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大纲说明1、本大纲适用于于高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

2、本课程是一门以教学理论为依据,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结合实践来研究教学实践过程的学科。

是一门研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学科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儿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使学生能够引导和帮助儿童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科学教育实践。

从而也提升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

3、教学方法和手段(1)本课程教学就是理论和实践性都比较弱的学科,在教学中主要实行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演练、探讨、活动设计、课堂教学参观等多种方法展开教学。

使学生掏出自己的活动设计方案展开活动课堂教学和活动指导。

(2)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以教师教授为主,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则需要学生扩散思维独立进行。

以活动的方式将教学的内容充分展开、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内容。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1、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2、其任务主要就是通过自学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这门课程,掌控有关的专业知识。

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目的、环境创设、材料的挑选、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并使学生能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非政府中充分发挥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理解本学科的相关理论和概念。

2、了解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3、认知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目标、内容、和基本意义。

4、掌控幼儿教育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教学内容。

(二)能力目标:1、培育学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回去分析和化解幼儿园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

2、能够运用学前科学教育的知识合理的设计、事实和评价幼儿园活动3、培养学生搜集相关信息,整理材料的能力和初步的学科研究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培育学生具备较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与学识。

2、培育学生对于其教学对象幼儿教育儿童的爱好。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设计教案中班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设计教案中班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设计教案中班
01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设计的重要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关键作用
01
促进儿童身体发育
• 提供充足的运动机会
• 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 增强身体素质
02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 规律作息时间
• 良好的饮食习惯
•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02
学前儿童游戏方案设计的理论
基础
儿童心理学在游戏设计中的应用
儿童心理学基本原理
儿童心理学在游戏设计中的实践
• 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根据儿童发展阶段设计游戏
• 儿童情感与个性发展理论
• 关注儿童情感与个性需求
• 儿童社会性发展理论
• 培养儿童社会性能力
学前教育理论对游戏方案设计的指导
学前教育基本原理
• 提供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价值的游戏活动
• 关注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与需求
• 评估游戏活动效果,调整游戏设计方案
游戏方案设计对儿童发展的实际效果

游戏方案设计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实际效果
• 提高儿童观察、思维与记忆能力
• 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

游戏方案设计对儿童情感与个性发展的实际效果
• 培养儿童自我意识、情绪表达与控制能力
趣味性
• 遵循安全操作与活动规

• 关注儿童在游戏过程中
的安全

• 设计有趣的游戏内容
• 引入有趣的元素与情节
• 注重游戏过程中的互动
与参与
04
中班儿童游戏方案设计实例
中班儿童游戏方案设计的整体思路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

成都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草稿)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制定时间:2015年10月14日成都电中教学教务科制《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54开设学期:3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技能(核心)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学前教育学》是以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等为基础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教育特点、规律和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工作规律的科学。

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

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等。

本课程将向学生阐述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机构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介绍学前教育机构的任务、教育目标、教育原则、教育内容、组织实施方法以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与小学的衔接等知识,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学前教育产生、发展的历史,正确认识学前教育观、儿童观以及师幼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及其相互作用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2.明确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了解一些学前教育家的重要的学前教育思想;3.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明确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讨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5. 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6. 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季节假日活动。

8. 明确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9. 明确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育员的劳动特点和职责任务基准业发展的要求。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定稿)电子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定稿)电子教案

《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定稿)《学前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学时/学分:48/3开设学期:3开设单位:教师教育学院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2.课程说明《学前教育学》是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突出教师教育特色的重要标志。

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等。

内容包括:学前教育学概述;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育员;学前教育对象;学前儿童的班级管理;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学前教育和家庭、社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正确认识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学的概念,了解学前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阶段;2.明确学前教育的产生和发展阶段,了解一些学前教育家的重要的学前教育思想;3.理解学前教育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明确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观点,讨论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

5. 明确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及目标;6. 了解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内容: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一日生活活动季节假日活动。

8. 明确学前教育的基本原则、内容和方法。

9. 明确学前教育的教师和保育员的劳动特点和职责任务基准业发展的要求。

10. 明确学前教育对象的属性和权利义务,师幼关系的特征。

11.了解学前儿童的班级管理的内容、基本要求和方法。

12. 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的特点和意义,初步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方法。

13. 明确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的意义与任务,了解存在的问题,了解幼小衔接发展趋势。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学前儿童游戏教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与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领域的联系十分密切,它是一门操作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儿童游戏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儿童游戏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组织幼儿园游戏,观察和指导幼儿园儿童游戏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儿童游戏的特点,游戏与儿童的发展以及幼儿园游戏环境的规划,并深刻认识儿童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掌握幼儿园游戏的分类,幼儿园游戏的观察以及指导和评价策略。

2.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儿童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儿童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

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责任意识、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理论部分教学以讲授为主,配以适量作业;游戏部分以讲授、观摩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重点,在讲清各类游戏特点以及游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尽量联系实际多讲一些案例。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拓展学生对幼儿游戏的认知水平,重视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情感的三位一体。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

四、考核方式考试课:总分为100分,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评价包括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方面,其中卷面成绩占60%,作业(设计游戏、指导游戏)占30%,出勤率占10,。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学前教育学课程类别:教师教育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 48学时 2.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 16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学前教育学是学前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使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需基本知识和实际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要求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因此,在教学中基本要求是:(一)根据学科的特点,加强基本理论的教学。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理论、案例分析当前学前教育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理论的实用性。

(三)注重学生组织幼儿园活动的基本技能、技巧的培养。

在见习活动后,要会做出对该活动从目标、准备、内容、过程的分析,锻炼学生的看课、评课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提升开展实践课题的研究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研究方法,比如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结合自己所学理论和直观的实践感受,会设计出各领域幼儿活动计划,并能在幼儿园实践操作。

三、先行课程教育学、心理学四、课程教学的重难点本门课程的教学重难点是:一是理解学前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理解全面发展幼儿教育的组成及在幼儿园实践中的意义;三是幼儿园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从本门课程实际出发,立足课堂的理论讲授,重视本门课程的完整理论体系;又强调课堂学习与幼儿园实际体验的一致性,建立了课堂与见习地点一体化、理论学习与实践考核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除基本的课堂讲授方法之外,结合课程特点,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教育实践法。

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1. 教学内容(1)学前教育的概念;(2)学前教育学对象与任务;(3)学前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2. 重、难点提示学前教育概念内涵的理解及当代幼儿教育理论的影响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学时)1. 教学内容(1)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发展;(2)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社会变迁与学前教育问题。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执笔人:刘育红
审核人:林雪卿
编撰日期:2008年12月
总学时:36,其中实践实训环节学时:12(不含集中实训环节)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职业技能必修课
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
课程实践(训)任务:训练学生幼儿园各类游戏的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观察记录及部分幼儿游戏的设计和创编
二、先修课程
《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卫生学》
三、课内实践(训)内容及学时安排
1.实训考核占期末成绩的20%。

2.实训考核的主要内容:
⑴幼儿园游戏活动设计
⑵幼儿园游戏活动观察记录
⑶各种幼儿小游戏的设计与创编
五、推荐实践(训)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杨枫主编:《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5
本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六、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本实训大纲不含集中实训环节部分,幼儿园游戏活动观摩放在集中实训环节,包括角色游戏活动观摩、结构游戏活动观摩、表演游戏活动观摩,三次活动观摩分别各占4学时,共12学时。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汇总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大纲汇总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大纲一、专业基本信息专业名称:学前教育所属一级学科名称:教育学总学时|总学分:2992学时|194学分二、社会实践大纲(一)实践目的社会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

做好社会实践环节教学工作对保证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

要坚持3个原则:1.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3.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调查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逐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社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二)实践要求实习由各专业负责,实习前,系领导或带队教师对学生进行认真的动员,向学生提出实习目标和要求,宣布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讲清楚学生实习期间该的注意事项。

实习指导小组和带队教师要定期监督检查。

(三)实践安排根据教学计划规定,社会实践在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的假期中间进行,时间为五周。

采取分散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须认真的认真做好日志工作,撰写社会实践总结。

学生社会实践结束后,须有实践单位的实习证明,对实践工作予以评价并加盖实习单位的行政公章,并及时递交相关实习材料。

(四)实践内容1.社会实践的内容应结合本专业的学科特点,使学生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向社会各界学习。

通过深入接触社会和生产第一线,在与社会的接触中,锻炼学生的吃苦精神;2.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和群众服务。

在社会实践中,要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文化知识为社会和广大群众服务,并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劳动观念。

(五)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1.社会实践考核成绩采用考查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游戏》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学时(第二学年,秋季)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儿童游戏是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它的主要内容为幼儿游戏概论,以及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教学游戏等幼儿游戏的实践与指导。

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1.使学生了解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学说,在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幼儿游戏的特点,认识游戏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树立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念。

2.使学生理解游戏的教育作用,掌握各类游戏的特点,能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指导幼儿游戏,能较好地运用游戏形式组织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

3.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表演、构造等基本游戏技能,掌握设计与创编游戏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创编各类教学游戏的能力。

4.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培养与提高学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游戏导论(6课时)
1.游戏的本质
2.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
3.学前游戏教育
要求:了解游戏的一般概念,了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游戏学说,理解游戏的本质特征,认清游戏乐趣的自足机制,明辨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的区别,深刻理解幼儿游戏的本质特征。

熟悉幼儿游戏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领会游戏教育的科学涵义。

了解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的地位,理解游戏是幼儿生理发展、认知发展以及社会性发展的根本需要,理解游戏在幼儿身体发展、智力和语言的发展、意志品质和个性的发展以及情感的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第二单元角色游戏(6课时)
1.角色游戏的特点
2.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3.角色游戏的指导
4.角色游戏指导与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基本概念,基本掌握幼儿角色游戏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主题、情节、规则以及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和组织能力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

了解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掌握
各年龄段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掌握组织与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方法、要点,能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评价。

第三单元表演游戏(8课时)
1.表演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表演游戏的指导
3.表演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表演游戏基本概念,了解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了解幼儿表演游戏的种类,掌握指导幼儿开展表演游戏的方法。

通过分组童话剧表演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

第四单元结构游戏(8课时)
1.结构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结构游戏的指导
3.构造技能实训
要求:掌握结构游戏基本概念,了解结构游戏的特点及其教育作用。

了解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任务,掌握各年龄段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及指导方法。

了解结构游戏的分类,掌握积木建筑游戏、积塑构造游戏、拼图游戏的基本结构技能及指导。

第五单元体育游戏(10课时)
1.体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2.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
3.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
4.体育游戏的创编
5.体育游戏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理解体育游戏的定义、特点和教育作用,了解体育游戏的结构和分类方法,掌握体育游戏的组织和指导要点,掌握创编体育游戏的步骤、方法和要点,掌握构思体育游戏情节、设计竞赛活动的方法,能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动作的要求创编体育游戏,能针对幼儿和体育游戏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会按一定格式编写体育游戏教案。

第六单元智力游戏(10课时)
1.智力游戏的特点和指导
2.发展观察力的智力游戏
3.发展注意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
4.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智力游戏
5.发展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智力游戏
6.智力游戏教学技能实训
要求:理解智力的相关理论,了解幼儿智力游戏的特点,理解幼儿智力游戏指导的基本任务,掌握各类智力游戏的主要教育内容,掌握各类智力游戏设计的主要设计思路,能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发展观察力和记忆力的智力游戏,能根据幼儿特点和教育内容设计制作游戏棋,会设计简单的迷宫游戏。

第七单元其他游戏(6课时)
1.语言游戏
2.数学游戏
3.音乐游戏
4.美术游戏
5.集体娱乐游戏
6.婴幼儿游戏
要求:了解幼儿语言发展阶段,掌握语言游戏的基本类型,了解幼儿数概念的发展阶段,掌握数学游戏的主要内容,掌握幼儿音乐游戏的类型和音乐游戏的设计方法,了解幼儿绘画游戏的发展阶段,掌握指导幼儿美术游戏的方法,初步掌握集体娱乐游戏的组织方法与主持技巧,了解0~2岁婴幼儿游戏的发展和主要游戏类型,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运用游戏开展语言、数学教育活动,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运用游戏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能根据幼儿的特点指导幼儿的造型艺术活动,能组织和主持一定规模的集体娱乐游戏活动。

三、教学方法
理论部分教学以讲授为主,配以适量作业;游戏部分以讲授、观摩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本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教学强调对学生基本技能以及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以各类游戏的设计与指导为重点,在讲清各类游戏特点以及游戏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尽量联系实际多讲一些案例。

充分运用各种媒体拓展学生对幼儿游戏的认知水平,重视实践环节,突出能力训练。

在教学模式上应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加强互动,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同时注意教学目标中知识、技能、态度的三位一体。

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应用讲授法、观摩法、练习法、操作法、总结归纳法等。

四、成绩考核方法
考核评价包括考试、技能展示、方案设计、作业、提问和态度等方面,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平时作业成绩10分,技能考核成绩30分,期末考试成绩60分,总计100分,具体标准如下:
考核项目一:综合表演技能(类型:小组作业,形式:汇报演出)分数:10% ;
考核项目二:体育游戏创编与教学方案设计(类型:个人作业,形式:提交教案)分数:10%;
考核项目三:游戏棋设计(类型:小组作业,形式:作品展示与小组演讲)分数:10% ;
考核项目四:综合知识考核(类型:期末考试,形式:闭卷)分数:60%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
杨枫主编:《学前儿童游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
杨枫百花编著:《现代儿童游戏教育》,明天出版社,1998年版。

杨枫编著:《让宝宝聪明的100个游戏》(3-4岁)、(4-6岁),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本大纲自2010年9月启用)
执笔人:杨枫
审订人:田寅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