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浓度有机废水催化氧化处理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主要是指COD和BOD5达到或超过几千甚至几万毫克每升的废水。
该类废水直接排放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引起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等远期危害。
该类废水主要来自焦化、制药、造纸、印染、石化以及食品加工等领域。
在淡水资源和能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探索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以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成为热门的环保议题之一。
1、行业现状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大多采用传统的生物处理法。
该类方法本身存在较大问题,以广泛应用的AA/O 法为例,根据实际运行况,存在反应池容积较大、能耗较高、污泥回流量大、脱氮效果有限等缺点。
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可溶性无机盐,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适用于电化学法处理。
该方法主要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电凝聚、电气浮、光电化学氧化以及内电解等。
2、研发新方向电催化技术是在电极表面的氧化作用下或由电场作用而产生的自由基作用下促使有机物氧化分解的技术。
近年来,利用电催化技术处理难生化有机废水的方法逐渐引起关注。
电催化性能的变化本质上不是电位、电流等外部条件引起的,而是电极材料本身的影响。
对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降解问题,重要的是电极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不同的电极材料,对应着不同的转化结果和转化机制。
在废水的电解处理当中,很大限度地提高电解反应速度,增大单位电解槽的反应量一直是人们所努力的目标。
当反应物浓度低、电极反应速度慢时,就更加迫切需要更为高效的电解槽。
扩大电极表面积是增加电解反应速度,提高电解效率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电解多相催化氧化以多类型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金属离子,再经过一系列水解、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
3、电解多相催化氧化技术优势:(1)反应过程中无需投加任何化学试剂,不产生污泥和二次污染,属于“绿色环保工艺”。
污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

污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由于工业化发展的速度较快,致使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量剧增,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中,有机废水的浓度较高、成分繁杂,且具有难降解、含毒性物质等特征。
因此,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已无法满足当今的污水处理要求,所以,有效处理此类工业废水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先进的高级氧化法处理效果好、反应速度快、二次污染概率小且适用范围广。
因此,该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各种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
该技术按反应原理划分可分为臭氧氧化、光化学氧化、催化湿式氧化、电化学氧化、芬顿氧化等。
1、高级氧化法处理废水的研究进展1.1 臭氧氧化(1)臭氧氧化按照对污染物和臭氧的化学反应方式的不同,可分成二类。
一类是用臭氧直接和有机化合物反应,一般称为臭氧直接反应;另一类是臭氧先经过分解形成羟基自由基,再通过羟基自由基和有机产物进行直接化学反应,一般称为臭氧发生器间接化学反应。
在实际应用中,与臭氧的直接反应通常是通过打破有机物的双键结合,将大分子有机质转变为小分子,但总体氧化程度并不高,而破碎成小分子的有机物具备了较大的可生化性。
臭氧直接氧化是由于其选择能力较强、化学反应速度慢、以及对污染物的全面净化难度较大等特点,但可以对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此提高废水的B/C比。
而臭氧的间接处理化学反应基本原理为:臭氧在水体内先溶解形成羟基自由基(OH),然后羟基自由基再去氧化有机物。
该方法一般不具备化学选择性,但由于反应速度快、氧化程度高、污水处理效率好等优点,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取得了较普遍的运用。
在臭氧处理间接化学反应中,臭氧在水体形成羟基自由基主要采用两种路径:①在碱性条件下,臭氧迅速溶解形成羟基自由基,且在紫外线光的影响下,臭氧形成羟基自由基;②在各种金属催化的影响下,臭氧形成羟基自由基。
国内学者对催化剂展开研究,以负载式二氧化钛为催化剂,对臭氧化合物在强催化作用下氧化对水溶性元素腐殖酸的影响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二氧化物能够增加对臭氧的氧化效果,其效果增加到了29.1%,而最终的腐植酸氧化物去除率更高达84.9%。
CWAO湿湿式催化氧化工艺流程

湿式催化氧化法(CWAO)处理原理与工艺流程/ 点击数:134 发布时间:2011年6月13日来源:湿式催化氧化法(CWAO)是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新技术。
是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在催化剂作用下,经空气氧化使废水中的有机物、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H2O及N2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目的。
其特点是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地面积少。
可使焦化废水中CODc,和NH3 -N 的去除率分别达99.5%和99.8%。
经日本大阪瓦斯公司估算,治理费用与生化法接近,但治理后出水水质,远优于生化法,可达到回用水质。
湿式催化氧化法处理原理与工艺流程湿式催化氧化法(CWAO法)在各种有毒有害和难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非常有效,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加入适宜的催化剂以降低反应所需温度和压力,提高氧化分解能力,缩短时间,防止设备腐蚀和降低成本。
应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主要原因,其一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其二改变反应历程。
废水在高温高压下,在保持液相状态时通人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对焦化废水污染物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使之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使废水得到深度净化。
如废水中含氮化合物的氨氮、氰化物、硫氰化物、有机氧化物等经分解后,最终生成N2、CO2、SO42-等。
同时可以查看中国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NH3+3/4O2=3/2H2O+1/2N2NH4SCN+7/2O2=N2+ H2O+H2SO4+CO2废水中的酚类、烃类以及一般构成COD的组成,经催化湿式氧化后也生成CO2和H2O等。
C6H5OH+7O2=6CO2+3H20其处理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CWAO法工艺流程1-贮存罐;2-分离器;3-健化反应器;4-再沸器;5-分离器;6- 循环泵;7- 透平机;8-空压机;9-热交换器;1O-高压泵其工艺过程为:废水通过贮存罐由高压泵打入热交换器,与反应后的高温氧化液体换热,使温度上升到接近于反应温度后进入反应器。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安路阳;薛文平;马红超;马春;姜东【摘要】The CuO was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by XR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uO can be used as efficient catalyst to remove CN- from the sewage. The removal rate of CN- from the sewage is 80%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CN- in the sewage is 2 000 mg/L, the amount of CuO is 0.5 g/L, the pH in the sewage is 8,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is 130 ℃ ,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of 0.6 Mpa, stirring speed is 600 r/min and the reaction time is 60 min.%以硝酸铜和柠檬酸为原料,采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CuO,利用XRD对CuO粉体进行表征,以CuO为催化剂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含氰废水.考察了搅拌速度、反应温度、氧气分压、催化剂投加量、pH以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投加量0.5g/L、CN-初始质量浓度2000mg/L、反应温度130℃以及氧气分压0.6MPa、搅拌速度600r/min、pH 为8、反应60min时,CN-去除率可达到80%.【期刊名称】《大连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4页(P199-202)【关键词】CuO;催化湿式氧化;CN-去除率【作者】安路阳;薛文平;马红超;马春;姜东【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鞍山 11404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大连工业大学轻工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31.20 引言含氰废水是金矿和电镀等行业产生的主要废水,具有浓度高、毒性强等特点,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污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方法分类及原理分析

污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方法分类及原理分析
前言:高级氧化处理技术作为物化处理技术之一,具有处理效率高、对有毒污染物破坏较彻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工艺中,已经逐渐成为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热点。
目前的高级氧化技术主要包括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湿式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
一、化学氧化技术
化学氧化技术常用于生物处理的前处理。
一般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用化学氧化剂去处理有机废水以提高其可生化性,或直接氧化降解废水中有机物使之稳定化。
1芬顿氧化法
该技术起源于19世纪90年代中期,由法国科学家H.J.Fenton提出,在酸性条件下,H2O2在Fe2+离子的催化作用下可有效的将酒石酸氧化[2],并应用于苹果酸的氧化。
长期以来,人们默认的Fenton主要原理是利用亚铁离子作为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式为:Fe2++H2O2——Fe3++OH-+·OH,且反应大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氧化技术应用与改进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氧化技术应用与改进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当前工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难以处理的环境污染问题。
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要求,因此,研究与改进氧化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氧化技术,并讨论它们的应用和改进。
一、臭氧氧化技术臭氧氧化技术是一种常用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方法。
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将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臭氧氧化还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能有效地降低废水中的微生物污染。
近年来,臭氧氧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改进方面,研究者们一方面注重提高臭氧发生器的效率和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引入高级氧化剂如过硫酸盐来增强废水处理效果。
二、高级氧化技术高级氧化技术是指在氧化过程中产生一种或多种具有较强氧化能力的活性氧自由基,如羟基自由基、超氧自由基等。
常见的高级氧化技术包括高级氧化过程(AOPs)和光催化氧化。
AOPs包括臭氧氧化、过硫酸盐氧化、Fenton氧化等,这些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光催化氧化是指利用光催化剂吸收光能并产生活性氧自由基的氧化过程,光催化剂通常为二氧化钛。
通过改进催化剂的光吸收性能和氧化活性,可以进一步提高光催化氧化技术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效果。
三、微生物氧化技术微生物氧化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有机废水进行降解的一种处理方法。
通过合理选用、培养和维护适宜的微生物群落,可以实现废水中有机物的高效降解。
目前,微生物氧化技术已经成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的主流技术之一。
改进方面,研究者们致力于提高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增强其对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适应性。
同时,开展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改良工作,以提高微生物群落的降解效率和稳定性。
四、电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技术是指利用电化学过程中产生的氧化剂对有机废水进行氧化分解的方法。
电化学氧化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需添加外部氧化剂、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因此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食品行业
如酒精、酵母、味精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有 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
特点与危害
COD(化学需氧量)和BOD(生物需氧量)含量高
高浓度有机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高,对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有毒有害物质多
废水中的有机物常常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苯酚等,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 威胁。
处理难度大
由于有机物含量高,生物降解难度大,需要采用高效的处理技术才能达到排放标准。
03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概 览
物理处理法
01
02
03
沉淀法
通过物理作用使废水中的 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淀, 达到去除的目的。
过滤法
通过过滤介质去除废水中 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常 用的过滤介质有砂、活性 炭等。
吸附法
利用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去 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 属等污染物。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3
目录
• 引言 •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来源与特点 • 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技术概览 • 物理处理技术 • 化学处理技术
目录
• 生物处理技术 • 案例分析:某化工厂废水处理流
程 • 技术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背景介绍
高级氧化法
通过高级氧化技术,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等,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 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
高级氧化法是一种先进的废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通过采用臭氧氧化、光催化氧 化、电化学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害物质。该方 法具有处理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设备投资大、运行成本高等问题。
污水处理中的高级氧化剂催化氧化技术

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级氧化剂催化氧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
03
善水环境质量,为人类创造更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02
高级氧化剂催化氧化 技术原理
氧化剂的种类与特性
种类
高级氧化剂包括过氧化氢、过硫酸盐 、芬顿试剂等,具有强氧化性,能够 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性的物质 。
影响因素与反应动力学
影响因素
催化剂的种类和活性、氧化剂的浓度、反应温度、pH值、有机物浓度等都会 影响催化氧化反应的速度和效率。
反应动力学
催化氧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能够描述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 优化反应条件和提高处理效率。
03
污水处理中的高级氧 化剂催化氧化技术应 用
难降解有机物处理
05
实际案例分析
某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改进
某大型污水处理厂面临有机物和氮磷去除效率低下的问题,通过引入高级氧化剂催 化氧化技术,对现有工艺流程进行改进。
改进后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生化处理和高级氧化处理三个阶段,其中高级氧化 处理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以提高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
改进后的工艺流程运行稳定,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处理 成本,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改进提供了借鉴。
技术挑战与限制
成本较高
高级氧化剂和催化剂的制备成本较高,导致整个 处理过程的成本增加。
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
催化剂的活性与选择性对氧化反应至关重要,但 目前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仍较为稀缺。
ABCD
对某些有机物处理效果有限
对于某些结构稳定、难以氧化的有机物,处理效 果可能不理想。
设备与操作要求高
高级氧化剂催化氧化技术需要特定的反应条件和 设备,操作复杂,维护成本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3
一
结果 与讨论
一
一
.
F F
e
[F e ( 0 H )】 H F 【e (0 H )r 在 紫 外 光波 长 小 于 3 0 0 n n 3 成 vd 同 时 产 生 羟 基 自由基 0 H 。 。 (4 ) [F e (O H )】 + h v ÷ F e + O H 如 上 自由基 链 反 应 所 示 在 u v 协 同 F e n t o n 反 应 系统 中 不 仅 部 分 污 染物 可 以 直 接 通 过 吸 收紫 外 光得 到光 降解 而 且 系 统 在 自 由基 链 反 应 的 以下 环 节 产 生 了强 氧 化 剂 羟 基 自由基 O H : 过 氧 化 氢 吸 收 紫 外 光 量 子 分 解 产 生 强 氧 化 剂 羟 基 自 由基 O H 过 氧 化 ” F 产 物 【e (0 H )]2十 紫 外 光 催 化 下 产 氢在 Fe 催化 下 产 生 OH 在 生 O H 污 染物 质 在 O H 作 用 下 可 发 生 下 述 降解 反 应 } 进 R H + _ H ÷ H 20 + R o 步 反应 (5 ) O H 是 极 强 的氧化 剂 标 准 电 极 电位 为 2 8 V 氧 化 能 力强 于 普 通 的 0 , C l : 仅 次 于 氟 能够 氧 化 降解 绝 大 多数 有机物 可 以 2“ 避 免 中 间 产 物 残 留 造 成 的 二 次 污 染 问题 【
,
。 。
表
Ta b 1
.
1
水质 数 据
W a te
r
qu
a
l i ty
2 2
.
试 验 方法 与装 置 试验 采 用 上 述 胶 印洗 版 废 水 为试 验 原水 ( 水 温 1 5 ℃ ) 批 次 处 理 量 为 10 0 L 试 验 装 置 与 流程 如 图 l 所 示 废 水进 入 反 应 器 I 后 加 酸 调 p H 接 近 3 之 后 加 二 价 铁 与双 氧水进 行 F e n t o n 反 应
,
,
。
,
,
,
如 2 2 所 述 试 验 废 水 在 反 应 器 I 中进 行 级 处 理 ( F e n t o n 沉 降 分 离 ) 在 反 应 器 II 中 进 行 二 级 处 理 r 光 催 化 F e m o I r 沉 降 分 离 ) 最 终 达 到 废 水 的达 标 排放 该 两 级 处 理 的效 果 受 多 种 因 素 影 响 以下 通 过 实验 数 据 对 影 响 因 素 进 行 分 析 讨 论 ( 1 )双 氧 水 投 加 量 对 C O D 去 除 率 的 影 响 取 原始废 水 调 p H 为 3 分 别 加 不 同 量 的 双 氧 水 ( 3 0 % ) 加 L F e S 0 4 7 H20 3 2 g / 药 剂 都 为 次性投 加 反应 器 I 启动 混 合装 置 反 应 4 h 取 样 用 定 性 滤 纸 过 滤 分别 测 定 其 C O D 所 得数 据 绘 图 见 图 2 由 图 2 可 以看 出 固 定 F e S 0 4 7 H 2 0 投 加 量 当 双 氧 L 水 投 加 量 小 于 10 m L / 时 废 水 C O D 去 除 率 随 着 双 氧水 投 加 的 增 幅 较 大 当继 续 增 大 双 氧 水投 加 量 C O D 去 除率 增 幅较 小 双 氧 水投 加 量 增 大 有 利 于 反 应 ( 2 ) 进 行 产 生 更 多 的 O H 但 过 量 的 双 氧 水 会 与 O H 反应 造 成 _0 H 消耗 同 时 废 水 中残 留的 双 氧 水 在检 测 C O D 时会 被 重 铬 酸钾 氧 化 造 成 测 得 的 C O D 浓 度 偏 高 L 因 此 从 性 价 比 角 度 双 氧 水 投 加 量适 宜选 10 m L / ( 2 ) 反 应 时 间 对 c o D 去 除率 的影 响 取 原始废 水 ( 水 温 1 5 ℃ ) 调 p H 为 3 加 双 氧 水 (3 0 % ) 与 F e S 0 4 7 H 2 0 分 别 为 3 5 m L / l g , 反应 器 I 启 动 混 合 装 置 反 应 L L 不 同反 应 反 应 时 间 取 样 用 定 性 滤 纸 过 滤 分 别测 定其 C O D 所 得 数据 绘 图如 图 3 由图 3 可 以 看 出 当 反 应 时 间 小 于 l h C O D 去 除率 随 反 应 时 间 延 长 而 增 大 且 增 幅 明 显 当反应 时 间大 于 l h C O D 去 除 率 随 反应 时 间 延 长 略有 增 大 增 幅极 小 趋 于 稳 定 双 氧 水 与 F e S 0 4 7 H 2 0 反应 产 生 的 O H 与有机物 的 反 应 速 度 很 快 接 近 扩 散 速 率控 制 界 限 因此 反 应 时 间 过 长 对 C O D 去 除率 影 响不 大 本废 水 F e n t o n 反 应 的适 宜 反 应 时 间 取 l h ( 3 ) 光 剂 量 对 C O D 去 除 率 的影 响 L 取 经 过 F e n t o n 反 应 沉 降分 离 反应 的废 水 C O D 为 2 4 0 m g / 每 份 水 样 为 10 0 L 次 性 投 加 双 氧 水 (3 0 % ) 与 pH 为 3 L F e S 0 4 7 H 2 0 总 量 分别 为 0 9 m I / I O_3 g / 废水在 反 应 器 II 与 光 反 应 器 间循 环 反 应 反 应 时 间为 1 h 对 不 同 功率 光反应 器 反 应 末 端 取 样测 C O D 所得数 据 绘 图 如 图 4 由图 4 可 以 看 出 随 着 光 反 应 器 功 率增大 废 水 C O D 去 除率增大 光 反应 器 功率增 大 等 量 废 水 吸 收 的 光剂 量 增 大 光 降解 与光 活 化 作 用 增 强 并 且 强 化 了反 应 ( 1 ) (4 ) 产 生 更 多 的 O H 参 与 污 染物 反 应 污 染物 在 O H
.
.
.
u en t c an
du
c e
d to le
s s
th a n
10 0
m
L g/
u n
de
r o
p t im iz e d pr o
c e s s
pa
r a m e te r s
in c lu d in g
m e
d ic
am en t
do
s e
,
r e a c t io n e
K
yw
o r
ds
t im e
,
d e g r a d a b le o r g a n ic w a s t e w a t e r w it h c o n A n d t h e r e la t i o n s h ip b e t w e e n th e p r o c n l h m o r e t a 9 9 3 % a d the C O D o f e f h n
。 ,
F
,
,
。
,
,
,
。
1 工 艺原理 紫 外 光 由于 其 光子 波 长短 能 量 高 在 废 水 治 理 中得 到广 泛 。 I 关 注 与应 用 当 紫 外 光 辐 射 场 中 引 入 F e n t o n i ~ N (F e /12 0 2 ) 会 … 发 生 下 述 自 由基 链 反应 : } 2 . H O H 29 2+ h (1)
e
”
j
’
+
H 20 H20
—
2 _ ÷ ÷
F
e
’’
+
。
OH
”
+
OH
’
。
+
+
(2 ) (3 ) 辐 射 的 作 用 下 可 以转 化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2 工
2 1
.
艺 实验
, 、
废水 来 源 与水 质 该 工 艺 实 验 采 用 某特 种 印 刷 工 厂 的 胶 印洗 版 废 水 该 废 水 中 含 低 分 子 尼 龙 有 机物 表 面 活 性 剂 等 废 水 可 生 化 性 差 原 始废 水 水 质 指 标 以 及 要 求 的 排 放 指 标 如表 l 所 示
.
c e n tr a t io n
e s s
f 15 10 0
n s an re
co n
d it i o be
L n c e d o x i d t i o n p lu s a m g / C O D a d 5 0 0 c h r o m a w a s t e a t e d b y p h o t o c a ta ly t i c a d v a n r d C O D r e m o v a l r a t e w e r e in v e s t i g a t e d T h e r e s u lt s h o w s t h a t th e C O D r e m o v a l r a t e o f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