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作品解析课件

合集下载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赵伯韬
吴荪甫的死对头,是一位骄横跋扈、贪婪无度的买办资本家。他与帝国主义、军 阀势力勾结,控制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赵伯韬的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民族 资本家,是导致吴荪甫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屠维岳
吴荪甫的得力助手,精明能干,擅长权谋。他曾因反抗赵伯 韬的势力而被撤职,但在吴荪甫的支持下重新崛起。屠维岳 的命运与吴荪甫紧密相连,他的智勇双全为吴荪甫的事业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存在一定的冲突与融合。
科技发展影响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许多 方面已经超越了子夜所描述的时 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 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
THANKS
林佩瑶
吴荪甫的妻子,美丽娴熟,但内心空虚。她与吴荪甫的婚姻 生活并不幸福,与旧情人雷鸣的重逢更让她陷入痛苦的挣扎 。林佩瑶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和无奈选择 。
人物关系分析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他们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利益到民族尊严 ,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之间的尖锐对立。
小说以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为主 线,通过描绘他的家庭、事业和 人际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
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中还涉及了工人运动、农民 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
况。
02
子夜章节分析
第一章节分析
内容概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子夜的概念、起源、 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重点与亮点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子夜,展现 了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内容结构
从东西方文化入手,对比分析了子 夜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
知识点解析
深入探讨了子夜在不同文化中的传 播和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跨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名著导读《子夜》 PPT课件

名著导读《子夜》 PPT课件

简述《子夜》中赵伯韬这一人物形象
赵伯韬是美帝国主义豢养的买办金融资本家。 他是帝国主义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并且与 反动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凭借这 些后台的撑腰,他主宰着上海滩金融市场, 而且还扼住了民族工业的咽喉。他狡诈、阴 险、彪悍,玩弄女性、卑鄙无耻。我们可以 从他那兽性的表演中看出这个具有流氓习气 的洋奴精神世界的卑鄙肮脏,那种强烈的对 私欲渴求与满足的阶级本性。
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长辈舅舅曾沧海父亲吴老太爷同辈远房侄子实业界同盟中立或两面派弱小竞争者对手金融巨头雷参谋兴煤矿公司徐曼丽李玉亭冯云卿公债唐云山何慎庵公债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吴荪甫形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矛盾

42、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43、要纠正别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没有犯错。

44、仁慈是一种聋子能听到、哑巴能了解的语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5、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请描述吴荪甫最后众叛亲离的情景。
婚姻上,妻子林佩瑶与吴荪甫感情冷淡,貌 合神离;家庭里,四小姐不听规劝,离家出 走乃至回到乡下;事业上,收买的内线韩孟 翔、刘玉英背叛自己,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 刻反戈一击,直接导致自己大失败。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茅盾及其《子夜课件

茅盾及其《子夜课件
关注民族命运
《子夜》所反映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促使现代人思考民族命运和未来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谢谢聆听
《子夜》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子夜》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 过对人物、场景、情节的细致刻画, 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海 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革,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反映时代背景的范例 。
《子夜》对现代人思想的启示
思考人生价值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现代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 我。
05 《子夜》的现代意义
《子夜》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反映社会矛盾与冲突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 海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民族危机,对现 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关注民生问题
《子夜》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 斗争,对现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推 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启示作用。
04 《子夜》的影响与评价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文学价值
《子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 碑之一,标志着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巨大贡献。
作品在文学技巧、人物塑造和情节安 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 上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成为 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参考。
茅盾的文学成就
01
茅盾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其 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茅盾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高中语文】子夜ppt精品课件1

【高中语文】子夜ppt精品课件1
• 茅盾 (1896~1981)现代作家、社会活 动家。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茅盾是 他常用的笔名。 •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 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 • 1920年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 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 文明的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 的阶层之一。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 及中国社会原有的士绅、官僚、农民等阶层, 共同构成了左右中国现代文化格局和走向的 动力群体。然而作为中国现代社会与现代中 国人生活与心灵世界反映的现代文学,对此 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子夜》 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与审美价值。

本文从吴老太爷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开始写 起,因吴老太爷接受不了诚实的喧闹,患脑冲 血而死。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会上,来了许多的 人。吴荪甫答应了孙吉人等一伙人所提出的 “几个大小不同的企业家组织一个新的团体作 买空卖空的生意”。而与此同时,吴荪甫的姐 夫也同意加入赵伯韬为首的“多头”公司。从 此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矛盾、斗争展开了。当 时时局动荡不安,吴荪甫农村老家被劫,损失 严重。为了筹集组建新厂的资本,他对丝长工 人进行剥削,导致丝长工人罢工示威,最终由 于炒股失败,落入“买办化”。
长辈 舅舅 父亲吴老太爷 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二姐芙 吴荪甫 四妹 芳 妻子 蕙芳 曾小舅 二姐夫 林佩瑶 七弟 子马景 杜竹斋 姨妹 阿萱 山 杜幼弟 林佩珊 表妹 杜学诗 林表哥 张素素 范博文 晚辈 杜新箨 远房 侄子 吴为 成
远 房 族 弟 吴 芝 生
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政友
雷参谋 黄奋
作品评论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分析课件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分析课件
主题深度
《子夜》对当时社会的剖析更为深入,对人性的探讨也更为深刻,使得作品具有 较高的文学价值。相比之下,其他作品的主题相对较为表面化。
与不同文学流派的比较
文学形式
《子夜》采用了现实主义文学形式, 注重对当时社会的真实描写和反映, 与其他文学流派如浪漫主义、象征主 义等有所不同。
价值取向
《子夜》强调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呼吁人们认识到社会问题并寻求改变 ,与其他文学流派的价值取向存在差 异。
03
《子夜》的语言特色分 析
语言风格特色
简洁明快
茅盾在《子夜》中运用简练的文 字,快速地推进情节,使得整部
作品节奏紧凑,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
作者在描述人物和场景时,语言质 朴自然,贴近生活,使得读者能够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 息。
生动形象
茅盾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使得作品中的描写更加生动形 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子夜》的语言特色, 理解茅盾如何通过语言来刻画人 物形象、描绘社会背景和表达主 题思想。
研究意义
有助于深化对茅盾文学创作的研 究,理解其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为后来 的文学创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分析 课件
目录
• 导言 • 《子夜》简介 • 《子夜》的语言特色分析 • 《子夜》与其他作品的比较研究 • 结论
01
导言
作品背景介绍
茅盾创作《子夜》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矛盾激化,民族危机严重,茅盾希望通过创作《子夜 》来反映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

《子夜》课件.ppt

《子夜》课件.ppt
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 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 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 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 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 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
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
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
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
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
和脆弱的性格。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
《子夜》人物描写的特点之一。
•3、个性化的语言
因而,《子夜》的创作为中国现代长篇 小说写作开创了新的景观。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 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 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 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 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 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 争了。
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 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一是 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 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 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 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 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 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 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 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 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 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 极端腐朽。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 历史遭遇和命运。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PPT课件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PPT课件
第14页/共34页
这是傍晚时分上海外滩一带的景物描写,我们从四 个方面来分析它的语言特点:
(1)多用形容词性修饰成分,几乎对所提到的每一事物 都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如:软风、浊水、暮霭、薄雾、 高耸的钢架、碧绿的火花、怪兽、异常庞大的霓虹灯 电管广告、赤光、绿焰。 (2)多用叠音词,加强了语言的描绘性,且增添了作品 的音乐美感。如:刚刚、一阵一阵、痒痒、轻轻、悄悄、 高高、时时。
第17页/共34页
3.情节叙述
“吴荪甫闷闷地松一口气,就吩咐侍者拿白兰地,发狠似的 接连呷了几口。他夹在三条火线中,这是事实;而他既已纹尽心 力去对付,也是事实;在胜负未决定的时候去悬想胜后如何进攻 罢,那就不免太玄空,去筹划败后如何退守,或准备反攻罢, 他目前的,二倩又不许,况且还没知道究竟败到如何程度,则 将来的计画也觉无从下手;因此他现在只能姑且喝几口酒。他的 心情有些像待决的囚犯了。”
坏手段,使事情不能顺利进展。该词形象地揭露出
资产阶级走狗内部的激烈矛盾。“拆……壁脚”是
惯用语的变格形式,展现了刘玉英的善于应付和有
心计。
第7页/共34页
“并不是我们拆三先生的烂污,实在是钱葆生他们假公济私。”
“拆烂污”,吴方言惯用语,比喻做事马虎,不负 责任,造成差错或事故;也指做有损于人的事。
第22页/共34页
(四)蕴藉隽永,启人深思
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和手法表现作品的 写作意图和社会意义,使我们对三十年代中国社会 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第23页/共34页
1.象征
(1)标题《子夜》 子夜:即半夜子时(深夜11时—1时),此时正是黎明前 最黑暗的时候,正如屠维岳所说的“天亮之前有一个 时候是非常暗的,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

《子夜》ppt课件

《子夜》ppt课件

小 说
情 节 与
主 题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 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 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 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 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 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 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 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 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阅 读
课 文
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繁华 光怪陆离
灯红酒绿 伤风败俗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思考: 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什么 性格或心理?
吴老太爷


保守 朽弱 封建遗老 头晕目眩 强烈不适感 对上海充满厌恶 抵触情绪 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
本节的艺术手法
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 年任 《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 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 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宏阔,但 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 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瞿秋白 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 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反而更加殖民化了。
• 一、以浪漫主义手法表现宏大的现实主义主题。 • 1、现实主义主题:
• 《子夜》反映了 1930 年左右中国社会的整体面貌。在题 材的选择上,注重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
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 在谈到写作《子夜》的创作意图时,茅盾说:“我有了 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的企图” ,“打算通过农村 (那里的革命力量正在蓬勃发展)与城市(那里敌人力量比 较集中, 因而也是比较强大的 ) 两者革命发展的对比, 反映出这个时期中国革命的整个面貌。”
• 1.《子夜》的文学史评价 • 《子夜》既是左翼文学的代表,也是 “社会剖析小说”的代表,还是现代文 学史上率先对中国资产阶级和具有现代 经济形态的生产方式及社会背景进行大 规模描写的作品。 • 2.《子夜》的五条线索 • 吴荪甫和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吴 荪甫与裕华丝厂和双桥镇农民的斗争是 两条副线,军阀混战和红军发展是两条 潜在线索。
• 《子夜》写作背景和动机 • 中国正在进行现代社会性质的大 讨论。“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 的表现来回答托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 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 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阶级 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当时的出路只有两条: 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与封 建势力妥协” 。
多条战线同时作战的吴荪甫
军阀混战 局势动荡 买办资本家 (赵伯韬)
家庭纠纷
吴荪甫
与实业资本家 的竞争
农民暴动
工人罢工
林佩瑶 李玉亭 张素素 徐曼丽 雷参谋 吴老 太爷 吴荪甫 杜竹斋
赵伯韬
农民 群体 工人体 屠维岳
周仲伟
朱吟秋
“蛛网式” 结构—— 一树千枝, 四面开花。
《子夜》的结构
• 3.《子夜》在题材上,显示出“史诗性”特 色:“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 • 4.《子夜》在塑造人物上的特色: • 把吴荪甫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来塑 造。重点抓住吴的“两面性”--冷静果断, 刚毅坚韧,但又色厉内荏。 • 在塑造人物上,作者还在人物的复杂心理和 性格多样性的描写上,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才 能。 • 5.《子夜》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对1930年 关于中国社会的性质的论战作出了自己的回 答:当时的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 的性质,根本就没有实现资本主义的可能。
• 主题思想:
以20 世纪 30 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上海
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资本家 赵伯韬的矛盾冲突为主线,充分展现了当时 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展现了金钱的 罪恶,描述了动荡时代中国民族工业在帝国
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压迫下的艰难处境和不
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深刻地揭示出:半殖民
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道路,
• 2、浪漫主义格调:
• 原书英文名:《夕阳: 1930 年中国的浪 漫史》; • 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一个浪漫主义的英 雄主人公(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
• 6.《子夜》作为“社会剖析小说”的杰 出代表,突出地表现出三大特点:一是 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 人物又是某一阶级的典型代表;二是有 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 都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三是清楚地 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 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 也有问题的提出和回答,其人物形象也 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
《子夜》解析
茅盾
茅盾的生平和文学道路
• 1.茅盾(1896-1981)早年生平 • 出生地:江南水乡乌镇。1913年夏,考入北京大 学预科。三年期满毕业后,因家庭窘困,进入当 时的新式文化出版机构---上海商务印书馆。 • 1920年参加《小说月报》的改革 • 2.上个世纪20年代,茅盾是一位文学组织家和理 论家。大革命以后,更像是一位职业革命家兼业 余文学家。 • 1922年后,茅盾和文学研究会的同仁运用唯物主 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人生、文学与革命、文学 与社会等方面问题。 • 其中最著名的文章是1928年7月,在日本写的 《从牯岭到东京》;1930年出版《蚀》。
• 3.茅盾在上个世纪三、四年代主要是一位小 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 三十年代创作:《子夜》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 • 1939年任新疆学院教育系主任 • 四十年代创作《腐蚀》和《霜叶红于二月花》 • 4.茅盾在50年代以后,主要是一位文学评论 家和领导人。 • 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 社会剖析小说,实际上是把认识价值和社 会价值当作文学最高意义。社会剖析小说, 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 通常文学的作用是以审美为核心的,在审 美的基础上,获得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 但是,社会剖析小说却把认识价值放在首 位。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文学的主体。茅 盾遭到质疑,或者茅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 定,关键就在这里。
• • • • •
“社会剖析派小说”的主要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家的理性气质。 第二,心理分析家的冷清态度。 第三,艺术雕刻家的细腻笔法。 茅盾小说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 一是具有超越“文学史”和“社会史” 的价值。
• 二是以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剖析社会人 生。
《子夜》作品解析
• “《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快天亮了。” • ——茅盾 • 《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 实主义长篇小说。 • “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 • ——瞿秋白
《子夜》:“社会剖 析小说”的 杰出代表
•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会作为目的 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揭示社会现实的本 质,探索社会发展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 律。社会剖析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家,或 者说社会剖析小说,是左翼主流小说。它基本 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会生活中的阶级 关系。就是用阶级理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 识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