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

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新版人教版)1篇一: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全册第二章了解生物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方法:探究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①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④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难点和重点①生态系统的组成。
②食物链和食物网。
③增强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教学设计作业:教学反思: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目标②能选取多方事例来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④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难点和重点重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而这种习惯的养成更要从小培养,因此学生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学生逐个认识各个生态系统,难以从这个认知过程飞跃到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因此学生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2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学设计篇二: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致同学们》教案(1课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其重点是通过教学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由于开学初新生军训了一周,他们对校园环境也较熟悉了,为此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发学校的“问题资源”展开教学。
同时要非常重视如何组织教学,应制定相应的课堂规则和设计形成性评价方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篇】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篇一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生物的特征一、教学目标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3、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5、感悟一切生命体的基本特征,乐于观察身边的各种生物,从而在观察的过程中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意义。
6、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分析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有两点:(1)区别生物和非生物(2)生物的共同特征有哪些?本节教材内容的教学,不是从现代生物学发展水平的角度介绍生物的基本特征,而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让学生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在教学中不能直接讲述,而是通过观察、讨论等活动,由学生自主获得关于生物特征的基本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重点:①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②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的目标。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4、课时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准备:①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策略1、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建议本节课的导入可这样设计:可让学生观察有山、水、虫、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出画面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关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一问题,可与学生一起对照教科书上的描述,进行比较归纳。
但是,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在与学生讨论时,应让学生多举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补充,如生物对外界的不同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等,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本节教学,以观察讨论为主,辅以阅读、讲授等法。
2、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小学自然课里已学过的一些关于生物的知识,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区分出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和熟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念和生物伦理观念;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感和意识。
教学重点:1. 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2.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1. 学会如何进行科学观察;2. 学会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和解决生物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观察课堂中的物品,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中有生物吗?请举例说明。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定义和特点,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什么是生物?它们有什么特点?”3.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向学生提问:“生物学与其他科学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二、学习和讨论(3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方法,解释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解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三、实验设计(10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科学观察的基本概念和要点,引导学生探讨和记录观察要素和过程。
2. 引导学生设计一项简单的观察实验,鼓励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实验步骤和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操作和总结(2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观察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方法的应用和意义,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学生对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的调研作业,要求学生了解和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生物学研究项目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假如你乘坐宇宙飞船从太空中遥望地球,映入你眼帘的将是一幅由蓝色、绿色和白色等编织而成的美丽图案。
蓝色是浩瀚的海洋,绿色是广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飘动在海洋和陆地上空的云彩。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层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构成了生物圈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合作探究智慧碰撞探究一:什么是生物?探究二:如何区分生物和非生物?观察(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2)观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仪器?(3)科学观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观察的要求:1、要有明确的目的;2、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3、要及时作好记录。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鸟捕食鱼牛在草地上吃草大熊猫吃竹叶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利用水、无机盐、二氧碳制造有机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进行呼吸鲸呼吸时产生的雾状水柱野牛在晨光中呼吸小鸟在呼吸鱼用鳃呼吸3、生物能排除生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将废物排除植物通过落叶将一部分废物带走落叶是植物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向日葵总是向着有阳光的一方含羞草警觉的兔子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菜豆的生长红狐的生长6.传和变异的特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认识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2.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掌握养生的基本知识,学会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身体;4.培养探究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重点1.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2.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教学难点1.生命的起源和进化;2.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4. 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2.观察实验与小组合作;3.课前知识导入,课后复习提高。
5.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课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1.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提出问题,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2.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到关于生物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生命?生命的特征是什么?如何分类生物?(2)学习教师通过讲授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3)概括教师引导学生概括生命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第二课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准备参与课堂实验和讨论。
2.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想到关于细胞的基本问题:细胞的构成是什么?细胞的功能是什么?(2)学习教师通过实验和讲解,介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探究和讨论。
第三课养生常识和健康生活方式1.课前预习学生在预习中了解养生常识和健康生活方式,准备参与课堂小组合作。
2.课堂教学(1)导入教师通过情境引入,让学生了解养生常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2)学习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和讲解,介绍合理饮食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常识。
(3)推广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推广到身边的人和家庭中。
6. 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2.小组合作3.实验报告4.书面测试二、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主要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方法的应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讲授、案例和实验、小组合作和情境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进行探究和学习。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一节 认识生物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3.了解生物特征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2.生物的特征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节认识生物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讲授新课1.什么是生物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
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
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
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生:人和动物需要蔬菜、瓜果、肉、粮食等食物,马、牛、羊需要吃草,虎、狼、豹要吃小动物。
师:人和动物需要营养,那么植物需要营养吗?生:植物也需要营养,它们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中的肥料。
师:给予掌声鼓励。
生物只有在营养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健康地成长。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认识生物第一节《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一、核心素养目标1.生命观念: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帮助学生建立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生命的独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认识生物。
3.科学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4.社会责任:增强学生对生物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社会责任感。
二、课前解析本课程是七年级生物的开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的观察和分类方法。
三、教学目标1.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识别常见的生物和非生物。
2.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3.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重点1.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2.描述生物的基本特征。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含各种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2.观察记录表、放大镜等工具。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生物和非生物。
2.初步学会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大自然的视频,展示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景象,如森林、河流、动物、石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你们看到了哪些东西?哪些是有生命的,哪些是没有生命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生物,首先要学会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生物和非生物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物和非生物的例子,如花朵、小草、蝴蝶等生物,以及石头、沙子、水等非生物。
讲解生物的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非生物则是没有生命的物体。
2.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生物和非生物:是否具有生命活动,如呼吸、生长、繁殖等。
人教版(2024新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观察校园、公园或林地中的生物
确定观察目的→明确观察对象→做好观察记录→交流观察结果
2.科学方法:观察
教学反思:
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的讨论、回答,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展示韭菜、小麦、毛白杨的花、垂柳的花、光叶子花(俗称三角梅)、白头鹎的图片,让学生研究自己身边的生命现象,从而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植 物可以吸收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
B、能够运动的物体就是生物
C、“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话描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D、生பைடு நூலகம்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四、构建知识网络
板 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时间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认识生物
课型
教 学目标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2.举例说明生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4.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5.关注周边生 物的生存环境。
教学重点
1、生物的基本特征。
2、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难点
1.“生物的生活 需要营养”、“生物能进 行呼吸”
2.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明确复习目标
二、梳理知识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
,
三 、巩固训练
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
①草②煮熟的鱼③珊瑚④钟乳石⑤冬眠的蛇⑥恐龙化石⑦蘑菇⑧家鸽
A.①⑤⑦⑧B.①③④⑧C.②③④⑥D.①②⑤⑦⑧
2.“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的生物的特征是()
A.生物能对外界环境做出反应B。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进行呼吸
3.某小组同学对校园生物进行分类,把柳树、杨 树、银杏、萝卜归为一类,而将蜘蛛、蜜蜂、猫、蝗虫等归为一类,他们归类的依据是()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 生长和繁殖。
6)生物具有的特性
7)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明确目标
梳理知识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A.用途B。形态结 构C。观赏价值D.生活环境
4.下列各项中 全是生物的一组是()
A、珊瑚虫、水、长颈鹿B、昆虫、酵母菌、山雀
C、病毒、草、钟乳石D、机器人、病毒、牛
5.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引起甲流感的病原体,下 列能够表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B、能在动物体内繁殖
C、能 使人体患病D、由有机物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