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对河流(湖泊)的影响

考点地形对河流(湖泊)的影响如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流流域的分界线,南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分界线;盆地多为向心状水系,平原多树枝状水系(羽毛状水系)。
3.地形(落差)影响河流的流速------影响河流开发(水运、水能)一般而言,山区河流流速较快,平原区河流流速较慢。
地形影响河流的航运条件、水能开发-----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地形河流航运条件较好,山地、丘陵河流航运条件较差。
一般而言,平原、盆地内部水能较贫乏,山地、丘陵、盆地、高原边缘处水能较丰富。
4.地形影响河道剖面。
一般而言,山区河流多呈“V”字型,平原区河流多呈“U”字型。
5、地势较高的区域湖泊多咸水湖这是因为区域内地壳不断抬升,由海洋壳转换为大陆壳,部分湖水无法流出低洼地区,残留在高原面上。
地形对河流小切口分析:“高大的地形”---对河流的影响1、河流发源地、河流空间分布格局。
2、阻挡气流运动(迎风坡),给河流带雨水补给,影响水量与季节变化。
3 、山上可能有冰川积雪,给河流带来冰川融水。
“陡”---对河流的影•流速、含沙量(侵蚀加剧)“山地位置、走向、坡向”---对河流的影响流向、凌汛【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
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形成湖泊,称“巴蜀湖”。
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
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巫山(山体主要为石灰岩),产生河流袭夺现象,湖水外泄,古长江进而向西南继续袭夺金沙江河道,使金沙江成为长江正源。
下左图示意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形和现代水系分布。
下右图示意河流袭夺过程及袭夺地貌形态。
(1)说明巫山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的条件。
(2)简述河流袭夺后古湖盆自然环境的演变。
(3)四川盆地盐矿资源极其丰富,简述盐矿形成过程。
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简要关系

地形气候河流三者之间的简要关系
地形、气候和河流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地形对气候的形成和分布产生影响,而气候又对河流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影响。
地形是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形特征会影响到气候的分布和特征。
例如,山脉会阻止冷空气的流动,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存在显著的差异。
此外,地形中的山谷和沟壑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因为它们会导致气流的扰动和加速。
气候对河流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影响。
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河流的流量和流向会有所不同。
例如,在湿润地区,降水量较多,河流的流量会相应增加,而在干旱地区,河流的流量则会减少。
河流的形成和分布也会受到地形的影响。
河流在形成过程中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因为地形特征会影响到河流的流向和流量。
此外,河流的分布也会受到地形的影响,因为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会导致河流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异。
总的来说,地形、气候和河流三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

山地地形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山脉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其特殊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对水资源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就山地地形对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展开探讨。
一、山地地形与水的循环山地地形通常具有复杂的地形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循环系统。
首先,山地的高度差使得降雨水在山体上形成长时间的滞留,形成蓄水能力较强的山地湖泊。
其次,山地地形加速了水的下渗和径流速度,使得山地具有较大的排水能力。
此外,山脉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导致大气中水汽凝结成雨水的几率增加,降雨量较平原地区要丰富,进一步增加了山脉地区的水资源。
二、山地地形对地下水的影响山地地形与地下水的关系密切,主要通过山脉的压力和地下水渗透性的差异对地下水分布进行调控。
山地地形中,山脉的挺起对地下水流动的方向和速度产生显著影响。
在山脉附近,地下水主要以斜向山脉的方式流动,而离开山脉后则呈现垂直流动。
此外,山地地形交错的构造,例如断层和裂隙带,为地下水储存和流动提供了路径,形成了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
因此,山地地形对地下水的储存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三、山地地形对径流水资源的影响由于山地地形的复杂性和地貌的多样性,导致流域的径流特征存在差异。
山地地貌通常具有较多的溪流、小河和瀑布,这些水体形成的水岩关系使得径流水质较佳,并且水量相对稳定。
相比之下,平原地区由于地貌平坦,容易发生积水和水体污染。
此外,山地地区的降雨较强烈,雨水较快地汇聚为山洪和山崩,形成剧烈的径流过程,这对维持流域的生态平衡和水资源的分配非常重要。
四、山地地形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山地地形丰富的水资源促进了山区人类活动与水的紧密关系。
山区通常是人类生活、农业和工业的重要区域,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保障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山地地形的高度差为水力发电提供了天然条件,利用山区丰富的水源资源进行水力发电,可以为当地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同时,鉴于山区水资源的重要性,应加强对山地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其可持续利用。
影响河流的因素

还有地下水
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___降__水_____、高山冰雪融水等
一般来说,降水量 多的地区,河流的流量 就___大____;相反,降水少 的地区,河流流量就 ___小____。
(当然流量大小还 要看流域面积的大小)
降水量相同的情 况下,流域面积越大, 河流流量越大。
查找刚果河、尼罗河两条河流流经的主要气候区, 比较两条河流流量大小。
黄土高原
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地
地势的高低
形
地形的陡缓
月平均气温
气 候
降水量
降水季节分配
流向
流速的快慢 有无结冰期
水能 资源
流量的大小
汛期长短、水位季节变化
三、地形、气候综合影响
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说一说亚马孙河流 量巨大的主要原因。
气候:亚马孙 河流经热带雨林气 候区,终年多雨。
地形:亚马河流经亚马孙 平原,流域面积大,北、西、 南三面被山地、高原包围,有 利于众多支流的汇聚。
观察中南半岛地形的分布,半岛上的河流上游、 下游比较,哪段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
河流上游流经山地, 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 水能资源。
河流下游流经平 原,水流平缓,有利 于航运。
地形的陡缓决定了河流的落差和水流速度,进而影响了 水能资源的丰歉。
二、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月均温低于0℃时,河流将有什么变化? 河流将会结冰,即有结冰期。
决
定
岛屿上的河流怎么流?
河流由中部流向四周
一、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当河流流经平原时,流速___慢____;而当河 流流经山区时,流速___快____。
比较河流在A、B两处的流速快慢,为什么?
A
B
流经山区,坡度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
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
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
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
这说明气候状况严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
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
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1。
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1)河流侵蚀地貌l 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交通与地形气候的影响

交通与地形气候的影响1、说明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和经济的影响。
特点: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成三级阶梯状分布。
影响:①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②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资源十分丰富。
③地势对交通的影响:这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说明中国地势的特点及其对气候;河流,交通和经济的影响。
特点:中国地势地势复杂多样,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夏季风)深入内陆,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发展农业生产。
河流: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得我国的河流大多自西向东滚滚流,同时在各阶梯的交界处河流产生巨大的落差。
交通:一方面,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开发;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也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经济:交通便利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
东部地区多平原,交通便利,与外界交流方便,经济发展快。
西部地区多山,地形闭塞,经济发展落后。
3、青藏高原的地形和气候对交通和农业的影响?要具体说明其是怎么影响的。
速求。
地形:高原平地少,不利于交通线路等工程建设和农业耕作气候:高寒气候形成多年冻土层,影响路基稳定性,气候寒冷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温度需求4、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说说我国发展交通运输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我国地势特征自西向东,呈三级阶梯分布,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多地质灾害,不利于东、西部的联系。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对于地形效果的描述
地形效果是指地形对自然和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地形效果描述:1. 高度和坡度:地形的高度和坡度会影响水流、气流和声波的传播。
例如,山区的陡峭山坡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和滑坡,而平坦的地形则更容易发生洪水。
2. 地形起伏:地形的起伏会影响气候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风和气流,导致山脉两侧的气候差异。
此外,地形的起伏也会影响生物的分布和迁徙。
3. 土壤类型:不同的地形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进而影响农业和生态系统。
例如,山区的土壤通常比较贫瘠,而平原的土壤则更肥沃。
4. 水资源分布:地形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和流动。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降水,形成山脉两侧的降水差异,进而影响河流和湖泊的形成和分布。
5. 交通和建筑:地形会影响交通和建筑的规划和建设。
例如,山区的地形复杂,交通建设和房屋建设的成本通常较高。
地形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到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农业、交通和建筑等多个方面。
了解地形效果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体的影响

中国地形地势对气候、水体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另一方面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河流自西向东,逐级下降,河流落差大,水能蕴藏丰富。
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区在发展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发展种植业。
由于山区面积广大,平原较少,造成耕地资源不足。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
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第一阶梯上有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两个地形区;第二阶梯上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六个地形区;第三阶梯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三个地形区。
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
中国气候的特征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
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
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
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呈放射状,从中部的高寒气候区流淌到四周的大洋里 由于亚洲面积广大,地形结构独特,气候复杂,使亚洲河流发育和分布也具有显著的特征。 第一,河流呈辐射状。亚洲的地形结构是中部高四周低,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中南部, 亚洲的大部分山脉都从这里分散出去。因而亚洲水系分布受地貌结构的制约,也呈不匀称的辐射 状;并以荒漠为中心,由帕米尔高原、阿尔金山脉、蒙古高原东缘、阿尔泰山山脉、哈萨克丘陵、 土尔盖高原以及伊朗高原南缘的山脉,围成广大的内陆水系。内陆流域外围是外流水系,由朱格 朱尔山、外兴安岭、雅布罗诺夫山脉、萨彦岭、哈萨克丘陵等围成的向北冰洋倾斜的北冰洋流域; 大兴安岭、横断山脉以东,为太平洋流域;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以南,属 印度洋流域。另外,还有少数短小河流分别注入黑海和地中海。 第二,长河数量多。亚洲区域辽阔,许多河源远离海洋,形成长河。流程在4,000公里以上的河 流共七条,鄂毕河(5,570公里)、叶尼塞河(5,940公里)、勒拿河(4,270公里)是北冰 洋流域的最长河流;黑龙江(4,350公里)、黄河(5,464公里)、长江(6,300公里)、湄 公河(4,500公里)是太平洋流域的大河。就是中亚的内陆河锡尔河(2,991公里)也比欧洲的 多瑙河(2,860公里)长一些。 第三,内陆流域广大。亚洲内陆流域面积约为1,770万平方公里,占全洲总面积的40%,这个比 率在世界各大洲中仅次于澳大利亚。所以形成广阔的内陆流域,主要是受地形和气候影响的结果, 同时,与第四纪地质史也有密切关系。内陆水系多分布在中亚、西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 地,这些地区多是年降水量小于300毫米的干燥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亚洲地域辽阔,干旱的内地距 海遥远,也是内陆流域面积广大的原因之一。第四纪大冰期后,鄂毕河、叶尼塞河改道北流,过 去向南流的旧河道逐渐干枯,成为遗迹,促使中亚地区向干燥的内陆荒漠转化。
贝加尔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死海——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含盐度很高的 湖泊 巴尔喀什纳欧洲河 流的特征::
受平原地形影响: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欧洲河流水量丰富,利于 航运 受海陆轮廓影响:河流短小,大部分为外流河
亚洲的主要河流
东亚:长江 黄河 珠江 黑龙江(我国境内) 南亚:雅鲁藏布江 怒江 恒河(印度) 湄公河 (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 印度河(巴基斯坦) 西亚:底格里斯河 幼发拉底河(伊拉克) 北亚:勒拿河 叶尼塞河 鄂毕河 乌拉尔河(俄 罗斯)
地形特点对河流的影响
亚洲的地形特点中对河流走向起影响的是亚洲 的地势:为中间高,四周低。以帕米尔高原为 中心,地势向四周降低,所以亚洲的河流从中 心向四周呈幅散特点。也就是位于帕米尔高原 以东的河流向东流,以西河流向西,以南的河 流向南流,以北的河流向北流。
欧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对照湄公 河完成下表:
发源地 注入海 流向 流经国家数
河流名称
多瑙河
阿尔卑斯山
黑海
自西向东
8
湄公河
喜马拉雅山
太平洋
自北向南
6
亚洲主要河流的特点
湄公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最长的内流河是锡尔河,其次是阿姆河。 亚洲最长的河流是长江,长6397千米,其次 是黄河 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称为澜沧江,它发源于 中国,沿途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 越南,共6国,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国际性河 流。
亚洲主要湖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