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景点旅游的现状和对策探析

合集下载

对无景点旅游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无景点旅游有关问题的探讨

对无景点旅游有关问题的探讨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笔者认为,无景点旅游是在我国当前休闲度假旅游时代到来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不依赖传统的景点,不以景点观光为目的,而是以高质量的旅游体验为内核,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为中心的一种深层次休闲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恰恰反映了休闲作为旅游真谛的价值回归。

无景点旅游活动特征分析自主、开放、体验性强的活动特征自主性。

表现在旅游活动方式上完全出于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目的地、路线、出行方式完全由旅游者自主安排,整个旅游行程体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开放性。

空间的开放性:无景点旅游突破传统观光景区圈景式的概念,旅游过程中不设定固定的旅游线路,而强调在旅游地的自在游历;景点的不定型性:传统观光地以其珍稀性和观赏性的特色景观为吸引物,吸引观光客蜂涌而至,如名山大川、名胜古迹等,景点的概念较为狭隘和具象,而无景点旅游不拘泥于特色景观,能给以人轻松舒适体验的良好环境,都可以被视为景点,例如幽静的树林、乡间的小路、繁华的街巷等等。

在无景点旅游中,景点的概念被淡化,景的观念被扩大化,旅游过程中“所至之处,处处是景”。

体验性。

无景点旅游强调满足游客的深度体验需求,注重通过体验性旅游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使游客真正融入到旅游中,在参与性和互动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中获得身心放松、心情愉悦,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游玩体验,这正是旅游体验性本质的回归。

多样性的旅游方式和丰富的活动内容无景点旅游者在旅游方式和活动内容的选择上多种多样。

它突破传统旅游的跟团式出行模式,取而代之的往往是更具有自主性和灵活度更高的旅游方式,活动内容上由于不依赖景点的特点,但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满足身心愉悦、生活体验的旅游活动都可以成为旅游者所喜好和推崇的旅游活动,例如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乡村体验游、民俗节事游、红色文化游等。

浅析休闲旅游新视角——“无景点”旅游

浅析休闲旅游新视角——“无景点”旅游

浅析休闲旅游新视角——“无景点”旅游【摘要】:针对目前”无景点”旅游在旅游业中兴起及迅猛发展的现状,立足于其发展的特点、优势及劣势的基础上。

开拓创新、发挥优势效应,从政府、旅行社、旅游企业的角度提出”无景点”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以此作为发展休闲旅游的一个新视角,逐步推动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优势及劣势;发展策略1. 现状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迁,时尚、自由逐渐引领着现代人的思维,而旅游则是其最好的释放方式。

随着自驾车的普及和自由游、互动游的兴起,时下一种全程不带景点的出游方式正在各地游客中悄然流行起来,这种旅游方式被称为”无景点”旅游。

这种旅游方式抛开传统的”景点串联式”旅游,转而投奔一种更为自由,更加体现旅游度假和放松休闲的旅游[1]。

自由、我行我素地穿梭于城市之间、山水之间,享受真正属于自我的旅游时光,体味着陌生而又新奇的别样感受。

目前,在”五一”、”十一”黄金周等旅游旺季,越来越多的人从最初的去名山大川”走马观花”转到今天的”无景点”旅游,自由掌控时间,随意安排行程,充分享受着自由和安静。

”无景点”旅游者注重的是旅游的过程和体验,但是不代表游客不游览景点,传统的风景名胜发展到今天自然有它自身的吸引力,所谓的无景点旅游并不是抛弃了这种吸引力,去开辟新的旅游风景地,而注重的是一种高品质的体验,深度旅游。

这也是休闲方式发展到今天的一个理性诠释。

2. 特点及优势“无景点”旅游的出现,是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是人们假期旅游消费心理更成熟、更趋理性的表现。

带有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等特点,是都市群体摆脱现有社会角色带来的压力,选择在其他城市体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短期行为。

与自助游、自驾游等一样,其优势是节约旅游成本、减少等候时间,能看到更自然的东西,能体验到旅途中的新鲜与心灵宁静。

与传统各种出游方式相比,”无景点旅游”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即能够节约旅游成本,减少进景区(点)的等候时间,同时还能看到更多”原生态”的东西,更能体验到旅游的新鲜与乐趣。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当前旅游现状及其问题1. 旅游业蓬勃发展,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支柱产业。

然而,过度开发和盲目扩张给自然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许多景区因过量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崩溃、物种灭绝等问题。

2. 大规模旅游造成资源浪费与能源消耗大量人群涌向知名景点,在旺季期间,往往出现拥堵、长时间排队等情况。

如此庞大的人流量引发了饮食用品包装物等难以处理的废弃物。

同时,交通工具的使用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等环境污染。

3. 景区管理不善导致服务质量下降由于客流集中在少数几个热门景点周围,这些地方在节假日期间往往面临空间不足、设施老化以及缺乏培训有素的工作人员等问题。

这也导致了游客在流程繁琐、服务质量下降的情况下,付出更高的门票费用。

4. 文化遗产受损为了满足商业需求,一些旅游景区不惜破坏文化遗产,挤压居民生活空间。

这种开发方式对于保护历史建筑、文物以及传统村落等富有价值的资源构成了威胁。

过度依赖旅游开发也会导致当地居民生活失去平衡。

二、解决旅游问题的对策1. 加强政府监管与规划为了防止不良开发和环境破坏,政府应加强对旅游行业的监管,并实施严格规划。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限制旅游项目数量和规模,并确保它们符合环保标准和可持续性原则。

2. 推广低碳环保型旅游鼓励发展低碳环保型旅游,在交通工具上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并提供优惠措施鼓励使用共享交通工具。

同时,在景区内设置垃圾分类回收设施,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等。

3. 多样化旅游产品,分流人流为了减少热门景区的拥堵问题,可通过开发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游客前往其他地区。

例如,推动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以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负担。

4. 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加强对工作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

完善在线预订系统和智能导览设备,在优化服务流程的同时提供更好的体验。

同时还应增加保洁力度,维护好公共环境卫生。

无景点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无景点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无景点旅游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无景点旅游是指游客在旅行过程中不去传统的旅游景点,而是去一些非常规的地方,体验当地的生活、文化和自然风光。

这种旅游方式逐渐受到年轻人的喜爱,成为了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首先,无景点旅游的发展态势良好。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性化、自由度高的旅游方式。

无景点旅游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它不受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安排,自由自在地进行旅行。

这种灵活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无景点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一匹黑马。

其次,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受到了政策的支持。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于旅游业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增加。

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包括加大对无景点旅游线路的扶持力度、加大对无景点旅游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等。

这些政策的支持为无景点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无景点旅游的发展还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观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无景点旅游的魅力所在。

无景点旅游不仅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还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体验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这种独特的旅游体验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为无景点旅游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综上所述,无景点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其发展态势良好,受到了政策和社会的支持和认可。

在未来,无景点旅游有望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我们将继续密切关注无景点旅游的发展动态,积极开发创新无景点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选择,推动无景点旅游的健康发展。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旅游是人们消费休闲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观念的转变,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

然而,随之而来的旅游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当前旅游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旅游现状1.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不断增长和人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旅游作为休闲娱乐的方式。

国内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的旅游景点、酒店和旅行社纷纷涌现,旅游业成为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2. 国内旅游资源丰富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从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到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往。

大自然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悠久历史的遗址让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各种旅游景点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选择。

三、存在的问题1. 旅游景点过度开发为了迎接游客的增多,一些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一些景点长期超负荷运营,无法有效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

此外,为了迎合游客的需求,商家通过不正当手段提高票价,使得一些景点变成了商业化的景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

2.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旅游业发展迅猛,但是一些地方的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从导游的服务态度到旅馆的卫生状况,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部分导游为了谋取私利,行业自律不严,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

同时,一些旅馆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素质较低,无法提供贴心的服务,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

3. 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旅游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利,对旅游产品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一旦游客购买到低质量的产品,不仅浪费了金钱,也对旅游体验产生了负面影响。

四、对策提出1. 合理规划和管理旅游景点为了解决旅游景点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制定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重点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避免过度开发和商业化。

要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监管,建立严格的保护制度,限制游客数量,确保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旅游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旅游现状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旅游业的兴盛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家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旅游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1. 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旅游产品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

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购物旅游、文化交流、健康养生等多元化的旅游形式,旅游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如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成为了旅游业面临的挑战。

2. 旅游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旅游景区的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严重。

大规模的旅游开发给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带来了严重的破坏,破坏了生态平衡和文化传承。

同时,旅游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污水等问题也严重影响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3. 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由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快,一些地方在旅游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方面跟不上,导致旅游者的体验感下降。

一些旅游目的地存在旅游商品价格不透明、欺诈消费等不良现象,给旅游者的切身利益带来了损害。

此外,旅游目的地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也需要提升和完善。

二、对策和建议为了解决旅游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下是一些对策和建议。

1. 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和监管为了应对旅游需求多样化和市场竞争激烈的现状,政府部门应加强旅游市场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和完善旅游企业资质认证制度,加强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旅游市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保障市场公平竞争。

2. 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旅游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问题,需要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应加大力度推行旅游开发的环境评估和管控,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旅游资源规划和管理措施。

同时,旅游企业也应提高环保意识,开展可持续旅游的宣传教育,推广低碳旅游方式,减少旅游对环境的破坏。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为了解决旅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旅游目的地和企业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品牌形象。

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

无景点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启示摘要:无景点旅游是旅游发展新时期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它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型和自主性,在旅游活动中也更注重多元性和人文性。

与传统的景点旅游相比,它一般表现为不参团,不以景点为游览重心,不走马观花,更注重旅游活动的自主多样和体验感知。

本文分析了“无景点旅游”的内涵、特点、及其发展的影响和意义,并根据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出相应启示。

关键词: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启示固有思维模式下的旅游活动往往是单纯的参观游览旅游景点,这些旅游资源禀赋较好,交通相对便利,基础设施齐备的固定空间场所是刺激人们外出旅游的主要原因。

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思维意识逐步提高,大家追求的不仅仅是参观游览,更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型、自主性和体验性。

无景点旅游应运而生,它作为休闲类旅游产品的典型代表,逐渐成为旅游者所追捧的一种旅游方式。

这种极具价值和生命力的新型旅游方式正在成为我国旅游的一种新趋势,看似与传统旅游的极大不同,实质是对旅游认识的良性回归,是注重旅游休闲性的体现。

一、无景点旅游的内涵与特征1.无景点旅游的内涵无景点旅游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2007年,作为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学界尚未出现统一的概念界定,而大多都是对内涵进行阐述。

伍延基(2008)指出无景点旅游是一种注重休闲与体验,追求无拘无束的游历,并不十分看重景点的反传统的旅游方式。

戚永晔(2008)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不被“旅游”本身所累,选一个旅游目的地,在当地悠闲地住上几天,深入地了解异地他乡的风土人情,真正做把“外乡人”的旅游方式。

方田红等(2009)指出,无景点旅游是相对于有景点旅游提出来的,指那些不刻意、不专门游览景区景点的旅游活动。

姚磊(2011)认为,无景点旅游,即不随旅行团走马观花,不去知名景点,选择一个地方,随意而行、随性而游、随机而停。

而本文认为,无景点旅游是不以景区景点游览为中心,充分发挥游客自主性,追求体验性和休闲型,重视活动多元和人文感知的一种旅游方式。

“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

“无景点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基于长沙与张家界旅游市场的比较分析

L 体验 新奇、 开放 空问
L -大众普及性
但是 , 相关 研究大多偏重 于预 测“ 景 点旅游 ” 无 的 发展前 景 、 本 内涵 、 基 特点 等方面 的研 究 。“ 无景点 旅
图 1 “ 景 点 旅 游 ” 论 模 型 分 析 图 无 理
・ [ 金 项 目] 家 社 科基 金 资助 课 题 ( 闲 型 旅 游 发 展 研 究 0XMZ 3 ) 阶段 性 研 究 成 果 基 国 休 7 08 的 [ 稿 日期 ] 0 91-2 收 2 0 —Il [ 者 简 介 ] 玉 峰 ( 96 ) 女 , 南 邵 阳 人 , 首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讲师 , 士 , 究 方 向 : 游 经 济 学 、 共 部 门 经 济 学 ; 长 生 ( 9 3 ) 作 简 17 : , 湖 吉 硕 研 旅 公 刘 1 7一 , 男 , 南 邵 阳 人 ,吉 首 大 学 旅游 学 院 副 教 授 , 山大 学 岭 南 学 院 经 济学 博 士 , 湖 中 吉首 大 学 旅 游 经 济 研 究所 所 长 . 究 方 向 : 游 经 济 学 、 研 旅 公共 部 门经济学 。
在《 无景 点旅 游的理论解 释与 实践意 义 》 文 中 , 析 一 解
了“ 无景 点旅 游” 理论与 实践意义 [ 董红梅 《 无 景点 。 “ 旅 游” 我 国旅游景 区开发的 启示 》 文分析 了“ 对 一 无景 点 旅 游 ” 产 生 背 景 、 点 , 出 了 相 应 的 开 发 对 的 特 提 策 [ 。戚 永 晔 《 2 ] 景点 门票 上 涨促 成 新 旅 游方 式 升 温
7 56
( )无 景 点旅游 ” 内涵 及其 特 点 一 “ 的 “ 景 点旅 游 ” 以说 是 一种单 独 的旅 游产 品 , 无 可 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4期
黄子 燕 : 景 点旅 游 的现状 和对 策 探析 无
37 1
仍 呈 现上 升趋 势 :0 8年 国 内旅游 人 数达 1 亿 人次 , 长 约 6 ; 内旅游 收入 87 9 元 , 20 7 增 国 4 亿 增长 约 1 ; 3 20 0 9年 国内旅游 人数 达 1 . 2亿人 次 , 90 增长 1. ; 1 1 国内旅游 收 入 1 0 . 2万亿 元 , 长 l . 5 ]旅游 消费 增 64i .
游方式 . 两种 观点 都涉及 到“ 非景点 ” 义 , 并未进 行 十分 明确 的界 定. 者认 为无景 点旅 游是指 异地 性 、 含 但 笔 暂 时性 、 往享受 旅游 资源 或者免 费核 心旅游 产 品的健 身 型体 育旅 游 休 闲行 为 , 前 个人 游 、 自驾游 、 租车 游 、
睐, 呈迅猛 发展 态势 . 但在 实 际发展 中暴露 出一些 问题 . 章采 用 文献 调研 、 文 数理 统计 和 案 例分 析 方法 , 对 其 进行分 析 , 出促 进其健 康发 展 的 5点措 施. 提 关于该 领 域 的研究 目前还 比较薄 弱 , 章亦 期 能为 该 领域 文 研究 提供 支持.
摘 要 :运 用 文 献 调 研 、 理 统 计 、 例 分 析 等 方 法 , 结 出 无 景 点 旅 游 具 有 休 闲 性 、 验 性 、 实 性 、 数 案 总 体 真 自由 性 、 约 性 等 特征 , 出 其 目前 存 在 的 问 题 : 全 性 难 以保 障 、 点 安 全 配 套 设 施 不 足 、 乏 专 门 救 援 机 构 、 险 节 找 安 景 缺 保
Vo1 9 NO 4 . .
J 1 2 1 u. O 0
DOI 0 3 6 /.sn 1 7 — 3 X. 0 0 0 . 1 :1 . 9 9 jis . 6 42 2 2 1 . 4 0 7
无 景点 旅 游 的现状 和 对 策 探 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黄 子 燕
( 州 师范 大 学 钱 江 学 院 , 江 杭 州 3 0 1 ) 杭 浙 i0 2
旅 游快速 发展 的 国家之 一 , 而且 是全 球 第 四 大人 境 旅 游 接 待 国 、 洲 最 大 出 境 旅 游 客 源 国. 然 2 0 、 亚 虽 0 8 20 0 9年 自然 灾 害 、 突发 事件 接踵 , 国际金 融危 机 、 甲型流感 疫情 持续 蔓延 , 国际需 求 急速 下滑 , 国 内旅游 但
第 9卷 第 4期
21 O O年 7月
杭 州师范 大学 学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J un l f a g h uN r l n e s y N trl ce c dt n o ra o n z o oma U i r i ( aua S in e E io ) H v t i
收 稿 日期 :0 0 0 — 6 2 1 — 1 1
作 者 简 介 : 子燕 ( 9 8 ) 女 , 西 南 昌人 , 教 授 , 士 , 黄 16 , 江 副 硕 主要 从 事 区域 旅 游 地理 研 究 . — i z2 8 5 1 @y h o cm.n E mal y 8 6 80 a o .o c :h
1 无景 点旅 游 发 展 的背景 和 特 征
1 1 无 景 点 旅 游 发 展 的 背 景 .
对于无 景点旅 游 , 董红 梅l 认 为所谓 “ 】 无景 点旅游 ” 与传统 的景 区 ( ) 是 点 旅游 相对应 的 , 是指 到非旅 游 景 区( ) 行 的以轻松 体验 目的地 文化 、 点 进 社会 生活 方式 与 民风为 主 的一 种旅 游 . 秀 梅 等 。 用新 华 网 冯 引 观点 , 认为 无景点 旅游 是随 着 自驾 车 的普及 和 自由游 、 互动 游 的兴 起 , 时下 出现 的一种 全 程 不带 景 点 的 出
超 过 国人居 民总消费 的 8 , 居 民消 费 中 占据 相 当重要 的位置 , 且 国 内旅 游消 费 增 长率 一 直高 于 居 民 在 并 消 费性 支 出增 长率 , 旅游 消 费弹 性远 远 大 于 1 按 照 这一 趋 势 , 游 消 费 未 来 很 可能 成 为 居 民食 品 、 房 、 , 旅 住
间 , 国国 内旅 游 人数从 1 8 我 9 5年 的 2 4亿 人次 增加 到 2 0 . 0 8年 的 1 亿 人次 , 7 国内旅游 收人从 8 0亿 元增加 到 87 0亿 元 , 均增 长率分 别达 到 8 9 和 2 . 6旅 游业 总收 入达 到 1 0 0 年 . 2 6/, 9 14 0亿元 . 国已成 为世 界 上 我
中图 分 类 号 :G8 2 F5 0 1 : 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3 X( 0 0 0 — 3 6 0 6 42 2 2 1 ) 40 1 - 5
无景 点旅 游作 为后工 业 时代 的一 种新 型旅 游休 闲行 为 , 以其 自由 、 漫 、 浪 富有 个 性 越来 越 受 到游 客青
公 司对 应 险 种 过 少 等 , 出相 应 对 策 : 分 发 挥 政 府作 用 、 游 企 业 拓 展旅 游产 品 、 游 者 加 强 自身 安 全 防 护 、 提 充 旅 旅 设
立专业救援机构 、 立对应保险. 设 关 键 词 : 景点 旅 游 ; 闲 ; 全 性 ; 验 无 休 安 体
自助游 、 险游 、 探 自由行 、 驴友 游等形 式都 属 于无景 点旅游 ( 它们 之 间或存 在交叉 现象 ) . 无 景点 旅游 的发展 源 于 我 国经 济 快 速 发展 的宏 观 背 景 . 据 世 界 旅 游 组 织 的研 究 , 均 GD 根 人 P达 到 30 0 0 美元 时 , 内旅游 需求 旺盛 ; 到 50 0美元 以上 , 国 达 0 出境旅 游需 求 旺盛. 1 7 年 到 2 0 从 98 0 8年 的 3 0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