溶 体(melt);也可以含有挥发分及部分固体物质
晶体光学实质上是结晶学的一部分,它主要研究光通过晶体或自 晶体表面反射所发生的一些现象例如折射、反射、辐射和干涉等,总 结出这些现象的规律,并进一步运用这些规律来分析结晶物质(季寿 元,王德滋,1961) 。
晶体光学是研究透射光下晶体的光学性质的一门科学(汪相,
2003) 。
晶体光学是研究透明矿物光学性质的一门独立科学(陈芸菁,
4、晶体光学,季寿元,王德滋主编,人民教 育出版社,1961。
重要参考书(沉积岩部分):
1、沉积岩石学,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 版社,2008
2、沉积岩石学(第二版),上、下册,冯增 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6;
3、沉积岩石学,曾允孚,夏文杰主编,地 质出版社,1986 ;
4、沉积构造与环境解释,沉积构造与环境 解释编著组编著,科学出版社,1984。
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要掌握岩相学的内容,然后 再对教科书中岩理学的内容作出理解。千万不能丢掉 或轻视岩相学基础去空谈岩理学理论。
除外地核和极少量赋存于地壳或上地幔中的溶/流体外, 地球主要是由固态物质组成的。在陆地,表层沉积岩的体积分 数约占66%,其余的岩浆岩和变质岩大约各占一半。在大洋 下面,沉积物和沉积岩形成薄层状覆盖在下部的岩浆岩和变质 岩之上,后两种岩石组成了大洋地壳的主体。
岩石中的砾石、化石 或晶体受到了破坏 碎屑或晶体颗粒拉长 ,岩石具定向构造 可以分布于火成岩体 与围岩的接触带 岩石的面理方向与区 域构造线方向一致 大范围的变质岩分布 区岩石的变质程度有 逐渐改变的现象
基础岩石学包括了岩相学(Petrology)和岩理学 (Petrogenesis)两部分,岩相学是以研究岩石分类和 描述岩石特征为主,立足于详细的野外及室内的观察 与测试,如对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和野 外产状以及它们的化学成分作出研究,可以对各类岩 石作出进一步的分类和命名。岩理学则是将岩相学的 知识与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并通过归纳和演绎 对有关各类岩石的成因、形成演化及构造背景进行研 究。在归纳和演绎的过程中要与相邻学科相互印证以 期获得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5、Microfacies of Carbonate Rocks, Erik Flugel,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4;
6、Sedimentary Rocks(Third Edition), F. J. Petti-john, Harper & Row, Publishers, New York 1975;
沉积岩(sedimentary rocks)形成于地表的条件,常常呈 层状,是由:1、化学及生物化学溶液及胶体的沉淀作用;2、 先存的岩石经剥蚀及机械破碎形成岩石碎屑、矿物碎屑或生 物碎屑再经过水、风或冰川的搬运作用,最后发生的机械沉 积作用;3、上述两种作用(总称为沉积作用)综合形成的
变质岩(metamorphic rocks)是由岩浆岩和沉积岩经过 变质作用形成的。它们的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都因为温度和 压力的改变以及应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但它们并未经过熔 融的过程,主要是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的。变质岩形成的温、 压条件介于地表的沉积作用和岩石的熔融作用之间
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第一篇 绪 论 第二篇 晶体光学 第三篇 沉积岩石学 第四篇 岩浆岩与变质岩石学
课程名称:《晶体光学与岩石学》 (Optical Crystallography and Lithol大二年 级本科生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重点难点:晶体光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1987)。 晶体光学方法是鉴定矿物特别是透明造岩矿物的最有效方法,现在
晶体光学的应用范围已扩展到人工合成材料(如玻璃、陶瓷)、医学、 药学、盐类、化肥、铸石及建筑材料等生产和科研部门。
二、岩石学(lithology)的基本概念,三大 岩类的区别?
岩石(rock)是由矿物 或类似矿物(mineraloids) 的物质(如有机质、玻璃、 非晶质等)组成的固体集合 体。多数岩石是由不同矿物 组成的,人工合成的矿物集 合体(如陶瓷等)不叫岩 石,称作工业岩石。
岩浆岩
三大类岩石野外特征对比简表
野外特征
沉积岩
变质岩
形成火山及各类熔岩 流形成岩脉、岩墙、 岩株及岩基等形态并 切割围岩 对围岩有热的影响, 致使其重结晶,发生 反应及颜色改变 在与围岩接触处有细 粒的淬火边 岩石中无化石出现 多数火成岩无定向构 造,矿物颗粒成相互 交织排列
呈层状产出,并经历 分选作用 可以出现波痕、交错 层、泥裂等构造 岩层在横向上延续范 围很大 沉积岩地质体的形态 可能与河流、三角洲 、沙坝的范围相近 沉积岩的固结程度有 差别,有些甚至是未 固结的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