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线性功放线性化的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射频与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射频与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超线性功放的设计随着移动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对功放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一定范围的信号覆盖,我们通常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对信号放大,进而通过射频前端和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而在CDMA或WCDMA以及TD-SCDMA的基站中,如果采用一般的高功放(通常工作于AB类),将由于非线性的影响产生频谱再生效应,为了较好的解决信号的频谱再生和EVM(误差矢量幅值)问题,就必须对功放采用线性化技术。

不仅如此,功放在基站放大器中的成本比例约占50%,如何有效、低成本地解决功放地线性化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1、超线性功放解决方案的提出传统解决功放的线性的方法多数是采用功率回退的方法来保证功放的互调分量也就是保证功放工作在线性范围,从而不影响信号的覆盖以及通信。

图1给出了关于三阶截点、1dB压缩点以及三阶互调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曲线。

图1、分贝压缩点输出功率分贝压缩点输出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将输入功率降低,如果输入功率降低1dB,那么系统的互调分量将会好2dB,依次类推,就是说为了保证线性,对于CDMA或者WCDMA的功放,我们只能用100W的放大管子来出5W功率。

但是由于管子是为100W设计的,其静态工作点仍旧很高,静态电流依然很大。

所以,功放整体电流会很大,电流大意味着功放的效率很低,将会有很大一部分热量只能释放到管子以及电路板上,这些热量既是一种能量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会造成降低芯片的使用寿命。

利益方面,能提供如此大功率的放大管子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同时单纯的功率回退所能获取的互调是有限的,随着功率的进一步增高,仍旧依靠功率回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这里提出一种前馈预失真的设计方案来同时解决线性、效率以及成本问题。

2、前馈预失真功放设计方案目前较为成熟和流行的超线性解决方案包括前馈技术、预失真技术(包括模拟预失真和基带预失真)、反馈技术等方法。

大功率线性方案

大功率线性方案

引言大功率线性方案是指针对高功率需求的电子设备,通过线性电路设计和优化,以提供稳定的电流和电压输出。

本文将介绍大功率线性方案的背景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重要设计考虑。

背景随着现代电子设备的普及和复杂性的增加,对大功率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些场景,如高保真音频设备、高性能放大器和通信基站,需要大功率的电源输出来驱动它们的正常运行。

传统的线性电源方案由于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成为满足这些需求的首选方案。

设计考虑1. 功率放大器的选择大功率线性方案的关键之一是正确选择适用的功率放大器。

功率放大器应具备高效率和高功率输出的特点,以确保在高负载下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

常见的功率放大器包括晶体管放大器、MOSFET放大器和IGBT放大器。

2. 稳压和过流保护在大功率线性方案中,稳压和过流保护是不可或缺的功能。

稳压电路可以确保稳定的电压输出,即使在负载变化和电网波动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恒定。

过流保护机制可以防止电路过载时产生的损坏。

常用的稳压和过流保护技术包括负反馈控制、电流传感器和过流保护芯片的应用。

3. 散热系统设计大功率线性方案中,功率放大器和稳压电路的高功率输出常会导致发热问题。

为了保持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散热系统设计至关重要。

散热器的选择、散热风扇的安装以及热传导材料的选用都需要仔细考虑,以确保系统能够在高功率输出下保持正常工作温度。

4. 输入滤波和输出滤波输入滤波和输出滤波在大功率线性方案中起到关键作用。

输入滤波电路可以防止干扰信号和电源噪声通过电源线进入系统。

输出滤波电路则可以消除输出信号中的噪声和杂波,提供干净的电源输出。

常见的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陷波滤波器。

主要应用大功率线性方案在各种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高保真音频设备大功率线性方案在高保真音频设备中被广泛使用,如功率放大器和音响系统。

它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音频输出,保证音乐的准确再现和细节还原。

2. 通信基站通信基站需要大功率输出来支持其高功率射频传输。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设计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论文)高精度线性放大器院(系)名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物联网141学号140408030学生姓名滕宪宇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15.7.4—2015.7.15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院(系):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研室:电子信息工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线性放大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些要求在航天、航空及军事、精密仪器等需要高速数据的采集,瞬时波形记录其他需高速高精度放大器的尖端科技领域中表现尤为突出。

高精度放大器可用于量测仪器、控制系统、自动测试设备等。

在医疗领域中也有超音波、气体分析、血压计、诊断器等,此外汽车中的引擎管理、传动系统管理等,也要用到高精度的运放。

因此高精度线性放大器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是为了解决一些需要精确扩大输出信号的系统,本设计是采用集成运放LF411ACN作为核心元件,在此设计中共接入四个LF411ACN集成运放。

本设计利用仪用放大电路作前置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作为滤波和放大电路,本文详细的介绍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的设计过程。

由于LF411ACN的集成度高,功能强,通用性好,特别是它具有体积小,能耗低,线性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方面的独特的优点。

本文设计一个可以将微小的、变化缓慢的直流或交流信号精确地放大的线性放大器,具有温漂小、精度高、线性好等特点。

与调制型直流放大器相比其线路简单、调试容易、通用性好。

关键词:放大器; 高精度; 通用性; 线性度目录第1章绪论 (1)1.1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的发展概况 (1)1.2本文研究内容 (1)第2章高精度线性放大器总体设计方案 (1)2.1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设计方案论证 (1)2.2总体设计方案框图及分析 (1)第3章高精度线性放大器单元电路设计 (2)3.1高精度线性放大器具体电路设计 (2)3.1.1 仪用放大器的设计 (2)3.1.2滤波电路设计 (2)3.2 元器件型号选择 (3)3.3 参数计算 (3)3.4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总体电路图 (4)第4章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电路仿真与调试 (5)4.1 Multisim仿真与调试 (5)4.2 仿真结果分析 (6)第5章高精度线性放大器实物制作 (7)5.1 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电路焊接 (7)5.2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电路作品 (7)第6章总结 (9)参考文献 (10)附录I (11)附录II (12)第1章绪论1.1高精度线性放大器的发展概况近年来,各种电子产品的迅速发展,高精度放大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50W宽带线性射频功放设计

50W宽带线性射频功放设计
பைடு நூலகம்
数字预失真
三、功放线性化技术应用情况

TI公司的预失真器GC5325、GC5322分别把 ACLR改善20~30dB、20dB以上,输入信号 带宽可达20MHz
GC5322/5 Digital Pre-Distortion System
GC5325EVM Block Diagram
WCDMA '1111' Spectral Performance at 2.14GHz and 48.9dBm
Simplified block diagram of the OP6180-DEVS
OP6180-DEV development platform
1.88 GHz DPD correction
三、功放线性化技术应用情况

赛灵思与Analog Devices 公司合作,开发了 高性能的多模无线演示平台,来演示带有第三 方功率放大器、可在各种频率和任意无线接口 上运行的DPD 解决方案。Xilinx ML605 电路 板和Analog Devices 的混合信号数字预失真 (MSDPD)电路板通过两块电路板上的FMC 接头连接起来。Xilinx ML605 上实施了具有 DUC、DDC、CFR 和DPD 功能的高级信号处 理应用,充分利用了Analog Devices 公司 MSDPD 板上的高性能数据转换器和RF 信号 链路。
FPGA+AD/DA
AD-MSDPD-EVB Block Diagram
FPGA+AD/DA方案主要厂家

中兴、华为、芯通、普天、云海…… 北邮:牛凯教授(普天、云海合作) 成电:何松柏教授(华为合作) 宁大:刘太君教授(安捷伦合作) 芯通(交大合作)

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1248微波超线性功率放大器的设计张娟,延波,陈睿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成都(610054)摘要:本文设计并仿真了应用于W-CDMA基站的25W的超线性功率放大器,将前馈技术应用于对功率放大器进行线性化,结果表明此前馈功放输出能达到43.9dBm,约有50dB的高增益以及-71.5dBc的三阶交调系数。

在主功率放大器输出功率和增益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其三阶交调系数提高了47dB,线性度得到很大的改善。

关键词:W-CDMA,超线性,功率放大器,前馈Design of Microwave Ultra-Linear PowerAmplifierJuan Zhang,Bo Yan,Rui Chen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UESTC, Chengdu(610054)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25 watt ultra-linear power amplifier using feedforward technique operating in the W-CDMA base-st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he simulation result shows that high output power level over 43.9dBm, high gain over 50dB and high linearity have been achieved. Its measured third-order intermodulation distortion (IMD) is -71.5dBc, which is 47dB greater than there is no linearization technique. It proves the foundation of the theories and a reference price of the project for getting a greater IMD. Keywords: W-CDMA, ultra-linearity, power amplifier, feedforward1 引言近年来,无线通信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无线通信设备的用户,特别是无线手机用户迅速增长。

一种低功耗、线性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技术

一种低功耗、线性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技术

一种低功耗、线性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设计技术张恒、范晓华摘要这次工作使用一个有源非线性电阻为高频宽带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实用的线性技术,并用沃特拉级数分析了它的性能。

这种线性技术是使用了一个宽带共栅低噪声放大器,并另外用两个参考的设计去评价这种线性技术,一个标准的共栅低噪声放大器(非线性)和一个单管晶体管的共栅低噪声放大器。

这个单管晶体管的共栅低噪声放大器在带宽为3~11GHz时,IIP3达到+6.5~+9.5dBm,最大增益可达10dB,最小噪声系数可达2.9dB。

这个低噪声放大器以1.3V 的激励源供能时功耗为 2.4mW。

共栅共源线性低噪声放大器在带宽为1.5~8.1GHz时,IIP3可达+11.7~14.1dBm,最大增益可达11.6dB,最小噪声系数可达3.6dB,它以1.3V的激励供能时,功耗为2.62mW。

实验的结果表明,在2.5~10GHz的频率范围里,这种线性技术把共栅共源低噪声放大器的IIP3从3.5dB改善到了9dB。

关键词·高频线性、单级、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共栅、低功耗、RF1、介绍对可重新设置的多频带/多规格和超宽带收发机的增加的研究已经点燃人们对宽频低噪放设计不断增加的兴趣。

一个宽频低噪放必须提供好的输入匹配,高度的线性和低的噪声系数,通过多种GHz带宽,当消耗很少的功耗和晶圆面积。

为了实现宽频阻抗匹配,一个基于带通滤波器的寄生电感共源CMOS低噪放和一个锗硅共射低噪放已经分别在参考文献[1]和[2]提出。

这种基于带通滤波器的超宽带共源低噪声放大器第一次在参考文献[3]中被提出来,与超宽带共源低噪声放大器相比,它的功耗降低了,线性度也改善了。

然而,大量的电感需要用去大量的晶圆面积,并且会增加噪声系数[1]-[3]。

使用一个共栅(CG)晶体管作为输入匹配在[4]-[7]中被提出来,但是附加共源级会消耗更多的功率,也会降低线性度。

有一种差分式的超宽带共源低噪声放大器采用电容交叉耦合的方式以减少噪声系数(NF)[8],但是这种交叉耦合会增加并联RCL输入网络的品质因数,减少匹配的带宽(BW)。

一种线性化的自适应算法可实现宽带RF功放的高线性度

一种线性化的自适应算法可实现宽带RF功放的高线性度

一种线性化的自适应算法可实现宽带RF功放的高线性度在无线系统中,功放(PA)线性度和效率常是必须权衡的两个参数。

工程师都在寻找一种有效而灵活的基于V olterra的自适应预失真技术,可用于实现宽带RF功放的高线性度。

本文将概述不同数字预失真技术,介绍一种创新性DPD线性化电路特有的自适应算法。

在无线系统中,功放(PA)线性度和效率常是必须权衡的两个参数。

幸运的是,基于V olterra 的自适应数字预失真(DPD)线性化电路可以使无线系统中的射频PA达到高线性度高效率。

这种自适应数字预失真方案扩展了功放的线性范围,同时波峰因数有降低,可以更强力驱动射频PA,而且效率更高,同时满足传输谱效率要求及调制精度要求。

这种新型数字前置补偿器已经集成到了德州仪器公司的GC5322型集成发射方案中。

几百万门专用信号处理器(ASSP)采用0.13微米CMOS工艺制造,并且包含了数字上转换、振幅因数降低以及数字预失真。

这种“调制不可知”处理器支持30 MHz信号带宽。

对第三代(3G)手机信号,可以降低峰值功率与平均功率之比(PAR)达6dB。

对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可以改进4 dB,同时满足邻近信道功率比(ACPR)和误差矢量幅值特性。

可以修正高达11阶的非线性并达到200 ns的PA存储效应。

对多种射频PA拓扑,一般可改善ACPR 超过20dB,并且功率效率提高4倍以上,对一般基站,静态功率损耗可降低60%之多。

这种灵活的基于V olterra的预处理器可以为多种射频架构、调制标准和信号带宽而优化。

像用在3G和其它新兴空中接口标准中的非恒定包络调制方案在谱上更高效,但峰均信号比更高,PA的回退必然更高。

这样就降低了PA效率并增加了基站的冷却和运行成本。

功效低一些的射频PA一般占总基站系统成本的30%,对环境影响相当显著。

随着向“绿色”的不断发展,能源效率高的技术与不断增加的能源成本、以及目前不断提高的谱效率和及信号带宽要求,还有正在发展的标准结合起来,使功放线性度成为下一代基站的关键设计问题。

线性化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线性化Doherty功率放大器设计
( 中科技大学 电子 与信息 工程系,武汉 407 ) 华 304

要 :结合射 频数 字预 失真技 术 和 D hr 技 术提 出 了一种 WC MA线 性化 功 率放 大 器的 设 计 o et y D
方案。通过计算机 辅助设计 和 A S仿真分析 ,功 率放 大 器在输 出 3 D 5瓦(5 4B 的情 况 下, 4 .d m)
失真 两种 技术 提 出 了 3 5瓦 WC MA功 oet y
实现 方案 。A S仿 真分 析表 明在 功放输 出 3 D 5瓦时 ,
AL C R达到 一5 d c P E达 到 2 % 。 5 B ,A 7
Dhr 功率 放大 器有 两 种 工 作 状 态 , 图 2所 oet y 如 示 。当输 出 功 率 很 小 的 时 候 , 于 图 2所 示 的 A 低 点 , 值放大 器 没有打 开工 作 , 值放 大器 对输 出呈 峰 峰 现 断路 。此时 功放 工 作 在 最 大 功 率 回退 6 B以下 。 d 当输 入 功率 加 大 , 放输 出达 到最 大 功 率 回退 5 B 功 d 以上 的时候 , 值 放 大器 才被 打 开 工 作 。 此时 峰 值 峰 放大 器线性 工 作可 以被 看 作为 一 个 受控 电流 源 厶。
维普资讯
2 0 耳第a 07 期
中图分 类号 :N 0 T 7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 52 20 )3 05— 6 10 —25 (0r 0 —0 4 0 7
线 性 化 D hr oet 率 放大 器 设 计 y功
耿 知 ,郭 伟

Ab ta t A d s n o ie rzd WCD sr c : e i fl a i g n e MA p w r a l e s it d c d i h sp p r o i ig R P o e mpi r i n r u e n t i a e ,c mbn n F D D i f 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线性功放线性化的设计方案随着移动事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系统对功放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为了保证一定范围的信号覆盖,我们通常使用功率放大器来对信号放大,进而通过射频前端和天线系统发射出去。

而在CDMA或WCDMA以及TDSCDMA的基站中,如果采用一般的高功放(通常工作于AB类),将由于非线性的影响产生频谱再生效应,为了较好的解决信号的频谱再生和EVM(误差矢量幅值)问题,就必须对功放采用线性化技术。

不仅如此,功放在基站放大器中的成本比例约占50%,如何有效、低成本地解决功放地线性化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1、超线性功放解决方案的提出传统解决功放的线性的方法多数是采用功率回退的方法来保证功放的互调分量也就是保证功放工作在线性范围,从而不影响信号的覆盖以及通信。

图1给出了关于三阶截点、1dB压缩点以及三阶互调随输入功率的变化曲线。

图1、分贝压缩点输出功率从图中可以看出,传统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将输入功率降低,如果输入功率降低1dB,那么系统的互调分量将会好2dB,依次类推,就是说为了保证线性,对于CDMA或者WCDMA的功放,我们只能用100W的放大管子来出5W功率。

但是由于管子是为100W设计的,其静态工作点仍旧很高,静态电流依然很大。

所以,功放整体电流会很大,电流大意味着功放的效率很低,将会有很大一部分热量只能释放到管子以及电路板上,这些热量既是一种能量的浪费,更重要的是会造成降低芯片的使用寿命。

利益方面,能提供如此大功率的放大管子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

基于以上这些考虑,同时单纯的功率回退所能获取的互调是有限的,随着功率的进一步增高,仍旧依靠功率回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所以,这里提出一种前馈预失真的设计方案来同时解决线性、效率以及成本问题。

2、前馈预失真功放设计方案目前较为成熟和流行的超线性解决方案包括前馈技术、预失真技术(包括模拟预失真和基带预失真)、反馈技术等方法。

考虑到单纯采用前馈技术对误差功放的要求较高并不能降低太多成本和提高太多的效率,单纯的采用预失真技术虽然可以提高线性和效率但并不能达到超线性的要求。

结合两项技术的有缺点,这里提出一种前馈结合预失真的技术。

详细的原理框图见图2。

图2 前馈预失真方案框图如图2所示,输入信号首先通过定向耦合器一路经过延时线准备和输出信号进行抵消,从而检测对消的情况,另一路送入预失真单元(PD)中产生失真信号,从而改善主功放的线性程度。

同时主功放的输出耦合一部分同经过延时的主信号进行对消,去除主信号,仅仅保留误差信号,通过功分器,一方面作为对消效果的检测从而作为闭环控制的参考,;另一方面送入误差功放放大在与主功放耦合对消互调信号,从而进一步改善互调。

这里如果改善效果仍旧不理想,达不到超线性的要求即70dBc的话,可以将前馈环在增加一级,够成3或4级环,从而提高改善效果。

上述仅是开环的方案,考虑到由于输入功率、温度等因素都可以影响对消效果,这里必须设计一个闭环的控制环节,使得系统中的衰减器和移相器能够根据环境参数的改变,自动跟踪变化,自动适应调节,从而保证整体的线性要求。

闭环的实现首先是建立在对整个环内若干个参考点的采样来指导各个常数的变化,包括输入功率,输出误差功率,环境温度,主信号与误差信号对消情况等若干个因素决定各个参数的变化。

同时,系统要求自适应算法的反映速度必须在20ns之内,才能保证一旦参数发生变化,整体互调能及时跟踪变化。

避免出现短时的互调变差的现象。

下面将分各个单元分别介绍系统的实现方法以及核心技术问题。

2.1、预失真产生单元(PD)预失真部分采用的是模拟预失真方案。

该方案已经通过前期试验论证,对于600KHz的双音信号互调可以改善15dB以上,对于1.28MHz的调制信号,ACPR可以改善10dB以上。

预失真产生单元的整体框图如图3所示。

图3 预失真产生框图输入信号经过3dB电桥分成两路,0°端作为主信号经过延时线送入合成的3dB电桥;-90°端作为误差信号的产生端再经过一个3dB的电桥,这里的0°端产生失真信号,通过调节放大管FP2189的偏压使其互调分量非常的大,经过移相器调节相位准备于主信号对消,-90°端首先通过衰减器调节幅度在通过偏压调节非常好的FP2189使其产生非常好的互调信号,这样在通过合成电桥的-90°端口,从而使得主信号与误差信号相差-180°,从而使得产生互调信号的部分去除主信号只保留误差信号。

在通过调节衰减器和移相器使其相位与通过延时线的主信号相位相差-90°,从而借助另一个3dB合成电桥的-90°端实现主信号与失真信号相位相差-180°,也就意味着失真信号倒相,从而在主功放放大的过程中对消主信号的互调分量。

上述预失真信号的产生是本项目的第一个技术难点,但是经过尽两个月的试验,已经完成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如前所述,对于2.14GHz的600KHz双音信号互调可以改善15dB以上,对于1.28MHz的CDMA调制信号,ACPR可以改善10dB以上。

2.2、前馈单元上述预失真方案经过试验验证,可以改善互调15dB,ACPR改善10dB,这样可以改用小一些的管子推出大的功率。

但是这还并不能达到超线性的要求(即-70dBc),因此,再次引入前馈的方法进一步改善线性。

如果单纯使用前馈的方法,对于误差功放的功率要求要高,因为主功放的互调产物较高,这样在误差功放处必须能推出大的功率才可以抵消掉。

所以,增加了误差功放的价钱并降低了效率。

但是,如果在主功放前增加预失真单元,就可以大大降低互调产物,减轻误差功放的要求,提高效率。

前馈部分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图4 前馈原理图输入信号经过主功放放大,由于主功放的非线性,将有互调分量产生。

通过耦合器将经过放大的主信号与输入信号进行相减,从而使得放大后的主信号仅仅有失真信号,将失真信号通过误差放大器进行放大,使其幅度与主信号的互调产物幅度相同,再通过移相器和衰减器的调节,使其与主信号相位正好相差-180°,从而抵消掉主信号中的互调产物,进一步改善功放的线性度。

实际设计中,如果一级环路抵消效果不理想,达不到-70dBc的超线性要求,可以考虑继续增加环路,进一步抵消失真信号。

2.3、闭环自适应单元预失真单元和前馈部分均可以大幅度改善功放整体的线性化程度,但是经过试验论证,他们的对消效果会受到信号的幅度和相位的影响。

如果对消的两路信号相位相差超过2°,以及两路信号的幅度相差超过5dB,其改善效果将非常差。

但是,由于功放本身将会收到诸如环境温度的变好、输入信号的强弱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必须要求我们的功放能自动适应各种环境的应用。

所以,为了满足上面提出的要求,整个系统必须具有自适应单元,通过根据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各个参数,从而保证功放工作在超线性。

闭环自适应单元将是整个项目的难点。

一方面需要受控的参数非常多,可获取的输入信号又非常的少,同时,整体数学模型很难建立,无法用数学模型描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输入信号发生变化到输出信号的时间延迟大约20ns以内,这就要求整个算法必须在20ns完成由输入到输出的计算,也就是说要求算法的实时性非常高。

算法的出发点将是根据查表法,通过试验获取大量在不通环境下所获取的移相器和衰减器的控制电压,以此作为样本,设计一款神经网络机器。

通过大量的样本训练该神经网络,使其具有根据环境变量以及输入功率等因素快速的决定各个衰减器和移相器的控制电压。

最终该神经网络机器将在FPGA中实现。

试验数据的获取将用PC机设计一款能够操作信号源以及频谱仪的程序,将功放放入高低温箱中做高低温试验,同时调节输入功率的大小,并设计一个收索算法,通过上位机自动完成试验的过程,获取大量的试验样本,从而对神经网络在MATLAB上进行训练。

并最终在FPGA 中实现。

以上目前只是一种假设,闭环自适应算法将是整个超线性功放的难点,将会花大量时间在这里收集资料,尝试各种方案,最终提出并设计一个最适合的实现方案。

因此,在这里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超线性功放产品实现方案图5 预失真+主功放实现方案图6 预失真+前馈+主功放方案4、超线性功放关键技术问题带宽问题。

随着频率的增高,相位和时延均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整个频带内各个模块的频响特性要一致。

抵消问题。

预失真和前馈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信号的对消问题,也就是说让两个信号在相位上相差180°,如果相位相差对消的误差超过2°,将大大的降低对消的效果。

也就是说相位能否对上,是决定效果的关键。

衰减器和移相器衰减器和移相器是预失真和前馈的主要调节单元。

如果衰减器带有附加相移或者移相器带来附加衰减,都将使得整个系统无法控制。

另外两者的时延也是决定延迟线的关键。

经过试验的论证,用电桥搭成的衰减器和移相器虽然能够满足要求,但是附加相移和衰减过大,同时一致性较差,将不利于生产。

所以,进一步选用一些集成的衰减器和移相器进行试验。

自适应算法如前在闭环控制算法中提到的,算法的相应时间和相应速度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技术指标。

同时由于输入的参数太少,并且整个数学模型很难建立,因此自适应算法的研发将是整个项目的瓶颈,将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这里。

5、超线性功放的优势超线性功放作为一种时下非常流行的技术与传统的设计功放的方法相比具有很多优势,它不仅仅是可以使得功放的线性化程度做的很好,同时可以大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等。

成本上的优势虽然超线性功放在结构上比传统的功放复杂了很多,也增加了例如衰减器和移相器等附加的芯片,可能会在这增加一些开销,但是由于它可以大大提高功放的线性化程度,也就是说原来必须用100w的放大管子出20w功率,现在可能仅仅用45w的管子就可以出20w,这样在放大管子上节省的开销将远远超过那些衰减器和移相器的开销。

效率上的优势传统的功放都是采用的功率回退的方法,无形中将是放大管工作在很高的静态工作点但输出功率并不大,将有大量的能量浪费在静态电流以及热量上面。

采用了超线性化技术,由于改善了功放的非线性,可以使得功放管子的工作状态进一步提高,减小静态电流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效率。

同时也相当于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在大功率放大器上的优势以类似于基站放大器上200W的功放为例,对于四载频的基站放大器,需要四个200W的功放。

因为功率太高,无法保证功放的线性,只能一个载波一个放大器,这样还需要合路、供电系统等一系列的开销,从而使得整机体积非常大。

如果改用了超线性功放,可以说一个功放就可以搞定,大大降低了成本减小了体积。

这样在市场上将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