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河流对人类活动、城市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水文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一、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候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例如,温暖潮湿的气候适宜水稻的种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适宜麦类作物的种植。
气候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长时间的干旱或严寒天气可能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进而影响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活动。
二、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山脉和河流等地形特征会对交通路线的选择和建设产生影响。
山脉的存在会增加交通运输的困难,限制了交通的便利性,而河流的存在则为水上交通提供了便利。
地形还会影响交通运输的成本,如山区的建设成本较高,而平原区域的建设成本较低。
因此,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
三、水文对能源开发的影响水文条件对能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水电站的建设和能源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文条件还会影响能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
例如,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进行地热能的开发,而河流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进行水电能的开发。
水文条件对能源开发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地区的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
四、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美丽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理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例如,海滨城市和山区风景区常常成为旅游热点,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
地理环境还影响着旅游业的季节性和地域性。
例如,热带地区的旅游业受到季风和热带风暴的影响,而北方地区的旅游业则受到四季变化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旅游业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气候影响着农业的发展,地形影响着交通运输的发展,水文影响着能源开发,而地理环境则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的关系
地形
高原地区
山区
冲积平原
分布
深切河谷两 岸的河漫滩
洪积扇、冲积扇 和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原因
地势低,气候 温暖,水资源 丰富,土壤肥 沃。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水资源丰富
土壤肥沃、水 资源丰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便捷内河航运 和海上运输
高原河谷河 漫滩聚落
平原低地:
重在于“防”
河堤
山区河谷中:
重在于“避”
陡坡 ←过渡地带 河漫滩
为什么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 P81 活动: 地势较高的B地?
A
B
山区河谷
河漫滩聚落 冲积平原 聚落
山前冲(洪) 积扇聚落
高原聚落
陡坡
河漫滩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高原地区的深切河谷 ——带状聚落
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很高而寒冷,土壤贫瘠。而河谷 地带气候相对温暖,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肥沃的土 壤、水源丰富,所以这里是高原地区理想的人类栖 息地。
拉萨城为什么沿河谷伸展?这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为什么冲积平原形成了城市聚落?
[合作探究]
(2 1) )为什么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 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为城市?为什么? A地;而 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河流干、支流汇合处,便于人、物流的集聚和中转;地
势平坦,利于农耕和基建;为城市提供充足水源 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高,气候寒冷,A地位于河 谷地区,地势低,气候温暖,而且土壤肥沃,水资源丰 富。 在河流中下游,水量大,易出现洪涝灾害,聚落 宜建在地势较高的B地。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山地和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方式
优先建造公路,而后才是铁路
山地 地形
线路布局 地势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
交通 运输
线路布局
上坡路段往往呈“之”字形
河流对聚落的影响:
①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②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
③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耕地破碎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 山坡过渡地带
耕地破碎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小 山区河谷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 山坡过渡地带
小河
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平原低地的聚落往往沿河呈线状或 团状分布
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相对较大
平原低地的聚落往往沿河呈线状或 团块状分布
小河
特别提示Βιβλιοθήκη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观察兰州遥感图,回答兰州的城市形态有何特征?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兰州地形特征:兰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北侧的黄河河谷 盆地内,周围群山环绕,北有白塔山,南有皋兰山 麓,中间有一条黄河蜿蜒流过,犹如一条黄色的丝 带。市中心海拔约1520m,南北两山相对高度为 600m,形成了一个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约2~ 8km的带形哑铃状的河谷盆地。
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影响也很明显,靠近河流和海 洋的地区适于发展水上运输,而陆地上则适于发展铁路运 输和公路运输。
海岸情况、水深条件、泥沙运动、河流水文情况是影响水 运发展的重要条件。
阅读“南船北马”
以上线路的走向和形态有什么 差别?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运输线路走向的影响
盘山公路
中国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 湿润半湿润地区
400毫米
9.2%
400毫米
90.8%
400毫米年降水量线与大城市分布的关系
读图思考:世界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降 水量多少毫米之间的地区?500mm
世界特大城市与降水量的关系
看图例
读图思考:世界主要大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地带?
世界城市人口 的纬度分布
60° 50° 40° 30° 20°
第一节 自然条件对城市 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一般由乡村向城市发展)
说说以上两种景观在建筑规模、人口密度、交通网密 度等方面有何差异?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地形
自 然 条
气候 水
影响 城市
件
矿产
读图思考:地形种类? 五种基本地形图
巴西利亚
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主要是因为 热带的平原地区气候过于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而高原则气候较为凉爽。
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地形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脉、河流、湖泊、平原等。
它不仅是地球的自然现象,还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地形地貌一直对人类的生存、繁衍和社会进步产生着深远影响。
首先,地形地貌对人类居住地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在早期的人类历史中,人们选择在具有丰富水源、便于防御的地势高处建立自己的住所,例如山区、丘陵地带、高原等。
山区的高海拔和复杂地势往往能有效阻止入侵者的侵袭,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生活环境。
而低洼的平原地区则有利于农业发展,富饶的河底泥沃土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使人们能够在这些区域建立起富饶的农耕社会。
其次,地形地貌也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式和方式。
例如,地形地貌对交通和交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山区和高原的崎岖地形限制着人们的交通,给予人们较小的活动范围和交流机会。
而平原地区则因为平坦的地势和较好的自然条件,为人们的交通和经济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世界上许多重要的城市都建立在河流两岸或海滨地带,这些地区的平坦地形和良好的交通条件使得城市的发展更加便利。
此外,地势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式。
例如在山区,人类往往采取步行、驾驶牲畜等方式进行出行,而在平原地区,人们可以利用轮船、汽车和火车等更快捷的交通工具。
地形地貌还对农业生产、资源开发等人类经济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决定了土壤肥沃程度、水资源分布情况等,直接影响着农业的发展。
丘陵山区的地形崎岖,土地资源有限,较难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而平原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加上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势,更适合农业发展和扩大规模种植。
此外,地形地貌还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如,山区地势起伏,常常富含金属矿藏,而平原地区则更适合发展水资源和农业资源。
最后,地形地貌还对人类文化和旅游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为不同地区的文化所赋予了独有的魅力。
例如,山区地形地貌的雄奇壮美,常常成为文学、绘画和音乐的灵感来源。
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1)自然原因。
①水系、地形特征:流域广,支流多;中下游多 为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 不畅。 ②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干流汛 期长,水量大。 ③气候特征:有些年份气候异常,流域内普降暴 雨,造成洪水泛滥。
(2)人为原因。
①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 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 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 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 降低。 ②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导致湖 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利4.用和平优时势发期,与加中屈人强国调之石煤配兵油多。工的,作战煤略变储油备技术
5.经济结构的调整,限制某些大耗能产 业的发展
6.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
7.提高国民素养,节能减排要深入人心, 落到实处。
9.(2013·太原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合称,目前稀土已成为高科技领域不可缺
C 是得能用2AC.否;不于..有都都同用是生关是是时于从产上可 来满生自生题再 自中足产然活生 太物资 阳以和界,质源 辐下生中故和射能两活直其的量能点。接都的源:例获不说从如得属法B.,自汽,于都正然油闪 自D是确.界、电然不的都可是中棉资目是再(直花源前物生质接、。不资)资源获电能源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最为集中: 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盐碱化
为 围湖造田 使湖泊与河流的调蓄能力大幅度下降
原 因
植被破坏
植被减少,削洪补枯作用减弱,泥沙 淤积在湖泊、河床,加剧水患
(2013·济宁模拟)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 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 尽量取最短距离(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深远

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影响深远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土壤等因素,它们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各种挑战和机遇,塑造着不同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轨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定居和分布。
地形和水资源是人类社会定居的主要因素之一。
平原地区通常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适合农业和生活的发展。
许多古代文明如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都诞生于河流周围的平原地带。
相反,山地、沙漠和寒冷的高纬度地区则限制了农业和人类定居的可能性。
例如,封闭的山谷和高山地带如喜马拉雅山脉和安第斯山脉,限制了物质资源和交流的流动,形成了封闭的文明体系。
因此,地理环境直接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和定居模式,进而影响了文明的发展。
其次,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的丰富程度。
气候温暖、土壤肥沃的地区更适合农业发展,而气候寒冷或沙漠化的地区则较难进行农业生产。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亚马孙雨林地区和撒哈拉沙漠之间的差异巨大。
农业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农业社会中,土地成为最重要的财富,社会结构呈现出贵族地主和农民的分化,进而影响着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的形成。
另一方面,地理环境还塑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科技发展。
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不同文化的形成和交流。
例如,多河流的地理环境使尼罗河文明、黄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成为伟大的古代文明。
河流提供了交通和灌溉的便利,促进了社会、文化和科技的进步。
此外,地理环境还影响着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方式,驱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沿海地区的发达海运和交通网络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船舶建造、导航技术和海洋探索的发展。
山地和高纬度地区则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冶炼技术的创新。
因此,地理环境对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塑造作用。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
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
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
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
这说明气候状况严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
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
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
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
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1。
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1)河流侵蚀地貌l 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运用地形图,如何分析地形、河流与当地人类活动、城市分布的关系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观察讨论【展示】
提问:
1.中南半岛以哪两种地形为主?
2.山脉大致呈什么方向延伸?
3.在p19页中南半岛地形图上自西
向东依次找到伊洛瓦底江、萨尔温
江、湄南河、湄公河、红河并用笔
描粗。
中南半岛地形“山河相间、纵列
分布”,请你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总结:对地形特征的说明要从
地势和种类两方面说明,请你从这
两方面总结该地地形特征。
延伸拓展:
1.读图回答该地多山的原因
2.判断那幅图显示了河流上游,
那幅图是下游,上下游有何区别?
【回答】
1.山地和平原
2.南北方向
中南半岛有许多南北延伸
并列分布的山脉,山脉之
间有很多河流从北向南流
向海洋。
特征:地势北高南低,地
形以山地、平原为主。
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
块交界处,受板块挤压,
山脉隆起。
上游河道狭窄,峡谷幽深,
水流湍急,下游河道宽阔,
地势平坦,水流缓慢。
培养学生读图
分析的能力,学
会分析区域地
形特征的方法。
明确地理事物
的分布和成因,
即在哪里、有什
么、为什么。
3.人们对河流上下游的利用上有何利弊?上游
利:水力、林木资源丰富。
弊:地势陡峭,交通不便。
下游
利:地形平坦,灌溉便利,
水运养殖条件好。
弊:地势低洼,易发洪涝。
讨论明确河流
对人类活动的
影响。
分析
讨论
展示:东南亚人口分布图
提问:对照地形图回答,中南半岛的人
口主要分布在何种地形上,为什么?
展示:
提问:中南半岛上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为什么?
完成p20页图上所得:
河流为城市提供,沿岸地形平坦,和便利,农业发达。
河流的和功能,影响着城市的分布,沿河分布是城市分布的普
遍规律。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三角
洲人口稠密,那里地形平
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城市沿河分布,多分布于
河流下游三角洲。
这里水
源充足,地势平坦,交通
便利,自然条件十分优越。
水源
交通灌溉
供水运输
锻炼学生运用
地图能力,说明
地形、河流等自
然条件对人口
和城市分布的
影响。
拓展练习,巩固
所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