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优质课教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拱形的力量》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2)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1. 拱形是一种稳定的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其优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难点:理解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图片(如拱桥、拱门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建筑会选择拱形结构呢?拱形有什么特别之处?”2. 探究活动一:拱形的结构特点(1)学生分组,用A4纸制作不同形状的模型(如三角形、正方形、拱形等)。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结构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3. 探究活动二: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拱形在桥梁中的应用。
(2)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实例,如隧道、拱门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与拱形相关的例题,巩固学生对拱形结构特点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拱形结构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桥梁隧道拱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拱形建筑。
(2)简述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
2. 答案:(1)生活中的拱形建筑:拱桥、拱门、隧道等。
(2)拱形结构特点:稳定,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在生活中承受力的优势:拱形结构可以将受到的力传递到两侧的支撑点,减小中间部分的受力,从而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建筑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建筑物中观察拱形结构,通过实验和探究,分析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在建筑物中承受重力?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拱形结构的优势。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书,主要围绕“拱形的力”这一主题展开。
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形状与结构”,具体内容包括:拱形的特点与优势、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特点,理解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特点、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及其应用。
难点:拱形结构稳定性的解释和验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拱桥、隧道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2. 新课导入(10分钟)(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拱形结构的稳定性。
3. 例题讲解(15分钟)(1)讲解拱桥的原理,分析拱桥如何承受重力和压力。
(2)举例说明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拱形结构,并尝试解释其原理。
5.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用A4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拱形模型,并测试其稳定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拱形的力2. 主要内容:(1)拱形的特点(2)拱形结构的稳定性(3)拱形结构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并分析其原理。
2. 答案示例:拱形门廊,原理是利用拱形结构承受上部的压力,将力传递至两侧的支撑柱,从而实现稳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拱形结构的特点和稳定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类型的结构,如三角形、四边形等,了解它们的稳定性和应用。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2f1983d8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d.png)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课前准备】图片资料,纸,课件。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课:柔软无力的纸,做成拱形怎么就变“坚硬”了?古代城门为什么都做成拱形?二、动手操作,验证假设1、设计对比试验试验A:一张台历纸,现在把它平放在跨度为8厘米的两本厚书上,再在台历纸中间轻轻放上一角钱的硬币,会发生什么现象?放上二个、三个、四个……请同学们画出受力图,然后思考如何让一张纸承受更大的压力呢?试验B:把台历纸弯曲成拱形的时候,两边用书抵住,再放上硬币,大家猜一猜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奇迹呢?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拱形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力。
2、动手试验10分钟时间,组内完成实验,看看相同材质的台历纸,弯曲成拱形后,哪个组的拱形能够承受更多的压力。
3、交流探究总结:当我们使用相同材质的纸板时,我们把拱脚的位置垫得越高,这个拱形能够承受的压力就越大。
4、播放课件,图示解析:当拱形受到一个压力的时候,它就会把这个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此时当我们抵住这个力,拱形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拱形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一个产生外推力的结构,所以拱形结构又叫推力结构。
三、搭建拱形桥利用拱形的特点,人们用小块的砖、石材也可以建造很大的拱。
现在我们看一段视频,利用积木来搭一座拱桥,看他搭得好不好。
全体观看积木拱桥。
小结: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会产生一个向外推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重量。
四、各式各样的拱桥1、游戏:捏鸡蛋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拱形结构能承受更多的压力,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鸡蛋,薄薄的蛋壳也能承受很大的压力。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拱形的特点和优势,认识拱形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掌握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拱形的特点与优势,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张A4纸、剪刀、胶带、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拱形桥梁、拱形门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其共同特点。
(2)提问:为什么这些结构都采用拱形设计?拱形有什么优势?2. 新课内容(1)学习拱形的特点与优势。
(2)介绍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探究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3. 例题讲解(1)展示一道关于拱形结构稳定性的例题。
(2)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关键信息。
(3)讲解解题步骤,给出答案。
4. 随堂练习(1)发放随堂练习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讨论,解答疑惑。
5. 小组活动(1)每组用A4纸制作一个拱形结构。
(2)观察并记录拱形结构的稳定性。
(3)讨论拱形结构稳定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2)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拱形有什么新的认识?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特点与优势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3. 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三个生活中采用拱形设计的例子。
(2)简述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2. 答案:(1)例子:拱形桥梁、拱形门、拱形屋顶等。
(2)影响因素:拱形的半径、材料、厚度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认识和理解有所提高,但在小组活动中,部分学生对拱形结构稳定性的探究不够深入。
2. 拓展延伸:(1)收集更多关于拱形结构的资料,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2)尝试设计一个拱形结构,并进行实验验证其稳定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优质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力量》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拱形力量》这一章节中,深入探讨拱形结构特性和优势。
具体内容包括:拱形基本概念、拱形在生活中应用、拱形受力分析以及拱形设计与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解拱形基本概念,掌握拱形受力特点及其优势。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拱形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拱形受力特点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拱形概念学习,以及拱形设计与制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水、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拱形建筑,如桥梁、体育馆等,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特点和优势。
2. 新课导入介绍拱形概念,引导学生解拱形结构特点。
3. 例题讲解通过分析拱形桥梁受力情况,讲解拱形受力特点,使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结构优势。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拱形结构,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拱形设计与制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拱形力量。
六、板书设计1. 拱形概念2. 拱形受力特点3. 拱形在生活中应用4. 拱形设计与制作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座拱形桥梁受力情况,并说明其优势。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设计并制作一个拱形结构,使其承受一定重量物体。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拱形结构,解其设计原理和优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具有代表性拱形建筑图片,如著名拱桥、体育馆等,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拱形美观与实用。
2. 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拱形结构?它们有什作用?”让学生在思考中进入新课。
二、例题讲解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拱形受力特点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我将:1. 详细分析拱形桥梁受力情况,以直观方式呈现拱形结构在承受压力时优势。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结构与力量”中的第2节“拱形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力量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拱形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能够承受很大的力量?2. 基本概念学习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利用A4纸、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拱形模型。
2)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拱形更加稳定?3)各组展示自己的拱形模型,并分享制作心得。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拱形门,承受的力量主要分布在哪些部分?2)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例题,巩固拱形的结构特点。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拱形的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秘密2. 内容:1)拱形的概念2)拱形的结构特点3)拱形的力量特性4)生活中的拱形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拱形桥梁,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力量。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力量特性,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教案编辑专员回应: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拱形的结构设计和力学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拱形的基本概念1.1 拱形的定义1.2 拱形的特点第二章:拱形的设计原理2.1 拱形的结构设计2.2 拱形的力学原理第三章:拱形的实验探究3.1 拱形的承重实验3.2 拱形的稳定性实验第四章:拱形的应用案例4.1 拱桥的设计与建造4.2 拱形建筑物的应用第五章:拱形的力量展示5.1 拱形的力学分析5.2 拱形的优势与局限性教学过程:第一章:拱形的基本概念教学步骤:1.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物体,如桥、拱门等,并提出问题:“这些物体为什么采用拱形设计?”1.2 讲解拱形的定义和特点,如圆形、弧形等。
1.3 展示拱形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加深对拱形特点的理解。
练习与思考:1. 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拱形物体。
2. 请学生分析拱形的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第二章:拱形的设计原理教学步骤:2.1 讲解拱形的结构设计,如拱脚、拱顶等。
2.2 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力学原理,如压力、支撑等。
2.3 演示拱形的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拱形的力学原理。
练习与思考:1. 请学生简述拱形的结构设计。
2. 请学生解释拱形是如何利用力学原理承受重量的。
第三章:拱形的实验探究教学步骤:3.1 组织学生进行拱形承重实验,观察拱形在不同压力下的表现。
3.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拱形的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练习与思考:1. 请学生总结拱形承重实验的观察结果。
2. 请学生阐述拱形稳定性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
第四章:拱形的应用案例教学步骤:4.1 介绍拱桥的设计与建造,让学生了解拱形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4.2 分析拱形建筑物的特点,如体育馆、剧院等。
练习与思考:1. 请学生举例说明拱形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学生将实验数据录入超级表格中。
4.5.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知识延伸
师:如果不断地加固拱足,拱形的承重能力会不断地增加吗?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
难点: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凸显主题
师:生活中有许多经典的建筑,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欣赏图片)
师:欣赏了这些图片,你觉得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预设):都是拱形。
师:是的。像这样的形状称为拱形。为什么这些建筑要修建成拱形呢?
生说一说,师揭题。《拱形的力量》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实验,知道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学生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师补充并出示实验注意事项:
(1)小木棒必须一根一根地、轻放在中间(竖叠);
(2)纸桥的跨度都为13.5CM;
(3)纸的桥面接触到桌面时,结束实验;
(4)观察当纸面倒塌时,拱纸的变化特点。
4.学生小组实验操作,汇报实验结果。
三、主题研究2:抵住拱足,使拱形承受更大的重量
1.师:刚才我们看到了拱形桥能承受很大的力,可是老师想挑战一下大家,你们能不能想想办法让拱形桥承受更大的力量?生说一说,并阐述理由。
附件2
微课教学设计模板
授课教师姓名
姚春霞
微课名称
《拱形的力量》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教科版
□所属章节:第二单元第三课
录制工具和方法
2013版PowerPoint,创建视频
设计思路
《拱形的力量》本课旨于能让学生掌握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且学生能根据拱形受力后形状的变化,分析出拱形受力的状况。因此,我设计从观察生活中建筑出发,使学生提出问题,并逐层递进,创建条件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究,逐步建构,最终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二、主题研究1:平纸与拱纸承重能力的比较
1.过渡:师:要了解拱桥的力量有多大,我们不妨让它和平桥做个比较。那么,你们认为拱桥和平桥,谁的力量更大?生猜测。
2.师:你们的想法对吗,我们其实可以通过实验来证明的。
师提供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汇报,明确实验方案。
3.师: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生说一说。
2.师:抵住拱足,真的能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力量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这些材料,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怎么做这一个实验,现在开始。
生汇报实验方案。
3.明确实验方案和注意事项。
4.学果,得出结论。
四、主题研究3:增加抵住拱足的重量,拱形承重能力更强
1.师:看样子抵住拱足确实可以让我们的拱桥承受更大的力。如果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还想要让拱形的承重能力变得更强?怎么做?生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