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概述

合集下载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一、规范性文件(一)《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1. 为了保护和传承文物,确保文物保护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化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制定本制度。

2. 本制度适用于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3.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规范化的组织和管理,确保文物保护工程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质量。

4.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管理,提高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二)《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1.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是指为了保护文物,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而制定的施工技术规范。

2.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施工标准,以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

3. 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文物保护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质量控制(一)质量管理委员会1.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设立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监督和评估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2. 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由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管理问题。

3. 质量管理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利。

(二)质量管理制度1.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明确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和相关责任人员。

2.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包括文物保护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要求,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各个环节符合规范。

3. 文物保护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应当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要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文物保护工程中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

(三)质量管理标准1. 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质量管理标准,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管理标准,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浅析博物馆文物保护建筑工程管理

浅析博物馆文物保护建筑工程管理

浅析博物馆文物保护建筑工程管理作者:葛岳龙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3年第17期摘要: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南路89号。

原为“惠州会馆”。

开始建设于民国时期。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周边有砖砌围墙,中间有一圆拱形砖混大门和雕花铁栏栅门扇。

由大门进入前院,为一座两层带半地下室的砖木结构西式洋房,坐西朝东,宽度27.8米,进深21.5米,总高约11米,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6平方米。

因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建设年代久远,主要建筑材料老化、局部漏水、门窗失修、结构安全隐患、内外立面陈旧老化酥化剥离脱落等原因,亟须对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进行维护保养。

文章从背景、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以及问题与对策多个方面对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维护保养工程进行论述,以期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程管理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3.17.0121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维护保养工程背景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维护保养工程属于保养维护工程,需要报送省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建设单位坚持以实地勘察为基础,按照原工艺、原材料、原尺寸、原风貌,坚持文物保护的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地推动设计方案先行,启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维护保养设计方案》编写,经过多次现场详细深入勘察调研,根据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方案经过反复细致打磨。

通过公开竞争性磋商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并开展施工相关工作,目前已经完成工程竣工验收。

本次维护保养工程旨在保护不可移动建筑工程文物本体,遵循文物保护方针,在高度尊重和敬畏文物建筑的历史厚重感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文物保护原则实施。

全总项目主要施工内容为:屋顶泥质大阶砖、二楼大阶砖、一层大阶砖保养维护;陶制宝瓶栏杆局部更换;外立面腻子层油漆保养维护;外立面、内立面裂缝处修复;对外立面风化、酥化红砖替補更换;原木质门窗尽可能修复,局部损坏较为严重已无修复可能的木门窗采用印度缅茄木(俗称“菠萝格”)进行更换;修复或局部更换一层天花、二层天花的楼板木梁和木楼板;对所有木质构件进行三防(防虫、防腐、防火)处理;对首层脱落剥离、空鼓开裂的室内腻子层进行铲除并批荡纸筋灰(采用粗纤维纸张加以生石灰浸泡发酵而成,纸质的纤维束能够和石灰深度结合,形成抗裂、抗腐蚀、黏结力强的纸筋灰);根据施工图要求对首层架空层局部钢筋混凝土崩缺的地方进行剔除清理(剔除混凝土松动层—吹干净灰尘—锈蚀钢筋除锈—严重锈蚀已失去效用的钢筋采用植筋处理—清水湿润—铺设素水泥浆—原强度原配合比的混凝土补强—14天浇水养护);局部首层判定为有承载力降低的天花承重梁采用型钢包裹支撑并以对穿高强螺栓焊接固定。

浅谈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浅谈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

浅谈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摘要】文物保护工程档案是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其管理规范化对于保护文物价值、促进文物研究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内容要点、实施方法和效益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文物档案管理的效率和质量,确保文物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未来,规范化管理将进一步完善与规范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为文物的保护和传承提供更好的支持。

规范化管理的实施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和机构的共同努力,以推动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规范化、现状、必要性、内容要点、实施方法、效益、前景展望、总结、研究背景、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将探讨当前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对于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当前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奠定基础。

研究背景还将考察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为规范化管理的内容要点和实施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深入挖掘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管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为规范化管理的前景展望提供可靠依据,为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研究意义文物保护工程档案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存文物修复、保护过程及成果具有重要价值。

规范化管理是保障文物保护工程档案安全、完整、可靠的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文物保护工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意义。

规范化管理可以提高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的整体质量和管理效率。

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能够规范动态管理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档案的利用价值和审核效率。

规范化管理可以促进文物保护工程档案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和信息化已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趋势。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doc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doc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第26号《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3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孙家正2003年4 月1日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指对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和其它具有文物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壁画等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保护工程。

第三条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第四条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

第五条文物保护工程分为:保养维护工程、抢险加固工程、修缮工程、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迁移工程等。

(一)保养维护工程,系指针对文物的轻微损害所作的日常性、季节性的养护。

(二)抢险加固工程,系指文物突发严重危险时,由于时间、技术、经费等条件的限制,不能进行彻底修缮而对文物采取具有可逆性的临时抢险加固措施的工程。

(三)修缮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本体所必需的结构加固处理和维修,包括结合结构加固而进行的局部复原工程。

(四)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系指为保护文物而附加安全防护设施的工程。

(五)迁移工程,系指因保护工作特别需要,并无其它更为有效的手段时所采取的将文物整体或局部搬迁、异地保护的工程。

第六条国家文物局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并组织制定文物保护工程的相关规范、标准和定额。

第七条具有法人资格的文物管理或使用单位,包括经国家批准,使用文物保护单位的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宗教组织和其它企事业单位,为文物保护工程的业主单位。

第八条承担文物保护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具有国家文物局认定的文物保护工程资质。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北京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范本一:一、总则1.1 为规范和加强北京市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北京市境内所有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和实施。

1.3 文物保护工程指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整理、展示以及文物陈列、博物馆建设等各类工程活动。

二、项目立项与申报2.1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立项应符合以下要求:(1)与国家和本市文物保护规划和政策相一致;(2)具备经济、技术和管理条件;(3)能够保证文物保护工作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2.2 申报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应提交以下材料:(1)项目申报书;(2)工程设计方案;(3)项目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证明;(4)其他必要的技术、经济、管理文件。

三、项目审批与备案3.1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的审批和备案机构为北京市文物局。

3.2 审批程序分为初审和终审两个阶段,初审负责对项目可行性、需要及实施方案进行评估和初步审批,终审负责对项目实施方案、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进行终审和批准。

3.3 项目审批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的,不予批准。

四、项目设计与施工4.1 文物保护工程项目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计应考虑文物保护的需要,保护文物的同时实现工程功能;(2)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3)设计应包括文物保护方案、建筑结构方案、施工工艺方案等。

4.2 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进行文物保护工程的培训,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

4.3 施工单位应按照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文物的安全和保护效果。

五、工程验收与保护管理5.1 文物保护工程竣工后,应进行验收。

5.2 验收内容包括文物保护工程的建设实施情况、施工质量、文物保护效果等。

5.3 竣工验收合格后,应组织编制文物保护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并提交北京市文物局备案。

六、附件(附件内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附件一:文物保护工程项目申报书附件二: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方案附件三:文物保护工程资金预算表注释:1. 本文中的“文物保护工程”指对文物进行保护、修缮、整理、展示以及文物陈列、博物馆建设等各类工程活动。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概述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概述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概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是指对古建筑、艺术品、文物遗址等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修缮、整理、展示等一系列工程活动的管理工作。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国家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下面我将从文物保护背景、管理原则、工程流程和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概述。

一、文物保护背景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文物的重视和保护意识的增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也越来越重要。

古建筑的修复、艺术品的保护和展示、文物遗址的考古工作等都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可持续性和传承性。

二、管理原则1.保护第一:文物保护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文物本体和价值。

任何修复、整理和展示的活动都应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为前提。

2.传承与创新:文物保护工程管理要注重文物的传承和创新。

既要传承文物的历史和文化,又要通过运用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让文物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

3.学术导向:文物保护工程应依据科学、专业的研究和评估结果,进行规划、设计和管理。

尊重学术界的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文物保护工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可持续发展:在文物保护工程管理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即保护和利用相结合,实现文物的永久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工程流程1.项目立项:确定文物保护的需求和目标,进行项目的规划和立项。

2.调研和评估:对文物进行科学调研和评估,明确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以及需要进行保护的重点和难点。

3.规划设计:根据调研和评估的结果,进行文物保护工程的规划和设计,确定具体的修复、整理、展示方案,并编制相应的工程计划和预算。

4.执行施工:按照规划和设计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行文物保护工程的实施。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文物保护的专业标准和技术规范。

5.监督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符合预期。

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处理。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1)各级政府应将文物保护工程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充分保障。
(2)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赞助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工程,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3)文物保护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
2.文物保护资金使用:
(1)文物保护资金使用应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确保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2.文物保护信息公开:
(1)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主动公开文物保护工程相关信息,提高工作透明度。
(2)公开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审批结果、工程进度、验收情况等。
(3)对公众关注的文物保护工程,应加强舆情监测,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九、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
1.文物保护应急管理:
(1)建立文物保护工程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的预警、处置、救援、善后等环节。
(3)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2.文物保护事故处理:
(1)对文物保护工程发生的事故,应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3)总结事故教训,加强文物保护工程安全管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加强城乡规划与文物保护规划的衔接,确保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协调发展。
2.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
(1)在旅游开发中,应兼顾文物保护,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文物本体。
(2)旅游项目应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制定文物保护方案,并报文物行政部门审批。
(3)加强对旅游活动中的文物保护宣传,提高游客的文物保护意识。

一、总则
(3)文物行政部门应加强对文物利用的指导和监管,确保文物得到合理利用。
七、宣传与教育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摘要:文物古建筑是弥足珍贵的国家宝贵财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是实现古建筑文物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的重要工程形式。

我国历史悠久,对于建筑历史的探索也从未停止。

古建筑文物是我国宝贵的历史财富,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就是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开发的工程形式。

因施工管理失误造成的文物破坏与损失,行业内有很多案例,规范施工管理对文物保护和行业的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展开探讨。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施工技术;施工管理引言古建筑和文物保护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对文物进行调查,对保护建设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调整,确保建设工作能够满足文物修复的需要和文物保护单位的基本要求。

1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中的施工管理要点1.1建立现场责任制为了规范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的施工过程,可建立现场责任制。

对于施工现场较为复杂的情况,可根据施工内容归属或施工阶段进展情况确定相应的责任人,并由各个责任人主导相关区域的施工控制工作。

在开展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时,应严格执行责任制制度,将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责任人,通过制定奖罚措施或责任追溯的形式加强现场管理,从而达到规范现场管理的目的。

1.2做好古建筑文物的前期勘察,确定修缮性质在制定古建筑文物保护施工方案前,应对受保护文物进行实地调查,并对文物的破坏程度进行分析。

确定自然修复。

不按统一标准操作。

此外,各地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有各自的规定和要求。

为避免违规操作或修复不当,施工单位要做好前期勘察工作,避免古文物修复不当。

文物保护施工需要根据文物的初始资料设计施工方案,保证修复后的文物具有较高的修复程度。

1.3加强现场管理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人为因素对古建筑文物造成的破坏,需要加强现场管理。

古建筑文物保护工程往往由专业的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参与工程项目的施工人员往往存在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因此应加强现场管理。

施工单位可通过晨会、夕会强调现场纪律,加强现场管理,减少人为导致的文物丢失和破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1、为什么不能改变文物原状—关于文物古 迹的价值
文物古迹价值,也就是它的历史、科学和 艺术价值。这些价值是通过现存的文物实 体体现出来的。任何一个文物建筑一经破 坏,它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流失。这就是 文物不可再生的特性。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单体; ④文物古迹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种构
件和工艺手法;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⑤独立的和附属于建筑的艺术品的现 存状态;
⑥经过重大自然灾害后遗留下有研究价 值的残损状态;
⑦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被损坏后有纪念价 值的残损状态;
⑧没有重大变化的历史环境。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3)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迷信,滥用新材料、新 技术。现在建筑中水泥之类的建筑材料广泛使用, 许多地方在古建筑修缮中,也自然而然地首先想 到了水泥。其实,水泥两个致命缺点,一是不可 逆性;二是寿命短。
(4)修缮设计时用现代人的审美观来看古建筑, 对原有建筑的式样和不合理的结构加以改动。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概述
何经平
精品课件
一、法律依据
《文物保护法》 《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威尼斯宪章》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精品课件
一、法律依据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施工资质管理办法》 《文物保护工程监理资质管理办法》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
《古建筑修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南方地 区)》(CJJ70-96)
精品课件
一、法律依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审 批办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 求》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一)国际通行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在文物保护维修中经常会出现几种认识上 误区:
(1)把文物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看待,认 为既然修就应该彻底地修,以求焕然一新 和一劳永逸,从而大动干戈,大换构件。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2)认为古建筑的修建年代越早就越有价值,因 此在修缮时往往把建筑的形制、结构、材料和制 作工艺人为地统一到始建年代的状况,从而造成 对其后重修的古建筑的破坏。事实上,一座古建 筑往往经历着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维修,历代修 补部分并不都是没有价值的,大多数反映了当时 的修补技术成就和时代特征,记录了各个时代的 信息,它的历史、艺是极为重要的资 料。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2、完整性原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3、最小干预原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4、可逆性原则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5、可识别性原则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二)《准则》规定的文物古迹保护原则 1、必须原址保护。 2、尽可能减少干预。 3、定期实施日常保养。 4、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 5、按照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6、正确把握审美标准。 7、必须保护文物环境。 8、已不存在的建筑不应重建。 9、考古发掘应注意保护实物遗存。 10、预防灾害侵袭。
B、可以恢复原状的对象有: ①坍塌、掩埋、污损、荒芜以前的状态; ②变形、错置、支撑以前的状态; ③有实物遗存足以证明为原状的少量的
缺失部分;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④虽无实物遗存,但经过科学考证和同 期同类实物比较,可以确认为原状的少量 缺失的和改变过的构件。
⑤经鉴别论证,去除后代修缮中无保留 价值的部分,恢复到一定历史时期的状态。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2)情况复杂的状态,应经过科学鉴别,确定原 状的内容。
由于长期无人管理而出现的污渍秽迹,荒芜堆积 等,不属于文物古迹原状。
历史上多次进行干预后保留至今的各种状态,应 详细鉴别论证,确定各个部位和各个构件价值, 以决定原状应包含的全部内容。
一处文物古迹中保存有若干时期不同的构件和手 法时,经过价值论证,可以按照不同的价值采取 不同的措施,使有保存价值的部分都得到保护。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三)“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在新《文物法》中得到
进一步肯定。第二十一条: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 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 原则。 而且延伸到: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必须遵守不改 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负责保护建筑物及其附属文 物的安全,不得损毁、改建、添建或者拆除不可 移动文物。(第二十六条)
2、文物的原状是什么? (1)文物古迹的原状主要有以下几种状态。 实施保护工程以前的状态。 历史上经过修缮、改建、重建后留存的有价值的
状态,以及能够体现重要历史因素的残毁状态。 局部坍塌、掩埋、变形、错置、支撑,但仍保留
原构件和原有结构形制,经过修整后恢复的状态。 文物古迹价值中所包涵的原有环境状态。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准则》第二条规定:(文物古迹)保护 的目的是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其历史 信息及全部价值。保护的任务是通过技术 的和管理的措施,修缮自然力和人为造成 的损伤,制止新的破坏。所有保护措施都 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3)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可以包括保存 现状和恢复原状两方面内容。
精品课件
二、文物保护维修原则的理解与把 握
A、必须保存现状的对象有: ①古遗址,特别是尚留有较多人类活动
遗迹的地面遗存; ②文物古迹群体的布局; ③文物古迹群中不同时期有价值的各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