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第7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合集下载

尊重法律权威_案例(3篇)

尊重法律权威_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某市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违法行为频发,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加强法治教育,本文将以某市一起交通违法案件为例,分析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性。

二、案例简介2022年5月,某市交警部门接到举报,称一辆车牌号为“某A12345”的白色轿车在市区内多次违反交通法规。

经调查,该车驾驶员李某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酒后驾驶:李某在酒后驾驶过程中,被交警部门查获,经检测,其酒精含量为80mg/100ml,已构成酒后驾驶。

2. 闯红灯:李某在市区内多次闯红灯,严重违反了交通信号灯规定。

3. 超速行驶:李某在市区内多次超速行驶,最高时速达到120公里,严重超出了规定的限速标准。

三、案例分析1. 法律权威的体现在这起交通违法案件中,法律的权威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先,李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其次,交警部门依法对李某进行了查处,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最后,李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表示悔过,接受了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震慑力和教育意义。

2. 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性(1)维护社会秩序: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

只有当每个人都遵守法律,才能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这起案例中,李某的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给其他交通参与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通过依法查处,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有助于树立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法治社会的基础。

在这起案例中,李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表示悔过,表明他认识到了法律的权威和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他的法治观念。

(3)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尊重法律权威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在这起案例中,李某因违法行为受到法律的制裁,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 自测练习题

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遵重法律权威(自测练习题)编写说明:1.忠于大纲和教材。

绪论和各章习题严格按照“大纲”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新版本教材编写,并将紧随教材的日后修订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

2.覆盖面广,重点突出。

习题几乎覆盖教材所有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重要知识点做到从多角度进行考查。

3.排列有序。

全部习题的排列以题型为单元,每种题型内的习题严格按照所考查知识点在教材上出现的先后顺序呈现,对于涉及多个知识点的,一般以最后出现的知识点为准,以便于练习。

4.难易结合,有一定区分度,考察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力求注重考查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

使用说明:1.可服务于训练、复习和考试。

本套习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各章节内容的同步训练,也可以作为学生在准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统一考试的复习参考,又可以作为教师命制该课程期末考试试题的选择素材。

2.可服务于自测、巩固和提高。

学生在使用本套习题时,应首先学习和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测训练,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强化认识、提高能力,做到把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逻辑结构,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具备较强的理论思维方式与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历史使命?一、单项选择题1.依法享有和行使法律自由意味着()。

A.废除人们的自由B.任意干涉人们的自由C.对当事人的自由施加合理的约束D.任意限制人们的自由2. 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在法治理念上的必然反映是()。

A.服务大局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3、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价值追求是()。

A.依法治国B. 执法为民C. 党的领导D. 公平正义4.公平正义的起点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5.公平正义的保障是()。

A.立法公正B. 执法公正C. 司法公正D. 守法6.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是()。

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
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的根本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
4
❖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 相统一
❖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 障
2024/5/30
10
思想道德修养
1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养成守法习惯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
11
12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 法律权威——法的不可违抗性,外在强制力和 内在说服力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 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 条件。
本章结束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
1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维护法律权威
❖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法律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 产生的。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3 党的领导是中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
2024/5/3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4
学习思考题
❖ 如何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 建设社会主义法法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 大学生应该如何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权威?

管理学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课件

管理学第七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课件

主 体—— 广大人民群众
国家事务
“治”
——依法 管理
经济文化事业 社会事务
“法” —— 宪法和法律
宪法是国家的根 本大法,具有最 高的法律效力。
所以,依法治国的核心是
依宪治国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 •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 •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法律思维是排除个人的主观感情,依循法律 逻辑,合理地从法律之立场去思考问题、处理 问题的思维方式。——王泽鉴
法治思维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 蕴含着公平、平等、民主、人权等法治理 念,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 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 性思维。
• 法制只是强调形式意义方面的内容,而法治既强调形式 意义的内容又强调实质意义的内容。法制更偏重于法律 的形式化方面,强调“以法治国”的制度、程序及其运 行机制本身,它所关注的焦点是法律的有效性和社会秩 序的稳定。这也正是法治的第一方面(形式意义的法治) 所要求达到的目标。
• 由此可见,法制是法治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没有法制, 也就谈不上法治。但另一方面,仅仅强调法律的形式化 方面,还并不能揭示法治(尤其是实质意义的法治)的 更深一层的内涵。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 本制度保证。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思想道德修养第七章题库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正当程序
答案:A
30、()是指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是法律应有的尊严和生命。
A、法治思维
B、法律权威
C、守法
D、法治
答案:B
31、(),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就和经验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唯一正确道路。
A、依法治国
B、党的领导
C、人民当家作主
A、程序的正当
B、人权保障
C、权力制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A
37、()是约束权力最大的“笼子”。
A、风俗习惯
B、社会舆论
C、道德
D、法律
答案:D
38、()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
A、学习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养成守法习惯
答案:A
39、()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
25、()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公平分配和占有。
A、法律至上
B、权力制约
C、公平正义
D、人权保障
答案:C
26、()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一切法律的依据。
A、民法
B、刑法
C、行政法
D、宪法
答案:D
27、大学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旁听法院庭审,了解案件审判过程。这是参与法律实践的哪种途径()。
B、法律的内容总是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C、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答案:ABD
14、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要讲法理。法律思维对理由的要求的特殊之处在于,理由必须()

思修题库第七章

思修题库第七章
ABCDE
8.法治思维和人治思维的区别有哪些?
A一是在依据上,法治思维认为国家的法律是治国理政的基本依据,处理法律问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人治思维的本质是人高于法或权大于法,它主张凭借个人尤其是掌权者、领导人的个人魅力、德性和才智来治国平天下;B二是在方式上,法治思维以一般性、普遍性的平等对待方式调节社会关系,解决矛盾纠纷,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而人治思维漠视规则的普遍适用性,按照个人意志和感情进行治理,治人者以言代法、言出法随、朝令夕改,具有极大的任意性和非理性;C三是在价值上,法治思维强调集中社会大众的意志来进行决策和判断,是一种“多数人之治”的思维,避免陷入无政府主义或以民主之名搞乱社会,而人治思维是个人说了算的专断思维,虽然也强调集思广益进行治理或作出决定,但主要表现为少数个人的集权专断;D四是在标准上,法治思维与人治思维的分水岭不在于有没有法律或者法律的多寡与好坏,而在于最高的权威究竟是法律还是个人。法治思维以法律为最高权威,强调“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而人治思维则奉领导者个人的意志为最高权威,当法律的权威与个人的权威发生矛盾时,强调服从个人而非服从法律的权威
ABCD
9.法治思维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A法律至上;B权力制约;C公平公正;D人权保障;E正当程序
ABCDE
10.公平正义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权利公平;B机会公平;C规则公平;D救济公平
ABCD
11.怎么理解权利公平?
A一是权利主体平等,国家对每个权利主体“不偏袒”、“不歧视”;B二是享有的权利特别是基本权利平等;C三是权利保护和权利救济平等
ABC
4.怎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B要把握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C要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与西方宪政划清界限

2019考研政治 “思修”大纲变动对比表(大纲解析版)

2019考研政治 “思修”大纲变动对比表(大纲解析版)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变更说法,内容发生变化
第一章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
把原来旧大纲的第三章变为新大纲的第一章,名称发生改变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三章的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人生态度”“人生价值”定义及相关内容发生变化;
新增“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2.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理想”的特征发生变化;“信念”的特征说法更加明确;“理想与信念的关系”说法发生变化;“指引奋斗目标”改为“理想信念昭示奋斗目标”,内容无实质性变化
第一章的第一节中的2.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章的第二节1.信仰马克思主义
2.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第二章的第三节3.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删除“伟大出自平凡”
第三章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
章互换位置整体内容变化较大
第二章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内容整合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章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内容发生变化
第五章的第四节向上向善、知行合一
内容新增
第六章
第6章学习宪法法律建设法治体系
第7章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
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内容整合
第六章第二节2.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第六章的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删除“社会主义法律的作用”
第六章第三节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副本

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权威副本

法律权威-基本含义
法律权威就是指法律在整个社会 调整机制和全部社会规范体系中 居于主导地位,一切国家及社会 行为均需以法律为依据,法是唯 一的权威。美国著名的启蒙思想 家潘恩指出:“在专制政府中, 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 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
维护社会主义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三、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当今中国,法治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治国 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中国建设,对国家富强、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要 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律观念, 培养法治思维,维护法律权威,养成心中有法、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 盾靠法的好习惯,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社 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护者
自觉树立社会 主义法治观念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 本方略,坚持党的 领导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根本保证。
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树立
有赖于国家的努力
有赖于公民个人的努力
从国家角度来说,应 当采取有效措施消除 损害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的因素
从个人角度来说,应 当通过各种方式努力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 威
尊重法律权威的意义
1.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治思维的 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2.尊重法律权威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极为重要。
3.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利的 基本途径。
4.尊重法律权威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1.14 20.11.1 403:37: 2603:3 7:26November 14,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1 月14日 上午3时 37分20 .11.142 0.11.14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1 月14日 星期六 上午3时 37分26 秒03:3 7:2620. 11.14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凝聚思想共识的法治航标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
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第七章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边沁给了一个答案:一人切,另一人先拿。 法理曰:法的正义包含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 但两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我们要如何作出取舍? 康德曾就此有过精彩的阐述,他说:“一次不 准确的判决污染的只是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 判决污染的却是水源。” 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无论那一个,都不比另 外一个距离真正的正义更近。但是,程序正义 更容易量化,更容易标准化,做出的决定更能 让人信服,离法律的正义更近。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 1420.1 1.1403: 3703:37 :2603:3 7:26Nov-20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 年11月1 4日星 期六3时 37分26 秒Saturday, November 14,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 0.11.14 2020年 11月14 日星期 六3时3 7分26 秒20.11. 14
刘艳峰决定提起行政诉讼,诉陕西省安监局在法定 时限内对公民信息公开申请不予回复,存在行政不作 为;诉陕西省财政厅的拒绝公开回复,未说明杨工资 不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围的理由,违反《政府信息公 开条例》的规定。
大二学生要求公开 “表哥”杨达才工资遭拒
• 在决定申请局长工资公开前,刘艳峰查阅了我 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我看到其中明确 规定,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 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政府 相关信息都应该公开。官员工资取之于民,与 每个公民都有着密切利益联系,所以我认为官 员工资应属于政府信息公开范畴。”
第六章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1.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社会规范性)
2.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国家强制性)
3.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眼镜、皮带又成焦点
• • 陕西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的“手镯”和眼
镜乃至皮带被网友用图一一呈现,再次成为 舆论焦点。网络图片 • 9月5日,网友“晨曦微播”在微博上贴出 照片,称杨达才的眼镜超10万。
大学生追问“表哥”工资,将提行政诉讼
2012年9月1日,三峡大学大二学生刘艳峰分别致函 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省安监局,申请公开因在延安特 大车祸“微笑”,陷入“名表门”的省安监局局长杨 达才工资信息。9月20日 陕西省财政厅回函拒绝公开 杨的工资,安监局在法定时限内未予回复。
破除“有罪推定”惯性 落实“疑罪从无”理念
三、培养法治思维的途径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三节 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尊重法律权威的重要意义
二、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 11.1420 .11.14S aturda y, November 14, 2020
因在“8·26”延安特大车祸现场“开口笑”, 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备受关注。他在不同场 合佩戴的多块名表的“名表门”展开调查。
杨达才被双规以后也受到关注。陕西省纪委立即 对杨达才及其深陷接受调查,陕西安监局长杨达 才撤职后被双规,并传查出名表至少83块;双规 期间,纪委在杨达才个人账户发现存款超过900 万元,在杨家中和私人场所发现现金至少700万 元。共超1600万元,而这还是打折后的保守估计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3:37:26 03:37:2 603:37 11/14/2 020 3:37:26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1.1403 :37:260 3:37Nov-2014-Nov-2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3:37: 2603:3 7:2603: 37Satur day, November 14, 20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是全面依法治国 的行动指南。
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 相统一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中国的“依宪执政”不是西方的“宪政民主”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一、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8.26特大交通事故现场(2012)
陕西表哥杨达才事件始末回顾
• 2012年8月26日发生在陕西延安的特大车 祸举国震惊,然而,车祸现场竟然有一名 官员面带微笑。经网友核查,该官员是陕 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然而,随着网友 对杨达才关注度的提高,网友们发现,杨 在出席不同的活动时,经常更换自己的手 表,至少有5块不同的表,而且这些手表大 都价值不菲。另有网友表示,他在一年前 就曾关注杨达才,他的表不止这几只。
(利导性)
第二节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从法律体现的意志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
民共同意志的体现。
——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从法律实质内容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
律、自然规律的反映。
——科学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法律制定(立法) 法律执行(执法) 法律适用(司法) 法律遵守(守法)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 2013年9月5日9时30分,杨达才受贿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在西安市中级
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杨达才犯受 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 财产5万元,犯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判处有期徒刑6年,决定执行有期 徒刑14年。受贿赃款和巨额财产来源 不明赃款依法没收上缴国库。
二、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 020年1 1月上 午3时37 分20.1 1.1403: 37Nove mber 14, 2020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 年11月1 4日星 期六3时 37分26 秒03:3 7:2614 Nov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上午3 时37分 26秒上 午3时3 7分03: 37:2620 .11.14
谢谢大家!
走过30年之建设法治社会
4个概念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 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一步明确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和方向。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制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 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