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20 0 8年第 6期
煤
炭
工
河南 理工大学高等 职业学院 ,河南 焦作
曩漂
440 ) 5 00
摘
要 :混凝 土 建筑 物耐 久性 不足 ,从短 期 效果 而 言 ,影响 结构 的 外观 及使 用功 能 ;从 长远
mae il nd t e c nc ee S d n iy, a l n h nd a c e e i t h oc s o sg n tras a h o rt e st ppyig t e e ur n e s ns n o t e pr e s fde inig、 c n t c ig a d u ig o sr tn u n sn . Th ri l i y i to c d t e c re t iuain、 i o a c e a tce manl nr du e h u r n st to mp r n e、 c nc r ng f co s o he o rt d t e m e u e o t o eni a tr f t c nc ee a h as r s t n i ra e te c n r t n r nc nce s h o c ee S e du a e.
Ke wo d : c n r t y rs o c ee;d a i t ; r a o s c u tr a u r l y e s n ; o n e me s r b i e
1 混凝土 耐 久性 的现 状
混凝 土在土 木建 筑 工程 中用来 作 为 承重 的主 体 结构 ,
计 和建造 时期没有 很好 地考 虑桥 梁 的安全 与耐久 性 ,将会
度增长 ,行车密度 及 车辆载 重越 来越 大 ,重 型车 辆 日益增 多 ,导致桥 梁结构 产生 病害 、出现 缺 陷,严 重影 响 到桥 梁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

2 国 内外 研究 现状
2 1 相关规范 、 . 技术规程
1 GB 5 O O 2 0 ) O 1 一 0 2
程 中的特殊应用) 工程不可缺少的最为重要的一种技术 。它不 仅使结构性能优越 , 而且能发挥 材料 的潜能 , 具有较 高 的经 济
效 益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 0 1 - 2 0  ̄ B 5 00 0 2 适用于房屋 和一 般构筑物 的钢筋混凝土 、 预应 力混凝 土以及 素混凝 土承重结构 的设计 。它没有 阐述裂缝对耐久性 的影响 。提出 5 0年结构混 凝 土耐久性 的基本要求 : 最大水灰 比、 最小水泥用量 、 最低混凝 土强度等级 、 大氯离子含量和最大碱含 量。10年 的结 构混 最 0 凝土耐性要求除 了对 上述要 求更 严格 外 , 还增 加 了保 护层 厚 度、 抗冻 、 抗渗 、 钢筋环氧树脂涂层等措施 , 于预应力钢筋 、 对 锚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

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耐久性混凝土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结构的长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外界环境的影响,例如温度变化、湿度、化学物质的侵蚀等,混凝土结构容易发生损坏和腐蚀,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耐久性混凝土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探讨如何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研究方法1. 材料选取:选择常用的水泥、骨料和添加剂等作为研究对象。
2. 实验设计:通过对不同组合比例的混凝土进行试验,分析不同材料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
3. 实验数据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对比,总结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关键因素。
四、研究结果1. 材料特性:通过实验发现,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显著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裂缝和渗透问题。
2. 施工技术:采用适当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性和抗裂性。
五、研究结论通过研究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有效方法,可以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和裂缝。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3.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结构,应增加防水层和抗渗设施,以防止水分侵蚀。
六、研究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新型的混凝土材料和添加剂,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裂性。
2. 完善混凝土施工技术和养护措施,加强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和监测。
3. 加强混凝土结构的维修和保养,及时处理损坏和裂缝问题,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七、研究创新点本研究通过对耐久性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施工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点:1. 添加适量的粉煤灰和矿渣粉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
2. 采用合适的混凝土浇注技术和养护方法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研究报告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研究报告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耐久性逐渐降低,出现了龟裂、脱落、剥落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建筑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进行技术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影响因素、检测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土耐久性的定义混凝土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特定环境下长期保持力学性能和外观的能力。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其使用寿命、安全性、经济性等密切相关。
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
因此,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因素混凝土耐久性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因素: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掺合料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2.结构因素:混凝土的结构形式、尺寸、裂缝等也会影响其耐久性。
3.外部因素: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气候条件、化学侵蚀等外部因素也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三、混凝土耐久性的检测方法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需要通过一定的检测方法来检测其性能。
目前,常用的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压缩强度测试: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压缩试验,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能。
2.抗渗测试: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渗透试验,来检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
3.碱石反应测试: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碱石反应试验,来检测混凝土的碱石反应情况。
4.冻融试验: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冻融试验,来检测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
5.化学侵蚀试验:通过对混凝土样品进行化学侵蚀试验,来检测混凝土的抗化学侵蚀性能。
四、混凝土耐久性技术手段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手段:1.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从而提高其耐久性。
2.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强度和耐久性,因此可以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来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分析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分析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其耐久性能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
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随着建筑工程的不断发展,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
本文将从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入手,探讨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现状1.国内外研究现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点问题。
在国外,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非常重视。
在国内,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研究也逐渐得到了关注。
国内学者主要从混凝土的配合比、外加剂的使用、混凝土的制备工艺、环境因素等角度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2.研究方法目前,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实验研究法:通过实验手段,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行研究,如抗渗、抗冻、耐久性等。
(2)数值模拟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进行预测和分析。
(3)实际工程观测法:通过对已建成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观测和数据分析,研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
三、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1.混凝土的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混凝土的抗渗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水胶比等因素有关。
2.混凝土的抗冻性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指混凝土在冻融循环过程中的抗裂能力。
混凝土的抗冻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空气含量、水胶比等因素有关。
3.混凝土的耐久性混凝土的耐久性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能保持的性能。
混凝土的耐久性与混凝土的强度、孔隙率、水胶比、外加剂的使用、制备工艺等因素有关。
4.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硅酸盐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龟裂、剥落等现象。
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与混凝土中的碱含量、骨料中的硅酸盐含量等因素有关。
四、结论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另一角度

《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的另一角度》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基础设施等领域的重要建筑材料,其应用技术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从传统的角度对国内外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已较为常见,然而,若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切入,或许能带来更深入、更具启发性的见解。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学科的特点。
各国在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与优化方面不断探索,致力于寻找性能更优异、成本更低廉的原材料组合。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高性能混凝土通过选用特殊的水泥品种、高效减水剂、优质骨料以及掺入特定的掺和料等手段,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在发达国家,高性能混凝土已经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桥梁、隧道等重要工程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国也在积极研究开发新型的混凝土原材料,如矿物掺合料的开发与利用,如粉煤灰、矿渣粉、硅灰等,它们不仅能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还能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另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基于经验和试验,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值模拟和人工智能的配合比设计方法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建立混凝土性能与材料组成、工艺参数之间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计算能力进行模拟和优化,可以快速得出最优的配合比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等智能算法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软件,能够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特性自动生成合理的配合比,为工程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国内外也取得了诸多进展。
泵送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效率和施工质量。
随着泵送高度和距离的不断增加,泵送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对混凝土的流动性、可泵性、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
混凝土的自密实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趋势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及趋势作者:张留来源:《建材发展导向》2014年第03期摘要:我国工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混凝土结构质量检验的重要指标,结构的耐久性不仅决定着其自身的使用寿命,还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着重提高其结构的耐久性。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发展趋势1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分析在工程修建过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直接决定着建筑结构的使用寿命,而混凝土结构在投入使用中通常会受到恶劣环境和腐蚀性介质的影响,从而导致混凝土过早出现损坏甚至实效,因此在工程建设中,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和稳定性,就必须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能进行提升。
在近几十年的发展中,我国大量的道路,桥梁和市政建筑等混凝土建筑结构因耐久性不足的问题出现损坏甚至实效的情况,使得工程建筑在实际使用中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对建筑结构进行修复与完善,而这不仅无法有效的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承载能力,还会影响整体结构的使用安全。
针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研究要从材料,结构和构件三方面入手,并结合混凝土结构所处的水浸,冻融和碱腐蚀等环境开展针对性的维护措施,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使其使用寿命得以延长。
2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分析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主要从材料,结构和构件三方面开展,结合混凝土结构中钢筋腐蚀,混土土碳化机理以及冻融等实际影响因素,对结构耐久性进行深入研究。
2.1 混凝土材料耐久性研究在混凝土结构的实际建筑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材料质量的优劣和配比直接影响着结构的耐久性,因此在对混凝土和钢筋材料的耐久性研究中,要结合钢筋混凝土材料劣化的具体表现加以分析,主要包括钢筋结构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冻融以及碱腐蚀。
在钢筋锈蚀的研究中,由于混凝土结构间隙中的Ca(OH)2过饱和溶液呈较强的碱性,这就导致了钢筋结构长期处于碱性环境下,钢筋表层和Ca(OH)2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生成氧化薄膜,而由于混凝土材质中还含有硫酸盐和氯离子等酸性离子,这就使得钢筋表层的氧化薄膜遭到破坏,从而使钢筋结构的腐蚀进一步加深。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定义及现状

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定义及现状钢筋混凝土是现代建筑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耐久性对于建筑物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简单来说,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就是指其在使用环境中抵抗各种破坏因素,保持其结构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这一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维护成本。
耐久性的定义涵盖了多个方面。
从材料角度来看,它包括混凝土自身的抗渗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等;对于钢筋,则涉及到其抗锈蚀能力。
从结构整体而言,耐久性还体现在结构抵抗疲劳、徐变等长期荷载作用下的性能保持。
混凝土的抗渗性是耐久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如果混凝土的孔隙较大或连通性较好,水分就容易渗透进去。
这不仅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钢筋锈蚀,还可能在冻融循环时造成混凝土的破坏。
抗冻性则对于寒冷地区的建筑物尤为关键。
在反复的冻融作用下,混凝土可能会出现开裂、剥落等现象,严重影响其结构强度。
化学侵蚀也是威胁混凝土耐久性的常见因素。
例如,酸雨、硫酸盐等化学物质会与混凝土发生反应,导致其性能逐渐劣化。
钢筋的锈蚀则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钢筋表面的钝化膜被破坏,在氧气和水分的作用下,钢筋就会发生锈蚀。
锈蚀后的钢筋体积膨胀,会导致混凝土开裂,进一步加速钢筋的锈蚀和混凝土的破坏。
在实际应用中,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环境因素的影响不可忽视。
在沿海地区,空气中的氯离子会加速钢筋的锈蚀;在工业污染严重的区域,酸雨和化学污染物对混凝土的侵蚀较为严重。
气候变化也给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带来了新的考验。
极端天气的增多,如暴雨、高温、严寒等,都可能加剧混凝土的老化和破坏。
设计和施工质量也是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设计可能导致结构受力不均匀,局部应力过大,从而加速混凝土的破坏。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如混凝土搅拌不均匀、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当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耐久性。
此外,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维护管理也对其耐久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如果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修缮,一些小的缺陷可能会逐渐发展成严重的病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抗拉与混凝土抗压的优点,表现出良好的受力性能,成为应用最普遍最广泛的结构形式,近年对水工结构、港工结构、桥梁结构、建筑结构的大量工程调查显示,钢筋混凝土结构表现出了严重的耐久性问题,许多既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往往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就需要进行加固修复,其中耐久性的降低是一大影响因素。
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的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对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重视。
耐久性是指在确定的环境和维修、使用条件下,构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保持适用性、安全性的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其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腐蚀和损伤,降低了构件的耐久性和结构的可靠度,导致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往往短于设计使用年限。
影响耐久性的因素,混凝土的碳化,钢筋锈蚀,混凝土的冻融,碱-骨料反应等。
我国在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上尚缺少全国性的系统资料,但从一些调查资料和发表的有关文献来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是极其严重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调查表明,我国现役工业建筑物损坏严重,其结构的使用寿命一般不能保证50年,多数在25-30年左右就必须进行大修或加固。
1994年铁路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铁路存在有病害的钢筋混凝土桥2675座,其中的722座发生裂损;仅使用20年的北京西直门立交桥,由于长期在冬季使用化冰盐,部分梁柱锈蚀严重,现己拆除重建。
从发达国家所取得的经验来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造成的损失己是惊人的。
美国标准局(NBS)1975年的调查表明,美国每年因腐蚀造成的各种损失为700多亿美元,蚀破坏的修复费,1998年度就需要2500亿美元。
英国为解决海洋环境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与防护问题和修复已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年耗资将近200亿英镑,而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新干线,在运行10年后也出现大面积的混凝土开裂、剥蚀现象,日本运输省曾检查了其103座混凝土港口码头,发现使用20年以上的都有大量的顺筋裂缝,目前日本每年用于房屋结构维修的费用就达400亿日元。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降低首先起源于材料性能劣化,继而引起混凝土构件强度、刚度衰减,最后影响整个结构安全。
由于客观条件,很多研究基于一般假设,如先钢筋锈蚀后加载试验,忽略荷载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劣化影响。
在实际工程中绝大多数混凝土结构经受荷载和环境因素同时作用,混凝土在承受荷载时,混凝土本身力学性能退化;同时对钢筋保护作用降低,加速钢筋锈蚀,有效钢筋截面面积减小致使构件承载力降低,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使得钢筋塑性不能充分发挥,降低结构延性。
混凝土结构经受荷载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荷载与环境等各因素产生的交互作用使得实际服役混凝土结构破坏过程复杂。
研究荷载与环境综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对实际工程更具有意义。
混凝土结构在荷载与一般大气环境综合作用下,荷载对混凝土碳化影响不容忽视,混凝土碳化与荷载大小(应力水平)和荷载形式(拉、压应力)等有关。
当荷载应力抑制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发展时,混凝土碳化减缓; 而当荷载应力扩展混凝土内部微裂缝时,混凝土碳化加速。
荷载与特定大气环境( 如人工气候环境、盐雾大气环境、海洋大气环境等) 综合作用下构件耐久性研究成果甚少。
张俊芝等试验研究了人工气候环境下承受荷载作用混凝土梁受压
区钢筋初始锈蚀时间,结果表明随着混凝土受压区压应力增长,受压钢筋初始锈蚀时间延长。
虞爱平等试验研究了大气盐雾环境下承受持续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挠度和承载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持续荷载与盐雾大气环境(含Cl-、CO2等) 耦合作用下梁劣化随着荷载增加,劣化速度加快;在给定加载水平时,随着梁锈蚀率增加,其刚度降低。
由于荷载作用大小、形式多样,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复杂多变,荷载与环境综合作用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尽管已经取得很多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讲,这方面研究从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试验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1) 混凝土的碳化模型、氯离子扩散模型研究立足于实际结构工作状态,通过试验研究,建立、验证和完善模型的适用性,以便能较好地评定混凝土的耐久性和使用寿命。
(2) 结构混凝土研究基于实际工作状态,除继续研究正常使用状态荷载水平与环境耦合研究外,尚须进行极限承载力荷载水平与环境耦合的耐久性研究。
(3)荷载与环境耦合作用引起的应力水平和荷载裂缝对结构耐久性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验证。
通过对南疆地区盐渍土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现状调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可得以下主要结论:
(1)南疆地区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不容乐观,混凝土腐蚀、保护层剥落、钢筋锈蚀、构件开裂和鼓胀隆起是主要的病害,使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及服役期间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威胁。
(2)南疆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劣化主要是由恶劣的气候条件、盐渍土腐蚀和盐水侵蚀、冻融破坏、干湿循环、钢筋锈蚀和盐渍土地基的盐胀、冻胀作用等引起。
(3)通过采取增厚混凝土表面沥青胶泥防腐涂层厚度或使用环氧树脂防腐涂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使用钢筋阻绣剂、采用强夯法、设置止水带或敷设防渗膜等工程措施,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或者消除盐渍土腐蚀和盐水侵蚀以及盐渍土地基的盐胀和冻胀作用,切实提高本地区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能。
(4)南疆地区部分在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已影响到结构安全性,开展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刻不容缓。
当今我国重大基础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市化高速推进已引起混凝土科学与工程界的倍加关注,大量水泥和混凝土材料的耗用不仅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和资源紧张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巨大推动力。
如不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延长工程的服役寿命,必将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到社会可持续发展,并将为工程的安全服役带来威胁。
在此基础上就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评估和寿命预测的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材料本身的劣化是使结构耐久性变差的内在因素,需从材料退化的机理出发研究结构的性能退化。
(2)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悬殊,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也不相同,故需协调、联合相关单位或研究机构建立混凝土耐久性数据库。
(3)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问题成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各因素间有耦合效应,应加强基于多因素交叉影响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试验研究。
(4)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发展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SLCC)的耐久性设计理论和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动态评估与寿命预测体系。
高性能混凝土由于水胶比较低,硬化后混凝土结构更加密实,在抗冻性、抗渗性等耐久性指标方面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但是抗碳化能力有所下降。
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是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的有效手段。
针对当前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不足的现状,通过添加阻锈剂、对钢筋进行涂层、对高性能混凝土涂装涂层、电化学防护法等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参考文献
[1] 王浩,田帅,宋启会. 谈国外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J]. 科技风. 2014(07): 160-163.
[2] 王成葛,广华,侯建国,黎亮,万瑞霞. 南疆地区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7: 1-11.
[3] 焦俊婷. 荷载与环境综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进展[J]. 混凝土. 2015(08): 35-38.
[4] 陈安亮,徐曦. 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初探[J]. 混凝土世界. 2017(1): 86-89.
[5] 皮孙志,王水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1(7):33-34.
[6] 左江波,綦春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的新进展[J].混凝土.2011(8):51-53.
[7] 张晓,汪潇,郭勇志.影响钢筋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J].建筑技术.2015(46):290-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