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精选版
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

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一、引言优秀的教学设计对于教育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以及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两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准备阶段、教学策略和评价等方面阐述进一法去尾法优秀教学设计。
二、准备阶段在教学设计的准备阶段,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目标。
通过对学生的背景知识、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的调查,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这一阶段的运用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程度。
进一法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出发,逐步深化和拓展教学内容。
通过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以及与已有知识的联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
而去尾法则是指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点开始,逐步去除冗余和重复的内容。
这样可以避免浪费学生时间,让学生更加专注于关键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策略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进一法和去尾法也有不同的应用场景。
进一法更适合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使用,通过引导学生逐步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不断思考和探索,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去尾法适用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下。
在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摒弃冗余和重复的内容,提高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学习的活动,鼓励学生更多地应用已学知识,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评价在教学设计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评价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在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教学设计中,评价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进一法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观察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学设计

②汇报: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中,6个装不下,还剩一些香油,因此虽然最后一瓶不满,那也得用一个瓶,所以用7个。
生:就是求2.5里有多少个0.4,。
生:用除法计算。
2.5÷0.4
生汇报:
这道题的列式为:
2.5÷0.4=6.25(个),如果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需要6个瓶子,但6个瓶子只能装2.4千克,剩下的0.1千克还需要1个瓶子,所以需要7个瓶子。
先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指名板演。2பைடு நூலகம்÷1.5
=16.666……(个)
生:17个
生:不够。
相同点:都不采用“四舍五入法”。
不同点:
(1)“进一法”是向整数部分进一;
(2):“去尾法”是只取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舍去。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主,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注:1、参赛教师可根据自己学科及课程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此样稿仅为参考。
2、在设计时要清晰地标识出所要考核的三大技能及设计理念。
3、要求用A4纸进行设计,可双面进行打印。
明确:这道例题我们用的是一种新的取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在用这种方法取近似值时,无论十分位上的数是多少,都要舍去。
教师归纳小结: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计算的结果不一定都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如求包装纸、包装袋等包装物品的数量时,计算结果要用“去尾法”。
小结:“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来取商的近似值。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同课异构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
2.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2.实际问题案例3.小组合作学习材料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例如,学校一次户外活动,需要租车,一辆车可以坐40人,现在有42人,需要几辆车?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这两种方法的应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几个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练习题,检验他们对于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2. 学会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
教学难点:1. 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场景。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四舍五入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四舍五入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方法。
2. 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将一个数近似到某个整数,除了四舍五入,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进一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上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2. 举例说明“进一法”的应用场景,如:购买物品时,不足一元的零钱需要向上取整。
3.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进一法”?4. 介绍“去尾法”的概念:将一个数向下取整到最近的整数。
5. 举例说明“去尾法”的应用场景,如:将时间精确到分钟,秒数部分采用去尾法。
6. 引导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去尾法”?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共同评析。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应用场景。
2. 强调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2.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了这两种近似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何时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近似方法。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教案标题:进一法去尾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计算能力,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进一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老师讲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练习: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给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5. 总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
值。
五、教学手段
1. 教师讲解
2. 学生练习
3. 实例分析
4. 多媒体教学
六、教学评价
1. 课堂练习成绩
2.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及使用方法。
2.掌握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数学思维的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进一法”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去尾法”的应用技巧。
难点1.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讲解1. 介绍“进一法”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2. 解释“去尾法”的概念并示范应用。
第三步:练习1. 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案例进行练习,巩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
2.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更复杂的问题,并尝试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第四步:拓展老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第五步: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四、课堂作业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拓展练习:自选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五、板书设计“进一法”:1. 概念2. 使用方法“去尾法”:1. 概念2. 应用技巧六、反思与改进教师们鼓励大家畅谈,希望能帮助你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让他们更优秀的帮助大家找到问题的改进的方法,探讨更多的实际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教案的设计与实施,相信学生们将会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掌握其应用技巧,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解决。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2023-2024学年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
2.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学会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
例如,小明家的客厅长5米,宽4米,他想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地砖铺满整个客厅,请问他需要多少块地砖?2. 新课导入让学生先自己尝试解决上述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发现,用普通的除法计算出的结果并不是整数,而实际生活中我们不能购买半块地砖,所以我们需要用到“进一法”或“去尾法”。
3.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概念和原理(1)进一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上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大一些。
例如,5除以0.5的结果是10,但实际需要11块地砖,所以用“进一法”得到的结果是11。
(2)去尾法:将除法的结果向下取整,即使得商数比实际结果略小一些。
例如,4除以0.5的结果是8,实际需要8块地砖,所以用“去尾法”得到的结果是8。
4. “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应用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计算一个房间的面积,购买材料时如何计算所需数量等。
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进一法”和“去尾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到“进一法”和“去尾法”,并尝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法和去尾法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39页的例题10。
教学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去尾法”或“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创设妈妈上班的情景.
•1、妈妈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一周(5天)共骑141.6分钟。
平均每天骑车几分钟(•得数保留整数)你能帮妈妈算一算吗?
2、出示题目:
题目当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解答:141.6÷5=28.32(分钟)≈28(分钟)
3、提问:刚才,我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四舍五入法)
4、导入: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利用商的近似值来解决问题。
如果所有商的近似值都用四舍五入法求出来,你们说行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板书课题:《商的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二、探究新知。
1、小明买了一瓶1.38升的饮料,把这些饮料倒在小杯子里,分给其他小朋友喝。
每个小杯子可以装0.4升。
(1)、看着这个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问:需要几个小杯子?
(2)、(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审题,分析题目再列式解答。
)
1.38÷0.4=3.45(个)
(3)提问:
①瓶子应该是一个一个的,能用小数表示吗?
②应该用什么数来表示?
③如果用“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3.45≈3,那么是不是3个小杯子就可以装下1.38升的饮料呢
(4)总结:根据实际情况,用3个小杯子不能将1.38升的饮料全部装完,剩下的饮料我们不能浪费,所以只能在拿一个小杯子装,所以总的需要4个小杯子。
2、老师一直想给同学们买几本笔记本,笔记本的价格是1.5元一本,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40元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1)题目当中已知什么求什么
(2)学生独立审题,分析题目。
根据单价、总价、数量之间的关系列式解答。
40÷1.5=26.66···(个)
(3)提问:①笔记本数能够用小数来表示吗?
②如果用整数表示,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那么应该可以买到27本笔记本
③想一想:40元钱买27本笔记本,够吗为什么
三、合作学习
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观察前面我们做的这两道题,题目的结果都是怎样来取近似值的是用四舍五入法吗它和四舍五入法相比有什么区别
四、精讲点拨
像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求出商的近似值。
“进一法”、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进一。
“去尾法”、在保留整数时,无论十分位数上的数是多少,一律去掉。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在什么情况下,我们要采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来取近似值?举
例说明一下。
教师及时评点,概括归纳。
5、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剩余的不能丢舍时我们要用“进一法”、剩余的不够时,我们要用“去尾法”求取近似值。
五、训练提升。
(1)基础训练
1、按要求保留整数
2、比一比,谁最聪明。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下面各题是用“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①、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葡萄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
②、每套衣服用布2.2米,50米布可以做多少套这样的衣服?
③、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汉
语词典18元,他可以买几本词典?
④、仓库有18.6吨水泥,用载重2.5吨的卡车运到工底,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运完?
(2)巩固训练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的课快要结束了,看来大家的收获真不少。
现在就请大家来谈一谈,你在这节
课有那些收获?评价一下自己或者其他同学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和想法!
板书设计:
商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普通情况
进一法剩下的东西不能舍弃
去尾法剩下的东西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