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女神倬伦,32招识人术看透人心_看透对方性格,读懂对方内心的8种方法思维导图
心理学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

心理学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1、边说边笑:这种人与你交谈时你会觉得非常轻松愉快。
他们大都性格开朗,对生活[要求从不苛刻,很注意“知足常乐”,富有人情味。
感情专一,对友情、亲情特别珍惜。
人缘较好,喜爱平静的生活。
2、掰手指节:这种人习惯于把自己的手指掰得咯嗒咯嗒地响。
他们通常精力旺盛,非常健谈,喜欢钻“牛角尖”。
对事业、工作环境比较挑剔,如果是他喜欢干的事,他会不计任何代价而踏实努力地去干。
3、腿脚抖动:这类人总是喜欢用脚或脚尖使整个腿部抖动;最明显的表现是自私,很少考虑别人,凡事从利己出发,对别人很吝啬,对自己却很知足。
但是很善于思考,能经常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4、拍打头部:这个动作是表示懊悔和自我谴责。
这种人对人苛刻,但对事业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
他们一般心直口快,为人真诚,富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但守不住秘密5、摆弄饰物:这种人多为女性,一般都比较内向,不轻易使感情外露。
她们的另一个特点是做事认真踏实,大凡有座谈会、晚会或舞会,人们都散了,但最后收拾打扫会场的总是她们。
6、耸肩摊手:这种动作是表示自己无所谓。
这类人大都为人热情,而且诚恳,富有想象力,会创造生活,也会享受生活,他们追求的最大幸福是生活在和睦、舒畅的环境中。
7、抹嘴捏鼻:习惯于抹嘴捏鼻的人,大都喜欢捉弄别人,却又不敢“敢做敢当”,爱好哗众取宠。
这种人最终是被人支配的人,别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可能做什么,购物时常拿不定主意。
8、常常低头:慎重派。
讨厌过分激烈、轻浮的事,孜孜勤劳,交朋友也很慎重。
9、托腮:服务精神旺盛,讨厌错误的事情,工作时对松懈型的.合作对象会很反感。
10、两手腕交叉:对事情保持着独特的看法,常给人冷漠的感觉,属于易吃亏型的人,稍微有些自我主义。
11、摸弄头发:这是一个情绪化的,常常感到郁闷焦躁的人物。
对流行很敏感,但忽冷忽热。
12 把手放在嘴上:属于敏感型,是秘密主义者,常常嘴上逞强,但内心却很温柔。
13、手握着手臂:保守派非理性的人,因为不太拒绝别人的要求,有遭致吃亏的可能。
心理学 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

心理学教你怎么去看懂人心心理学教你如何看懂人心人际关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相处,我们都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情感。
而要真正理解他人,就需要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带你探索心理学如何帮助你更好地看懂人心,从而建立更加和谐、有效的人际关系。
第一步: 观察和研究身体语言人的身体语言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达出人的内心感受和想法。
通过观察他人的身体语言,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例如,当一个人紧闭双唇、转身或者避开眼神时,这可能意味着他们不愿意继续进行对话或者与你保持距离。
相比之下,当一个人直视你的眼睛、微笑并保持身体朝向你时,这通常表示他们对你很感兴趣,愿意与你建立更亲近的关系。
第二步: 倾听和观察言语人的言语也是我们了解他们内心的重要依据。
倾听他人说话时,我们不仅要关注他们说什么,还要注意他们说话的方式和语调。
例如,当一个人声音低沉、语速较慢时,这可能表示他们正在经历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沮丧或痛苦。
相反,当一个人大声说话、语速较快时,这通常意味着他们情绪激动或者兴奋。
通过仔细观察和倾听他人的言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感状态。
第三步: 了解基本人格特征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特征,这些特征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格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的个性和行为模式。
根据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理论,人们可以被划分为不同的人格类型,如内向型和外向型。
内向型的人通常更加内省和独立,而外向型的人则更加善于社交和外向。
通过了解这些人格特征,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预测他人的行为和反应。
第四步: 学会借助情绪识别他人情绪是人们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它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有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
通过观察他人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和语调变化等等,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可能所处的情感状态,如快乐、愤怒、悲伤等等。
观人术——识人读心

观人术——识人读心
1、话少的人,往往是两个极端,要么真的简单,要么深不可测。
2、性格写在脸上的人,人品都不会太差,而能够控制情绪的都不是一般人。
3、不喜欢麻烦别人的人,通常也不喜欢被别人麻烦而一个不懂拒绝的人,也是个不懂应酬的人。
4、人前蹦得最厉害的人,往往没有什么真本事,人前废话不多、眼神犀利的人,往往是个狠角色。
5、当众夸赞你的人,不一定真的对你好,但是私下给你建议的人,往往最真诚。
6、一来就给你撂狠话的人,未必真狠。
表面上唯唯诺诺的人,心里都非常阴暗,狠起来那才是真狠。
7、城府越深,越是眼呆心狠。
8、秒回你信息的人,如果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在他心里比较重要。
9、如果有人让你不舒服了,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个人跟你不是一路人。
10、千万别追不爱发朋友圈的女生。
看透人心的118种技巧

看透人心的118种技巧1. 话多的人,往往心里没底气。
2. 喜欢欺软怕硬的人,心机深,面上软,背后狠。
3. 孤独的人,往往心智成熟,宁静致远。
4. 总是安静的,往往是内心坚强,能独立思考的人。
5. 表面和气的人,往往内心有自己的坚持。
6. 爱炫耀的人,通常没有自信,内心空虚。
7. 越是自傲的人,越容易暴露自己的无知。
8. 甜言蜜语的背后,常常藏着目的。
9. 过于听话的人,缺乏独立思考,容易被引导。
10. 低调谦和的人,往往心思细腻,处事通透。
11. 衣着得体的人,内心有自信,修养自然流露。
12. 常说狠话的人,往往是脆弱内心的表现。
13. 说话节奏稳重的人,多数是心思缜密,反应迅速的高手。
14. 眼神闪烁的人,往往藏着秘密,心思复杂。
15. 房间干净整洁的人,通常是内心强大,条理清晰的。
16. 先夸你的人,往往心里有算计。
17. 越沉默的人,内心越充实,思考更多。
18. 从不替领导敬酒的人,要么单纯,要么有自己的底线。
19. 爱抖腿的人,通常内心不安,缺乏自信。
20. 说话太快的人,往往冲动,缺乏深思熟虑。
21. 见面笑脸相迎的人,心思深,做事圆滑。
22. 帮你的人未必永远帮你,但你帮助过的人,一定记得你。
23. 那些迅速靠近你的人,也会在转眼间远离。
24. 早起的人,多有决心,做事果断。
25. 总让你等的人,最后很可能让你失望。
26. 借钱不还的人,不要再深交。
27. 爱计较的人,常常心胸狭窄。
28. 势利眼的人,一旦失去价值便翻脸无情。
29. 所谓“对事不对人”,其实在责怪你的人。
30. 低头走路的人,内心藏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31. 节俭的人,往往生活有压力,心思敏感。
32. 车内整洁的人,外表冷静,内心可能更冷漠。
33. 心软的多是无力者,缺乏应有的抗压能力。
34. 少言寡语的人,通常专业能力强,深藏不露。
35. 鞋子越漂亮的人,内心越孤独,性格往往较为封闭。
36. 背后说人坏话的人,心眼不小,狡猾多变。
九型人格心理学:认识自己,看清别人

读书笔记
这是《九型人格心理学:认识自己,看清别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九型人格心理学:认识自己,看清别人》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型人 脆弱并非 懦弱
第9型人 社交难免 冲突
第1型人 事情还能 做得更好
第2型人 你我的感 受,孰轻孰重
第3型人 活在别人 眼中
第4型人 欲拒还迎
第5型人 我竖起心 墙,却留了门
第6型人 怀疑一切 第7型人 万事大吉
写在最后 致谢
作者介绍
这是《九型人格心理学:认识自己,看清别人》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九型人格心理学:认识自己, 看清别人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处理
人际关系
生活
感受
人格
性格
关系
社交
心理学
心墙
事情
内容摘要
这是一本讲述如何了解你我,实现高质量相处的实操性手册。我们不一样。我们的性格不一样,理解和处理 生活的方式不一样。我们都一样。我们生来就要面对人际关系。我们的人际关系常常陷入困境。为什么对方不讲 道理?为什么我们熟不起来?为什么别人不相信我?为什么我们活得这么累?……如果不能更好地了解他人以及 彼此之间的关系,我们就不能了解“我是谁”。九型人格是一种古老而智慧的性格分类方法,是一盏观察人性和 人际关系的明灯。本书以专业、深刻而简单实用的内容为你的人际关系指明道路。它对于你及你爱的人来说,都 是一个很棒的礼物!
35招简单实用的识人术,让你看透一个人

35招简单实用的识人术,让你看透一个人不管在什么场合,你话刚落,就开始反驳你的人,大概率是对你有意见。
当你和一个人聊天都很愉快,说明对方情商高。
表面不动声色的人,不一定是真的有傲气,有可能是装出来的。
一个对谁都好的人,很难真正和他交心。
能把微不足道的权势、地位用得淋漓尽致的人,大部分都是德不配位的。
越是在你面前拍马屁的人,一旦有机会他稍微有点风头了,他会立刻跟你翻脸。
下次吧,再说吧,意思就是我拒绝你了。
欺软怕硬的人,往往都有虐待自己的倾向。
长得好看的女生,如果说自己丑,她不是谦虚,是希望你夸她好看。
从一个人喜欢的颜色,能基本判断出他的性格特征。
对感情非常敏感的人,可能经历过一些创伤。
不愿意麻烦别人,许多事情都是自己扛着的人,往往很容易崩溃。
朋友圈里喜欢晒自己照片的人,通常对自己的外表很自信。
一个安静从容的人,要么是极具实力,要么是生在富贵家庭教养高。
在你眼中过于完美的人,往往并没把你当自己人。
追求文艺向产物的人不一定是真文艺。
当众表扬你的人不一定是友好的,有可能只是想体现下自己很厉害。
他说“这事和钱无关”,其实就是钱的事,实际上对钱的渴望比谁都大。
越是缺乏自信的人,越容易被别人妨碍。
做什么事情都说“我是为了你好”的人,往往是为了满足自己。
能当众捧你的人,不一定是真朋友,有可能是让你掉下来更快些。
从小就被灌输家里穷,别惹事的人,往往非常自卑且在用一生来治愈。
做事前瞻后顾,小心翼翼的人,要么是极度缺乏安全感,要么就是穷。
每次坐公交车都坐在窗户边上且不看手机的人,往往内心都很寂寞。
街上的乞丐,有百分之95都是骗人的。
一到买单就上厕所或者打电话的人,往往自私自利,喜欢贪小便宜。
一个人的口头禅,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素养。
一个人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
外表老实但不吃亏,不一定是真老实。
能为他人着想的人,都很注意细节。
天天吼着最凶的人,一般遇到事情最怂。
话不多的人,往往内心在某一方面憋着一股子狠劲。
洞悉对方心态-第一章

第一章知人知面,一分钟内怎知心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实际上,人的面部表情、穿着打扮、兴趣爱好等等,都在无形中传递着不计其数复杂而又微妙的信息,可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对方的气质、情绪、性格、态度等等。
如果你是一个心思细腻、观察力强的人,那么见到一个陌生人时,迅速收集信息、综合做出判断、洞察对方内心,几秒钟足够了。
从韩愈到德谟克利特:他人之心在脸上传说韩愈在潮州做官时,有一天出巡,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颗长牙,韩愈很讨厌,想回去好好收拾他。
韩愈回到府里,才下轿,看门的就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是和尚的牙齿。
韩愈想,我想敲他的牙齿,并没有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后来韩愈才知道,他就是潮州灵山寺有名的大颠和尚,是个学问很深的人。
无独有偶,西方也流传着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讲述的是同样的道理:创立了原子论的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被后人誉为唯物论的鼻祖。
有一天,德谟克利特在街上偶然遇见一位熟识的姑娘,德谟克利特和她打了一声招呼:“姑娘,你好!”第二天,德谟克利特再一次碰到与昨天同样打扮的那位姑娘时,却这样招呼道:“这……这……太太,你好!”一语道破之后,他便转身离去。
一夜之间成为“太太”的那位姑娘被德谟克利特看穿时,脸上恐怕要涌上害羞的潮红了。
那么,德谟克利特是如何看穿那位姑娘“一夜之间变成太太”的呢?这是他仔细观察那位姑娘的脸色、眼睛的活动情况、面部表情及走路的姿态等一系列举止的结果。
据说,德谟克利特有时正吃着鲜美可口的瓜果,会突然从房间里跳出来,跑到地里去搞清楚瓜果为什么这么好吃。
他就是具有如此极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敏锐的观察力,所以才会具有如此神奇的本领。
这两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高明的人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肉体和精神状况的明细表,能够反映出每个人的性格,因而通过脸来判断人的性格是切实可行的。
脸是情绪和性格的晴雨表如果让一个天真质朴的儿童来画一个人,无论他画的是火星人还是章鱼人或是其他什么怪诞的人,他一定会先画出脸,尽管他可能会画出没有脖子的人,但是绝对不会画出没有脸的人。
心理学最准的识人技巧

心理学最准的识人技巧心理学最准的识人技巧人的内心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有时候我们很难看穿他人的心思。
而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技巧,帮助我们更好地识人,下面将为您介绍心理学最准的识人技巧。
第一步:从身体语言入手身体语言能够揭示一个人真实的内心想法。
在交往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来对他的情感进行初步推断。
比如,如果有人总是背对着你或者用身体侧面代替正面,说明他们不太想与你进行沟通或者表达他们的真实感受。
如果他们总是碰触自己的头发、与你保持亲密的距离,说明他们可能对你产生好感。
第二步:观察言谈举止人的言行举止是了解其内心思想的重要途径。
紧张、愉快、沮丧、焦虑等情绪状态都可以从对话中透露出来。
比如,有人总是不停地说话且频繁停顿,说明他们可能感到紧张或者不自在。
如果他们说话时经常强调自己的话语,并且不管你说什么,经常希望用一种肯定、认可的语气来回应,说明他们可能希望得到你的赞美和认可。
第三步:了解个人经历个人的经历和体验是形成我们内心思想和性格的关键。
在交往的过程中,多了解对方的经历,想法和意愿,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人。
我们可以通过问他们的问题,了解他们的家庭、爱好、兴趣爱好、职业经历等信息。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更充分地了解他们的性格、倾向和人生价值观。
第四步:分析言行与经历上述的技巧都是细节,而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个人,还需要将他的言行举止和个人经历、价值观联系起来,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一个人总是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但在私下里却很沉默寡言和喜欢独处,可能说明他内心有着压力和不满意,需要更好的倾听和支持。
综上所述,要准确地识别一个人的状态和意图,需要通过多方面的观察和问询,探究他们的身体语言、言行举止、个人经历和价值观,并进行深入分析。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花费我们很大的心理和时间投资,但它能让我们与他人更好的交往,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