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生命科学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演讲人简介:

许智宏 , 男 ,1942年 10月出生于江苏无锡。 196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 1969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生理所工作 ,1979年至 1981年在英国做访问学者。曾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所长、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现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1997年当选中科院院士。长期从事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工程的研究, 专长于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激素在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机理以及植物细胞的遗传操作, 为推动和发展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工程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演讲正文: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用晚上的时间来给同学们作一个报告。

我选一个题目,讲“ 21世纪的生命科学”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进入新的世纪了,大家都在以不同的心情, 从不同的角度展望新的世纪。新世纪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讲, 究竟怎么样?政治家,科学家,都在对下一世纪进行预测。我是 1959年到北大生物系读书的,在我当学生的时候, 那个时候我们的老师,生物系的教授们对我们说, 下一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们等待着这一世纪的到来。几十年过去了,现在的状况怎么样了 ? 我们再来看一看,展望一下下一个世纪的生命科学该是什么样。也许大家会想 21世纪是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世纪,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 不管是科学家还是政治家, 都认为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是影响下一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美国总统克林顿, 英国首相布莱尔今年初在瑞士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讲话对此表述得非常清楚。我国的领导人包括江泽民总书记、朱镕基总理,在他们的讲话中也都曾经多次提到过。

我想,如果是生物学家在说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别人会认为那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在其他领域工作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也同意这种看法。比如,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博士去年在中国举行的一个论坛报告里讲, 19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 20世纪仍是物理学的世纪, 但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又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李远哲先生, 他是个化学家, 在北大百年校庆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 亚洲国家如果在下次经济腾飞中有所作为的话, 生命科学技术将是可能取得比较大突破的一个领域。基于这些状况,

今天我想先从生命科学的角度看一看我们人类在新世纪面临的问题, 再给大家展望一下未来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不少科学家认为 20世纪最富创造性的科学发现是:相对论、量子力学、 DNA 双螺旋结构。可以看出是物理学占了主导地位。应该说 DNA 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其中同样有很多物理学家的功劳。 DNA 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改变了整个生命科学的面貌。我想这个发现,随着对基因功能、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深入,它的意义是越来越明显,它无愧于 20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20世纪也有几个最有影响的大科学计划:曼哈顿计划,它导致了原子弹的出现; 阿波罗登月计划, 它使人类有机会到月球上去探索, 揭开了人类空间科学的新篇章; 第三是人类基因组计划, 将破译我们的全部遗传密码, 对我们人类认识自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对未来生物医学的发展也会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我想,要展望 21世纪的生命科学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看一看我们所面临的挑战:第一, 巨大的人口压力。对我们中国来讲,人口即使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前提下,每年也增长 1300万— 1400万人,预测到 2030年,我国人口将会达 16亿。去年 10月份全球人口达 60亿。整个世界一年人口的增长是 7500万。根据联合国提供的资料,到 2050年全球人口最低 73亿,最高可能达 107亿。就是说五十年后, 地球上将有 73亿到 107亿人。地球上现在是 60亿。大家可以想一想,要增加那么多的人,地球拥挤程度将会怎么样?

第二, 和这个有关就涉及到食品的供应问题。这么多人要吃东西, 我们就一个地球,就

那么多可耕地, 怎么办?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到 2030年,如果人口达 16亿,我们的粮食产量从现在起到 2030年必须增加 30%。大家想想,要增加 30%的农业产量,谈何容易。一般来讲, 一年增长百分之几就不错了,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们的可耕地每年都在减少 (一年减少差不多一个县的面积) ,所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就是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寿命的延长,新的问题不断产生, 对健康的要求也高了。过去我们中国人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并不是很多, 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状况的变迁, 在城市里, 它们很快上升为主要疾病。另一类上升很快的是老年病,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综合症和其他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善,人类的寿命大大增长了, 有的科学家预测人可以活到 180岁。作为生物学家, 我觉得现在还难以预测,因为人类的寿命受到很多因素

的影响,但我想 120岁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样的话, 也是一个很大的增长。从北大人口所索引联合国的一个资料可见,中国 65岁以上老人人口比例由 10%增长到20%的话,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20年,日本是 23年,美国用了 57年,德国用了 61年,瑞典用了 64年,中国用了比美国少 30多年的时间达到同样的老龄化,而我们的经济条件尚远不及美国等发达国家,这就可能会带来很多的社会问题。最后是遗传病, 对我们中国来讲,特别是由于文化与传统的因素,加上一些山区与边远地区处于隔离状态, 这使一些地区仍存在着只能在小的地域范围内选择配偶, 乃至近亲婚配的情况, 这使我国局部地区遗传病的发病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前几年我看过一份资料, 说即使在沿海一些地区, 遗传病的比例也在增加。开头我也很惊奇,沿海地区按道理来讲,是我们的经济发达地区, 文化程度也比较高。但是由于我们某种传统的影响,有一些人,他赚了钱,做了老板,又怕自己的钱流到外面去, 所以他希望把资产控制在自己的家族范围内, 亲上攀亲, 也导致了遗传病比例的增加。

当然, 在世界范围内, 还有很多危险的疾病不断出现。艾滋病现在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仍呈增长的趋势,包括非洲大陆,还有东南亚、南亚、俄罗斯,也包括中国的部分地区。疯牛病使很多人谈牛色变, 最近在法国巴黎, 法国的朋友请我吃饭时, 常讲今天不用牛肉请大家 (笑) 。法国人最近也是很恐惧,因为已发现了多起疯牛病的病例。大家知道,人感染疯牛病之后,还没有可以治愈的办法。非洲的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发现后,连续几次爆发,对这个病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办法, 每次爆发大概会死百十来人, 过了若干年, 又在另一个地区爆发。除了这些我们过去没有听说过的病以外, 像肺结核, 本来认为它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了, 但这些年来, 它在世界范围内又死灰复燃, 原因是一些结核菌对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使这种病用一般抗菌素很难对付。

最后, 环境问题。人口的增长, 实际上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最厉害, 我想不能讲人类是罪魁祸首,但不可否认人类本身的活动是破坏地球环境的最重要的因素。

除了社会的需求极大地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外,生命科学在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50年代以后, 物理、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发展出来的观念和技术大大地改变了生命科学的面貌, 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进展已使科学家可以在分子和细胞的水平上来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今天的生命科学已经不是像三四十年代那样只要一架显微镜, 或仅仅到野外采标本回来进行分类那么简单了。今天的生命科学已经可以在很严谨的条件下, 用物理的、化学的和数学的方法进行定量的分析。生命科学中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研究。生命活动是自然界最高

级、最复杂的现象。正由于这样,生命科学有着一种无限的推动力,激励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光是生物学家,还有很多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参与到生命科学的研究中,这大大促进了最近几十年生命科学的发展。

如果大家看一看, 在诺贝尔奖得主中, 有关生命科学的诺贝尔奖得主的背景, 不少是物理学家、化学家。同样也可以看一看美国科学院 2000多位院士在各学科组的分布:数学与应用数学 171, 地球科学 246, 物理和应用物理 267, 经济科学 56, 天文学 74, 工程科学 96,

化学 199,生命科学与医学 947,即生命科学与医学占了 43%。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 ) 经费分布中,生命科学也占了很大的比重。但美国生命科学经费比例最大的不在 NSF ,而在 NIH , 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的经费从 1970年的 10.6亿美元到 2000年增长到 179亿美元, 明年申报 188亿美元 (注:实际 2001年已批准获 203亿, 2002年估计可达 230亿) 。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 下世纪生命科学和技术中的热点以及它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第一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过去认为大科学工程没有生命科学的份儿, 一般都是物理科学和技术方面的, 像我们中国的两弹一星、加速器等。但现在不同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第一个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大科学计划,它最初是在 90年代美国能源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的项目,目标是用 15年花费 30亿美元完成人类基因组 30亿碱基的序列测定,完成全部基因的定位,并开展模式生物基因组的研究。这个计划,翻开了生命科学研究的新的一页, 极大地推进了生命科学。 2000年 6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宣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建成。江主席也发表讲话表示祝贺,因为中国参加了 1%的测序任务。大家不要小看这个 1%,实际上人类基因组类似于过去的“核俱乐部” ,不是每个国家都可以参加进去的, 中国科学家凭自己的技术, 使西方科学家认识到中国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测序。我印象中法国也不过承担了 2%,德国是占了 4%,还有日本,主要是美、英两家。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不是一个两个人可以做成的, 需要大批科学家的合作和资金。由于基因组研究的潜在商业前景, 不少私人公司也投入大量的资金, 总量已远远超过政府的投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还带动了对其他生物基因组的研究。随着我们测序技术的进步, 其他生物的基因组测序也已取得很多的进展。譬如微生物, 微生物的基因组较小, 中国已经完成了好几个微生物的测序。还有一些对基础研究很重要的模式生物, 譬如动物中的果蝇, 为我们经典遗传学中很多理论的研究立下了汗马功劳, 它有很多的突变体。最近在《自然》杂志上报道它的测序已经完成。还有

植物,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测序即将完成,水稻的测序也已取得很大进展, 日本、中国都参加了。美国人也参加做水稻, 因为它是禾谷类作物中基因组最小的。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基因组的研究, 从一种生物的基因组的研究结果, 用到其他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上。这也是研究人类基因组和其他模式基因组的意义。人类基因组就好像一本天书, 有大量的信息需要破译研究, 这需要计算机科学家的合作, 生物信息学也应运而生。原来预计人类基因组大约有 10万个基因(注:现在测序的结果表明没有这么多,大约只有 3万— 5万个) ,要弄清每个基因的功能,以及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下一步功能基因组研究要做的事。第二是遗传、发育和进化。遗传是生命活动中的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通俗地讲, 是上一代怎样把它的性状传到下一代去。由于遗传学家的努力,本世纪中叶,已经揭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 发现了三联遗传密码, 遗传学已经渗透到生命科学的不同领域之中。下一个就是发育, 它是生命科学中最古老的领域之一, 它研究一个简单的受精卵的细胞怎样经不断的分裂、分化, 发育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体。现在已经知道, 发育本质上是基因组中不同的基因在生物体发育的不同阶段, 在不同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中有序地进行表达, 从而展现整个生长发育过程。进化是研究更大时间尺度内, 生物体怎样从简单演变为复杂, 由低等演化为高等的过程。看起来它们是不同的领域。但随着科学的发展, 特别是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已使三者渐渐趋于一致, 即是在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研究遗传, 研究遗传物质的传递、发育和分化的遗传调控,基因组和基因的进化。从这些意义上讲,遗传、发育、进化必须放在一个统一的尺度中考虑。

第三, 我想讲一讲对脑科学方面的研究。人类对自身的研究是最不透彻的, 而对自身的研究中, 对大脑的研究又是最最不透彻的。大脑是由几百亿个神经元组成的一个庞大的信息处理系统,它通过复杂的网络结构,为人类提供语言、记忆、认识、情感等高级神经功能。它是生物体中最复杂的结构。揭示脑的秘密,是当代也是下一世纪最有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科学家现在可以用各种新的仪器, 在无损伤的情况下对大脑各个区域进行研究。加上对很多神经系统突变体的研究, 以及人类基因组研究所提供的知识, 已使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 这为阐明脑的功能、治愈人类脑的各种疾病 (如帕金森综合症、老年痴呆症等)和脑损伤后遗症奠定了基础。很多人也期望通过对脑的研究来创造脑, 即开发“人脑”计算机,这对未来的计算机的设计,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四是生物工程。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进展, 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操作技术的发展, 已使人们可以按人的意愿来改造生物, 或控制操纵生命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现代生物工程已在对农业、医药、环境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农业方面,培育抗病虫、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作物育种家的目标, 而按照人类的设想来改造农作物则是育种学家梦寐以求的愿望。利用作物基因工程技术,一大批抗病、抗虫的农作物新品种已经育成。比如在我国正在推广的转基因抗虫棉, 在田间已收到很好的抗棉铃虫的效果, 减少了农药的使用,对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棉花多年来一直是使用农药最多的作物) 。现在人们也在积极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品质, 比如去年瑞士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的金黄色大米即是转入了合成胡萝卜素的基因, 使大米变成金黄色, 营养价值也提高了。现在人们也在谈论健康食品, 生物工程专家正在试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或其他有用的物质, 比如能治腹泻的转基因香蕉和番茄。生物工程在医药上成功的例子就更多了。过去很多医药产品依靠从人体或动物的血液或特定的器官、组织中提取, 量很有限, 现在可以用基因工程的办法, 把相应的基因分离克隆后, 放到微生物或动物细胞中去, 用大量培养的方法制备药物。比如科兴在深圳生产α1b 干扰素,就是使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物。我国不久将加入 WTO ,我们的医药市场、医药产业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这方面,生物工程将给我们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中医药的现代化也将为我们提供机会,为人类开发更多的新药。

最后讲一讲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从科学内容上说,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根据不同学者的估计,全球生物物种总数估计有 500万— 5000万种,但现在物种以 1000倍于自然灭绝速度在减少。有学者估计按现在的速度, 20— 30年内生物种将消失 1/4, 到 21世纪末消失在一半以上。中国生物多样性对全球有很大的意义, 中国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利用天然动植物资源的丰富经验,但在中国物种的消失速度高于全球, 比如我国约有陆生生物 100万种,约占全球 1/10,全球濒危植物估计达 10%,而我国则达 15%— 20%,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自然界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系统。所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有这种环境意识。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讲保护, 也不是为保护而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动植物资源,才能确保可持续的发展。比如, 我国有丰富的猕猴桃资源, 新西兰人从中国引入猕猴桃发展成一个产业,

现在中国的科学家已在武汉植物所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 这对于利用我国的资源, 培育新的猕猴桃品种会起重要的作用。

21世纪将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已成为各门科学共同探索的领域,社会公众也越来越关注。有这样一句话:Life science for better life。在新世纪中,生命科学的新的突破将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为我们人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怀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 2.米勒实验。 3.“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难点】 米勒实验。 课前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展示]世界各地关于生命起源的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圣经》片段《创世纪》等。 提问:最早人们认为生命是怎么起源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这些神话的共同点是什么?你们相信这些神话吗?为什么? 讲授:基督教在西方占统治地位以后,神创论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教条,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们对生命的起源的探索。 学生聆听、观看,感受悠远而神秘的氛围,并想象原始的地球。 学生回答问题,大胆解释其中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原始地球的形成 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 提问:46亿年前地球上的环境是怎样的呢? [播放视频]《原始地球环境》。 组织小组间交流:这样的原始地球环境中,生命是如何产生的呢?

引申提问: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什么?能量条件是什么?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在哪儿? 1.学生观看视频,打开思维的阀门进行想象,用自己的生动语言描述想象中的地球。 2.教师指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整理课前收集的人类对生命起源问题的认识,如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说、宇宙大爆炸、星云假说等。 二、米勒实验 讲授:科学家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紫外线、闪电、热能和宇宙射线的激发下,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氨、氢气、甲烷、硫化氢和水蒸气等相互作用形成有机小分子。 提问:科学家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吗?如何验证?[课件展示]米勒实验。 提问:米勒实验装置各部分分别模拟什么? 讲授:1周后,在装置底部实验瓶的水溶液中,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其中有些是组成生命物质的必要成分。 提问:从米勒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观察米勒实验的装置,分析实验设计的原理和结果,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让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更深入些。 在全班交流成果,使得问题的解决更加完善。 回答:水蒸气、氢、氨、硫化氢和甲烷等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沸水模拟原始海洋;电极模拟闪电和辐射等环境条件;冷凝器模拟降雨等。 回答:在原始地球条件下能够生成有机小分子。 三、生命起源学说 讲授:科学家进一步推测,有机小分子随着雨水汇入原始海洋,经长期演变,最终形成简单的原始生命形式。 提问:1976年,我国吉林地区曾发生了一场罕见的陨石雨,科学家们在陨石表面发现了多种有机小分子物质,你以此能得出怎样的推测结论? 阅读:海洋化学起源学说。 提问:科学家的推测是否正确?在原始海洋能够形成原始生命吗?如何验证? 讲授:我国的科研成果展示。(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转运RNA等) 提问:这些研究成果说明了什么? 讲授:所有的生物都有一个共同点——体内都含有蛋白质和核酸。蛋白质和核酸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素材。 设问:有了基本材料在实验室里是否就可以制造出原始生命呢? 学生聆听、思考并回答:地球原始生命可能从外星球起源。 学生总结归纳:生命是复杂的,生命的起源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 四、反馈练习 分析:腐肉生蛆。 提问:有人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勇于对“神创论”提出挑战,比如善于观察的人们看到腐肉生蛆、枯草化萤、青蛙从淤泥中跳了出来、臭水沟里突然出现了老鼠等,便提出了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自然产生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完成,甚至可以自然产生。 提问:你们是否赞同自然发生论? 分析:巴斯德的“鹅颈烧瓶”实验。(出示实验装置图片) 提问:你能解释实验现象吗? 提问:如果不加热肉汤是否会变质?为什么?有无对照?还可以怎样设计对照? 讲授:直到20世纪60年代,在伦敦的一个研究所中,还一直保存着19世纪后期为否定自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 姓名:谢新发班级:大06数学1班学号:43号 摘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作用显得日益广泛、深刻。伴随着信息科技革命的浪潮,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未来也展现出其不可限量的前景。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生命科学的新纪元即将开始,并将对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极其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将会极大地应用于国家的农业、工业和安全。应当说,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一次科技创新和社会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现状前景对策 一、当代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 无论是科技界还是产业界,都基本认同这样一个重要判断:在新的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新发现,生物技术的新突破,生物技术产业的新发展将极大地改变人类及其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成熟的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以及正在加速发展的基因组学技术和蛋白质组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干细胞组织工程认知与神经科学等关键技术,正在推动生物技术产业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之一,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医疗卫生、农业、人口和食品及生物安全状况。尽管世界各国对高科技领域范围的界定不完全相同,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放在重要位置。 进入21世纪后,生物技术产业显示出其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今高技术产业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2002年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投入研究开发资金已高达157亿美元。日本政府2002年已明确提出生物技术立国战略,强调把“科研重点转向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欧盟已成立生物技术委员会。在软件领域成就斐然的印度,早在1995就提出“人类基因组——印度起点”研究计划,明确提出通过发展生物产业实现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些都表明,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把发展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及其产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选择。 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仍然集中在基因组科学、蛋白质科学、认知与神经科学等领域。继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后,水稻、疟原虫、蚊子和老鼠的全部DNA序列测定也在2002年完成,这些研究成果都直接与粮食生产和人类健康有关。老鼠和河豚鱼基因序列的测定,将可能为人类提供关于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线索。特别是科学家们已经把目光投入到功能基因组学(Functional Genomics)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这两个极富挑战性的领域,这将带来更多与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联的重大研究成果。 生物技术方面的进展则更为迅速,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纳米生物技术等等,将大大加快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制,以及推进对重大疾病新疗法的研究进程。总体来看,生物技术目前仍主要应用于医药和农业,但在食品、环保、能源等行业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据统计,全球生物药品市场规模2000年为30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达到9000亿美元。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尽管人们对基因改造生物的讨论和疑虑仍然存在,但2007年全球23个国家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比2006年增长12%。随着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将有力地促进生物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到2020年,利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药可能将达到3000种左右。这将对提高人类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水平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值得强调的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正在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技术融合趋势。特别是生物技术与其他高技术的融合,形成了生物芯片、生物光电、生物传感器等高技术领域,产生了生物技术群。比如,生物芯片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将在生物学和医学基础研究、食品、农业、环保等领域中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改变生命科学的研究方式,革新医学诊断和治疗。科技发展的这一突出现象以及由此带来的产业深层次变革,已经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关注。

生命科学与金融学

生命科学与金融学 生命科学是研究包括人在内的各种生物,其生命特征的规律性,如生物类群、结构功能、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起源进化,以及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科学。生命科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是农业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畜牧、养殖、医药、体育与卫生等。随着生命科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科研方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应用领域正在不断的扩大。现在生命科学的影响已经扩大到食品、化工、环保、冶金等方面,若考虑仿生学因素,其影响还涉及机械、电子、信息技术诸领域。 从生物科学到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是人们从认识生命活动和探索生命的规律性到改造及提高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的飞跃。而随着生命科技渗透到人口、环境、健康、资源和海洋开发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途径中,生命科技产业化的步伐大大加快,生物产业已成为关系到中国民生的重要产业,以生命科学产业化为基础的生物经济将引领中国社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的发展 所示为生命科学的实践化过程 生物经济这一概念是由stan davis 和Christophermeyer于2000年提出的。生命科技的研发应用是生物经济的基础,生物经济是建立在生物经济产品和产业上的。与具有垄断性质的信息技术和信息经济不同,生物技术和生物经济具有较强的资源依赖性、技术通用性和产品多样性,而市场垄断性则较弱。这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的生物经济时代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 与互联网局限在人们信息层次上的交流不同,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在于它将改变人们生存和健康的各方面。生物产业所带来的商机远远大于信息技术,生物科技产业具有的研发领域广、研发投入高、附加值高、公害低、土地和劳动力的需求少,也已成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我国的生物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为实饶的国家之一,我国有十三亿人口的食物和健康需求。我国发展生物经济是应对国际竞争和解决未来人口、资源、能源等问题的关键。生物技术不反自身发展迅速,而且带动的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经过20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完整的生物技术研发体系,我国生物经济初见端倪。我国目前拥有200多个生物技术实验室(重点项目),技术和研发产品人员约两万人。我国涉及现代生物技术的企业约5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五万人,我国建立了生物基地。 通过学习生命科学与技术,发现自己所学专业金融学是可以与生命科学一起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生命科学在实际生产中筹资,开拓市场,造福社会做出贡献。

生物生命的起源1

生物生命的起源1 周次周课时总课时数授课日期课题第一节生命的起源课型新授学习目标1、描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2、关注生命的起源,培养生物进化的观念。重点难点1、述生命起源的化学过程。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教学过程【基础梳理】⒈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过程演变而来的。⒉原始大气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过没有________。⒊原始海洋是由_____变成________,然后越积越多变成的。它是__________诞生的摇篮。⒋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5.1965处我国科学家利用_________成功合成_________。1981,我国科学家利用简单的有机物合成_________。它能证明生命起源的_________阶段。【合作探究】1、地球产生的年代?2、早期地球的状况如何?3、原始大气与现在大气有何不同?4、原始生命起源于何处?5、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分为哪几个阶段?【知识点突破】1、原始大气的成分。2、化学进化阶段及变化。(简单到复杂、水声到路生、低等到高等)3、原始生命诞生历程。(无机物、有机物、原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始生命)【基础检测】[阶段性检测一]1、原始生命形成的场所是()a海洋b原始森林c原始陆地d原始海洋2、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相比,没有的气体是()a氨气b甲烷c氧气d水蒸气3、米勒和其他学者的实验说明的是()a原始地球能形成原始生命b 原始地球能形成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c生命起源于原始大气d紫外线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形成原始生命4、从生命起源的过程看,组成生命体最重要的物质是()a水b蛋白质c蛋白质、核酸d氨基酸5、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不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是a有机小分子物质b有机大分子物质c单细胞生物d原始生命[阶段性测验二]6、阅读课本5页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现象与结论。小组合作完成1)、在米勒的实验装置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内通入的气体代表,实验过程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现象。2)、实验装置中的冷凝管可使反应后的气体与水蒸气冷却形成液体,这模拟了过程?烧瓶中的暗褐色液体含有成分。3)、该实验中,你认为米勒提出的问题是;作出的假设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米勒实验为化学进化说中,由形成这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学后反思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

1. 什么是系统生物学? 系统生物学是一种典型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它需要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各种学科的共同参与。它是一种整合型大科学,要把系统内不同性质的构成要素(基因、mRNA、蛋白质、生物小分子等)整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系统生物学就是要实现从基因到细胞、到组织、到个体的各个层次的整合。 系统生物学包括四个方面: 一、系统结构。包括基因,蛋白间关系以及由此得到的基因蛋白网络和生物通路,以及这些相互之间关系所牵涉到的细胞内和细胞外结构的物理特性和机制。 二、系统动力学。可以通过代谢分析,敏感性分析,动力学分析工具比如分叉分析等,以及识别不同行为所内含的机制等分析方法和手段来理解在不同时间点不同条件下系统的行为。 三、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这些控制细胞处于各种状态的机制,用来模拟系统,能得到治疗疾病的药靶。 四、设计的方法。基于某些设计的原则和模拟方法,可以修正和构造具有所需特性的系统,而不需要盲目地反复实验。 2. 生物芯片技术对于系统生物学的意义? 生物芯片是多领域相揉合的产物,生物芯片技术涉及电子技术、成像光学、材料学、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等。简单说,生物芯片就是在一块玻璃片、硅片、尼龙膜等材料上放上生物样品,然后由一种仪器收集信号,用计算机分析数据结果。根据生物分子间特异相互作用的原理,将生化分析过程集成于芯片表面,从而实现对细胞、蛋白质、DNA以及其他生物组分的准确、快速、大信息量的检测。生物芯片技术是系统生物学技术的基本内容。 系统生物学有两个关键技术基础,“组学”数据基础,以及检测和实验技术基础。在检测和实验技术这一方面,生物芯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十世纪末期,生物芯片开始进入大家的视野,它有着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高通量、微型化、自动化。系统生物学需要处理海量的组学数据,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手段,将举步维艰,借助于芯片技术,将事半功倍。 3. 以某离子通道为例,叙述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测量方法和手段 以BK通道为例,结构测量:首先得到通道的序列,设计引物,通过体外PCR 快速高效的体外扩增该片段,然后连接到合适的载体上导入宿主细胞中进行表达,获得蛋白,通过HPLC进行蛋白分析和分离,将纯化后的蛋白配制成浓溶液,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获得高质量的单晶体后,进行X射线衍射来解析该通道的结构,功能测量:通过量:通过切除部分序列,来测量通道的功能序列,定点突变来确定通道的关键氨基酸。通过特异性药物或毒素与通道的结合相互作用来检测通道的生理活性和功能。 4、有哪些方法可用来确定离子通道生理功能? (1)电压钳技术 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膜电位和时间的函数。用玻璃微电极插入细胞内,利用电子学技术施加一跨膜电压并把膜电位固定于某一数值,可以测定该膜电位条件下离子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动态过程。利用药物使其他离子通道失效,即可测定被研究的某种离子通道的功能性参量

八年级生物下册6.3.1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冀教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通过米勒的实验,了解模拟实验的原理和方法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3.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过程方法 1.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情感价值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2.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 2.关于生命起源问题目前仅限于假说和推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关于生命的起源同学们可能听说过许多不同的传说,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这也是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科学有别于其它认知方式和其它知识体系,就是因为它采用的是实证标准、逻辑论证。所以,科学的推测必须和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证据一致,还应该合乎逻辑。科学并不排除想象和联想,但是这些想象和联想应该是基于现有数据的基础上的,并最终还需要过程和实验的证实。〔科学研究思路:事实-------推测---------事实验证 阅读课文第51页,生命起源的假说有哪些理论?

一、神创论:无据可查 二、自然发生说 指导阅读课文,交流讨论科学家如何通过实验否定自然发生说? 三、宇生论: 分组交流展示 1.证据:表明:: 2.地球外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 四、化学进化论: 原始地球的气候与环境 1.地球什么时候形成? 看P51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图,描述原始地球环境 2.原始大气是怎样形成的? 3.米勒模拟实验 提出问题:原始地球能不能产生原始生命呢?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在米勒模拟实验中,向密闭的实验装置中通入等气体模拟。实验中的火花放电模拟了原始地球的现象。对C装置中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有生成,此装置模拟了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大气中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于。 实验表明: 4.化学进化过程 进程1:,在、、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简单的有机物。 进程2:简单有机物————>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蛋白质) 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人工合成了一种比较简单的,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分子, 1981年,又利用简单的有机物,人工合成了组成生命的另一种重要物质酵母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这是一种RNA。 进程3:有机高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 (阅读课本最后一段):说明。 进程4: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生命的起源》教案

第一节生命的起源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四个阶段。(重点) ②了解米勒的实验与结果。 ③了解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问题上的重大成就。 2.能力目标 ①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难 点) 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来的,生命是物质的, 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教育。 ②通过介绍我国在探索生命起源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有关生命起源的问题,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搭起了一个较好的平台。所以采取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的方法教学,其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学法指导:学生对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所以,教师应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 课前准备: 《生命的起源》课件第一课时;学生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及生命起源相关内容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及时间安排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同学们,我们知道地质学研究表明,地球大约 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那时候地面上火山喷 发、熔岩横流;天空中电闪雷鸣,或赤日炎炎, 与现在的环境迥然不同。那么当时或者几十亿 年前、几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又是怎样的呢? 最原始的生命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关于这些问 题,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广为关注,人们不断地 去探索和追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争论。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越 来越深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关注这个热点 ——生命的起源。 激情、质疑 激发兴趣 表述交流 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对生物 课产生好感。 引导探究层层推进20分钟我们首先要讨论最早的生物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是否能接受这一观点。如果生物是由 上帝创造的,上帝又是谁创造的?如果生物不 是上帝创造的,地球上的生物又是从哪里来 的?——古代的人们认为:生物可以从非生命 物质直接转变而来。如腐肉生蛆、腐草化萤、 白石生羊等。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看书3—4页) 结合课本示意图讨论分析回答: 1.原始大气的成分有那些?这些物质是从那里 来的?原始大气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 显不同? 2.原始生命起源的场所是?据你 推测此时地球表面温度应该?(很高;较低) 3.根据课本内容和你收集的资料,你认为原始 曾有一个学说,称为“神 创论”,认为:地球上的所 有生命都是上帝创造的。 上帝最初创造了多少种生 物,地球上现在就有多少 种生物;而且生物之间没 有任何亲缘关系。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看书第 3—4页结合课本示意图讨 论分析回答,并找出疑难 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 己的观点,充分

公元年公元年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生命科学发展大事记 公元1600年~公元1839年 公元1609年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G.伽利略制造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于观察昆虫的复眼。公元1628年 ●英国医生、解剖学家W.哈维所著的《动物心血运动的研究》一书出版,建立血液循环 理论,奠定了近代医学和生理学的基础。 公元1660年 ●意大利解剖学家M.马尔皮基观察到蛙肺里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 血液循环理论。 公元1665年 ●英国物理学家R.Hooke(R.胡克)在显微镜下观察软木切片,发现蜂窝状小室,称之为 “Cell”,并发表著作《显微摄影》描述之。 公元1668年 ●意大利医生F.雷迪通过蝇卵生蛆的对比实验,为反对自然发生说提供了第一个证据。公元1675年 ●荷兰人A.van 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公元1675年 ● A.van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当时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由种种 活着的“小动物”组成的微生物世界,同时也发现了人的精子。 公元1682年 ●英国植物学家N.格鲁编著的《植物解学》出版,其中也包括植物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公元1686年 ●英国博物学家J.雷所著《植物史》第一卷出版,以后继续出版第二、三卷,其中讨论了 种的定义。 公元1727年 ●中国医学家俞茂鲲在《痘科金镜赋集解》中记载,人痘接种术起于明朝隆庆年间(1567~

1572);《医宗金鉴》(1742)介绍了痘衣、痘浆、水苗、旱苗四种方法。据俞正燮(1775~1840)在《癸巳存稿》中记载,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俄国已派医生来学“人痘法”。公元1735年 ●瑞典植物学家Linne C.V.(C.von林奈)所著的巨著《自然系统》第一版出版,首创物 种二名法,把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分成纲、目、属、种,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在全世界得到普遍承认与推广。 公元1761年 ●科尔鲁特以早熟的普通烟草和晚熟的心叶烟草杂交获得了品质优良的早熟杂种一代。公元1770年~公元1774年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曲折历程。造成这种曲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 但主要还是发现者本人的主观因素所造成的。因此,总结这一深刻教训,可给后人留下许多有益的历史启示。 人类关于氧气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据史书记载,公元8世纪,中国就曾经对大气进行过研究,并把大气分为阴阳两部分。到17世纪,罗伯特·波义耳(R. Boyle,1627-1691)在进行抽气机与燃烧实验时,发现了一些奇妙有趣的现象。在真空中,火药环只在受热的地方才燃烧,但一通入空气,立刻全部燃烧。这些燃烧现象,使波义耳得出结论:“空气中有一些活性物质不是被磷的烟雾消耗掉,就是被它驯化”。 这给人们以启发,那就是空气中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气体。此后,R. 虎克(R. Hooke,1635-1703)也做了类似的燃烧实验,并得出结论,认为空气中存在一种可以溶解可燃物体自身的东西。 罗伯特·波义耳和虎克的实验,对发现氧气都是极为有益的。只要沿着这个正确的思路去寻找空气中那种具有活性的物质是什么?氧气就会很顺利地被发现。但科学发现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通往客观真理的征途上,遇到任何一点障碍,都可能使科学家犹豫不前,而大大推迟科学发现的时间。 在氧气发现的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燃素说”的提出。它使一些科学家步入歧途,茫然而不能自拔。“燃素说”是英国人乔治.恩斯特.史塔尔继承了约翰.约阿希姆.帕克的《地下的自然哲学》中的学说,并综合了各家观点,于1703年较系统地阐述和发挥为完整理论的。史塔尔认为,空气中有一种可燃的油状土,即为燃素。史塔尔所说的燃素是“火质和火素而非火本身”,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体中,在燃烧时,快速逸出。 燃素是金属性质、气味和颜色的根源。它是火微粒构成的火元素。按照“燃素说”的观点,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的进展及趋势 【摘要】 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对欧美、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了综述,回顾了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和分析了我国生物技术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展望了21世纪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希望21世纪的生物技术能更好的造福人民。 【关键词】:生命科学;生物技术; 趋势; 对策 党和政府对生物技术一向给予高度的重视。70年代末期, 就把遗传工程列为我国八大重 点科技领域之一。如果把1986年作为我国生物技术发展阶段的一条分界线, 那么, 1986年以前的七、八年, 我国生物技术处于一个初创阶段。中国科学院和高等院校一些生物学基础研究实力较强的单位, 率先开展基因工程和杂交瘤技术的研究。接着全国许多部门派遣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的技术方法。国内许多研究单位也相继开展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的研究, 为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括来说,生物技术是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发展的产物。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重组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 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以欧美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正在迅速兴起。在20 世纪最后几年里, 全世界生物技术市场较原有的增加了30% , 2000 年生物技术的产值预计达600 亿英镑。21 世纪将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世纪。 1 生物技术的重点研究领域 1.1 基因组研究研究人类基因组、哺乳类实验动物的基因组、低等真核及原核生物细胞基因组, 同时开展基因图谱的比较研究和技术开发。 1.2 基因治疗研究癌症等疾病的免疫调节和基因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现代生命科学与技术结课论文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论文 基因芯片——“生物信息精灵” ——浅谈数学、计算机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二十世纪是物理科学的世纪,而二十一世纪则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仅与人类健康,农业发展以及生存环境密切相关,而且还将对其它学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所谓"今天的科学,明天的技术,后天的生产"。而生命科学的基础性研究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源泉、科学和技术创新的关键。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领导尖端科技的学科,正因如此,我很想知道它与数学——我得专业课,计算机等理论或技术是怎样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基于此,我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了许多网站、书籍,并有了小小的收获。现就“基因芯片”技术,浅谈如下。 一、基因芯片简介 基因芯片,也叫DNA芯片,是在90年代中期发展出来的高科技产物。基因芯片大小如指甲盖一般,其基质一般是经过处理后的玻璃片。每个芯片的基面上都可划分出数万至数百万个小区。在指定的小区内,可固定大量具有特定功能、长约20个碱基序列的核酸分子(也叫分子探针)。 由于被固定的分子探针在基质上形成不同的探针阵列,利用分子杂交及平行处理原理,基因芯片可对遗传物质进行分子检测,因此可用于进行基因研究、法医鉴定、疾病检测和药物筛选等。基因芯片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高效、快速和多参量特点,是在传统的生物技术如检测、杂交、分型和DNA测序技术等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和飞跃。 二、基因芯片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于90年代初期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顺利进行而诞生,它是通过像集成电路制作过程中半导体光刻加工那样的微缩技术,将现在生命科学研究中许多不连续的、离散的分析过程,如样品制备、化学反应和定性、定量检测等手段集成于指甲盖大小的硅芯片或玻璃芯片上,使这些分析过程连续化和微型化。也就是说将现在需要几间实验室、检验室完成的技术,制作成具有不同用途的便携式生化分析仪,使生物学分析过程全自动化,分析速度成千上万倍地提高,所需样品及化学试剂成千上万倍地减少。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用它制作的微缩分析仪将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医学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战争等领域。 生物芯片技术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好的DNA分析技术之一,分析对象可以是核酸、蛋白质、细胞、组织等。目前全世界用生物芯片进行疾病诊断还处于研究阶段,国外已将其用于观察癌基因及肌萎缩等一些遗传病基因的表达和突变情况。

2016-2017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考试试题库

2016-2017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考试题库 请各位同学注意:《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课程 考试时间为:第十二周周六(2016年11月19日)晚上18:30—21:30 考试地点:东十二楼F101教室 1.简述2-3种转基因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原则。 1.植物转基因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如玉米稻、北极鳄梨、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 2.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人工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具有不确定性。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2.展望你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前景。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目前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其使用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即转基因技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以此生产出的药物原料和药品。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第一、增加产量。第二、改良品质。第三、增强抗逆性。第四、生产转基因药品。 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或多或少破坏了生物界领域的和谐。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第一,基因飘逸即基因流或基因水平转移到其他近缘物种。第二,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杀虫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土壤, 某种单一的转基因植物的大量种植可能会对土壤生物及微生物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而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第三,转基因产品的毒性, 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第四,转入植物的标记基因(特别是抗生素基因) ,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扩散到其他微生物中并使其产生新的抗药性,导致超级病原菌的产生。 因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需考虑的问题:(1)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毒性、过敏反应、抗药性等。(2)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作为“外来种”是否带来生态风险;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或将基因传递到其他杂草的风险。 3.请试论述生物能源的优越性及不足。 优越性:生物质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低污染,能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易燃烧,污染少,灰分较低。能控制环境污染,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理想途径。(1)提供低硫燃料,(2)提供廉价能源(于某些条件下),(3)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另外,①生物燃料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只适用于发电和供热。②生物燃料是产品上的多样性。能源产品有液态的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态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气态的沼气等多种能源产品。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也可以供热和发电。③生物燃料是原料上的多样性。生物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能源植物。 ④是生物燃料的“物质性”,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各种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质性的产品,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⑤生物燃料的“可循环性”和“环保性”。⑥生物燃料的“带动性”。生物燃料可以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制造业、建筑业、汽车等行业发展。在中国等发展生物燃料,还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中小城镇发展,缩小工农差别,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⑦生物燃料具有对原油价格的“抑制性”。⑧生物燃料是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内需市场。 不足:(1)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2)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3)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4)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还有: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目前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程度:生物质合成燃料乙醇存在着“与人争粮”的问题,生物质合成生物柴油存在着污染较大的不足,生物制氢存在着产氢效率低,氢气收集困难等弊端,沼气发酵则存在着发酵效率低、持续运行能力差的缺点。

生命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生命科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尤其生命科学领域的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命科学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之一。而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也正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在人类的衣食住行方面以及减少人类疾病和动植物病害、改善人类的营养状况,减少环境公害、保护自然资源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关键字:生命科学人类生活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的迅猛发展,能源、资源、人口、粮食、疾病等社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然而用常规的物理化学方法又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但生命科学却能帮助我们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21世纪可以说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因为生命科学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离不开生命科学;我们的吃穿住行也离不开生命科学;可以说在人类的生活中生命科学无处不在。 二、生命科学的涵义 简单的说,生命科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各种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又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命科学原理和技术在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的应用。生命科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科,包括了很多的领域,它的历史悠久,发展意义重大。 三、生命科学的发展 自古以来,人类就没有停止过对神秘的生命现象孜孜不倦的探索。17世纪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类对生命科学的认知也仅仅停留在好奇和崇拜的阶段,直到18世纪40年代,英国的虎克首次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不久,荷兰的 Leeuwenhoek便清晰的观察了活动的细胞,并证实了细胞是所有生命的结构基础;随后18世纪60年代中期,“现代遗传学之父”---奥地利的传教士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阐明了生物遗传的两个最基本最经典的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开创了遗传学研究的新纪元。在19世纪50年代中期,watson 和crick共同发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DNA双螺旋结构的阐明也标志着现在分子生物学的诞生。20世纪四十至五十年代前后,生物学家们开始积极吸收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科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对生命科学展开了分子层面的研究。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生命科学更势不可挡,成为影响当代人生活的四大科学之首。目前,生命科学可以说已经成为21世纪当之无愧的第一科学。国际知名核心期刊与生命科学相关的论文占着越来越多的比例,世界优秀科技成果评选总不会离开生物科学的最新成果,无论从这些还是从对人类生活及思想的影响来看,生命科学都是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核心,最为炙手可热的领域。 四、生命科学在人类生活中

生命科学与技术

生命科学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坚实、宽厚的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理论,具备系统的生物高新技术和∕或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技能,能在生命科学与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综合型、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 二、主干学科与相关学科 主干学科: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 相关学科:生物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生物信息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三、专业主干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生物医学工程概论、计算机程序设计、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工程制图。 四、主要实践环节 工程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专业实习、企业实践、野外考察实践、毕业设计、军事训练。 五、学制与学位 学制6年。工学或理学硕士学位。 首先获得学士学位。继续学习2-3年,符合硕士研究生毕业条件,可获得硕士学位。 六、毕业条件 本科阶段最低完成180学分(课内),及课外8学分;通过CET4级考试;并且军事训练考核合格;通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方可获得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修完硕士研究生课程,通过CET6级考试;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七、选课说明及要求 本专业为六年制硕士学位培养。实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硕士论文的分阶段连续培养模式。其中前两年主要完成通识类课程和科学基础课程的学习;第5-7学期完成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的学习,第7学期还需完成部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第8学期进入本科毕业设计阶段。后两年进入研究生课题研究阶段,包括题目选定、开题论证、实验研究以及硕士毕业论文写作。论文工作于第12学期结束,参加所在系组织的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1.课程设置表中模块选修的具体说明 (1)通识教育模块:必修27学分,选修16学分,共计43学分。其中基础通识类课程12学分,包括基础通识类核心课限选6学分,限定在《世界文明》、《社会与艺术》、《生命与环境》三种门类中各选1门课程,和基础通识类选修课任选6学分。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防教育课程必修16学分。体育、英语、计算机类必修15学分。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精力选修其它课程。 (2)学科教育模块:必修106学分,选修11学分,共计117学分。其中基础科学课程必修46.5学分;专业主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必修50.5学分;专业课程必修9学分,选修至少11学分。 (3)集中实践模块:必修20学分。包括工程训练2学分(电子实习、现代控制测试系统各1学分);综合技能训练1学分;专业实习3学分;企业实践1学分;野外考察实践1学分;毕业设计12学分。 (4)双语课程:每个学生要求必修至少两门双语课程。 (5)本专业学生第7学期确定研究生导师,与普通班推免研究生工作同步进行。在第7、8学期,修完全部研究生课程,所得学分可计入在本校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课程学分。所选研究生课程学分可以计入本科阶段的基础通识类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学分,但不能取代本科180学分。 2、集中实践的说明与要求 (1)工程实践 工程实践由两门课程构成:电工实习和现代控制测试系统(测控实习),分别安排在第3、4学期,通过实践,使学生初步了解工程的概念,建立大工程意识。由工程坊负责安排具体内容,并进行考核。 (2)综合技能训练 包括:生命科学数据的获得、保存、评价、解释和展示;生命科学实验预案的设计;生命科学实验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及注意事项;团队协作和个人工作的安排技巧;资料查阅、文献综述、科技论文写作;个人展示等技能的基本训练。此外,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国家或学校的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或开放实验项目。安排在第5-7学期,由指导教师负责考核。 (3)专业实习 在三年级学习结束后,到生物技术企业/公司、医学仪器设备企业/公司、或生物制药企业/公司进行专业实习和管理实践,了解与专业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管理情况。实习方式以集中实习为主,要求有完整的环节,结束后由实习单位给出评价,个人提交总结报告,通过答辩后给出最终成绩。 (4)企业实践 在5-6学期,邀请国内外相关产业的知名公司或企业以由公司或企业授课(中文或英文)+ 在企业公司实践的方式进行培训实践活动。由培训企业/公司及带队教师共同考核。 (5)野外考察实践

【公开课教案】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目标 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 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2.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课前准备 1.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 2.学生课前通过阅读科普书籍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广袤的宇宙、绚丽的银河、灿烂的太阳系行星、蔚蓝的地球……)广袤宇宙有无数的星体,然而只有我们蔚蓝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千姿百态的生命。这些生命是怎样来到这地球上的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祖先曾经有这样的传说。——“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

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绳人也。”(引自《太平御览》卷七八) 哪位同学为大家解释一下? 学生:说开天辟地以来,地球上本没有人,女娲用黄土捏泥人。 教师:很好,那么什么叫“剧务”,又什么是“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呢? 学生:大概是太劳累了,就用绳子浸在泥里,再举起来,甩出的泥点变成人。 教师:看来我们的同学们知识很渊博呀,那么,今天的科学家们对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见解呢? (按照事先抽签的顺序进行小组发言。下面是发言的提纲,真正发言中不仅有形象生动的事例,还配合了教师提供的录像。) 小组1:我们小组负责介绍“宇宙起源”这部分内容。根据“宇宙大爆炸”的理论(这是目前一般接受的学说),150亿年前宇宙发生了大爆炸,爆炸喷射出了由氢和氦组成的星云,星云旋转运动着,并且缓慢地收缩,逐渐形成了一个密度较大的实体。由于收缩时磨擦产生的热量,温度继续上升,直到在高温下发生热核反应,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时就形成了一颗恒星。在恒星周围还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它们彼此吸引、碰撞而聚合成为小的团块。这就是行星的形成。 小组2:我们小组来介绍原始地球的情况:根据第一小组介绍的宇宙爆炸的理论,地球逐渐收缩过程中温度很高,所以当地球表层温度逐渐下降时就表现为频繁的火山活动。火山喷发出的气体,形成了大气层。这个大气层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没有氧气、氮气的,但有很多的水蒸汽。随着地球表面温度降低,大气层中的水蒸汽冷却形成雨水降落到地面上,雨水在地壳下陷及低落处聚集而成原始的海洋。原始海洋盐分很低,但溶解了大量的甲烷等火山喷发出的物质。 小组3:我们组负责汇报“米勒实验”:1953年,斯坦利·米勒在玻璃仪器里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了一项试验:(用动画展示实验仪器)。一个星期后他检测出很多简单的有机物,包括氰化氢、尿素,最重要的是:米勒还在他的产品中发现了甘氨酸和丙氨酸,这是所有氨基酸中最简单的,也是在各种蛋白质中最常见的。 小组4:我们汇报“其它生物学家的研究”:米勒试验结果公布后,许多生物学家便也开始进行同样的实验,他们都证实了米勒的实验。到1968年,蛋白质结构中的每一种重要的氨基酸,都用这样的实验制成了。美籍西班牙生物化学家胡安·奥罗于1961年和1962年实验生成了嘌呤、核糖和脱氧核糖,这是DNA和RNA的组成成分。1967年波南帕鲁玛又合成了一种属于“卟啉”类的分子,而绿色植物中极重要的叶绿素分子也属于卟啉类。至此,人们已经不怀疑生命所必需的所有化学物质,都可以在早期地球的海洋中被制造出来。 小组5:我们汇报的题目是“从有机物到原始生命”:当科学家通过实验认定原始地球可以形成简单有机物,就推断经过漫长的时间,这些简单有机物就可能形成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复杂的有机物。他们浸泡在原始海洋中,可能形成小泡。假如小泡中恰好包住了蛋白质、核酸及其它物质的适当混合物,就可能形成类似原核细胞的结构。但是这些过程完全都是推测,有些科学家做了相关的实验,如奥巴林的“微球体”实验和福克斯的“类蛋白质”实验,但在实验设计中都还有疑点。所以,关于有机物如何形成生命的,现在还没有人能说明白。 小组6:我们汇报的内容是“宇宙中的生命”:首先,类似太阳的恒星在银河系内1000亿颗,其中单星大约是400亿颗。假定所有单星都带有行星,还要行星到恒星的距离恰到好处、有水存在、与地球有类似的化学组成。计算表明,在上述400亿颗单星中,充其量也只有100万颗的周围有能使生命进化到高级阶段的行星。不过每颗行星上的生命应当处于不同的进化阶段。经过科学家计算,能够进化到高科技水平,并能发射无线电波的行星,大概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