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向的处理
浅谈文化差异性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浅谈文化差异性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浅谈文化差异性与英文电影字幕翻译策略一、字幕翻译字幕翻译就是指在影片中,把源语的口头对话以共时的方式译为目的语,通常位于屏幕下方。
如何理解表达翻译出影片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尤其重要,因为,在欧洲电影字幕翻译中必须充分考虑文化差异、语言的风格要和口语一致等。
(Carroll,2006)由于中英文化之间有着太多的差异,在字幕翻译中,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对策来处理字幕中出现的负载文化内蕴的言语,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好的方法实现源语效果的最大化。
通过实践翻译总结了以下四种翻译中文字幕的翻译对策。
1异化:直接把源语中的文化意象转移过来或者用音译法处理。
这种策略可以保持源语文化中的原汁原味。
2归化:原文中有些文化词移植过来难以理解或者会有歧义,就可以采用归化处理法。
当源语的文化内涵用目的语的表达方式表达时,源语传递的信息内涵不发生改变,也就实现了功能意义上的对等。
3解释:源语的富含文化背景的词语,需要对其进行阐释说明才能为目的语观众理解。
4省略:源语中有些信息过于冗长拖沓,影响观众欣赏影片的声像,干脆省略掉。
采取这一策略,前提是不能影响观众对影片理解的连贯性。
二、翻译字幕中文化负载词的具体方法《阿凡达》(Avatar)是一部环保的英文影片,影片背景是美国本土的政治环境;此外,为了服务环保的主题,导演卡梅隆在这部影片中加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导演自己创造了纳美人专用的语言和文化;加上大量的俗语俚语的使用。
这三方面使得影片中文字幕的翻译难上加难。
下面就以此影片为个案,在翻译策略的指导下,笔者探讨了几种具体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直译就是只把源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完整不动移植到目的语中,不改变源语的意象,以便使目的语观众充分领略异国的风味。
例1:在主控室,奥古斯汀教授第一次见到杰克萨利,一番对话后了解到他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科学实验,现在居然要成为阿凡达,非常气愤,立马去找帕克算账,边走边说:Grace:I?m gonna kick his corporal butt.译文:要去踢烂他的屁股!直译的这句话,气急败坏的语气突出了奥古斯汀教授作为科学家的原则性,使她的急脾气性格跃然眼前。
中英文学翻译对不同文化的意象处理方法研究

158《名家名作》·翻译彭纯芳一、中英文学翻译与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探究文学作品的翻译效果与译者的文化背景有紧密的关联。
翻译人员在翻译英语文学作品时要基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而使译作能受到更多读者的喜爱,实现文化上的沟通交融。
但是如何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处理好文学作品的翻译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因为文化因素会给翻译工作带来许多限制,造成翻译效果不尽如人意。
文化因素的不同造成认知语境的不同,而认知语境的差异导致读者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语言表述习惯。
如果文学翻译时没有充分考虑读者所处的特定文化环境和语境现实,那么译作可能完全不符合读者的语言阅读习惯,读者也会觉得晦涩拗口,从而失去阅读兴趣,这与文学作品翻译的初衷是相悖的。
文学作品中英文翻译是为了实现文化传播,让优秀的文化理念被更多人认识。
因此,文学作品在进行翻译创作时,一方面要保持原著的文学特色和精神价值,另一方面要推动跨文化领域的认知交流与互动,从文化背景出发实现翻译的重要意义。
二、中英文学翻译对不同文化的意象处理模式(一)翻译的认知语境对于中西方不同文化意象的翻译,认知语境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一种认知语境的形成是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的。
例如,许多英语文学作品会涉及寓言故事,译者就需要对寓言、童话等意象所蕴含的深意及文化传统做到全面了解,只有充分理解其内涵才能实现向汉语语言文化意境的内容转换。
这种转换不仅要考虑文学作品诞生的民族、宗教、风俗等背景,还要充分考虑作品背后的政治与社会发展因素。
译者需要纵横分析,多角度了解。
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对中西方不同意象的处理方式会导致作品价值表达方式的不同,因此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认知语境。
(二)翻译的文化差异中英文化存在差异,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处理一些文化意象时也会不同。
信仰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活习惯、民俗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中具有权威、高贵、神通广大的特征和祥瑞之意,中华民族世代以“龙的传人”自称,表达了对龙的敬仰之意。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

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及处理随着中国与英语世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汉英翻译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汉英翻译中,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汉英翻译的特点、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在翻译中的处理方法以及汉英翻译中的文化调整等四个方面来阐述中文化意象在汉英翻译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中文化意象。
一、汉英翻译的特点汉英翻译是汉语与英语之间的翻译,是跨两个文字系统、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习惯等方面的翻译。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汉英翻译有其独特的特点:1、异质性中英两国的文化背景、语言编码和思维方式等存在着差异,因此汉英翻译中存在着异质性。
2、契合性汉英两种语言本身存在着某些共性,如拼音、语法结构等,因此汉英翻译又具有契合性。
3、文化调整在汉英翻译之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要对翻译进行文化调整。
上述三点特点使得汉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尤为重要。
二、中文化意象的定义与分类中文化意象是指在语言和文字中通过符号、图像、象征等表现出来的文化印记或者某种文化现象,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中文化意象的分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语言层面的分类从语言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包括词汇意象、语法意象和习惯用语意象。
◆词汇意象:中文中的某些词汇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对自然界、人情世故、礼仪信仰等方面的表现,如“庭院深深,树木幽幽”、“春风得意马蹄疾”等。
◆语法意象:中文语法中的诸多现象,如持续性动词、概括性的标点符号等也具有文化意象,如“江山如此多娇”中的“如此多娇”表示很美丽。
◆习惯用语意象:中文中的许多固定词组和习惯用语,如“同舟共济”、“高枕无忧”等也包含着广泛的文化内涵。
2、文化层面的分类从文化层面来看,中文化意象可以包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社会价值等方面的意象。
◆生活习惯:如中式茶道、抱团聚餐、篆刻等,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中文化意象的表现。
◆思维方式:如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功利主义和信仰主义的文化情感等都是中文化思维方式的代表。
《2024年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范文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跨文化传播的艺术形式,其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与转换是关键环节之一。
文化意象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具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或象征,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
因此,在电影翻译过程中,如何实现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成为了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分析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特殊性和翻译策略。
二、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特殊性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其语言和文化内涵丰富多样。
在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化意象具有不同的含义和情感色彩,这需要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背景和特点。
2. 符号性:文化意象往往具有符号性,能够传达特定的信息和情感。
在电影翻译中,这些符号性的文化意象需要被准确地传达和呈现。
3. 语境依赖性:文化意象的含义往往与其所在的语境密切相关,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语境因素。
三、文化意象的重构在电影翻译中,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有时直接翻译文化意象可能无法准确传达原作的含义和情感。
因此,需要对文化意象进行重构,以更好地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
重构的方法包括:1. 替换法: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含义和情感色彩的符号或象征替代原作中的文化意象。
2. 解释法:通过解释或注解的方式,让目标语观众理解原作中文化意象的含义和情感色彩。
3. 创新法:结合目标语文化和观众的需求,创造新的符号或象征来传达原作中的含义和情感。
四、文化意象的修润与转换在电影翻译中,除了重构文化意象外,还需要对翻译文本进行修润和转换,以使其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特点。
修润与转换的方法包括:1. 语言表达的修润:对翻译文本的语言表达进行润色和调整,使其更加地道、自然。
2. 文化元素的转换:将原作中的文化元素转换为目标语观众熟悉的文化元素,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含义和情感。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策略思考

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国都在努力用不同的形式来宣传本民族的文化,逐渐形成了世界文化百花齐放的态势。
中国开始勇敢地张开双臂,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外国文化,这无疑是新时代大国形象的体现。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观众从中领略到的不仅是人物的性格和情节的曲折,还有历史人文和风土人情。
译制片在我国已经有比较长的发展历史,从新中国成立之初走到现在,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已经实现了飞跃。
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深,大量的外国电影被搬上了中国的荧幕,推动了外国电影在中国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但各国的历史文化以及语言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翻译,就可能会造成一些误会或者认知上的分歧。
电影翻译连接着两国观众,因此要求电影译者在注重艺术性的同时,还要考虑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既尊重中国文化,又要最大程度还原出原片所要传递的文化特色。
1电影翻译的要求及特殊性电影翻译与文学翻译的不同在于电影是声音与影像的结合,所以观众观看电影时,一面要关注人物和情节,一面还要看翻译。
与阅读文字性的材料不同的是,看文字材料不用担心字幕消失的问题,而电影的画面与字幕必须是同步出现的,这就要求电影翻译要做到简单易懂,观众不用费心思去分析语句的含义,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的体验,造成不好的影响。
电影翻译应该以观众的需要为核心,用口语化的表达扫清观众在理解上的障碍。
电影翻译以字幕的形式呈现,因此需要考虑如何使图像和字幕同步,字幕需要停留足够长的时间让观众能够看清,并且需要尽量地通俗易懂,不会让观众用过多的时间才能反应过来;配音则需要口型一致,声音和人物表演基本同步,而且配音翻译需要考虑电影中人物口型的时间,照顾到口型开合,这对翻译和技术人员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2文化意象概述文化意象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沉淀下来的文化成果,它能集中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宗教习俗、价值观和心理状态。
还有一些文化意象与图腾崇拜有着直接的关联。
《2024年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范文

《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篇一一、引言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不仅是视觉艺术的展示,更承载着文化内涵的传播。
文化意象作为电影文化传播的灵魂,是影片独特魅力和深层意义的体现。
在电影的翻译过程中,如何准确、恰当地进行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是翻译工作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探讨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的重要性、方法及挑战。
二、文化意象在电影翻译中的重要性文化意象是电影中特有的文化符号,它能够反映出特定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和思维方式。
在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至关重要。
一方面,文化意象的准确传递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意象的翻译,可以增强电影的感染力和艺术性,使电影更加具有国际影响力。
三、文化意象的重构在电影翻译中,有时原作中的文化意象在目标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这时,翻译者需要进行文化意象的重构。
重构是指在不改变原作意图的前提下,通过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重新构建原作中的文化意象。
在重构过程中,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把握原作的文化内涵,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感受到与原作相似的文化意象。
四、文化意象的修润修润是指在保留原作文化意象的基础上,对译文进行优化和改进。
在电影翻译中,修润是为了使译文更加地道、流畅,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在进行修润时,翻译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保留原作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其次,要使译文在语法、词汇和句式上更加符合目标语言的规范;最后,要注重译文的情感色彩和语气,使译文能够传达出原作的情感和氛围。
五、文化意象的转换当原作中的文化意象与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相差较大时,翻译者需要进行文化意象的转换。
转换是指将原作中的文化意象用目标语言中的相应文化意象进行替代,以使目标语言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在进行转换时,翻译者需要充分了解两种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找到目标语言中与原作文化意象相似或相近的意象进行替代。
论汉英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象的处理

间精 细 的琢 磨 其 中 的深 意 , “ 通 俗 ”即指 易懂 , 慧 的象 征 , 现在 我 们 形 容 人 小 气 通 常 会 拿 葛 朗
影 视观 众遍 及 各 个 阶层 , 其 中教 育 背 景 与 理解 台做 比喻 , 说 到剥 削人 也总 提 到周 扒皮 , 这些 影
能力各 不相 同 , 翻 译 影 视 作 品 时 要 综 合 各 种 因 视 人物 已经 开始 演变 成一种 意 象元 素 融 入我 们 素 力争 符合 大部 分 人 的审 美 , “ 无 注释 ” 指 翻译 的认 知 与价值 观 , 开始 承担信 息传 递 的职 能 , 这
中英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

中英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分析摘要:电影作为一种特有的文化形式之一,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也逐渐受到了较高的关注和重视。
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行为方式,在中英电影的翻译中也体现了不一样的文化意境。
本文将对中英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展开分析,简单介绍了电影翻译及语言和文化意象的特征意义,希望能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中英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
关键词:中英电影;电影翻译;文化意象;分析;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让世界各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除了经济上的交流发展,文化交流也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深入不断提升。
电影是一种对文化进行传播的重要媒介,对文化的审美及内涵都有着重要的宣传作用。
电影的种类丰富,语言也有多种,当进行中英语言的切换翻译时,语言所带来的文化差异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因此,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中英翻译时,要求既能准确表达语意,还能够通过翻译来展现出相应的文化意象。
由此可见,对中英电影翻译中的文化意象进行分析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1电影翻译的特征分析在进行电影翻译时,其主要包含以下两种特征,分别为信息传播特征和文化差异性特征。
首先,电影翻译的基本理解就是将语言进行转化,从而给观众准确表达出电影中所要传播的信息,这就是所谓的信息传播特征。
可见信息传播特征是电影翻译的重要基本特征之一,对电影在大众之间进行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对于文化差异性特征而言,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因此对于不同的语言而言,也具备不同的文化背景。
这种不同的文化背景涉及一些社会发展以及人文环境等因素,因此在实际的电影翻译过程中,还需在准确表达词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语言的文化特征,才能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以及准确的信息传递,从而创造出有效的文化意境。
若在实际的电影翻译中,翻译者没有考虑文化差异,很容易影响翻译效果,从而造成不友好的观影体验。
例如,cukoos nest是指精神病院的意思。
而这部经典的美国电影《飞越疯人院》在台湾上映时,却被翻译成了《飞跃杜鹃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127142008112105031成绩:西安翻译学院高职高专毕业论文题目:论英汉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向的处理作者:指导教师王颖慧专业班级08级英语教育5班院系外国语学院完成日期2011年3月论英汉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向的处理外国语学院08级英语教育5班(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On the Disposition of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in Film TranslationEnglish Education Class 5, Grade 2008, Foreign Language School(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5, China)摘要:影视剧,这种集影像、声音于一体的艺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文化载体之一,并且在促进世界各国间的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国外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国的荧幕上,于是影视翻译应运而生。
本文主要从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和影视中的情感文化翻译这两方面来研究英文影视翻译中不同文化意向的处理。
并且归纳总结出了常见的翻译方法,即: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以及情感文化对影视翻译的作用。
关键词:影视翻译;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情感文化Abstract:Film, a kind of art which is composed of image and sound, has been one kind of the modern cultures. It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in promoting cultural communicationall over the world. With more and mor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western countries, foreign films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China, which is thereason why film translation comes into being. This thesis mainly studies the dispositionof different cultural images in film translation from two aspects: the methods andstrategies on the English film translation and the translation of emotional culture infilms. The following is a summary of some common translation methods. Namely,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iteration and the impacts of emotional cultureon film translation.Keywords: film translation; methods of film names translation; emotional culture电影是一种老少皆宜、雅俗共赏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一部好的影片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除了演员的精湛演技,电影的片名也很重要,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
电影是一门艺术,不同于其它体裁作品,它通过多种信息传播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进而产生某种效果,因而电影片名的翻译也不同于其它体裁的翻译,但它也属于跨文化交际的活动。
一英文电影片名翻译的方法及技巧片名言简意赅,但其信息量大,总摄全片内容。
它们多以名词、短语、简单句出现,其中以短语居多。
这就要求有很高的汉译技巧,因为它们的上下文体现于影片情节中。
常见的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有:1、直译法凡宜直译的影片都应该尽量采用直译,以最大限度传达原名的信息,保持影片名与内容完美统一,这应该是影视片名翻译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方法。
这类片名在翻译时要在文字上力求形象、生动、简明。
如A Walk in the Clouds描写一对青年男女在弥漫着葡萄花香的葡萄园中相亲相爱的动人故事,该片名直译为《云中漫步》;再如美国影片Sound of Music按字面译成《音乐之声》;Snow White and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西线无战事);Dances With Wolves(与狼共舞);When Harry Met Sally (当哈利遇见萨里);King Arthur(亚瑟王);Pearl Harbor(珍珠港);Out of Africa (走出非洲);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通往幸福之路)等这些翻译都是比较直接地将原片名翻译出来,保持了影片的风格,受到观众普遍认可和接受的。
2、意译法如上文所述,很多片名本身含有丰富的内涵。
直译难以体现其中的精髓,译者在综合、分析、理解原片内容、风格、情节甚至于文体的基础上,对片名进行创造性加工,将它已成技能反映原片特点的译名,以实现其文化、审美、经济等方面的对等。
例如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Pretty Woman(风月俏佳人);还有不少根据剧情意思来翻译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如:Sex and the City(欲望都市);Speed(生死速度);Enemy at the Gates(兵临城下);My Fair Lady(窈窕淑女)。
再如,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xt中,Cuckoo’s Nest与杜鹃窝无关,是个习语,为“疯人院”之意,因此,改名被纠正为“飞越疯人院”。
Midnight Cowboy中的Cowboy本意为“牛仔”,是美国特有文化,与汉文化中的“牛郎”并无关系,但作为折衷,“午夜牛郎”似可接受。
3、音译法根据发音将片名译成另一种语言,在片名翻译中使用较少。
英美有不少影视片常用片中主人公的名字或故事发生的地点作为片名。
这类影片通常采用音译。
如Harry Potter(哈利波特);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但众多例子表明,纯音译的例子很少,因为表示片名的人名、地名多为国内观众所不知。
由此应考虑音译加意译这一方案,如Patton(巴顿将军);Forest Gump(阿甘正传);King Kong(大金刚);Congo(刚果惊魂);Robin Hood(侠盗罗宾汉);Casper (小鬼卡斯帕)等。
电影片名的英汉互译蕴含着翻译学的基本理论雨方法。
同时,它还要求译者具有对电影艺术的审美能力以及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
电影片名的翻译应既受原名文本约束有富于创造性,翻译时应充分认识语言,文化差异正确把握观众的接受能力,对电影片名的翻译既要传情达意,吸引观众,又不能牵强附会。
译者应尽量地保持与原导演、编剧同样的创作心态,并能够结合本民族的文化背景对原片名的内容含义与文化精神进行在创作,从而翻译出既与原编辑达到心灵上的契合,又为译语观众所接受的好译名。
任何翻译都必须通过理解和表达的程序,在这一程序中理解是第一位的。
二影视中的情感文化翻译影视是“诗的艺术”,一种“梦的方式”,“梦幻中的现实”。
它将人类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把人类情感转变成可见或可听的形式的一种符号手段。
影视翻译,不是单纯的文字转换过程,而是不同民族情感特征的转换过程,是体现民族社会意识形态,维护民族社会秩序稳定的活动过程。
译者不但要兼顾电影文字的语言转换,更要注意其中的民族情感文化的阐释与传译。
下面就《亚瑟王》中英文电影对白的翻译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亚瑟王》主要讲述的是,公元5世纪,因为父辈是战俘而被迫做罗马帝国骑士的亚瑟王,率领具有同样身世的骑士们,为罗马帝国效忠了15年,终于盼来了退役的日期,却被迫先完成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方可退役。
最终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获得了自由。
可是,面对着萨克森人的侵犯,亚瑟王和他们的骑士们毅然放弃罗马舒适自由的生活,留在当地与蓝魔人一起抗击外来侵略,最终击败了侵犯者,为不列颠的独立和统一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拥戴为国王。
这是一个有关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充满了感情色彩。
1.不同民族情感文化冲突显著时,采用再创造法(re-creation),规避传达源语中相应的情感信息,而另辟蹊径,传达译入语受众者内心深处最能接受的情感,产生共情,从而渲染电影的效果。
例如,第一本对白中有这么一段:BORS TO GROUP:Now that we’re free men, I’m goanna drink till I can’t piss straight .GAWAIN TO BORS:You do that every night.BORS TO GROUP:I never could piss straight. Too much of myself to handle down there. It’s a problem. Really, it’s a problem. It’s like…OTHER KNIGHTS (in unison):…a baby’s arm holding an apple.鲍斯:终于要退役了,我可要喝个一醉方休啊。
高文:你哪天不醉?鲍斯:不醉就睡不着,在外征战十五年,想家呀。
实在难熬,我这是借酒消愁,这才叫,哼,哈哈……其他骑士(齐声说):“醉卧沙场”。
(顾铁军,2006)这是一段典型的情感对话,出现了人称代词“我”、“你”,也出现了一些情感词汇,如“想、难熬、愁”等,对话中其它的词汇给予了这些情感产生的背景“征战15年,长期背井离乡,终于要退役”。
加上感叹词(“哼”、“哈哈”),这些词汇在鲍斯作为自我情感表达时也将屏幕上的其他在场演员、电影院内观众带入了谈话中。
为什么要“喝酒”?庆贺自由、合家团聚?原台词中出现了有关性的内容,传达的人物情感却是真实的,是人在无意识的性欲望被长期抑制时所感受到的作为生理反应的痛苦、焦虑情感,以嬉戏自嘲的方式加以宣泄。
在这情感世界里,这种对生理需求的实现的缺失被以一种无比坦然的方式表白出来。
在崇尚个人精神绝对自由、追求思想开放的西方,对自我生理需求的欲望的直白流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符合他们感受和表达情感的规则。
然而,在其相应的中文对白中,译者没有将这种相关的情感如实地翻译过来,甚至做了评论,是“污秽语”,因此“作了调整”,以“醉卧沙场”来替代,体现的是战场上骁勇作战、忠实履行其职的罗马帝国战士被逼无奈的情怀,这里显然宣扬的不是他们的爱国情操,渲染的是他们无奈地效忠罗马帝国的这种无法释怀的情感,完全烘托出了这些战士因父辈曾参加保卫家园抵抗罗马帝国入侵失败后,世代都要做罗马帝国的骑士的可怜生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