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和特殊过程确认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特殊和关键过程确认准则

特殊和关键过程确认准则

特殊和关键过程确认准则1范围本准则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特殊和关键过程的确认。

2准则2.1过程确认的对象过程确认的对象是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

2.2特殊过程和关键过程的含义:特殊过程: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或者过程结果的缺陷仅在后续的过程乃至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后才能显露出来,或需实施破坏性测试才能获得证实的过程,称为“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是指在产品实现过程中,对最终产品性能有极重要影响的生产过程。

2.3过程确认的目的:证实特殊过程、关键过程的能力能够达到过程策划中预期的要求。

2.4特殊过程确认的内容、方法和要求2.4.1本公司的特殊过程由技术部和品管部确定,目前有发酵过程;2.4.2特殊过程所涉及的主要生产设备,应按《设备管理制度》作好设备的维护保养,并进行鉴定。

2.4.3特殊过程添加的材料必须符合规定的要求。

材料的标准、材料质量必须经过检验和验证。

2.4.4特殊过程的操作工人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后发给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

2.4.5特殊过程应由发酵车间编制作业指导书或工艺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按文件规定进行操作,对过程参数进行监控。

2.4.6应对过程运作的环境影响进行检查和评价。

2.4.7应对过程及其结果的监控装置进行检查和评价。

2.4.8应对过程的监控记录进行检查。

2.4.9特殊过程投入生产前,要进行评审和批准。

评审由技术部、质管部共同进行,评审内容包括:a是否定期对特殊过程涉及的设备、监控装置进行检查和必要的保养;b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对材料的标准和质量进行检验和验证;c从事特殊过程的人员是否持证上岗;d是否编制了工艺指导文件;e现场观察,并进行小样试验,评估试验结果是否合格。

f是否过程运作的环境和监控记录进行了检查和评价。

2.4.10评审合格后,由技术总监批准特殊过程投入运行。

评审和批准的结论应记录在“特殊过程确认表”中。

(附表)2.5关键过程确认的内容、方法和要求2.5 1关键过程的特点关键过程是对成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

特殊过程关键特殊过程确认准则

特殊过程关键特殊过程确认准则

关键特殊过程确认准则一,目的:本准则目的是证实过程能力满足过程策划要求。

二,范围:用于本公司关键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

三,要求:1,凡确定为关键过程的工序,在正式运行之前,均必须按本准则确认,适当时应该按本准则进行再确认。

2,本组织确定的关键特殊工序为:染色。

3,1 确认内容和方法:3.1.1 各关键特殊工序的设备是否能满足工艺要求。

包括设备的运行方式,所用工具软件,设备控制参数的精度调整范围及设备环境、技术保养状态等是否符合工艺规范要求。

3.1.2所加工的材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材料的标准、材质的要求、材料质量的保证和验收是否能确保符合策划的要求以及设备的加工范围。

3.1.3 对所规定的工艺规范,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对产品技术要求和设备技术状况的规定是否充分、适宜,是否能最大限度防止潜在的质量问题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发生。

3.1.4 对于操作的员工和现场工艺控制人员及相关的人员的操作能力和调控能力是否能满足工艺规定的要求。

3.1.5 对过程运作的环境影响是否符合要求。

3.1.6 对过程及其结果的监控装置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1.7 对过程的监控纪录是否符合要求。

3,2 确认的方式:3.2.1 有下列情形之一必须进行确认(1)未经过确认的关键过程(2)符合需要再确认要求的已经确认的关键过程(3)其他认为必须进行确认的过程(4)正常情况下每年一次3.2.2 确认采取职能部门认可的方式进行,由技术经理签署评价意见并签字对认可负责。

3.2.3 必要时技术部经理应提供认可的证据。

包括人员资格、设备工程能力(或精度参数)、工序能力、控制图等。

3.2.4 确认须经管理者代表批准方有效,由管理者代表作出综合评价意见。

3.3 再确认:凡所确认的内容发生影响过程能力或超出过程能力的要求的变化时,均应重新按本准则进行确认。

3.4 必须保持确认纪录。

记录格式见附件。

3.5 确认实施关键过程的确认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实施,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确认记录由生产部保存。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管理制度第一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是指涉及工程的结构安全、使用功能、质量可靠性有重要影响的施工过程。

第二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识别在工程开工一个月内,由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等主要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中存在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进行识别,形成项目部的《项目部关键工序、特殊过程识别清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同时将各清单项分解到责任人。

第三条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对识别出来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开展质量策划,编制相应的施工方案。

第四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

第五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必须坚持样板先行制度,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出实物样板。

第六条项目部必须按照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的施工方案,以及实物样板确认的材料、工艺、质量标准,编制技术交底或作业指导书,结合实物样板对作业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培训,并留存培训记录及照片。

第七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前,项目部需根据作业时间、作业部位、岗位分工等,由项目经理指定具备相应的资质、经验等条件的责任人,对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过程实施旁站。

由项目总工程师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对其进行培训,明确旁站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相应的质量标准以及发生偏差时的处置方案等,并留存培训记录及照片。

第八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前,需由确定的旁站人员核查施工准备情况,包括是否有正式图纸、是否有技术交底、作业班组是否经过样板培训、材料构配件是否检验合格、施工环境是否满足作业要求、上道工序是否经过验收等施工准备情况。

第九条关键工序、特殊过程施工作业过程,旁站责任人需全过程旁站监督,留下施工旁站过程影像资料,观察作业人员是否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作业,每道工序的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作业结束后由旁站责任人填写旁站记录,并按照规定签字确认。

第十条当作业人员施工过程出现行为偏差时,旁站人员应及时予以纠正,作业人员拒不接受时,应责令中止作业,并立即向项目经理或项目总工程师报告,防止质量偏差的扩大。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可控性和质量稳定性而制定的管理制度。

在制造行业中,有些工序或过程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称之为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要求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进行严格控制和监督,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并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1.确定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工序或过程是关键的或特殊的,这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来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关键工序是指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的、不可更改或难以更改的工序,特殊过程是指对产品的一些性能进行特殊处理或加工的过程。

2.制定工序控制计划:对于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需要编制详细的工序控制计划,包括工艺参数、检验要求、设备要求等。

工序控制计划应该能够确保工序的可控性和稳定性,通过严格的操作规程和监控措施来保证质量的稳定。

3.设立工序控制点:在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各个环节上,设立相应的工序控制点,进行监控和检验。

这些控制点需要明确的标示出来,并通过标准化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检测和记录,以确保工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建立记录和追溯系统: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进行记录和追溯。

这些记录包括工序参数、检验结果、设备状态等信息,可以用于分析工艺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5.培训和评估:针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需要进行专门的培训,确保其对操作规程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需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评估,检验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控制和执掌情况,以确保质量管理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通过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严格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生产过程的质量可控性和稳定性。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提高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心和满意度。

因此,在制造企业中,建立和完善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管理制度是重要的管理措施。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规定

文档编号QD/CP-756-01关键工序、特殊过程管理规定质量控制手段的健全和稳定,是公司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基本保证,而在生产过程设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为明确与关键或特殊工序相关人员、部门的职责,特制定本制度。

1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设立1.1关键工序在工艺流程图中体现,我公司规定变频器的焊接为关键工序,三防漆涂覆为特殊过程。

1.2综合部负责组织工程部配置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所需的资源,以满足各种技术文件的要求。

1.3综合部负责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各种记录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质量信息的反馈及质检员的配备。

2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人员职责2.1关键工序应建立人员配置与控制项目明细表,操作人员应熟悉控制项目的内容,掌握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控制手段,明确工件的质量特性,保证加工件与试件的要求。

2.2 操作者应有上岗证,会正确操作,认真实行自检、自分、自做标记,并按有关规定填写首检记录,作好设备工装及检测工具的维护保养工作,根据过程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过程质量异常,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

2.3质检员应有授权证书并随时监督操作者是否按工艺文件的要求进行操作。

质检员应按照产品图纸或检验规范的规定对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并把检查结果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报告。

2.4工程部长(或技术员)做好本部门关键工序的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建立本部门与有关部门之间的质量信息渠道,贯彻实施技术部门下达的技术与工艺文件,对本部门关键工序的正常运作负责。

3 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的管理3.1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操作者由所在部门负责管理,定人定岗,并需接受技术、生产、质检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3.2公司根据加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负责人、操作者、技术员、质检员等。

4、关键工序或特殊过程文件的管理4.1由工程部根据具体产品编制控制项目明细表、作业指导书、零部件检验规范,对涉及安全性能的项目进行了重点控制。

特殊关键过程确认办法

特殊关键过程确认办法

特殊和关键过程的确认办法1 目的为明确特殊和关键过程的确认办法,加强特殊和关键过程的控制,特制定本办法。

2范围适用于公司产品实现过程中的特殊过程(CD-ROM光盘对软件的复制、电路板的焊接、板卡通电老化试验),关键过程(板卡的调测)的确认管理。

3职责3.1 集成测试部归口负责特殊和关键过程的确认管理,并从料、环、法、机四方面对特殊和关键过程进行确认;3.2行政部负责从人员能力方面对特殊和关键过程进行确认。

4确认办法4.1确认频次一般情况下,一年确认一次,每两次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每年年初,由集成测试部组织实施特殊和关键过程的确认;若有下列情况发生,集成测试部应及时组织对特殊和关键过程进行确认:a.特殊和关键过程中的人、机、料、环、法,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因素发生了变化;b.特殊/关键过程的质量状况发生异常波动;c.公司认为有必要时。

4.2 确认要求应从人、机、料、环、法5个方面,对特殊和关键过程的实现能力进行确认。

特殊和关键过程的从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专业或技能培训,且考核合格,能独立上岗;特殊和关键过程使用的设备必须是适宜、充分、有效的;特殊和关键过程使用的材料必须在合格供方购买,并且经检验合格;特殊和关键过程所处的环境,必须符合过程要求的环境;特殊和关键过程所规定的方法,必须是适宜、充分、有效的。

拟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4.3确认结果将确认结果如实记录在“特殊/关键过程确认记录CDYW/QR7.5.2-JC-01”中。

未达到确认要求的,集成测试部应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得出适宜的改进措施。

集成测试部负责保存确认过程产生的质量记录。

5参考文件1.《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2.《质量手册 CDYW/QM-01》6质量记录特殊/关键过程确认记录CDYW/QR7.5.2-JC-01CDYW/QR7.5.2-JC-01特殊/关键过程确认记录。

国军标对特殊过程管理三定

国军标对特殊过程管理三定

国军标对特殊过程管理三定1、熟悉几个重要的术语和定义关键过程。

对形成产品质量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一般包括形成关键重要特性的过程;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过程等。

关键工序。

关键特性形成的工序。

即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产品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需要严密控制的工序。

一般包括关键、重要特性构成的工序;加工难度大、质量不稳定、原材料昂贵、出废品后经济损失较大的工序;关键外购器材入厂验收工序等。

过程。

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特殊过程。

对形成的产品是否合格,不易或不能经济地进行验证的过程,通常称之为“特殊过程”。

需确认的过程。

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使问题在产品使用后或服务交付后才显现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工序能力。

也称过程能力,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正常波动符合规定要求的能力。

2、熟悉几个重要的技术文件对装备或产品来说,关键过程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工艺文件、检验文件以及工艺部门编制的“关键工序”目录(明细),如精车主轴外形、精镗喷管内孔等;特殊过程的特种工艺规程,如焊接、锻造、钢铁热处理、表面镀镍工艺等,检验规程以及特殊过程的确认准则。

审核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看懂、吃透上述技术文件。

3、正确识别特殊过程以及需要确认的过程(1)该过程是否形成顾客要求的产品内在质量特性,与产品内在质量特性无关的过程,不属于特殊过程。

(2)该过程虽然形成产品的内在质量特性,但这些特性能在后续的检验中组织进行连续的而非间断的周期性验证的过程,不属于特殊过程。

(3)特殊过程的识别应视组织和产品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简单地认定某个过程是或不是特殊过程。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界定和管理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界定和管理措施

市政道路工程关键过程、特殊过程的界定和管理措施11.1 关键工序道路施工部分工序、桥梁施工全部工序均为本管段的关键工序,包括1)深基坑开挖、支护及支护结构拆除;2)桥梁结构混凝土施工;3)架梁作业;4)钻孔桩施工;5)钢筋机械连接;6)梁体预应力张拉;7)梁体预应力压浆;8)道路结构混凝土施工;9)市政道路管线施工;10)市政道路特殊路基换填。

11.2 特殊工序桥梁施工包括1)桥梁结构混凝土施工;2)深基坑开挖、支护及支护结构拆除;3)重大管线迁改、保护作业;4)架梁作业;5)起重吊装设备安装6)起重吊装7)交通导行。

11.3 管理措施(1)项目工程部技术员按施工图、施工方案、国家现行施工及验收规范、施工规程、工程合同及图纸会审记录等资料的规定,进行放样工作;负责将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单等资料发放至相关部门。

(2)技术主管按图纸要求以及施工工艺需要,对作业班组进行项目分项工程的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对过程施工进行监控管理,做好各项施工记录;做好工序交接检验工作,不允许不合格工序产品进入下道工序;对过程成品、半成品进行防护和保护,并做好记录。

(3)技术主管在技术交底时以清楚实用的方式,提供操作规程、方法、操作要求,或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上岗操作人员在明白工艺、质量、操作要求后进行操作。

工程部进行检查,必要时由工程部进行技术交底或技术讲课。

(4)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质量工程师对过程参数和过程产品进行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

(5)项目部工程部及时编制隐蔽工程管理制度和办法,并根据工程进度提前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技术交底。

(6)安全质量部对从事特殊工序的操作人员及质量管理、验证人员必须进行资格认证,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参加特殊工序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持证上岗。

(7)特殊工序施工时,工程部编制该特殊工序的《作业指导书》,下发至作业队。

《作业指导书》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证方式、验证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工程技术部门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信诚培训网
关键和特殊过程确认管理规定
1、目的
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进行确认,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组织关键和特殊过程的确认。

3、职责
3.1生产部和技术科负责关键和特殊过程的确认。

3.2质检科负责参与关键和特殊过程确认时产品质量的评审或试验,并负责过程鉴定记录的控制。

3.3技术科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或编制工艺卡片。

3.4生产部负责设备的控制。

3.5办公室负责人员培训的控制。

4、岗位责任制
4.1操作者——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本工序质量控制方法,特殊过程必需取得一定资格;明确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和控制目标;做好设备、工装的维护保养;根据工序质量波动规律,及时进行自我调节控制;发现工序异常,迅速向质检员报告,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质检员——做好现场督促、检查和指导,当好操作者自控的参谋并做好检查记录;监督、检查操作者是否遵守工艺纪律和工序控制要求,定期利用原始记录进行统计分析,将质量异常情况及向有关部门反馈,请有关部门采取纠正措施。

设备管理员——按规定定期对关键和特殊过程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和调整,并做好设备维修记录。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好好学习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