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

浅谈中国古代婚礼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婚礼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以下是其演变的主要阶段:一、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在远古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的婚礼制度相对简单。
据史书记载,这一时期的婚礼多在黄昏时分举行,以避免白天劳作和夜晚休息的时间冲突。
婚礼的场所多选择在野外或树林中,以自然环境为背景。
此外,远古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男女的分工和合作,以及家族的利益和荣誉。
二、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周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三书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个步骤。
此外,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还强调了夫妻之间的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道德观念。
同时,周朝时期的婚礼制度也体现了等级制度和门第观念,不同阶层和家族之间的婚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三、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汉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婚礼制度也具有独特的特色。
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强调了“六礼”的过程,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同时,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三从四德”等女子的道德规范。
此外,汉唐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厚重的人情味和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四、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成熟期,其婚礼制度也更加复杂和繁琐。
这一时期的婚礼制度仍然沿用了“六礼”的过程,但在细节上更加注重礼节和仪式感。
同时,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也强调了男女双方的相互了解和沟通,以及夫妻之间的相互扶持和信任。
此外,宋元明清时期的婚礼制度还体现了尊卑有序、内外有别的传统观念。
五、近现代的婚礼制度近现代的婚礼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变迁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逐渐向简约、时尚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社会观念的开放,中国的近现代婚礼制度也更加注重男女双方的平等和自主权。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一、本文概述中国,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其婚礼习俗的演变可谓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婚礼,作为人类社会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不仅标志着两个人从此结为夫妻,更代表着两个家庭的联结和一种新的社会关系的诞生。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从古代的繁复礼仪到现代的简约时尚,分析其中的变迁与原因,揭示婚礼习俗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我们将首先回顾古代婚礼习俗的庄重与神圣,包括“六礼”等传统仪式;然后,随着历史的推进,我们将看到婚礼习俗如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现代婚礼习俗的演变,特别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如何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形成新的婚礼形式;我们将探讨未来婚礼习俗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在保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婚礼习俗的创新与发展。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尊重这一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社会现象。
二、古代婚礼习俗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源远流长,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体现了对礼仪、道德和家庭价值观的尊重。
在古代,婚姻被视为"六礼"之一,是一种严谨而神圣的社会仪式。
古代的婚礼习俗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基本原则,婚姻的缔结往往需要经过父母和媒人的商议和安排。
婚礼前的准备包括"纳采"(男方家向女方家求婚)、"问名"(询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以便占卜是否合婚)、"纳吉"(男方家占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纳征"(男方家向女方家送聘礼)、"请期"(男方家择定婚期,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等五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礼仪和规矩。
婚礼当天,男方会派出迎亲队伍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
新娘在出嫁前要进行"哭嫁"仪式,表达对父母的依恋和不舍。
中国婚礼文化的起源

中国婚礼文化的起源中国的婚礼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婚礼作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仪式,反映了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迁。
下面将从古代婚礼的起源、传统婚礼的流程和婚礼文化的演变等方面进行论述。
古代中国的婚礼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约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当时,婚姻制度还主要服从于家族和社会的需要,强调的是家族间的联姻关系。
婚姻的目的主要是延续家族的血脉,维护家族的利益。
因此,婚姻多为亲家牵线搭桥而成,而不是基于个人的喜好和感情。
传统的中国婚礼流程通常包括订婚、过大礼、婚礼和娶妻四个环节。
订婚是指男女双方确定结婚的意向,并商定婚期和聘礼。
过大礼是指男方家庭给女方送礼,以示尊重和认可。
这个环节通常会进行一些仪式,如举行婚礼吉日、拜堂和交换婚戒等。
婚礼是指举行主要的仪式和庆祝活动,一般有祭祀、拜堂、敬酒、折桂、宴饮等环节。
娶妻是指男方将新娘接回家庭,正式开始新的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婚礼文化也发生了一些演变。
尤其是自20世纪以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婚礼习俗逐渐式微,新的婚礼形式也开始出现。
首先,现代人对婚姻的认知发生了变化。
婚姻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亲情和血缘关系,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喜好和感情基础上的伴侣关系。
这也影响了人们对婚礼的追求和期望,开始追求个性化、浪漫化和多样化的仪式。
其次,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使得人们在选择伴侣和举办婚礼上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余地。
不再强调家族的利益和社会的期望,而是更加注重个体的感受和幸福。
婚礼的形式和风格也更多地受到新人个人和家庭背景的影响,可能结合西方婚礼的元素,或者选择异国风情的仪式和场地。
此外,新技术的发展也给婚礼带来了新的变革。
如今,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分享婚礼的喜悦和幸福。
新媒体也为婚礼策划和信息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方式。
总之,中国的婚礼文化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古代婚礼强调家族和社会的利益,而现代婚礼更注重个体的选择和感受。
中国传统婚俗与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俗与婚礼习俗的演变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婚俗和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随着社会进步和文化交流的推动,婚姻制度和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变革。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婚俗与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进行探讨。
一、传统婚俗的起源和特点中国传统婚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传统婚俗中,婚姻被看作是两个家族的联姻,注重的是家族的亲戚和族群之间的联结。
古代婚姻往往是由长辈代为安排,子女没有选择的权利。
在传统婚俗中,婚礼通常包括聘礼、过大礼、新房布置等环节。
聘礼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供的财物,用以示诚意并表示尊重。
过大礼是指男方家族在婚礼当天向女方家族送上簪花、珠宝、服饰等礼物,以示婚姻的正式成立和男方的经济实力。
新房布置则是由女方家族负责,以展示婚房的温馨和家庭的美好。
二、传统婚俗的演变过程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婚俗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一方面,婚姻制度逐渐赋予了个人选择的权利,弱化了家族和亲戚的影响。
现代的婚姻更多地强调双方的自由选择和相互理解。
另一方面,在传统婚礼习俗方面,婚庆服务行业的兴起使得婚礼更加注重舞台效果和个性化,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如今,人们可以自行选择婚纱、婚车、婚庆等服务,将婚礼变得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同时,婚礼上的娱乐活动也越来越丰富多样,如舞蹈表演、音乐演奏等,以增加婚礼的气氛和趣味性。
三、现代婚俗的新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的婚俗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呈现出新的变化。
例如,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婚纱照成为了现代婚礼中的一项重要环节。
新人在婚礼前会安排专业摄影师拍摄个性化的婚纱照,以永久留存婚礼的美好瞬间。
此外,跨国婚姻的增加也带来了婚俗的多样性。
随着中国的开放和国际交流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与外国人结为伴侣。
在这些跨国婚姻中,中外两国的婚俗也会产生交融和融合,形成新的婚礼习俗。
四、传统与现代婚俗的对比传统婚俗和现代婚俗在很多方面存在差异。
中国婚俗文化

二、相亲
合婚结果,如双方属相不相犯时,第二步 手续就是相亲,由双方家长会同媒人,约 定场所,或在任何一方的家中相见,俗语 叫"相亲"。双方所注意的,是男女相貌是否 端正,肢体有无残废,此举多半是由媒人 陪同男家的人约在女家相聚,但也有约在 男家的,届时女家更要留意男家的家庭情 形,及经济状况。
事后,女家必将男家送来的龙凤喜饼 以及各种点心,分给亲友,借以宣扬女儿 待嫁有期。亲友们也都分宴待嫁姑娘,并 赠送一些胭脂、宫粉或衣料等物,俗语叫" 添箱"。
六、送嫁妆
送嫁妆是女家的事,大约都是在吉期前一两天 举行。有钱的人家嫁女儿,正好趁着"送嫁妆"的 机会以炫耀富有,并且还有陪送土地和店铺的; 陪送土地的方式,是在嫁妆的行列里,由人抬着 几块土坯。要送店铺,就是把该店铺的招牌取下, 一并抬送到男家。男家收到这些嫁妆以后,新郎 要在当天去女家"谢妆"。谢妆要行磕头礼,但不 作停留,磕过头之后就回家。嫁妆中的每一箱匣, 都在四角上放上一个红包,有包铜元的,也有包 角票的,这并无客观标准,只是象征着一些喜意 而已。
八、拜天地
娶亲的花轿及仪仗回到男家门前时,男家 亦照例大门紧闭,说是可以煞煞新娘的性 子;此时女家来的送亲官客必向前叫门, 再三请求始能开门。这种情形和女家对付 男家的娶客是一样的,但没有送红包儿和 撒满天星之举。大门开开之后,花轿抬进 庭院,要先过火盆,送亲官客和新娘的兄 弟,就随着花轿进入庭院休息,男家以酒 筵相款待。走火盆,这些关节过了之后, 就在供案前举行结婚大典,俗语叫"拜天地"。
4、一夫一妻制。指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 姻制度。它既不是自然选择规律作用的结 果,也不是男女性爱的结果,而是私有制 确立的必然结果。形成了以男子为中心的 婚姻家庭。它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包 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四个历史时期。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婚礼是每个人生命中的重要时刻,它不仅代表了两个人的喜结连理,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色彩。
传统婚礼习俗作为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世代相传的历史文化,也是人们热爱的传统文化之一。
本文将介绍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与演变,并探讨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一、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婚姻制度就已经形成,由于古代社会大多以农业为主,婚姻不仅是个体之间的私事,更是两个人家庭之间的联姻关系。
传统婚礼习俗的起源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宗教信仰是传统婚礼习俗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古代社会,宗教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婚姻往往需要在宗教仪式下进行。
无论是东方的儒教、佛教、道教,还是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信仰为婚礼带来了神圣的仪式与规矩。
比如,在中国古代婚礼中就有“三书六礼”的传统仪式,其中六礼即指“问名”、“纳吉”、“纳征”、“纳采”、“问期”、“纳彩”,这些礼仪都是受到儒家思想和古代宗教信仰的影响而产生的。
其次,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也是传统婚礼习俗的来源之一。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个地域、民族和国家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习俗和风俗传统。
婚礼习俗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各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中国的嫁妆、红色喜庆、拜堂、敬茶等习俗,西方的白纱、吉祥物、证婚人等习俗,都是沿袭了地域传统以及族群文化的产物。
最后,经济因素也对婚礼习俗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婚礼往往涉及到家族的利益和财务的安排,比如男方需要支付女方嫁妆,举办盛大的婚宴等。
经济上的考量使得婚礼习俗变得繁琐而庄重,也使得其中的某些仪式和礼节成为人们传承的一部分。
二、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进步,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
面对现代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和新型婚姻观念的影响,许多传统婚礼习俗逐渐褪去了浓重的色彩,但它们的存在仍然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婚礼中得到了部分保留。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

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的演变与传承中国古代的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婚礼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现代传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婚礼起源婚姻作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其婚礼习俗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古代中国,婚礼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商代。
当时的婚礼注重祭祀仪式,多以土地神、穀神、祖先神等的祭祀为主。
这种婚礼形式凸显了当时社会对神灵和祖先信仰的重视。
二、婚礼习俗的演变过程1. 婚期的确定在古代,婚期的确定是婚礼筹备的第一步。
早期,婚期一般由双方父母商议决定,并选择吉日良辰。
后来,由于文化的交融和流动,婚期的确定逐渐受到了历法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如农历的选择、季节的影响等。
2. 准备嫁妆与聘礼在婚礼前,新娘和新郎的家庭会准备丰富的嫁妆和聘礼。
古代嫁妆多数是以妆箱为主,内含婚衣、饰品、日常用品等。
而聘礼则是新郎送给新娘的礼品,如金银首饰、锦绣衣物等。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只是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改变。
3. 婚礼仪式古代的婚礼仪式通常包括三步,分别是迎亲、婚礼仪式和送亲。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婚礼仪式则是新娘和新郎敬拜神灵,举行宴席,进行结婚誓言等。
送亲则是新娘返回新郎家中,正式成为新郎家人的一员。
虽然仪式的形式当时有所不同,但是整个流程以及相关礼仪规范却相对稳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于婚姻的认可和重视。
三、婚礼习俗的现代传承婚姻制度的变革和社会风气的改变,使得古代婚礼习俗逐渐转变为现代婚礼的一部分。
现代婚礼在传承古代礼仪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创新。
宴席形式从传统的围桌式发展到自助餐和西式宴会形式,婚纱和礼服的设计也更加多样化。
与此同时,传统婚礼的一些元素仍在现代婚礼中得以保留。
例如,嫁妆仍然是准备新娘婚礼的重要环节,虽然礼品内容和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此外,婚庆公司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为新人提供婚礼策划、礼仪指导等服务。
总之,中国古代婚礼习俗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不断地演变。
这些传统习俗代代相传,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
然而,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变化相适应,传统婚礼习俗也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改变和调整。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的演变,并分析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丰富的婚礼仪式在传统中国婚礼中,仪式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无论是婚前的订婚仪式还是婚后的拜堂仪式,都需要严格遵守各种规矩和礼节。
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程度的提高,现代人对于婚礼仪式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现如今,很多新人更加注重婚礼的个性化和创意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点设计独特的仪式。
比如,有的人选择在海边或者花园进行婚礼仪式,让婚礼更富有浪漫和梦幻的感觉。
二、婚礼用品的花样翻新传统婚礼中,有很多特殊的用品被用于表示祝福和吉祥。
比如,红盖头、喜字、龙凤饼等等。
这些用品通常是由红色及金色来装饰,寓意吉祥和幸福。
然而,现代社会的新人们对于婚礼用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如今,他们会选择新颖的婚庆用品,比如个性化的婚庆电话卡、定制化的喜帖等等。
这些新奇的用品不仅满足了人们对于个性化的追求,还为婚礼带来了更多的亮点和惊喜。
三、婚礼形式的变革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是通过家族之间的联姻实现,亲朋好友们在一起庆祝。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现代社会的发展,婚礼形式也在发生变革。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与伴侣自由恋爱,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的选择。
婚礼的形式也变得更加简约和注重仪式感。
一些人甚至选择在海外举办婚礼,让自己的婚礼成为一个难忘的旅行体验。
四、婚礼费用的提升传统的中国婚礼费用主要由男方承担,而现代婚礼的费用则更多地由双方共同承担。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变迁,现代婚礼的费用也呈现出明显的提升趋势。
婚纱礼服、餐饮、婚庆摄影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新人们愿意为了婚礼付出更多的金钱,以及时间和精力。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在现代社会经历了诸多的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 ] 钟祥虎. 改革开放 以来农 村婚姻 习俗 的变迁 [ D ] . 合肥: 安
徽大学 。 2 0 0 5 .
1 l 3
四、 结语
礼仪 , 到了宋代 , 则进行了相应的演变。比如在唐朝
时期的通婚书, 到了宋代演变为帖子。唐朝 的聘礼 种类约十种 , 而宋代的聘礼则多达几十种 , 这既是唐 宋时期社会经济不 断发展 的表现 , 也反 映了普通大
众 财 富观 念 的加强 。
社会在不断发展 , 很多传统 的风俗与礼仪都逐 渐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消逝 。这是社会文明与历 史发展 的必然趋势。中国传统婚礼习俗经过上千年 的传承与演变 , 逐渐被简化 、 西化 , 一些具有迷信色 彩 的习俗 也逐渐 被 年 轻人 舍 弃 , 他 们 都 希 望 自己 的
今。现代婚礼 中男方接亲 , 在婚车驶离女方家之时, 也需 要燃 放鞭 炮 。
( 四) 回门
传统 的婚礼中, 结婚第三天新 郎与新娘需要一 起到新 娘 父母家 探 望新娘 父 母 , 也就是“ 归宁” 。而 在现代 , 大多数农村地 区及一些城镇地 区的青年男 女结婚之后 , 也需要在第二天或者第三天 回到女方 家中, 宴请女方家中的宾客。
期、 亲迎 , 这就是六礼制婚礼流程。 ( 一) 婚 前礼 在传统婚礼 流程 中, 婚前礼 是十分重要的一个 环节。男女双方互相交换八字 , 交换庚帖 , 请人批八 字, 如果八字没有相 冲之象 , 则进行 “ 纳亲 ” 。所谓 纳亲 , 就是指男女双方有成亲意向, 互相接纳。这个 时候 , 男方就需要 向女方下聘礼 与婚 书。下聘礼的 时间也有规定 , 一般是婚前 1 5 — 2 O天 , 男方会选择
D O I : 1 0 . 1 6 0 8 3 / j . e n k i . j e i j p . 2 0 1 5 . 0 9 . 0 5 5
中图分类号 : T S 9 4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1 5 8 0 ( 2 0 1 5 ) 0 9 —0 l 1 2 —o 2
四: 问名 、 纳采、 请期 、 亲迎 而 已, 亦有 不亲迎者 。 ”
( 乾隆 : 《 平 阳府 志》 ) 尤其 是 到 了清朝 , 受满 族婚 礼影 响 , 传 统 婚 礼 习俗 也 带 有 一 些 少 数 民族 的 色彩。
三、 现 代婚 礼对 传统 婚 礼 习俗 的传 承
[ 3 ] 杨校. 符号消 费视野下 的现代 城市婚 礼仪式 [ D ] . 兰州 : 兰
簇拥下, 新 郎新 娘 在堂前 拜 天地 。首 先拜 天地 , 其 次 拜父母 , 之后 夫 妻 对 拜 , 新 人 在 鼓 乐 齐 鸣 中 步 人 洞 房 。整个 正婚 礼 至 此礼 毕 , 然后 新 郎会 陪着 亲 朋 喝 喜酒 , 新 娘则 一人 坐 到新房 中。
后世也 , 故男子重之 , 是以昏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
( 三) 婚后礼 所谓婚后礼 , 又称 “ 成 妻” “ 成妇 ” 或“ 成婿 ” 之 礼, 是指夫妇双方在婚礼之后的第二天与第三 天所 遵从 的礼仪 。在第二天早上 , 新 郎新娘会一 同拜见
新郎父母 , 新娘为公婆敬茶 。在第三天 , 新人共同祭 拜祖 先 。有 的地 方 新 娘 要 在 新 郎 的 陪 同下 回到 娘
中国传 统婚礼 习俗 的演变
王 一前
( 延安 大 学 , 陕西 延 安 7 1 6 0 0 0 )
摘要 : 中国婚俗 文化 源远 流长 , 具有丰厚 的文化 底蕴。从 纵向发展 来看 , 中国婚 俗文化 已经历三 个阶段 : 原始婚礼 习俗 文
化、 传统婚礼 习俗 文化 、 现代婚礼 习俗 文化 , 这一演 变过程是社会发展 与 时代进 步的标 志。本文将从 中国传 统婚 礼 流程入手 ,
以秦 汉时期 、 唐 宋时期 、 明清 时期这三 个具 有代表性 的 时期 来分 析 中国传统婚 礼 习俗 的演 变 , 并简单论 述现代 婚礼 对传统婚
礼 习俗 的传承 , 希 望可以为广大学者研 究传统婚礼 习俗提供借 鉴。
关键词 : 婚礼 ; 传统婚礼 ; 婚 礼 习俗 ; 婚俗 演变 ; 婚俗传承
婚礼 可 以与众不 同 , 为 自己 留下 最美 好 的记 忆 , 所 以
由于开放的社会 环境和 民族 融合的影响 , 唐朝 的婚礼习俗受到了北方少数 民族婚礼 习俗的影响 , 带有一些少数 民族 的风格 , 而这一 风格在宋代也有 所继承。唐朝的门阀制婚姻盛行 , 人们 的门第观念 比较严 重 , 而这 一 观念 到 了宋代 有所 改 观 。
代人保 留与传承。
[ 参考文献]
[ 1 ] 杨 秀莲 . 现代文化 冲击下农村 婚姻观 念的变迁及 特征 [ J ] .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 2 0 0 5 , ( 3 ) . [ 2 ] 李桂梅 , 禹芳琴. 试论 中国传统婚姻 习俗的文化 内涵 [ J ] . 常
德师范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0 0, ( 4 ) .
中国传统婚礼一般是汉式婚礼 , 源自 周朝 , 在历 朝历代都有所变化 , 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 ( 一)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 在周代之前 , 人们认为婚礼是幽阴之礼 , 所以在 婚礼上并不 演奏音乐 , 也 没有宾客祝贺环 节。“ 婚 礼不用乐 , 幽 阴之义 也。婚礼 不 贺, 人之 序也。 ” ( 《 礼记 ・ 郊特牲》 ) 这一情况在秦汉 时期有所 改观 , 秦 汉 时期 热 衷 享 乐 , 婚 礼 比周 朝 时候 热 闹 了许 多 。 到汉宣帝五凤二年八 月, 诏 日: “ 夫婚姻 之礼 , 人伦 之大者 也 。酒 食 之会 , 所 以行 礼 乐 也 。今 郡 国二 千 石, 或擅为苛禁 , 禁民嫁娶不得酒食相贺召。由是废 乡党之礼 , 令 民亡所乐 , 非所以导 民也。……勿行苛
、
中国传 统 婚礼 流程
《 礼记 ・ 昏义》 对 中国的传统婚礼是这样 记载
的: “ 昏礼 者 , 将 合 二 姓 之好 , 上 以事 宗 庙 , 而 下 以继
娘 双双 跪拜 新娘 父 母 , 然 后 新 娘 会 由姐 姐 或 其 他 女
性亲朋搀扶至花轿 中; 到达新郎家之后 , 新郎家的女 眷打开轿 门请出新娘 , 新娘迈过火盆 , 一对新人牵着 红绸带一同走进堂前 ; 之后就是拜堂环节 , 在亲朋的
( 二) 唐宋时期的婚礼习俗 在唐宋时期 , 无论是在政治制度方面 , 还是社会 文化 方 面 , 均 发生 了很 多 变化 , 所 以婚 礼 习俗相 比秦 汉时期也有了一些变化。虽然唐宋时期婚礼习俗在 基本形制上依然按 照古六礼程序 , 但是相对有一些
简化 , 迎 合 了社会 变革 和 统治 者需 要 。 唐朝 婚礼 习 俗 中 有 通婚 书 、 铺房、 催帐 、 撒 帐等
( 三) 明清 时期 的婚 礼 习俗 明清 时期 , 打 破 了传 统 的六 礼 制 。据 有 关 地 方 志记 载 , “ 婚 礼 各 处不 同, 大约 六 礼 之 中 , 仅 存 其
现代化的西式婚礼备受推崇。但是需要 注意 的是 ,
虽然传统婚礼逐渐变得遥远 , 繁琐 的婚礼礼节也有 所简化, 但传统婚礼 中的一些道德观念依然需要现
所谓婚礼 , 在古代 的时候被称 为“ 昏礼 ” , 即黄 昏时刻所举行的礼仪和庆典 。因为古代婚礼一般选 在黄昏。婚礼是夫妻二人结成夫妻关 系的礼仪 , 是 中国几千年来最重要 的礼节之一。中国传统的婚礼
流程 是 怎样 的呢 ?经 历 上 千 年 封 建 社 会 , 它 又 是 如
个黄道吉 日 前来女方家求婚 , 这是所有婚礼 的必 经 环节 。
政。 ” 这 是 中 国历 史 上 首 次 以政 令 的形 式 对 婚 礼 不 贺 的否定 , 从 此婚 姻 相贺 便逐 渐传 袭下 来 。
传统婚礼 中, 参加婚礼的宾客都需要为新郎新 娘准备贺礼 , 有的则是送礼物。如果送礼金 , 则需要
用红色的纸封包 , 礼金一般是 比较吉利的数字。而 在今天, 现代婚礼中参加婚礼的宾客也是需要 为新 人准备贺礼的。 ( 二) 敬 酒 在传统的婚礼 中, 新郎新娘举行完婚礼仪式时 ,
新 郎会 为宾 客敬 酒 , 以谢 宾 客 。 由 于封 建社 会 男 尊
女卑的思想 , 新娘是不需要敬酒 的。而在今天 的现 代婚礼 中, 新 郎及新娘 都需要 向参 加婚 礼 的宾客
敬酒。
( 三) 鸣炮
传统婚礼 中, 新郎娶亲都需要在新娘家门前放 鞭炮 , 以示喜庆, 并驱除晦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
家, 古称 “ 归宁” , 俗称 “ 回门 ” 。
收稿 日期 : 2 0 l 5 —o 4 —1 0 作者简介 : 王一前( 1 9 9 o 一) , 女, 陕西延安人 , 延安大学 , 硕士在读 , 研究方向 : 中国古代史。 l l 2
二、 中国传统 婚 礼 习俗 的演变
( 一) 贺礼
州大学 , 2 0 0 8 .
中国传统婚 礼 习俗 历经 千年 演变 与传 承 , 是 中国传统 文化 中必不可 少的一项 内容 。虽然现代
[ 4 ] 周海东. 传统婚庆文化在婚庆产业 中的传承与创 新 [ D ] . 北
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2 0 0 7 .
婚礼已经 在很 大 程 度 上对 传 统婚 礼 习俗 做 了简 化, 但是依然有一些传 承下来 的习俗 , 仍影 响着我
一
( 二) 正 婚礼 在 婚礼 的流 程 中 , 正 婚 礼 是 最 关 键 的 一 环 。 正 婚 礼是 指男 女 双 方 成 婚 当 天 的礼 仪 。在 正婚 礼 中 ,
一
何演变 的?现代婚礼是否继承了传统婚礼 ?本文将 对此 展开 研究 。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