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液晶模组的生产工艺
lcm模组组装生产工艺流程

lcm模组组装生产工艺流程英文回答:LCM (Liquid Crystal Module) assembly production process typically involves several steps to ensure the successful manufacturing of the module. The process can vary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components of the module, but here is a general outline of the steps involved:1. Component Preparation: This step involves preparing all the necessary components for the assembly process. This can include the LCD panel, backlight module, touch panel, flex cables, connectors, and other electronic components. The components are inspected for any defects or damages before proceeding to the next step.2. PCB Assembly: The Printed Circuit Board (PCB) is prepared by soldering the necessary electronic components onto it. This includes the driver ICs, resistors, capacitors, and other surface-mounted devices. The PCB iscarefully designed to accommodate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the LCM module.3. LCD Bonding: In this step, the LCD panel is bonded to the PCB. The LCD panel is aligned and attached to the PCB using a special adhesive or tape. This ensures a secure and reliabl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LCD panel and the PCB.4. Backlight Integration: The backlight module is integrated into the assembly. This involves attaching the backlight unit, which includes the LED or CCFL (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 to the LCD panel. The backlight module provides the necessary illumination for the display.5. Touch Panel Integration: If the LCM module includesa touch panel, this step involves integrating it into the assembly. The touch panel is aligned and attached to the LCD panel using a special adhesive or tape. This allows for touch input functionality on the display.6. Testing and Quality Control: Once the assembly is complete, the module undergoes rigorous testing and qualitycontrol checks. This includes functional testing, visual inspec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o ensure that the module meets the required specifications and standards.7. Packaging and Shipping: The final step involves packaging the LCM modules for shipment. The modules are carefully packed to prevent any damage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y are then shipped to the customers or distributors for further integration into their end products.中文回答:LCM(液晶模块)组装生产工艺流程通常涉及多个步骤,以确保模块的成功制造。
TFT-LCD模组工艺介绍

POL
POL贴附
※ 偏光片产生的最大不良时偏光片异物。
POL
一、概述
1. POL定义
POL工艺:将光轴垂直两片偏光片按照一定方向贴在上下玻璃上,在 经过一定的温度、压力、时间脱泡,达到点亮后正常显示的目的。
2.车间资材
车间所用材料:直接材料、消耗材料 直接材料:最终保存在产品上的材料,如:POL、PANEL 消耗材料:最终不存在产品上的材料,如:酒精、全棉纸、无尘布、刀片等;
工序介绍
TUFFY 涂敷
目的:将端子区域涂上一层 保护层,保护ITO电极。
遮光带粘贴
目的:将端子正反两面贴上 黑色的遮光带,使IC不受光 照,保护脆弱的IC芯片。
工序介绍
U/V涂敷&固化
目的:将FPC与PANEL连接处涂上粘力很强的UV胶,使FPC 更加牢固地固定在PANEL上。
工序介绍
组装
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背光源焊接到FPC上,为显示提供光。 组装客户所要求的所有部件。
工位常见不良: 原材不良:FPC材质不良、FPC线路刻痕等 作业不良:FPC压接错位、FPC剥离强度不够(温度、压力、时间选择)、FPC邦定异物、 偏光片烫伤
FOG车间
上下错位判定基准
水平对 位标记 水平对位,向下或者向上错位,若错位超出出一个水平对位BUMP的宽度(或 ITO的宽度),为不良.水平对位标记FPC BUMP和PANEL ITO有重叠就为良品
RUBBER放置时重叠导致温 度压力异常
FOG车间
4、导电球状态及错位基准
左右错位判定基准
两边空的线路,不作为错位判定基准
两边第一根有效线路,作为判定的基准
若错出的宽度超出BUMP宽度(或ITO的宽度)的1/2,判定为不良品;若错出1/2或1/2以 内,判定为良品.
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生产过程大揭密

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生产过程大揭密TFT-LCD(Thin-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面
板模组,英文缩写LCM,是集成了丝印、FPC、TFT液晶屏、背光等子模组
的一种技术产品。
它可以实现显示器的基本功能,可广泛应用于电脑及其
他电子产品的显示终端。
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了丝印、FPC制作、TFT液晶屏制作、背光组件制作、以及模组封装等步骤。
1.丝印制作
丝印是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生产的第一步,主要任务是将客户要求
的印刷图案(如品牌、图案、型号、生产日期等)印刷在基板上,分为一
次性印刷和双侧沉金两种方法。
其中一次性印刷的步骤主要包括转移、喷胶、沉金、洗胶、暴胶等;而双侧沉金的步骤则需要喷胶、洗胶、沉金、
暴胶、回流六个步骤。
2.FPC制作
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是一种可折叠的印刷电路板,是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FPC的制作主要包括设计、打样、抗焊、压合、检测等工序。
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电流传输要求、重叠要求、抗拉强度等情况,以确保FPC的使用性能。
打样之后,必须对FPC进行抗焊、压合等工艺加工,以确保FPC的表面无变形,焊接质量可靠。
3.TFT液晶屏制作
TFT液晶屏是TFT-LCD液晶面板模组的核心部件,制作过程中需要经
历四个步骤:首先是基板生产。
(完整版)LCD制作工艺资料

LCD 工艺流程简述一、前段工位:涂光刻胶(PR COA )――前烘烤(PREBREAK 曝光(DEVELOP显影(MAIN CURE ——蚀刻(ETCHINGITO 玻璃,并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将ITO 表面的杂质和油污洗净, 然后把水除去并干燥,保证下道工艺的加工质量。
光刻技术(1.气相成底模2.旋转烘胶3.软烘4.对准和曝光5.曝光后烘焙(PEE )6.显影7.坚膜烘焙8.显影检查)C. 涂光刻胶: 在ITO 玻璃的导电层面上均匀涂上一层光刻胶, 过光刻胶的玻璃要在一定的温度下作预处理ITO 玻璃的投入(grading )玻璃清洗与干燥(CLEANING去膜(STRIP CLEAN 【属于光科技术,详见百度百科】 图检(INSP )――清洗干燥(CLEANTOP 涂布(TOPCOATUV 烘烤(UVCURE 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涂取向剂(PI PRINT ) ——固化(MAIN CURE 清洗(CLEAN ——丝网印刷(SEAL/SHORT PRINTING烘烤(CUPIN 孑URNACE ——喷衬垫料(SP ACES PRAY对位压合(ASSEMBLY —— 固化(SEAL MAIN CURIN )讲解:1. ITO 图形的蚀刻:(ITO 玻璃的投入到图检完成)A. ITO 玻璃的投入: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ITO 玻璃装入 传递篮具中,要求ITO 玻璃的规格型号符合产品要求,切记ITO 层面一定要向上插入篮具中。
B.玻璃的清洗与干燥: 将用清洗剂以及去离子水( DI 水)等洗净D. 前烘: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涂有光刻胶的玻璃烘烤一段时间,以使光刻胶中的溶剂挥发,增加与玻璃表面的粘附性。
E. 曝光:用紫外光(UV 通过预先制作好的电极图形掩模版照射光刻胶表面,使被照光刻胶层发生反应,在涂有光刻胶的玻璃上覆盖光 刻掩模版在紫外灯下对光刻胶进行选择性曝光:(如图所示)光致抗蚀剂y涂胶(成ffi )紫外灯显形液漂洗液检谡9显彩t 以正胶为例》 图3光夏印工艺i 要流程F. 显影:用显影液处理玻璃表面,将经过光照分解的光刻胶层除去,保留未曝光部分的光刻胶层,用化学方法使受UV 光照射部分的光刻胶溶于显影液中,显影后的玻璃要经过一定的温度的坚膜处理G. 坚膜:将玻璃再经过一次高温处理,使光刻胶更加坚固。
lcd工艺流程

lcd工艺流程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的平面显示技术。
LCD工艺流程是指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制造过程。
LCD工艺流程一般包括玻璃基板制备、涂布、曝光刻蚀、封装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下LCD的工艺流程。
首先是玻璃基板制备。
玻璃基板是LCD显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承载液晶材料和电路的支撑物。
玻璃基板制备一般分为成型、清洗和平整化三个步骤。
成型即将玻璃熔化成具有所需厚度、尺寸和平整度的平板。
清洗是为了去除玻璃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平整化则是通过对玻璃基板进行机械加工,使其表面平整度达到要求。
接下来是涂布。
涂布是将液晶材料均匀涂布在玻璃基板上的过程。
液晶材料是LCD显示器的关键部件,决定了液晶显示效果。
涂布工艺包括上料、铺液、匀液、烘干等步骤。
上料是将液晶材料倒入涂布机中。
铺液是将液晶材料均匀铺展在玻璃基板上。
匀液是利用刮刀将液晶材料进行均匀分布。
烘干是利用热风将液晶材料表面的溶剂快速挥发,使其固化成薄膜。
然后是曝光刻蚀。
曝光刻蚀是利用光刻和刻蚀技术将所需图案形成在液晶材料上的过程。
光刻是先将玻璃基板涂覆一层光刻胶,然后投影光源照射光刻胶,形成光刻胶图案。
刻蚀是将暴露出来的部分胶层和液晶材料进行化学加工,形成所需图案。
曝光刻蚀工艺需要高精度的光刻机和刻蚀设备,可以实现微米级的图案制造。
最后是封装。
封装是将液晶模组组装成完整的LCD显示器的过程。
包括液晶模组的加热、固定和密封等步骤。
加热是为了改善液晶材料的性能,提高显示效果。
固定是将液晶模组的各个部件进行组装和固定。
密封是将液晶模组放入密封膜中,进行真空封装,确保显示效果与使用寿命。
总结来说,LCD工艺流程包括玻璃基板制备、涂布、曝光刻蚀和封装等多个环节。
这些环节都需要高精度的设备和技术来保证LCD显示器的制造质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LCD工艺流程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更高品质和更大尺寸的显示需求。
LCD液晶模组的生产工艺

原理、生产流程概述所谓“模组”厂(LCM)其实是液晶显示器的“后段”生产过程,顾名思义,模组二字即模块组合,它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将LCD液晶成品面板(Cell)、异方向性导电胶(ACF)、驱动IC、柔性线路板(FPC)和PCB电路板利用机台压合(其间需在太上老君炼丹炉内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才能练就火眼金睛:),第二步:接下来和背光板、灯源、铁框一齐组装成品;第三步:老化处理,经过重重检测就是我们见到的“液晶面板了”。
总之,相对于第五代面板厂那种天价的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惊人的占地面积(起码五个足球场)和需要的无数高精尖设备(全在美国对大陆禁运之列),模组厂在技术、规模上还属于小巫见大巫的,不过能亲眼进入无尘车间也是一大快事,在进入车间前,沐浴修身是不必了,不过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手机等均需统统枪毙。
在用图片展示整个生产流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吧,这能加深我们对工厂的认识。
TFT-LCD液晶屏显示原理液晶显示屏是透过硅玻璃上的电路形成电场,来驱动玻璃与滤光片间的液晶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并列平行排列,当电路对液晶层施加电场,液晶分子会朝不同的方向偏转,这时液晶类似于开关作用可以让光线通过,令液晶层形成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达到显示不同画面的目的.好,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沿着生产流程来看.首先,在制造过程中,组装区和包装区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还是相当可观,因此难怪台湾纷纷把大陆作为模组部分的首选——除接近客户外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生产流程详述看到液晶面板,你能明白第一步有几个元件需要压合吗?首先是异方向性导电胶(ACF)贴附: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可当作双面胶看待)黏附于IC 和Cell间,提供导通和粘合之功能;其次进行集成电路(IC)压合作业,目的是为了使面板线路与I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达到电流信号流通的目的。
接下来是可挠式线路板(FPC)压合作业:FPC是软性印刷板,起连接讯号的作用,经过这一步压合我们可以使面板线路与FP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顺利连接信号.最后一步压合是集成电路板(PCBA)压合,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使FPC和PCB的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从而让电流信号流通,第二是机台压合提供一定的温度、压力通过控制压合时间,AFC可在高温下聚合硬化而将两种不同材料连在一起以提供足够的工作强度。
液晶模组生产工艺

液晶模组生产工艺液晶模组生产工艺是指将液晶显示器的相关零部件和材料进行组装和加工的过程。
液晶模组一般由液晶面板、背光模块、驱动电路板等组成,下面是液晶模组的生产工艺简要介绍。
首先,准备液晶面板。
液晶面板是液晶显示器的核心部件,它由基板、透明电极、液晶材料等组成。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板材料,并进行化学处理和精密加工,制备基板。
然后,在基板上涂布透明电极,形成液晶显示的电场。
接下来,将液晶材料填充到基板之间形成液晶层。
最后,将上下两个基板封装在一起,形成液晶面板。
其次,制备背光模块。
背光模块负责提供液晶显示器的背景光源。
背光模块一般由光源、光导板、反射片和透镜等组成。
光源可以选择冷阴极管或者LED。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光源,并进行组装和测试。
然后,将光源辐射的光线通过光导板进行转换和扩散,最后通过透镜和反射片的反射,使光线覆盖整个液晶面板。
然后,制作驱动电路板。
驱动电路板负责控制液晶面板和背光模块的工作。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设计电路板的布局和连接,然后将电阻、电容、晶体管等元器件焊接到电路板上。
接下来,对电路板进行测试和调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最后,组装和测试液晶模组。
将液晶面板、背光模块和驱动电路板进行组装,形成完整的液晶模组。
在组装过程中,需要使用精密的工具和设备,确保各个组件的精确对位和连接。
组装完成后,对液晶模组进行各项测试,包括亮度、色彩、对比度等参数的测试,确保其性能达到要求。
综上所述,液晶模组生产工艺包括准备液晶面板、制备背光模块、制作驱动电路板和组装及测试液晶模组等步骤。
这些步骤需要精确的工艺控制和专业的设备,确保液晶模组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LCD工艺和生产流程简介

1.基板清洗
噴水
2.光阻塗佈
P/R Coating ITO Glass
刷子
風刀
Array 生产-- ITO 成型工程
3.曝光
P/R Layer ITO Layer
Glass
4.顯影 反應部份光阻劑以顯影液去除
顯影液
UV
反應部份以顯影液除去
Array 生产-- ITO 成型工程
5.ADI (After Developing Inspection) 顯影後觀察(檢查) 检查项目:
一次测试项目
1.测量元件导通电流(ION) 2.测量元件截止电流(IOFF) 3.测量切入(CUT IN)电压VT 4.测量电压电流曲线TV CURVE
电流I
ION
IOFF
切入電壓
电压V
Array 生产– 表面处理工程
表面處理工程 1.中間塗佈(Isolation Layer Coating) 中間絕緣層以轉動方式塗佈
3.某段不亮 【原因】LCD內部或PIN腳ITO線路開路(製程不良或作業疏失引起) 【改善】1.ITO線路蝕刻製程控制
2.操作人員規範作業
4.十字線 【原因】SEG端與COM端線路間存在導電雜質引起絕緣層的破壞 【改善】1.控制液晶純度
2.絕緣層塗佈製程控制
LCD常見的不良現象
5.殘影 【原因】液晶未純化,LC本身作為電容質,其內部離子在長時間通電後,在電極兩端會
Cell生产–COG设备
Cell生产–COG
Cell生产–COG
Cell生产–FOG FOG是英文“FPC On Glass”的缩写。即将FPC通过ACF与邦定好IC玻璃连接导通。
Cell生产–FOG
Cell生产–FO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C D液晶模组的生产工艺(总
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原理、生产流程概述
所谓“模组”厂(LCM)其实是液晶显示器的“后段”生产过程,顾名思义,模组二字即模块组合,它共有三个步骤:
第一步:将LCD液晶成品面板(Cell)、异方向性导电胶(ACF)、驱动IC、柔性线路板(FPC)和PCB电路板利用机台压合(其间需在太上老君炼丹炉内经过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才能练就火眼金睛:),
第二步:接下来和背光板、灯源、铁框一齐组装成品;
第三步:老化处理,经过重重检测就是我们见到的“液晶面板了”。
总之,相对于第五代面板厂那种天价的投资(动辄数十亿美元)、惊人的占地面积(起码五个足球场)和需要的无数高精尖设备(全在美国对大陆禁运之列),模组厂在技术、规模上还属于小巫见大巫的,不过能亲眼进入无尘车间也是一大快事,在进入车间前,沐浴修身是不必了,不过所有的电子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手机等均需统统枪毙。
在用图片展示整个生产流程之前,我们还是先来了解一下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吧,这能加深我们对工厂的认识。
TFT-LCD液晶屏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屏是透过硅玻璃上的电路形成电场,来驱动玻璃与滤光片间的液晶分子,在自然状态下呈并列平行排列,当电路对液晶层施加电场,液晶分子会朝不同的方向偏转,这时液晶类似于开关作用可以让光线通过,令液晶层形成不同的透光效果,从而达到显示不同画面的目的.
好,有了这个基础,我们沿着生产流程来看.
首先,在制造过程中,组装区和包装区所需要的“人力”成本还是相当可观,因此难怪台湾纷纷把大陆作为模组部分的首选——除接近客户外也可大幅降低成本。
生产流程详述
看到液晶面板,你能明白第一步有几个元件需要压合吗?
首先是异方向性导电胶(ACF)贴附:利用异方向性导电胶(可当作双面胶看待)黏附于IC和Cell间,提供导通和粘合之功能;其次进行集成电路(IC)压合作业,目的是为了使面板线路与I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达到电流信号流通的目的。
接下来是可挠式线路板(FPC)压合作业:FPC是软性印刷板,起连接讯号的作用,经过这一步压合我们可以使面板线路与FPC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以顺利连接信号.
最后一步压合是集成电路板(PCBA)压合,通过这个步骤我们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使FPC和PCB的线路通过导电粒子导通,从而让电流信号流通,第二是机台压合提供一定的温度、压力通过控制压合时间,AFC可在高温下聚合硬化而将两种不同材料连在一起以提供足够的工作强度。
这是在检测压合的好坏。
高达五百倍的电子显微镜能让每个液晶分子都原形毕露。
粒粒再现。
检测玻璃基板是否与规格相符,包括:玻璃厚度、尺寸、平坦度等项目。
另外,必须检查玻璃的外观上是否有刮伤、阴影或表面上任何的变化.
用钠灯显色性差检查彩色滤光片正反面的不均匀性(Mura)。
无尘车间对环境要求非常高,相当多的检测仪器确保了每一道工序正确无误。
背光源的产生和显示
我们知道了LCD是在四周加灯管(一根、两根或者四根)发光的,我们看看这部分是如何完成的吧!
看,这就是灯管,比家里的日光灯管细多了吧?呵
成品组装就简单了,把上面几个步骤地成品用铁框组合就OK了,厚度很小,如果是笔记本的液晶板对于重量、耗电和厚度的要求都非常高。
接下来就要进行老化测试了,这是一条“浴缸曲线”,它能提前让故障暴露,通过的在寿命期间内不大可能出问题了。
老化测试区的自动化仓储系统,为什么自动化呢?主要是出于效率考虑,此外液晶板很薄,稍有不慎将破碎掉,因此用自动设备能提高良品率。
成品组装虽然人工成分占多,但老化测试却是机械设备为主,工作人员监控为主。
液晶面板放在老化炉内还要定期进行人工检查。
下图就是一排排老化炉,好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完了吗?当然没有,对于成品必须通过人眼的检测。
具体方法很简单,用一组信号发生器直接驱动液晶屏显示图象,比如坏点就用多种纯色工人可以看出来,一共有二十多组画面,工人很辛苦得来回看画面要是我脖子早扭歪了.
透过15倍的放大镜,我们看到里面RGB三原色的颗粒非常粗,颇近似于贴近电视机的画面。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经过温度湿度检测了,还有耐压抗撞击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