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表
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二○二三年第六期收稿日期:圆园23原08原15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21JY26);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XYJG-2023-182)作者简介:李沛武,男,江西九江人,南昌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通信作者:谭德坤,男,重庆人,南昌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评价研究;赵嘉,男,江西九江人,南昌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李沛武1,谭德坤2,赵嘉2(1.南昌工程学院研究生院,江西南昌330099;2南昌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99)摘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
基于对传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基于“过程导向”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具体包括:以强化过程评价为基本原则,设计了涵盖培养条件、培养过程、学生发展和教育产出等4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以及46项三级指标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九级指数标度的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重要度进行科学赋权。
由此,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过程导向”;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7-0692(2023)06-0028-08研究生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也是国家人才竞争和科技竞争的重要支柱[1]。
近年来,随着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转变,研究生招生数量快速增长,招生规模越来越庞大。
在研究生规模持续扩大的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问题日趋突出,有必要进行深入探究。
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利用评价结果为研究生教育未来发展提供有效引导和可靠决策。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1. 本文概述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硕士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科学、全面地评价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管理部门、高校以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以期为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本文首先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分析现有评价体系的优缺点,明确构建新型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从多个维度构建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过程、教育产出等方面,力求全面反映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
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所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验证和优化,以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2.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需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
本节将从教育评价理论、质量管理理论和系统理论三个方面,探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教育评价理论是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的核心理论基础。
它主要包括目标游离评价理论、CIPP评价模式、以及教育公平评价理论。
目标游离评价理论:该理论主张评价应当关注教育活动本身的效果,而不仅仅是预设目标的达成程度。
在硕士研究生教育中,这意味着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学生是否达到了既定的学术标准,还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CIPP评价模式:CIPP模式由背景评价(Context)、输入评价(Input)、过程评价(Process)和成果评价(Product)四个部分组成。
这一模式强调从多个维度对教育项目进行评价,对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教育公平评价理论: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评价的重要维度。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教育公平评价理论关注不同背景学生的发展机会和资源分配,强调评价体系应促进教育公平。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研报告

研究问题细化
科学、客观地评价教育质量
02
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多种评价方法,如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等,以全面反映教育质量的实际情况。
通过改革和建设提升教育质量
03
需要从办学理念、管理制度、教学模式、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和创新,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完善学生服务和就业指导体系等。
研究背景和意义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影响质量的因素,发现问题,提出提升策略,为改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研究目的
采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调研和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围绕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现状、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及提升策略等方面展开。
05
比较分析和探讨
对比分析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数据来源、指标设定等方面的异同,评估本研究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将已有研究的主要结论与本研究的结论进行对比,探讨是否存在一致性或互补性,以及可能的差异及其原因。
方法学比较
结论对比
与已有研究的比较分析
政策与实践比较
对比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政策要求与实际执行情况,探讨二者的匹配程度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结构安排
本报告共分为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调研结果与分析、对策建议和结论与展望等六部分。
研究内容和结构
02
研究现状和问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受到广泛关注,众多学者和教育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存在问题以及改进策略等。
国内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研究也较为丰富,主要涉及教育质量的评估、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升策略等方面,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报告

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报告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报告「篇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国家“教育兴国”的基本要求。
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超常规模发展态势。
到,全国在校硕士研究生达140万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
这种大规模增长的趋势仍在持续。
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质量问题摆在研究者的面前。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任务、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
只有切实加强和改进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才能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才能真正发挥硕士研究生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中所凸现的主要问题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使原本存在的质量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本上是数量方面的增加,这种数量的增加,对于一个国家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事业产生质的进步准备了量的基础。
但硕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顾规模的扩大,而不能保证质量,只能导致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贬值。
随着在校研究生和毕业研究生数的迅速增长,研究生质量呈现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学生考研动机复杂生源质量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军,硕士生的生源呈现多样化趋势。
生源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培养质量。
1.1.1越来越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考研近年来,普通高等教育连年扩招,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渐向大众教育转变,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很多应届大学毕业生本着逃避就业的心态,加入了考研大军。
有些应届毕业生选择考研是因为本科上了一个冷门专业,就业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同时延缓了就业压力。
1.1.2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选择在职或脱产攻读硕士研究生随着社会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青睐,以及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众多在职人员因为现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及待遇。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对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调查分析,以提供改进教学质量的建议。
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和观察方法,选择了一定数量的研究生作为样本。
调查结果显示,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方面,学生普遍认为教学内容丰富并且与研究生专业相关度高;在教师教学态度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表示满意;学生参与度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堂互动和讨论的积极性较高。
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表明教学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报告为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全面的调查分析,为教学质量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教学评价,教师态度,学生参与度,教学效果1. 引言1.1 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分析报告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状况,本报告对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报告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确保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分析部分,本报告对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评估,从多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质量。
进一步通过教师教学态度调查和学生参与度调查,本报告揭示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情况,以及对教学质量的认知和评价。
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本报告对研究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提升情况进行了客观评价,为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综合上述调查分析结果,本报告得出结论,深入挖掘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势和不足,提出相关改进建议,以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正文2.1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是本次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调查的基础。
为了确保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和样本选择策略:1.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问卷的编制

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问卷的编制作者:蒋明卿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31期摘要编制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问卷,让硕士研究生主动参与评价,探讨其问卷结构,并对问卷进行信效度的检验,发现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为高校和教育部门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硕士培养质量满意度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1引言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控制发展,关于其培养质量的评价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过去的研究关于质量评价研究在理论上较多地关注概念以及特征的探讨,学理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但缺乏操作层面的理性分析。
实践中质量评价更多地体现为传统的考试评价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问卷,缺乏具体的量表探讨及评价方法。
新课程改革提倡全人发展,重视以学生对学习的感受评价教学质量,所以该量表的编制有利于发现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不满方面,这种重视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满意度的研究,既可以为学校及时改进和提高教育服务质量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线索,更能够使硕士研究生快乐学习和学有所成,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人才。
满意即在进行一项活动之后所带来的一种愉快的感觉,满意度即满意的程度,是一种感觉状态的水平,它来源于被访者对某事物的实际效果与期望值的对比。
过去文献一是从需要角度定义,即需求达成则满意。
比如Spenee&Evans(1956)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学习需要或愿望,如个人能达成这些愿望或需要,则感到满意,否则会感到不满意。
Vroom (1964)认为,需求强度高时,则获得时就愈满意,不能获得时就愈不满意。
Domer等(1983)认为学生学习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人的期望水准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
差距越小,则学生越感到满意;差距越大,则感到越不满意。
二是从认知角度定义,即满意就是一种主观感觉。
如Long(1985)认为,满意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愉快感受或态度。
Houle&Sheefoed认为,学习活动本身能引起学习者良好的感觉。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明确评价目标和标准。
评价目标是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评价标准要科学、合理、可操作,能够反映研究生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料、教学评价等。
2.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体系的核心,需要综合考虑研究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评价,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资料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术氛围的浓厚程度、学生的学习状况等。
指标可以进行量化分析,也可以进行定性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评价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
3.采用多元评价方法。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应当兼顾综合评价和细节评价。
综合评价可以采用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以了解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整体感受和效果。
细节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考试等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学术水平。
同时还可以采用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课堂互动等来评价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1.完善评价机制和评价流程。
评价机制和评价流程应当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通过制定评价办法和评价细则来规范评价的实施。
评价机制可以由学校或专家组织组成,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2.建设评价平台和系统。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建设评价平台和系统,方便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评价平台可以提供在线问卷填写、学术讨论、资料共享等功能,方便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评价系统可以对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提供全面的评价结果。
3.加强课程教学改革。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需要与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通过评价结果的反馈和分析,对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进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表
研究生类别:学历层次:年级:
课程编码
授课教师
课程名称
项
目
序
号
评估指标
评价
优
良
中
Hale Waihona Puke 合格不合格教学
态度
1
治学严谨,教学各个环节认真负责,备课充分,教材熟悉
2
教风严谨,亲和力强
教学
能力
3
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吸收学科新成果,反映学科发展新动向
4
科学组织教材,注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10
学习本课程后有助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程度
自由评说或建议:
注:认为该项教学指标属于哪一等级,请在相应的栏中打“√”;请实事求是地填写每一项评价内容。
年月
5
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本学科社会实践、学科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注重案例教学
6
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表
课程名称授课教师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划√) A B C D
教学态度能够准时上课,不随意调课、停课。
课程准备充分,教学认真严谨,按教学计划进行教学。
对研究生要求严格,关心研究生学习情况,注重与研究生进行教学交流。
认真进行课程考核,评分公正合理。
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引导研究生思考,教与学互动恰当。
教学参考资料适量。
教师授课突出重点,层次分明,注重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讲课、考核方式多样化,作业、实践环节难度和任务量适当。
教学水平能系统讲授本课程基本理论和技能。
教学内容新颖,能够反映本学科前沿动态,信息量大。
知识丰富连贯,条理性、逻辑系统性强。
教学效果教学秩序优良,研究生出勤率高。
研究生综合素质、理论研究或创作展演能力有所提高。
圆满完成(课时、内容、环节)本课程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
要求。
对本课程任课教师教学总体评价(划√) A B C D
建议
2.本表为无记名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