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秦淮河整体规划设计
秦淮区总体规划

规划空间结构图
两轴:
•中山南路、中华路的商务商贸与历史复合轴线; •御道街、大明路文化商务与历史的复合轴线。
三带:
•沿明城墙风光带以及沿外秦淮河、绕城公路和外郭形 成的生态绿带。
五片:
•新街口国际商贸商务服务区 •老城南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瑞金路科技创新创业区 •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南部智慧新城核心区
秦淮区在南京都市区层面区位
■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原秦淮区和原白下区行政辖区,北 以汉中路、中山东路、宁杭公路为界,西至凤台路、外 秦淮河中心线,南至宁芜铁路、雨花东路,东南至双麟 路,东至外秦淮河及绕城公路,总面积49.35km²,规划 研究考虑到周边区域及更大范围。
■ 规划期限
近期: 2013年-2015年 远期: 2016年-2030年
规划城市非建设用地面积304.19ha,占规划总用地面积的6.16%,均为水域用地。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平衡表
用地代码 大类 中类
用地名称
R
居住用地
R1
一类居住用地
R2
二类居住用地
Ra
其他居住用地
Rb
商住混合用地
Rc
基层社区用地
A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

《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一、秦淮东河现状分析秦淮东河起源于南京市东郊,流经多个行政区域,最终汇入长江。
河道全长约30公里,流域面积约100平方公里。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加,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不断增加,导致秦淮东河水质恶化,河水黑臭现象严重。
加之河道两岸环境陈旧、堆积大量垃圾、建筑物破旧等问题,使得秦淮东河成为城市的一块污点。
二、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1.水质治理为改善秦淮东河水质,首先要治理沿河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
要加强对沿岸企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教育,推动生产和生活污水的科学处理。
同时,要修建污水处理厂,将污水进行规范处理后排放,确保河水的清洁和透明度。
此外,加强河道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保障河水的质量。
2.河道生态恢复为了改善秦淮东河的生态环境,需要进行河道的生态修复工作。
要清理河道两岸的垃圾和污染物,恢复河道的原始景观。
在河道两岸进行绿化和美化工程,增加植被种植面积,提高河岸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河道中设置人工湿地,增加水生植物的种植,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
同时,要引入适宜的鱼类和水生动物,恢复河道的生态链条。
3.沿岸环境整治沿岸环境整治是整个规划方案的重点,要对沿岸的建筑、办公楼、商业用地等进行整体规划,统一外立面风格,提高建筑的品位和城市的形象。
同时,要对沿岸的老旧房屋进行拆除改造,整合沿岸用地,建设成为商业、休闲、文化等综合用途,打造成为城市的地标景观。
此外,在沿岸设置公园、游步道、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提高市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4.水域交通规划秦淮东河工程规划方案中要充分考虑水域交通的规划。
要建设沿岸的船埠、码头,方便人们出行和游览。
对秦淮东河进行水上旅游的开发,利用河道的优势资源,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
5.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为了配合秦淮东河的整治和规划,还要加强城市的配套设施建设。
要加强对秦淮东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供水管网、给排水管网、道路交通、供电通讯等工程。
秦淮东河规划工程方案

秦淮东河规划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作为南京市的母亲河,秦淮河承载着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华的城市风貌。
作为秦淮河重要组成部分的秦淮东河,连接了江宁区和浦口区,地处南京市东部核心地带,沿岸有诸多历史文化古迹以及南京城东部的重要商贸与生活区,有着重要的历史遗产、文化景观和城市功能。
随着南京城市发展的不断壮大与完善,秦淮东河面临着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旧城改造、历史文化保护、城市交通布局等多方面的挑战。
为了推动南京城市功能提升,扩大南京对外开放,提升城市软实力,提高城市对外吸引力,更好地服务居民生活,秦淮东河规划工程应运而生。
二、项目概况为了更好地规划秦淮东河,助力南京城市Economic takeoff,项目将以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保护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为核心,突出水城特色,强化连接城市与河流的空间结构,优化区域河道,提高滨河带周边环境品质,形成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和城市居住三位一体的滨水空间。
三、总体规划1. 规划范围秦淮东河全程规划范围为江宁区境内(含溧水临江新区)至浦口区沿河城市主城区及部分直接影响区域。
2. 总体规划思路(1)保护优先。
重点保护沿岸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湿地生态环境,修复秦淮东河水岸景观和文化区域。
(2)联动发展。
通过改善河道沿岸环境,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形象及品质,引进文化旅游、商贸服务等产业发展。
(3)功能提升。
强化河道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衔接,提升滨水绿地、休闲娱乐和文化旅游设施功能,建设集体育、健身、休闲、游船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绿地景观。
四、实施方案1. 河道生态修复(1)整治水质。
通过增设污水处理设施,改善河水水质,减少废水排放,提高水质。
(2)湿地恢复。
针对沿岸湿地生态环境,进行湿地植被修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水生态文化。
通过开展河流主题宣传、生态科普教育,提高认识秦淮东河的重要性,引导市民保护水生态环境。
2. 沿岸景观提升(1)农历秦淮景观岁次。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初探——以南京市外秦淮河整治工程为例

在新 的历 史 时期 ,传统 水利 正 向景观 水 利 、人
文水 利转 变 ,河道 整治 工程 已由单 纯 的水 安 全治 理
总为 浮云 能蔽 日,长安 不见 使 人愁 。
站在 集庆 门内 的花 露 岗上 放 眼远 眺 ,东 边是 长
思 路 向更多地 着 眼于水 资 源 和水环 境发 展 。笔 者参
运旅 游 功能 ,河 道水域 的综合 利用 要求 增强 。
林 茂盛 的地方 可 以保 留 “ 境 ” 幽 ,只 用 生态 护 坡 做
好 防护 ,人 为痕迹 尽量 减 少 。
() 岸废 弃 货运码 头 改造 ,现 有设 施尽 量 改造 2沿
利 用 。外 秦淮 河 的水 上旅 游 已开放 了三 四年 ,成 为
加 了多条 河道 的治理 ,学 习 了不少 先进 理念 ,也 总
江 的避 风港 “ 塘 ” ( 横 即今 中华 门外 的秦 淮 河 ) 航 船密 集 ,对岸 是 灯火 阑珊 的街 市酒 家 ,西边 是浩 浩
的长 江 。
结了一点经验 ,愿与各位水利工作者探讨。
1 “ 三水 统 筹 ” ,各 有 侧 重
三 山半落青 天外 ,二水 中分 白鹭洲 。
6 ・ 7
设 计与施 工
水利 规划 与设计
2 1 第 1期 00年
忽 略不计 ,计算 得 出的波 浪爬 高一般 较大 ,从 而使
线 密实灌 浆及 背坡 加强排 水处 理 ,不仅 堤防 的稳定 性 没有受 到影 响 ,土地 资源也 得 到 了充 分利用 。
资 ,二 是影 响视 线 ,因此 可 以根 据 情 况适 当降 低 。 当然 同时也 要对 堤 防 的结 构 和基 础 处 理 详 细分 析 ,
南京上秦淮湿地公园景观策划

2005年,又是意大利人,62岁 的贡蒂贾尼成立了“慢生活艺术 组织”,倡议人们减慢生活节奏。 2007年2月19日,这个组织在 米兰举办了首个“世界慢生活 日”。
2010年10月,随着世界“慢城” 联盟主席皮艾尔·乔治·奥利维地 来沪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乐活论 坛,“慢城”这个概念在乐活人 士、环保人士圈内引起热议。
2012.04
发展策略 :
风貌定位一
上秦淮发展策划 SHANG QINHUAI PLANNING
项目比较:杭州西溪湿地 & 上秦淮地区
杭州西溪湿地
上秦淮湿地区
区位 规模 定位
杭州市区西部,距离西湖不到5公里 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目前开放区域3.46平方公里 杭州之肾 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集城市湿地、农 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2012.04
秦淮文化 QIN HUAI CULTURE
上秦淮
水之源 历史之源
———— 秦淮河的上游
————
先有秣陵,后有金陵
秣陵地区历史悠久,早在商周青铜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息 聚居秦始皇于 “三十七年”(前210)废金陵邑,设秣陵县, 并将县治迁至南京江宁区秣陵关.
文化之源
————
秦淮是古城金陵的起源, 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
“穿出去”
惬意简约 亲近自然
无添加 无污染 新鲜 营养
“尝尝鲜” 自然新鲜无污染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有机食品的推广以及原生态蔬果的需求日渐增
大。
“走走看”
(Green Transportation 绿色交通工具的优先 级,依次为步行、自行车、公共运输工具、公 共乘车,最末者为单人驾驶之自用车(SingleOccupant Automobile)。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

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第一篇:滨水景观改造的问题和对策——以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为例摘要:成功的滨水景观建设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城市滨水区的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展示城市历史文化内涵与特色风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滨水环境;景观设计;问题;对策1.概况外秦淮河指的是过九龙桥沿城墙之外向南逶迤,经长干桥,赛虹桥,过草场门、定淮门,循石头城北流至三汊河入长江的这一支。
近年完成的外秦淮河改造范围东起武定门公园,西到三汊河入江口,全长12.5公里。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三大特色:一是拥有独具的“秦淮河+古城墙+绿色长廊”;二是河流横贯南京主城段,是老城与河西新城的分界线;三是反映南京融古都特色与现代化文明于一体的文化景观长廊。
本文所论及的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带指的即为完成改造的这一段外秦淮河。
2.滨水环境改造存在的问题南京外秦淮河滨水环境改造总体比较成功,两岸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带动了周边地区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
但是,通过对改造后的滨水环境考察,笔者发现其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1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1)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目前,多处河段采取“一层皮”的处理模式:沿河一层绿化、外围建筑一字排开,阻挡了其景观效应对腹地的影响,尤其河西紧邻河岸而建的高层像屏风一样遮挡了后部空间。
例如汉中门桥至三山桥一段,城西交通快速干道(虎踞南路)与河岸平行,其间30m不到的地块内各类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排列无序,汉中门以北至龙蟠里段的河东岸更是被密密麻麻的住宅楼完全隔绝。
(2)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外秦淮河两岸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除定淮门至草场门桥段的“水木秦淮”以外,沿河少有结合城市功能布局的商业开发和与各类城市功能用地相适应的绿地景观,并且不少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的组织。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4•【文号】国函〔2024〕136号•【施行日期】2024.09.14•【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36号江苏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南京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南京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东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等功能,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南京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南京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07.97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86.00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496.64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1492.53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59.1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南京市秦淮河风光带旅游资源分析

南京市秦淮河风光带旅游资源分析位于中国东部的南京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而在这座城市当中,秦淮河风光带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秦淮河风光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观赏和体验。
本文将从秦淮河风光带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读者呈现出这个著名的旅游胜地的全貌。
一、地理位置秦淮河风光带位于南京市的市中心,全长16.7公里。
秦淮河风光带起点与终点分别为秦淮桥和大明宫遗址,一路穿越秦淮河畔的曾属神仙居地—"朝天宫"、"菜场口"等景点。
秦淮河是南京市重要的河流之一,也是金陵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秦淮河风光带被誉为“金陵第一河道”。
二、历史文化秦淮河风光带承载着南京历史文化的积淀。
自古以来,秦淮河的畔岸就是文人雅士们的聚集场所,他们在这里留下了很多传世的文化遗产。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名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就是在秦淮河畔的朝天宫附近所写的。
此外,秦淮河还是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和风格。
三、旅游资源秦淮河风光带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首先,秦淮河的景色非常优美,畔岸古韵悠长,草木葱茏,不同的河道沿线也各具特色。
其次,秦淮河风光带拥有众多的文化景点,如角楼、居庸宫、夫子庙等。
这些景点展现出的是南京历史与文化的精华。
此外,秦淮河风光带还有许多传统美食和特色餐饮,供游客品尝。
例如著名的南京小吃花生汤圆、桂花酒等。
四、游玩建议游客前来秦淮河风光带,可以从秦淮桥处开始,一路沿着秦淮河岸线走过夫子庙、居庸宫、角楼等景点,体验这座城市古老的历史与文化。
在夫子庙和居庸宫可以品尝到地道的江南美食,并可以穿越历史,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深厚底蕴。
此外,在秦淮河上游一游,观赏秦淮河的美景,可以感受到南京城市风光的绝佳视角。
总结:南京市秦淮河风光带是一座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富有人文与自然景观的旅游胜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 理保 规 服 产 策布 发 评分
船 规护 划 务 品 划局 展 价析
项 划规
要开设
战
目
划
素发计
略
专
配规
项
置划
研
究
壹
规划总则
“十里秦淮灯火灿,亭台楼榭绕河堤。笙歌弄酒盈朱雀, 古籍齐珍满乌衣”
规划性质
1.1 规划性质与项目建 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
莫愁湖公园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
雨花台风景名胜
明孝陵景区
七桥 瓮公
园
1.3 规划依据
➢ 《秦淮河流域2018水资源公报》 ➢ 《秦淮河流域管理条例》限制分析: ➢ 《江苏省河流保护条例》 ➢ 《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
》 ➢ 《江苏省秦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实
施方案》 ➢ 《南京市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实施办法(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万里江山来醉眼, 九秋天地入吟魂”
2.1 宏观区位 分➢ 秦析淮河,中国长江下游右岸支流。古称龙
藏浦,汉代起称淮水,唐以后改称秦淮。
➢ 杭州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对南京市的发 展有着直接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其中,苏 锡常都市圈对南京的辐射影响最大。
➢ 秦淮河水上旅游圈的升温,为南京旅游的 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
理念,从构建“和谐南京”、“最佳人居环境城市”要求出发,巩固和提升秦淮河 综合整治工程成果,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项目建设内 容,提高沿河人居环境品质,建立自然和谐的综合开发体系。
项目建议 ➢ 在现有的规划设计基础上,提炼秦淮河明朝文化、明城墙、诗词文化、科举文
化、曲艺文化等当地悠久历史特色文化,将文化元素从文字转换升华至游线各 节点设计细节与活动体验内容。 ➢ 以现有范围做商业策划,以历史资源、沿岸景点资源、文化底蕴为重点展示方 式,做秦淮河特色网红水上旅游观光体验、水上旅游产业挖掘、品牌建设等, 避免出现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混乱的现象。 ➢ 增加日游/夜游等模式:明朝风格的生活体验,情景体验和浸入式表演等。 ➢ 打造滨河网红夜游爆点,轻度的灯光水幕+舞台上表演内容+轻微演绎(如秦淮 河明朝文化,明城墙文化等作为背景,进行编制内容的穿插,配上夜景灯光,
。 ③ 空间缺乏视觉延续性
外秦淮河西岸的大部分滨水城市道路的标高都低于堤岸。
(二)空间的特色性问题
2.2 区域环境分析——区域环境改造存在 的① 水问体题可达性不强,缺乏亲水特色
其一,外围的城市空间与滨水区内部空间之间的交通环境不够便捷。 其二,是指部分滨水空间自身的亲水环境不够完善,不足以使人产生亲水的兴 趣或无法满足人的亲水行为。
1.2 规划范围 规与划期期限限
➢ 近期(2019-2022) 长三角一流的滨水休闲胜地
➢ 中期(2023-2026) 国内高端休闲度假胜地
➢ 远期(2027-2030) 国际知名的明朝穿越式特色文化水
系规划范围 长江水闸至七桥瓮公园,约18公 里水域和岸线
长江 水闸
南京艺术学院
玄武湖公园
南京大学
南京市秦淮河整体综合 开发项目
规2划019设年8计月
编制单位:广州中土文旅规划设 计有限公司
目录南 京
拾 拾拾 玖 捌 柒 陆伍 肆 叁贰壹
贰壹
资 市 水 水 景 总 水 发项规
秦 运源 场 上 上 观 体 上 展目划
淮 营环 营 旅 旅 吸 空 旅 条背总
河 管境 销 游 游 引 间 游 件景则
2.3 产业现状分析
(一)水上旅游产业体系不完整 传统产业衰败、公共岸线被占,水系调节忽
视、水体污染严力。
(二)整合水上旅游产业体系的各个要素 核心主体:水上娱乐、水上餐饮、水上住宿、水 上游览、水上交通、水上购物; 相关支撑:娱乐演艺业、康体养生业、文化创意 业、运动休闲业、工艺美术业、会展商演等; 外围延伸:游船安全服务、水资源信息服务、旅 游地产、水上旅游商品设计研发制造等。
(二)优化功能,提升活力。通过优化两岸功能与景观,改变秦淮河作为城市“ 边界”的状况,使之成为连接老城与新区的纽带,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公 共活动的场所。通过用地功能转换,结合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保护,充分挖掘 利用晨光机器厂内的近代洋务运动等历史文化资源,优先发展创意产业,形成创 意园、文化馆、博物馆等一系列文化娱乐设施。通过土地置换,将现有粮食局粮 库转变为文化产业片区,作为旅游产业的配套服务设施。
试行)》 ➢ 《秦淮河综合整治规划报告》 ➢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2011年版) ➢ 《南京市秦淮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 《秦淮河流域综合规划》
1.4 规划原则
(一)整合资源,打造精品。梳理两岸历史文化资源点,将沿线不同历史时期、 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深度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南京文化特色的旅游精品。
(三)发展游线,放大效应。开辟外秦淮河水上观光游览线,充分展现秦淮河这 一南京的历史文化景观长廊。在三汊河口、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三山门、 聚宝门、武定门、七桥翁等八大节点上设置游艇码头、近水平台,并在码头附近 设立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如休闲、娱乐、购物中心、酒吧、餐饮等。选择有代表性
贰
项目背景分析
从苏锡常城市带旅游圈等层面审视秦淮河水 上旅游的发展
2.2 区域环境分析——区域环境改造存在 的(一问)题空间的组织安排问题
① 空间局促,衔接生硬,缺乏对城市的景观渗透 由于早期城市规划对建设控制不足,大部分滨水绿地空间显得很局促。
② 功能单一,空间缺乏细分和有效组织 滨水区的开发应是多目标的开发模式,功能的多样化决定了空间多样化的必然
② 缺乏历史文脉的延续 历史文化的延续,需要营造或保留一个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实体和场所,也需
要以能体现当地民风民俗和历史传统的活动吸引公众的参与,这样才能加强亲水 空间的文化感。目前为止,这样的景点和这样的活动在外秦淮河还没有得到很好 体现。此外,在城市滨水道路通向河流及对岸的景观视轴上也缺乏富有历史文化 特色或特殊形态的对景点。尤其是对于老城区而言,对岸缺少识别性强的对景点 。因此在设计上应增强景点的识别性与特色性。当然,依托明城墙的历史文化内 涵和老城区丰富的秦淮文化,凭借着本就相对宽裕的景观用地,老城区一侧岸带 具有较强的特色性和识别性。定淮门、清凉门、石城门、武定门、三山门等都是 具有特色和识别性的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