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
生物技术发展

学高身正明德睿智云南省唯一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生物科学10级B班姓名:学号:学制: 四年浅谈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历史摘要:现代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而快速发展起来的。
医药生物技术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目前世界已有2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其中70%从事医药产品的开发。
生物技术工业总体日趋成熟,正在由风险产业变成以商业为动力,以市场为中心的产业。
应用生物技术已有可能产生几乎所有的多肽和蛋白质,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已使新药研究方法和制药工业的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
关键字:现代生物技术历史现状研究导言科学家们认为,20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而21世纪的科学技术是以生物学的成就占主导地位。
21世纪称为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技术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
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
在生物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可以彻底消除营养不良,改善食品的生产方式,消除各种污染,延长人类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等。
一些成果还可以帮助人类加速植物和动物的人工进化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影响等。
一.分类生物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
(一)传统生物技术阶段指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前,以发酵产品为主干的工业微生物技术体系。
这一时期的生物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食品,其应用仅仅局限在化学工程和微生物工程的领域,通过对粗材料进行加工、发酵和转化来生产纯化人们需要的产品,如乳酸、酒精、面包酵母、柠檬酸和蛋白酶等。
(二)近代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4O年代抗菌素的提取,50年代氨基酸的发酵到60年代酶制剂工程为线索,仍以微生物发酵技术为技术特征的。
这一时期抗生素工业、氨基酸发酵和酶制剂工程相继得到发展,细胞工程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从技术特征上看还不具备高新技术诸要素,因此只能被视为近代生物技术。
世界生物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世界生物经济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作者:程艳敏刘岩来源:《科学与管理》2007年第01期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医疗卫生、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保健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及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以及工业的产量与质量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生物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正以其独特的概念和模式在影响和改变着新经济的面貌,从而出现了“生物经济”的概念。
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1997年为150亿美元,2003年达到600亿美元,占整个医药行业销售额的比例从1995年的不足4%提高到2005年的10%。
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培育的农林牧渔新品种、兽用疫苗、新型作物生长调节剂及病虫害防治产品、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已推广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才170万公顷,以后逐年直线上升,到2006年已经达到9000万公顷,10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近50多倍。
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占生物产业总产值的15%-20%,目前国际市场上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值已达2500亿美元左右,其中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2010年将达到250亿美元。
此外,保健食品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
总之,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25%~30%,使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8-10倍左右。
1.世界生物经济的发展现状1.1生物经济发展战略领先生物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和经济竞争的重点。
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各种发展战略,抢占“生物经济”的制高点。
美国是生物技术的科学前沿,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在不断地加大推进力度。
2002年,美国决定把每年的4月21日至28日定为“生物科技周”,并确定主攻“人类基因组计划”、“国家植物基因组计划”、“微生物基因组计划”几个方向。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回顾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展望了21世纪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希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 趋势; 对策党和政府对生物技术一向给予高度的重视。
70年代末期, 就把遗传工程列为我国八大重点科技领域之一。
如果把1986年作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阶段的一条分界线, 那么, 1986年以前的七、八年, 我国生物技术处于一个初创阶段。
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一些生物学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的单位, 率先开展基因工程和杂交瘤技术的研究。
接着全国许多部门派遣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技术方法。
国内许多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研究, 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括来说,生物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产物。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以欧美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兴起。
在20 世纪最后几年里, 全世界生物技术市场较原有的增加了30% , 2000 年生物技术的产值预计达600 亿英镑。
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世纪。
1 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1.1 基因组研究研究人类基因组、哺乳类实验动物的基因组、低等真核及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 同时开展基因图谱的比较研究和技术开发。
1.2 基因治疗研究癌症等疾病的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受体及转基因技术。
1.3 免疫技术开展疫苗载体及辅助药物的开发, 研究核酸疫苗、单克隆抗体及导向药物, 应用植物生物反应器生产疫苗。
1.4 食品、轻工、化工应用发酵工程技术开发食品及保健品、淀粉及脂类的改性, 应用生物技术改造轻工、化工的高温高压生产条件等。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正在成为新的科技革命的重要推动力,由其引领的生物经济将引起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调整。
生物技术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政府研究开发的战略重点,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竞争乃至经济竞争的重点,生物经济正在成为网络经济之后的又一个新经济增长点。
人类70%以上的生物技术成果集中应用于医药工业,生物制药是生物技术的龙头,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被世界各国作为重点产业,并将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产业。
一、行业背景我国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发展生物技术制药作为迎头赶上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重点领域。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明确将生物制药列为重点扶持并强力推进的新型工业化产业之一;国家发改委2006年4月发布的《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我国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
2007年7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
2009年,在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温家宝总理指出,要运用生命科学推动农业和医药产业发展,突破创新药物和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条。
透过温总理的讲话,我们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会成为未来国内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
二、行业发展趋势生物制药是湖北省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产业的主导产业。
湖北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2007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建设“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
2009年,我省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迅速,年产值比上一年度增长29%,达到300亿元。
《湖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5年)》提出,到2015年,全省生物制药产业规模将达到800亿元以上,全省规模以上生物制药企业超过600家。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20世纪是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尤其是最后20年,它的发展速度之快更加令人瞩目。
利用基因技术培育的转基因食品已经摆上了普通百姓的餐桌;基因方法已经开始挽救患者的生命;克隆技术的重大突破,已使动物的复制成为可能。
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随着生命科学发展逐一实现,随着物理学世纪让位于生命科学世纪,世界还将会有更多的奇迹出现。
可以预计,在发展和危机并存的21世纪,生命科学将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
分子生物学将在生命科学中保持主导地位;细胞生物学还将作为生命科学的基础科学继续发展;脑科学将代表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高峰;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将带来农业、食品、医药和化工等领域的革命,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广泛的应用前景,将使生物产业成为全社会的产业支柱。
在所有的科研突破中,基因科学及其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给人们带来的希望最大。
科研人员研究工作的关键是弄清楚细胞的运转机制。
始于1990年的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工程,动用了美、欧、亚多国的数百名科学家,预计耗资30亿美元,最终目标是要在2019年之前绘制出人体10万个基因的图谱,揭开30亿个碱基对的密码,弄清全部基因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这项工程可以揭开有关人体生长、发育、衰老、患病和死亡计算机所无法真正实现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经网络运算功能,是模拟人工智能的一个突破口。
可以预料,生物学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必将对21世纪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不仅能促进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而且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和严重的伦理问题,因而在各国纷纷加大对生物产业投入的21世纪,科学家们还应树立起保护自然资源、生物多样化和人类生存系统的责任心,维护人类的尊严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
2019年世界科学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通过了《科学和利用科学知识宣言》,制定出科学与社会之间订立的新契约。
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ppt课件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物技术将 成为未来推动武器装备发展、占据战场 主动的重要因素,成为未来军事高科技 的制高点。
生物技术 (biotechnology),是指 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 础,结合其他基础科学的 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科 学技术手段,按照预先的 设计改造生物体或加工生 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 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 生物技术是人们利用微生 物、动植物体对物质原料 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来
5.生物技术将为未来非战争军事战事行动任务的承担提供新 手段
基因武器
仿生导航系统
军事生物医药
八 大
军事生物传感器
军
事 生
生物炸弹
物
技 术
军事生物能源
生物装具 生物电子装备
基因武器是指运用遗传工程技术,在一些致病细菌或 病毒中,接入能对抗普通疫苗或药物的基因,产生具 有显著抗药性的致病菌;或者在一些本来不会致病的 微生物体内接入致病基因,制造出新的生物制剂。人 类不同种群的遗传基因是不一样的,基因武器可以根 据人类的基因特征选择某一种群体作为杀伤对象。因 此,科学家们也称这种“只对敌方具有残酷杀伤力, 而对己方毫无影响”的武器为“种族武器”。
的非致命生化武器。
生物技术将成为未来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 已成为世界各军事强国关注的焦点。未来随 着生物技术突破、发展及应用,必将引起武 器装备、军事理论、体制编制等方面的深刻 变革。我们应该密切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趋 势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影响,积极跟踪并加以 研判,努力做好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 准备
利用生物技术就地取材提供高能量的作战军需品。如美国陆军 研究发展和工程中心已经从织网蜘蛛中分离出合成蜘蛛丝的基 因,从而能够生产蛛丝,还将基因转移到细菌中生产可溶性丝 蛋白,经浓缩后可纺成一种特殊的纤维,其强度超过钢丝,可 用于生产防弹背心、防弹头盔、降落伞绳索和其他高强度轻型 装备。
为什么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的世纪?

有人预言21世纪是生物科学的世纪,谁掌握了生命科学,谁就主宰了一切。
20世纪70年代后,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从总体上看,当代生物科学主要朝着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方面,生物学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去探索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生态学的发展正在为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生物学专业是比较早的专业之一,随着其他学科的迅猛发展,催生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生物学交叉学科的大发展。
人们在生物学的基础上,通过不断与其他学科相交叉而诞生了很多新的专业,像生物科学专业、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化学专业、生物信息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海洋生物科学专业、海洋生物工程专业、畜牧生物专业等。
面对这些散发着诱人魅力与广阔前景的生物科学及其相关专业,对他们进行比较与区分是非常有必要的。
设置这些专业的院系的名称首先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叫生命科学院(或生物科学系),有的叫生物科学与技术院(或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也有叫生物系的,侧重基因工程的多数叫做生物信息系,医科大学或医学院的则多数叫生物医学系,还有食品科学生物工程学院,海洋科学系等。
便于对这些专业进行区别,大致把他们划分成如下几类:第一类,生物科学专业生物科学是从分子、细胞、机体乃至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的起源进化、遗传变异、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生物学专门人才。
目前,设立生物科学专业的高校很多,但是,其专业主干课程的设置却因各高校原有相关专业、师资与其他资源的不同而有差异。
例如,在这个专业中,有的高校还开设生物摄影课程、气象学课程,侧重农学的高校还开设土壤学和生物化学,医学院校则还要求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和免疫学等。
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生物科学专业。
主要专业课程: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统计、环境保护、基因工程、蛋白质与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八大领域 PPT课件

1.2转基因生物
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 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专家预计,在今后10年 中,转基因作物将会扩展到25个国家,播种面积将达到1亿公顷,将有 1000万农民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1.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
生物诊断领域
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遭到威胁
5.环境科学
生物降解材料是指在适当和可表明期限的自 然环境条件下,能够被微生物(如细菌、真 菌和藻类等)完全分解变成低分子化合物的 材料。
6.海洋技术
研究海洋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 环境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技能和设备的总称,材料科学的发展, 高强超韧材料的研发可以为我国的海洋开发、海洋利用和海洋保 护提供先进的技术和手段。
这些基础材料及其产品支撑着通信、计算机、 信息家电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产业的发展。
2.信息技术
随着信息化在全球的快速进展,世界对信息的需求快速增长,信息产品 和信息服务对于各个国家、地区、企业、单位、家庭、个人都不可缺少。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基石
3.材料科学与工程
分子材料应用很广。 在建材,汽车,电 器等方面的应用尤 其广泛。此外功能 高分子的应用更是 推进了国民经济
4.能源科学
纳米技术受到高度重视,21世纪能源新材 料将会得到迅速发展
5.环境科学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心的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也是科学技术领域 里重大的研究课题。环境科学是在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门综合 性科学。
纳米材料 电子信息材料 先进陶瓷材料
具有特殊的量子效应、界 面效应、表面效应等等, 在医学,家电,计算机电 子工业,环境保护,纺织 工业,机械工业都将有巨 大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生物技术在医疗卫生、农业、环保、轻化工、食品保健等重要领域对改善人类健康状况及生存环境、提高农牧业以及工业的产量与质量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目前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BT)已经成为现代科技研究和开发的重点。
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8~10倍左右。
(二)克隆技术与干细胞自1997年由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身上的乳腺细胞培育成功的克隆羊“多莉”在英国问世以来,克隆技术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克隆鼠、克隆牛、克隆猪、克隆猫、克隆猴等相继问世,这些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优良品种家畜以及挽救濒危珍惜野生动物的可能性。
不过克隆技术最大的应用可能还在医学领域:利用克隆技术培育人类胚胎,使其发育成各种组织和器官,以供医疗或研究之用。
而这又牵扯出另一重要的技术领域,即干细胞的研究。
干细胞是指动物体在发育过程中,体内所保留的部分未分化的细胞。
干细胞根据其分化潜能的大小,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全能干细胞,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如胚胎干细胞,它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很强的分化能力,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成为全身200多种细胞类型,从而可以进一步形成机体的任何组织或器官。
第二类是多能干细胞,它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第三类称为专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
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
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
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
假如某位老年人能够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时期或者青年时期保存起来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那么,这位老年人的寿命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延长。
美国《科学》杂志于1999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的第一,排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
鉴于干细胞在未来医疗、尤其是器官移植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如德国科学家在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中风综合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动物试验表明,接受干细胞疗法治疗的试验鼠病情明显好转。
动物试验表明,接受干细胞疗法治疗的试验鼠病情明显好转。
而来自欧洲和美国的多个研究小组则于去年11月10日发布的一批研究成果中,显示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无法逆转的心脏病发作导致的心脏损伤,却能够被患者自身的干细胞所修复,这充分展示了干细胞技术在心脏病治疗中的潜力。
此外,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中央医院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遗传而患上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的男童,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非亲属的脐带血干细胞而使患者痊愈的手术。
科学家预言,用神经干细胞替代已被破坏的神经细胞,有望使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失明、帕金森氏综合症、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患者,都可望借助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康复。
干细胞的应用前景的确诱人,但由于它涉及到敏感的医学伦理道德问题,尤其是克隆人问题,因此世界各国一直对此类研究争论不休。
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派阵营:英国、俄罗斯、日本、比利时、法国、德国等国在宣布禁止克隆婴儿的同时,都有限度地支持开展用于研究和医学试验的人类克隆。
2001年1月,英国在世界上率先将克隆研究合法化,允许科学家培养克隆胚胎进行干细胞研究,并将这一研究定性为“治疗性克隆”。
为避免克隆技术被滥用,同年11月,英国政府再次公布法案,明确规定禁止通过克隆技术复制人类个体,即生殖性克隆。
但以美国为首的其他大约五十个国家则一直主张禁止任何形式的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
(三)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和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简称GM Food)。
目前转基因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尤其是在转基因植物方面,它之所以没有得到更大规模的发展,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其安全性仍有担心,如转基因食品是否对生物体有害以及它是否会改变自然环境,从而破坏生物多样性等等。
不过尽管如此,自1983年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基因移植烟草以及1993年美国将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保鲜延熟型西红柿投放市场以来,转基因技术仍然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目前已有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油菜、南瓜、木瓜、马铃薯、番茄、甜菜等几十种作物投入商业种植。
其中,前四种转基因作物占据主导地位。
并且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从1996年的170万公顷增长到2003年的6770万公顷,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数量也在2003年翻了一番。
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6个国家,其中美国占63%,阿根廷占21%,加拿大占6%,中国和巴西各占4%,南非占1%。
总体来说,2003年这些国家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全球种植总面积的99%。
专家预计,在今后10年中,转基因作物将会扩展到25个国家,播种面积将达到1亿公顷,将有1000万农民从事转基因作物的种植。
从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种类来看,2003年,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是4140万公顷,占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1%;转基因玉米的种植面积为155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3%;转基因棉花的种植面积为720万公顷,占11%;转基因油菜的种植面积为360万公顷,占5%。
从所转移基因的特性来看,大部分转基因作物都带有抗病虫害的基因。
大约18%的转基因玉米带有抵御害虫的基因,73%的转基因大豆、玉米和油菜能够抵御除草剂。
其余的种类则同时含有这两种基因。
2003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为4280万公顷,比上一年增加了10%,种植的作物主要是玉米和大豆。
阿根廷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3%,该国种植的大豆几乎100%是转基因大豆。
加拿大的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增加了26%,主要种植抗虫害玉米、油菜以及抗除草剂的大豆中国在2003年种植了280万公顷的转基因棉花,占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58%,比2002年增加了33%。
出于对转基因产品的慎重与担忧,目前人们还只是消费转基因植物产品,转基因动物产品尚未真正进入人们的生活。
但是,社会的需求是科研开发和经济产品进入市场的最大推动力。
一些看得见的迹象表明,转基因动物产品正向我们走来。
如美国科学家采用转基因(GM)技术,使奶牛产生的牛奶蛋白质含量提高很多,为今后高等生物的转基因食品研究开创了先河。
1.生物诊断领域与传统诊断技术相比生物诊断技术具有灵敏性、专用性、易用性的特点。
生物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加速增长和边界扩张;个性化医疗,即诊断更加精确、治疗更加个性化;基于价值的定价等。
生物诊断针对的靶是全新的,该领域发展很快。
由于有了新的疾病辨别指针,新药临床试验的目标更小,新药研发的高额成本得以有效降低。
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改善预防与个性化医疗水准等需求也与日俱增,以上凡此种种,使得生物诊断领域在近年来得到很快发展。
从临床诊所使用的检测角度,生物诊断有持续大于10%的增长;服务性中心实验室限制了多种测试及其技术平台大规模的发展,一些技术平台在临床诊所使用时比服务性中心实验室更有效率,效果也比较好。
生物诊断前景广阔。
个性化医疗的兴起代表了新的健康标准;10亿美元以上的高销售额药物将变得较少,带之而起的是针对性更强的效果更好的个性化药物;诊断和处方药捆绑销售的个性化医疗必将成为新的趋势,因此医疗支付系统也将面临方式的改变。
2.营养功能食品营养功能食品公司也竞相重组。
营养功能食品在全球有1500亿美元以上产值(2001年美国529亿美元),人们对饮食所提供的营养不足的信任危机仍然存在,因此市场将会是长期的;浓缩食品售销量增加。
民意调查还表明人们宁愿吃功能食品,而不是自然饮食,功能食品销量增加(2001年全球销售额达566亿美元);食品和化学公司认识到专用功能成分和食品的结合的重要性。
营养功能食品的成功有赖于更多的满足客户需求;产品中包含更强的科技成分,对各类技术、新思想、新产品都应当尽早吸收;建立产品研发供应价值链;加强合作伙伴关系。
3.农业生物技术农业生物科技表现死气沉沉。
2002年常规农业生物制品价格是十几年来最低的,除了个别有特色的品种之外,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产品。
合作合同在数量和规模上都令人失望。
农业生物科技产业并购的伙伴较少,合并行动也造成了内部的混乱。
农业生物科技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没有充分体现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转基因作物、有风险的转基因动物的敏感度也在下降。
4.生物材料/生物工程强大的基因组基础研究对生物材料和生物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持。
微生物、人和动物、植物基因组长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发展为生物科技产业提供了强大的知识资源和技术工具。
这也为抓住“基于知识的机会”推动知识经济提供了一个成功的佐证。
如利用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高通量药物筛选、组合化学、蛋白质学、工艺工程等学科的交叉作用,对传统制药业、农业、工业生物科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生物技术食品及原料正在逐渐走近市场生物技术逐渐渗透至人们日常消费的食品领域。
如2003年2月下旬东京的高级超市推出了麒麟公司开发的土豆新品种——CYNTHIA。
其目的是与目前市场占有率高达90%的主宰品种男爵和五月王后品种决一高低。
CYNTHIA是利用麒麟公司拥有的组织培养的方式培育而成的。
早在1987年麒麟公司首次成功开发了无毒微型土豆种芽增殖技术。
但到了1999年日本农水省才真正允许开展无毒微型土豆种芽增殖技术的研究。
因此,麒麟公司于2000年3月在国内合资成立了JAPAN POTATO公司着手土豆新品种种芽的生产及销售。
又如,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认为,利用体细胞技术的克隆牛肉作为食品其安全性不存在问题,并计划将这一报告提交7月设立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审议。
日本虽是世界上最大体细胞克隆牛的生产国,但其技术还不够成熟,存在着死亡率偏高等难题。
世界上尚无一国允许体细胞克隆牛肉的上市,要通过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审议,难度较大。
因此,生物技术食品真正进入市场还需较长的时间。
十二、微生物在食品包装材料等上的应用方兴未艾日本各化学公司致力于利用土壤、水中微生物的作用,开展自然分解树脂的研究及确立相应生产体制。
尤其是利用微生物在生活垃圾袋及食品包装材料的应用上市场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