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盐的概念;•能够简述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掌握盐的制备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和种类;•盐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盐的反应特点;•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盐的概念2.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3.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4.盐的化学性质3.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盐的概念、种类、用途以及制备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法: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盐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讨论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盐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盐制作一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的材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2 讲解盐的概念1.通过现象引出问题:这里的材料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被制成小玩具或者工艺品?2.通过讲解盐的概念,让学生对它们做出解释。

4.3 分类与举例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对常见的盐进行分类,举例并让学生了解盐的具体种类和用途。

4.4 盐的制备方法与反应特点4.4.1 盐的制备方法1.按部就班讲解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盐的制备方法和特点。

4.4.2 盐的反应特点1.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盐的反应特点。

4.5 盐的化学性质1.教学如何检验盐的化学性质。

4.6 典型实验1.分组进行盐的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7 课堂讨论1.整个课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束,让学生彼此分享所学知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种类、用途、制备方法以及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碳酸根离子检验的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归纳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引出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盐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物质。

比如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食盐,还有用于制作面食的小苏打,建筑中常用的大理石等等。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新课讲授1、常见的盐(1)氯化钠(NaCl)介绍氯化钠的化学式、俗名、在生活中的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等)(2)碳酸钠(Na₂CO₃)讲解碳酸钠的化学式、俗名(纯碱、苏打)、在工业上的用途(如制造玻璃、纺织、造纸等)(3)碳酸氢钠(NaHCO₃)说明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俗名(小苏打)、在生活和医疗中的用途(如烘焙糕点、治疗胃酸过多等)(4)碳酸钙(CaCO₃)阐述碳酸钙的化学式、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等)2、盐的化学性质(1)与酸反应实验演示碳酸钠与稀盐酸的反应,观察产生气泡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Na₂CO₃+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引导学生思考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NaHCO₃+ HCl = NaCl + H₂O + CO₂↑(2)与碱反应介绍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实验演示,观察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Na₂CO₃+ Ca(OH)₂= CaCO₃↓ + 2NaOH (3)与盐反应举例说明碳酸钠与氯化钙的反应,观察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Na₂CO₃+ CaCl₂= CaCO₃↓ + 2NaCl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讲解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演示检验碳酸钠中碳酸根离子的过程4、复分解反应(1)概念通过分析前面学习的化学方程式,总结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2)表达式AB + CD = AD + CB(3)发生条件讲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三)课堂练习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判断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等(四)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常见盐的性质和用途、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发生条件(五)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如完成课本上的习题、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盐的知识等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 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1) 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2)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粗盐提纯的方案设计及误差分析实验准备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坩埚钳、石棉网。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思考1 】说说你所了解的食盐?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食盐——氯化钠(NaCl)1.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熔点、沸点分别是801 C、1413 C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有:Na+ :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

Cl-: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协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2.氯化钠的用途医疗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工业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农业氯化钠能够用来选种;生活调味品、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交通公路上的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

猜测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你猜测是什么原因吗?师补充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不但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九年级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第一章:盐的定义与分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盐的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对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盐的定义: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2. 盐的分类:根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不同,盐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

3. 常见盐的例子:氯化钠(食盐)、硫酸铜、碳酸钙等。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盐的定义和分类。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点。

2. 讲解盐的定义:解释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3. 讲解盐的分类:介绍无机盐和有机盐的概念,举例说明。

4. 课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盐,并判断它们属于哪一类盐。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盐的定义和分类,写在日记本上。

2.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厨房中使用的盐,了解其化学成分。

第二章:生活中常见的盐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2. 使学生掌握这些盐的化学性质。

3.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化学知识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食盐(氯化钠):调味品,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2. 白糖(蔗糖):甜味剂,提供能量。

3. 纯碱(碳酸钠):面食加工,去污剂。

4. 醋酸钠(醋酸盐):食品添加剂,防腐剂。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盐的用途。

2. 讲解食盐(氯化钠):解释其在烹饪中的作用,维持人体电解质平衡。

3. 讲解白糖(蔗糖):介绍其作为甜味剂和能量来源的用途。

4. 讲解纯碱(碳酸钠):阐述其在面食加工和去污剂中的应用。

5. 讲解醋酸钠(醋酸盐):介绍其在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中的作用。

五、课后作业1. 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其用途,写在日记本上。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1.2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2 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3.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4.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氯化钠。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业效果。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7.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盐的性质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学生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小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0.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11.1生活中常见的盐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观察。例如,小组合作进行盐的溶解实验,观察不同温度下盐的溶解情况,并共同分析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在小组合作结束后,让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贡献和表现,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例如,在课堂结束后,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和达成情况,并记录在反思日记中。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讲解盐的概念,介绍盐的分类方法,如根据来源分为天然盐和合成盐,根据化学成分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盐等。讲解盐的性质,如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2.教师通过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用途,如食盐用于调味,白糖用于甜味,味精用于增鲜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如食盐的溶解实验,白糖的燃烧实验等,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总结盐的性质和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生活中常见的盐有哪些?它们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知识和见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总结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特点和用途。
(五)作业小结
1.学生展示作业成果,分享自己的调查和了解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学习和作业完成中的收获和不足。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盐作为切入点,通过展示各种盐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盐的知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所学习的内容涉及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内容是从生活中的食盐拓展到化学意义上的盐类化合物,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

授课时间:2课时二、教学分析:食盐是生活中最常见、人们最熟悉的盐,也是学生最早认识的盐。

把盐等同于食盐是较常见的误解。

本课题一开始就在上一单元所学盐的概念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注意这二者的区别,既有警示作用,说明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性,也可加深学生对盐类概念的理解。

教材接着指出即使在生活中,人们常见的盐也不止食盐一种,进一步印证上述盐类的概念,同时引出本课题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本课题主要介绍了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四种盐。

分为两部分:一是氯化钠,简介氯化钠的用途、在自然界的存在及晒制,并由此引出粗盐提纯的活动与探究──学习蒸发操作,进一步训练溶解、过滤等操作技能。

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在简要介绍了这三种盐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之后,通过前面已学的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及含碳酸钙的建材被盐酸腐蚀的照片,自然地引出碳酸钠、碳酸氢钢相关性质的探讨实验,意在让学生认识到含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的盐具有与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的共性。

至此,在酸、碱、盐的反应中,从生成物情况来说,学生已接触过生成水的反应(中和)和生成气体的反应,尚缺生成沉淀的反应,因此教材列举了碳酸钠与氢氧化钙生成沉淀的反应,并由此概括出复分解反应的概念,进而由讨论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课题未给出了两个资料,一个结合纯碱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另一个结合碳酸钙的性质简介石笋和钟乳石景观的形成,是联系实际和地理知识的好例子,具有展现化学扭力、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2.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

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课题设计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掌握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第二课时介绍粗盐的提纯以及复分解反应。

本课时介绍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以及碳酸根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

本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视频资料介绍学生熟悉的物质──氯化钠的制取过程,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采用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到的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一些性质和用途。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都能具备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须的化学知识、技能,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联,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通过学生探究实验,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使学生切实感受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参与意识,体现合作性学习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最后让学生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上网查询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将化学知识的学习和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

五、教学资源仪器、药品试管、单孔塞、导气管、石灰石、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碳酸钾溶液、碳酸镁溶液、盐酸溶液、澄清石灰水。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上收集的资料六、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七、教学过程:八、教学反思:氯化钠在生活中的用途很多,教材中只列举了一些最常见的例子。

教学中可以发动学生结合课后习题多列举一些,如盐水漱口防治口腔炎症、预防感冒等,以开阔学生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实验部分的一些操作在上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但由于练习不多,相隔时间又较长,应要求学生作好预习,提醒学生复习称量、过滤等操作,使学生实验时心中有数,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避免盲目地“照方抓药”。

对实验中出现的新仪器和操作技能,教师要加以指导。

在生活中利用碳酸钠较多的是它的碱性──去油污;在生活中利用碳酸氢钠较多的是也是它的碱性──用作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教材中有意回避了这一点。

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涉及水解问题。

在教学中很可能遇到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可以简单告诉他们这两种盐溶于水呈碱性,不宜过多、过早讲述盐水解的知识。

在这里留下一点悬念,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附录一:诗歌——盐白皙。

晶莹。

光洁。

长风。

海水、阳光……多么优秀的生灵,来自广袤宽阔的海域。

一粒粒。

一片片。

一堆堆。

在苍劲的歌谣与叮当响的汗滴里缓缓结晶。

在民间。

盐深谙民以食为天的道理。

站在生命的源头,盐,提着一粒粒雪籽般圣洁的光,穿越幽暗的陶瓿与梦境,紧挨着百姓平凡朴质的日子里,一日三餐,着露化雨,不分贵贱,在不断的溶化是得到了一种升华。

时光坚硬的风穿过陶碗的豁口,历史留下一个个沧桑荒蛮的记忆。

宿沙氏始煮海为盐。

春秋管仲开创官营,青史垂名盐铁之议……一粒盐,托起历史漫漫的风雨尘埃,沾满咸味的史页上,盐裹侠着电闪雷鸣,演绎多少朝代的兴衰成败;古道中,盐水渍咸了马背上一个个千古的传奇……国需家用。

小小的盐粒,紧系着人类的欢乐与悲哀,承载着多少帝王的怅然与百姓的祈愿。

盐丰富的营养元素,强健着我们的体魄和精神。

既是在生活困顿艰辛的日子里,只有盐与我们的父老乡亲相依为命,茅屋下坚守着碗里白花花的清贫……生活幽深的巷子啊,车水马龙,我听见了细微的盐粒聚汇出来雄浑有力的声响;盐深情地烁亮在我们的身旁。

盐的足音响彻我们的苦难与幸福。

拒绝平淡。

盐衔着汗水与我们早出晚归,在粗犷雄厚的劳动号子里劲舞裸奔。

一粒粒智慧携领着我们跃过内心所有的关山,照耀着我们美好的前程。

盐以咸咸的语言渗透于我们的体内与日子,我们的生活因此而多汁多味。

盐从我们皮肤里渗出来的是汗。

盐从我们眼角里溢出来的是泪;盐从我们脉管里流出来的是血。

盐从我们心灵里淌出来的是歌……我们与盐溶为一体。

盐与我们的泪滴、汗珠、血液,理想秉承着同一种滋味,成为我们肉体与灵魂的一部份。

盐的光泽涂抹着我们的歌谣与未来,芬芳着我们的生命与憧憬。

盐以它晶莹的白纯洁着我们的灵魂和精神。

在深夜里静思,我惊奇地发现;玉屑一般的盐,坚守着一种贞洁,与尘世间所有的黑,保持着世袭的一种警觉。

我不断仰望着矗立在内心的盐粒,那雪山一样圣洁的高度,它耀眼的白与日月同辉。

盐让我们领悟出,尘世间什么是自信什么是力量什么是奉献。

长河落日。

莽莽岁月。

我们在洪荒的传说中追寻;我们在人类的历史里叩问?——没有盐是否意味着生命走向死亡与沉寂;拥有盐就拥有了光明和新生?!走进一粒盐的内部,我领略到了大海的力量与神奇……苏氏三姐妹三姐妹:我们住在奇妙的化学王国里,我们是小有名气的“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和大苏打。

别看我们的名字这样相似,可脾气(性质)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用途)也各不相同。

妹妹:我是苏打,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

我的名字颇多,学名就是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或者苏打粉。

在三姐妹中,我的用途最广。

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玻璃、肥皂、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

在冶金工业以及净水中也都用到我。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入一些我,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同时让你吃到的馒头柔软疏松。

二姐:我是二姐小苏打,我的化学式是NaHCO3 ,我的名字也颇多,学名碳酸氢钠,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酸钠。

俗名除小苏打外,还有发酵苏打和重碱等。

我的用途也很多,在灭火器中,我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发酵粉里的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我;在制造清凉饮料时,我也是常用的一种原料;在医疗上,我更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侯德榜先生的事迹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附录二:11-1课前检测:1、指出下列物质中那些是氧化物?哪些是酸?那些是碱?那些是盐?(将化学式写在相应的横线上)H2O CaCO3 HCl H2O2 Na2CO3 Ca(OH)2 MnO2 H2SO4 NaOH NaHCO3 KOH HNO3 K2CO3 NaNO3 H2CO3 Mg(OH)2氧化物:酸:碱:盐:附录二:课前预案11-1生活中常见的盐学案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盐”通常指,化学中的“盐”是指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阅读教材完成下表:活动探究:粗盐的提纯过程(1)预习教材,填表(2)回顾,回答在过滤得操作中,我们常说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分别是指什么。

一贴二低三靠(3)粗盐提纯的实验中需要哪些仪器?2、请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湿法冶金(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2)铜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3将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1)氯化钠(2)高锰酸钾(3)碳酸钙(4)碳酸氢钠(5)亚硝酸钠(6)碳酸钠可用来配置生理盐水的是可用来做补钙剂物质的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中的主要成分是用于造纸和制洗涤剂的物质是有毒的盐是溶液呈紫色,常用于配置消毒液的物质是附录三:基础检测1、在蔬菜生长过程中,常喷洒农药防治病虫害,据有关专家介绍,用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的毒性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