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7 冰 水和水蒸气 |冀教版(9)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冀人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冰、水和水蒸气》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有关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对要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实验证明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实验使学生认识到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二)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独立开展探究活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液体受热、受冷的研究
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奶茶、温度计
(二)实验材料
1、基本材料:每组两个烧杯、两个平底烧瓶、两种不同的液体、带有胶塞的玻璃管、滴管、红墨水;
2、控制材料:冷水及热水、小冰块;
教学环节
(一)播放录像, 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是从生活中来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很多的科学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我的生活。

(播放录像视频)
2、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可是成功的第一步,那么面对这些现象你想要提出什么问题呢?
可能会有:壶中的水为什么会溢出来?。

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7《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翼教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 第3单元 7《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翼教版
1.将实验记录与大家分享。2。互相评价




一.活动:“统计分析”
1.根据实验记录表分析冰的温度,溶成水时的温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所需的时间,继续加热后水的质量是否改变?
一.交流活动。
1.交流实验中的成功和失败。
2.小结水的变化及所需条件。






四.搜集自然界水的三态变化情况。
(第三课时)

二。活动:“动还是静?”
1.回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实验1:让冰自然融化,每隔两分钟观测一次。
3。实验2:加热冰,记录冰化成水及沸腾时的温度变化。
4.两小组合作,分别完成其中一个实验,做好记录。
5.完成课本上的实验记录表。
拓展
一.将实验记录绘制成曲线图
(第二课时)


一.活动:“小小交流会”

一.“科学汇报会”
将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一.讨论会
1.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2。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沸腾?
3。小结水的三态变化定义。
二.自学“物质的三态临界点”
1.自学科学在线。2。交流自学成果。


一.举例说明物质三态变化的生活应用
板书
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水的三态变化 冰 水 水蒸气

创设情景

引导观察

分组合作

交流展示

启发引导

激发质疑

师生互动

表优励缺

教学Biblioteka 过程(第一课时)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质的状态 7 冰、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8

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质的状态  7 冰、水和水蒸气》公开课教案_8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2、使学生知道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二、过程与方法: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的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玻璃杯扣在一个装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教学重点:探究液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五、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准备:每组:装清水的烧杯1只(内装100ml水)、汤勺2只、滴管1只、火柴1盒、蜡烛1支、废液缸1只、热水瓶、大烧杯1只、小烧杯1只、毛巾等。

七、教学流程:(一)导入1、教师用湿毛巾擦黑板。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现象?3、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过水自然干掉的现象吗?4、学生发言。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

1、那么这些水到哪里去了?2、师:如果说水跑到空气中去了,那么现在我们来观察桌面上的烧杯。

前几天你们观察过,水位正好在100ml,现在你们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水减少了吗?3、学生描述。

4、师: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有渗入到烧杯中,更没有人为的动作,那么它怎么会减少呢?水变成了什么?5、师:烧杯里的水现在正在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我们能看到水蒸气吗?6、教师课件演示杯子里的水蒸发的过程。

7、课件出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

刚才我们举的例子,都是蒸发的现象。

(三)探究“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教师提问:蒸发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果让一条湿毛巾更快地变干,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呢?1、学生讨论发言。

2、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先来研究其中一种方法“加热”。

加热是否能加快水蒸发?3、(做实验)在你们的桌面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两只汤勺,一杯冷水,一根蜡烛和一盒火柴。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2.掌握水的三种状态的名称和简单的实验操作。

3.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描述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现象。

二、教学内容1. 水的三种状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水的变化过程以及不同状态下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下:1.固体:冰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水杯、塑料袋、冰块–实验步骤:1.将水注入水杯中;2.将水杯放在冰箱冷冻室中冷冻,直至水变成冰;3.取出冰块,放在塑料袋中,观察冰的性质。

–讲解: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形成的固体,其特点是硬而脆,不易变形,无法流动。

2.液体:水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水–实验步骤:1.将水注入水杯中;2.观察水的流动性和透明度等性质。

–讲解:水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以流动、变形,能够填充容器内的任何部位。

3.气体:水蒸气的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热水、盖子–实验步骤:1.将热水倒入水杯中;2.盖上盖子,等待数分钟;3.将盖子掀开,观察水杯内的水蒸气。

–讲解:水蒸气是水在高温下产生的气态物质,能够弥散在空气中,无色无味,在一定条件下会凝结成水或直接固化成冰。

2. 水的状态变化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和变化的原因。

具体内容如下:1.固体到水的变化:熔化实验观察–实验材料:冰、温水、容器–实验步骤:1.取一块冰,放入容器中;2.倒入适量的温水,等待一段时间;3.观察冰的变化以及容器内的水情况。

–讲解:冰变成水是因为加热后导致温度升高,分子活动剧烈而变松动,从而减小了固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冰的分子逐渐解开并与水中分子相结合。

2.水到气体的变化:蒸发实验观察–实验材料:水杯、水、加热器–实验步骤:1.向水杯注入一定量的水;2.将水杯放在加热器上高温加热;3.观察水杯中水的变化情况。

–讲解:水变成水蒸气是因为加热导致分子温度升高,活动速度加快,分子间吸力减弱,从而分子能够逃离液面,转化为气态水蒸气。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冰、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观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试验记录。

3.能通过试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4.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化冰试验的分阶段观察记录,认识冰、水和水蒸气的状态转化及其特点。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物质形态的转变,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不同形态的同一物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教学重点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

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互动法。

课前准备电脑,投影仪,课件资源,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 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 水和水蒸气》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7. 冰、水和水蒸气》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2、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3、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4、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2、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3、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活动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察水会有哪些变化?(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冰、水和水蒸气-冀人2001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区分和命名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固体、液体以及气体。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关系。

3.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认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发生变化,并对“沸腾”、“蒸发”、“凝固”、“融化”等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1.区分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

2.描述和认识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三、教学难点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理解水蒸气的生成。

2.理解液体和气体存在相互转换的过程。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和特点,并举一些简单的例子,如:冰、水和水蒸气。

然后将眼光转向今天的主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实验(2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展示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关系。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向容器中添加一些冰块。

2.摆放装有冰块的容器在黑板前,等待学生观察。

3.当温度逐渐升高使冰块融化时,继续观察。

4.等到融化的水变成了气体,即出现水蒸气的时候,再次观察。

3. 讨论(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推导,进行讨论。

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水是怎样变为冰的?2.水是怎样变为水蒸气的?3.沸水、蒸发、凝固和融化是什么意思?4. 探究(20分钟)在以上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探究。

具体过程如下:1.让学生在小组中设计出不同的实验,观察在不同温度下水的状态变化。

2.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看看能不能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5. 归纳(10分钟)根据探究的结果和学生的回答,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再次强调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变化关系,区分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2.引导式讨论法3.探究式教学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了物质的三种不同状态,认识到液体和气体存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以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规律。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7冰水和水蒸气教案冀人版

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物质的状态7冰水和水蒸气教案冀人版

7.冰、水和水蒸气一、课程目标◆知识与目标知道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物质的不同状态,认识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转化现象。

◆能力与过程通过化冰试验的分阶段观察记录,认识冰、水和水蒸气的状态转化及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物质形态的转变,明白形态是物质的一种表现形式。

同时,不同形态的同一物体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二、教学重点化冰试验的操作与观测。

三、教学难点由温度统计表认识转化过程的特点。

四、教学用具试验台、温度计、记录表等。

五、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认识物质状态转化的现象。

六、教学过程(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知道了它们之间的不同。

但是,我们身边却又一种神奇的东西,它能在三者之间变化形态。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学生)回答。

(教师)这种物质就是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水。

水在自然界中很平常,那么,大家知道水在固体、液体和气体时被称作什么吗?(学生)固体叫冰;液体叫水;气体叫水蒸气。

(导入新课)同一种物质怎么会在自然就以不同的形态存在呢?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冰、水和水蒸气的变化。

(教师)首先,我们来动手操作,进行化冰的试验。

活动1:化冰试验学习小组每两组组成一个试验团队。

将两份等量的冰用两种方式进行溶化:一组采用常温溶化的方式,每两分钟观测一次,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化成水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同时,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进行记录。

另一组采用加热溶化的方式进行,也是每两分钟观测一次,再观测的同时做好记录。

这一组同学除了要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时间,还要记下到水沸腾的时间,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并记录。

这时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

记录之后继续加热,观察沸水会发生哪些变化?(活动中注意被沸水烫伤!)然后,教师将记录表格发给学生,要求每个团队中的两个小组分别绘制自己的试验折线图,并将测量到的质量数据记录到表格中(记录图表见教材P26)。

当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试验结果记录到表格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试验过程中的数据规律与变化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使用工具测量感官不易察觉到的物体某一特性的变化。

2.能通过实验探究使水的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

3.能用二维图表形象的进行实验记录。

3.能从实验数据中分析出吸收或散失热量是物质状态变化的条件。

5.能在柱状图上找出不同物体状态的临界点。

6.愿意与其他同学讨论水的状态与温度的关系。

7、温度变化是物质状态哦发生改变的原因之一。

8、能说出水的冰点与沸点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难点:通过实验观测水的三态变化,感受物质的状态是可以因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天平、温度计、烧杯、冰块、铁架台、酒精灯、表、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知道水是液体状态的,你们知道水还有哪些不同状态的吗?冰和水蒸气是不同状态的水,那么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呢?(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化冰实验。

(1)师:今天我们要通过化冰比赛来认识一下水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

甲组的同学
和乙组采用不同的方法让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冰融化,比一比谁快?甲组的同学把冰放在室
温下静置,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在冰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记下冰完全化成水的
时间,测量水的质量和温度并记录。

乙组的同学用酒精灯加热,每两分钟观测一次,记录冰
化成水及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停止加热,测量沸水的质量并记录;水沸腾后继续加热,观
察水会有哪些变化?
(2)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记录。

(3)整理实验数据,根据实验记录表进行分析并汇报交流。

(4)讨论:
A、甲杯和乙杯中冰的状态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
B、甲杯与乙杯相比,由固态的冰化成液态的水的过程
哪一个过需要的时间更短些?为什么?
C、在什么条件下液态的水能够沸腾?
D、通过分析质量变化记录表,说一说甲杯和乙杯中的冰变化为不同状态时,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自己是怎样知道的?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小结: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
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

(7)师:除水之外,很多常见物质也像水一样有三种状态,我们来看一看科学在线吧!教师讲解柱形图的阅读方法,并帮助学生解读数据。

2.物质的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变化,这一性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被利用的?
(1)你知道有哪些变化是利用物质的三态变化?
(2)学生汇报交流。

(3)教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7冰、水和水蒸气

受受
热热
水受热100 摄氏度水蒸气
教学反思:
水的三态变化一课主要是在前面学习水——水蒸气之间变化的基础上,重点是探究水变成冰和冰变成水蒸气。

水变成冰在我们北方的冬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学生很容易理解、接受,不用费太大的周折。

但冰能否直接变成水蒸气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看是不常见的。

教材是以冬天湿衣服也能冻干为例进行探究活动,在备课我反复思考这个活动,总觉得衣服冻干这个生活现象离我们的孩子有点儿远,城里的孩子哪有机会观察到湿衣服冻干的情景。

我努力的从孩子的角度考虑他们的生活环境,这让我想到了夏天孩子们都要吃的雪糕。

雪糕从冰箱里拿出来会明显的冒“白气”,这就是雪糕遇热直接气化成水蒸气,水蒸气又凝结成小水珠,也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相信这个现象孩子都应该注意到。

虽然“白气”不是水蒸气,但在前面学习凝结时探究过“白气”的成因,所以很容易理解,并且这个现象更加形象直观。

在授课时,当问到“冰能直接变成水蒸气吗”?不出所料的,孩子们都说不可能。

我便引起雪糕的例子,看到他们恍然大悟的样子,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是啊,雪糕刚拿出来是冒气啊”、“对,真是这样的”。

我知道他们理解了,相信了。

这时再举出教材上的例子,学生就能想通了,即使没见过衣服冻干,他们有的想到了在奶奶家拖把结冰后没见
化冻却也干了的情况。

这样依托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将这一难点解决了,还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把抽象的科学现象转变为孩子熟悉的生活情景,在生活中发现科学,揭开科学的奥秘,能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科学成为有用的科学。

这样的科学课才能真正的被孩子喜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