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_苏英

“香港和澳门”的教学设计重庆市涪陵十四中苏英(408000)一、教学课题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二、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基于网络的学生个别化学习(在学校微机室学习),在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理论的指导下,向新课标靠拢,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是人教版三年制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的第二节,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历史等地理概况以及它们的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内容丰富,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的重要内容。
本节安排在我国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四个地区和北京之后,学生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难度不大。
学习“香港和澳门”是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强化,为后续地区的学习打牢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对中国地理的整体认识。
香港和澳门是我国省级行政区中的特殊情况“特别行政区”,是我国分区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港和澳门在自然条件方面属于南方地区,因为有着特殊的历史,目前它们的地位与内地的省区不一样,所以单独讲授。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面积、人口、历史等基本地理情况。
2、理解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需要进行网上查阅、加工、处理信息的自学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增强爱国意识。
五、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是本节课的重点。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喝水”,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与它们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因素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理解了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点,也就对它们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案

《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3.使学生理解祖国大陆对港、澳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3.使学生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以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
德育目标1.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2.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
●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讲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
这两颗明珠就是——学生齐答:香港和澳门。
(音乐停)关于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地名大家耳熟能详,但对香港和澳门的详细了解,可能为数不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板书:第二节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讲授新课]首先让我们来了解香港和澳门的面积、位置等大概情况。
(板书:一、概况)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及图6.13,P29活动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的含义。
3.说说香港是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学生读书读图、填表、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1或请个别学生到实物投影仪前展示所填表格内容,教师展示表格内回归以后成为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
“特别”之处在于祖国内地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香港和澳门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一国两制”。
《香港和澳门》参考教案

3.xx和xx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2、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搜集xx和xx风光或旅游照片。
2、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1、提问: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
它们是哪两个呢?它们在哪里呢?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特别在哪里?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是谁提出的理论?二、指导学生追寻历史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3、教师补充讲解历史变革。
自古以来,香港就是中国的领土。
1842年,在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1860年,清政府再与英国签下《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割让给英国。
1898年,英国又强行租用新界地区,租期99年。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就香港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1990年4月,我国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自古以来,澳门就是中国的领土。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骗取明朝政府的许可,在澳门租界地搭棚,存储货物。
1573年,明朝政府筑墙为界,澳门被葡萄牙殖民者长期占用。
1849年,葡萄牙擅自宣告澳门为自由港。
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就澳门问题发表联合声明。
1993年3月,我国八届全国人民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未来版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香港和澳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答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对香港、澳门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首先,港珠澳大桥缩短了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时间距离,加强了区域内的联系和合作;其次,港珠澳大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最后,港珠澳大桥对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积极影响,例如,大桥的建成使得香港、澳门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交通更加便捷,促进了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的发展。
6.教学评价工具:准备教学评价工具,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
7.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准备与教材配套的教学指导用书,以便于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8.网络资源:提前搜索和整理与香港和澳门相关的网络资源,如新闻报道、专家访谈、学术文章等,以便于在教学中引用最新的资料和信息。
3.例题:香港和澳门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
答案:香港和澳门都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具有高度自治权。香港的政治体制包括行政长官、立法会和司法机构,澳门的政治体制包括行政长官、立法会和司法机构。
4.例题: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色分别是什么?
答案:香港的经济特色是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澳门的经济特色是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内容逻辑关系
①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香港的地理位置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等地,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的澳门半岛及其周边岛屿。
大班科学教案香港和澳门

大班科学教案香港和澳门大班科学教案:香港和澳门引言: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的重要环节。
针对大班学生的科学教案,需要选取生动有趣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将其与他们的生活和日常经验相联系。
本篇科学教案的主题是“香港和澳门”。
通过学习这两个特殊的地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将能够了解地理和文化知识,并培养跨文化理解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知道香港和澳门是特别行政区,明白其地理位置;2.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文化和特色;3. 发展学生的地理和跨文化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视觉辅助材料;2. 地图和图片,以便讲解地理位置和景点;3. 教学活动所需的材料,例如:色纸、画笔、剪刀等;4. 相关的文化展示物品,如服饰或特产等。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10分钟)a. 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一些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图片,如夜景、建筑、特色食物等;b. 让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认识和想象;c. 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香港和澳门被称为特别行政区。
STEP 2:地理位置和特征(15分钟)a. 展示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地图,并简要解释他们的地理特点;b. 向学生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气候、地貌等特征;c. 制作简易模型或使用图表,向学生展示不同地方的地理差异。
STEP 3:文化与特色(20分钟)a. 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的文化瑰宝、建筑和传统风俗等图片;b. 通过展示特色节日和庆祝活动的照片,介绍香港和澳门的文化特色;c.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所了解的香港和澳门的特点,分享他们对这两个地方的印象。
STEP 4:活动时间——自由探索(30分钟)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香港”或“澳门”的主题;b. 每个小组根据主题搜索相关信息,包括历史、文化、人物、风景等;c. 要求学生使用所了解的信息和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份展示香港或澳门特色的手工作品;d. 学生可以使用色纸、画笔、剪刀等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如名胜古迹的模型、传统服装的画作等。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香港和澳门优秀教案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香港和澳门优秀教案《香港和澳门》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个知识点,如何让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通过阅读香港和澳门政区图,学生能够说明其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和相对位置的优越性;初步培养获取图上信息的能力与分析技能。
2.通过香港和澳门人口密度的计算与资料分析,了解“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进而总结归纳出因地制宜、拓展空间、保护环境等持续发展的措施,逐步树立城市的发展更应重视人地协调的基本观念。
3.通过图文资料的分析,综合概括出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的模式、意义及影响因素;逐步培养地理图文信息的处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认同“一国两制”与优势互补是港澳地区增强国际地位与竞争力及长期高速发展的根本保障。
4.通过港澳地区特点的学习过程,初步掌握“海陆位置优越、城市为主体、人多地狭及外向型经济发达”这一类国家或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分析和认识方法;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结构分析】1.教材在“香港和澳门”一节中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1)优越的地理位置;(2)人多地狭的基本特点及拓展空间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3)从历史背景和“一国两制”的政治背景入手,分析香港和澳门日益提高的国际竞争力,为说明港澳地区与内地优势互补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打下伏笔;(4)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模式和意义。
上述内容对应《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1)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2)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
2.教材在编写时以介绍香港特点为主、澳门为辅;同时突出了两者的共性──同为城市案例来介绍给学生。
3.本区域内容选取和组织的主要思路如下:从港澳地区地理位置切入,结合人多地狭和殖民侵入的历史以及“一国两制”政策,重点介绍港澳地区与祖国内地密切联系对其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香港和澳门》精品教案

《香港和澳门》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范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了解港澳的殖民史,以及我国实现“一国两制”的政策。
3.根据有关数据、资料,概括港澳“人多地狭”的特点,讨论解决土地资源稀缺的措施。
读图分析香港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情况,了解港澳努力实现“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
4.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5.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二、教学重难点1.读港澳图、中国政区图,分析香港和澳门的范围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2.掌握港澳的经济特征和支柱产业。
3.举例说明港澳和祖国内地的密切联系,理解港澳今天以及将来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与祖国内地的优势互补的合作相互支持。
三、教学过程(引入)教师演唱《东方之珠》片段,学生演唱《七子之歌》片段。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师:这首歌中唱到的“东方之珠”不是上海的那个著名的高塔,而是指哪个美丽的地方?“MACAU”不是真姓,那么她的真名又是什么?多媒体动画展示:香港区旗、维多利亚港图片;澳门区旗、大三巴牌坊。
师:我们都知道,港澳是34个省级行政区中仅被叫做“特别行政区”的,那么她们“特别”在哪儿呢?生:曾经是英国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在实行“一国两制”。
配合学生发言,多媒体动画展示。
师: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是什么时候这两个游子回归祖国的呢?生: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主权;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主权(划出书中P59相关段落)。
多媒体展示:1。
观看视频《香港交接仪式》(庄严的升降旗、各地人民的欢呼);2.澳门回归的图片资料。
师:我们要记住这两个辉煌的日子,这两个中国人扬眉吐气,结束屈辱的日子!两个和祖国分离百年的游子回归后,我们采用了什么特殊方式来管理?一、特别行政区学生活动一:(1)读P60阅读材料,了解区旗的含义。
地理《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地理《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特点及范围、组成、居民等基本地理情况。
2.知道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的位置。
3.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4.了解港澳的经济特点,知道香港是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交通中心,有发达的加工工业和旅游业。
【能力目标】能在图中迅速填出香港、澳门、珠江口、深圳、珠海等地。
【情感目标】1.通过对香港与内地实现共同繁荣途径的探讨,进行地理空间思维训练及现代发展观的教育。
2.通过香港、澳门位置优越、经济繁荣,回归后在大陆强有力地支持下发展稳定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兴旺,祖国统一前景美好。
【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教材分析】香港和澳门地区同台湾一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但从政治角度看两者又有区别,台湾至今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港澳地区则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建立了特别行政区。
教材从地理位置、人口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两地的一般情况和经济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两地有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
香港和澳门分别位于珠江口的东西两侧,面向海洋,背靠大陆,一直都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由于历史上的原因,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
根据1984年和1987年中英、中葡政府的联合声明,中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分别设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香港和澳门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实行一国两制的政策。
本节教材一开始即讲述了这一点,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
香港和澳门经济都较发达。
尤其是香港,在国际交通、贸易、金融、旅游等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
教材在对这些内容讲述后,着重指出,祖国大陆是香港和澳门经济发展的强大后盾。
【教法建议】香港和澳门地区这节教学,首先必须说明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对从地理位置、人口等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两地的一般概况和经济特点,从而使学生对两地有一个较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册“香港和澳门”教学设计
1.知识要求(1)使学生掌握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2)记住中国政府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的时间。
(3)理解香港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及其经济的发展;澳门产业的变化;祖国大陆在港澳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能力要求通过全面比较香港和澳门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地理问题的能力。
3.思想教育讲述港澳两地被英国和葡萄牙侵占的历史,阐述回归祖国后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重大意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
二、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领土;香港和澳门经济的发展。
三、教学思路运用电教手段,采用歌声引入,讲述、综合提问,引导自学,归纳补充,分析比较等方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
四、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磁带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学生随录音机播放齐声合唱歌曲《香港别来无恙》。
香港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正如同学们在歌中唱的那样,它经历了100年的荣辱、沧桑、风雨和成长;澳门曾被葡萄牙侵占了400多年,也和香港一样,是祖国母亲又一个在外漂泊400多年的儿子。
如今她们已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地区,来了解它们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特征。
第六节香港和澳门
首先我们学习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一、香港和澳门的自然地理特征
香港和澳门地区略图投影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图,回答几个问题。
(1)香港和澳门靠近哪个省?各位于珠江口的哪一方?各与哪个经济特区邻近?(2)气候有何特点?
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经济特区;澳门位于珠江口西侧,毗邻广东省珠海经济特区。
两地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偏高,降水丰沛。
教师把事先印好的“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发给学生,要求学生看书读图,自学归纳。
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
香港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深圳市
范围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及周围200多个岛屿组成
面积 1092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630多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8%,其中祖籍广东省最多,英国人和其它外国人占2%
经济 1.加工工业发达,以出口外销为主 2.对外贸易是重要经济支柱 3.旅游业发达
澳门
位置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侧,毗邻珠海市
范围由澳门半岛、凼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面积 16平方千米(1995年)
居民人口42 4万(1995年),中国血统占95%以上(祖籍主要为广东省),葡萄牙人占3%
经济 1.博彩业兴旺 2.旅游业是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3.加工业兴起,产品出口美国、香港、西欧
香港和澳门地理特征比较表投影片,教师根据学生填表情况,串讲提问,查漏补缺,以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为何香港和澳门的居民中中国血统占绝大多数?
因为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才有那么多中国血统的居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港澳地区。
二、香港和澳门都是中国的领土
学生讲香港、澳门被侵占的经过,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大家听了×××同学讲的港澳被侵占经过,就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香港和澳门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香港和澳门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于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两地分别被英国和葡萄牙非法侵占了100多年和400多年。
今天的中国政府不再受过去任何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根据我国政府分别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1984年)、“中葡联合声明”(1987年)。
我国政府已先后于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分别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在两地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一国两制”政策,对两地现行社会、经济制度50年不变,以保持港澳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不是简单意义上领土的.失而复得,它意味着中国任人宰割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们该怎么办?
热爱祖国,努力学习,用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富强,同时要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肩负起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奉献自己一切的历史使命。
香港被称为“东方明珠”、“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它经济发达。
那么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何有利条件?
三、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香港地理位置图投影片,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结论。
香港背靠广袤的祖国大陆,南近东南亚,是沟通远东各地,联系澳大利亚、欧洲、美国等国的水上要冲,与许多国家和地区有便利的海运和航空运输,居国际贸易的有利位置。
香港经济发展的第一个有利条件是什么?(位置优越)
1.位置优越
香港海运图投影片,教师讲述,学生归纳结论。
香港有着天然港口优势,港阔水深,风平浪静,宽阔的水域,可同时停泊百艘以上的万吨巨轮。
目前,香港是世界上进出口船舶最多的商港之一,1992年平均每13分钟就有一艘远洋货轮驶入和离开香港码头,年进出香港的远洋货轮达4万多艘次。
它与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同为世界三大良港之一。
香港经济发展第二个有利条件是什么?(天然良港)
2.天然良港
香港是一个自由贸易港。
目前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形成一个以香港为枢纽,联系五大洲、三大洋的海上运输网络。
香港一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对许多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进出口手续也极为简便,从而吸引国际船只和货物过境,发展过境贸易,加上香港生产旅游者比较喜爱的轻工业产品(看图),香港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香港经济发展第三个有利条件是什么?(自由贸易港)
3.自由贸易港
以上3点是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但香港经济发展也有其不利因素。
中国内地供应香港的主要物资图投影片。
香港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香港人多地狭,资源缺乏,工业原料、燃料绝大部分靠进口,并且主要靠祖国内地供应。
由此可以看出,香港和祖国息息相关,血脉相连,强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
四、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征
学生看课本P.89和P.90,归纳出香港和澳门的经济特征,填入表中第五项。
港澳地区特征比较表投影片,教师提问、查漏补缺。
香港和澳门的经济发展形成什么特点?
香港虽人多地狭,但地理位置优越,海运便利,因而形成了以对外贸易、加工工业和旅游为主的经济结构特点。
澳门则形成了以博彩业、旅游业和加工工业为主的经济结构特点。
澳门成为对外贸易港早于香港,为何经济发展落后于香港?
现代海洋轮船运输兴起后,澳门附近因海域水浅,缺少深水海港,不利于大型海轮的进出和停泊,国际贸易地位衰落,形成以赌场收入维持经济的旅游城市。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对澳门的认识始终与其颇负盛名的博彩业联系在一起,但在1995年里,一连串令人瞩目的新闻事件使澳门成为媒介争抢报道的热点,成了1995年的明星城市,如澳门国际机场的启用,与台湾的正式通航,中国银行参与发行澳门钞票等等。
近年来,各种迹象表明,澳门潜在作用和地位正在显示出来,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澳门这个昔日的滨海渔村已成为在国际上颇有影响的旅游、工业城市。
目前,澳门已回归祖国,它的经济发展将会随着祖国内地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中央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以及本身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定会走向良性循环、日益腾飞的轨道,在祖国怀抱中,光耀中华,走向辉煌!
点评:本教案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学案例。
教师在设计教案中,根据所要讲的本节内容,注意了教学过程的严谨性、条理性、思想性;同时又充分运用了各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幻灯机展示地图、景观图片,录音机播放歌曲),这更能使教学充满活力。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冯忠跃)
(撖子年(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 737100)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00No.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