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方法在上海地区道路塌陷隐患区域探查中的应用
工程勘察结合物探法在道路塌陷调查中的应用

工程勘察结合物探法在道路塌陷调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09T07:49:57.876Z 来源:《新型城镇化》2021年7期作者:常祺[导读] 近年来 , 城市道路塌陷越来越多 , 日渐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路面塌陷不断发生 , 且有同一区域多次发生塌陷的现状。
保定金迪地下管线探测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51摘要:近年来 , 城市道路塌陷越来越多 , 日渐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路面塌陷不断发生 , 且有同一区域多次发生塌陷的现状。
这势必给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市内交通带来严重的破坏, 造成财产损失, 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 探寻城市道路塌陷的原因, 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然成为当前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热门课题。
关键词:工程勘察;物探法;道路塌陷;调查工程背景塌陷位置某地区某小区门口 , 城市道路出现路面局部塌陷。
经调阅该道路下市政管线资料 , 并于现场核对调查 , 发现塌陷区域地下约 6m~7m 深处有一条平行于道路的 1800mm 的污水管道 ; 埋深 2m~3m 有一条平行于道路的 500mm 污水管 , 塌陷区位于两条污水管道之间。
500mm 污水管 , 其管材为钢筋混凝土 , 采用明挖施工 ; 塌陷区另一侧 1800mm 污水管, 管材为钢筋混凝土, 采用顶管施工; 污水管垂直侧, 即塌陷区北侧埋有 1800mm 污水管的圆形工作井 , 该工作井顶板埋深约 2.0m, 半径约 3.6m, 采用沉井法施工。
工程地质概况场地地面高程在 6.550m~6.811m 之间 , 地势平坦。
场地范围内岩土层自上而下分为: ① 1 杂填土。
杂色, 松散, 为粉质粘土混大量砖块、碎石填积 , 成分较为杂乱 , 最大粒径大于 0.1m, 碎石、砖块等硬质含量 10%~20%, 欠均质。
填龄大于 5 年。
层厚 1.5m~3.2m。
① 2 素填土。
黄褐色, 软~ 可塑, 由粉质粘土混少量碎砖、碎石填积, 局部夹植物根系, 土质不均匀。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上海地区民防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上海地区民防工程勘察中的应用实例发布时间:2022-05-26T02:21:42.398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41卷第2月第3期作者:苗苗[导读] 地球物理方法是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间的各种物性差异,而进行的一种间接探测手段。
针对上海地区特有苗苗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上海,200011摘要:地球物理方法是利用地下不同介质的间的各种物性差异,而进行的一种间接探测手段。
针对上海地区特有的民防工程,首先结合以往在该地区民防工程勘察中的实践经验和现有的场地条件,选取了地质雷达法和井中磁梯度法来对民防工程进行综合探测。
其次,运用地质雷达分辨率好、工作效率高、操作简便和对探测体无损伤的特点,对整个测区范围内进行整体排摸,认为目标民防主体为砖混结构,民防顶板为混凝土混凝土结构;运用井中磁梯度法干扰小,精度高,结果直观可靠的特点,对民防工程进行精准定位,确定其空间位置参数。
最后通过对地质雷达剖面的波组反射特征和磁梯度异常曲线特征的分析得出民防工程具体的结构特征和埋深位置。
关键词:地球物理方法;民防工程;地质雷达;井中磁梯度;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geophysical method in civil defense engineering survey in ShanghaiMIAO,Miao( Shanghai Shen Yua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Ltd, Shanghai 200011,China)Abstract: Geophysical method is an indirect detection method by using various physical property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underground media. In view of the common civil defense projects in Shanghai, firstly, combined with the previous practical experience in the civil defense project survey in this area and the existing site conditions, the geological radar method and borehole magnetic gradient method are selected to comprehensively detect the civil defense projects. Secondly,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resolution, high work efficiency, simple operation and no damage to the detection body of geological radar,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whole survey area is carried out.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ain body of civil defense is brick concrete structure and the roof of civil defense is concrete structure; Us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interference, high precision and intuitive and reliable results, the magnetic gradient method in the well is used to accurately locate the civil defense project and determine its spatial location parameters. Final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wave group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logical radar section and the anomaly curve characteristics magnetic gradient , the specific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buried depth of the civil defense project are obtained. Key words: Geophysical method; civil defens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radar ;Borehole magnetic gradient;作者简介: 苗苗(1987-),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主要从事矿产勘查、城市工程物探工作,邮箱:****************。
地球物理勘探在道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勘探在道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探讨地球物理勘探是一种利用地球物理现象和方法,通过对地下介质的测量和解释来了解地下构造和地质条件的技术手段。
在道路工程勘察中,地球物理勘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地球物理勘探在道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地球物理勘探的基本原理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应用地球物理现象,如地震波传播、电磁波传播、重力场和磁场分布等来研究地下介质的性质和分布。
地球物理勘探常用的方法有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和磁力勘探等。
二、地球物理勘探在道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1. 地质构造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和电磁勘探等方法,测量地下介质的密度、速度、电阻率等参数,从而判断地下结构如断裂带、隐伏岩层等的存在和分布情况,为道路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
2. 地下水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方法,测量地下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包括地下水位、渗透系数、水质等参数,为道路工程的排水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3. 地质灾害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方法,测量地下介质的物理参数,识别和评估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泥石流等,为道路工程的风险评估和防治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岩土工程性质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地震勘探、电磁勘探和重力勘探等方法,测量和解释地下岩土的物理性质,如密度、速度、电阻率等参数,为道路工程的基础设计和地基处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5. 地下管线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可以通过电磁勘探和地震勘探等方法,测量地面下埋设的管线的存在和位置,为道路工程的施工和维修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减少人为损害和事故的发生。
三、地球物理勘探在道路工程勘察中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非侵入性强,不需要对地下进行大规模破坏,可以在地面或井孔中进行测量,减少了对道路工程现场的干扰。
2. 挑战:地球物理勘探数据解释和处理需要专业的地球物理知识和技术支持,对勘探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
工程勘察结合物探法在道路塌陷调查中的应用

工程勘察结合物探法在道路塌陷调查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5-10T14:26:05.9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熊渝兴1 尹雪波2 [导读]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1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重庆 404100;2四川中成煤田物探工程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地质勘探技术也越来越先进。
道路塌陷问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产生了较大危害,而应用地质勘探技术可以有效预防道路塌陷问题造成的危害。
文章对常用的集中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例,分析了综合勘探方法在道路塌陷勘察及治理中的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关键词:综合勘探方法;道路塌陷;物探;勘察引言近年来,城市道路塌陷越来越多,日渐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路面塌陷不断发生,且有同一区域多次发生塌陷的现状。
这势必给地上建筑、地下管线、市内交通带来严重的破坏,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
因此,探寻城市道路塌陷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已然成为当前地质灾害治理的一个热门课题。
铁路、公路、水体以及大型建筑物等复杂道路条件下的隧道,无法采用垂直孔完成前期勘察任务,地质条件不明,使盾构施工面临较大风险。
尤其是形成的溶洞、溶孔、隐伏型落水洞、溶蚀裂隙等,会造成盾构机陷落、磕头或左右偏离、刀具损毁及隧道突泥涌水等风险。
如何提供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质勘察资料,成为目前轨道交通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道路塌陷问题分析道路塌陷往往在瞬间发生,道路迅速塌落形成塌陷坑,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灾难性,极易引发群众恐慌,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道路塌陷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岩溶塌陷;二是松散碎屑沉积层塌陷。
道路塌陷的发生通常都受到工程活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说“地质因素”是基础,“工程活动”与“极端气象”被列为诱发道路塌陷的两大外部原因,如强降雨期后10d为塌陷多发期;施工扰动造成水力管线受损,水渗漏后导致土体变形形成空洞,进而引发塌陷事故。
综合物探在地面塌陷区探测中的应用

综合物探在地面塌陷区探测中的应用邓中俊;杨玉波;姚成林;贾永梅;李春风【摘要】在某地面塌陷区探测中,为准确判定塌陷回填区内是否存在空洞,根据地质条件和现场状况,选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和瞬变电磁法进行综合探测.对典型断面图上低阻异常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探测方法结果一致,但各有特点:CSAMT法探测深度大,对异常区的判断较为准确,但分辨率相对较低;瞬变电磁法分辨率优于CSAMT,但探测深度较浅,受目标深度内介质的物性影响较大,且浅部有盲区.异常区钻孔验证结果显示,探测结果准确可靠,表明综合物探方法应用于塌陷回填区的探测是准确、有效的.【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年(卷),期】2019(043)002【总页数】8页(P428-435)【关键词】综合物探;CSAMT;瞬变电磁法;地面塌陷;地质灾害调查【作者】邓中俊;杨玉波;姚成林;贾永梅;李春风【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4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0 引言2016年8月,中部某省某公路北侧农田发生地面塌陷,塌陷面积约70 m2。
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组织了专业队伍,对塌陷路段实施注浆回填,经专业部门现场勘测,相关数据正常。
2016年11月,该路段原塌陷处发生第二次塌陷,塌陷区东西宽26 m,南北长30 m,深10 m,塌陷范围扩大至公路路面(图1),造成正在公路行驶的两辆轿车坠入塌坑。
事后相关单位对塌陷坑进行了二次回填,并在回填结束后开展了连续沉降监测。
为避免再次塌陷,需要对塌陷区下方的地质情况以及塌陷坑内的回填料进行探测,确保地基及回填物坚固和密实,并尽快恢复路面交通,减小损失。
笔者利用综合物探对塌陷区进行了探测,主要任务是对长约50 m、宽约30 m的塌陷区进行无损探测,查明沉降坑0~165 m深度范围塌陷区回填渣土内空洞分布赋存情况,探测结果显示沉降坑内存在部分低阻异常区,后经钻孔验证,并结合工程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塌陷区范围内未发现空洞和不密实区。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解释地球物理场的方法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技术。
它在地质灾害的预测、预防和应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地下地质环境的改变来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
例如,通过测量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流速度,可以预测地质灾害中可能发生的地面塌陷、滑坡和泥石流等情况。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获取的地下水位信息可以用于水文模型的建立,从而推测出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规模和范围。
这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在地质灾害的应对过程中,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用于快速评估地质灾害造成的地下环境变化。
例如,在地震发生后,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快速获得地下的地质信息,例如断层位置、地下裂缝和地震灾害可能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等。
这些信息对救援人员的决策和灾后重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还可以用于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
通过连续监测地下地质环境的变化,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并及时发出预警。
例如,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可以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发现可能引发地面塌陷和滑坡的地下水位上升。
当地下水位超过一定阈值时,预警系统可以自动发出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居民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然而,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挑战。
首先,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需要大量数据的支持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释。
因此,在地质灾害应对体系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地下监测网络,以提供丰富的地球物理数据。
其次,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分析和解释需要专业的人员和设备支持。
在一些贫困地区或偏远地区,缺乏相关专业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不可忽视。
它可以通过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快速评估地质灾害后果、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并发出预警等方式,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有力的支持。
探地雷达在路面沉降检测中的应用

探地雷达在路面沉降检测中的应用在现代交通体系中,路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路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道路病害,不仅影响行车的舒适性,还可能威胁到交通安全。
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路面沉降情况对于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高效、无损的检测技术,在路面沉降检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探地雷达是一种利用高频电磁波来探测地下介质分布的地球物理方法。
它通过发射天线向地下发射高频电磁波,当电磁波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接收天线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反射波的传播时间、振幅、频率等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地下介质的结构和性质。
在路面沉降检测中,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能够穿透路面结构,遇到沉降区域时,电磁波的传播路径和反射特征会发生变化。
通过分析这些变化,可以确定沉降的位置、深度和范围。
二、探地雷达在路面沉降检测中的优势1、无损检测探地雷达检测不会对路面造成任何破坏,能够在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检测,这对于繁忙的道路来说具有极大的优势。
2、高分辨率它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检测结果,能够清晰地分辨出路面结构中的细微变化和缺陷,准确地确定沉降区域的边界和深度。
3、快速高效相比传统的检测方法,探地雷达能够快速地完成大面积的检测工作,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4、适应性强无论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无论是干燥还是潮湿的环境,探地雷达都能够有效地进行检测,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
三、探地雷达检测路面沉降的流程1、检测前准备在进行探地雷达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路段进行现场勘察,了解路面的类型、结构、交通状况等基本信息,并确定检测的路线和测点布置方案。
同时,还需要对探地雷达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数据采集按照预定的检测路线和测点布置方案,使用探地雷达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保持设备的匀速移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道路塌陷空洞探测中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应用

道路塌陷空洞探测中三维探地雷达技术应用发布时间:2021-03-15T01:33:24.76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4期作者:李宇祥[导读] 塌陷空洞事故在我国城市道路中频繁发生,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威胁着正常的交通运行。
云南新大成劳务派遣有限责任公司云南昆明 650021摘要:塌陷空洞事故在我国城市道路中频繁发生,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威胁着正常的交通运行。
道路空洞塌陷利用三维探地雷达(GPR)因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实时成像等特点,经常被使用于道路塌陷探测中。
本文通过深圳市宝安区象山大道、洲石路道路塌陷隐患勘察工作,该项目投入设备精良,技术要求严格,安全措施严密,施工流程合理,资料解释精细,解释成果可靠。
关键词:道路塌陷;空洞;三维探地雷达引言由于道路塌陷具有随机性、隐蔽性、重复性等特点,仅依靠人力监测等传统防治手段难有成效,多数情况下无法及时发现道路塌陷的前兆,其结果多是防不胜防,不能对道路塌陷进行有效防治。
三维探地雷达法是雷达探测法的进阶与延伸,具体表现在三维雷达可以定量的给出塌陷空洞的三维数据,并能够通过对其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以确定塌陷空洞的立体空间分布,为后续的治理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深圳宝安区,前海铁石片区洲石路沈海高速桥底-鹤州立交桥底和茅洲河片区象山大道象山大道与烟罗公路交叉口-南光高速两个工地都出现路面塌陷的问题。
如:沈海高速桥底到鹤州立交桥底,近两年内沿排污管线发生近10次的路面塌陷(排污管埋深9m左右)。
为彻查以上两条道路排污管网上方塌陷隐患,避免塌陷事故的发生,计划采用探地雷达以管线走向为中心线,沿管线方向进行道路路面检测,初步查明道路路面3m以内潜在的塌空病害区域。
2 三维探地雷达探测工作原理探地雷达(GPR)主要是指通过发射信号的天线向目标探测物体发射超高频短脉冲电磁波,并由目标接收天线将来自被探测物体的反射脉冲电磁波转换成电脉冲信号,交由上位机进行处理后以其时域或者频域的特性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探方法在上海地区道路塌陷隐患区域探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6-06-13T15:42:14.03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3月总第208期作者:王江杰
[导读]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
王江杰
(上海市岩土工程检测中心,上海,200436)
【摘要】文章通过上海某段道路塌陷隐患区域探查工程实例,介绍了地质雷达和地震映像两种物探方法在城市道路塌陷隐患区域探测中的运用。
并结合区域内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对塌陷隐患区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后期的塌陷区域处置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道路塌陷;地质雷达;地震映像;工程地质
引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在城市道路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每天都有道路在翻建或新的道路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渐显现。
但与此同时,由于地下工程建设施工或管线施工等诸多原因,引发道路出现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如地面起鼓或凹陷、边坡失稳等,其中危害较大是地面塌陷,此类灾害性事故近几年来时有发生。
在道路塌陷发生前,采取合理的手段探明道路塌陷隐患区域,并查明道路塌陷区域的形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才能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1.探测方法原理
1.1 地质雷达法
地质雷达探测技术是近年来为适应快速、准确无损探测地下障碍物或对地下工程质量评价而迅速发展的方法技术。
地质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简称GPR)方法是一种广谱电磁技术,是利用特制的天线向下发射高频电磁波,频率一般为几十~几千兆赫兹。
这些电磁波在地下传播过程中,其传播速度受地下介质的介电常数的影响比较大,当遇到介电常数不同的物体或地层时,比如空洞,将产生反射绕射波并返回地面,其旅行时为,当地下介质的介电常数为已知时,便可知道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根据测到的电磁波的准确旅行时,求出反射体的深度。
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的滤波器,且介质一般横向和纵向的不均匀性比较大,故在地面接受到的信号也有所不同,反映在接受到的信号上,有振幅、频率及相位等的变化。
根据这些特征在剖面上的变化情况,就可以得到地下地层及地质体的分布情况。
1.2 地震映像法
地震映象勘探是通过在地面人工激发地震波,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即存在波阻抗差异界面),产生一定能量的反射波并返回地面,经布置在地面的检波器接收后输入地震仪,通过地震仪进行信号放大和采样后将波形数据记录储存。
通过计算机和人工对接收到的地震波的时间,相位和振幅等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计算地下介质波的速度和埋深,以确定地下异常段的形态和位置。
2.道路塌陷探测
文章以上海某段道路塌陷探测为例,根据现场条件,为了能够有效反应附近区域地下情况,测线布设尽量利用有限工作空间,避开路面障碍物及周围铁磁性物体干扰,探测前进行了相应设备调试、增益调整、滤波等参数设置。
探测共布设地质雷达测线14条,地震映像测线4条。
部分探测成果如下:
(1)图2-1所示地质雷达图像25.0m~41.0m范围内,深度0.5m~1.2m左右,电磁反射波同相轴向下弯曲,且部分区域同相轴错断,表明地下土体存在不均匀沉降。
3.道路塌陷成因分析
结合区域内的地质勘探资料,对道路塌陷的成因分析如下:
(1)、浅部路基主要由回填土组成,层厚1.30~2.70m,厚度相对较大,回填土含碎石、砖块、垃圾、植物根茎等,探测显示土质不均匀、不密实、孔隙度大、含水率较高,由于土体自重、地下水长期升降运动,土体产生不同程度的缓慢固结沉降。
(2)、地质雷达和地震映像反映①回填土、②3-1层灰黄色粘质粉土及②3-2 层灰色砂质粉土的横向(水平方向)及纵向(深度方向)土质不均匀形成的软硬不同,在固结沉降和地面荷载长期作用下,软弱层沉降要明显大于硬土层,形成软硬之间的差异沉降。
道路表层为20cm 厚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刚度,差异沉降初期表现为回填土层与混凝土层之间的脱空,随着日积月累,差异沉降逐渐增大,脱空也越来越大;当脱空层达到一定规模时,土层支撑减弱,表层混凝土也逐渐形成差异沉降。
(3)、经现场查勘,该区域地下管线种类较多,主要有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等管线。
该道路使用时间已久,雨水、污水等管线使
用时间都较长,根据以往的工程经验,地下管线可能存在渗漏点,渗漏处的水流往返容易产生流沙及管涌破坏,易导致脱空、空洞。
可对路基沉降区域的地下管线进行排查,查明有无渗漏点,如果存在渗漏,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修复、更换措施。
(4)、根据勘察资料,测区内分布的②3-1层灰黄色粘质粉土及②3-2 层灰色砂质粉土埋藏较浅,层面标高为3.30m~1.99m,透水性相对较强,当存在水头差时,易产生流沙及管涌破坏,同时地下水的往返将在路基底部接触部位产生渗透潜蚀作用,被潜蚀掏空后易形成空洞,从而对道路稳定有一定影响。
此外,②3-1层灰黄色粘质粉土压缩模量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可压缩性,在承载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可导致上部土体沉降。
4.结语
实践证明,地质雷达和地震映像探测相结合的手段,适用于城市道路塌陷隐患的探测。
在城市道路日常维护过程中,还可运用物探手段对城市道路安全进行预防检测。
将物探方法和工程地质勘察手段相结合,综合分析道路塌陷的形成原因,可以为道路塌陷的抢险施工和道路修复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继东,物探方法在河北滦县地面塌陷勘查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
[2]王万合,王晓柳,刘江平,等,地震映像法在某高速公路岩溶探测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7.
[3]林幸俤,探地雷达在地面塌陷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3.
作者简介:
王江杰,1988年生,男,汉族,安徽安庆人,本科,主要从事工程地球物理探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