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一中】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③体现统治阶级意志
④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 ①②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④
中考聚焦
3.(2019福建29)观察与探究(8分)
(1)从法律角度为小福答疑解惑。(5分) (2)为解决行人闯红灯问题提两条合理化建议。(3分)
中考聚焦 (1)答案一:不可以。闯红灯是违法行为,但法律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公开照片会侵害未
死亡。早在4年前,武汉市就针对无证幼儿园颁布了地方规章,因执行不到位,悲剧
仍然发生。这一悲剧警示我们,对未成年人要做好( )
(1)自我保护 (2)学校保护 (3)社会保护 (4)司法保护
C
A(1)(2) B(1)(3) C(2)(3) D(2)(4)
8.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网络游戏公司不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互联网 企业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欺凌行为……这些共同体现了对未成年 人的( ) A.政府保护 B.家庭保护 C.网络保护 D.司法保护
②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公民: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目录
知识框架 考点突破 巩固训练 触碰中考
知识框架
法 律 在 生活需要法律 我 们 身 边 法律保障生活
(What)
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每一步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
法律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
2.法治的脚步
1.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1.法律的特征
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考点梳理
考点二:法治的意义。(理解)
2.为什么要法治?(重要性、作用) 或:为什么要依法办事?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考点三:法律及其特征。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总复习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课件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分析漫画可知,法律是我们解决现实生活和规 范行为规则的金钥匙,说明法律与公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启示我们青少年应学法用法,自觉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作出贡献,②③④正确;①“唯一准绳”的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
【答案】 D
4.(2019·改编题)骗子的骗术花样百出,但是只要我们提 高警惕和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骗的本领,就能有效防止上 当受骗。为此,我们应该( ) ①不要抱有贪小便宜的心理 ②不要听信旁人,克服从众心理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2019/6/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6/11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 一、释疑难 • 对课堂上老师讲到的内容自己想不通卡壳的问题,应该在课堂上标出来,下课时,在老师还未离开教室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候,要主动请老师讲解清楚。如果老师已
经离开教室,也可以向同学请教,及时消除疑难问题。做到当堂知识,当堂解决。 • 二、补笔记 • 上课时,如果有些东西没有记下来,不要因为惦记着漏了的笔记而影响记下面的内容,可以在笔记本上留下一定的空间。下课后,再从头到尾阅读一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共19张PPT)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刑事违法
性是犯罪的必然结果 ③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④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下
列突出体现法律这一基本特征的是( B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颁布 B.某公务车辆因违法停放被处罚 C.路人谴责李某损坏共享单车的行为 D.学校处分实施校园欺凌的学生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 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
怎么做: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养成尊
什么是 为什么 怎么样
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
含义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原因:体现法律价值、发挥法律功能;推进依法治国 什么是
具有重要意义;是青少年成长的基本要求。
为什么
怎么做: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 怎么样
高人们的道德水平;青少年要成为法治中国的参与者和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
课时目标
1、系统归纳整理本单元基础知识,识记主要知 识点。 2、巩固练习,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重点:基础知识的整理与识记。 难点:完成基本练习,培养能力。
激情导入 结合思维导图想想本单元都学了哪些内容?
基础知识归纳
第九课
课节 框
生活与
法律息 生 息相关 活
8.在我国是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
答:(1)我国宪法和婚姻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 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我国还颁布了未 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专门法律,给 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2)构筑四道防线: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四位一体, 构筑起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四道防线,形成全社 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C. 社会保护 D. 学校保护
考点二
命题点2 特殊保护
特殊保护
6. [2022通辽16(2),2分]【建设法治中国】
【与法同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首次确立了“敏感个人信息”的法律概念,“敏
感个人信息”是指一旦泄露或者非法使用,容易导致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或者
分值 1.5分 1.5分 1.5分 1.5分 1.5分 6分
框 架
特征
走
原因
进
法 与生活的关系
法律
特殊保护
六大保护
治
法律的作用
天 地 与道德、校规校
纪的区别、联系
为法治建设 做出努力
※1.法律的特征
考点一
法律
你知道法律是
材料 :王亮路边停车购物故事的开端:周末王亮与好友 如何制定的吗
出游购物时,将车停在了马路边上被交警贴了罚单,不服气
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促进未 成年人发展,保障生命安全
博物馆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 社区举办安全教育日活动等
网络保护只看保护内容不看主 体。(广泛主体+网络生活)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 实施的保护
办理与未成年人有关案件时的 保护。
知识小结 六大保护的做题判断原则:
第一步:明确主体——谁做事情; 什么主体在做什么事情
徐某的案例中,体现了哪些保护的缺失?
徐某父母、外婆---家庭保护 游戏开发公司、充值渠道公司----网络保护 学校----学校保护
依据《民法典》第十九条 “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 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 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 同意、追认。”法院受理该 案。双方当事人表达出调解 的意愿。涉案公司自愿返还 李某4万余元克值款,并已履 行完毕,李某主动撤回本案 起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专题 复习课件

答:把钱、手机交给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然后去报 警,结果歹徒被警察抓住了。
答:面对不法侵害,不要害怕,要保持冷静,勇敢地 向侵害者说“不”!勇敢机智地拒绝侵害,反抗侵害; 要学会运用有效的求救和自救的手段和方法;要学会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告黑涉中,恶犯15个罪,案维件护被列社会入安其宁中;:依依法法裁审定理没穆收嘉“案作红、用通曾:3宪指3号波引”、案教黄,育艳严人兰惩向等各善违类法涉
所案得,作案 狠用, 刹:对 了规腐“定败戏我人说们的员英权形烈利成”、有歪义力风务震,;解慑旗决;帜纠依鲜纷法明审保理护叶英挺烈、名方誉志荣敏誉烈;士依名法誉审权理
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消息,3 月 1 日上午,菏泽市成武
县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并当庭宣判山东省首例疫情防控期间妨
害传染病防治罪案,被告人田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
田某某曾隐瞒湖北接触史致 37 人被隔离。
道理(法律特征、作用) +怎样做(与法同行)
请你从法律角度,谈谈该案例给我们的警示?(6分)
答: 如果没有法律,公民的合法权益就得不到保 障,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惩处, 我们的社会就会失去最基本的秩序。混乱不堪,人 人自危。
答:杂技班班主被拘留的事实说明,社会保护、家庭 保护、司法保护对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护未 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答:个别父母虐待未成年子女;个别父母逼迫未成年 子女退学;某学校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某些营业性 舞厅、网吧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等等。
少的组成部分
说明
你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此次修订中读出了什么?(6分)
①法律为我们护航。 ②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 ③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 可少的组成部分。 (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
河南省2019中考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201812284118

法治2019第一部分 河南中考考点过关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七年级下册)知识导图单元核心点法律的本质、特征、作用,法治的地位、重要性,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意义,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对未成年人的四种特殊保护,树立法律信仰。
CONTENTS目 录PART 04真题帮PART 03方法帮PART 01考点帮PART 02拓展帮PART 01考点帮PART 01考点帮考点1法律考点2法治考点3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考点5树立法律信仰考点4学会依法办事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1.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哪些?道德、法律、纪律等。
2.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作用是什么?它们共同约束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3.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4.法律的含义(本质)是什么?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考点5考点1考点2考点3考点45.法律的特征、作用分别是什么?6.什么是制定?什么是认可?(1)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2)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7.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表现在哪些方面?(1)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019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七下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复习课件

第九课 第十课
重点释疑 道德与法律两种规范的对比
产生方式 实施方式
约束对象和范围
道
人们自觉遵守、
自然形成
所有人
德
社会舆论等
法 国家制定 靠国家强制力保 全体社会成员 律 或认可 证实施
存在形式 人们的思想 信念
法律条文
第九课 第十课
3.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经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或认 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体现在哪里?)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 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 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九课 第十课
3.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 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4.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法治?(法治的重要性。)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 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知识拓展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九课 第十课
第十课 法律伴我们成长 一、法律为我们护航 1.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 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代表祖国的希望、民族的希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使 命。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 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 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3)社会环境比较复杂,还存在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复习课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A
针对性练习
2016获文学奖
C
针对性练习
7.(2022·湖南株洲,26)(8分)材料:2021年11月5日,皮山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李奇贤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责令其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通过全国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重难解析
重点3: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
司法保护
政府保护
①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司法保护。
②作用:共同构筑起全方位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防线,形成全社会关心、保护未成年人的有效机制和良好风尚。
③做法: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A
针对性练习
2016获文学奖
C
7、(2022·湖南邵阳,21)56. 弘扬美德 促进成长
提示: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解析:A未成年人不享有法律特权;B 保护未成年人不只是家庭的责任;D 唯一法律说法错误。故选:C。
C
针对性练习
2016获文学奖
C
4、 (2022·湖南益阳,17)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面对校园欺凌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有勇有谋,及时求助老师家长 B.忍气吞声,逆来顺受 C.等待时机,约上朋友讨回公道 D.以暴制暴,绝不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