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计算
(完整版)30米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计算书(H=2m)last

目录1 计算依据与基础资料 (1)1.1 标准及规范 (1)1.1。
1 标准 (1)1。
1.2 规范 (1)1.1.3 参考资料 (1)1。
2 主要材料 (1)1.3 设计要点 (1)2 横断面布置 (2)2.1 横断面布置图 (2)2。
2 预制T梁截面尺寸 (2)2。
3 T梁翼缘有效宽度计算 (3)3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冲击系数的计算 (4)3.1 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4)3。
1.1 车道折减系数 (4)3.1。
2 跨中横向分布系数 (4)3。
2 汽车荷载冲击系数 值计算 (6)3。
2。
1汽车荷载纵向整体冲击系数 (6)3。
2.2 汽车荷载的局部加载的冲击系数 (6)4 作用效应组合 (6)4.1 作用的标准值 (7)4。
1.1 永久作用标准值 (7)4。
1.2 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 (8)4.2 作用效应组合 (10)4。
2。
1 基本组合(用于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 (10)4.2.2 作用短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2)4.2.3 作用长期效应组合(用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 (13)4.3 截面预应力钢束估算及几何特性计算 (15)4.3。
1 全预应力混凝土受弯构件受拉区钢筋面积估算 (15)4.3。
2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20)5 持久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 (21)5.1 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 (22)5。
2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2)5。
2。
1 验算受弯构件抗剪截面尺寸是否需进行抗剪强度计算 (22)5。
2。
2 箍筋设置 (25)5。
2。
3 斜截面抗剪承载力验算 (27)6 持久状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 (27)6。
1 预应力钢束应力损失计算 (28)6。
1.1 张拉控制应力 (28)6。
1。
2 各项预应力损失 (28)6。
2 温度梯度截面上的应力计算 (33)6.3 抗裂验算 (35)6.3.1 正截面抗裂验算 (35)6。
3.2 斜截面抗裂验算 (37)6。
铁路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结构检算(容许应力法)

铁路全预应⼒混凝⼟简⽀梁结构检算(容许应⼒法)铁路全预应⼒混凝⼟简⽀梁结构检算依据《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和预应⼒混凝⼟结构设计规范》(TB10002.3-2005/J462-2005)⽬录预应⼒度 .............................................................................................................................................. 1 1、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弯强度 .................................................................................................... 1 2、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剪强度.................................................................................................... 2 3、预应⼒钢筋预应⼒损失计算根据规范6.3.4 ............................................................................. 2 4、按弹性阶段计算截⾯应⼒............................................................................................................ 3 5、按弹性阶段检算运营等阶段构件内的应⼒................................................................................ 3 6、按弹性阶段检算预加应⼒、运送、安装阶段构件内的应⼒.................................................... 4 7、按弹性阶段计算梁的变形(挠度和转⾓) .. (4)预应⼒度0.7cσλσ=≥ 根据规范6.1.3 1、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弯强度(1)对于矩形截⾯或翼缘位于受拉边的T 形截⾯受弯构件,根据规范6.2.2()()0002c pa p p s s s x KM f bx h A h a f A h a σ??''''''≤-+-+-()20.4p a x h '≤≤ 对于单筋截⾯梁,0.4p x h ≤即保证构件的破坏类型为塑性破坏;对于双筋截⾯梁,2x a '<时上述公式的计算假设条件已经变化,故公式不适⽤,因此采⽤新公式计算:()()0p p s s KM f A f A h a '≤+-(2)对于翼缘位于受压区的T 形截⾯受弯构件,根据规范6.2.3○1 当p p s s pa p s s c f f f A f A A f A f b h σ''''''+--≤时,应按宽度为f b '的矩形截⾯计算,fb '按本规范4.3.2计算;○2 当○1的条件不满⾜时,应按下式计算:()()()000022f c f fpa p p s s s h x KM f bx h b b h h A h a f A h a σ'??''''''''≤-+--+-+-?? ? ???????2、按破坏阶段检算截⾯抗剪强度(1)受弯构件斜截⾯的抗弯强度根据规范附录C 之C.0.1()()p p p pb pb s s s v v KM f A Z A Z f A Z A Z ≤∑+∑+∑+∑(2)受弯构件斜截⾯的抗剪强度根据规范附录C 之C.0.2cv b KV VV ≤+cv V bh =0100100 3.5p pb sA A A p bh µ++==?≤ vv v A s bµ=) 0.9sin b p pb V f A α=∑3、预应⼒钢筋预应⼒损失计算根据规范6.3.4(1)钢筋与管道之间的摩阻1L σ()11kx L con e µθσσ-+??=-??(2)锚头变形、钢筋回缩和分块拼装构件的接缝压缩2L σ2L p L E Lσ?=(3)台座与钢筋之间的温度差3L σ(仅先张法考虑)()3212L t t σ=-(4)混凝⼟的弹性压缩4L σ4L p c n Z σσ=(可按最⼤损失计算,即计算最先张拉的预应⼒钢筋的损失)(5)钢筋的应⼒松驰5L σ5L con σξσ=?(6)混凝⼟的收缩和徐变6L σ60.8112p co p L n An E σ?εσ?µρ∞∞∞+=++ ??p p s s n n A n A A µ+= 221AA e iρ=+(7)预应⼒钢筋与锚圈⼝的摩擦及喇叭⼝摩擦7L σ(试验测定)4、按弹性阶段计算截⾯应⼒(1)由预加应⼒产⽣的混凝⼟正应⼒计算(根据规范6.3.5)○1 未扣除混凝⼟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时 0p p cN N e y Aσ=±○2 扣除除混凝⼟收缩、徐变引起的损失后 16c ci cL σσσ=-(2)由计算荷载在混凝⼟、预应⼒钢筋及⾮预应⼒钢筋中产⽣的应⼒(根据规范6.3.6)c N My A Iσ=± p p c o n σσ= s s c sn σσ= (3)梁斜截⾯的混凝⼟主拉应⼒和主压应⼒计算(根据规范6.3.7)2tp cx cy cp σσσσ+-=+ 1010f cx c K My I σσ=±pv pv pvcy pvn a bs σσ=1pb c f V s K bIττ?=-5、按弹性阶段检算运营阶段构件内的应⼒(1)对不允许出现拉应⼒的构件,其抗裂计算(根据规范6.3.9)○1 受弯构件正截⾯抗裂 f c c tK f σσγ≤+ 02S W γ= ○2 斜截⾯抗裂0.6tp ct cp c f f σσ≤≤ (2)运营荷载作⽤下正截⾯混凝⼟压应⼒(根据规范6.3.10)○1 主⼒组合时 0.5c cf σ≤ ○2 主⼒加附加⼒组合时 0.55c cf σ≤ (3)运营荷载作⽤下,正截⾯混凝⼟受拉区应⼒(根据规范6.3.11)0ct σ≤(4)运营荷载作⽤下预应⼒钢筋最⼤应⼒(根据规范6.3.13)0.6p pk f σ≤(5)承受疲劳荷载作⽤的构件应检算钢筋应⼒幅(根据规范6.3.14)11p pq s sq σασσασ?=?=(6)运营荷载作⽤下混凝⼟的最⼤剪应⼒(根据规范6.3.15)0.17c p c f τττ=-≤(7)箍筋设计与计算(根据规范6.3.16~17)2tp f K σ≤时仅构造配筋,否则箍筋数量按承受主拉应⼒的60%计算,箍筋间距计算确定:1 0.6s vv tp f A s bK σ=6、按弹性阶段检算预加应⼒、运送、安装阶段构件内的应⼒(1)预应⼒钢筋的锚下控制应⼒(根据规范6.4.1)10.75con p L pk f σσσ=+≤(2)传⼒锚固时预应⼒钢筋的应⼒(根据规范6.4.3)()1240.65p con L L L pk f σσσσσ=-++≤(3)传⼒锚固或存梁阶段计⼊构件⾃重作⽤后(根据规范6.4.4)○1 混凝⼟压应⼒ c c f σα'≤ ○2 混凝⼟拉应⼒ 0.7ct ctf σ'≤ (4)由于临时超张拉在混凝⼟中产⽣的压应⼒(根据规范6.4.5)0.8c c f σ'≤(5)锚下混凝⼟抗裂计算(根据规范6.2.8)cf c c c K N f A β≤……(余略去,见规范条款)7、按弹性阶段计算梁的变形(挠度和转⾓)计算预应⼒混凝⼟结构的变形时截⾯抗弯刚度B 的计算(根据规范6.3.19)10p c B E I ββ= 110.520.950.45p λλββλ+-==- λ-预应⼒度简⽀梁的相关挠度和转⾓由材料⼒学公式计算。
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

.桥梁工程课程设计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学院(系):建设工程学部专业:土木工程(英语强化)学生姓名:兴宇学号:*********完成日期:2014年3月3日理工大学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课程设计.第一章设计依据 (3)1.基本参数 (3)2.方案简介及上部结构主要尺寸 (3)3.设计规 (4)第二章桥梁尺寸拟定 (4)第三章截面特性计算 (5)第四章主梁恒载力计算 (7)1.永久集度 (7)2.永久作用效应 (8)第五章桥面板力计算 (8)1.悬臂板荷载效应计算 (8)2.连续板荷载效应计算 (9)第六章主梁横向分布系数 (11)第七章主梁活载力计算 (15)1.冲击系数 (15)2.车道荷载取值 (15)3.活载作用计算 (15)第八章荷载力组合 (19)第九章配置主梁预应力筋 (19)(一)预应力筋配置 (20)1.预应力筋估算 (20)2.预应力筋布置 (21)3.预应力钢筋半跨布置 (21)(二)计算主梁截面几何特性 (23)1.截面面积及惯性矩计算 (23)2.截面几何特性汇总 (24)第十章主梁挠度及预拱度计算 (25)1.汽车和在引起的跨中挠度 (25)2.恒载引起的跨中挠度 (25)第十一章支座设计 (26)1.选定支座的平面尺寸 (27)2.确定支座的厚度 (27)3.验算制作的偏转 (28)4.验算支座的抗滑性 (28)参考文献 (29)25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设计一、设计资料1.桥面宽度总宽12m,其中车行道宽度9.0,两侧人行道宽度各1.5m2.荷载汽车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5kN/m2人行道荷载:每侧重4.1kN/m3.跨径及梁长标准跨径L b=25m计算跨径L =24.5m主梁全长L’=24.96m4.材料(1)钢筋与钢材预应力筋:采用φj15.24mm钢绞线标准强度R y b=1860MPa设计强度R y =1480MPa普通钢筋:HPB335级和HRB400钢筋钢板:Q345或Q235钢锚具:锚具为夹片群锚(2)混凝土主梁:C50人行道及栏杆:C30桥面铺装:总厚度18cm,其中下层10cm为C40,上层为8cm沥青混凝土5.施工工艺主梁采用预制安装施工,预应力筋采用后法施工6.设计规《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二、桥梁尺寸拟定1.主梁高度:h=1.75m2.梁间距:采用5片主梁,间距2.4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29.5m)课程设计

目录桥梁工程Ⅰ课程设计任务书 ....................................................................................................................... - 2 -一、桥面板的弯矩计算 ............................................................................................................................... - 3 -1、桥面板恒载内力计算 ......................................................................................................................... - 3 -2、桥面板活载内力 ................................................................................................................................. - 3 -3、内力组合 ............................................................................................................................................. - 4 -二、1#梁恒载内力(弯矩和剪力)计算 ................................................................................................... - 5 -1、恒载集度 ............................................................................................................................................. - 5 -2、恒载内力 ............................................................................................................................................. - 5 -三、1#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按刚性横梁法计算) ........................................................................... - 6 -1、求1#梁横向分布影响线 .................................................................................................................... - 6 -2、车载布置 ............................................................................................................................................. - 7 -3、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 - 8 -5 ........................................................................................................... - 8 -4、求人群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四、1#梁活载内力(弯矩和剪力)计算 ................................................................................................... - 8 -1、求汽车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布图 ............................................................................. - 8 -2、求人群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分布图 ............................................................................. - 9 -3、荷载组合 ........................................................................................................................................... - 14 -(1)、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进行组合 ........................................................................................... - 14 -(2)、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进行组合 ........................................................................................... - 15 -桥梁工程Ⅰ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计算跨径L=29.5m,桥面净宽:净7+2×1.0m人行道,全宽9.6m;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型梁桥设计

30m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型梁桥设计1.1上部结构计算设计资料及构造布置1.1.1 设计资料1.桥梁跨径及桥宽标准跨径:30m;主梁全长:29.96m;计算跨径:28.66m;桥面净宽:净—9+2×1.5m。
2.设计荷载车道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kN/㎡;每侧人行道栏杆的作用力:1.52kN/㎡;每侧人行道重:3.75kN/㎡。
3.桥梁处河道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桥下通过流量1000/s时,落差不超过0.1m。
4.桥下净空取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0.3m。
5.材料及工艺混凝土:主梁采用C50混凝土;钢绞线:预应力钢束采用Φ15.2钢绞线,每束6根,全梁配5束;钢筋:直径大于等于12mm的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小于12mm的采用R235钢筋。
采用后张法施工工艺制作主梁。
预制时,预留孔道采用内径70mm、外径77mm的预埋金属波纹管成型,钢绞线采用T双作用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锚具采用夹片式群锚。
主梁安装就位后现浇600mm宽的湿接缝,最后施工混凝土桥面铺装层。
6.基本计算数据基本计算数据见表5-1〖注〗本例考虑混凝土强度达到C45时开始张拉预应力钢束。
f'ck和f'tk分别表示钢束张拉时混凝土的抗压、抗拉标准强度,则:f'ck = 29.6MPa,f'tk = 2.51MPa。
1.1.2 方案拟定及桥型选择1.桥型选取的基本原则(1) 在符合线路基本走向的同时,力求接线顺畅、路线短捷、桥梁较短、尽量降低工程造价(2)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桥型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同时要根据桥位区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条件,结合当地施工条件,选用技术先进可靠、施工工艺成熟、便于后期养护的桥型方案。
(3)尽量降低主桥梁体高度,缩短桥长。
2.桥型方案比选根据桥位的通航要求,结合桥位处的地形地貌、地质等条件,我们对简支梁桥、悬臂梁桥、T型刚构桥三种方案进行比选(1)简支梁桥方案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箱形截面形式,此结构为静定结构,结构内力不受地基变形及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因此对基础的适应性好。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反拱计算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反拱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反拱计算2011年04月06日近年来,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在桥梁建设中,特别是一些高等级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已开通的亍连一级公路淮阴段二期工程中,有80%以上单跨大于16m跨径的中小桥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
这种梁的主要优点是跨越能力较大,施工方便,可大批量工厂化集中预制,因此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但是,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在预应力筋及混凝土收缩徐变等因素的影响下,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向上的挠度即反拱。
由于釆用先张法的施工工艺,这种反拱很难采用预设反向挠度的方法加以解决。
过大的反拱值将影响梁的使用刚度,导致调整行车困难,加大车辆的冲击作用,引起桥梁的剧烈振动。
同时曲于反拱的存在,可能使桥面铺装层厚度不均,若设计时忽略反拱的因素,则可能导致桥面铺装层厚度不够。
因此,对反拱的计算就显得十分重要,用计算的反拱值来控制设计和施工显然具有很大的意义。
介绍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计算的文献已有,但是往往考虑的因素不够,所用计•算公式精度较差,其结果较难精确地反映实际情况。
本文对此作了较细致的讨论,推导了计算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反拱值的较精确的计算公式,同时为了方便实际工程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乂推导了具有一定精度的简化计算公式。
1计算内容本文针对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计算其反拱组成有:(1)结构恒载自重作用下的找度;(2)释放预应力筋时即梁在预应力筋初始张拉力作用下产生的短期挠度;(3)释放力筋至时刻t时山于力筋松驰、收缩和徐变等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所导致的挠度改变;(4)在持续预应力作用下山于混凝土徐变所产生的挠度改变。
2基本假定在挠度计算过程中,我们作了如下假定:(1)预应力看作是作用在梁上并随时间而变化的外荷载。
忽略梁内钢筋对混凝土梁材料的不均匀影响因素,将梁视为匀质材料构成:(2)梁从力筋放松到使用不开裂,计算梁抗弯刚度时,采用全洪面的换算惯性矩10:(3)混凝土弹模Eh是随着时间增加而变化(增加)的,因此,梁的抗弯刚度是不断变化的。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方法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方法在建筑工程领域,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准确计算预应力筋的用量对于保证梁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方法。
要理解预应力筋用量的计算,首先需要明确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工作原理。
简单来说,通过对混凝土梁预先施加一定的压力,使其在承受外部荷载时能够更好地发挥性能,减少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计算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预应力筋用量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基于荷载平衡法和基于使用性能法。
荷载平衡法的基本思路是通过预应力筋产生的等效荷载来平衡外荷载。
在计算时,需要先确定梁所承受的外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
然后,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计算出在预应力作用下梁内产生的等效荷载。
通过调整预应力筋的数量和布置,使得等效荷载与外荷载相互平衡。
例如,对于一个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预应力筋产生的向上等效均布荷载要能够抵消外荷载产生的向下弯矩。
具体计算时,需要考虑预应力筋的布置形式(直线型、曲线型等)以及预应力的施加方式(先张法、后张法)等因素。
使用性能法是根据梁在使用阶段的性能要求来确定预应力筋用量。
这主要考虑梁的裂缝控制和挠度限制。
裂缝控制方面,需要根据规范规定的裂缝宽度限值,结合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特性,计算出所需的预应力筋数量,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条件下梁不会出现过大的裂缝。
挠度限制则是要确保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计算梁的刚度和变形,来确定预应力筋的用量。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比如,预应力损失的影响。
预应力损失包括锚具变形损失、摩擦损失、混凝土的收缩徐变损失等。
在计算预应力筋用量时,要对这些损失进行估算,并在设计中予以考虑,以保证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足够的预应力。
此外,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也会对预应力筋用量产生影响。
不同的截面形状(如矩形、T 形、箱形等)具有不同的受力特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预应力盖梁计算

预应力盖梁计算在桥梁建设中,预应力盖梁是一种常见的结构形式,它具有高强度、高刚性和良好的耐久性。
预应力盖梁可以显著提高桥梁的性能,包括抵抗车辆载荷、温度变化和地震等。
为了确保预应力盖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进行准确的计算和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预应力盖梁的计算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首先需要确定预应力盖梁的设计参数,包括跨度、宽度、高度、材料类型、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和数量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结构的性能和成本。
2、建立数学模型根据盖梁的结构特点,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
常用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如ANSYS、ABAQUS等可以用于模拟盖梁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
3、施加荷载和边界条件根据桥梁的使用要求和实际工况,施加相应的荷载和边界条件。
例如,车辆载荷、风载荷、温度变化等都需要考虑。
4、计算内力和变形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计算出盖梁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评估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5、调整设计根据计算结果,如果结构的强度或稳定性不足,需要对设计进行调整。
例如,改变材料的类型或规格、增加预应力钢绞线的数量等。
重复进行计算和调整,直到得到满意的结果。
6、施工监控在盖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关键部位进行监控,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监控内容包括变形、应力、温度等参数。
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结论预应力盖梁计算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准确的计算和合理的调整,可以确保预应力盖梁的结构安全和稳定。
施工监控也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桥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盖梁计算书6一、引言预应力盖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中的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耐久性强等特点。
本计算书旨在为预应力盖梁的设计提供计算依据和指导,以确保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计算书适用于一般桥梁工程中的预应力盖梁设计,不适用于特殊桥梁或特殊工况下的预应力盖梁设计。
二、计算目的本计算书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预应力盖梁在承受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和应力分布情况,以及评估其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 活荷载内力计算结果1.1设计资料(1)简支梁跨径:主梁标准跨径30m ,梁全长29.96m ,计算跨径29.16m 。
(2)基本构造:上翼缘板宽2.3m ,每一梁端处横隔板厚度30cm ,1/4跨和跨中位置处横隔板厚度为20cm ,二期恒载:6.0kN/m 。
(3)活荷载:公路—II 级汽车荷载,人群荷载按3.02kN /m 计算。
活载内力计算结果如下表。
(4)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1γ=。
(5)材料:①预应力钢筋:采用1×7s φ 15.24钢绞线,有效面积1402mm ,pkf =1860MPa,弹性模量51.9510p MPa E =⨯;②非预应力钢筋:纵向受力钢筋采用HRB335级,箍筋及构造钢筋采用HRB335,R235级;③混凝土:C50,43.4510c MPa E =⨯,抗压强度标准值32.4ck MPa f =,抗压强度设计值22.4cd MPa f =;抗拉强度标准值 2.65tk MPa f =,抗拉强度设计值1.83td MPa f =。
(6)施工方法:采用后张法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孔道采用塑料波纹管;(7)设计要求:按全预应力混凝土或部分预应力混凝土A 类构件设计。
1.2主梁尺寸主梁各部分尺寸如下图所示。
1.3主梁全截面几何特性1)主梁翼缘有效宽度'f b ,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1)简支梁计算跨径的l/3,即l/3=29160/3=9720mm ; (2)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对于中梁为2300mm ;(3)()'b 612b h f h ++,式中b 为梁腹板宽度,b h 为承托长度,这里b h =0,'h f 为受压区翼缘处板的厚度, 'h f 可取跨中截面议板厚度的平均值,即'h f ≈(1000×180+800×120/2)/1000=228mm 。
所以有()'b 612b h f h ++=200+6×0+12×228=2936mm 。
所以,受压翼缘的有效宽度取'f b =2300mm 。
2)全截面几何特征的计算 全截面面积: A=A i ∑ 全截面重心至梁顶的距离:y A Ai iu y ∑=式中 A i 为分块面积,y i 为分块面积的重心至梁顶边的距离。
主梁跨中(1——1)截面的全截面几何特征如表2所示。
根据图1可知变化点处的截面几何尺寸与跨中截面相同,故几何特征也相同,为A=∑A i =9000002mm ; ∑S i =A i ×y i =478920×3103mm ;/532u i y S A mm ==∑; 4305.620x i I I I mm =+=∑∑ 式中 I i —分块面积A i 对其自身重心轴的惯性矩; I x —A i 对x-x (重心)轴的惯性矩。
1.4主梁内力计算公路简支梁桥主梁的内力,由永久作用(如结构恒载、结构附加恒载等)可变作用(包括汽车荷载、人群荷载等)所产生。
主梁的最大内力,是考虑了车道荷载对计算主梁的最不利荷载位置,并通过各主梁间的内力横向分配而求得。
这里仅列出中梁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荷载分布图如下:1.5钢筋面积的估算及钢束布置1)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按构件正截面抗裂性要求估算预应力钢筋数量对于A 类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根据跨中截面抗裂要求,可得跨中截面所需的有效预应力为s tkpe p /0.71W f M A W N e -≥⎛⎫+ ⎪ ⎪⎝⎭式中的s M 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按作用短期效应组合计算的弯矩值,由表3有:s G1G2QS M M M M =++=2523.8+191.2+446.1+1294.4=4455.5kN m ⋅设预应力钢筋截面重心距截面下缘为p 100mm a =,则预应力钢筋的合力作用点至截面重心轴的距离为p p b 1168mm y e a ==-;钢筋估算时,截面性质近似取用全截面的性质来计算,由表2可得跨中截面全截面面积A =9000002mm ,全截面对抗裂验算边缘的弹性抵抗矩为963b /305.620/1268241.0251010mm W I y ==⨯=⨯s tk pe p /0.71W f M A W N e -≥=⎛⎫+ ⎪⎪⎝⎭66664455.5/241.0250.7 2.651010 2.791736N 1011168900000241.02510⨯⨯-⨯=⨯⎛⎫+ ⎪⨯⎝⎭ 预应力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为pk con 0.750.7517201290MPa f ==⨯=σ,预应力损失按张拉控制应力的20%估算,则可得需要预应力钢筋的面积为()6pe2p con2.791736102705mm 10.20.81290N A ⨯===-⨯σ 采用3束7sφ 15.24钢绞线,预应力钢筋的截面积为2p 371402940mm A =⨯⨯=。
采用后张法两端同时张拉,预应力孔道采用φ70塑料波纹管;2)预应力钢筋布置(1)跨中截面预应力钢筋的布置参考已有的设计图纸并按《公路桥规》中的构造要求,对跨中截面的预应力钢筋进行初步布置。
(2)锚固面钢束布置为使施工方便,全部3束预应力钢筋均锚于梁端(图3)。
这样布置符合均布分散的原则,不仅能满足张拉的要求,而且N1、N2在梁端均弯起较高,可以提供较大的预剪力。
图3:端部及跨中预应力钢筋布置图(尺寸单位:mm )(3)其他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 ①钢束弯起形状,弯起角及其弯曲半径采用直线段中接圆弧曲线段的方式弯曲;为使预应力钢筋的预加力垂直作用于锚垫板,N1、N2、N3弯起角均取0θ=08;各钢束的弯曲半径为: N145000mm R =,N230000mm R =, N315000mm R =。
②钢束各控制点位置的确定以3N 号钢束为例,其弯起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曲线预应力钢筋计算图(尺寸单位:mm )导线点距锚固点的水平距离d L =c ·cot 0θ=400·cot 08=2846mm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b2L =R ·0tan2θ=15000×tan4=1049mm弯起点至锚固点的水平距离w d b2284610493895mm L L L =+=+=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w k 29160/231214892389510997mm x L =+-=-=弯起点至导线点的水平距离b1L =b2L ·0cos θ=1049×cos 08=1039mm弯起点至跨中截面的水平距离b1b2k 109971039104913085mm x L L ++=++=同理可以计算N1、N2的控制点位置,将各钢束的控制参数汇总与表4。
8 ③各截面钢束位置及倾角计算计算时,首先应判断出i 点所在处的区段,然后计算i c 及i θ,即当()i k 0x x -≤时,i 点位于直线段还未弯起,i 0c =,故i 100a a ==;i 0θ= 当0()b1b2i k x x L L -≤+时,i 点位于圆弧弯起段,i c 及i θ按下式计算,即i R c =()1i i k sinx x Rθ--=当()i k x x ->b1b2L L +时,i 点位于靠近锚固端的直线段上,此时i 08θθ==,i c 按下式计算,即i c =()b2i k x x L --tan 0θ各截面钢束位置i a 及其倾角0θ计算值见下表。
表5 各截面钢束位置(i a )及倾角(i θ)计算表表 2 1-1截面全截面几何特征④钢束平弯段的位置及平弯角N1、N2、N3三束预应力钢绞线在跨中截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在锚固端三束钢绞线则都在肋板中心线上,为实现钢束的这种布筋方式,N2、N3在主梁肋板中必须从两侧平弯到肋板中心线上,为了便于施工中布置预应力管道,N2、N3在梁中的平弯采用相同的形式,其平弯位置如下图所示。
平弯段有两段曲线弧,每段曲线弧的弯曲角为6381804.5698000θπ=⨯=。
图5 钢束平弯示意图3)非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估算及布置按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要求估算费预应力钢筋数量:在确定预应力钢筋数量后,非预应力钢筋根据正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来确定。
设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点 到截面底边的距离为a=80mm ,则有01800801720mm h a h =-=-=先假定为第一类T 形截面,由公式()'d 00cd /2f x x f b h M γ≤-计算受压区高度x ,即1.0×6470.67×610=22.4×2300x (1720-x/2) 求得 x=74.6mm <'f h =228mm则根据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需要的非预应力钢筋截面积为 ()'s p cd pd sd /f f f f b A A =-=(22.4×2300×74.6-1170×2940)/330=1223.0mm 2 采用5根直径为18mm 的HRB335钢筋,提供的钢筋截面面积为2s 1272.5mm A =,在梁底布置成一排(图6),其间距为75mm ,钢筋重心到底边的距离为s a =45mm 。
1.6主梁截面几何特性计算后张拉法预应力混凝土梁主梁截面几何特性应根据不同的受力阶段分别计算。
本例中的T 型从施工到运营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1) 主梁预制并张拉预应力钢筋主梁混凝土大道设计强度的90%后,进行预应力的张拉,此时管道尚未压浆,所以其截面特性为计入非预应力钢筋影响(将非预应力钢筋换算为混凝土)的净截面,该截面的截面特性计算中影扣除预应力管道的影响,T 梁翼板宽度为1900mm 。
(2) 灌浆封锚,主梁吊装就位并现浇400mm 湿接缝预应力钢筋张拉完成并进行管道压浆、封锚后,预应力钢筋能够参与截面受力。
主梁吊装就位后现浇400湿接缝,但湿接缝还没有参与截面受力,所以此时的截面特性计算采用计入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影响的换算截面,T 梁翼板宽度仍为1900mm 。
(3) 桥面、栏杆及人行道施工和营运阶段桥面湿接缝结硬后,主梁即为全截面参与工作,此时截面特性计算采用计入非预应力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影响的换算截面,T 梁翼板有效宽度为2300mm 。
截面几何特性的计算可以列表进行,以第一阶段跨中截面为例列表于表6中。
同理可求得其他受力阶段控制截面几何特性如表7所示。
图61.7持久状况截面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般取弯矩最大的跨中截面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1)求受压区高度x先按第一类T 形截面梁,略去构造钢筋影响,由公式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x ,即()'p s pd sd cd /f x f f f b A A =-=(1170×2940+280×1272.5)/22.4×2300=75.6mm <'f b =180mm 受压区全部位于翼缘板内,说明确实是第一类T 形截面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