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合集下载

2024年河南煤化工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南煤化工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河南煤化工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河南省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产地之一,同时也是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

本文将对河南煤化工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煤化工市场概述煤化工市场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和转化工艺生产出各种化工产品的市场。

河南省作为中国主要的煤矿资源产地之一,煤炭资源丰富,为煤化工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过去几十年里,河南煤化工市场稳步发展,各项指标持续增长。

煤化工产品的种类繁多,包括煤炭气化产品、合成氨、甲醇、二甲醚等。

这些产品在能源、化工、石油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市场现状1. 产业规模扩大河南煤化工市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河南省政府加大对煤化工行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引进外部投资、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了煤化工项目的建设。

目前,河南省已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较为先进的煤化工企业,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2. 技术创新突破河南煤化工市场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煤化工领域的技术创新往往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加快推进煤化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 产品结构优化河南煤化工市场的产品结构正在不断优化升级。

传统的煤化工产品市场已逐渐饱和,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环境约束。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加大对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4. 环保压力增大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政策的不断加码,河南煤化工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

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河南省正在积极推动煤化工产业的清洁生产和环境治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市场前景河南煤化工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产业的优化升级,煤化工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河南煤化工市场的发展趋势可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引领河南煤化工市场将继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分析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作为中西部地区的河南省,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1. 能源结构调整河南省能源结构主要依赖于传统煤炭和石油资源,存在严重的碳排放问题。

因此,调整能源结构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之一。

首先,需要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

其次,需要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改变,鼓励低碳能源的使用,如天然气、核能和清洁能源等。

此外,还应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河南省目前仍以传统的重工业和农业为主,这些产业存在能耗高、碳排放高的问题。

因此,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之一。

首先,需要加大对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等。

其次,需要加强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其能源利用效率和排放标准。

同时,也需要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加大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的培育和支持力度。

3. 促进绿色建设和城镇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这些活动往往伴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因此,促进绿色建设和城镇化也是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之一。

首先,需要加强对建筑节能的要求,推广智能建筑和 passivhaus 等低能耗建筑标准。

其次,需要加强对城市交通的管理和规划,提倡绿色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骑行和步行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河南发展低碳经济的难点1. 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河南省作为一个中西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为了实现经济增长,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将增加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加大对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和环保力度,这可能对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

郑州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研究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郑州市在产业发展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制定有效的对策,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本文将针对郑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1.产业结构单一郑州市目前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特别是以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传统制造业为主。

这种产业结构单一导致了郑州经济的脆弱性,一旦国际市场出现波动,郑州市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2.创新能力不足郑州市的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模仿跟随的阶段,难以实现真正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

3.产业发展不均衡郑州市不同区域的产业发展不够均衡,南北差距较大。

南部地区产业密集、经济发展较快,而北部地区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二、对策研究1.优化产业结构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郑州市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

2.推动创新驱动郑州市应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推动转型升级。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3.加强区域协调发展为了实现产业发展的均衡性,郑州市要加强南北协调发展,引导南部地区的产业向高端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大对北部地区的扶持力度,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4.加强产业链协同郑州市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建立健全的产业链体系,促进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

5.优化营商环境为了吸引更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进驻郑州市,郑州市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税费负担,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激发企业的发展潜力。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

郑州市产业结构评价研究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及地理位置优势。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

本文将对郑州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郑州市的产业现状,为其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一、郑州市产业结构的总体评价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在过去,郑州市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传统工业,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比重在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逐渐上升,整体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1. 第一产业:农业仍然是郑州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农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郑州市的农业主要以小麦、玉米、棉花和水稻为主,同时也发展了蔬菜、水果、畜牧业等多种农业产业,为市民提供了丰富的食品资源。

2. 第二产业:传统工业始终是郑州市的重要产业,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下降。

郑州市的工业主要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多个领域,随着技术和产业的不断升级,传统工业也在不断调整结构,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郑州市还发展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产业结构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

3. 第三产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郑州市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

商贸、金融、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郑州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郑州市还加大了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加快了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发展步伐,为经济的多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郑州市的产业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多元化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为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撑。

但与此郑州市的产业结构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

张莎娜1金明1姜永艳2(1.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统计学院,四川成都610103;2.中原工学院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7)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分析一、概述(一)研究背景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维持产业持续较快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和重要粮食产区,当前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但是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不高,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劳动力,经济效益并不理想。

河南省虽然拥有人口、地理和资源优势,但是其工业整体大而不强,竞争力较弱,第三产业虽然得到迅速发展,但是仍存在不小的发展空间。

因此,河南省还需进一步调整产业内部结构,推动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本文通过建立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效化、高级化及新动能化四个方面研究河南省2010—2017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从而发现河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河南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促进其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测度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类:一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法,如朱张杰(2015)、屈兰乂(2019)、熊健益(2016)、刘淑茹(2011)等根据产业结构的内涵,构建衡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王守伟(2002)通过产业结构熵数指标、Moore结构变化值指标和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测度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二是偏离-份额分析法(SSM),如陈丹丹(2017)、蔡龙翔(2020)、邓微微(2018)等用此方法来研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三是模型法,如刘阳阳(2019)、谢倩倩(2019)、贾明泽(2018)等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多元回归模型测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

国内学者对产业结构指标体系的选择有所不同,如屈兰乂(2019)通过合理化、高级化、高效化及新动能化四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伍茜蓉(2018)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与创新驱动化3个层次构建产业结构指标体系,许齐浩(2008)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及可持续化构建指标体系,刘淑茹(2011)根据产业结构内部特点、对资源结构影响程度、对技术进步影响状况等构建合理化内部指标。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

河南省产业结构分析河南省是中国的中部省份,地处黄河中下游地区,是中国四大农业大省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开放的推进,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首先,农业依然是河南省的重要产业。

河南省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潜力巨大。

河南省的农业以粮食种植为主,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产量居全国前列。

此外,河南省还有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的优势,养殖业和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工业是河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河南省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铝土矿等矿产资源,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

河南省的重点产业主要包括能源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

郑州、洛阳、焦作等城市是河南省的工业中心,工业产值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第三,服务业也在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逐渐成为河南省的经济新增长点。

旅游业、金融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为河南省的经济增长和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外,河南省还有一些特色的产业。

例如,河南省是中国的小麦之乡,面食加工业在河南省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同时,河南省还以驻马店大曲、郏县豫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闻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体来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呈现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并重的局面。

农业是河南省的传统优势,工业是支撑河南省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是河南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在未来发展中,河南省还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创新驱动,提高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富裕安康。

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作者:柯瑞芬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29期摘要本文从产业结构的研究背景、意义出发,论述了前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并指出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然后通过实证分析来论证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

针对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快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的对策。

关键词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三次产业中图分类号:F123.1 文献标识码:A1绪论1.1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背景、意义世界各国正以推动本国传统产业向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过度为主攻目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新调整。

实现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是我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须面对的任务。

产业结构问题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问题。

产业结构升级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中国目前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

河南作为中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本地区或本国国情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

正确实施产业结构优化措施,促进河南经济发展,为我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产业结构研究的相关基础理论2.1封闭型产业结构演变理论克拉克和配第研究出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规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霍夫曼对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被称为霍夫曼定理。

该定理使分析研究各国工业化的进程有了统一的标准。

库兹涅茨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人均产值与结构变动的关系。

总结了国民收入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规律。

之后,部分经济学家将外贸因素纳入到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形成开放型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2.2开放型产业结构演变理论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李嘉图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奥林和赫克歇尔提出了要素禀赋论,都考虑了外贸因素,但是还是静态理论。

赤松要创立了“雁行形态论”,并被着重用来描述产业转移引起产业结构的国际性变动。

钱纳里提出了“发展型式”理论,使研究领域拓宽到了发展中国家并将开放型的产业结构理论进行了规范化。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河南省是中国经济大省之一,其产业结构一直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升级。

一、河南省产业结构的现状1、农业产业河南省以农业产业为主,农业总产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较大,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是中国的粮食主产省之一。

但是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薄弱,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调整。

2、工业产业河南省的工业产业以重工业和传统产业为主,主要集中在煤炭、有色金属、机械等领域。

但是受到原材料价格波动和环保政策的影响,传统产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压力,需要进行转型升级,加快新兴产业发展。

3、服务业产业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比重较小,主要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为主。

虽然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较快,但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亟需进行优化升级。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河南省农业产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缺乏多元化和差异化,农产品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1、加快农业现代化对于农业产业来说,应该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链延伸,鼓励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加工、物流和销售环节的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产业的竞争力。

2、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对于传统产业来说,应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快服务业发展对于服务业来说,应该加快加快服务业发展,推动服务业升级,鼓励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构建完善的服务业体系,提高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河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前景展望通过以上对河南省产业结构状况及优化升级问题研究,可以预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挑战,河南省的产业结构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必将得到合理解决和优化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再论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作者:祁让坤
来源:《致富时代·下半月》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分析了河南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低层次、低素质的现状,并分析了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针对河南三次产业不合理的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主要是推进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

为此,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构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并重点阐述了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若干建议。

关键字: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高级化
继中部崛起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也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体,河南承载着重要的使命。

面对新的形势和历史任务,认真剖析河南产业结构的演变历程,确切了解和把握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特征,如此才能做出符合河南省情、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案和策略,加快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一)河南三次产业结构有所提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河南的三次产业结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实现了从“一、二、三”格局到“二、一、三”格局转变,进一步演进到“二、三、一”格局,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中国统计年鉴》、《河南统计年鉴》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相关数据显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从1952年的62.0:22.8:15.2到1986年的35.6:40.2:24.2,到1992年的27.7:42.6:29.7,再到2004年进一步发展为18.7:51.2:30.1。

截至到2013年底,全年全省生产总值32155.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58.9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806.3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290.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6:55.4:32.0。

从河南产业结构发展的历程来看,全省三次产业确实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二)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调整
河南三次产业结构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甚至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来看,河南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
(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总体发展水平低
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3》的数据显示,目前河南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产业实力不强、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服务业比重严重偏低。

从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分析,与全国及东部发达各省市相比,河南第一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最高,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远远低于东部发达地区各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比重最低。

(2)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产业素质不高
河南农业素质低主要表现为产量高而深加工程度低,收益少。

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渔产业构成中仍然偏重于农业,林牧渔产业发展相对较慢,而农业也偏重于传统种植业,新型高效农业比重较小。

另外,农产品劳动生产率低,工业化水平低,加工增值转化率低。

河南第二产业内部层次不高,产业素质明显偏低。

河南省现有工业结构呈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初加工产业为主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较低;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点比较明显,高新技术类和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产品数量不多、规模偏小,产品竞争力和效率受到制约。

河南轻工业以农为主的特点明显;初级产品加工的比重在增加,但加工深度降低;重工业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产业层次低,加工链条短,资源依赖度高,产品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河南第三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低,而且内部结构不合理,这是河南产业结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

河南第三产业的比重占30%,低于全国40.1%的平均水平;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讯、金融保险、教育文化及广播影视等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总体水平明显低于东部发达省市;从事非生产性经营的单位和从业人数所占比重偏大,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从业人数偏小,这在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的表现尤其突出;新兴服务业发展滞后与经济大省的地位以及河南拥有的科技力量、教育水平、医疗卫生规模与第一人口大省的实际状况是极不相称。

河南低层次产业结构的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形成河南低层次产业结构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四重四轻”固有发展观念的影响。

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多注重外延扩大再生产,重投入轻产出,重数量轻质量,重产值轻效益,重资源开发轻深化加工,忽视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二)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

河南是农业大省,但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社会化程度低,缺少农业深加工,附加值低;同时农村人口多但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农民市民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缓。

(三)第二产业科技水平低,缺乏核心竞争力。

河南第二产业内部尚未形成合理的专业化分工体系,科技水平低,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进而影响了工业对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四)长期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较小。

长期忽视第三产业的发展,滞缓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进程,抑制了农民市民化,增加了就业压力。

第三产业内部传统服务业发展较多,现代服务业比重较小,致使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建议
新形势下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构建河南三次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顶层设计规划和具体的若干策略,推进河南产业结构高级化进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河南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规划
新形势下,河南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实质就是要在提升产业素质的基础上逐步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把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着力点。

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有效履行政府职责,从河南基本省情和实际出发,继续坚持“强一产、优二产、促三产”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河南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规划。

通过“优化农业结构,强化第一产业的发展”、“重点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消除各种体制障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河南产业的整体素质、产业层次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优化农业结构,强化第一产业的发展
首先,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方式,通过广泛应用新技术扩大经营规模,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步伐,依产供销的有机协调配合为纽带优化农业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

其次,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

加快城市化进程,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农村土地的集约化利用,提高农业综合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服务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最后,完善城市化进程中的各项配套政策,如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三)重点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增强核心竞争力
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尽快完成增长方式的转变。

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技术提升各个产业的组织效率和产出水平,鼓励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强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物质基础与技术基础。

尽快完成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河南省的综合经经济实力。

通过
市场化改革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充分发展河南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努力提高该类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

(四)消除各种体制障碍,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市场化体制改革,创造公平竞争环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广泛开辟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调整第三产业的行业发展重点,在发展第三产业传统行业的同时,提高市场发展潜力大、社会层次高的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资力度,开展对各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培训,为第三产业提升产业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喻新安,龚绍东.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新探[J] ,河南社会科学,2008
[2]禹晋卿.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策略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08
[3]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OL]
祁让坤,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经济学硕士,经济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