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 天气与气候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课件
多变的天气
目标导航
1. 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天气” 和“气候”这两个术语。
2. 掌握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卫星云图和天气 预报图。
3. 理解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 活动与空气质量指数的关系。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 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
风力:风强弱的 级别。共分18级, 级数越大,风力 越强。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 天气信息,了解天气变化?
电视 报纸 广播 互联网
手机、电话查询(12121) ……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空气质量状况:
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 物的__数__量__有关,可以用__空__气__质__量__指__数__ 来表示。
气温日较差
一天中,最 高气温出现在午 后2时左右,最 低气温出现在日 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
以__一__年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年中最 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 __气__温__年__较__差__。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北半 球气温,通常大陆 上7月最高,1月最 低;海洋上8月最 高,2月最低。
日平均气温=(3+7+15+12)÷4=9.25℃
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们都有 切身体验。
炎炎夏日,烈 日当空,人们在室 外活动容易中暑。
深秋时节, 寒潮突然降临, 气温骤然下降, 一些农作物就会 遭受冻害。
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以__一__天__为周期的气温变化。一天中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_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
结构梳理
天气及影响

卫星云图
变 的 天
天气预报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他们对天气与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建立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了解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心天气、关注气候,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直观展示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1)介绍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2)分析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天气与气候之间的联系。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4.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关注天气与气候。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天气与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68张PPT)地理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68张PPT)地理

在中纬度地区,海洋和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冷的月份不相同,一般海洋迟一个月
地形地势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少






纬度位置是影响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海陆分布是影响中纬度地区气候的主导因素。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1)有利影响: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等,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2)不利影响①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等,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②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③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气温比周围郊区的气温高。④排放出的氯氟碳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受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最冷月均温0℃~15℃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冷月均温-15℃~0℃
温带气候(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
最热月均温<10℃
寒带气候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水定型
年降水量
年雨型
全年降水多且均匀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 000mm)
少雨型
全年降水少
热带沙漠气候(<125mm)、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自然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
中低纬度的山地高原
3.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以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为例)
4.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以温定球
最高气温月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通用)

【拓展探究】阅读图文资料,说说天气的影响
天气与交通 的关系
天气与日常 生活的关系
天气与农业
的关系
天气与军事
的关系
天提就气前可对了以人解避们天免生气和活状预有况防不,不利合利影理天响安气,排的也生危有活害有和 。利生影产响,。
1.重庆未来3天最有可能是什么天气?
2.视频中这个符号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
画有风尾或者风旗的 一方即为风向。
风级的表示方法:
1、一道风尾为 2 级
2、一个风旗为 8 级
西风4级
西南风10级 东风6级
南风8级
西北风3级 东南风12级
2.视频中这个符号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台 风
云 图
台 风
晴 多云 阴
常用的天气符号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雨夹雪
小雪
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校:彭紫薇
>90%
白或青

霾: 指在近地面的空气中,有
大量尘埃或烟屑浮游在空中, 令能见度下降。霾有损健康。

雾: 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的大
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 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 的天气现象。
<8பைடு நூலகம்%
黄、橙灰
思考:
想要拥有更加澄净的天空 和洁净的空气,生活在城市的 我们能做些什么?
谢谢观赏!
中雪
大雪
冰雹
雷 阵 雨
沙尘暴
霜冻
从左向右读
多云转阴
多云转雷阵雨
3.重庆22号的天气状况是什么样的?
请请从从海重口庆开开始始,,自自南西向向北东 依播次报播沿报江5个城沿市海的城天市气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必背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区别1. 天气:是指一个地区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如阴晴、风雨、冷热等,是时刻在变化的。

2. 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气候包含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

二、天气系统及影响1. 风向: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基本方向。

风向的判断通常通过风向标或风羽的指向来确定。

2. 风力:风的强弱级别,共分18级。

风力的判断依据风羽的数量和类型,如每一长横代表2级,短横代表1级,三角代表8级等。

3. 卫星云图: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云雨分布。

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且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4. 天气预报:预测未来一日或几日内的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三、气温及其变化1. 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 气温的年变化:北半球陆地上,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最低值出现在1月。

南半球则相反,月平均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月,最低值出现在7月。

海洋上的气温年变化相对平缓,北半球海洋上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南半球则相反。

3.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四、气温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纬度位置: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2. 海陆位置:同一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冬季海洋气温高;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 地形因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五、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 降水类型: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2. 降水的分布: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因素影响。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短时间内的现象、时刻变化、无规律、不稳定气候:长时间内表现出的特征、变化不大,有规律可寻,相对稳定(二)常用天气符号及空气质量等级划分气温(一)气温及气温变化1、日平均气温:一天2、8、14、20时四次所测气温平均数年平均气温:一年12月的平均气温2、气温的变化(1)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2点(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2)一年中,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份;海洋最高气温出现在8月份,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份。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差(二)世界气温分布1、等温线(1)等温线:把气温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温线(2)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呈封闭状时,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之则为高温中心。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说明气温受纬度影响;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异小。

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a、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b、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减(纬度位置影响);c、同纬度地区,海洋与陆地气温不同,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气温,冬季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海陆位置影响);(2)世界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夏季:气温由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小,南北半球温差不大;冬季:气温由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气温差异大,北半球冷,南半球热;(3)在山地和丘陵地区,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降水1、等降水量线等降水量线:把降水量相同的点在地图上连接起来,就叫等降水量线。

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世界年降水量小于200mm的地区有南极洲、澳大利亚内陆、西亚和北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3章课件 天气与气候

D.周五
【点拨】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
的差,周四气温日较差为12 ℃最大。
练能力
【点拨】根据天
气符号可判断出
周五有雾,不利
3.据上表,以下天气播报正确的是( C ) 于户外活动;周
A.周二小雪转大雪
二是雾转晴;周三是晴转
B.周三晴转多云,气温回升 多云,但气温下降;周六
C.周五有雾,不利于户外运动 是雾转多云。
D.周六多云,有沙尘天气
练能力
[中考·东营]为引入气流缓解雾霾,北京正在建设多条宽度 500米以上的通风道。读北京市某两周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图3 -1-7),回答4~5题。 4.读图可知,这两周
内北京空气质量最 好的一天是( C ) A.15日 B.17日 C.24日 D.27日
练能力
5.下列关于通风道建设对北京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人教版 七年级上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核心笔记
一、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_午__后__2_时__左右,最低气温 出现在__日__出____前后;最 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叫_气__温__日__较__差___。
核心笔记
2.年变化
核心笔记
月平均 气温
北半球 大陆 海洋
南半球
大陆
海洋
最高值 __7_月___
8月
__1_月___
2月
最低值 1月
__2_月___
7月
__8_月___
气温_年__较__差___=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一年中最冷 月平均气温
核心笔记
二、气温的分布 1. 等温线图的判读
通常用_等__温__线___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同一条 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通常根据等温线的 ___延__伸___方向,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根据等温线 的___疏__密___程度,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根据等温 线的___闭__合___情况,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具体 如下表所示: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PPT

初中地理人教七年级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多变的天气》-PPT
完成下面小题。为提高空气的质量,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的( D )
①减少工业废气的排放 ②出门尽量开私家车 ③多植树造林 ④尽量乘坐公交车外出 A.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③④
2、常用的天气符号
①阴晴变化的天气符号


多云
②降水类型: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雷阵雨
小雪
中雪
大雪Leabharlann 雨夹雪③灾害性天气:
S
暴雨
大雪 沙尘暴 台风
④其他天气符号:

冰雹
霜冻
3、学会看天气预报
一个城市旁边出现两个天气符号表示什么?
雨夹雪转小雪
阴转雷阵雨
①一个城市出现AB两个天气符号表示天气 现象为A转B
时间短、时刻变化
2.气候: 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 特征,一般变化不大 例如:成都的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课堂活动 比较气候与天气的差异
时间
天气
短(天)
气候
长(季、年)
不同点
变化性
时刻变化
描述词语 阴晴、风雨、冷热
变化不大
春、夏、秋、冬季, 终年炎热、终年寒冷
辨方向……据此完成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 C )
A.天气与工业的关系B.天气与农业的关系 C.天气与交通的关系D.天气与军事的关系
考点二:大气环境保护
3.“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c 下列行为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
A.鼓励购买使用私家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普及城市公共自行车 D.未经处理排放工业废气 4.(2018·湖南中考真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仅注意每日 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注每日的空气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示的大气现象。

3.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

德育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识别不同的天气符号。

2.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3.使学生懂得天气的多变性。

4.风向标——风杆、风尾、风旗及风向。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导入材料一:“神六”与天气提问:1.大家知道他们是谁吗?2.同学们知道飞船发射和着陆的时候对天气状况有哪些要求吗?在10月12号发射当天凌晨四点多的时候,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天空还飘着雪花,这对于飞船的发射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而到八点多的时候,大气已经好转,变得有利于飞船的发射。

我们的飞船最终准时飞上了太空。

材料二:日常生活中不同季节的天气变化1.天气是如何预报的呢?2.同学们平时的天气信息是通过哪些渠道得来的呢?同学们每天都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天气预报。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去看:1.天气预报节目最初出现的是一幅什么画面?2.天气预报节目包括哪些环节?天气预报可以预报出最近两天的天气,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还比较准,像国庆节那几天的天气就都预测到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还得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来看。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观测(采集信息)-接收信息-信息处理-分析判断-发布天气预报一则天气预报的制作是通过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才完成的。

(展示卫星云图)就算是这么一张小小的天气图也是凝结了许多人的心血和智慧才完成的。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吗?提问:图中A、B、C的天气用哪些符号来表示呢?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常用的天气符号。

接下来的活动是“飞来飞去”,比比哪位同学的眼力准、记忆力好。

好,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好。

我想以后大家再看天气预报节目的时候不需要主持人解说,应该就知道各地的天气情况怎么样了。

同学们已经看了这么多天气预报,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一则天气预报里必须要说明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必须要说明阴晴、风、气温、降水等情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天的阴晴、气温变化,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会关心影响人们身体的空气质量如何。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51页的“空气质量日报”,想一想下面几个问题:1.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怎样判断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3.空气质量的高低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给出材料进行分析,空气中的污染物是从哪里来的?空气中的污染物都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而逐渐增加的。

所以,我们在以后的生产生活中,应该注意到人类的活动要和环境的发展协调一致。

课堂小结天气和我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果我们能够预知到近期的天气,就可以及早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气温的变化教学目标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及简单的绘图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教学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教学准备教师可在上本节课前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让学生注意收听连续三天的天气情况,每个小组分别关注一天的天气情况,每组代表作好记录并填在以下表格当中。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学生回答,略)请同学们拿出你们自己记录的天气状况表格,然后看看,在这个季节里,你们最想知道的是哪一项?是风力,阴天、晴天,还是气温?(同学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答案不是固定的,只要合理,都应当鼓励与引导,还能调动课堂气氛)现在天气逐渐转凉了,变冷了,我很想知道什么时候气温降到很低了,就可能会下雪,你们想不想知道呀?所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有关知识。

教学新课气温的变化看到书上的图3.10,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从这个图中,你能观察出气温与时间的关系吗?你会用数学方法来计算该地的日平均气温吗?大屏幕投影:看一看算一算(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很容易地就能得出答案,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既然一天当中,会有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那么我们在不同的时刻测出来的气温是不是一样的呢?下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在横线上填出几个字,来概括一下气温状况。

大屏幕投影:午________晨________,冬________夏________在一天中,一年中,我们这里的气温是不是相同的?那么,现在,这个季节,我国的南方与北方,中国与澳大利亚的气温又是不是相同的呢?由此,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气温是变化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请看课本上的图3.11和图3.12(或者把这两幅图投影到大屏幕上),你们能从这两幅图上看出一些什么信息,然后又能间接地得出一些什么信息呢?(学生可以相互讨论、比较,老师也可适当地引导、提示)大屏幕投影:读一读想一想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讨论、比较,然后经过整理,可能得出以下结论:1.图的纵坐标都是表示气温,横坐标都是表示时间。

(教师正好可以引导学生分别分析出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时间,那么这幅图就反映了气温的日变化情况,如果横坐标表示的是月份,那么这幅图就反映了气温的年变化情况)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数值约为31℃,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大概4时左右,数值约为24.5℃。

3.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约为24℃,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约为-6℃。

4.图中的曲线形状都是中间向上隆起,呈波峰式。

(当学生得出这个结论时,可趁势引导他们得出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5.可以间接得出的结论是: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为日较差,约6.5℃;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为年较差,约30℃。

(学生在经过这样的自己分析读图,讨论整理之后,就有了一定的读图析图能力)教师小结:由此可见,这种用曲线的弯曲变化来反映一个地方的气温变化情况的图就是气温曲线图,它能更直观地反映出气温在一天或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好的,下面我想问问大家,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一些什么知识?学生经过回忆,思考,先后回答出:1.了解了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知道了气温有最高值和最低值;3.会计算气温的平均值;4.学会了怎么读气温变化曲线图。

下面,我想来考考大家,看同学们掌握得怎么样了,我们自己动手来绘制一幅气温曲线图。

(根据书上P54活动中表内的气温数据,按有关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图) 大屏幕投影:画一画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可相互讨论,商量,教师可在下面进行适当地引导、指点,然后绘图,最后,各小组选出一到两幅画得比较好的图放到屏幕上投影,让大家进行点评,这样可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第2课时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的例子,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气温分布的规律。

主要通过冷暖色调差异来判读气温的地区分布差异。

教学方法启发式读图教具准备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绘图:绘画热带、北温带、北寒带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如右图A、B、C线。

复习:据气温变化曲线图,比较三个温度带气温年较差的大小。

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磁铁)标出A、B、C地的大致位置。

(2)在黑板上大致绘画南极的气温变化曲线简图。

设问:图上红色代表什么?活动: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赤道,看看赤道穿过的地方是什么颜色,气温怎样。

找出北极和南极,看看气温又怎样。

设问:气温从赤道向两极怎样变化?为什么?归纳板书:1.气温分布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讲解:列出低纬度(0°~30°)中纬度(30°~60°)高纬度(60°~90°)的纬度分布范围。

设问:本地属于哪个纬度范围?活动:(1)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找出广州和北回归线,说出北回归线的纬度。

(2)指出20℃以上地区和低于-10℃地区的分布范围。

思考:为什么每年秋天都能看到“雁南飞”?活动:再一次沿赤道找,是不是赤道所经之处全都是红色20℃以上区域?设问:为什么有的地方气温低,而且还有积雪?归纳板书:2.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活动:计算P56图3.18中提出的问题思考:夏天哪里比较凉快?(上山下海)解释:(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原因是:山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桃花开得晚些。

(2)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读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练习:(1)写出A、B、C三地的气温范围;(2)根据A、B、C三地的气温范围,推测三地的海拔高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本节重点要掌握气温分布的规律,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板书:气温分布1.气温分布规律:(1)低纬度地区气温高,高纬度地区气温低。

(2)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

2.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附:教学反思本节课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重新处理,通过问题引出结论,使整节课衔接严谨。

一、教学程序设计如下1.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气温年变化曲线的读图方法、比较不同曲线的气温差异及与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对号入座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严谨。

2.进行新课。

从感性的颜色差异入手,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读图归纳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理性的知识。

主要的活动有找赤道、两极、广州、北回归线、等温线、极圈,计算相对高度和温差,比较等温线和等高线。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结合“雁南飞”现象、“夏季避暑胜地选择”、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巩固所学知识。

4.纲要式板书小结,突出重点,便于复习。

5.动手实践,反馈练习。

绘画南极地区的气温年变化曲线简图(学生须判断出南极地区位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

二、以下是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方面1.通过板画A(热带)、B(北温带)、C(北寒带)三种不同的气温年变化曲线,一方面复习上一节的气温变化曲线读法,另一方面以贴图活动形式将A、B、C三地对应贴到世界气温分布图上,使学生的眼光转移到世界气温分布图上,自然过渡到新课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